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94600000015

第15章 寂寞花红--文坛崛起(1)

1.温暖的朋友

鲁迅先生,让她的灵魂重生,让她真正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暖,让她清醒地觉得自己还活着,有意义地活着。

怀揣着激动的心情,他们到了梁园豫菜馆。这样一次聚会,对当时萧红萧军来说,着实是一场盛宴。

他们到来的时候,鲁迅和许广平以及海婴全在了,另外几位不认识的人。由鲁迅沿着一张特大的圆面桌指定了座位,有两个座位空留着。他以主人的身份对客人依次作了介绍,他们是:茅盾、聂绀弩和夫人周颖、叶紫,再就是萧军和萧红。

他称茅盾为“老板”,并没有说出姓名。还解释说,今天本来是为胡风的儿子做满月的,大概没有收到信,这样,贺宴也就成了聚餐会了。

席间,大家的谈话是融洽的,间或用些隐语,颇有些地下工作的意味,让萧军听得有点莫名其妙。他出于礼貌,也讲了一些东北的各种风俗习惯以及一些事情,在座的各位都是感兴趣的,而鲁迅听得特别专注。

在宴会上,萧红把她来前准备好的礼物交给海婴。她先掏出两只核桃,解释说:“这是我祖父留传下来的。”接着又拿出一对小棒槌,说:“这也是我带在身边的玩意儿,捣衣用的小模型,通通送给你。”

她不惜以患难中的随身“伴侣”相赠,已可知晓她心中对这份情感的珍重。

飘摇在异乡,她为自己得到了超乎血缘的亲情而感到幸运。

小小的礼物,寄予着她浓厚的感情。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里,她的灵魂在欢声歌舞,心中一片花海,温暖如春。

有爱的地方,即便异乡,也是家;薄情之处,即便在家中,也是客。

她受得可皮囊的苦难,却忍不了精神的孤苦。而那一颗,漂泊多年的心,终于懂得了甘甜的幸福。

1934年年底,萧军和萧红搬到拉都路411弄22号的二楼,拉都路在法租界的西南角。

一片荒凉的地界,到处是肆意生长地荒草,张牙舞爪,像一个个干枯的骨架,在寒风中干涩地乱舞,刺激着人的视觉。

房子在弄堂的拐角上,又是靠北边的最后一排,冬季的寒风呼啸而过,一片萧索,直吹得人心发荒。再怎样荒凉,还是要住下去的。他们开始收拾家居,为新的生活做准备。

他们写信把新居的情况告诉了鲁迅。

鲁迅回信说:“知道已经搬了新房子,好极好极,但搬来搬去不出拉都路,正如我总在北四川路兜圈子一样。有大草地可看,在上海要算新年幸福,我生在乡下,住了北京,享惯了广大的土地了,初到上海,真如被禁进鸽子笼一样,两三年才习惯。”这里大概也含有慰藉的意思吧。慢慢习惯,不要急。

鲁迅的关爱,像是春日里的潺潺细雨般,温润地滋养着两个年轻人;又如同艳艳朝阳,给他们永远不落的希望。

两人开始布置新居。这时,萧红说是失眠,向萧军提出了分床而居。于是,他们置办两张床。一张东北角,一张西南角,恰好处在对角线上,可以把距离拉得远一点。临睡时,两人都若无其事地彼此道了“晚安”。

萧军朦朦胧胧正要入睡,忽然听到一阵抽泣的声音,萧军焦急地问是怎么一回事,萧红没有回答他,竟侧过脸去,两股泪水滚落下来,立刻把枕头洇湿了。

萧红说:“我要一个人睡,可又睡不着!电灯一闭,觉得我们离得太远太远了!”说着,泪水又浮上了她的眼睛……

敏感揉碎了心,伤愁跳上了眉头。这样一个如水一般善感的人儿,直叫人心底生怜。

鲁迅宴客,名义上是庆贺胡风夫妇儿子的满月,实际上,是特意为萧军和萧红介绍几位作家朋友,使他们能够互相帮助,以此安抚两颗寂寞的心。

其中,叶紫同他们来往最多,很快就成了要好的朋友。他有时直呼萧军为“阿木林”,即上海人的所谓“傻瓜”,可见彼此的亲密。

朋友渐渐熟悉以后,见到萧军和萧红生活窘迫,他们便怂恿萧军找鲁迅介绍文稿,而鲁迅也确实热心为他们兜售。

萧红的《生死场》,他就托人找过不少地方,最后文学社愿意付印,结果搁在中央宣传部书报检查委员会那里,批复是不许可。

由于担心萧红等得焦急,或是知道消息以后感到沮丧,信中却编出另外一种理由,说:“吟太太的小说送检查处后,亦尚无回信,我看这是和原稿的不容易看相关的,因为用复写纸写,看起来较为费力,他们便搁下了。”

逐渐,经过鲁迅的推荐,萧军和萧红的文字陆续发表在各种大小刊物上面,他们的名字,逐渐为上海文坛所知晓。

两颗文坛新星,被鲁迅手捧着,缓缓升起,开始在美丽的上海滩上,绽放光华。

有一次,叶紫来访,他跟萧军商量,要老头子请他们吃馆子。萧红自告奋勇写了信,说怕费钱可以吃得差一点,还附寄了小说《小六》,请求帮助发表。鲁迅立刻将小说转给《太白》的主编陈望道,并回信给萧红和萧军的小说做了一点印象式评论:“小说稿已经看过了,都做得好的--不是客气话--充满着热情,和只玩技巧的所谓‘作家’的作品大两样。”至于请客吃饭一事,答应很爽快。

大半个月过后,鲁迅践约,请了叶紫、萧军和萧红,正好黄源来访,便也一并请了。后偶遇《芒种》的编辑曹聚仁,加上许广平和海婴,汇集齐了,一行八人前往桥香夜饭店,凑成了一个不小的聚会。

优雅的环境,精致的菜肴,光线里泛着黄晕,好友在座……一幅惬意的景象。置身当时当处,萧红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感恩,她感觉到,自己的血液在燃烧,自己的人生开始升腾,所有梦想,都将不再是梦,它会暖洋洋地照进现实,照进她的人生。

有了新朋友,更有了鲁迅先生的关爱,萧红觉得如今的生活更加有色彩了。

1935年4月2日,萧军和萧红又搬到同在拉都路上的一处小弄堂里的房子。是坐北朝南中西式的假三层的楼房,他们就住在三楼上。楼下是一片空地,还有栽着花木的池子。相比之前的环境,这一处住所已经好很多了。他们已经习惯了搬家经历,虽然很费力,但是日子总是算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了。对于萧红来说,家不是房子,而是一个有伴、有生活、有理想的地方。

他们给鲁迅写信,告诉了搬家的事。这时,鲁迅已经看完《八月的乡村》,并写了序言,还有长信,连同书稿放在内山书店里。跟着发出短简,让萧军去取,并借此确定地址。

一个月后,鲁迅应邀到这新家做客来了。他和许广平带同海婴的突然到访,给萧军和萧红带来无比的兴奋和欢乐,有客才有主。并且有这样尊贵的客人来访,更让他们兴奋。

六月,因为某些原因,萧军萧红又搬了一次家,地址在法租界萨坡赛路190号的唐豪律师事务所。

一处一处的新家,他们像流浪的并蒂莲,漂泊,却美美地绽放。任生活苦难风雨,不离不弃。

能和所爱的人一起流浪,一起吃苦的幸福,是许许多多人艳羡的。

生活就如同那苦咖啡,在任何时候不要因为苦痛而放弃了自己,

由于鲁迅的关系,萧红和萧军开始认识胡风,并且很快地变得熟络起来。鲁迅,为两个年轻人,打开了一个新的宽广的世界。

一天,他们邀请胡风夫妇到自己的新家吃晚饭,席间还有从哈尔滨前来的罗烽白朗夫妇。喝酒,畅谈、欢笑。胡风的夫人梅志第一次接触到这群北国的慷慨之士,随之变得毫无顾忌,这样的情境让萧红又回忆起年少时和同学一起欢聚的场面。但是,她不曾想象,多年之后,还能够重拾这种畅快的感觉。这是一份天赐的礼物,萧红悄悄的把这些欢声笑语的片段珍藏在心里。

11月5日,萧军和萧红收到鲁迅的一封信,信里邀请他们两人到他家里做客。这也表示,他们的与鲁迅的关系更进了。黄昏时分,他们如约来到鲁迅的寓所。那是北四川路施高塔路大陆新村9号的一栋三层房子。

幽暗的客厅里,使萧红感到新奇的,是种在一只绿豆青色瓷瓶里的几株大叶子植物,在寒冷的冬季,居然保持着春天的翠绿。绿得让人惊喜而感动。

鲁迅看出萧红很在意这颗植物,他告诉萧红,这个叫万年青,无论严寒酷暑,它始终这样青翠欲滴。

萧红“喔”了一声,又盯了这植物好久,她把这样一颗植物的精魂埋在了心灵的土壤,永存希望,永不放弃。

晚饭过后,两家人一道坐在长桌旁边喝茶,惬意地闲谈着。谈得最多的是满洲国的见闻。

窗外,晚霞映红了半边天,灿艳艳的,像一个温柔美丽的姑娘。夕阳下的精致也是别样悠然,朋友相聚,欢声漫谈,笑语不断。如此和美光景,总算是不负岁月流年。

日落西山,明月渐白,他们一直谈到深夜十一点钟。萧红是个非常细心的人,见夜已深了,她便时时想退出来,让鲁迅早点休息,因为她看出他身体不大好,又加上听了许广平说过。

但是,鲁迅一点倦意也没有。客厅里摆着一张藤椅,萧红和萧军几次劝他坐在藤椅上休息一下,他也没有去,仍旧坐在椅子上。过了十一点,萧红回头的时候,发现窗玻璃上的小水流的游动,听着浙淅沥沥的雨声,一直到将近十二点,鲁迅才肯让他们穿起雨衣出门。

鲁迅非要送他们到铁门外不可,鲁迅的热情和亲切,使得萧红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她想:为什么他一定要送呢?对于这样年轻的客人,这样的送是应该的吗?雨会打湿头发,受了寒,伤风不是又要继续下去吗?他们拗不过他。

站在铁门外面,鲁迅指着隔壁一家写着“茶”字的大招牌,说:“下次来记住这个‘茶’字,就是这个‘茶’的隔壁。”他伸出手去,几乎触到了钉在铁门旁边的那个九号的“九”字,又叮嘱他们说:“下次来记住茶的旁边九号。”

萧红深深地回望了一眼,把这个“九”字记在心里。她看了看鲁迅的身影,眼前湿濛濛一片。她要永远记住这眼前这一幕。

从此以后,萧红两人便成为了这里的常客。

2.流泪的笔尖

萧红萧军同鲁迅这一群朋友之前讨论过的“奴隶丛书”,曾经托人送到黎明书店,希望能正式出版。而书店的编辑也不是没有出版的考虑的,但是怯于严厉的书报审查制度,到底还是拒绝了。

最后,叶紫他们把书稿送到民光印刷所,壮着胆子杜撰了一个叫“容光书局”的出版社的名目,非法出版了。

继叶紫的《丰收》之后,萧军的《八月的乡村》接着出版。作为丛书的第三种,萧红的《生死场》,到了年底,也即隔了半年之后才得以艰难面世。

同类推荐
  • 张曼新传

    张曼新传

    这是一部生动的传奇。他不是冒险家,却有着冒险家的无惧;他不是侠客,却有着侠客的肝胆,他不是慈善家,却有着慈善家的爱心。这是欧洲著名侨领张曼新的真实写照。这部长篇传记,运用独具特色的艺术架构和表现手法,浓墨重彩而又生动地再现了九十年代初张曼新挈妇携子勇闯东欧以及他出国前后种种奇特的生活遭际和天文夜谭般的奇特人生之族。本书将给您一个全新的视角,将带给您一个充满独特情感世界的精神领域!
  • 莫扎特音乐神童的故事

    莫扎特音乐神童的故事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风雨茅庐:郁达夫大传

    风雨茅庐:郁达夫大传

    本书反映了一个真实的郁达夫的生活原貌,它是一部包涵郁达夫浪漫无依的生活轨迹、勇往直前的左倾思想,为国抒难的爱国主义文人的个人生活史。严格地说,这枯书不是简单的人物传记,是中国“五四”到“抗战”的一部中国文学艺术史,你可以从中窥见鲁迅、郭沫若、茅盾、徐志摩、林志摩、林语堂、周作人……等文学艺术巨匠的生活轨迹、历史片断与艺术鸿爪。而且它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历史,从晚清到民国,一直写到解放。离开屈辱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氛围,你无法理解郁达夫的思想与生活,他的复杂个性其实与他的苦难、成就、生活切切相关。他的人生与创作融入了历史环境,与他的国内屈辱家的屈辱无法分离。读者进入的是一个立体的全景式的世界。
  • 马云:我的世界永不言败

    马云:我的世界永不言败

    本书全面讲述马云从出生至今五十年间的奋斗历程,展现一个商业传奇人物的精彩故事。首批披露马云创业前默默跋涉的艰难岁月、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他的喜好、性格,甚至直面其心境。马云的一生充满曲折与励志色彩,又极富传奇,50年间,跌宕沉浮,起起落落,一直贯穿其间的是他永不言败的坚韧理念。从两次高考失利到进入大学校园,从四处求职无门到终于当上老师,从创业初始无人相助到公司逐步走上正轨,从力排众议创建中国黄页到经营阿里巴巴帝国,从淘宝危机到赴美上市……
  •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记述了军阀吴佩孚光辉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起初,他只是一个落魄的秀才,后来竟成了直系统帅,成为北洋军阀操纵政局的首要人物。军阀混战时,他将段祺瑞赶下了台,把张作霖赶出了山海关。他还作为封面人物登上了美国的《时代》杂志,被誉为“中国最强者”。曾经,他也被视为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不二人选。他有“三不主义”——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举外债,对此一生不违;他坚持“不卖国”的主张,临终前仍告诫后人“不准当汉奸”;他还有“不纳妾”的美名,一位德国小姐爱上了他,他却在送来的情书上挥毫阅示——老妻尚在!
热门推荐
  • 传承天下

    传承天下

    本是潜力强大的天之骄子,因为母亲的秘术封印成为了弱鸡,阴差阳错成为了罕见的升腾者,溶金术士告诉你各种金属竟然也可以用来战斗,锻造师,魔族,兽族......
  • 翼天大陆

    翼天大陆

    一个能在天空翱翔的大陆,但又充满危机,平时安静祥和的湖畔为何会出现魔兽?我们的凌风和他的父亲该如何面对?在他们面对魔兽的时候,大陆的另一端黑云密布,仿佛在谋划着什么。
  • 那年,那神

    那年,那神

    “渡得过万劫,却渡不过红尘滚滚,放得下时间,却唯独放不下那一人”。“成神之路长漫漫,情劫难渡几回闻...”。“你是我的,只有我能欺负”。“可以一直这么抱着我吗”?“原谅我,一次就好”。“等着我,我一定会找到你”。“犯我族者,必杀之”。“龙之逆鳞,触之必死”!“为你生,为你死,为你轮回”;“为你狂,为你战,为你,不惜一切”......
  • 赢得一生好时机

    赢得一生好时机

    本书从认识自己、规划方向、把握机遇、情商管理、人脉关系等方面,生动地讲述了社会生活中最直接、最便利、最有效的做事技巧,全方位地解析了一个人的成功所必须具备的素质,然后赢得成功的好时机。
  • 先生你好酷

    先生你好酷

    [花雨授权]靠近他,便感到那冰宫中的冷沉幅射,她这次的任务真是很棘手啊!身为“天堂”生前契约公司的一员,她的任务就是改变他不苟言笑的性格?她是阳光吧?否则为什么愈是接近她,他身上的说结便开始融化了呢?
  • 韩娱之国民男团

    韩娱之国民男团

    一个在韩国留学生的韩娱,因缘巧合之下进入到男子组合,碰见了自己爱的人,一路走来,和身边的人同喜乐,同悲伤·······
  • 半身魔之齐天

    半身魔之齐天

    人魔的恩怨,纠葛了数千年。萧羽,本该是一个平凡的人。却因幼时的遭遇,走上了一条异于他人的道路。在这条路上,他快意恩仇天地间,经历了爱恨情仇,体会了喜怒哀乐,最终以不屈的意志,成就了一段属于他自己的传说。
  • 女人出走

    女人出走

    《女人出走》讲述了一个置身于浮躁、拥挤都市的年轻女孩儿落河,在一次雪域高原旅行中,与藏族康巴汉子扎西的相遇相知,相恋分别的故事,由此引发的身体和心灵上的“出走”。故事以“出走”、“回归”为情感脉络,讲述了麻木、冗长的都市,和鲜活、明快的雪域高原;消沉、鸡肋的都市感情和淳朴、狂野的高原爱情;以山谷路、虚空境地、湖泊、舟、等等为潜意识意象,层叠交叉出现在现实与虚拟,真实与梦境中,展示了落河内心所经历的困惑、挣扎与成长。
  • 晨风的记忆

    晨风的记忆

    两个不同人生的人,活在相同的现实中,用十年的相守,却始终得不到答案:如果我做回一个好人,你还会喜欢我吗?如果是你,结局会是怎样。
  • 灵草追夫:公子,别跑

    灵草追夫:公子,别跑

    文案最近阎王养了一棵草,宝贝的不行,每天抱着去奈何桥上走一走,阎王说,等小草修成人身,定是一个倾城的姑娘。她是一棵灵草,喜阴暗潮湿的地方。化成人身后,在冥界晃荡了几百年,看了几本话折子,唔,她想嫁人了。阴沉沉的午后,偶遇佳公子,按着话折子,接下来,应该是相知相爱,只羡鸳鸯不羡仙。“姑娘芳名?”“白娘子。”“……”“公子?”“姑娘是蛇妖?”“唔,不是。”“……那为什么名白娘子?”“话折子,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