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75100000033

第33章 因缘

安谧

照“死生契阔,与子相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最悲哀的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

——张爱玲《倾城之恋》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这是张爱玲在《金锁记》中所写的一句话。可是此时,对于她来说,三十年前的人与事,仿佛一缕轻烟般地逝去,故事已经结束。

现在,她孤独地行走在异国的天空下,却并不曾觉得“他乡的月亮比较圆”。看着那曾经进入自己生命中的两个男人,一个是自己无法割舍却不得不割舍,一个是宿命般地匆匆来了又悄悄逝去。对于感情,张爱玲不得不承认,自己可以驾驭的只是文字上的游戏,而在现实面前,她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赖雅——这个在张爱玲的生命里特别的时间出现的特别的人,是她在异乡遇到的几乎唯一可以相伴生命的人——的离开,使得1968年之后的张爱玲不免有些颓然、落寞,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近乎绝望的安静。

这个曾经恃才睥睨世间的才女,也不得不在命运面前投降,她觉得好累,有失落,有慌张,自然,还有一份恐惧。说不上的感觉,只是觉得这个世界之于她似乎忽然间变得更陌生起来。张爱玲开始渐渐地变得更加离群索居起来,而与其说这是她的一种下意识的自我封闭,不如说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用另一种形式与滚滚红尘保持着一定距离。

对于最后一个可以相伴终生的希望的破灭,对张爱玲的打击是不小的,年少轻狂时感情上的纠缠与得意,如今变得这样不堪回首。人是如此的渺小,命运无法由自己掌握。乱世中,家世背景亦是浮云;治世里,又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走异国。对于那曾经互相仰慕与追随的感情的幻灭,只能眼睁睁看它随时光流逝。

从这时起的张爱玲直到1995年告别人世时,中间的这二十六年时间里,她几乎完全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小心翼翼,低调无比。或许是真的疲倦了,像一个曾经姹紫嫣红一时的明星,终归落幕,曲终人散,而换来的只是一场浮名与疲惫。

岁月如流,人生如寄,究竟这一场绚烂的绽放是否要好过平淡的一生。

当年青春年少的张爱玲就读于上海圣玛利亚学校时,曾在年刊《凤藻》上发表过短篇小说《不幸的她》,叹道:“人生聚散,本是常事,无论怎样,我们总有藏着泪珠撒手的一日。”

要知道,写出这句话的时候,她还不过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

很难让人相信,大概有些人天生便对命运有着超乎凡人的理解。

正如有人说的那样,然而,如果我们回过头去,把这个旷世奇女的传奇一生仔仔细细地端详个通透彻底的话,其实不难发现,无论是喧嚣时,还是寂寞时,她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这与她的家庭背景有关,与她的成长经历有关,更与她的人生理解有关,因此,她才会喊出及时行乐的那句口号:“出名要趁早呀,迟了就来不及了。”

可是,如果少年便知道暮年的落寞,人是否愿意以绚烂一时的绽放来换取后半生平淡的落差。

当年与胡兰成的爱情轰轰烈烈,可是无奈痴情才女遇上多情儿郎,那脆弱的爱情虽然精致华美,可终究不堪一击。他们在生命中曾经互相走近,互许终身,互相背道而驰。对于胡兰成来说,张爱玲也成为他生命里很特别的女人,无论是她的才华、脾性,还是能被用来炫耀的家世背景,都让胡兰成难以割弃。

然而,爱情毕竟不仅仅是这些。时间将一切淘洗,渐渐露出的是最真实的感情,也是最残酷的现实。所以后来才会有她给他写信的故事,她说:“我觉得要渐渐地不认识你了。”

远走他乡,她以为随着时光的流逝、空间的转换,生活将会有一个新的开始。现实并不如想象般那样容易操纵。即便对于自己和他人寄予再大的憧憬与希望,当生活的波涛稍一涌动,发现自己原来还是慌张得站立不住。

当年,在时代的汹涌波涛中,她只身一人别故国,别故土,别故人,从此家国两不全。到一个万家灯火闪烁的异乡,举目四望,却无一处是家。此情此景,外面愈是热闹的繁华灯火,内心愈是酸楚得难言凄凉。

在这里,举目无故人,没有谁认识自己,没有谁理解自己,没有谁对一个陌生人会如何关心,她透过香港的万家灯火,眺望大洋彼岸,自叹在这茫茫的世界里,除了远在天边的赖雅,自己完全是孤独的。

当年,在那喧嚣的都市洛杉矶,同样的繁盛比过上海,却不是她那熟悉的家园,更遑论精神的故土。她红极文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同样溜走的,还有年少轻狂。

回想当年,这样一个举目无靠的女子,在异乡,遇到了大她近三十岁的赖雅,那个最后与她相伴的男人。1956年的2月13日,那也是张爱玲生命中又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也就是在这一天,张爱玲申请到了去麦克道威尔文艺营写作,在这里,与赖雅相遇,相知,相伴余年——赖雅的余年。

据说当年在文艺营里,每天上午各式各样的艺术家聚集在一起共进早餐,之后便各自回到工作室专心创作。为了不影响创作的连续性,艺术家们的午餐是从放在工作室门口的篮子里自由提取的。过了下午四点,是文艺营自由活动的时间,然后共进晚餐。

正是在集体活动的时间里,张爱玲认识了那个叫赖雅的老头。这时赖雅六十五岁,张爱玲三十六岁。

他们的情感进程是如此的迅速:

3月初,两个人第一次见面,他们坐在一起谈文学,谈文化,谈人生,谈阅历。

3月底,两个人互访对方工作室。

4月1日,两个人共享复活节正餐。

5月初,张爱玲与赖雅觉得彼此兴趣颇为相投。

5月14日,赖雅在文艺营的期限到了,不得不离开。张爱玲在送他的时候,还把仅有的一点钱给了他,并向他倾吐了自己的感情。

6月30日,张爱玲申请的期限满,搬进了纽约一位营友家。

7月5日,赖雅收到张爱玲的一封信,说她已怀上了他的孩子。赖雅回信向爱玲求婚。

8月14日,张爱玲和赖雅举行了婚礼,开始了一生中的最后一段感情生活。

如果说在最好的年华里遇到最好的人是幸福的,那么,在平淡的岁月里遇到一个可以相濡以沫的伴侣,亦不可不说也是一种慰藉。

这一次的爱情与当年的“倾城之恋”相比,显得过于单调而平静,仿佛一顿平常的粗茶淡饭,了无激动可言,全然没有第一次婚姻那样的浪漫和激情。

她和赖雅的爱不同于她和胡兰成的风花雪月、轰轰烈烈,他们之间,是实实在在的爱,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你耕田来我织布一样的平民化,更是对彼此需要的一种肯定,是凄凉世界里的一点安定喜乐。如果说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像一部浪漫而凄美的小说,那么她与赖雅的爱情则更接近平淡舒缓的散文。

如果说与前半生的胡兰成从此相忘于江湖,那么从遇见赖雅的那一刻起,张爱玲与之开始了相濡以沫的生活。

有许多人曾经发问,为何张爱玲与赖雅的爱情来得如此迅速而突然,几乎让所有人都为之惊奇。

对于赖雅,张爱玲曾经如此评价:“他是粗线条的人,爱交朋友,不像我,但是我们很接近,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已经觉得多余。”相顾无言,却可以从这沉默中走进对方的内心,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爱,不需千言万语,只是一个眼神、一声呼吸,所传递的感情便了然于对方的心中。所以古人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是不错的。

当年,就是张爱玲在洛杉矶最无助孤独的日子,得以遇见这样欣赏她的一个男人,愿意肯定她,欣赏她,对于张爱玲来说不能不算是一场“美丽的意外”。还有什么可要求的呢,这一切便足够使她爱上赖雅。

爱情是如此的微妙,仿佛像一个在车牌前苦苦等待公交车的乘客,先等来的,未必是自己想坐的,而长期地等待几近绝望后,那一辆车却忽而驶到了眼前。爱情是缘分,亦是时间。张爱玲曾说:“我有时候觉得,我是一座岛。”“一座岛”是怎样的孤独呢?没有人知道。对孤独又骄傲的张爱玲来说,是一种欣赏和肯定,是男人情话中最动听的一句。于是她选择与赖雅结婚,是多么地理所当然。

也曾经有人将赖雅与张爱玲的种种方面进行对照,将他们差异巨大的年龄、种族、个性、价值观、出身背景和政治观点进行了罗列比较与总结:一个三十六岁,一个六十五岁。

一个中国女人,一个美国男人。

一个孤寂封闭,一个交友甚广。

一个用钱精明,一个出手大方。

一个喜欢大都市的繁闹,一个喜欢小乡镇的恬静。

一个出身于破落的名门大户,一个出身于德国中产移民。

一个是非马克思主义者,一个是马克思主义者。

再拿文学风格来说,张爱玲的作品以一种她独具的犀利眼界,又以她特有的空灵剔透的语句,把人性的最深处细细地翻出来描写,即便血色浓浓,也显出某种淡淡的凄美。读她的东西,不像读别人的一些作品,只从眼睛穿过,而是从灵魂穿过。而赖雅的作品则洋溢着为大众而追求理想社会的浪漫色彩。于是,好事的人们便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功利主义者”认为,她把赖雅误认作一个能帮助她打入主流英语文学世界的导师,而并不了解他在文坛上的地位并不高,而且自身的发展都很有限,甚至在走下坡路,不断为自己的生存而挣扎,很难在事业上有什么实质的提携。

“心理主义者”认为,她幼年过早丧父,从心灵深处渴望一种父亲般的亲情之爱,这也是当年嫁给大她十多岁的胡兰成的原因之一,而她似乎从来没有对与她年龄相配的男人或年轻男人发生过兴趣,但她没有想到赖雅伤残中风,情况恶化,以后反而需要她的关怀和爱护。

“文化主义者”认为,她从发生在故土上的那场婚姻中受到伤害,对造成这种伤害的整个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性关系、性观念产生了叛逆,甚至在一定意义上说,她由不忠的丈夫,对中国男人已失望,唯有洋人才能从另一个层面满足她的精神需要,而她没有想到这种异族通婚是会有代价的。

“经济主义者”认为,她孤身一人漂泊异国他乡,举目无亲,寂寞苦闷,自然需要男人的依靠,而赖雅则是第一个从精神等各方面关怀她的男性,理所当然就成了她首先择偶的对象。当时,她在文艺营,虽有免费食宿,却无点滴薪水,况且只能停留三个月,今后的去向一片茫然,而她却没有清醒地想到,赖雅的经济十分窘困,有上顿没下顿,反而后来需要她的倒贴。

或许,爱情本就与这些人生的附加物无关,只要遇对了那一个人,什么年龄、种族、个性、价值观、出身背景和政治观点,或是所谓的主义,统统会在那脉脉双目中褪色。

同类推荐
  • 伽利略

    伽利略

    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Galilei,1564~1642),1564年2月25日出生于意大利的比萨。伽利略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 和尚皇帝:朱元璋

    和尚皇帝:朱元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和尚皇帝:朱元璋》为丛书之一,介绍了早年生活、投军从戎、建立明朝、身葬孝陵、历史评价。《和尚皇帝:朱元璋》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银幕后面的真英雄:李云龙、李向阳等英雄的真实故事

    银幕后面的真英雄:李云龙、李向阳等英雄的真实故事

    本书通过对李云龙、李向阳、郭建光、洪常青、阿庆嫂、李侠等原型人物的采访,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弥足珍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之魂。他们以自身的英雄业绩体现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本书故事生动,事迹感人,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教材,将会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 隋炀大帝杨广(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隋炀大帝杨广(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隋炀帝杨广被后人称为是中国历史上最荒淫腐化的昏君。杨广自幼狡猾奸诈,以种种假象迷惑父亲隋文帝杨坚和皇后独孤氏,并取得他们的欢心,继而将心爱的女人香娘作为诱饵对太子施美人计,致使太子失宠,从而夺取太子位。取得太子位后,杨广迫不及待地凶狠地谋杀了父皇,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当上了皇帝的杨广大肆奉行享乐主义,美人为重,江山为轻;游玩为重,社稷为轻。为了游玩,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使数以万计的百姓死于劳役。杨广为显示国威三次攻打高丽,征调全国二百多万军队,结果以惨败而告终。最后在起义军和反叛军的威逼下,卫队逼宫,杨广被迫自尽。
  •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李叔同与苏曼殊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李叔同与苏曼殊

    李叔同与苏曼殊,看似人生缺少交集的两个人,却都在清末民初的大变局中由热衷革命到心灰意懒,摆脱俗尘,遁入法门。本书以详实史料、细腻文笔,倾情抒写了李叔同和苏曼殊传奇而绚丽的一生,带你深入他们独特的内心世界,品读他们人生中的聚散离合与悲喜情愁,还原最真性情的两位多情才子。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绝色少年

    重生之绝色少年

    夏松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遭到雷劈,却意外的基因重组,开始了一段新的路程征途,身边靓妹围绕,兄弟一帮,却也小人无数。
  • 驭剑奇谈

    驭剑奇谈

    来自现代的路人甲,机缘巧合穿越到未知大陆……【作者小白一枚,写不太来简介,所以就这么凑合着用了,希望大家不要介意呀!】类型:玄幻风格:轻松大家一起戳进来看看吧。
  • 养女孽缘

    养女孽缘

    钟希儿是钟氏老董事长钟振国从小一起长大前未婚妻赵素素的女儿,因赵素素一家突遭变故夫妻在半年内相继离世他收养了赵希儿并改名钟希儿。因为早年对前未婚妻赵素素有愧,他希望自己三个儿子其中一个能娶希儿为妻,所以他定下了如果谁能娶希儿为妻就将钟氏交于他。没想到的是希儿在这场……
  • 雁门公妙解录

    雁门公妙解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我愿意

    TFBOYS我愿意

    遇到好盆友的背叛她该怎么办..........
  • 不会忘记的你

    不会忘记的你

    “我有一个愿望,现在你有能力实现我啦~”安若雨开心的说道。“什么愿望?”安若雨悄悄的趴在夜瑾陌耳边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无良娘亲霸气儿

    无良娘亲霸气儿

    娘亲很无良,霸气的小孩。重生到古代,一改懦弱小姐的气质。五年之后,与自己的亲生儿子,在山谷当中相依为命,前世的雇佣兵,要把自己的儿子训练武艺高强!貌美的娘亲,招来很多狂蜂浪蝶,身为她的亲儿子,当然要帮她赶走,小孩很霸气,色叔叔都要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录异传

    录异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海盗和大陆

    海盗和大陆

    **当我们不存在了,世界会如何呢?**这是海盗、大陆以及“没有我们”的幻世之乡的故事。大概是1200年前,夏王国消失,它留给这个星球唯一的遗产是一块最大的陆地。占星球面积百分之七十的海洋里,各色海盗有着他们自己的讨生方式。夏王国留给世界的《南柯梦》典籍里记载了各式各样超然的能力,而各种传说和藏宝图又无不在吸引着海盗们奋进掠夺。他在贫穷底层的生活简单乏味,却随着岛主儿子的讨债之旅变得失去家园……**本书有大量存稿**每天不定期更新
  • 风起人间界

    风起人间界

    一个被家族推向死亡深渊的少年,来到人间界的他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