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4000000037

第37章 论谭嗣同的《仁学》(1)

中国近代杰出的维新志士谭嗣同,身后被人们称之为“一世之杰,六士之英”,“其志节、学行、思想,为我中国二十世纪开幕第一人”。这除了由于他曾忘我投身维新变法的救国事业,并最终为此献出生命之外,还由于他留下了一部独特的着作《仁学》。本文就《仁学》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说些浅见。

与同时代别的一些着作相比,《仁学》具有两个鲜明特色:一是它用一些扑朔迷离的哲学语言设计了谭嗣同称作“心学”的救世方案,从而使它在哲学着作为数不多的中国旧民主革命时期,突出地成为一部有浓厚哲学色彩的作品;二是它用异乎寻常的激烈语言,抨击了中国历代封建专制主义,特别是清朝统治的罪恶,从而使它成为一部在维新派中最富有民主主义色彩的作品。这两个特色,同时就是这本五万多字着作所包含的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现先说第一个方面。

《仁学》写于1896年8月谭嗣同到南京作江苏候补知府期间。当时,中国在甲午战争失败后正面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严重局面;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残酷压迫下困苦不堪。前者使谭嗣同深切忧虑亡国之祸,后者则使他既对人民的疾苦深为同情,又害怕人民起来革命。面对他那噩梦般的现实,谭嗣同积极提倡变法,但却到处碰壁,阻力重重。现状不堪忍受,未来也许更加可怕。他在这种几乎绝望的情况下,因流寓于南京的佛学家杨文会的指引,一头埋入佛学典籍,而且“一见钟情”,很快达到入迷的程度。他从佛教唯心论中得出“心力”的伟大魔力:“心之力量虽天地不能比拟,虽天地之大可以由心成之、毁之、改造之,无不如意。”因而感到在现实世界中他找不到的解决社会严重问题的灵丹妙药,可以从精神世界的冥冥之中去寻找。他认为只要使人们相信“人是永不死之物,所谓‘死’者,躯壳变化耳,性灵无可死也”,人们就会“知生前之声色货利诸适意事,一无可恋,而转思得死后之永乐,尤畏死后之永苦,于是皆易相勉于善”。为此,他决心“开一学派,合同志以讲明心学”,以便“以心度一切苦恼众生”。他的这项工作,便是通过写作《仁学》来进行的,《仁学》中那些光怪陆离、晦涩难懂的哲学性语言,主要就在于创立这个“心学”,以作为他的救世方案。

我国学术界对谭嗣同的哲学思想已有很多深入的研究和论述,本文不准备多讨论谭嗣同的哲学思想,仅就其这个“心学”及与之有关的问题谈些看法。

那么,《仁学》创立的“心学”,即谭嗣同设计的救世方案是怎样的呢?

它首先提出了对世界总体的看法,把世界统一在“仁”的基础上,说“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唯心,故唯识”;这个天地万物之源的仁,是“以通为第一义”的;它依靠充满宇宙、无处不在的“以太”,实现“通天地万物人我为一身”,即把世界统一起来。 多年来学术界对《仁学》的哲学体系是唯心还是唯物的,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众所周知,区分这两种哲学观的基本根据,是如何回答思维与存在、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凡断定思维或精神是本原的是唯心主义,认定存在或自然界是本原的是唯物主义。《仁学》把世界统一于精神概念的“仁”,因此其哲学体系从总体上说只能是唯心主义的,哪怕它在某些方面有个别唯物论观点,也不能改变其总体上的唯心主义性质。随着自然科学和工业的日益发展,近代欧洲各国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早已在渐渐加进唯物主义的某些内容,力图用泛神论观点调和精神与物质的对立。所以,问题不在于有无个别唯物论的内容,而在于对思维与存在、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这个根本问题如何回答,“除此之外,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

既然天地万物之源的仁是“以通为第一义”,因而世界各种事物本应“通为一身”而不应当“妄生分别”,这就是《仁学》创立“心学”的前提和基础。基于这一前提,《仁学》宣称世间一切对立的事物本来并不存在对立,都是由于人们“妄生分别”而来的。它像佛教鼓吹的“小时正大,芥子纳于须弥;大时正小,海水纳于毛孔”、“一即多,多即一”之类唯心论的诡辩一样,也否定时、空的客观存在,说:“但有我见,世间果无大小矣。多寡、长短、久暂,亦复如是。”《仁学》进而把人们感受到的种种树立和痛苦,说成是由它们的名称引起的。例如三纲五常压迫人,只是由于有了“君为臣纲”之类的“名”,一旦取消了这些名称,它们对人们的压迫也就随之消除了。为了证明“名”有这么大的法力,谭嗣同还举了这样的例子:“今夫翘希世之瑰宝以示野人曰:‘汝盍往取是’?则色然喜;或曰:‘瓦砾也’,则又废然返。”是什么引起这位“野人”色然喜和废然返的呢?谭嗣同说不是那块东西本身,而是由于“野人”听了对那块东西的不同称呼之故。谭嗣同企图用这类虚构的例子,证明世上各种对立和痛苦也是由“名”引起的,只要改变事物的名称,便可改变这些事物的性质。所以在《仁学》和同时期写的其他一些文章中,他用很多笔墨,论证了许多名称都是“妄生分别”而应予取消的,不但三纲五常,连善恶、淫杀以至生死等名词,也一律应予取消。谭嗣同反对“名”,包含有反对封建名教,即封建纲常伦理的目的;他否认生与死之别,更在于希望人们发扬不怕死的精神,他强调“皆用天地固有之质点粘合而成人……生固非生,灭亦非灭”。

“故学者当知身为不死之物,然后好生恶死之惑可袪也”。这些认识有符合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的科学成分在内;而且他借此宣传不怕死的精神,在当时也是难能可贵的。但是,谭嗣同着重于从形式上和名称上去反对许多不合理的事,幻想用破“名”来消除世间的对立和痛苦,这当然是唯心主义的空想。弱者往往幻想出现奇迹。谭嗣同这种把破“名”

同改变事物性质等同起来的企图,是他无法解决现实社会严重矛盾的反映,他用不承认主义,把世间一切对立说成并不存在,都是人们主观的产物,因而可通过改变名称或主观意识,来使“一切苦恼众生”得到“超度”。这是《仁学》救世方案即“心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把世上各种对立、痛苦等说成是人们主观产物之后,《仁学》进而要求人们“断意识”、“我相除”。所谓“断意识”,就是人们须同佛教徒“入定”时那样,不要去想现实世界身受的苦难和各种矛盾,“外绝牵引,内归易简,简之又简,以至于无,斯意识断矣”。换言之,人们应当“忘掉”身受的压迫、剥削、苦恼等,使身受痛苦、烦恼而不知。而做到了这样的“断意识”,人们也就达到了“我相除”,即忘记了自己本身的存在。

于是就可以“异同泯”、“平等出”了。这是《仁学》创立的“心学”中又一个重要的内容。 为了使人们接受这套“断意识,我相除”的说教,谭嗣同特别强调要“重灵魂”、“轻体魄”,要求“轻灭体魄之事,使人人不困于伦常”,这是他那个“心学”中最重要的内容。

《仁学》说灵魂是万能的和无所不在、永远不灭的,它存在于一切有生之物和无生之物,而且可以独立存在。人死之后,其灵魂就“转世”投到别的人或物身上,所以,它竟说一个人能记忆“前生”之事;甚至说人类可以“进化”到“纯用智,不用力,纯有灵魂,不有体魄……可以住水,可以住火,可以住风,可以住空气,可以飞行往来于诸星诸日”。《仁学》如此宣扬灵魂超脱一切而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永远不灭,是为了说明只有这个灵魂是重要的,“体魄”则是暂时的和不足道的,人们应当用忍受“体魄”的暂时苦难或节制物质的过分享受,而追求灵魂的永乐和纯洁。这是谭嗣同创立“心学”的主旨所在。

总之,《仁学》从强调天地万物之源的“仁”是“通”的,“天地万物人我”本是“通为一身”而不该“妄生分别”出发,要求人们相信世间种种对立、苦恼等都是人的主观产物,只要改变它们的名称,或者不去想它们,又忘掉自己,特别是看轻体魄,注重灵魂,人们就不会再感到痛苦和烦恼,于是,“一切苦恼众生”就可得到“超度”了,当时严重的社会矛盾,也就同时得到了总的解决。

《仁学》创立这样的“心学”来作为救世方案,一方面是用以劝导剥削者和富人不要过于追求“体魄”的享受,要给广大被剥削的劳苦人民留一线生路。在谭嗣同看来,这是缓和当时严重的社会矛盾所不可缺少的,所以他在书中斥责那种“妄分彼此,妄见畛域,但求利己,不恤其他,疾痛生死,忽不加喜戚于心”的为富不仁者。另一方面,它更主要的是劝导“苦恼众生”用心灵的自我修养和忍耐来解脱尘世烦恼与痛苦。

因此,谭嗣同创立这个“心学”,尽管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种种黑暗、不平的苦闷与反感,反映他希望改变不合理社会现状的心愿,但它要求人们主要用消极避世态度对待现实,这就注定了不可能有助于社会矛盾的解决。它既不可能被广大受苦人民,也不可能为富人和剥削者们所重视,因而在当时和后来的实际生活中也不可能发生什么影响。

如果说,《仁学》创立的“心学”即救世方案,总的来说是让人们用消极态度对待社会问题,它除了在中国近代思想史、哲学史上留下一些供人研究的资料外,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意义和价值;那么,《仁学》第二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即激烈抨击封建专制、特别是清朝统治的罪行,却是这部着作的精华所在。

谭嗣同生活的时代,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纲常伦理,残酷而严密地压迫着中国人民,阻碍着社会的进步。谭嗣同认识到,要缓和社会矛盾,消除广大人民不满,减轻以至解除民族危机,都必须扫除这个社会进步的障碍。另一方面,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的中国民族资本,也迫切要求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以得到顺利发展。所有这些都使谭嗣同对封建专制及清朝的反动统治政策深恶痛绝,因而他在《仁学》中向压迫广大人民、束缚民族资本的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仁学》把这称为“冲决网罗”。

《仁学》基于封建“名教”是维护封建专制的精神支柱,以激烈的言词对它进行了鞭挞。

中国历代许多封建思想家制造各种理论,宣扬“三纲五常”之类封建名教的神圣性。如宋朝理学家朱熹说什么:“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直待有君臣父子,却旋将道理入在里面。”清末曾国藩鼓吹:“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

《仁学》却用截然相反的观点说明名教的产生及其作用。它说:“俗学陋行,动言‘名教’,敬若天命而不敢渝,畏若国宪而不敢议”;而事实呢?“名忽彼而忽此,视权势之所积;名时重而时轻,视习俗之所尚”,根本不是先天就有,也决非“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的。《仁学》揭露统治者创设名教,是为了便于施行对人民的“箍制之术”,所以“独夫民贼,固甚乐三纲之名,一切刑律制度皆依此为率,取便己故也”。

《仁学》进而对最重要的名教“三纲”,进行了一一批判。它批判“父为子纲”说:“子为天之子,父亦为天之子,父非人所得而袭取也,平等也。”就是说,在“天”面前,人人都平等,父和子也平等。

同类推荐
  • 启德本纪

    启德本纪

    文景十六年末,统治大乾十六年的皇帝龙驭宾天,留下一个看似繁荣的帝国。次年文景帝嫡子朱子厚登大宝位,改元启德。这个带着不同寻常想法的年幼皇帝会给大乾带来什么,是兴,还是亡。P.S.1.0:这是一个关于年幼少年当皇帝的故事。P.S.2.0:本书为民间野史,一切与历史相似之处,请勿较真对号入座。
  • 世界历史博览1

    世界历史博览1

    当人类生活在洞穴,隐藏于悬崖的时候;当人类唯一的工具是石头的时候;当每个人不得不为自己的食物而进行打猎的时候;当人类的衣服是以动物的皮做成的时候。那时没有城市,没有大型的建筑,没有现代生活中的安逸,从史前史到现代世界的跨时空旅程,世界历史的发展是曲折而神奇的,为了使青少年朋友更好地了解世界历史,我们编著了这套《世界历史博览》。
  • 秦时星臣

    秦时星臣

    每一颗星辰都有自己的魂,有的是极致的情感,有的代表不一样的寓意,有的体现独一无二的品质,这千万种星汇聚成无限星河自顾自的流转。宇宙虽大却太过无聊,不如脱离星体魂游繁华的地球,在那尘世间踩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 漠南之战

    漠南之战

    “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嫖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以800人歼2028人,受封冠军侯。”——史记
  • 论语新得

    论语新得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作为一部区别于其他关于《论语》注疏的重要著作深受大家的喜爱。我本人在整个阅读中也是受益匪浅,于是根据《论语》的篇章及其南怀瑾大师的讲述,结合自己在社会生活工作中的经验进行了新的研读,可以说是一部关于《论语》在为人处事,尤其是商业社会管理方面的启发性文章。
热门推荐
  • 异化为王

    异化为王

    中二版简介:变异和进化,是生物界一直拥有的一项功能。只有进化到极致的完美生物才能处于食物链的顶端。“神?魔?不过是已经失去进化潜能的失败品,在这拥有无限世界的宇宙里,变异与进化,才是王道!”正常简介:不过是个在无限世界里挣扎的人罢了
  • 佛说长者女庵提遮师子吼了义经

    佛说长者女庵提遮师子吼了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嫡女谋:面瘫王爷请温柔

    嫡女谋:面瘫王爷请温柔

    还未拜堂,还未来得及步下喜轿,她凤千宁就被一纸休书震了个面色惨白。一切不过是一场阴谋,只为让她受尽世人唾沫与白眼,让她从此成为全京城的笑料!继母、妹妹更是以此警告于她,不管在凤府还是在京城,甚至是整个天启国,她凤千宁什么也不是,她们母女让她活,她便活;她们母女让她死,她便死。凤千宁淡冷一笑,不让她好过,那就谁也别想好过!从此她遇神杀神,遇鬼杀鬼,活出一条康庄大道来。他,冷面王爷,在一次失手中,被杀手砍了一刀,中毒昏迷,再次睁眼,入眼是一身素白长裙的少女,正一脸平静的动刀杀鸡,让他一时惊为天人!
  • 无品村官

    无品村官

    曲皓宇,一个大学生村官,问路官场的奋斗历程!《無品村官》交流群:261097233(谢谢赏阅!!!!)
  • 盗墓下的故事

    盗墓下的故事

    所谓的好人,不过是给了你好处,或者让你觉得这个世界还有希望。所说的坏人,不过是阻挠了你的利益,给你的世界观带来负面影响。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利。
  • 人类的敦煌

    人类的敦煌

    本书为电视文学剧本,分为十二集,包括一个西方探险家的故事、乐僔的灵光、羽人与天人共舞、女性的菩萨、阳关大道、天国与人间、共同的理想国、无名的大师们、时光倒流一千年、海浪与流沙的对话、大漠的孤坟、永远的敦煌。
  • 绝世:专宠王妃

    绝世:专宠王妃

    琉璃姗、丹雅国战神大将军之女,府邸姨娘毒酒赐死,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她,魅力惊人,妖娆无比。洛宸,六国之中最俊美足智多谋的王爷,冷漠邪魅。除了他心中的那位女子,其余女人都被他视为下等物。一场天灾,瞬间召集了六国使者。赴宴宫宴,即将把琉璃姗平静的生活拉开序幕。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天命档案

    天命档案

    伏显,上古帝王柏皇氏政权第一任帝王。丹穴山,《山海经》记载的凤凰的居住之地。人类的历史进程与科技发展靠的真的只是人类自己吗?为什么总是在某一时期出现一个改变世界进程的天才?孟德尔,法拉第,凯库勒,富兰克林,爱因斯坦,爱迪生,尼古拉特斯拉.....还有那些同样改变历史的可怕的自然灾害以及世界大战.....真的没有什么力量在控制着这一切的发生吗?敬请期待,《天命档案》为您揭开灵魂转世,半兽人,远古神兽,人类科技与超自然科技不为人知的秘密。欢迎各位关注小伏的《天命档案》,小伏QQ:903338440
  • 神武之巅

    神武之巅

    平凡的繁华生活,造就了一个平凡的他。但是在另外一个不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他却不甘平凡。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中,且看平凡的他如何决战神武,对战太古皇族,战败无数天才妖孽,牵手绝世美女,站在神武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