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32300000004

第4章 鲜能:人生在世,都是有欲望的

【原典】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译释】

孔子说:“中庸这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1中庸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中庸是最高的德行,正因为它是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为什么呢?

鲁迅说:“然则圣人为什么大呼‘中庸’呢?曰:这正因为大家并不中庸的缘故。人必有所缺,这才想起他所需。穷教员养不活老婆了,于是觉到女子自食其力说之合理,并且附带地向男女平权论点头;富翁胖到要发哮喘病时,才去打高尔夫球,从此主张运动的要紧。我们平时,是决不记得自己有一个头,或一个肚子,应该加以优待的,然而一旦头痛肚泻,这才记起它们,并且大有休息要紧,饮食小心的议论。”(《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

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到了孔子那个年代,实行中庸的人就越来越少了。私有制激发了人们的攀比心理,攀比心理又促使了私有制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然而私有制所带来的副作用却是人们远远没有想到的。自夏启立国后,自孔甲始,君王们荒淫无度,至桀时更甚。到商纣王时更是“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勣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砲格之法”。既然地位与财富能带给人这么多身体感官的享受,有谁不愿意享受呢?有谁不盼望享受呢?

春秋时期是私有制发展的旺盛时期,财富的聚集,地位的提高,促使人们的需要、需求的野心更为膨胀,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也无法满足那些诸侯邦国的君王们。这个时期的你争我夺,就是人们对需要、需求的无止境的渴望,于是乎巧取豪夺而弄得你死我活,国家才由此而衰败,人民才由此而贫穷。

既然“民鲜能久矣”,那么孔子是否做到了中庸?

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家境十分贫寒。在《论语》中记录了孔子这样一句话,“吾少且也贱,故多能鄙事”。据文献记载,他先在鲁国贵族家里做过管理仓库的人员,后来又做过管理牲口的小官。由于小时候给富人家放过羊,很了解牲畜的习性。上任之后,孔子制定了卓有成效的管理措施。不到一年,饲养场里便牛羊成群,于是,这年的祭祀都用了最上乘的牲畜,朝野上下无不赞誉孔子,鲁昭公对此也十分赞赏。

孔子从来不怕做低贱的事情,不怕人们说他平常。他总是去做一些低下平常之事。这个低不是一味求低,能把低的做好,才能做好高的;能把平常事情做好,才能做不平常的事情;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能把社会和国家的事情做好。

2.孔子的中庸思想

“中庸”强调的是做事守其“中”,既不左冲右突,又戒参差不齐。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它是孔子尤为提倡的。虽然在《论语》中“中庸”一词仅出现过一次,但中庸的思想却时时闪现。

如在《论语》中,孔子评价他的弟子们时说:“高柴愚直,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孔子认为,他的这些学生各有所偏,不合中行,对他们的品质和德行必须加以纠正。再如论语中记载,孔子对子张和子夏二人的评价是:“过犹不及。”“过犹不及”即中庸思想的具体说明。

孔子“中庸”思想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宽广胸襟和“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

商汤的开国大臣伊尹,原来不过是汤身边的厨师,他就是靠中庸之道,辅佐汤推翻了夏桀的残暴统治,建立了在我国历史上维系约600年之久的商朝。

他看到汤成天为与夏桀争夺天下而忙碌着,显得十分焦急,以致一日三餐都食不甘味,就想出一个办法来引起汤的注意。他把上一顿饭的菜做得特别咸,下一顿饭的菜又故意不放盐,让汤吃得不对味而来责备自己。接着,他又把每顿饭的菜做得咸淡适中,美味可口,让汤吃得十分满意。伊尹早已算计好了,汤准会表扬自己。果然,有一次饭后汤对伊尹说:“看来你做菜的本事确实不凡。”伊尹说:“大王,这并不值得夸奖,菜不宜太咸,也不能太淡,只要把佐料调配得当,吃起来自然适口有味。这和治理国家是一个道理,既不能无所作为,也不能急于求成,只有掌握好分寸关节,才能把事情办好。”孟子后来对伊尹的评价是:“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意思是说伊尹在天下太平时入仕做官,在天下动乱时也入仕做官。伊尹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关键是善于把握好分寸,有所为有所不为,深悟中庸的为人处世哲理。

《易经》说,天下的事物,天下的人物,随时随地在变,每秒钟都在变,没有不变的事。一切都是相对的,在这个相对的中间,有一个中和的道理。孔子针对人类社会中的偏锋主张,将两方面中和,各保留其对的一面,各舍弃其不对的一面,那就对了。那才是“中庸其至矣乎”,孔子同时感叹说:“民鲜能久矣。”一般的人,很少能够善于运用中和之道,大家走的多半都是偏锋。

孔子一生践行中庸之道。如何行中庸呢?他说:“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的不足,不敢不勉,言顾行,行顾言。”孔夫子一生都在这样做,“非礼不动,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他一直认为,勤苦好学就接近了“智”;学以致用,努力行善,就接近了“仁”;知道什么是羞耻,不做不道德的事,就接近了“勇”。智仁勇是修身养性的基础,也是行中庸之道的要旨。

孔子在个人修养方面也特别注重行中庸之道。他认为,人与人相处,行中庸,遇事心平气和,包容共济,相互谦让,文明处世,礼貌待人,人们就会减少摩擦与争斗,化解社会矛盾,实现人们的和谐相处。人们都行中庸,不但可以和谐相处,而且中庸之道还能使天与地处于融洽的位置,阴阳能平和,天下万物才能生长发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整个社会才能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人的欲望永远都不能满足

凡事不走偏锋,不走极端,这是“中庸”的原则。中庸说来简单,实际上很难做到,我们的言行举止往往失之偏颇,过于追求物质就是其中之一。

得到舒适而且悠闲的享受,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是人类本性的追求,因为人生在世,都是有欲望的,这些欲望换句话说就是需要:需要吃、需要穿、需要爱、需要名利地位等。而人的这些需要一般来说是没有止境的,是无法完全得到满足的。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做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

后来,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做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吝惜地给了他一块布,当做换洗用的衣服。

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在自己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一只猫之后,他又想到:“猫要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水果与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只乳牛,这样子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维生。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只母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找到了一个可怜的流浪汉,然后带着这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到山中居住,帮他照顾乳牛。

那个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跟修道者抱怨说:“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

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

这个故事就这样继续演变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后来,也许是半年以后,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

欲望就像是一条锁链,一环扣着一环,永远都不能满足。

在印度的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猴子: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面,装上猴子爱吃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猴子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人们常常用这种方法捉到猴子,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人们总会嘲笑猴子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但审视一下我们自己,也许就会发现,并不是只有猴子才会犯这样的错误。

“得寸进尺,得陇望蜀”是对贪得无厌之辈的形象比喻,只有少数超凡绝俗的豁达之士才能领悟知足常乐之理。适度的物质财富是必需的,追求功名以求实现抱负也是对的,关键看出发点何在。有一定社会地位是现实生活迫使个人接受的一种要求;追求物质丰富是刺激市场繁荣的动力,对个人而言,绝非因为安贫乐道就可以否定对物质欲望的追求。但是一个人为铜臭气包围,把自己变成积累财富的奴隶,或为财富不择手段,为权势投机钻营,把权势当成满足私欲的工具,那么,这种人就会永远贪得无厌,为正人君子所不齿。

4必须克服褊狭的劣根性

孔子之所以感叹中庸之道“民鲜能久矣”,是因为他深刻地发现人类的一个劣根性,这个劣根性就是违反平淡恒常。在孔子看来,具有平常心是对人最高的评价。但是,人总是想要超越自我和别人,总是不愿意成为真正的自己,带有狭隘目的去做事就缺乏平常之心。

一切纷争都基于不安于寂寞,一切的战争和斗争都源自以邻为壑的褊狭观念,一切罪恶来自想最大限度地置别人于一种贫穷落后的境地,而使自己达到辉煌无比的状态。这种褊狭观念导致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甚至导致社会内部的断裂和长久的动荡不安。

一个农夫请无相禅师为他的亡妻诵经超度,佛事完毕之后,农夫问道:“禅师!你认为我的亡妻能从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

禅师照实说道:“当然!佛法如慈航普度,如日光遍照,不只是你的亡妻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无不得益呀。”

农夫不满意地说:“可是我的亡妻是非常娇弱的,其他众生也许会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夺去。能否请您只单单为她诵经超度,不要给其他的众生。”

禅师慨叹农夫的自私,但仍慈悲地开导他说:“回转自己的功德以趋向他人,使每一众生均沾法益,是个很讨巧的修持法门。‘回向’有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的内容,就如一光不是照耀一人,一光可以照耀大众,就如天上太阳一个,万物皆蒙照耀;一粒种子可以生长万千果实,你应该用你发善心点燃的这一根蜡烛,去引燃千千万万支蜡烛,不仅光亮增加百千万倍,本身的这支蜡烛,并不因而减少亮光。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观念,则我们微小的自身,常会因千千万万人的回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何乐而不为呢?故我们佛教徒应该平等看待一切众生!”

农夫仍然顽固地说:“这个教义虽然很好,但还是要请禅师为我破个例吧。我有一位邻居张小眼,他经常欺负我、害我,我恨死他了。所以,如果禅师能把他从一切有情众生中除去,那该有多好呀!”

禅师以严厉的口吻说道:“既曰一切,何有除外?”

听了禅师的话,农夫更觉茫然,若有所失。

褊狭的劣根性,在这个农夫身上表露无遗。这种劣根性会扭曲人的心灵,造成心理贫穷,并最终使人毁灭自己。

村里有两个要好的朋友,都是非常虔诚的教徒。有一年,他们决定一起到遥远的圣山朝圣,两人背上行囊,风尘仆仆地上路,誓言不达圣山朝拜,绝不返家。

两位教徒走啊走,走了两个多星期之后,遇见一位年长的圣者。圣者看到这两位如此虔诚的教徒千里迢迢要前往圣山朝圣,就十分感动地告诉他们:“从这里距离圣山还有7天的路程,但是很遗憾,我在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们分手了,而在分手前,我要送给你们一个礼物。就是你们当中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一定会马上实现;而第二个人,就可以得到那愿望的两倍!”

听完了圣者的话,其中一个教徒心里想:“这太棒了,我已经知道我想要许什么愿,但我绝不能先讲,因为如果我先许愿,我就吃亏了,他就可以有双倍的礼物。不行!”而另外一个教徒也自忖:“我怎么可以先讲,让我的朋友获得加倍的礼物呢?”于是,两位教徒就开始客气起来:“你先讲吧!”“你比较年长,你先许愿吧!”“不,应该你先许愿!”两位教徒彼此推来推去,“客气地”推辞一番后,两人就开始不耐烦起来,气氛也变了:“烦不烦啊?你先讲啊!”“为什么我先讲?我才不要呢!”

两人推到最后,其中一人生气了,大声说道:“喂,你真是个不识相、不知好歹的家伙啊,你再不许愿的话,我就把你掐死!”

另外那个人一听,他的朋友居然变脸了,竟然来恐吓自己。于是想,你这么无情无义,我也不必对你太有情有义!我没办法得到的东西,你也休想得到!于是,这个教徒干脆把心一横,狠心地说道:“好,我先许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

很快,这位教徒的一只眼睛瞎掉了,而与他同行的好朋友,两只眼睛也立刻都瞎掉了!

狭隘不但让两个好朋友闹翻脸,甚至还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来毁灭他人。如果一个人任由狭隘在内心作怪,那么他会变得多可怕呀!

同类推荐
  • 易经的智慧与应用

    易经的智慧与应用

    《易经》,是一部大智慧的书,博大精深,学问渊薮,是中华民族理性思维的集中体现。德国大哲学家、大数学家莱布尼茨,就是受到了《易经》的启示,破译了二进位制的奥秘,研制成功了手摇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的前身。世界上有许多大企业家,如丰田、三星的创始人,都是凭借《易经》的引发与感悟,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本书既依据传统的历史文化又结合现代科学理论,揭示出《易经》八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创建原理,阐明了伏羲氏结绳记事(实际上是结绳记数,事是无法用绳子记的)的理性思维过程。这种理性思维就孕育了二进位制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又通过符号语言的更替与演化,便产生了人类智慧结晶的八卦。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 论美与人的生存

    论美与人的生存

    本书收录的文章包括:《王阳明与康德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我看20世纪中国美学——兼论我国美学的理论建设和发展方向》、《文艺本体论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当代的发展和意义》等。
  •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本书从哲学本体、哲学流派、哲学术语、哲学名家、哲学名著、经典命题、名家名言、哲人轶事八个方面普及与哲学有关的常识。《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将指导读者爬上思想阶梯,从异彩纷呈的哲人流派中体会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力图给读者提供一部了解中西哲学的基础常识,使大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畅游哲学的乐园。
  •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使得一直寂寂无名的叔本华一鸣惊人。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世俗的角度,对人生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用冷静睿智、诙谐优雅的笔触告诉我们“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就如同尼采看完此书后,就曾经这样表达他的感受:“我很懂得他所说的,就好像他的书是专门为我写的一样。”不沉溺在世俗的事务中,不沉浸在感官的享受中,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对情和爱没有过分的渴求,如此,你便可以得到自由。
热门推荐
  • 雪与火

    雪与火

    她姓冬,他姓夏;一个是冬天里的阳光,外冷内热;一个是夏天里的冰块,外热内冷。他们相识于秋季,在互相见到对方的那一瞬间,都心中一动。谁知缘分早在两人初次见面之前就已经注定。今生的相遇、相爱是在圆前世未了的情缘。在性情反差如此大的两个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 中国内部控制改革与发展

    中国内部控制改革与发展

    本书总结了我国内部控制的过去和现在,展望了内部控制的未来发展;展现了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并剖析揭示了发展进程中的深层次问题;摘要回顾了会计控制和工商企业内部控制。
  • 欲辩已忘言

    欲辩已忘言

    缘曰:良缘,孽缘,或问对错?谁不是谁的劫。当命运的齿轮又为他们悄悄转动,是牢牢把握机会,展现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醉世情谊;还是再次无缘来世相见,又或者是再也不见不念?
  • 修在旅途

    修在旅途

    东方有术,始于一、立于三、兴于五、盛于七、极于九,故修炼以极为尊;有了金手指的张伟越来越没有节操了抢钱、夺宝、占资源、抢妹子,需要什么抢什么。。。等等!哎呦我去~!那只鬼算什么?
  • 美男来接招:魔女穆念熙

    美男来接招:魔女穆念熙

    她的父亲是商界之龙,她的母亲是商界之凤,她的爷爷奶奶是英氏贵族,而她却是轰动校园的魔女。绝美的容貌,张扬的性格,面对英俊的王子,邪恶的美男,她谁也不放在眼里,依然我行我素……王子有什么了不起?她可是响当当的魔女!哼哼,美男帅哥别挡道,统统靠边站!一场华丽的校园舞曲闪亮登场……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绯色日记

    绯色日记

    他的师兄师姐都拥有异常强大的魂心,唯独他龙翊是个另类,魂心弱小但魂魔为零,但他竟连选拔都没有经历,幸运地成为了死神十二门徒之一。冥历379年12月2日,死神突然宣布自己大限将至,需要从十二个门徒中挑选一个来接管他手中的死神镰刀统领冥界。本无意成为死神的龙翊却被卷入这场欲望与权利的纷争……
  • 无上武帝

    无上武帝

    玄鼎大陆,武者为尊!一个三流宗门的外门弟子,偶得“帝戒”之中的上古武学传承,从此纵横三界、叱咤九霄,踏上一条抬手毁天,覆手灭地的武道至尊之路!
  • 末世里的一只苏

    末世里的一只苏

    墨凝霜原本只是21世纪的宅女,一次意外让她穿越到了一部小说中,身为穿越女的她自以为就是主角,自以为占尽了优势却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作者安排好的。掌握着系统这一大作弊器,墨凝霜发誓摆脱渣男与女主斗志斗勇!玛丽苏养成系统?墨凝霜穿越前最讨厌的生物就是玛丽苏!但当玛丽苏的头衔落在了自己的身上,墨凝霜才真正开始喜欢上这个生物。本文没有男主更没有后宫团!
  • 麓林记第一部焚天十二界

    麓林记第一部焚天十二界

    星辰闪烁,群峰叠嶂。入目间山河秀丽,物种繁茂。只是世界之大,让人叹为观止,没有人知道世界到底有多广袤?更无人知晓,宇宙从何而来?是谁所创?传闻,宇宙初始,神魔之战,导致空间爆炸,形成无数虚空。大战之后,无数空间诞生了新的生命,新的物种,新的文明。而我们今天的故事,就由其中一个空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