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4600000077

第77章 明清紫禁城与中国古代建筑(5)

大明宫在长安外郭东北角墙外,已经过多次勘探和局部发掘。其平面南宽北窄,近于梯形,南面宽1370米,北面宽1135米,西墙长2256米,东墙不甚规则,面积为3.11平方公里。宫内建有多组都是巨大建筑群,其中含元殿、麟德殿等已发掘并进行过复原研究,可以大体上知道它的面貌。含元殿建在高出南面地面约10米以上的高岗上,用砖砌成高大的墩台,前设3条坡、平相间的通道,称龙尾道。台顶建2层殿基,下称“陛”,上为“阶”。墩台、龙尾道、陛、阶四周都有雕刻精致的石栏杆环绕。殿即建在最上层台基上,为重檐庑殿顶建筑,总宽近58米。殿身面阔11间,进深4间,四周加一圈深一间的廊,形成面阔13间、深6间体量巨大的重檐建筑。麟德殿在太液池西侧高地上,下有二层台基,由前、中、后三殿聚合而成,俗称“三殿”。三殿均面阔9间,前殿进深4间,中、后殿进深5间,除中殿为2层的楼阁外,前后殿均为单层建筑,总面阔582米,总进深86米。在中殿左右有二方亭,后殿左右有二楼,都建在高7米以上的砖台上。自楼向南有架空的飞楼通向二亭,自二亭向内侧又各架飞楼通向中殿之上层,共同形成一组巨大的建筑群。麟德殿是迄今所见唐代建筑中形体组合最复杂的大建筑群。

唐代佛寺大盛,建筑、雕塑、绘画艺术萃于一堂,其盛况可从9世纪段成式的《寺塔记》中略见一斑。但大多佛寺建筑已不存,保存至今的只有极少数木构佛殿和若干砖石塔。其中山西五台县的佛光寺大殿和南禅寺大殿建筑及塑像堪称精美。

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建中三年(782),是座面阔、进深都是3间的小殿,殿前有宽敞的月台,平面近方形,宽11.75米,深10米,单檐九脊顶。大殿用檐柱12根,其中3根抹棱方柱当是始建时遗物,殿内无柱,用通长四椽栿两道,露明造。建筑结构简练,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造型雄浑古朴,比例优美匀称,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殿内有泥塑佛像17尊,安置在凹形的砖砌佛坛上,佛坛正中为释迦牟尼塑像,结跏趺坐于束腰的须弥座上,庄严肃穆,总高近4米。塑像依然保存了原有风貌,是现存唐代塑像的杰出作品。

佛光寺东大殿建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大殿坐东面西,背负山腰。殿前依地势用片石垒砌高13米余基座,其上再筑90厘米高的台基。殿身面阔7间(34.08米),进深4间八架椽(18.12米),单檐四阿顶。前檐中5间辟板门﹐两尽间和两山后间设直棂窗,余皆墙壁。平面柱网由内外两圈构成,似宋《营造法式》中的“金箱斗底槽”。檐柱微向内倾﹐角柱增高﹐侧脚生起显着。檐柱柱头用阑额联系,阑额不出头,亦无普柏枋。柱头铺作为七铺作双抄双下昂,肥硕雄健;补间铺作各间只施一朵。斗栱总高约为柱高的二分之一,承托深远翼出的屋檐。内柱柱头上亦设斗栱数层,用以承托和传递梁枋上的荷载。殿内上部设平暗(即天花板),将梁架分为上下两段,下为明栿,制作精细;上为草栿,加工略粗。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加前后乳栿,用四柱;平暗以上又施四椽草栿,上设驼墩﹑瓜柱﹑平梁﹑叉手承脊榑;两山置丁栿和顺爬梁。殿顶举折平缓,总举高为前后撩檐榑之间的1/4.77。

梁架榫卯严实,构造稳固。造型舒缓大度,格调雄壮。殿内35身彩塑,分列于高74厘米﹑宽五间的佛坛上,主像为释迦﹑弥勒、阿弥陀佛,其旁为观音﹑普贤菩萨及胁侍、供养菩萨等;栱眼壁上和佛座背面保存有60余平方米壁画,皆属唐代原物。彩塑、壁画造型优美,线条清晰,色泽如新,至为可贵。

隋唐时木塔仍在盛行,但此时的木塔现都已不存。隋唐砖塔保存尚多。单层者有方、圆、八角等形,大多为墓塔。多层的有楼阁型与密檐型两种。楼阁型塔在唐代为方形,高3、5、7层不等,典型例子有669年所建兴教寺玄奘墓塔和8世纪初所建西安慈恩寺塔等。建于707年的西安荐福寺小雁塔是唐代密檐塔的代表。到五代时出现八角形平面的多层楼阁型塔,如苏州虎丘云岩寺塔。

唐代因山为陵的十四陵中,以高宗乾陵保存较完整。乾陵在今陕西省乾县之北,修建在海拔1047米的梁山主峰之中。整个陵园仿长安城格局营造,规模宏大,原有城垣两重。内重陵垣围在主峰的四面,东西宽1450米,南北长1538米。

外城遗址走向大体与内城平行,两者间距220米左右。它东西宽约1750米,南北长约1980米,墙体主要为夯土结构,现今地面可见残存地阶一般高3~4米。内城陵垣四面开门,门外各有双阙和一对石狮,陵垣四角建有曲尺形角阙。南面朱雀门内的献殿基址尚存。朱雀门南有一从主峰下南延的小山岭,神道就辟在岭脊上,相对设石柱、翼马、朱雀、马、人、碑等。岭之南端有小山丘分列东西,丘顶上各建一阙。双阙前耸,神道步步高升,直指主峰,左右翠柏环拥,很好地衬托出主峰陵墓的气势。乾陵是中国古代陵墓中选址和规划最成功的例子之一。

辽代建筑承继唐代北方建筑余波,其建筑形式、结构与唐代建筑无殊。着名的建筑遗存有天津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等。独乐寺的主体建筑由山门和观音阁构成,两者均重建于辽统和二年(984)。山门面阔3间,进深2间,庑殿造。斗栱硕大,其高相当于立柱的二分之一;屋顶平缓,出檐舒展。观音阁面阔5间,进深4间,通高23米。外观2层,上下层之间还夹着一暗层,实为3层。斗栱变化多样,因位置和功能不同,共享24种不同形式的斗栱。阁内有贯通上下3层的观音塑像,高达16.27米,为辽代泥塑珍品。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金明昌六年(1195)增修。木塔建造在4米高的台基上,平面八角形,外观五层,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塔总高67米余,底层直径约30米。内外两槽立柱,构成双层套筒式结构。全塔共享斗栱54种。柱头间有阑额和普柏枋,内外槽柱间有梁枋相连接,使双层套筒紧密结合。暗层中用大量斜撑,加强了木塔结构的整体性。

北宋东京有皇城、内城、外城三重城墙,皇城居于城市中心,内城围绕在皇城四周。最外为外城(亦称罗城),平面近方形,东墙长7660米,西墙长7590米,南墙长6990米,北墙长6940米。罗城东、西、南三面皆三门,北面四门,此外还有专供河流通过的水门10座。全城道路从皇城通向各城门,其中御路是从皇城南门至外城南门的南北向干道,宽200米,成为全城的主轴线。河道也成为城市的重要经济命脉,史称“四水贯都”。宋东京因袭五代旧城,从开始即没有封闭的里坊。以坊巷为骨架的宋东京,城市面貌颇发生了诸多变化。《清明上河图》真实地反映了东京商业街的大局盛况。东京的城市结构冲破了传统的里坊制,较多的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历史上都城布局的重要转折点,对以后的几代都城有较大的影响。

北宋官式建筑融合中原与江南的特点而成,以风格绮丽、装饰繁复、手法细腻着称,不同于唐、辽的饱满浑朴、简练雄放。其具体面貌及构架特点可以从太原晋祠圣母殿和正定隆兴寺摩尼殿中看到。晋祠圣母殿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1),崇宁元年(1102)重修。面宽7间(26.83米),进深6间(21.2米),重檐九脊顶。平面中减去殿身的前檐柱,使前廊深达2间;内柱除前金柱外全部不用。前檐副阶柱身施盘龙,侧脚、生起显着。斗拱形制多样,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及上、下檐铺作均不相同。殿内神龛内外两侧的宋代彩塑,是文物珍品。位于殿前的鱼沼飞梁,为中国现存古桥中仅有的实例。隆兴寺摩尼殿落成于北宋皇佑四年(1052),面阔7间约35米,进深7约28米,重檐九脊顶。檐柱有侧脚、生起,柱间砌以封闭的砖墙,四面正中皆出抱厦。抱厦突出于主体建筑,使整个大殿平面呈十字形。内部柱网由二圈内柱组成,次间面阔较梢间为狭,和通常处理方法不同。

北宋末编制的官式建筑规范——《营造法式》,把唐代已形成的以材为模数的设计方法、各工种的做法和工料定额作为一代制度固定下来,并附以图样。它是流传下来的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建筑专书,也是研究宋代并上溯隋唐、下及金元建筑演变的重要文献。

南宋偏安江南,其宫室为旧杭州治所,带有浙江地方特色。临安南倚凤凰山,西临西湖,北部、东部为平原,城市呈南北狭长的不规则长方形。宫殿独占南部凤凰山,整座城市街区在北,形成了“南宫北市”的格局,而自宫殿北门向北延伸的御街贯穿全城,成为全城繁华区域。御街南段为衙署区,中段为中心综合商业区,同时还有若干行业市街及文娱活动集中的“瓦子”,官府商业区则在御街南段东侧。

遍布全城的商业、手工业在城中占有较大比重。居住区在城市中部,许多达官贵戚的府邸就设在御街旁商业街市的背后,官营手工业区及仓库区在城市北部。以国子监、太学、武学组成的文化区在靠近西湖西北角的钱塘门内。临安不仅将城市与优美的风景区相结合,而且还有许多园林点缀其间。

金代迁都中都后,对中都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并修建皇城、宫城,形成了宫城居中的格局。据考古复原研究,金中都原属辽南京范围内有城区仍保留着唐代里坊的形式,而金代新扩建的部分,则采取了开放性的街巷形式。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城市街坊共处于一个城市中,是金中都的规划特点。其宫室等官式建筑因袭北宋,更向繁复方向发展。现在习见的黄瓦红墙白石栏杆的宫殿形象实起于金中都。金代地方建筑多用托脚、蜀柱、檐额组成纵向复合梁,近似桁架,为官式所无,如五台佛光寺文殊殿、朔县崇福寺观音殿等。

这一时期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形式丰富,结构多样,构造做法进步。从平面看,有方形、六边形、八边形,北宋中期以后,以八边形为主。从外观看,有密檐式、楼阁式、花束式等不同类型。在密檐式塔中出现了八角形密檐塔。在楼阁式塔中,一种是塔身用砖造,外围的平座及腰檐用木构;另一种是全部用砖或石砌筑,而形式完全仿木构;第三种是简化的仿木楼阁式塔。花束式塔则完全不同于以上类型,与历史上的塔没有继承发展关系,为新出现的一种形式,它的上半部外作花束式,下半部仍为塔室形。

隋唐的又一次大统一,将南北建筑制度再加整合,把对周制的考释与汉魏以来的建筑遗产融合在一起,在城市、宫殿、坛庙、陵寝、寺观、园林、民居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唐代开放的胸怀,比之汉代还要博大,唐代建筑的雄浑气势,与当时的诗歌、书法、绘画等文艺作品在风骨上完全同构。宫城-皇城-都城制度的建立,里坊、三朝、坛庙、宫苑、衙署、佛教寺院等营建制度与建筑技术,都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演变的新高点。宋朝商业和对外贸易活动异常活跃,文化、教育发达,科技发明和科技着作纷纷涌现。建筑从唐代的雄壮豪放转向细腻、纤巧,一部《营造法式》展现了娴熟的建筑技艺,同时第一次对古代建筑体系作了比较全面的技术性总结。辽承唐风,金随宋制,西夏别具一格,多民族、多风格的建筑共存,从另一方面展现了这一历史时期建筑的风格特点。无论从建筑技术还是从建筑艺术方面看,隋至宋的700年间,无疑是中国传统建筑发展的高峰时期。

四、中国古代建筑持续发展

元代崇信宗教,宗教建筑异常兴盛。元世祖忽必烈特别崇信藏传佛教(喇嘛教),并尊之为国教,对中土原有佛教仍采取保护态度,因而各类佛教建筑发展迅速。喇嘛教建筑在西藏地区兴盛外,内地也出现了众多的喇嘛教建筑。北京的妙应寺白塔,是位于元代都城内的一座着名喇嘛塔,系由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建造。妙应寺白塔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塔体为砖石结构,通高50.9米,由塔基、塔身和塔刹组成。塔基底面积810平方米,塔身为复钵体,塔刹的刹座呈须弥座式,上竖下大上小十三重相轮,即所谓的“十三天”,在“十三天”之上置一巨大华盖,刹顶为铜质鎏金空心的小型喇嘛塔。此后,各地喇嘛塔时有兴建,喇嘛塔也成为继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之后,我国佛塔中又一重要类型。

道教建筑在元明时期也有所发展。现存的山西省芮城永乐宫是元代道教建筑的重要遗例。永乐宫位于山西永济永乐镇,建于元中统三年(1262),是全真道的三大祖庭之一。永乐宫由山门、龙虎殿(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混成殿)、重阳殿(七真殿)和丘祖殿(已毁)等建筑构成,这些建筑沿纵向轴线排列,形成了一组排列有序、完整大气的元代建筑群。三清殿是宫中主殿,面阔7间,约34米,进深4间,约21米,单檐四阿顶。该建筑平面中减柱甚多,仅余中间3间的中柱和后内柱。

檐柱有升起及侧脚,檐口及正脊都呈曲线。殿前有月台二重,踏步两侧仍保持象眼做法。殿身除前檐中央5间及后檐明间开门外,其余都用实墙封闭。殿内壁画为元代所绘,线条生动流畅,与纯阳殿、重阳殿内的壁画一起,成为我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

同类推荐
  • 荷事

    荷事

    我国荷文化源远流长,它已融入到诗文、绘画、歌舞、建筑、雕塑、工艺品、宗教及民俗、饮食、医药等诸多领域,传承至今并日益光大。本书作者从荷的起源谈起,将荷花的生态、习性及有关荷花的文章、诗词、集句、歌谣画、饮食文化、民俗等逐一加以解读,是我们了解中国荷文化的一本系统的书。
  •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

    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

    你也许不同意摩罗的观点,但你无法回避本书所提出的问题。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被撕裂的痛苦命运是如何形成的?除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以外,是否还交织着自我撕裂的主动选择?在军事上、政治上的一系列失败以后,在一个多世纪的富国强民的峻急追求中,是否引发并促进了国人全面的精神崩溃?中华文明是否发生了彻底的断裂?它又是如何被割裂的?在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在向现代化的全面皈依中,文化精英们是否产生了自我怨恨的文化心理?它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被释放出来的?其中又交织着什么样的权力博弈?今天的中国人面临着何种处境?未来中国的命运又会是怎样的?我们该如何抉择?如何行动?若要了解这一切,你不能不读《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若想解答这一切,你不能不独立思考!
  • 盛澄华谈纪德

    盛澄华谈纪德

    纪德今日已被公认为法国乃至全欧洲最伟大的作家。他代表了以文艺复兴为传统的西欧文化演进中最后而也是最光荣的一环。这一位七九高龄的当今文坛宗师,至今仍坚贞地操守着他一生为人与为艺术的态度。他的真诚与“为良心自由,独立,反奴役”的信心使他成为今日最卓荦的中流砥柱,与一切势利的实用主义式的“现实主义”相拮抗。他属于蒙田以来那种人性而柔和,且又无微不至的散文传统;他的“我”,丰富而亲切,虔敬而舒卷自如,最足阐扬法国清明的人性批评传统。和马拉美一样,他是朴素的道德家;另一面,他又和勃朗宁,勃莱克,尼采,陀斯妥易夫斯基紧凝成一支坚强的反中庸常识的精神血统。
  •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文学篇、戏曲篇、书法篇、绘画篇、音乐舞蹈篇、陶瓷篇、建筑篇、民间工艺篇。
热门推荐
  • 山中道士

    山中道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逆天三小姐,邪王别过来

    逆天三小姐,邪王别过来

    遭亲人背叛死去的云紫洛,当她睁眼时,已经完全变了一个人,收神兽,拿仙丹,灵武双修,天赋逆天,收拾白莲花,惩治绿茶婊,美男围着团团转。身为圣女的她,违天逆天,当神界的惩罚降落在云凤城时,云紫洛发下血誓:“终有一天!我云紫洛,定会让这个世界,天翻地乱!生灵涂炭!”云紫洛四处漂泊,以柔雪殇的名字扬遍天下,她要拯救被困在神界的母亲,要肩负圣女的使命,更要平息魔界的战乱,当云紫洛站在世界顶峰的时候,身边的那个人,早已不在了……
  • 请叫我龙虎武师

    请叫我龙虎武师

    青年回到80年代类似香港的平行世界,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龙虎武师,但是道路却一直不是顺利的,各种的磨难接踵而来,如何才能够从一个武师爬起来?如何才能够保证武师们的权益?成为了陈生最大的课题...ps:谨以此作品献给一直为电影事业奉献了很多,但却一直被埋在幕后的龙虎武师们,并对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 Elinor Wyllys

    Elinor Wylly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者卡牌至尊师

    王者卡牌至尊师

    在寝室里斗地主的叶余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输了一百块钱激动地心脏病而死去,可是更加令他没有想到死而复生的自己会来到这么一个剑与魔法的世界,更为神奇的是这样一个世界最为强大的武器居然是一张张卡牌,大陆之上的强者职业‘魂师’通过捕捉拥有呼风唤雨之力、毁天灭地之能‘魂兽’,并且将它们的能力通过一张张‘万魂牌’保存,从而拥有魔兽的能力,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魔法师和战士的区别,更加没有元素限制人类修炼的方向,有的只是附着着千千万万不同种类‘魂兽’之魂的‘万魂牌’之间的相生相克!就是在这样一个世界,叶余的赌徒天赋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从一介普通小民一步步走上这个世界的强者之巅!
  • 甜楚侵入冰心

    甜楚侵入冰心

    高中毕业的田冰考上了XX大学,父母在她刚满十八岁时离了婚,一切都是雪上加霜。来到大学所在的城市,遇到了不还遇到的人。但这一切都是她永远都躲不过的。揭开了她内心深处的伤疤她该如何面对……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煞星越世一校草你倒霉了

    煞星越世一校草你倒霉了

    她本是京城的美女,但因为她是天煞孤星,一出生娘亲便死了,跟她在一起的人都会倒霉,除了生父。一次一个和尚给了她一个越世珠,在她16生辰那天,由于一系列原因,她穿越了。穿越到2015年,认识了圣安学院的冰山校草,她把他慢慢融化,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冥冥中注定的缘分……
  • 浩瀚之路

    浩瀚之路

    修炼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报那血海深仇,还是为了权倾天下、睥睨九州。人若犯我,必诛其心;浩瀚之路,胜者为王。年少的雷鸣以深仇入武,在争斗中成长,从菜鸟到武之巅峰。
  • 原李耳载

    原李耳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