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3100000023

第23章 知觉、归因与个体决策(2)

角色知觉(role perception)是对自己或他人所表现出的社会角色行为的知觉。每个人都充当某些角色,如一个人是父亲的儿子,同时又是儿子的父亲;是领导的下属,同时又是下属的领导。这就要求每个人掌握各种角色的行为标准,形成角色意识,使人的行为符合角色规范。

5.3.1社会知觉偏差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知觉者和被知觉者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并同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社会知觉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偏差。常见的社会知觉偏差有选择性知觉、晕轮效应、对比效应、煮蛙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投射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刻板印象。

选择性知觉

电话铃在响、父母在边上看电视、小鸟在窗外叫,这么多听觉信息,我们会重视哪些信息,而忽视哪些信息呢?这时候就存在选择性知觉(selective perception)。1960年,格雷(Gray)等人在一项实验中,通过耳机给被试两耳分别呈现一些字母音节和数字,左耳:ob‐2‐tive;右耳:6‐jec‐9。要求被试追随其中一个耳朵听到的声音,并在刺激呈现之后进行报告。

结果发现,被试的报告既不是ob‐2‐tive和6‐jec‐9,也不是ob‐6,2‐jec,tive‐9,而是objective。

格雷的实验证明,我们的知觉进行了选择。

由于要知觉和解释他人的活动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为了使这项工作变得简单,个体自身发展了很多技术手段,使我们在判断时可以走捷径。选择性知觉就是捷径之一,它可以使个体过滤掉大多数信息以处理更重要的信息,从而使个体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知觉和判断。

但是,在快速了解他人的同时,选择性知觉也会使我们陷入信息失真的风险。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halo effect)是指个体在知觉过程中,由于知觉对象的某一行为特征(可以是好的特征,也可以是不好的特征)十分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的知觉,而仅仅以这一特征形成对其的总体印象。换言之,个体的这个突出的特征像月光的光晕一样,掩盖了个体的其他特征,使观察者看不到其他特征,从而使知觉者的知觉出现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倾向。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Asch)的一项研究证实了晕轮效应的存在。阿希给被试出示的一张纸上列有描述一个人的六项品质,第一组的纸上写的是:聪明、灵巧、勤奋、实际、坚定和热情,让被试对具有这些品质的人进行评估。在这些特质的基础上,91%的人判断这个人是精明、幽默、有人缘,并富有想象力的。在第二组的纸上,研究者仅仅把热情换为冷酷,其他不变,结果人们形成的知觉完全不同。第二组被试中有92%的人认为这个人是个斤斤计较、十分势利、毫无同情心的人。显然,被试的一种特质(热情或冷酷)影响了他人对自己的总体判断。

在组织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也会犯类似的错误:比如管理者可能认为出勤率高的员工具有勤劳的个性品质,他们的工作绩效也比较好、生产率更高。因此,了解知觉过程中晕轮效应的存在,有助于人们克服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倾向以及对他人的偏见,这对组织中的管理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对比效应

人们对他人的评价往往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会受到人们最近接触到的其他人的影响,这就是对比效应(contrast effect)。例如,管理者对员工的绩效评价就有可能受到对比效应的影响。如果管理者刚刚评定完一名绩效非常突出的员工,紧接着评定一名绩效一般的员工,那么很可能将这名绩效本来属于中等水平的人评为“比较差”。

煮蛙效应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试验”。他们将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立即触电般地窜了出去,并安然落地。后来,人们又把它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游动,再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等后来感到热度难耐时却已经失去了反应能力,跳不出去了。这就是有名的“煮蛙效应”(frog‐boiling effect)。因为煮蛙效应的存在,管理者可能无法察觉员工细微的变化和进步,会导致对员工评价的失真。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是指人们对他人的总体印象在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很大,这种影响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左右人的知觉判断的现象。首因效应也就是第一印象效应。“新官上任三把火”,每个人都力图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心理学家认为,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对他人的第一印象主要是以才华、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特征为基础形成的。

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A.Ladins,1957)用编撰的两段文字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首因效应现象。他编撰的文字材料主要是描写一个名叫吉姆的男孩的生活片段,第一段文字将吉姆描写成热情外向的人,另一段文字则相反,把他描写成冷淡而内向的人。例如,第一段中说吉姆与朋友一起去上学,走在撒满阳光的马路上,与店铺里的熟人说话,与新结识的女孩子打招呼等;第二段中说吉姆放学后一个人步行回家,他走在马路的背阴一侧,没有与新近结识的女孩子打招呼等。

在实验中,卢钦斯把两段文字加以组合:第一组,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先出现,冷淡内向的文字后出现;第二组,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先出现,热情外向的文字后出现;第三组,只显示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第四组,只显示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

卢钦斯让四组被试分别阅读一组文字材料,然后回答“吉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结果发现:第一组被试中有78%的人认为吉姆是友好的;第二组中只有18%的被试认为吉姆是友好的;第三组中认为吉姆是友好的被试有95%;第四组只有3%的被试认为吉姆是友好的。这项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产生更大的影响作用,即首因效应发挥了作用。

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和首因效应刚好相反,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当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或者原来的印象已经淡忘时,新近获得的信息的作用就会比较突出,从而出现近因效应。但研究发现,近因效应一般不如首因效应明显和普遍。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不同的条件下产生的作用不同。一般来说,在感知陌生人时,首因效应有更大的作用;而在感知熟人时,如果熟人在行为上出现某种新异的表现,近因效应则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告诉我们:在管理中,在评价员工时不能先入为主,也不能只看近期的表现,而是应当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员工;其次,对组织中的管理者和员工来说,也可以积极运用这两种效应,在工作中不仅要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而且要做到善始善终。

100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特性、爱好或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一种典型的投射效应,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自己。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地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

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也被称罗森塔尔效应(Rosenthal effect)或期望效应(expectation effect)。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这个国王善于雕刻,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现了他理想中女性形象的女神像。久而久之,他竟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祈求爱神阿佛罗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阿佛罗狄忒被他的真诚所感动,就使这座美女雕像有了生命。在这个神话的基础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Rosenthal&Jacobson,1968)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他们先找到了一所学校,然后从校方手中得到了一份全体学生的名单。在经过抽样后,他们向学校提供了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这些学生有很高的天赋,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

其实,这些学生只是从学生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教师的期望产生的结果。教师认为这些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们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传递“你们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加倍努力学习,因而取得了好成绩。这种现象说明教师的期望不同,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方式不同,学生受到的影响也不同。借用希腊神话中主人公的名字,罗森塔尔把这种现象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

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待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在管理实践中,如果管理者对员工有一种积极的期望,认为他有较强的能力,管理者可能更愿意指导他,给他分派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帮助员工成长。相反,如果管理者对员工持有一种消极的期待,对他的态度和行为就可能截然相反,其结果是相反的。因此,为了使所有员工都对组织做出应有的贡献,管理者应该对每一位员工寄予厚望,这样员工会更加努力工作。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stereotypes)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与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人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自己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当人们遇到陌生人,对他们一无所知时,刻板印象就很可能发生。人们会仅仅根据这个人的一些显着特征,如性别、种族、职业或年龄,认为他们具有一些普遍的特点。比如老年人守旧、顽固甚至老糊涂,年轻人举止轻浮、办事不可靠;美国人总是天性开朗、不拘小节,英国人总是一副绅士派头,法国人热情、浪漫、爱好艺术等。刻板印象虽然有利于对他人进行快速判断,但容易使人“先入为主”,形成偏见,出现认知偏差。

5.4归因理论

通过知觉,人们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有了基本了解,但人类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不会仅仅满足于只是观察别人的行为,更希望知道为什么人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就试图研究人们是如何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的。

归因理论最初是由海德(F.Heider,1958)在《人际关系心理》一文中提出的。海德认为,人的行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内部原因是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需要、情绪、兴趣、态度、信念、努力程度等等,这些因素是由自由意志控制的;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这些因素是个体无力改变的,包括他人的期望、奖励、惩罚、指示、命令,天气的好坏,工作的难易程度等等,这些因素是外部力量所驱使的。一名迟到的员工,如果你把他的迟到归因于他昨天晚上玩到凌晨因而睡过了头,这就是内部归因;但如果你认为他的迟到是因为交通堵塞造成的,那么你进行的就是外部归因。

196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利(H.Kelley)对海德的归因理论进行了扩充和发展。凯利认为,人们对行为的归因取决于三个方面:一致性、一贯性和区别性。

一致性

一致性(consensus)是指被观察者的行为与他人一致的程度,也就是被观察者与其他人选择相似行为的程度。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他人的行为相似,就是高一致性;反之,就是低一致性。例如,今天大多数员工都迟到了,则迟到行为的一致性就高。从归因的观点看,如果一致性高,人们对员工迟到行为进行外部归因,如天气恶劣、交通堵塞等。但是,如果其他员工都能够准时上班,只有一个员工迟到,行为的一致性低,人们则会把员工迟到行为归因于员工个人内部因素。

同类推荐
  •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金融集团风险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金融集团风险

    本书内容包括:金融集团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国外金融集团的实践、中国金融集团发展状况等。
  • 真理就这么简单

    真理就这么简单

    毋庸讳言,这个世界已经变得如此复杂,以至于有人说:我们面对的困境不再是知识不足,而是信息过剩。人类也许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迷惘:书店里有很多书指导你如何生活、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应付这样那样的问题,杂志上也连篇累牍地告诉你如何说话、如何察言观色、如何八面玲珑。不用说,这些人生指南常常是相互矛盾,甚至是自相矛盾的。
  • 宝马营销:高端市场定位策略

    宝马营销:高端市场定位策略

    本书从全新的角度剖析了宝马品牌文化和内涵:宝马如何赋予驾乘以全新境界,在时尚的消费群体中达成品牌认同,同时告诉读者宝马品牌是怎样做到代表一种欧化的经典生活方式。
  • 服务广告传播效果研究

    服务广告传播效果研究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诠释服务广告内容与效果的理论著作,由三个相互联系并呈递进关系的主题构成,分别解答了如下问题:“如何推进服务广告研究?”“服务广告的内容有什么规律”“这些内容产生了什么效果以及如何产生这些效果?”本书以信息不完全状态下戏服双方的博弈关系为基础,提出了在服务广告研究中将服务营销范式和一般广告研究范式进行整合的有效路径。
  • 用人中的心理学

    用人中的心理学

    本书采用一事一议的写作方法,围绕如何正确用人这个主题,论述了发现人才、认识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及做好人的思想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等方面的心理学问题,提出了正确的建议和方法。
热门推荐
  • 噬天剑圣

    噬天剑圣

    少年,自异世而来,偶获奇遇,天剑现世,看少年如何执掌天剑,,斩苍穹,断阴阳,踏生死,破轮回,逆天而行,成就天剑之道,问鼎无上剑圣。战天,噬天,逆天,为红颜,与天斗,为友人,剑斩四海。
  • 凉冬

    凉冬

    冬天,是孤独的。我的世界,是黑暗的。然而在某一天,我的世界中出现了一丝温暖的光线。我以为那是希望的曙光,却不曾想,那是谎言与欺骗的牢笼。如果我能够早一点看清现实,是不是就不用一个人在冬雪降临时,卑微地落泪?
  • 北征后录

    北征后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龙鼎天

    龙鼎天

    辉煌百年的蒙古大帝国,曾经令亚洲三百多个民族闻风丧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让所有蒙古人都肃然敬仰的名字,却因为实行秘葬制度,死后销声匿迹几百年之久!那些当年的历史真相却随着英雄的陨落而慢慢的被谣言所淹没,这是华夏文明的缺失?还是蒙元文化的神秘?本书主人公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江湖小子,立誓完成“寻找九五圣鼎”的家族遗训使命,牵扯出一个伟大英雄身后的历史真相,主人公凭借着卓绝的武艺和聪明的智慧,最终找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隐匿百年的空中陵墓,寻回九五圣鼎,完成家族使命的故事。
  • 欲与温酒不遇你

    欲与温酒不遇你

    裴西洛在刚开始的时候误以为李承垣就是她的一生,遇到顾洛卿才知道两个人无论错过多少次都有可能,因为命中注定,也可能是因为他陪她那么久,从一叶到知秋,从须臾到不朽。
  • 纨绔废少

    纨绔废少

    他有惊世天赋,为保全家人一路低调。下场是——一夜灭门。他劫后余生,重拾武道,强势归来。他人叹——狂妄至极。从此,纨绔狂妄便成了他的代号!心高气傲者,踩之!笑里藏刀者,炼之!身负瑰宝者,抢之!蔑视小爷者,斩之!什么?说小爷莫要太狂?小爷这么低调你说我狂?啧,小爷的炉鼎呢?
  • 东辰皇族

    东辰皇族

    正宇浩,东辰皇族的唯一后裔。在一次意外的血幽天童布阵事件中,开启了自身的诅咒之法。掉落了上古流传下来的虚空幻境洞穴中,学得了一本特殊的功法,被一脉单传的黑羽宗宗主收为门下弟子。按照黑羽宗的门规,每一代弟子都必须入世历练。湖泊旁的柳树下,优雅的女皇拉出的一曲曲动人而忧伤的旋律,是什么原因让优雅女皇充满了悲伤?林旭一家人的意外,魏琴的一句少主复位,正宇浩莫名的成为锋狼帮的帮主。是打造一家国内品牌公司,还是选择红尘千劫中历练呢?
  • 火影之吃货系统

    火影之吃货系统

    生为秋道人,却是饿死鬼,七年挨饿,遭人白眼,终有一日,吃货系统觉醒,“叮——主人饿到崩溃状态,吃货系统成功觉醒!本系统以吃遍天下物为宗旨!常言道吃啥补啥,祝愿宿主吃的开心,尝的愉快!”“叮——抽奖获得,响雷果实!”“叮——抽奖获得B级体术,八极崩!”我不管你有什么能力,只要让我咬一口,我就是那个更强的你!A级忍术?S级忍术?仙术禁术?来来来,变成我的盒饭,陪我一起征战忍界!
  • 何畏对

    何畏对

    为何畏惧做对?习惯了一个人的坏,再多的坏,也不见怪;习惯了一个人的好,再少的坏,也成阴霾;一种潜意识,坏人犯错是流氓,圣人犯错是罪人。你觉得呢?这是现实?也是这个故事?
  • 徒妄

    徒妄

    昔日江湖纷繁,天下太平,谁知战乱起,诡谲人心,当时少年已不复,抽丝剥茧,徒劳,无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