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8200000011

第11章 党建、执政与国家治理(4)

然而,事实上,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并不会完全按人们理想化的设想来展开。无产阶级继承下来的、用以完成自己使命的国家仍然是政治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依然存在着自我异化的因素。所谓国家治理的异化,就是政府在行使政治权力,执行和发挥国家职能时,背离国家的本质和价值根基,而反过来成为与社会和人民相脱离或对立的异己存在。从这个意义上看,国家治理的异化就是国家权力(公共权力)的异化。国家治理的自我异化,首先源于政治权力自身的属性。国家权力具有强烈的强制性、扩张性、工具性等先天属性。权力的强制性极易使主体为追求服从的效果而滥用权力;权力的扩张性常使主体随意突破权力的时空界限而与(私人、公众和社会)权利相对立;权力的工具性诱使主体背离权力的宗旨而私化权力。

第二是权力的主体因素。作为权力的掌管者——政府机构和组织在竞争社会资源时,常常以局部利益僭越社会普遍利益而偏离其权力角色规范;作为权力的行使者——公职人员在缺少内在和外在约束之下,往往会产生“寻租”的动机和行为。第三是权力的机制因素。由于制度的设计(如社会利益分配制度)还不够完善,并且在实行过程中往往会超出公平的原则,这就为权力的异化提供了制度的空间和社会心理前提,一旦权力缺乏有效的制衡和监督机制,就会显现出其任性的本性。所以,国家治理的一切实践活动围绕“合乎规律的社会经济发展”这个价值中轴展开,是防止国家治理自我异化的根本前提。

同时,影响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还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第一是社会利益因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利益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利益差距的不断拉大以及社会利益关系的复杂性、矛盾性,给政府在实际工作中,认识和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新调整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带来巨大的困难,从而对国家治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第二是社会阶级、阶层因素。社会主义国家仍然是以阶级、阶层的分化、差别和对立为特点。社会利益结构的变迁必然影响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一方面,以身份为基础的城市与农村、工人与农民、干部与群众的传统“二元式”社会阶级、阶层模式逐渐向以各自利益为核心的社会阶层模式过渡;另一方面,社会阶层日益呈现出群体化、集团化,甚至特殊化的发展趋势,并且缺乏合理性、公平性和开放性。

因此,作为国家政治权力的掌管者和执行者的国家组织及其公职人员,在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下必然会表现出个体的和群体的自利性倾向,在实践中诉求自身的集团利益或小群体的利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或腐蚀了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活动,国家治理也在相当的程度上背离了自己的价值根基和实践原则。

因此,对社会主义中国来说,实现国家的有效治理过程就是坚持“合乎规律的社会经济发展”这个基本实践原则,组织和运用国家权力,以理顺和调整社会利益关系,消除阶级剥削与阶级差别、矛盾和冲突的过程,易言之,就是使国家权力和国家治理实践逐渐回归社会的过程。

(三)“社会本位主义”:国家治理历史发展的价值趋向

从国家的起源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来看,国家自始至终是社会的对立物。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终极使命就是探讨国家的历史命运,探索消除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对立的条件和途径,并把希望寄予未来的无产阶级国家。国家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自发地走向消亡。国家的消亡需要一系列的社会历史条件,也必然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所以,国家消亡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更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实践问题,即国家治理问题。那么,无产阶级民主国家如何在实践中实现这一政治目标呢?马克思主义指出,国家在历史上的演变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同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从而要求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经济基础的变革自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在这种变革中,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发展的新的阶级取代旧的阶级,成为国家政权的统治者,于是新的国家形式就代替了旧的国家形式。换句话说,在马克思看来,国家的历史演变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但是,在现实实践中,把握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变迁和命运不仅要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矛盾运动上的理论理性,更应该有总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实践理性。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实践理性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国家(政府)是否能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第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果是否能为社会劳动者所掌握和享有,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精神,也就是说国家(政府)是否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三,“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是否能不断升华出新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并为社会主义国家所占领,代表并引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

从这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三个代表”是一种“社会本位主义”思想逻辑和价值理念。“社会本位主义”认为:第一,国家来自社会,又要回归社会,二者相比,社会更为根本;第二,国家没有自身特殊的利益要求,政府要切实把自己看作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以服务于社会的态度执行社会管理的职能;第三,判断一切国家治理的活动的价值标准就在于它是否科学地、合理地和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可见,“三个代表”揭示了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上,“国家本位主义”向“社会本位主义”转变的内在逻辑,也揭示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历史发展的价值趋向。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长足发展,使当前我国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第一,我国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具有新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国家与社会两者建立良性互动关系的物质基础;国家始终代表社会的普遍利益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应然本质,也是处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思想基础和价值原则;人民民主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制度基础。第二,社会主义国家在事实上而不是仅仅形式上,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人民内部平等的政治关系,社会与国家、人民与政府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第三,社会主义国家本身就是一个把国家权力复归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但是,当代中国社会,并不是在自身基础上成熟发展起来的,而是从旧社会脱胎而来的,所以国家仍属于政治国家,其国家治理并不是由社会直接掌握,而是由那些从人民群众中选举出来的职业官僚来掌握,这就不可避免地保留旧国家形态中国家与社会对立的实践形式。这些实践形式包括:第一,我国仍然存在传统国家遗留下来的、把人们被动服从社会自然分工的消极作用制度化和法制化的现实。第二,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不断拉大着社会贫富差距,把人们区分为新的阶级和阶层,从而造成社会利益新的差别和对立。第三,国家治理的执行者——职业官员和官僚机构,还未真正做到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普遍利益,存在着严重的自利倾向和腐败行为,这是当前造成社会与国家、人民与政府之间分离、甚至对立的重要根源。第四,国家治理还缺乏严格的制度监督和约束,仍然存在着不必要的延伸和扩张,其可能的结果就是造成国家对社会“权利的限制和侵害与制度的低效和残缺”。

因此,化解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当务之急。而完成这一使命的根本途径就是使国家权力最终回归社会,确立国家治理实践的“社会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这是因为,首先,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消除国家与社会差别和对立、国家权力回归社会的物质前提。无产阶级国家只有在强大的物质力量的支持下,才能消除旧国家形态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祸害以及导致国家与社会对立的各种因素,也才能真正实现人民民主新秩序,从制度上实现“人民群众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其次,从文化意识形态上建设国家和社会,是社会主义国家真正回归社会的文化意识条件。国家同社会一样,在概念上除了实体性的向度之外,还有一个理念性的向度。

西方思想家从葛兰西开始,已经揭示出了国家与社会对立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和领域,即文化意识形态。一般而言,自治原则、法治原则、个人主义、多元主义、公开性、公共性等被人们认为是社会特有的价值旨趣或规范基础。所以,“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从“社会物质生活过程中”升华出新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是国家权力回归社会的文化意识前提。第三,实行人民民主原则是实现国家权力复归于社会、复归于人民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条件。人民民主原则集中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是消除现存制度中一切与人民主权相抵触的东西,保证国家制度的实际体现者始终是人民,保护人民主权不受任何侵犯的原则。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过程就是不断缩小自身的权力,逐步扩大社会的权利,壮大社会的力量,实现民主制度化的过程。

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是当代中国的政党建设理论和执政理论,同时,在国家理论的视域中,又是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理论,它深刻地阐释了国家治理的本质及其新的价值根基,厘清了国家治理的实践原则,也规定了国家治理历史发展的价值取向。

同类推荐
  • 中国大舆情(2013-2014)

    中国大舆情(2013-2014)

    本书设有趋势报告、政策报告、案例报告、舆情报告、数据报告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中国梦: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宣言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强化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建设法治中国的江苏样本等。
  • 转轨期中国劳动关系调节机制研究

    转轨期中国劳动关系调节机制研究

    本书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当前劳动关系的调节机制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 参政党思想建设研究

    参政党思想建设研究

    近代以来, 作为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和阶级力量的领导者, 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对政党的地位、作用和活动方式进行规定, 形成了这个国家的政党制度"。
  • 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本书收录了《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系统研究》、《制度变迁的三个假说及其验证》、《人口原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绿色GDP”核算模式选择》等多篇文章。
  • 美国秘密情报档案

    美国秘密情报档案

    CIA(美国中央情报局)和FBI(美国联邦调查局)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两个秘密情报组织,从他们最初的雏形到今天已经整整发展了300年。在这300年的时间里,两个机构为美国全世界战略作出了卓绝贡献。从美国的独立战争到二战,几乎在各个地方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即使是华盛顿、林肯等人也对美国的秘密情报组织赞不绝口。今天,在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和特工加入后,美国的情报机构已经肩负起维护美国安全决策、刺探别国事务、进行机密资料整理分析等重要职责,继续在美国的军政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热门推荐
  • 武圣I侠客行

    武圣I侠客行

    侠义二字,难以述清。打打杀杀不是目的,行侠仗义才是人生。我只想仗剑煮酒走天涯。
  • 血溅潇湘乱

    血溅潇湘乱

    一个卑微的身份,一段异样的旅程,一场无憾的人生!他不想诉说,却万众瞩目!他不屑权势,却指点江山!他说事已至此,你们谁都无法改变!路潇湘就是这么一个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漫漫红尘路,血溅潇湘乱!
  • 异界之傲神九决

    异界之傲神九决

    身怀绝世功法,手持逆天神器。男儿一身傲骨,岂能轻易折腰!阴谋、算计、红颜、兄弟,激情热血的奋斗,缠绵悱恻的爱情。强者林立的世界,硝烟四起的征战!是天才的崛起,还是废柴的逆袭?且看林潇如何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一步步成长,一步步走向巅峰!
  • 穿越之公主归来

    穿越之公主归来

    现代少女安小唯穿越到古国成为神命定的王后,然而她却对神秘清冷的大祭司神羽情愫渐生,三番两次的逃婚终于惹怒了君临天下的男人,安小唯被迫流亡,一路结识了妖孽少年织羽、温柔的白衣鬼白珩,古国公主的身份渐渐水落石出,远古传说中月神的面目也被逐渐揭开……被迫沉眠地底的公主,因恨堕落的神祗,热血与爱恋交融的奇幻之旅,公主即将归来!然而天下在握,却不及他一句低声呢喃:“唯姬,吾已在此地等你万年。”霎时,心痛如裂。安小唯:“神羽,倾我一生,换你永安。”
  • 天途武道

    天途武道

    偶获神秘传承,得奇遇。且看一个平凡少年一步步登上巅峰。
  • 邪王溺爱之逆天冷小姐

    邪王溺爱之逆天冷小姐

    金牌杀手沐雨幽一朝穿越,穿越到沐王府的二小姐身上,而二小姐却是个废材,世人都说沐雨幽是个废材,可有谁能想得到真正的天才是沐雨幽呢?人人都敢欺沐雨幽,沐雨幽却是一笑而过,扮猪吃老虎,将挑衅的人一一打残。对此沐雨幽真的很桑心,她只想做个快乐的米虫,并且这个一直黏着他的腹黑妖孽到底是谁?沐雨幽皱眉:“我们好像不太熟?”腹黑一笑:“吻过算不算熟?”沐雨幽汗颜。...............
  • 界之玉

    界之玉

    一个少年,九次转生。一枚玉佩,九九杀劫。他能否躲过最后一次的大杀劫?九九杀劫过后又是什么?且看一个少年的证道之路。
  • 红楼梦(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红楼梦(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由于许多世界文学名著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有限,我们便在参考和借鉴以前译本许多优点和长处的基础上,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度浓缩,保持了原著的梗概和精华,使之便于我们全面而轻松地阅读。为了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爱好,这套课外读物还收编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博知识,把阅读名著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趣味性和基础性,是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科学运用饮食营养细节

    科学运用饮食营养细节

    身体健康是成功与幸福的基础。拥有健康,远离疾病,是每个人的愿望。如果我们不从另一个角度,以旁观者的眼光来对自己日常的一些饮食习惯进行认真地审视,许多不良的饮食细节就很容易被忽略。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才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了本书。本书从饮食窍门、食物搭配、饮食宜忌、食疗进补、一日三餐、饮食习惯、四季食谱、喝出健康、饮食男女、营养美容、营养瘦身、舒压食谱、活力套餐、饮食排毒14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各种有关饮食的健康细节,指引您的饮食向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从现在开始,就请您跟随本书,开始您真正的健康饮食之旅吧。本书告诉读者怎样科学运用饮食营养的细节。
  • 三国之轩辕天下

    三国之轩辕天下

    轩辕懿穿越拜师水镜先生,结义赵云、甘宁,交友诸葛亮、郭嘉……乱世奇才,最后称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