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32300000008

第8章 予知:聪明反被聪明误

【原典】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译释】

孔子说:“人们都说自己是聪明而又富有智慧的人,可是像禽兽一样,被人家赶到‘罟擭、陷阱’而不知道躲避,自投罗网而自取灭亡。人人都说自己是聪明而又富有智慧的人,可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时间也不能坚持。”

1聪明并不等于高明

生活中的人们,谁都希望自己聪明,没有人愿意自己是个傻子。聪明不是坏事,但自以为聪明,总认为自己了不起,往往就会做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情来。正如孔子所说:“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

武则天时的酷吏周兴,以善于制造“谋反”罪而著称。他草菅人命,残害无辜,杀人数千,恶贯满盈,朝野上下无不对他恨之入骨。正在他横行得意之时,有人告发他“谋反”,武则天令酷吏来俊臣审理周兴案。来俊臣深知周兴老奸巨猾,诡计多端,难于招供,不好对付,便想出一计,让他痛痛快快地招认。

来俊臣在受命之后,派人将周兴请至家中饮酒,席间,来俊臣说:“有个罪犯不肯认罪,你看应当采取什么办法呢?”周兴说:“这事容易,拿来一个大瓮,四周燃起炭火,把囚犯装入瓮中,还怕他不认罪吗?”来俊臣于是叫人抬过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办法,用炭火围住烧烤,然后站起来对周兴说:“有人告你谋反,太后有令,叫我审讯老兄,就请老兄入瓮吧!”周兴恍然大悟,惶恐不安,只好叩头认罪。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请君入瓮”的故事。

如果周兴不是自作聪明地给来俊臣出馊主意,自己或许能躲过一劫,但倒霉就倒霉在他太“聪明”了。由此可见,吃亏的人,常常是自认为自己聪明,并且自恃聪明不知适可而止的人。

哈佛大学教授巴罗,通过一个生动的虚拟案例,揭示了一个道理:如果人彻底理性,能够算计到十几步甚至几十步的话,那么这个人推论出的结果,很可能并不符合自己的现实利益。

对于上述论断,巴罗在研究时给出了一个著名的“旅行者困境”模型。

两个旅行者从一个以出产细瓷花瓶著称的地方旅行回来,他们都买了花瓶。提取行李的时候,发现花瓶被摔坏了,于是向航空公司索赔。航空公司知道花瓶的价格大概在八九十元的价位浮动,但是不知道两位旅客买的时候的确切价格是多少。于是航空公司请两位旅行者在100元以内各自写下自己花瓶的购买价格,如果两人写的一样,航空公司将认为他们讲的是真话,则如数赔偿;反之则价格写的低者为真话,按写低者的价格赔偿,并奖励其2元,对写高价格者认为是讲假话而罚款2元。

这样,就开始了一场博弈。本来,为了获得最大赔偿,双方最好的策略就是都写100元,获赔100元。但甲却精明地认为如果写99元而乙会写100元,这样他将得到101元;可是乙却更聪明,他算计到甲会算计他写99元,而准备写98元;可甲更聪明一个层次,算计到乙会写98元而准备写97元……如此重复博弈下去,两人都“彻底理性”地能看透对方十几步甚至上百步的博弈过程,最后落到每个人都写0元。

可能你会想,生活中不会发生如上述例子中的事情,但巴罗教授提出这个案例如同《中庸》一样,旨在告诉我们:人们不要太“聪明”,因为聪明并不等于高明,太精明往往会坏事。

有的人“眼里不揉沙子”,别人的什么小伎俩也瞒不过他,什么缺点毛病也逃不过他的眼睛……

有位才华很出众的A君,与B君相识已有十余年了。起初他们同在一家公司打工,分任两个部门的经理,后来他们先后辞职开辟自己的天地,一直保持着较紧密的联系。别人本以为以A君的能力,他的公司定会很快上一个台阶的,殊不知,他做得一直都不顺利,而B君的公司却越做越大。

为什么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A君太精明了。

每次见面聊天,B君总听到A君抱怨、指责别人,这些人包括他的合作伙伴、客户以及下属,他会一针见血地指出每个人的缺点和不足,然后抱怨同这些人共事有多么困难,他总也找不到令他满意的伙伴和员工。B君相信他说的话,相信他是对的,也总在劝他:许多人并不是故意同你作对,只不过是个性、习惯的原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人、与人相处要尽量看人长处,用人长处,不要老盯着人家的缺点不放等等。

可是,说归说,下次见面依然如故,A君的公司依然没有起色。

有不少聪明人可能有着与A君同样的毛病。他们自视甚高,在他们眼中,周围的人身上全是毛病,他们在用自己的标准、好恶去衡量、要求别人。他们不乏精明,但少了一份应有的胸怀。这样的人会是做具体业务的好手,但绝不是好的管理人才;他可以成为好朋友,但要做整天在一起共事的同事则很困难。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上,一个人不能总是表现得太聪明,一个处处精明的人,最后只能成为生活的弃儿。

2不要显得比别人聪明

聪明,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因此觉得自己不一般,处处显得比别人聪明,甚至总是依仗聪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不仅得不到好处,往往还会把自己置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在历史上,以聪明人自居而招灾惹祸的例子不在少数。如曾帮刘邦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官封淮阴侯,不久就招致了杀身之祸,原因就在于这人自恃有才而锋芒毕露,再加上其功高震主,所以一抓住其“谋反”的借口,刘邦就迫不及待地把他给杀了。

韩信对于刘邦建立汉朝可谓劳苦功高,登坛拜将后,东拼西杀,为刘邦打下半个江山,因此被刘邦封为王。然而,韩信也深深地得罪过刘邦。当年刘邦不敌项羽,急召韩信驰援时,韩信却自作聪明以代理齐王为要挟。垓下会战前夕,刘邦要求韩信发兵合力决战,聚歼项羽,结果韩信又自作聪明故意拖延,迟迟不奉命南下,结果使孤军迫敌的刘邦被项羽一个回马枪打得狼狈不堪。正当决战临近之时,为了楚汉斗争的大局,同时为免生事变,万般无奈,刘邦再次满足了韩信的权势欲,将楚地划为他的封国。

由于楚汉战争中建立的功勋,韩信的军事才能人所公认,刘邦曾经在众臣面前说过:“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也正缘于此,刘邦不能不对他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在刘邦眼里,韩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危险人物,是新政权最大的潜在威胁。

项羽兵败后,他的逃亡将领钟离昧因平素与韩信关系很好,就投奔了韩信。刘邦记恨钟离昧,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新任楚王的韩信逮捕他。韩信非但未抓钟离昧,反而收留了他。那时韩信初到楚国,到各县乡邑巡察进出都派军队戒严,所以他也以自立王国而自得。高祖六年(公元前201)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的计策,说天子要出外巡视会见诸侯,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说:“我要游览云梦泽。”其实是想要袭击韩信,韩信当时有所觉察,但又认为自己无罪;想去谒见刘邦,又怕被擒。这时有人向韩信建议:“杀了钟离昧去谒见汉高祖,高祖必定高兴,也就不用担心祸患了。”于是韩信把此事与钟离昧商议,钟离昧说:“汉王之所以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你这里,如果想逮捕我去讨好汉王,我今天死,随后亡的定是你韩信。看来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结果钟离昧自杀而亡。韩信持钟离昧首级去谒见刘邦。刘邦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放在随从皇帝后面的副车上。韩信说:“果然如人们所说,‘狡猾的兔子死了,出色的猎狗也该烹杀了;高飞的鸟射完了,那张良弓也该收起了;敌人被消灭了,谋臣也就要灭亡。’现在天下已经平定了,我当然该被烹杀!”高祖也不多言,给韩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阳,刘邦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改封他为淮阴侯。

客观地说,刘邦此时的确找不到韩信谋反的证据,因为他这时候既无谋反的思想准备,也没有谋反的行动。包庇一个逃犯钟离昧,纵有不妥,亦构不成谋反罪。然而韩信的致命弱点就在于他的思想还停留在列国林立的时代,认为在封国之内他有权任意处置一切,对于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条件下做一名诸侯王很不适应,因而与汉中央的矛盾和冲突就难以避免。韩信善于用聪明立功,却不会用智慧避祸。在一些君王十分敏感或忌讳的事情上不知避嫌,自恃功高,锋芒毕露而终遭杀身之祸。

被贬后,韩信并没吸取教训,相反却委屈终日而耿耿于怀,同时在这种恶劣情绪支配下,内心深处的叛逆意识反倒强烈增长。他先是采取一种消极的反抗办法,常常“称病不朝从”,觉得由王降为侯,地位与灌婴、周勃、樊哙等原来的部下等同,十分难堪,心情异常郁闷,并且以“天下英雄我第一”自居,傲气不减当年,时时锋芒毕露却并不知觉。

韩信的骄纵日益增长,已经达到自病不觉的程度。一天,刘邦和他谈及朝中诸将能力的高下,韩信一通品评,竟没一个满意者。刘邦目视韩信,问道:“朕能领多少兵马?”韩信随口道:“陛下统领兵马,最多不过十万。”刘邦面露不悦,反问道:“卿又能领多少?”韩信很自得,答道:“多多益善!”刘邦也很不客气地说:“既如此,卿何以被朕所擒?”韩信至此,才感觉言语欠妥,愣了片刻,只好回答说:“陛下不善统兵,而善驭将,为此臣才被陛下所擒。且陛下所为,均由天授,非人力所能及。”言罢,俩人相视而笑。经此番对话,刘邦心中对他的疑惧有增无减。

接下来数年近于囚徒般的生活,耐力不足的韩信经历了由失望、怨尤到愤怒、仇恨的心路历程,最终发展到走上了谋反道路。他时时痛悔当初不听蒯通之言,不断思考对刘邦的“负义”如何报复。不久,他抓住了一个“机会”。

韩信部将陈豨被封为巨鹿郡郡守,前来向韩信辞行。韩信屏去左右,拉着陈豨的手仰天长叹道:“你可以同我说知心话吗?我有话想同你讲。”陈豨表示一切听从将军的命令。韩信说:“你所管辖的地方,是屯聚天下精兵的地方,而你又是陛下亲信宠爱的臣子,若有人说你谋反,陛下一定不相信;如果再有人告你谋反,陛下就会产生怀疑;如果第三次有人告你谋反,陛下定会大怒而亲率军队征讨。我为你在京城做内应,就可图谋天下了。”

陈豨平素就了解韩信的才能,相信他的计谋,说:“一切听从您的指示。”

高祖十年(公元前197),陈豨果然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征讨,韩信称病不随高祖出征,暗地里派人到陈豨处联络,要陈豨只管起兵,自己定从京城策应。韩信与家臣谋划:可以在夜里假传诏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然后率领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已定,只等陈豨方面的消息。这时,韩信的一位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囚禁了他并准备杀他。那位门客的弟弟就向吕后密告韩信要谋反的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怕韩信的党羽不肯就范,于是与相国萧何商议,假装有人从皇上那里来,说陈豨已被杀死,诸侯臣都前来进宫朝贺。萧何欺骗韩信道:“虽然您有病,还是要勉强朝贺一下。”韩信入朝进贺,吕后派武士把韩信捆缚起来,在长乐宫中的钟室里斩杀了他。

有的人很喜欢卖弄自己,他们掌握一点本事,就生怕别人不知道,无论在什么人面前都想“露两手”。这种人爱出风头,总想表现自己,对一切都满不在乎,头脑膨胀,忘乎所以。在做人处世中,这种人最终必然要“纳诸罟擭陷阱之中”。因此,我们在做人处世中,一定不要卖弄自己,不要显得比别人聪明。

3鸡蛋不必硬碰石头

中庸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求我们把握不偏不倚、适度适中的智慧。凡事过犹不及,比如在处理与上司或其他复杂的人际事务关系时,不能只讲刚直,不知周旋,须知,鸡蛋不必硬碰石头,如硬碰的话,其结果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从而使自己伤得很惨。

唐代武则天专权时,为了给自己当皇帝扫清道路,先后重用了武三思、武承嗣、来俊臣、周兴等一批酷吏。她以严刑峻法、奖励告密等手段,实行高压式统治,对抱有反抗意图的李唐宗室、贵族和官僚进行严厉的镇压,先后杀害李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接着又杀害了大臣数百家;至于所杀的中下层官吏,更是多得无法统计。武则天曾下令在都城洛阳四门设置“匦”(即意见箱)接受告密文书。对于告密者,任何官员都不得询问,告密核实后,对告密者封官赐禄;告密失实,并不反坐。这样一来,告密之风大兴,无辜被株连者不下千万,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一次,酷吏来俊臣诬陷平章事狄仁杰等人有谋反的行为。来俊臣出其不意地先将狄仁杰逮捕入狱,然后上书武则天,建议武则天降旨诱供,说什么如果罪犯承认谋反,可以减刑免死。狄仁杰突然遭到监禁,既来不及与家里人通气,也没有机会面奏武后,说明事实,心中不免焦急万分。审讯的日子到了,来俊臣在大堂上宣读完武后逼供的诏书,就见狄仁杰已伏地告饶。他趴在地上一个劲地磕头,嘴里还不停地说:“罪臣该死,罪臣该死!大周革命使得万物更新,我仍坚持做唐室的旧臣,理应受诛。”狄仁杰不打自招这一手,反倒使来俊臣弄不懂他到底唱的是哪一出戏了。既然狄仁杰已经招供,来俊臣将计就计,判了他个“谋反是实”,免去死罪,听候发落。

来俊臣退堂后,坐在一旁的判官王德寿悄悄地对狄仁杰说:“你也可以再诬告几个人,如把平章事杨执柔等几个人牵扯进来,就可以减轻自己的罪行了。”狄仁杰听后,感叹地说:“皇天在上,厚土在下,我既没有干这样的事,更与别人无关,怎能再加害他人?”说完一头向大堂中央的顶柱撞去,顿时血流满面。王德寿见状,吓得急忙上前将狄仁杰扶起,送到旁边的厢房休息,又赶紧处理柱子上和地上的血渍。狄仁杰见王德寿出去了,急忙从袖中抽出手绢,蘸着身上的血,将自己的冤屈都写在上面,写好后,又将棉衣里子撕开,把状子藏了进去。一会儿,王德寿进来了,见狄仁杰一切正常,这才放下心来。

狄仁杰对王德寿说:“天气这么热了,烦请您将我的这件棉衣带出去,交给我家里人,让他们将棉衣拆了洗洗,再给我送过来。”王德寿答应了他的要求。狄仁杰的儿子接到棉衣,听说父亲要他将棉衣拆了,就想:这里面一定有文章。他送走王德寿后,急忙将棉衣拆开,看了血书,才知道父亲遭人诬陷。他几经周折,托人将状子递到武则天那里,武则天看后,弄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就派人把来俊臣召来询问。来俊臣做贼心虚,一听说太后要召见他,知道事情不好,急忙找人伪造了一张狄仁杰的“谢死表”奏上,并编造了一大堆谎话,将武则天应付过去。

又过了一段时间,曾被来俊臣妄杀的平章事乐思晦的儿子也出来替父申冤,并得到武则天的召见。他在回答武则天的询问后说:“现在我的父亲已死了,人死不能复生,可惜的是太后的法律被来俊臣等人给玩弄了。如果太后不相信我说的话,可以吩咐一个忠厚清廉,你平时信赖的朝臣假造一篇某人谋反的状子,交给来俊臣处理,我敢担保,在他酷虐的刑讯下,那人一定会承认的。”武则天听了这话,稍稍有些醒悟,不由得想起狄仁杰一案,忙把狄仁杰召来,不解地问道:“你既然有冤,为何又承认谋反呢?”狄仁杰回答说:“我若不承认,可能早就死于严刑酷法了。”武则天又问:“那你为什么又写‘谢死表’上奏呢?”狄仁杰断然否认说:“根本没这事,请太后明察。”武则天拿出“谢死表”核对了狄仁杰的笔迹,发觉完全不同,才知道是来俊臣从中做了手脚,于是,下令将狄仁杰释放。

狄仁杰的做法告诉我们,有时候忍耐住刚强直率的性格与对手周旋,是斗争中的良策;相反的,若以硬碰硬,则会让自己吃大亏。这样做,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不明智的。

特别是在处理和上司关系的时候,千万不能拿鸡蛋碰石头。下级冲撞领导,一般都会使用比较过激的言辞,特别是一些很伤感情的过头话,这些话会像一把把尖刀直冲向领导的内心,势必会惹得他怒火中烧,大发雷霆,视你为敌。你可能是出于某种忠心才说的,但在这种情形下,如言辞不当,反而会使领导认为你一直心怀不满。他会想:“这家伙隐藏得好深,竟骗过了我!原来他一直对我有意见,一直是三心二意,今天终于暴露出来了!”一种算总账的仇恨就会像火焰一样地烧起来,以至于失去冷静。

对抗会使领导产生误会。一旦尊严受损,便觉得权威受到挑战,在面子感到相当狼狈难堪时,会使他把事态看得十分严重,一时也不会考虑什么是非曲直,只有一味地宣泄。在此种情形下,领导一般都会十分激动,甚至是头脑发昏,恼羞成怒。

下属在与上级说话时切勿激动,而是要时刻提醒自己,即使自己是对的,也要注意态度、方式方法和时机问题,不要冲撞对方,引起上级的怒火,使他怨恨你。

同类推荐
  • 李达唯物史观思想研究

    李达唯物史观思想研究

    本书主要论述了李达唯物史观思想的历史生成、中国第一个唯物史观思想的体系化、唯物史观与李达中国经济问题、唯物史观与李达社会主义理论等。
  • 聆听大师胡适

    聆听大师胡适

    胡适一生,涉及了大量的学术文化、思想文化和政治文化的言论,其文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朴实无华。兼具了可读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聆听大师胡适》系列以独特的视角,从人生、治学、政治、社会等方面入手,在胡适作品中精选出能够代表胡适思想的篇章,收录图书:《不受人惑:胡适谈人生问题》《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习惯重于方法:胡适谈读书治学》《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西洋文明的本质:胡适讲西学》《孤独与大胆:胡适自述》等七册。
  • 荀子的人定胜天

    荀子的人定胜天

    《荀子学院:荀子的人定胜天》主要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并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交际、识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希望在重读这些先哲智慧的同时,给我们的人生以新的启发荀子,名况,是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 经典思维50法

    经典思维50法

    本书选择了五十种经典思维方式,阐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强调了正确思维的重要。
  •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本书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的思维选择,《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尼采的人生劝诫)》给人带来正能量的心理暗示,从容地面对生活。
热门推荐
  • 热血痕

    热血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罗物语

    星罗物语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错误”黑暗中被诅咒的少年维多桑。不会有人关心;不懂得什么叫爱;不想存于这个世界。但是他的体内却寄有这个世界最强的力量星罗之书《万物法则》。当他开启八宝音盒时,就已经注定了他一生的命运,弹奏希望的奏主。他破坏了这个世界,同时也创造了这个世界,世人对他评价只有杀人魔王而已。alone之销魂奏曲。
  • 辗转笙箫落樱霜

    辗转笙箫落樱霜

    夏落樱是一个普通女孩,刚上高中,却在上学路上穿越了,而且是直接穿!剧情不是这么演的吧?说好的嫡女呢,说好的千金呢?到这个鬼畜的世界,没钱没房没车没票子,但路上随处可见帅哥,蛮养眼的,天天混吃混喝,混出个王妃是怎么回事?没事,天天面对帅哥王爷,不愁吃不愁穿,日子这么过过也挺好,可自己天天被绑架又为什么?说我是钥匙,哦,那钥匙就钥匙咯,说不定完成这个奇葩的使命就可以安心回现代玩耍了,但事实好像没那么简单,貌似钥匙在我体内……就是要开膛破肚TAT
  • 离恨行

    离恨行

    有的人生于九天之上,有的人陷于泥潭之间。无论如何挣扎,总有一条隐形的线在牵扯。这是生灵的命,也是天地的命。它叫宿命。“你的命不好,蹉跎一生,难成一事,徒劳半载,空作嫁衣。”渝州城的老神棍对眼前的白寸心说。“去你大爷的!把摊位给老子还回来!”白寸心捏着拳头恶狠狠道。“走吧,你不属于这片天地。”“不仅咒老子还想唬我?弟兄们,拆了他摊子!老子不信命!”那一年,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神棍被一个毛头小子追得满城跑。那一年,白寸心踏上了他另一条所谓的宿命之路。那一年,渝州河畔的飞花漫天飞舞。这是一个不信命的故事。
  • 君菀清明

    君菀清明

    两万年前的青丘历经了一场劫难,生灵涂炭,昏天暗地,直至狐帝之女生祭元神才得以平息;此后,六界太平,进入和平年代。她本是青丘地界一个无作为的小混混,直至两万年前偶拜贵人为师,得以一番点化,成了四海八荒受人景仰的神探,前景一片光明,溜光大道徐徐铺开。她以为她同师父的相遇乃是偶然,孰不知两人的恩怨纠葛早在千万年前就已经注定……论培训技术哪家强?此番便带您来揭晓,一探终极!
  • 网游之拯救骷髅兵

    网游之拯救骷髅兵

    背叛与忠诚……算计与被算计……阴谋与战略……爱情与友情……生与死的修罗战场;成长中的恶魔炼狱;同甘共苦中的艰难抉择…
  • 全民末日:妖孽夫君,别咬!

    全民末日:妖孽夫君,别咬!

    丧尸出没!闲杂人等速速回避!末日来临之际,糖小则这个一向衰神附体的家伙居然一改从前!好运连连!虽然说她没有传说中金手指,又被人骗,甚至还被一只丧尸给咬了!但是她却没有变成丧尸,还和那只丧尸结下了不可解开的羁绊!一只可以变身成为可爱女孩子的帅气男丧尸!这设定咋那么奇怪呢!最奇怪的是糖小则自己,怎么能对着自己的闺蜜男丧尸有了不可启齿的想法呢?这样不好啊!不好!只是……当末日来临,世界全都失去秩序,还有别的规则能阻挡这心中的炽热吗?
  • 百年归源

    百年归源

    一个沉睡百年的失忆人,一个战火纷飞的新世界,一群尔虞我诈的当权者,书写出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游历四方,只为揭开世界的真相,还我一个回去的方向。
  • 紫龙镯

    紫龙镯

    楚剑呈之父楚敬,原是郢州一带草寇,有兄弟九人,依次是陶福、南千臣、朱炜、马渊澄、商六、鲁远、雷涵、瞿木、尹尚。兄弟十人参加宋宁宗年间由韩侂胄领导军队北伐大金,后兄弟失散。北伐失败,韩侂胄楚敬皆被史弥远所杀。陶福、商六、瞿木三人带着仅两岁的剑呈逃到关外,开了一家酒店,叫陶福酒庄。十一年后,在这家店中遭遇敌手,三人伤重不救.....——前奏。
  • 深闺怨

    深闺怨

    乔云蕾意外落水本该死之人,却不想被那一声声啼血的悲绝,拉到了异世成为了东岳七王爷的侧妃。只是这白得的命,却也暗藏汹涌,王爷相公拿那她当箭靶,做庇佑心尖人的替死鬼,上有王妃刁难,下有姨娘设计,这水深是水,偌大王府没处可活。她本以为安分守己便可做米虫,却不想这深宅王府,争宠、陷害、夺爱、谋杀处处皆是。大宅王府内的腥风血雨,毒计背后的阴谋,争宠下隐藏的龌蹉,夺爱背后无情,身处其中不是你想退就可以退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