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4500000010

第10章 新闻巨子,党的新闻事业的开拓者——范长江

在中国正处于民族危亡之际的1935年,26岁的范长江以天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到贫穷落后的大西北采访,当地人民的苦难深深地刺痛了他。

但在大西北范长江也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他满怀爱国主义热情,连续发表了反映当地人民悲惨生活、社会各界积极抗日以及工农红军顽强战斗的通讯,引起国人的关注。1936年大西北采访的通讯辑成新闻作品集《中国的西北角》出版,一版再版,数月内连印7次,创下当时图书再版的新纪录,不到30岁的范长江一举成名。紧接着1936年,范长江在陕北等地采访的通讯也连续在《大公报》发表,后辑成《塞上行》一书出版,在社会上又引起强烈的反响。此时范长江也不到30岁。

在范长江还不到30岁时,就在他的记者生涯中创造了中国现代新闻史上的“三个第一”:他在1935年至1936年间深入西北采访,是“在国内报纸上公开如实报道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人”;他是突破新闻封锁,向“国统区”报道“西安事变”真相的第一人;他是国内以记者身份进入延安采访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并如实报道陕北革命根据地情况的第一人。

范长江还是中国记协的前身——1937年成立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的发起人和领导人之一,而1937年创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的日子——11月8日,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记者节的纪念日。

范长江曾经担任新华通讯社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社长。

1991年,以范长江名字命名的新闻奖设立,此奖是全国中青年记者的优秀成果最高荣誉奖,也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常设的全国性新闻奖。2005年,“范长江新闻奖”与“韬奋新闻奖”两奖合并为“长江韬奋奖”。

范长江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开拓者,为我国的新闻事业奋斗几十年,一直到1970年逝世。胡乔木曾说过,范长江深入人民当中,又有丰富的知识,他写的东西视野开阔,曾在全国引起轰动。应当提倡做范长江这样的记者。

范长江生平

范长江,1909年10月16日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原内江县)一个没落地主家庭,依靠母亲做针线活在内江中学和四川省六中念完初中、高中,成绩优异。青少年时代受革命思潮的影响,1927年范长江加入贺龙领导的20军学生营,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考入南京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九·一八”事变后,他带着对现实的困惑于1932年转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1933年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为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天津《益世报》等报撰稿。1935年7月以天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深入中国西北地区作为期10个月的考察采访,行程6000余公里,所写通讯在《大公报》上连载,后辑为《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出版。1936年8月又去西北采访,是“西安事变”后第一个向全国报道事变真相的新闻记者,12月赴延安,得到毛泽东接见,沿途采写的通讯后辑为《塞上行》一书出版。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范长江致力于抗日救亡宣传,写了大量战地通讯。

1937年11月和恽逸群等同志创建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即中国记协的前身),并被推选为“青记”的总干事。1938年在周恩来领导下发起组织“中国青年记者学会”。1939年与胡愈之等创办“国际新闻社”,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在香港与邹韬奋等创办《华商报》。1942年后到延安。先后任新华社华中总分社社长,《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和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校长等职务。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国共谈判代表团新闻处处长,并担任中共对外发言人。

1948年12月间,范长江奉命离开新华总社的领导岗位,从西柏坡到了北平附近,参加准备接管北平的军管会的工作。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他随解放军进城,接管新闻出版机构,创办和主持了《人民日报》北平版,成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不久,他又奉命随军南下,上海解放后主持创办了新的《解放日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又回到北京,辅助胡乔木主持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工作。1950年初,中共中央任命他担任中央党报《人民日报》的社长。

1952年,在“三反运动”中,范长江受到了过火的批评,奉调离开报社。从此,再也没有回到新闻工作岗位。“文革”期间长江受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长期被关押,受尽"残。1970年10月23日,在河南确山的一个井里发现了范长江的遗体,他的死至今都是一个谜。

职业生涯

(一)

从1933年下半年开始范长江向北平的《晨报》、《世界日报》和天津的《益世报》投稿,他以给报刊撰稿开始自己的新闻生涯,并很快进入记者角色,展示了自己的采访写作才能。一年后他成为《大公报》撰稿人,在成为记者后的三四年内写下了大量的新闻通讯,这些作品成了中国新闻史上的经典,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1935年春《大公报》聘请他为专职通讯员,不久批准了他自费去西北的采访计划。范长江后来回忆自己当年是怀着两个目的去西北采访的:一是研究红军北上以后中国的动向;二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敌人肯定会占领我们的若干大城市,那么我们的后方——西北、西南的情况怎么样呢?这两个问题也是当时群众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问题。怀着这种渴望知道真相的记者的使命感,1935年5月,范长江开始了他的“文责自负,旅费自筹”的西北考察与采写活动。他由北京、天津经上海、重庆到成都,7月从四川成都出发开始了着名的中国西北地区考察旅行,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对川、陕、甘、青、宁(夏)等省和地区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考察采访,采访了沿途经过的48个县市,行程6000余公里。考察期间他在《大公报》上发表了大量旅行通讯,第一次公开报道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引起轰动,并随后将这些旅行通讯结集成数月内连版7次、轰动全国的《中国的西北角》出版。胡愈之赞誉《中国的西北角》和后来斯诺的《西行漫记》一样,是“一部震撼全国的杰作”。旅行一结束,范长江立即升格为《大公报》的正式记者。

1936年8月范长江作为《大公报》的特派记者去内蒙采写日寇西侵情况。

他从呼和浩特,经西蒙的额济纳,穿过千里戈壁,10月才到银川。不久绥远抗战爆发,他又立即去红格尔图和百灵庙采访。12月“西安事变”爆发,国人迫切想知道“西安事变”的真相。范长江意识到中国政局要发生大变化,为了弄清事变真相,“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到西安去,一探中国政治之究竟”。因没有安全保障随时可能牺牲生命,他的决定遭到朋友的反对。但范长江认为万一真有什么不幸,也是记者职务上所应当。于是,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1937年2月到达西安,对“西安事变”作实地采访,先后与周恩来、叶剑英等人长谈,后又去延安,成为由国统区进入陕北采访的第一位新闻记者。在延安先后会见了中共各方面领导人,与毛泽东进行了长谈,毛泽东回顾了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和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同时深刻阐明了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经过与毛泽东窑洞叙谈后,使长江10年来苦苦探索和追求而又无法解答的中国前途问题,一夜之间“豁然开朗”。他立即日夜兼程赶回上海,到上海的第二天(1937年2月5日)就在上海《大公报》的要闻版上发表了震动朝野的《动荡中之西北大局》,将“西安事变”的真相公诸于众,促进了全国人民对中共和红军的了解,第一次向人们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大公报》销量大增。蒋介石勃然大怒,把《大公报》总编辑骂了一顿。几个月后毛泽东在一封电报中说:“欢迎《大公报》派随军记者,尤其欢迎范长江先生。”从此范长江的名字和作品更加蜚声海内外。

(二)

抗战开始不久,范长江退出《大公报》,从此接受中共南方局的领导,开始了团结国统区青年记者的统一战线的工作。1937年他与徐迈进、陈同生、恽逸群等同志在汉口共同发起创立“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简称青记)。范长江拥护中共坚持抗战、团结和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和倒退的方针,作为当年声望很高的记者,由他登高一呼,推动团结,最容易得到响应。在“青记”的活动中,他广交朋友,坚持“帮助后进”的方针,在当年国民党专制统治下,“青记”实现了青年记者难能可贵的大团结。青记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分会,总共发展了大约千名会员。作为青年记者的领头人,范长江本人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范长江与胡愈之等创办了“国际新闻社”,他自己宣称这是一个“大胆的试验”,他带领部分青年记者,报道中国抗战中的新闻,通过海内外几百种传媒传播了中共的政治主张。

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他这个在国统区搞统战的名记者,遭到国民党的通缉,只好转移到了香港。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在廖承志的领导下,他结合一批同志兴办《华商报》,并任该报副总经理,直到香港沦陷,共战斗了8个月。

从1938年到1942年初,这一期间范长江主要的成就已经不是写作通讯,而是团结同志为中共领导下的民族民主革命共同奋斗,他显示了社会活动家的才干,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国统区广大群众。他在国统区的战友胡愈之曾称呼他为“毛泽东麾下最忠诚、最勇敢、最机智的一个小兵”。

(三)

1942年范长江到苏北解放区,依然做新闻工作。初到苏北,写了三篇通讯,由党中央审定,结果毛主席回电肯定两篇可用。此后许多年,他只写过一篇通讯《志大才疏的胡宗南》。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范长江领着从华北人民日报社抽出来的一部分人员,加上华北局城工部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学生里挑选出来的适合做新闻工作的地下党员、进步青年,跟随解放军先头部队进入北平。范长江立即投入新的战斗,奉命接管国民党在北平的各新闻单位,组建北平解放后的第一张党报——《人民日报·北平版》。当时北平市委书记彭真召集范长江等人开会,他说市委刚刚进城,事情很多,人手不够,设想《人民日报·北平版》先出对开两版,以后再出四版。范长江等认为,国民党的《华北日报》还出对开四版,我们是胜利者,无论如何不能少于四版,而且两版容量太少,内容很多不好安排。范长江还说,他愿立出四版的军令状,保证报纸不出大错误,保证每天只睡4小时,完不成任务愿受处分。范长江带领大家不分昼夜,互相鼓励,紧张工作一个多月,终于没有辜负组织的委托。

1950年1月,范长江被任命为人民日报社社长。报社闹稿荒,当时正好放映苏联影片《大转变》,是描写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此战役艰苦卓绝,终于从防御转为进攻,扭转全局。影片当时在我国引起轰动。范长江抓住这个时机,提出报社工作也要来个大转变,把能派出去的人都派出采访,一些老记者、编辑组组长统统派到各地当特派记者,抓稿子。他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决胜于社门之外”。不少人对这个决策半信半疑,但长江坚持不动摇。几个月后,稿子源源而来,报社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大家都称赞长江的眼光和魄力。范长江常谆谆告诫大家,要清醒地认识《人民日报》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报社每个工作人员都要兢兢业业,不能大致差不多就算了。他说韬奋办报刊多么周到精细,一点不含糊,数十年如一日,不要以为过去在老解放区就是这样做的,那时还受到过表扬呢!要知道,时代不同了,环境不同了,自己所处的地位不同了,从前可以的,现在就不行。他对一些工作疲塌的老同志颇不客气,批评他们凭老资格吃饭,工作上不力求上进。他说,靠中央党报的牌子、地位吓唬人是不行的,要自己真有领导舆论的本领才行。而范长江培养年轻记者编辑却不遗余力,指点他们的作品时,从政治思想、方针政策到文理逻辑一一分析指点。

范长江1952年离开《人民日报》到国家科委工作时,《人民日报》同群众贴近了,同实际结合比较密切了,稿件多了,发行量节节上升。

(四)

1988年夏衍在发表纪念范长江的讲话时,曾指出范长江解放以后没有发挥他的才能和作用。刚解放时范长江还干新闻工作,先后主持过《解放日报》、新华社、《人民日报》,但再也没有写过他擅长的通讯,而且从1952年就永远离开了新闻界,去当行政和党务工作干部了。在50年代后期,政治运动又不断,1957年“反右”,1959年“反右倾”,大批知识分子遭受打击,报纸上充满了假话、大话、空话。此时范长江虽然已经不搞新闻工作,但近20年的新闻经历使他不能不审视当时记者在做什么,假、大、空成风,是非不清,认识混乱,当年人民群众的苦难明明是人祸,却被说成了是天灾;明明是怨声载道,却说成莺歌燕舞。

凭他近20年的新闻经历,体会到了新闻工作出现了新问题。

1959年7月21日在上海华东医院,他写了纪念邹韬奋逝世15周年的文章《为真理而斗争》。在这篇文章里他特别强调记者一定要说真话,要有献身真理的精神,勇敢地站在正确和先进方面。1961年,他写下了约4500字的文章,题目为《记者工作随想》,主要说的是记者怎样才能坚持真理,为真理而奋斗。当时范长江深感报纸脱离群众的危害,他认为一个记者最基本的锻炼就是群众观点的锻炼,根据人民群众的要求、愿望去理解中央的方针政策,这样做,大致上是不会错的。就是错一次,也不要动摇,因为这条路线是正确的。他认为现在记者的生活是机关化的,他对记者官员化的情况很不满意,认为这样不利于记者深入群众,和群众脱离,久了就很危险。

纵观范长江近20年的新闻生涯,他在国统区和解放区、解放前和解放后都办过报纸,在香港办《华商报》时还有过经营经验;他创办过国际新闻社,1942年担任新华社华中分社、华中总分社社长,解放初期任新华总社副总编;他对新闻团体和新闻教育也是非常关注的,发起创立“青记”,团结了一批进步新闻工作者,1942年在苏北解放区时担任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校长,解放初担任北京新闻学校校长,为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培养了不少人才;他还有新闻行政管理经验,解放初期曾历任上海市文管会副主任,全国新闻总署副署长。范长江是无愧于“新闻巨子”的称号的。

新闻思想

在为我国新闻事业奋斗的19年岁月中,范长江对我国的报纸、通讯社、新闻团体、新闻教育、新中国的新闻事业的建设都做出过重要贡献,同时也留下了被后代新闻从业者所称诵的新闻思想。

一、党报是人民的报纸,新闻工作应坚持正确坚定的政治方向

关于党报的性质问题,范长江在《论人民的报纸——1946年初在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讲话》中很明确地提出:党报和人民的报纸是统一的。范长江毫不含糊地指出共产党的党报,是真正够得上称为人民的报纸的。究其原因,范长江认为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共产党的政治立场与人民是一致的。所谓与人民一致,就是共产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其他利益,因此我们的党报,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其他利益。范长江还说,所谓人民的报纸,不是反动的报纸,是人民自己的报纸。其任务在革命时期反映群众的斗争,指导群众如何斗争;在和平时期,报纸主要反映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指导群众改善生活,推动社会进步。党的报纸,不是为了赚钱,或者出风头,或者是达到个人目的,党的报纸,是人民的报纸,是为了人民的事业而创办的。

范长江指出如果说报纸工作不问政治,这种话是骗人的,报纸不是为这个阶级服务,就是为了那个阶级服务。共产党所创办的报纸,是为人民服务的,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要讲究政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1939年1月他在《新阶段新闻工作与新闻从业员之团结运动》一文中针对当时流行的、信仰着的“报纸独立主义”、“新闻至上主义”,范长江鲜明地提出:“报纸是政治的工具”的观点。他认为:“报纸不怕谈政治,只怕谈得不对。”他认为新闻工作是政治工作的前哨,是先锋,在正确的政治道路之上,加强新闻宣传工作,是推进政治的重大力量。在这方面,范长江可谓是身体力行。范长江进入新闻界以后,就无私无畏地批评现实、谈论政治。他报道红军、中国共产党、长征、“西安事变”,他痛斥日寇,他剖析抗战时局、纵论天下大事,使当时人们了解真相,正确理解时事。

二、新闻工作应坚定人民大众的立场,坚持大家办报

关于党报的办报方针,范长江有精辟的论述:“我们的报纸,由于是人民的报纸,办报的方针,同资产阶级报纸完全不同。他们是少数人办报,少数人控制报纸,作为少数人的工具。而我们的报纸,恰恰相反,是大家办报。”何谓“大家办报”?范长江认为所谓的“大家”指的是报纸的基本读者。比如报纸办给干部以上看的,所谓的“大家”,就是中级干部、知识青年、地方绅士;通俗化的大众化的报纸,对象是农村干部,这种报,所谓的“大家”,就是指乡村干部。“大家办报”的方法,就是读者为自己的报纸写新闻,写通讯。范长江认为,把办报工作只限制在报社内外少数专业人员办报写稿,不发动广大群众,就等于闭门办报,就一定不能与其他工作相结合,一定会脱离群众。他指出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他认为报纸需要面向群众。一张报纸,在大政方针、路线原则上不能离开党的领导,但具体的报道就要考虑群众的需要。他始终坚持党报要扎根群众,只要报纸能在群众中扎根,同人民群众有广泛的联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斗争,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感情,就可以根据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去了解中央的方针政策。

范长江自己就很注重“大家办报”方针的实施,在解放区工作的时候他所负责的一个分区就有二三百个通讯小组,每月可以收到稿件三千多篇。范长江当了《人民日报》总编辑以后,在社务工作和总结报告中多次强调群众性,强调依靠群众办报、发展通讯员、要同通讯员交流思想,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水平,而不是缺稿的时候才向他们约稿。

三、记者应建立正确的作风,具备新闻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1.记者要有操守,有高尚的人格

范长江曾经说过:“有了健全的、高尚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记者,记者应当是社会所尊重的人物,如果在人格上有了根本的缺点,就不能算做新闻记者。”他说:“在时局艰难的时候,新闻记者要能坚持真理,本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实在非常重要。”他还说,一个记者,如果能为一个伟大的理想工作,那是很值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青记”刚成立的时候,范长江曾以6项具体要求作为会员的信条,即:努力自我修养,健全本身人格,巩固共同意志,促进新闻事业,维护大众利益,发扬民族精神。1939年春,“青记”又制定了记者公约,要求会员提高认识,共同遵守。范长江认为记者“必须生活于自己正当工作收入中。无论如何个人不能得非工作报酬的津贴与政治军事有关之津贴,它本质上带有浓厚的毒质,最易"残一个有希望的新闻记者的前途。”1940年秋,范长江应邹韬奋之邀,写了《怎么做新闻记者》一文,再次阐述了自己的新闻观:“一个稍有能力的记者,在他的旁边一方面摆着:优越的现实政治地位,社会的虚荣,金钱与物质的享受,温柔美丽的女人,这些力量诱惑他出卖贞操,放弃认识,歪曲真理。另一方面摆着:诽谤、诬蔑、冷眼、贫困、软禁、杀头,这些力量强迫他颠倒是非,出卖灵魂。”因而,他强调记者要“责己格外严,律己格外密,一丝不苟、丝毫不乱”。新闻记者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追求和人格,才能坚持用正义的眼光、公正的态度,对待新闻事实和广大受众,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乃至优秀的新闻记者。

2.记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成为“杂”家

范长江学识渊博,丰富的学识既为他的通讯增添了情趣,给人以多方面的知识,同时使他对事物能综合比较,减少盲目性,增加准确性。读范长江的西北通讯,内容丰富多彩,既有蜀汉三国的故事,又有汉唐名将的事迹,展示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范长江曾阅读过关于西北的地理、历史、军事、社会、民族、农业等方面的书籍,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军事战略、山川地貌、民俗风情等资料,以至于他每到一个较为重要的地方,就能大体上说出这个地方的地理特点、历史故事和战略位置。如此看来,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他能写出气势磅礴的新闻作品了。范长江认为“记者做到最后,一定要博。记者写一篇报道需要有广泛的知识,深厚的积累。报道的时候,别人提供的材料要尽量少用,只能占三分之一,其余的三分之二应该是记者自己的积累和观察”。他认为记者要不停地学习,是多面手,打字、摄影、译电、驾船、开车、骑马等样样都要会,还要至少会一门外语,会写各种文体的文章。范长江认为除了要博,还要精,在“博”的基础上要有所专攻,记者既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又要有自己的专长。

3.记者要到第一线去采访,以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1949年7月31日,华东新闻学院举行开学典礼,范长江代表官方宣传机关在会上提出了新闻工作者的四个信条,其中之一就是消息绝对真实,另外三个是思想要正确;建立群众观念;建立自我批评。范长江认为“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他指出“新闻是报纸的生命,是报纸的灵魂”。“我们必须以最客观之态度,从事于新闻工作,我们绝对不能挟丝毫私人感情于新闻工作中,是非善恶,我们不能论人,只论事”。他强调新闻必须是事实,决不能虚构,只有真实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才能确立自己的威信。基于这样的思想,范长江十分重视采访工作,注重自己所写新闻作品的真实性。他的作品之所以成为我国新闻通讯的名篇,就在于范长江到现场采访,以真实准确的大量事实回答了当时中国人民最为关心的重大问题。范长江说:“不亲自经历的事情,每每不容易了解那件事情的真相。”所以,他在采访中总是到第一线,努力去获得第一手材料。哪里最危险,哪里有最为广大群众所关注的事情,哪里有新闻价值大的新闻,他就不顾一切地去采访,甚至连性命都不顾。他的西北采访,跋涉于原始森林,爬雪山,过沙漠,历尽艰险,见人之未见,闻人之未闻。

他做战地记者,总是设法跑到前沿阵地,跑到战壕里,了解实况和战士们的情绪。

4.记者交际面要广,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

范长江开朗热情,善交朋友。他常说,做记者重要的是交朋友,而且要交各式各样的朋友,上自党政首脑、将军大员、王公贵族,下至工友店员、商人小贩、黎民百姓,什么人都要交,朋友越多,新闻来源越多,越能写出有分量的报道。

从《中国的西北角》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朋友无所不有:从政府的部长,军队的司令,以至土司、活佛、喇嘛、纤夫、水手等。他去采访还尽量帮助人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经常同被采访对象保持联系。正是这种广交朋友的气概,使他采访路子广,新闻触角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报道,写下了轰动全国的新闻通讯。

参考文献

1.范长江:《通讯与论文》,新华出版社1981年版。

2.范长江:《塞上行》,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

3.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

4.范长江着,沈谱编:《范长江新闻文集》,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5.胡愈之等:《不尽长江滚滚来——范长江纪念文集》,群言出版社2004年版。

6.方蒙:《范长江传》,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年版。

7.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9.吴廷俊:《新记大公报史稿》,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

10.仇学平:《名记者的成功之路》,黄河出版社1995年版。

11.尹韵公、张征、饶立华:《西北采访万里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同类推荐
  • 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

    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

    20世纪50年代,为了在科学技术方面 迎头赶上苏联,美国教育界将重心放到科学与数学教育上,各级学校中的艺术教育科目受到了生存的挑战。战后美国最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之一罗恩菲尔德继承杜威等人的进步教育理念,以有益于创造力与心智的成长这一理由为艺术教育辩护。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艺术教育界终于从艺术学科的观点中发展出了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构想。上述内容将在本书第二、三章得到详细阐述。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教育家与心理学家为解决艺术教育中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为艺术教育的具体实施做出了富有成效的设计。这此进本书第四、五章的内容。
  • 哈佛东方新秀

    哈佛东方新秀

    本书只是想以海雯步入哈佛的成长历程为线索,介绍培养海雯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介绍海雯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和人生设计,以点带面,抛砖引玉,并以我的所见所感为视野,介绍美国的家庭和中小学教育,以及美国的教育体系、教育政策,教学、考试、评估学生的方法和道理等。
  • 播音主持艺术10

    播音主持艺术10

    本书不仅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也是全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学术交流的一个平台。编者虽对来稿有所选择,但书中论文作者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或编委会的看法。我们将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欢迎全国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来稿,对我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也欢迎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来稿,就播音主持实践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是关于研究“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的专著,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创新激励篇,下篇为创新环境篇:上篇主要是反映“适应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激励机制”课题的研究成果;下篇主要是反映“北京市科技创新人才环境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每篇可以自成体系,均包括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政策研究四部分内容。
  • 王家岭的诉说

    王家岭的诉说

    “这是一起造成38人死亡、115人受伤的极其严重的责任事故”。这是一部直赴灾难现场,用事实的真实追踪描述还原灾难的内情文学报告,是超越了新闻报道的直观表层描述之后的事实和理性思考与追问。《王家岭的诉说》是一部典型的灾难文学作品。赵瑜率队,五作家察访祸灾真相;矿工诉说,众难友揭秘国字煤田。深度解答网民疑团,王家岭上生死实录;严格拷问矿主良知,黄河赤子气贯全书。
热门推荐
  • 我陪你,地老天荒

    我陪你,地老天荒

    我的一生经历过很多磨难,但我从不放弃。因为我有我爱的人和那么多爱我的人,我相信他们会一直陪着我,陪着我到地老天荒。
  • tfboys之我们的相识

    tfboys之我们的相识

    三个开朗的女孩子胡茵茵,张瑞萱,潘姗姗,与三个朝气蓬勃的正太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的相识相知相恋,非常虐。
  • 诸神葬天

    诸神葬天

    本是一个游戏玩家,却穿越来到一个玄幻世界。回血药水,回蓝药水,千百种游戏道具竟能使用。怎看主角战天伐地,虐天虐地虐空气!
  • 网游之血饮苍穹

    网游之血饮苍穹

    为金钱收买人命的杀手,为世道裁决公正的判官。他是生存在阳关下的灵魂切割者,又是徘徊于上流社会的生死裁决者,用淡漠的眼神蔑视这世间的万事万物,用嘲弄的目光玩弄这世道的纷乱纷争。天涯,一个杀手的名字。《苍穹》,一段杀手的传奇。
  • 黑白双绝

    黑白双绝

    她本是医药世家颜家继承人,却因被爱人所杀,身死魂穿,来到异世大陆因中毒而即将灭亡的将军府颜家,成为颜家的女儿。感激颜家的亲情从此踏上寻幕后黑手的征途。本以为心死不再爱,谁知,先后遇到一冷一暖两个妖孽穷追不舍,日久动情。从此三人一路斩妖除魔,顺便收拾小白花,脑残男。偶然得知,颜家的仇人,竟然是……且看三人如何边谈情说爱,边暴打BOSS……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老板的思维

    老板的思维

    这是一本讲述如何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书,它试图为读者提供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指导思想、一般思路和基本原则,并精选了大量相关的实战案例以加深读者的理解。本书试图以资源效率为主线,将各种工商管理理论的精华内容串连起来,并建立自己的理论框架。全书共分为理念篇、诠释篇、实务篇三部份。其中理念篇着重介绍资源效率视角对“管理理论从林”、企业、企业家、资源、价值、效率等各种概念的理解;诠释篇主要从资源效率的视角来诠释企业的一些常规经营管理活动;实务篇则是介绍以资源效率思维来开展的一些经营管理活动,这些经营管理活动包括着眼于业务的效率管理活动,以及着眼于某一种或某几种资源的资源管理活动。
  • 道士修炼记

    道士修炼记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李小龙的人从出生就是赤矢命,各种悲催、搞笑、奇遇,前半部分写小龙当道士的历程,后半部分为了拯救林墨造成的死循环。
  • 恐怕

    恐怕

    你怕鬼吗?老鬼、小鬼、男鬼、女鬼、胆小鬼、怕死鬼......这里什么鬼都有。
  • 遮天之龙皇传

    遮天之龙皇传

    苍茫宇宙,黑暗动乱,亿万人族该何去何从?传承龙族血脉降临遮天异界,且看他如何镇压诸天万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