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4600000084

第84章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

[2]贾兰坡:《骨骼人类学纲要》,商务印书馆1954年版。

[3]中国农业科学院:《稻作科学论文选集》,农业出版社1959年版。

[4]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5]夏鼐:《考古学与科技史》,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7]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8]何介钧、张维明:《马王堆汉墓》,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9][美]匹尔比姆着,周明镇、周本雄译:《人类的兴起——人类进化概论》,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10]陈维稷主编:《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部分)》,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青铜器》,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12]梁思成:《梁思成文集(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版。

[13]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一、二、三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1988年版。

[14]贾兰坡:《北京人》,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

[15]王仲殊:《秦汉墓葬》,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

[16]高汉玉:《汉代纺织品》,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

[17]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

[18]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第二版。

[19]敦煌文物研究所:《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20]杨鸿勋:《建筑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21]陈明达:《中国古代建筑》,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

[22]吴汝康、吴新智、张森水主编:《中国远古人类》,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23]朱伯谦:《朱伯谦论文集》,紫禁城出版社1990年版。

[24]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

[25]曲石:《中国玉器时代》,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6]阴法鲁、许树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1991年版。

[27]龙门文物考古所、北京大学考古系:《中国石窟·龙门石窟》,文物出版社1992年版。

[28]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中国石窟·云冈石窟》,文物出版社1994年版。

[29]王学理:《秦始皇陵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0]宿白:《中国石窟寺研究》,文物出版社1996年版。

[31]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增订本),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

[32]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中国石窟·天水麦积山》,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33]傅熹年:《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34]林华东:《良渚文化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5]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1999年版。

[36]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99年版。

[37]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福泉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

[38]刘庆柱:《古代都城与帝陵考古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9]冯先铭:《中国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40]唐石父:《中国古钱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41]马承源:《中国青铜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42]李济:《安阳》,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3]袁仲一:《秦始皇陵考古发现与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4]王国维:《观堂集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5]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上、下),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

[46]张宏彦:《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7]郭黛姮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三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48]陈淳:《考古学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9]李允:《华夏意匠》,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0](宋)李诫:《营造法式》,中国书店影印2006年版。

[51]梁思成:《我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文物参考资料》1951年第2期。

[52]雷海宗:《世界史分期与上古中古史中的一些问题》,《历史教学》1957年第7期。

[53]陈廉贞:《苏州琢玉工艺》,《文物》1959年第4期。

[54]唐兰:《中国古代社会使用青铜农器问题的初步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1960年总第2期。

[55]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吴兴钱山漾遗址第一、二次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0年第2期。

[56]安金槐:《试论郑州商代城址——隞都》,《文物》1961年第4、5期。

[57]贾兰坡等:《山西峙峪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

[58]安志敏:《金钣与金饼》,《考古学报》1973年第2期。

[59]邹衡:《郑州商城即汤都亳说》,《文物》1978年第2期。

[60]陕西周原考古队:《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基址发掘简报》,《文物》1979年第10期。

[61]南京博物院:《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文物资料丛刊3》,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62]游修龄:《我国水稻品种资源的历史考证》,《农业考古》1981年第2期。

[63]陕西周原考古队:《扶风召陈西周建筑群基址发掘简报》,《文物》1981年第3期。

[64]王仲殊:《中国古代墓葬概说》,《考古》1981年第5期。

[65]汪庆正:《官、哥两窑若干问题的探索》,见《中国考古学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66]夏鼐、殷玮璋:《湖北铜绿山古铜矿》,《考古学报》1982年第1期。

[67]严文明:《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农业考古》1982年第1、2期;

[68]童恩正:《略述东南亚及中国南部农业起源的若干问题》,《农业考古》1984年第2期。

[69]蔡莲珍、仇士华:《碳十三测定和古代食谱研究》,《考古》1984年第10期。

[70]戴尔俭:《旧大陆的手斧与东方远古文化传统》,《人类学学报》1985年第3期。

[71]沙孟海:《南宋官窑修内司窑址问题的商榷》,《考古与文物》1985年第6期。

[72]张光直:《谈“琮”及其在中国古史上的意义》,见《文物与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

[73]闻广:《苏南新石器时代玉器的考古地质学研究》,《文物》1986年第10期。

[74]黄慰文:《中国的手斧》,《人类学学报》1987年第1期。

[75]林圣龙:《上新世以来的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中国古人类的进化》,《人类学学报》1989年第3期。

[76]安志敏:《中国的史前农业》,《考古学报》1988年第4期。

[77]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反山考古队:《浙江余杭反山良渚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1期。

[78]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1期。

[79]邓淑苹:《由“绝地天通”到“沟通天地”》,《故宫文物月刊(台北)》1988年第6期。

[80]蒋若是:《秦汉半两钱系年举例》,《中国钱币》1989年第1期。

[81]陈文华:《中国稻作起源的几个问题》,《农业考古》1989年第2期。

[82]吴新智:《中国远古人类的进化》,《人类学学报》1990年第4期。

[83]严文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遗存的新发现》,《江汉考古》1990年第3期。

[84]戴尔俭:《玉器时代献疑与美感探源》,《东南文化》1992年第2期。

[85]牟永抗、吴汝祚:《水稻、蚕丝和玉器——中华文明起源的若干问题》,《考古》1993年第6期。

[86]吴汝康:《人类起源研究的新进展和新问题》,《人类学学报》1994年第4期。

[87]谢仲礼:《“玉器时代”——一个新概念的分析》,《考古》1994年第9期。

[88]李民举:《宋官窑论稿》,《文物》1994年第8期。

[89]刘武等:《DNA与人类起源和演化——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人类学研究中的应用》,《人类学学报》1995年第3期。

[90]吴汝康:《对人类进化全过程的思索》,《人类学学报》1995年第4期。

[91]华觉明、卢本珊:《长江中下游铜矿带的早期开发和中国青铜文明》,《自然科学史研究》1996年第1期。

[92]严文明:《我国稻作起源研究的新进展》,《考古》1997年第9期。

[93]沈岳明:《修内司窑的考古学观察——从低岭头谈起》,见《中国古陶瓷研究》第4辑,紫禁城出版社1997年版。

[94]李水城等:《四坝文化铜器研究》,《文物》1999年第12期。

[95]张光直:《中国东南海岸的“富裕的食物采集文化”》,见《中国考古学论文集》,三联书店1999年版。

[96]安志敏:《关于“玉器时代”说的溯源》,《东南文化》2000年第9期。

[97]吴新智:《人类起源研究回顾与中国古人类学展望》,《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第5期。

[98]陈文华:《关于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青铜农具问题》,《农业考古》2002年3期。

[99]白云翔:《中国的早期铜器与青铜器的起源》,《东南文化》2002年第5期。

[100]杜正贤:《杭州老虎洞南宋官窑窑址的考古学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年第5期。

[101]刘士莪:《从西周王陵和大贵族墓谈起》,《文博》2004年第5期。

[102]魏真:《“玉器时代”研究述评》,《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103]耿宝昌:《复议宋官窑青瓷》,《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2期。

[104]黄燕红、孙新立、王象坤:《中国栽培稻遗传多样性中心和起源研究》,《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5年第2期。

[105]任式楠:《中国史前农业的发生与发展》,《学术探索》2005年第6期。

[106]张玉兰:《关于老虎洞窑的几个问题》,《东方博物》2005年第1期。

[107]方向明:《良渚文化用玉种类的考古学认识》,《东方博物》2005第2期。

[108]蒋卫东:《神圣与精致——良渚文化文物精品展》,《收藏家》2005年第9期。

[109]李刚:《宋代官窑续论》,《东方博物》2006年第2期。

[110]李学勤:《永恒的殷墟》,《中国文化遗产》2006年第3期。

[111]孙新民:《汝州张公巷窑的发现与认识》,《文物》2006年第7期。

[112]李刚:《内窑、续窑和哥哥洞窑辨析》,《东方博物》2007年第2期。

同类推荐
  •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本书精心选取了几十个今天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以平易生动的文字将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力求将故事性、知识性、哲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从这些历史故事中,体味古人生命的优美与悲怆,感知中国历史的曲折与辉煌。
  • 未解的悬案: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未解的悬案: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在中世纪,很多作家都认为,在埃及粮食充裕时期,金字塔是用来储藏粮食的大仓库。近几年来,金字塔被人描述为与日晷仪和日历、天文观测台、测量工具甚至是与神秘的外星生命相联系的东西,把金字塔当做天外宇宙飞船的降落点。
  • 名城胜地对联(下)

    名城胜地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关于名城、胜地的对联,如“太白楼(歙县)”、“西湖桂斋(福州)”、“白居易墓(洛阳)”等等。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本书精选的18本国学经典是教育专家和国学研究者的双重推荐之作,它们在国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们的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书目。
热门推荐
  • 最终离别

    最终离别

    蔚蓝而冰冷的海水将月光撕的支离破碎,我浸泡在这座将千百人困住的囚牢中,渐渐模糊了视线。太好了,终于不会在你的阴影下兀自悲哀
  • 明伦汇编闺媛典闺藻部

    明伦汇编闺媛典闺藻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高冷雇主:独宠吾家小保姆

    高冷雇主:独宠吾家小保姆

    因为她适合做女朋友,所以他表白了;因为渐渐觉得她不是那么适合自己,所以他离场了。当幡然悔悟想回头时,她却说:NO!什么!这怎么行?一定要火力全开,用尽招数,把这小保姆再次拎回家给自己生胖小子!
  • 绝宠腹黑狂妃:娘子,求温柔

    绝宠腹黑狂妃:娘子,求温柔

    被未婚夫炸死,却意外穿越,好巧不巧,该死的渣男也穿越了,看她这朝枪在手,杀尽天下负心狗!某人为了不当负心狗,夜夜一个姿势专一到天亮。“再不换姿势,姑奶奶我去俊男坊睡!”俊男坊那个鸭店!她想去俊男坊,行,他就成了俊男坊的头牌,只招待她一个人。一进房间她就后悔了。“我花了那么多钱进来,就是你?昨天晚上你还免费呢!”某人冷魅一笑:“今天的姿势都是加钱的,当然贵。”
  • 雨声不断

    雨声不断

    《雨声不断》散发出一股清肃的正气,饱含着世道人心里的坚硬与柔软、沉重与轻盈、虚伪与真实,语言老道而实在,不矫饰、不夸耀。于寻常处见光亮,从日常里书抒性灵,笔触细腻。内心丰富。《雨声不断》分为真实生活、往事如烟两辑,主要收录了悬崖上的舞蹈、凝望、那人、光头、倚窗而立、面对石头、我身体的伤疤、夜的体验等作品。
  • LOL之谁说女子不如男

    LOL之谁说女子不如男

    谁说妹子都应该乖乖打辅助?谁说妹子就必须要别人带才能打得好?谁说妹子都是坑?她苏若照样能吊打那些自以为是的男生们,带领全队走向胜利!就连她家哥哥都不得不佩服苏若的水平,也不得不服她的领导能力,成为顶尖队伍的队长!“什么?!那个大神队的队长是女生?!”“那手速!那操作!女神啊!~”
  • 新城聊斋

    新城聊斋

    人到底有没有灵魂,如果有,人在死后,灵魂又去了哪里?据现代科学研究,除了人生存的四维空间,还有六维空间存在。而普通人是看不到六维空间的。只有真正的术士通过特殊的方式才能看到四维空间之外的六维空间。这些术士就相当于正负壹之间的零,正一和负一阴阳相隔不得见,很多时候正一便忽略了负一,但是负一确实存在,而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普通的正一如果受到冥冥之中的负一影响,只有通过零这个大门来解决问题。王重明先生就是阴阳临界点的零,他可以穿越正负界,驱邪扶正,传递正能量。我们把王重明先生所经过的事假借新城聊斋的形式来说给众生。事是奇事真事,在这里都转接到新城聊斋道上一道。
  • 嗨,总裁

    嗨,总裁

    Hi,总裁,你好!宅女春天。斗智斗勇,击退绿茶女,守护真爱!
  • 我本零级

    我本零级

    其实吧这是一个生存和生活的故事吧。希望我能写的有笑容有泪水有生活有血肉喜欢就要行动现在不是白了少年头空悲且的时代行动和头脑才是第一位的
  • 金融危机动了谁的饭碗

    金融危机动了谁的饭碗

    面对大洋彼岸的危机,世界的每个公民都处在风暴的中心。要安全地度过这个严寒的“冬天”,我们应该如可应对?作者给出的“方剂”是:竖立信心,回归节俭,转“危”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