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62100000007

第7章 百岁口述传记(7)

他在物理学上的创造,思想要跳过一个屏障,原来旧的公式不能限制他。许多人被旧的公式限制了,就不能发展了。能量怎么变成物质呢?这个概念不得了,他从数学里提出来的,不是从实践里提出来的。先有理论,后有实践,这就改变方法了,在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爱因斯坦是思想家。

十九环游世界

我在美国工作,条件太好了,可以到世界各国,眼界开阔了,了解不一样了。欧洲也是“左”倾,我一到意大利,不得了,罗马市中心就是共产党的旗帜,共产党在意大利的国会里占了三分之一的席位。一到法国,法国共产党在议会里占了四分之一的席位。人家都说整个欧洲很快要被共产党接收了,可是后来没有成功,欧洲还是有民主基础。到了英国,我也是“左”倾幼稚病,很快要找共产党的机关报《每日工人》,在伦敦到处买不到,后来人家告诉我要到一个小地方才买到。共产党在英国始终搞不起来,没有群众跟上去。英国对共产党没有印象,大英博物馆是马克思待的地方,结果共产党在英国影响最小。工党在英国有很长的历史背景,可以说是最早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旁的地方闹得很厉害,在英国不行。

银行要不断派人到世界各地了解情况,主要是经济情况,可是经济情况跟政治、历史背景有关系。这一点重要性在中国还不能感觉到。特别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已经变成一个世界性的国家,跟中国完全不一样。讲一个小事情,在中国买小菜,就是买本国的小菜,在美国买小菜,全世界的小菜都有。现在我们在中国买苹果,已经有好几种苹果了,到美国去,多少种苹果,不知道选哪一种好。美国一早就是世界性的,这一点跟中国完全不一样。中国不是世界性的国家。这要经过一百年才懂。

游览世界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必须有的基础知识,开阔眼界。假如眼界不能开阔,你就什么事情都不行,这在中国是完全不了解的事情。那时候到世界各国去,不是玩,当然也是玩,是了解世界各国的情况。在银行工作,一到外面就感觉到世界性,在中国不大感觉到,我到许多国家,一种是风景旅游,一种是历史旅游。我的旅游是历史旅游,可是着重经济的特点,养成一种习惯,到一个地方,要敏感经济特点在什么地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原来在中国很难体会,读书大家都懂,“行万里路”在中国很难理解,到外国去,才体会到“行万里路”的确跟“读万卷书”一样重要。

在中国,我进大学之前根本就不知道利用百科全书,今天中国人还是很少人用百科全书,在中国跟外国差距很大。我们是一九八○年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编成十本,到一九八五年又重新翻译,新版变成二十本,中国开始有一部百科全书,我们这种地方都落后于世界。我了解百科全书的重要性是进了教会学校。中国始终是一个大国,不是一个世界性的国家,今天还只是看到中国,实际上没有看到世界。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譬如讲一个小事情,中国跟美国一样,到火车站,要放行李,给了行李房,就给你一个条子,你下来就凭条子拿行李。我到英国的火车站,交给他行李,他没有条子给我,我说:“条子呢?”“什么条子啊?”我说:“我的行李怎么拿?”他说“你不是告诉我们到什么地方什么旅馆吗?”我到了订好的旅馆,行李已经放在房间里面了,我很不放心:东西丢掉了怎么办呢?这种情况是一个中国人跑到外国去,变成乡下人。

二十美国归来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会体会我们当时的感受。中国解放后,在国外的知识分子大批归来。我们都认为中国有希望了,中国的建设等着我们。学经济那么多年,我想中国当时最缺乏的也是经济建设,于是立志回国搞经济。甚至还有很多人都克服国外的千般“劝阻”,回到祖国。至于后来的“文化大革命”,谁也不会想到。

我回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认为中国解放了,有希望了,大家都希望回来为国家做点事情,这是当时青年的一种思潮。很多人回来,不是一个两个,而且抱一种理想的人才回来,没有理想的人不一定回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的母亲在中国,不肯去美国,我不愿意与母亲长期分开。

此外,回国以后我在银行界的待遇很高,是高级职员。在收入上,我在美国和中国相差不是很多。当时中国的薪金制度与现在不同,薪金跟工资不同,薪金是中产阶级的待遇,工资是工人阶级的待遇。薪金是对脑力劳动的,工资是对体力劳动的,之间往往差五倍、十倍、二十倍。我的薪金也比最高工资高很多。但是如果我在美国做生意,也可能发财。当时,“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突飞猛进,很多地方都蕴含着发财的机会,找工作很容易,做很多生意都可以发财。我的许多同学、朋友都是这样发财的。现在中国人想要去美国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经济原因,他们的待遇比国内往往高很多倍。但是,当时美国并不是比国内高很多。所以,回国的经济问题并不是很大。加上帮助国家建设经济的梦想也能实现,也可以照顾母亲,所以就决定回国了。

一九四九年六月回来,去的时候没有飞机,回来的时候坐飞机。回来就在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任教。仍旧任新华银行秘书长,这是一个公私合营银行,国民党的时候,这是一个私营的银行,群众买股票,有三分之一的股票是国民党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我回上海以后,可以说是非常顺利。

二十一上海的变化

回国后,我了解到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日本破坏得很厉害。国家的经济、私人的经济要发展,银行是发展经济的关键。回来的目的还不是教书,我的一种幻想是帮助国家、帮助银行搞经济建设。我在复旦大学教书,兼新华银行秘书长,那个时候人民银行在上海有区行,我兼第二业务处处长,第二业务处对私人的,第一业务处是对国营的。我兼三个事情,所以忙得很,的确能够发挥长处。

上海陈毅市长非常开明,他跟人开会善于听意见,改革。可以说,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九年这十年当中,已经搞“反右”运动了,牵涉面不是挺广,打击五十五万知识分子当然是一个大事情,但是从整个国家来讲,影响还不是挺大。但是我已经看到许多不合理的事情,虽然看到了,一点没有失望,以为这种不合理的事情很快会纠正。后来一件事情叫作“教育的速成”,说中国要建设,需要人才,大学四年五年太长了,把大学缩为三年。人家问我速成好不好,我说,需要一批速成的人,不能所有的人速成。有的事情当时以为是好事情,后来才知道是坏事情,我是从国外回来的,我的工资按照共产党解放后的规定给的,对我没有问题。原本银行里面老的职员要进行工资改革,目的是把薪金改为工资。我当时在复旦大学教书,又兼银行工作,当时说上海的工资全国最高,拿银行来讲,工资大量减低,一百块钱去掉八十块,只有二十块。今天宣布工资改革,明天上班,人见人都不点头了,一下子中产阶级的生活降到无产阶级,理论就是建设无产阶级的国家,资产阶级要取消掉。另外的理论认为,这个钱省下来,国家可以搞建设,当时觉得还是有道理。可是当时在上海就开了一个国际性的会议,外国人就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这样对社会发展很不好,当时我对这个问题还是顺着政府的政策来讲话,可是我没有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后来才知道这个政策很糟糕的。这个政策糟糕恐怕到今天很多人还不了解,今天还是没有中产阶级的薪金,高工资只是少数人例外。

从美国回到上海,我本来想休息一段时间,可是他们很快让我到复旦大学去上课,我在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讲经济学,能把具体的经济问题结合起来,很受欢迎。一些教授没有实践的经验,我有实践的经验。

上海院系调整,把十四个大学的经济系合并到上海财政经济学院,我从复旦大学调去,我当教授,同时兼研究处主任。研究处很大,下面单是翻译部门就有三个,一个英文,一个日文,一个俄文。因为我的学生俄文非常好,就发生一个事情。当时要我们用苏联教科书,这些教授十个有九个都是美国回来的,这件事情比较困难。苏联的经济统计课说,经济统计是有阶级性的。我没有办法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不能用英美的课本,也不能用中国自己的课本,我说:“你们不要着急,我们再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不久,我拿到苏联新的百科全书。什么是经济统计的阶级性?抽样调查,生产一百个,抽几个来检查,按照苏联和解放初期的规定,不可以查的,抽样调查就是不相信工人,不相信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国家的主人,而在无产阶级国家里,工人是有最高的觉悟水平,不会做出坏东西来。我去查苏联的俄文大百科全书当中的“抽样调查”,一看,好极了,新版的统计这一章,开头就说,抽样调查是一种科学方法。我就叫在俄文翻译组的学生连夜翻译出来,油印了多少份,发给同事和其他财经学院的教师,他们都高兴得不得了,因为这一条就否定了经济统计具有阶级性。

我那时候精力充沛,在大学教书,在银行界工作,还跟几个有名的经济学家在上海办一个刊物,叫《经济周报》,我每个星期都要写文章。那时候真正想为国家做点事情。《经济周报》办到一九五五年,我离开上海了,就停办了,后来私人不能办刊物了。《经济周报》中有吴大琨,他后来到北京,是人民大学的教授。《经济周报》在解放前就有了,我在美国的时候已经办了,吴大琨原来也在美国。《经济周报》解放后最重要的人是许涤新。许涤新跟我关系很好,解放前他办一个杂志,他是秘密的共产党员,他争取我,我就给他的杂志写文章,那时候还不知道是共产党的杂志。抗日战争时,毛泽东带着周总理到重庆,我也在重庆,毛泽东待了几天,周总理就留了很长时间,经常召集所谓的民主人士开会讨论问题,我跟周总理很熟,许涤新是周总理的秘书,重庆开会都是他联络的。

在上海生活很好,我又是大学教授,又是新华银行秘书长,又兼职人民银行华东区行,拿三份工资,工作很顺利。张允和在光华实验中学教书,在上海是最好的中学,她教中国历史。我们在苏州还有一个家,我母亲不喜欢住上海,小孩子觉得住上海也没有苏州好。苏州的环境很好。

我是党外专家,后来“反右”以后就变成“狗屁”了。幸亏我到北京来了,否则在上海就是“大右派”。上海的大变化我看到一点点,就是“三反”“五反”,“三反”“五反”是整大资本家。大银行家从楼上跳下来自杀,天天有好多人自杀。可是整个来讲,还是很好的,至少我碰到的还是很好。

我在美国主要是学经济学。虽然有些东西跟苏联矛盾,但是国际贸易方面还是要用的,国际贸易还是要用国际的习惯。当时有两个市场,一个是资本主义市场,用货币交换;一个是社会主义市场,用实物交换。货币交换那一套当然有用。今天国际贸易当然是一个大事情,还是有用处。可是经济建设方面用不上,我们学的一套跟苏联不一样。银行的技术也不对,苏联的银行技术是非常落后的。解放后没有银行,只有账房。银行有一套很完整的制度,几千万被人家骗走,在正规的银行不可能的,说明今天我们的银行还没有上轨道。

我始终对经济建设没有完全失望。一九五五年,我来开文字改革会议,开完改行留在北京,那是意料之外。不过既然是来了,我就要改变。我认为语言学方面还是要更新,因为整个中国要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每个方面都要更新,经济方面当然是最主要的,语文方面当然也很重要,但是不如经济这么规模大。

一九五五年我来到北京以后,经济跟语文不能兼顾的,这是偶然的,就把经济放开。我觉得任何一件事,只要搞出成绩来,对国家有贡献,就好。同时,意外的就是“反右”,我这个人有的时候反应不敏感,我就知道“反右”是一个大运动,但是那么残酷,我没有想到。

上海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志远自杀了。因为当时上海是经济中心,经济研究所是当时全国研究所中最有地位的。沈志远是莫斯科大学毕业的,解放前出过一本《新经济学》,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他在国共斗争时,可以用密码和毛泽东通电报的。一个重要人物,结果,他自杀了,隔了几年我才知道。

我一个很好的学生叫王世璋,也自杀了,我当时也是不知道。在抗日战争,重庆被轰炸得很厉害,城里不能住家,要住在南岸的一个小平地。下班要坐滑竿到江边,再坐船回家。那时候,日本飞机投下一个炸弹离我不远,我就从滑竿里掉在了泥土里。人都糊涂了,惊恐加震动,我以为自己肯定受了重伤,但是发现自己没有什么大碍,而旁边的一个人却被炸死了。还有一次,我到重庆郊区办事,等到晚上回来以后发现办公室都被炸光了,同事不知道去了何处。回家以后,家里也被炸光,家人也不知道去了何处。抗日战争,天天都有生命的危险。而后来,更是逃过了“反右”运动。上海的朋友就说,他们受罪的时候,我在北京做研究工作。一生中逃过了两次劫难,所以,他们说我“命大”。

同类推荐
  • 一代名相狄仁杰

    一代名相狄仁杰

    狄仁杰倾自己的毕生之力苍生、社稷效命,呕心沥血。而也正是在狄仁杰这类栋梁人物的鼎力支持下,武周一朝得以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当然,一代名相狄仁杰最为后世所称道的,是他不竭的努力和奔走,终于使曾被武则天篡夺了的李唐王朝能够顺利复国。可以说,狄仁杰的许许多多的功业和行为都足以昭彰后世。那么,就让我们进走本书,领略他的风采、破解他的为官为政之道,从中汲取和借鉴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
  • 李自成第七卷:洪水滔滔

    李自成第七卷:洪水滔滔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冯志沂传

    冯志沂传

    本书是忻州代县文物局离休干部崔有良先生的传记新作。该书以大量的原始资料为基础,以时间为序,全面展现了清末山西代县籍著名文人志士冯志沂的人生经历,是一部可读性、资料性皆强的古代人物传记作品。
  •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

    杜修贤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专职摄影记者。本书展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政坛内外的伟岸形象,并提供了很多红墙内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三

    中国历史名人之三

    综观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的历史,历时虽较两汉为短,但剧烈的社会动荡,频繁的朝代更替,则非两汉可比。此期间不管是从政治、军事以至科学技术、文学等领域,都出现了值得称道的人物,相信读者从本卷中就可以认识这些在历史上光耀一时的名人。
热门推荐
  • 艺术本质

    艺术本质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前世,她被最好的闺蜜出卖,为了他,她无情的把她推入海中,笑了笑,看也不看的离开了。他,从小学就一直是学霸,从来都是第一名,喜欢着她,却从没有表现出来。她,一直喜欢着她,却始终说不出口,她一直认为她喜欢她,听说他们在一起了,她很失落,可她不知,这一切都是他为了她二跟她做的一笔交易,她去海边散散心,谁知,她突然出现,毫不留情的把她推进海中,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当她知道她是真面目时,她发誓,若有来生,定不会放过她。时光逆转,一朝穿越,这一世,她一定要好好活,断不会让事情重现!是她的,终究是她的,谁,也抢不走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超自然之谜

    超自然之谜

    本套书主要介绍古今中外关于人类诸多未解的社会、自然现象,包括《中国自然遗产之谜》、《星球宇宙之谜》、《巨兽异兽之谜》等20个分册。
  • 锦色满园

    锦色满园

    同伙出卖,身穿异世。捡个便宜相公,种种田;闲来无事,撩撩相公,造个娃。九叔小裤衩(小剧场):九叔:作为女猪脚,请问你对你的人设感觉怎么样大侄女:总体来说还不错的,顺带还捡个便宜相公。但是,有一点我非常不满意!九叔:?大侄女:这资金是不是出了点问题,没有钱,我家醋桶咋办!?九叔:(略作沉思)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元芳你怎么看。真是实著让我为难,不过我相信大侄女一定有办法的。男主角:(路过)怎么还不回家,家里一大两小还等着吃奶呢。九叔:对对对,吃奶重要,你们一起去吧,好好喝奶,不挑食,小夫妻俩恩恩爱爱多好呀,没事再来个啪啪啪,我就不打扰了~~
  • 520白痴

    520白痴

    她,下飞机后,无缘无故的被安排进了一所贵族学校。她;霸气侧漏,他;冷漠无情,她;调皮可爱,他;暖人心弦。他们不期而遇。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一场怎样的爱情故事呢?尽情期待。
  • TFBOYS之我的青春和你狂

    TFBOYS之我的青春和你狂

    一见钟情,日久生情,or欢喜冤家,想知道答案吗!请看正文
  • 虚拟狩猎

    虚拟狩猎

    回望那个动荡却又绚烂的数个世纪,后人是如此描述的:那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无论是大地、天空还是生活在其间的人们。世界比现在更加单纯,只有狩猎,或是被狩猎之分。为了第二天的口粮,为了检验自己的实力,又或者是为了扬名立万,人们聚集到了一起。在他们那炙热而又充满希望的眼神中,映射着自由飞翔于无穷天际的力量与生命的象征——飞龙。伴随着金属利器摩擦碰撞的声响和大炮中残留的火药味道,人们像平常一样,又一次堵上自己的性命,奔赴只属于他们的战场。欢迎来到《虚拟狩猎》,我是君子莫笑,非常感谢您阅读我的小说,请花半分钟注册个帐号,收藏一下我的作品吧。
  • 上古世纪:幽鬼的召唤

    上古世纪:幽鬼的召唤

    我本是个不起眼的宅男,幻想着用泡面和游戏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可惜老天给我开了个玩笑,让我穿越到了游戏世界。起初,我只想要回到从前生活的世界,继续安静的坐在电脑前,喝着可乐吃着薯片看直播玩游戏;可是,当我的手心逐渐刻满老茧,剑刃嘶鸣着畅饮敌人的鲜血后才发现,曾今的自己已经变得陌生,懦夫与英雄,有时候只不过是一把剑的距离而已…
  • exo之爱如初雪

    exo之爱如初雪

    “小雪!!”伯贤摇摇幻雪的手,“干啥呢?我耳朵又不聋,吼啥!”幻雪掏掏耳朵,“要BO~BO!”伯贤嘟起小嘴,幻雪愣了会,“报告大部队!伯贤要我BO~BO他!”幻雪马上朝楼下喊道,“什么!!!”楼下传来11声怒吼,边伯贤身后马上聚集11道黑影,边伯贤逃也逃不了只好僵硬地转过头,干笑着,“其实。。那个,我。。。不是。。呃。。好吧,是的~”边伯贤垂下头真诚地认错,谁知,“边伯贤,你吃熊心豹子胆啦!要BO~BO就要BO~BO,至少也要带上我们好不。”11人十分“猥琐的”邪笑。下面场景少儿不宜,马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