登陆注册
8926600000026

第26章 义与利

在《易经》(包括经传)中,同一个字、词往往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解释。我们读《易经》时要注意仔细分辨。如义利之辨,什么是“义”,什么是“利”,两者是什么关系,就有多种解释。《乾·文言》:“利者,义之和也。”“利物足以和义。”这是一种解释。《系辞》:“何以聚人?曰财。

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这又是一种解释。《说卦》论三材之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以仁、义对举,仁慈、仁爱似柔性,正义、义气似刚性。这里的“义”可作“正义”解,与“禁民为非曰义”相近。还有一种解释,认为“义者宜也”,只要行事得宜,利就是义,义就是利。这种种解释,连宋代大学问家朱熹都感到迷惑,他说:“‘利物足以和义’,数句最难看。”说明《易经》的这两个命题,文约义半,要想全面地把握其中的意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若以易理“一阴一阳之谓道”即对立统一规律来理解“义利”,其要义还是可以把握的。义利关系即理欲关系,所以通常说“义利理欲之辨”。我的理解是:利就是私利、利己、情欲;义就是公利、利他、正义、理性。利与欲是人的自然本性、义与理是人的社会属性。《易经》承认人性同时包含着自然本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它们彼此有矛盾的一面,当然也可把义和利、理和欲看做是统一的。“利者,义之和也”,“义者宜也”,就是说明两者是统一的。具体点说,合理利己主义、合理利他主义、利己的利他行为,都可看作“利者,义之和也”两者的统一。当然,《易经》强调合理利他的一面,甚至说:“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可是在理论上和现实中,就有把义和利、理和欲两者完全对立作片面理解的许多事例。如片面强调仁义道德的,孟子说:“王何必言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理学家说“存天理,灭人欲”,等等。

另一方面,强调利欲的,说人有七情六欲,是完全正常合理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等。《易·系辞》以简约的语言概括社会上“见利忘义”的现象:“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这些唯利是图的小人,如果不看见利益就不会劝勉行善,他们对利益的追求往往违反了社会共同的行为准则,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以致走上罪恶的道路,对社会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

古人云:“仓廪足而知礼义。”这没有错,因为人类社会的生存要以基本的物质资料为基础。但生活物质越来越丰富,社会的精神文明也一定会丰富、提高吗?可以回答说:不一定。也许更多的情况是经济好了以后,社会风气可能更坏。古人说:“富贵生骄奢。”上骄下慢,社会很可能发生变乱!

理解和处理利欲与义理关系,还得遵循《易经》所述两项原则:

一、“利者,义之和也。”强调义、利两者的和谐统一。“和”就是和谐、和顺、阴阳两大对立势力协调共济,相因相成。《易传》是在阐发“元、亨、利、贞”四德时讨论义与利的关系的。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元、亨、利、贞”四德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既表明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自然和谐,也给人类社会树立了四种伦理规范,即“仁、礼、义、智(或信)”,而要本归于和顺。《乾·文言》说:“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前一“利”为名词,后一“利”为动词。“美利”就是完美之利,也就是“公利”,利于天下之利,乾是能以最好的利去利天下,自己不重求利。我的理解就是合理利他主义。

二、《易·系辞》:“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这是说,在致富谋利的同时,还必须用义的规范来制约。这种制约只是“禁民为非”,把他们对利益的追求引向对社会产生良好影响的正道,而不是根本否定他们对利益的追求。这种“禁民为非”的做法,把小人之私利和社会之公利结合起来,归根到底是“小人之福”,因而也就是义。君子与小人不同,他始终是以社会之公利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即“吉凶与民同患”,这种行为当然是符合正义的。

《易经》的义利理欲之辩引申到政治经济、国家治理,启示我们在发展经济、繁荣经济的同时,还要德治、法治两手抓。经济的问题固然重要,精神文明的文化教育更重要。所以提倡五讲四美、八荣八耻、礼义廉耻等还是应该坚持下去的。至于何时侧重强调法制、法治,何时侧重强调教化德治,则要看世界和国家的具体发展情况而定。

同类推荐
  • 《道德经》新评赞:老子领导成效最优化解“极”

    《道德经》新评赞:老子领导成效最优化解“极”

    全书讲的是领导成效总体和方方面面最优化的哲学,老子明确提出“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到底如何使领导成效实现最优化呢?这一问题“玄之又玄”,他自己解“极”。本书或明确或隐晦地揭示了他的答案,以免“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复杂、曲折的漫长过程,在强调作为革命思想武器的实践性的同时,必须辅之科学性的保障,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用中国的民族语言表述,才能做出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造。而科学性的要求,在这一“中国化”过程中,又是一个薄弱的方面。
  • 孟子全书

    孟子全书

    孟子被誉为亚圣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构建了完整的体系,并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创见。其著作《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许多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亦源于《孟子》。古代学问大家韩愈有言:“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可见,不学习《孟子》将会蒙受无以弥补的损失。
  • 读禅学领导

    读禅学领导

    在王帅专著的《读禅学领导》当中,并没有深奥的理论,也没有晦涩难懂的言语。《读禅学领导》这本书从一个个经典的禅学小故事入手,辅以简单通俗、耐人寻味的话语,并且结合了现代的领导方式和领导理念,从多个角度入手,给予现代领导者一首静心曲,让我们在迷失的道路上,追寻着这首美乐,找到成功的方向,体会人生的真谛。愿每一位现代领导者都能够从一个个经典的禅学故事,一句句开悟心灵的话语当中,体会到禅学中的领导精髓,而且运用到实际的领导工作中去,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平静、愉悦、幸福,从而获得心灵上的宁静与思想上的升华。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热门推荐
  • 边缘治愈

    边缘治愈

    栾亦生今年十九岁,过去的十年里他一直被迫作为精神病人,无法诉说的孤独让他越发沉默。当那个充满血意的男人出现时他以为自己可以重获自由,却没想到……
  • 你也可以成为亿万富翁

    你也可以成为亿万富翁

    穷人和亿万富翁之间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穷人生活在一种贫穷的思维中,砥亿万富翁以特有的金钱观念和行为模式,通过不懈的努力,让金钱为他们带来更多的金钱,本书全面介绍了亿万富翁的科富思维,并和穷人的思维进行了深入比较,启迪渎者像亿万富翁一样思考和行动,运用自己的财商和创造性思维,去进行投资和创业,寻找和把握机遇,控制风险和运用人脉,使赚钱成为一种习惯,最终跻身于亿万富翁之列。
  • 梼杌近志

    梼杌近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被遗忘的那些时间

    被遗忘的那些时间

    两年前,你我相遇,相知,相恋;两年后,形同陌路。曾经拥有的,曾经得到的不珍惜曾经遗忘的不复存。陆离,如果再来一次,我宁愿不曾认识你。
  • 星际传奇——三大文明

    星际传奇——三大文明

    在2030年,地球毁灭,为(了生存,为了人类的未来,主角(舰长)踏上了星际战舰,开始了与未知的文明的战斗。
  • 杀神之剑

    杀神之剑

    你是想当一辈子的懦夫,从此惶惶度日,还是要做一个盖世强者,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活着,并不只是为了生存,若心坚毅,便提起手中的剑,杀戮下去!
  • 木槿花开,繁华落尽

    木槿花开,繁华落尽

    那一年岁月静好那一年春暖花开那一年缘分的年轮已转追忆我们已逝的年华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中国历史名人之八(中国历史名人传记)

    中国历史名人之八(中国历史名人传记)

    朱元璋当元末农民起义之际,驱走了蒙族统治者,建立了汉族新政权——明朝(公元1368~1644年)。建国之初,人心是振奋的。全国上下,久乱思治。在一个时期里,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明朝发生过的“大事”,择其要者,阐介如下。伴随着这些“大事”,就是本卷中出现的“名人”,读者可以从本卷中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名人的详细传记资料。
  • 影响孩子一生的10大教育方法

    影响孩子一生的10大教育方法

    给父母提供最佳的教育方法,给孩子受益一生的成长智慧,为您的家庭制定一部受用终生的教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