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4600000032

第32章 安阳殷墟与中国古代青铜器(8)

制模:想做什么器物,首先要用泥土做一个实心模具。模子的外形与所要铸造的器物一样,称为泥模,也叫初胎。制模的原料可以选用陶土或木、竹、骨、石等各种质料,已铸好的青铜器也可以用作模型。形体厚重高大的青铜容器,多选用陶土做模。制造泥模的土都是经仔细选择过的洁净细匀的黏土,由于土坯不牢固,经高温后容易开裂,故在土坯中掺入颗粒很细的沙子,使之有较低的收缩率和适宜的透气性,以增加其承热性能和机械强度。由于泥模在干燥并经焙烤后,体积会收缩,所以在塑造时一定要比所需的尺寸略大些。

塑出花纹图案:泥模在塑成后,应使它在半干的室温中逐渐干燥,纹饰要在其干成适当硬度时雕刻。花纹凹入的部分用刀雕刻出,凸起部分用泥琢好后再加贴上去,再在其上雕刻花纹。除了用泥制作全模外,还有利用器物的对称性,将其分成几等分,取其中一部分制成泥模,这叫做分模。分模重复使用,就可以代替全模。

翻制泥范:将经过细筛不含任何杂质的泥土调和均匀,拍打成平片按贴在泥模外部,用力压紧,使泥模上的纹饰反印在泥片上。制范要选用和制备适当的泥料,特别是其制备必须经过晾晒、破碎、分筛和混匀,然后加入适当的水分,糅合成软硬适度的泥土,再经过反复摔打、揉搓,并经过较长时间的浸润,使之定型。拍在泥模上的泥片半干后,按照要铸造的器物特点,将其划成若干块。划下来的每一块泥片经过阴干或用微火烘干,修整剔补范内面的花纹,再合成一个外腔,这就是外范,又称铸型。

刮制泥芯:将翻外范用过的泥模趁湿刮去一层,剩下的就是内范。合范后内外范之间有一层空隙,就是刮去的外层的厚度,也就是所铸铜器的厚度。

范、芯自然干燥和高温焙烧及修整:泥范制成后,经过适当的修整,刷上涂料,即可阴干。内外范都要阴干,使范料逐渐收缩,并排除水分。待范完全干燥后就放在炉中焙烤,排除残余水分,这样泥范就成了陶范,提高了范的机械强度,使之不再变形。

范、芯组装和糊泥:将内范倒置于范底座上,再将外范块置于内范周围,合拢起来成为器物的外腔,即合范。为使器壁厚薄均匀,常在内外范之间的垫上预先准备好的铜质垫片,垫片的多少和分布排列形状视所铸器物的形制而不同,但要避开花纹和铭文部位,一般位于器物的底部或下腹部。外范上要留有浇口和排气孔,以备浇注铜液、排出空气。浇口一般不止一个,这样浇注的时候可以几个孔同时浇灌铜液,以防止铜液出现冷隔现象。

浇注铜液:内外范在浇注前要进行预热,以保证浇注时铜液易于流动,迅速流到待浇的每一处空隙而不至于形成不均匀的凝固和冷隔。

出范、芯,并作必要清理:浇注完毕,待青铜溶液冷却后,打碎外范,掏出内范,即可得到铜器。一般器物腹内范易取出,而耳、足、鋬、柱等处的内范则不易取出,往往残存在器物里面。

打磨修整:器物取出后,表面往往很粗糙,有残存在器表的范土,也有浇注时铜液流得不.而形成的高低不平,或铜液含有杂质而残存于器表,有的部位花纹不够清晰。于是用砺石修平磨光,有的甚至用木炭之类进行打磨抛光,使外观金光耀目。

上述把器身范与各种附件范(如底范、浇口范等)组合在一起,一次浇注即成完整器形的铸造方法,在铸造工艺中称为浑铸。商周时代的多数器物是以浑铸法一次成型的。器物表面所遗留的范线条是连续的,即每一条范线皆可互相连接,这是浑铸的范线特点。

关于范块的多少视器物造型特点而定,如工具和武器的范可用两片范合成,像复杂的鼎、鬲、爵、角、觯、觚等则需用更多的陶范。如铸造一件铜鬲,需用4块外范和1块范芯,一件铜爵则需16块陶范。曾侯乙墓钟架中层的一件甬钟,铸造时共用了136块陶范。

铸造工艺在很大程度受铸件的几何形状及纹饰要求的制约。比较复杂的器形则先铸附件、后铸器身,或先铸器身,然后将附件铸接上去,称为分铸法。青铜器上一些大件器或复杂的部位,如附加的装饰,能活动而不能取下的提梁,把盖子连在器上的链子等需采用分铸法。着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由8块外范构成鼎身,用4块外范拼成鼎底,每足又由3块外范组成。鼎耳分铸,铸好后再与器身浇铸在一起。

分铸的各部分相互间连接为一器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两种:一为铸合法,即将一部分铸件先铸好后嵌入待铸的铸件范中,当向这后铸的铸件范中浇注铜液时,预先铸成之铸件即与后铸的逐渐因先设置好的结构设计而实现机械的锁合,从而相互结为一体。另一为焊接法,它是先将同器物的诸部件分别铸好,然后用熔化的金属(焊料)将各铸件连接在一起。熔点较低的、质软的焊料称为软焊料;熔点较高而质硬的焊料称硬焊料。焊接法在商和西周时期尚未发现,大约在春秋中期以后得到较普遍的应用。河南淅川下寺楚墓所出55号铜鼎的鼎足和曾侯乙墓冰鉴的龙头等部位用有金属锡焊接的。

分铸法的运用,不仅使铸铜工艺得到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更便于制造形制复杂的艺术性作品,也适宜铸造大件的器物。但陶范法铸造的器物往往存在器壁厚薄不均,有铸痕,花纹部位有错位等不足。所以一些造型复杂或纹饰精细的器物,须采取失蜡法铸造工艺。失蜡法也称熔模法。用蜡制作所要铸成器物的模子(可能再加以松香,以增加蜡质的硬度,然后用油脂调制),然后在蜡模的内外壁上涂上经过适当配制的泥浆,这就是泥模。泥模干燥后加以焙烤,里面的蜡经焙烤后熔化流失。从浇注口中灌入铜液,冷却后撤出陶模即成为所留的铸件。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既无范痕,也无垫片的痕迹,同时耳、足、鋬处亦无范土,尤其在铸造镂空的器物时效果更佳。失蜡法大约春秋时期已出现,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铜禁和鼎表面的兽头及足、耳等附件,曾侯乙墓所出的尊盘等都是用失蜡法铸成的。不过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意见,认为中国青铜时代并没有出现失蜡法铸造工艺。

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叠铸技术。临淄发现的铸造“齐法化”的长方形铜质模具便是翻制泥范用的。将若干烘烤过的陶范叠装起来,浇注时铜液通过中间的直浇道,流向每一层半月形的内浇道而到达齐刀的范腔之中,一次可浇铸10余个或更多的铸件。

四、青铜器装饰工艺

与青铜冶铸技术一样,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表面装饰手法多样,技艺精湛。无论是镶嵌、包贴,还是鎏金、髹漆,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尤其是春秋战国至秦汉的青铜器,往往把镶嵌玉石、嵌红铜、错金银、鎏金等多种技术用于同一件器物上。不同色彩互相对比,使青铜器的装饰效果更加突出。

1.镶嵌

青铜器的镶嵌工艺有着悠久的传统,早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就曾发现过嵌有绿松石的青铜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出现,使得在青铜器上刻画精细的花纹成为可能。匠师们常以在青铜器上嵌入红铜、金、银等金属,再磨光错平的技法来制作纹饰图案,并由此发展出技艺高超的金银错工艺。

绿松石镶嵌:绿松石是一种较常见的镶嵌物。镶嵌绿松石的时候,应先在器物上铸出阴文的纹饰,然后按纹饰的规格制作不同形状的绿松石片或块,用树胶做黏着剂将之粘贴到纹饰中。由于树胶为有机物,埋在地下天长日久会因腐蚀而失去黏着作用,所以发掘出土的镶嵌绿松石的器物,纹饰中绿松石常有脱落现象。在出土的青铜器中,作为装饰镶嵌物的非金属物质中,除了绿松石外,还有玉、玛瑙、孔雀石和琉璃等。

红铜镶嵌:红铜是另一种常见的镶嵌物。目前所见的镶嵌红铜的青铜器多属于春秋中期以后的。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在铸造铜器时预先铸好纹饰沟槽,将红铜锤打成薄片或长条形,压入沟槽中,锤打磨错后即成。预铸的沟槽需表面窄、底面宽,使嵌入的红铜较为牢固。

错金银:金、银有绚丽的光泽,并有良好的延展性,又是十分贵重的金属,所以在先秦时期即被贵族用作镶嵌于青铜器的装饰物——金银错。它的工艺程序是:

先在青铜器表面预铸浅凹的纹饰或字形,底面制成凹凸不平状,然后在浅槽内嵌入细薄的金、银片或金、银丝,用厝石或其他材料磨错,使嵌入的金、银片与铜器表面相平,最后用木炭在器表进一步打磨,使器表光滑发亮。错金银的工艺约始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战国中晚期至西汉时,早期的时候主要用于铭文中,战国以后就较广泛地运用到纹饰上,而且往往与绿松石同时施用,所镶嵌之纹饰和文字也日益细致繁丽。西汉时这种工艺仍盛行不衰,并在纹饰的主题与表现手法上有所创新。河北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出土的错金博山炉、错金银鸟篆文壶、错金银蟠龙纹壶,都是这时金属细工的典型代表。

2.线刻

线刻古代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约起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早中期。

其方法是用一种极锐利的锋刃,在铸好的铜器上刻画,线条细如发丝,运线流畅。

这种线刻纹样,主要装饰于青铜器的盘、鉴、匜、奁和杯等器物上。纹饰内容主要描写当时的征战、宴乐和狩猎等。上海博物馆藏的战国“燕射画象杯”、河南辉县赵固出土的战国“宴乐射猎纹鉴”、辉县琉璃阁出土的战国“乐舞狩猎纹奁”等,都是线刻纹样的杰作。江苏六合程桥春秋2号墓出土的5件铜器线刻残片,比以上战国器时期早,但刻画不匀,形成虚线,表明是线刻工艺的早期作品。

3.包贴

包贴是指在青铜器表面包金银和贴金工艺。包金银即在青铜铸件表面包裹一层极薄的金银箔。这种工艺从商代开始就已被采用,到春秋战国时期仍被沿用着。

一般都被用来施加于小件的青铜器上作为装饰,不施用黏着物,而直接用外力轻轻地锤压到器物上,以牢固地贴附于器表。铜器本体厚重而刻镂着精致的纹饰,包金银薄而匀,因此能使器物上的花纹细线毕露。贴金即用黏着物将极薄的金箔贴在器物上,先秦时期所用的黏着物可能是漆或桐油一类的涂料。战国中期以后,贴金工艺就较少被应用了,因为更进步的鎏金工艺出现了。

4.鎏金

鎏金亦称金涂、黄涂、火镀金或汞镀金,这种工艺至迟在战国中期已出现。其工艺工程是先将黄金锻打成金箔,剪成碎片,和汞混合加温熔融,使金完全溶解在汞中,然后进行冷却,呈银白色泥膏状金汞合剂。接着将此种金汞混合剂中掺入适量的盐和矾,涂抹到铜器表面。整器抹遍后以适当温度的炭火烘烤器物,使汞蒸发,只剩黄金层留在器表,颜色也由银白色转为金黄色。如要求镀层较厚,可将上述过程反复多次。最后用毛刷沾上酸梅水进行刷洗,并用玛瑙或玉石制成的“压子”沿着器物表面进行磨压,使镀金层致密、牢固。鎏金工艺不仅适用于青铜器,还可用在红铜器和银器上。另外,在古铜器装饰中还有鎏银,工艺方法与鎏金相近,但现存的鎏银器极少。鎏金工艺发展到汉代达到高峰,汉代的鎏金技术不仅施于小件器物,还用于大件的铜器上,并往往与鎏银、镶嵌等工艺相结合,集多种装饰工艺于一体。

除了鎏金以外,外镀金属还有用锡和铬。锡呈银白色,镀锡后使器物更加光亮可鉴,并可以较持久地保持其光泽,而且锡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在常温下不易发生变化,所以镀锡之后还可以防止铜器的生锈。铬也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金属性也不活泼,在常温下也比较稳定,故可用于镀在铜器表面,形成光亮美观的抗腐蚀层。

5.髹漆

在青铜器表面髹漆与外镀金属的用意相近,即一方面是为了使器表更加美观,另一方面也为防止金属锈蚀。这种工艺在商代就已被使用,战国时期得到较大的发展。当时髹漆往往和磨错工艺相结合,在錾槽内不嵌金银而填以漆,或者既嵌金银又填漆,然后磨错光亮以增加纹饰的色调。有的铜器上髹漆甚至不限于填错纹饰,而是直接髹于素面器物的表面进行着色。西汉时,铜器上已有用漆彩绘花纹或图像的工艺,内容极为丰富生动。

附:建议阅读论着目录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青铜器》,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2.苏荣誉、华觉明、李克敏、卢本珊:《中国上古金属技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

3.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99年版。

4.李济:《安阳》,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马承源:《中国青铜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6.夏鼐、殷玮璋:《湖北铜绿山古铜矿》,《考古学报》1982年第1期。

同类推荐
  •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金开诚编著的《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古代舞蹈史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少城轶事

    少城轶事

    本书介绍了成都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底蕴:街道、桥梁、河流、公馆、饭店、寺院、商铺、吊脚楼。甚至是一段老城墙。
  • 中华名句

    中华名句

    本书是一本介绍中国古典诗词歌赋知识的通俗读物。内有名句、出处、解释。
  • 女娲文化研究

    女娲文化研究

    女娲神话与对于女娲的崇拜信念及行为,很难说其产生孰先孰后、孰因孰果。不过,此文化对我们现在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时至今日,依然有一些神话带着对女娲及其事迹的虔信和崇敬,成为当地民间女娲信仰的组成部分。不过如今大部分女娲神话已逐渐脱离了原初浓厚的信仰色彩,神圣性、虔敬化的程度已大为减弱,但从中依然反映出民间对于女娲的情感和观念,所以也是我们研究女娲信仰时的重要参考材料。
  • 文化创意产业前沿路径:建构与超越

    文化创意产业前沿路径:建构与超越

    文化是识别一个民族的基因,创意是发展一个国家的动力。历史进入21世纪,在产业经济的作用下,“文化”和“创意”的结合萌生出了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文化创意产业。2006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也首次正式出现在党和政府的这一重要文件之中。
热门推荐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一对小冤家

    一对小冤家

    一段不痛不痒的情,没人珍惜;一段又疼又痒的爱,没人肯放弃。情,会让你痒,但最终还是会让你疼。
  • 一念情深:国民女神带回家

    一念情深:国民女神带回家

    当所有人以为我们理所当然在一起,我们却形同陌路。季安安:既然陪我走过青葱,为何不伴我年华老去。当深爱成为秘密,不是不可说而是不能说。顾锦年:我不怕输,只怕输给你。你是我一辈子不敢赌的赌注。深爱便是一个拼命掩饰一个偏偏不在意!
  • 神熠冥皇

    神熠冥皇

    阿尔卡大陆,一个神奇的大陆。自古以幻灵师为名。幻灵师,乃阿尔卡大陆平民百姓梦寐以求之职业。这职业极其受人尊敬,在全大陆即是排名第一。也就是说,只要当上幻灵师,即可光宗耀祖。如今,看少年如何逆转乾坤、破空成神。这世间,唯我独尊。神明之叹息,即是灭世之红瞳。问吾为何人?性赫,名为弋辰。
  • 修真大乾坤

    修真大乾坤

    获得终极传承,笑傲天下英雄,一怒为红颜。一名普通的的学生,意外的获得终极传承,从此,他踏上了一条强者之路,不为别的,只为了自己的爱人,亲人,朋友。
  • 奇儒天下

    奇儒天下

    天大地大心也大,文风尔雅也称霸。生平不喜物和财,钱财偏是滚滚来。少年放荡不羁,青年发愤图强。一次奇遇,不断更新。修炼法术,继续升级。开始只除人间匪,后来又灭魔兽鬼。天地三界有身影,宽广时空任我行。说儒奇儒,遇狠更狠.........
  • 重生,魔族的逆天崛起

    重生,魔族的逆天崛起

    21世纪绝世神偷,他盗亦有道,被逼自杀,却意外重生在异术文明的世界,他本为废材,却很是不甘,意外发现身体里竟有位绝世美人,而且非常厉害,慢慢解开封印,魔武双修,却魔族封印要再十几余年被破,当今以没有神族了,而却得知自己体内的绝世美人就是上古神族,于是他体内的神族带领各大种族和伙伴战胜魔族,世界变的和平而祥和。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风华夫君锦绣妻

    风华夫君锦绣妻

    前生因误会,自己亲手送夫君入狱,重生后的她,京城淑女第一流,表面。腹黑、心计样样不少,这是事实!渣爹、妹、姨母?不狠狠地虐死掉,怎么能叫渣渣?夫君再度求亲,她应是不应?只是这一位,从哪儿冒出来的妖孽男,你想做么?!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诛神之殿

    诛神之殿

    这人品爆发的家伙重生了!竟然成了整个魔族唯一的继承者,今后,他将带领一众魔族小弟,走上世界最高峰,主宰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