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52100000003

第3章 古老的建筑(3)

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城建在岩石高原之上,三面城墙环绕,城墙设有塔楼和7座城门。城市的主体建筑全部采用赤砂石,用白色大理石嵌出图案,并刻上各种细密精致的花纹雕饰。城市分为清真寺区和宫廷区。清真寺区以星期五清真寺为主体,西面的小宫殿群和南面的公共浴场业已荒废。星期五清真寺的规模可与德里的印度最大的星期五清真寺相媲美。其中庭可供1万余人集体礼拜。中庭建有两座圣庙,其中以白色大理石构建的优美建筑是求子庙。宫廷区位于清真寺区的东北,旧日皇宫的赭红色城堡至今仍巍然屹立在嶙峋的石山之上。皇宫宽约1600米,3边城垣约3000多米,宫内有觐见宫、五层宫、土耳其苏丹宫、内宅、水池、庭院等。觐见宫内雕梁画栋,纵横排列着花卉草木图案,雕工细巧,引人人胜。四周门廊之间用凉廊直通宫殿,中心有一根7米高的石柱,柱上一个圆形的平台是阿克巴皇帝的御座。五层宫是一座宝塔式的五层建筑,没有围墙,四周装有护栏,最高一层是土耳其式圆顶凉亭,站在顶层可俯瞰全城。内宅是妃子们居住的地方,屋顶用绿色琉璃瓦建造,其建筑十分别致。阿克巴皇帝的寝宫是城堡中较为休闲的场所,皇帝常坐在水池边的正方形平台上乘凉皇宫的南门是一座高达50米的八角形红色建筑,外面用白色大理石装饰,色彩和谐,雄伟壮丽。

象岛石窟

象岛是一个幽静而美丽的地方,印度名为加拉普利,源自该岛南部一村庄的名字。16世纪葡萄牙人上岛时,在登陆地点发现了一头石雕大象,所以将此岛取名为象岛。随潮水涨落的不同,象岛的面积也在10~16平方公里之间变化。全岛被一个小山谷分成两个小山丘,菩提树、芒果树、棕榈树、阿育王树、凤凰树等遍布山谷,景色十分秀丽。但它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岛上一座座历史悠久的石窟。

象岛的石窟坐落在靠东南的小丘上,约开凿于6世纪到9世纪,那个佛教逐渐衰落,而印度教和耆那教重新兴起的年代。尽管这一小岛四面环海,却仍然不能避开不幸的降临,在莫卧儿王朝时,象岛的石窟就开始遭到破坏。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不少军人竟然把石窟雕刻当作打靶目标,许多石窟被毁坏殆尽,面目全非,只有少数的几座保存了下来。

象岛石窟宽宏雄伟,大多由岩石外部向内开凿,形成了一座座巧夺天工的地下神殿。雕刻的题材多与印度教有关,表现了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湿婆神的传说故事,也有表现古印度人民的生活情景。其中最著名的是5号石窟内一座高约5.5米的湿婆神像,这是一座三面胸像,正面代表创造者,神情庄重,左面代表毁灭者,面目狰狞,右边代表守护神,面带笑容。此外,关于体现舞神、湿婆斩魔、湿婆婚恋的雕刻也是世间少有的杰作。象岛的石窟雕刻生动细致,无不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桑吉佛教古迹

桑吉是印度有名的佛塔之城,自古以来,佛教在这一带有相当的影响。据记载,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皈依佛门之后,在全国大力弘扬佛教,共建有8.4万座佛塔,其中有8座建在桑吉,现尚存3座。从那时起,桑吉就是远近闻名的佛教中心了。悠久的佛教背景给今天的桑吉留下了许多佛教遗址,在不到100米高的小丘上,有自公元前3世纪到12世纪左右的50多座佛塔、僧院等佛教艺术遗迹,其中最著名的是桑吉大塔。

桑吉大塔独具特色的牌坊,无论设汁风格,建筑规模,还是雕刻艺术都是印度艺术史上的精品。印度称这种牌坊为“陀兰那”,这种艺术就被誉为“陀兰那艺术”

桑吉大塔为半球形建筑,直径约36.6米,高16.5米,原为埋藏佛骨而修建的土墩,后来得到扩建,在覆钵形土墩上又加砌了红砂石,顶上增修了一方形平台和3层华盖,并在底部构筑了石制基坛和围栏。到1世纪,桑吉大塔再度得到扩建,在围栏四方加建了4座塔门牌坊,也就形成了今天的样子。

桑奇佛塔的西门饰有描绘佛的前世生活的浅浮雕,被认为代表无知和恶业的矮胖侏儒似乎在西门的重压下勉强支撑耆桑吉大塔经过几代续建而成,建筑风格上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点,并吸收了波斯、大夏、希腊的建筑及雕刻艺术。整座大塔雄浑古朴,庄严秀丽,塔身至今保存了完好的古老佛教石刻,南、北、东、西4座牌坊无论设计风格、建筑规模,还是雕刻艺术,都是印度艺术史上的精品。左右对称的浮雕嵌板及优美的人物雕像,描绘佛陀生平事迹,他的生前传说,以及与早期佛教有关的故事,堪称稀世之珍。由于当时的佛教雕刻禁忌表现佛陀本身的形象,牌坊大都用象征的手法描绘佛祖降生、悟道、说法、涅檠的故事,如南门的莲花表示其出生,西门的菩提树表示其悟道,北门的法轮表示其讲道,东门的佛塔则表示其圆寂。印度称这种牌坊为“陀兰那”,这种艺术也就被誉为“陀兰那艺术”。

还有两座佛塔是为佛陀十大弟子,扣的舍利佛和目犍连建的,据说其中一座中藏有舍利佛和目犍连的舍利,1851年被发现后,曾被英国殖民者将其掠往伦敦,直到1952年印度独立后才还回来。

佛教在印度灭亡之后,大多数佛教著名圣地都遭到毁坏,桑吉的佛塔现为印度最大的佛塔,其丰富的雕刻作品是古印度佛教之精萃,在佛教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其佛塔建筑表现了早期印度佛教建筑的风格。

胡马雍陵

胡马雍陵坐落在广阔的花园中间,使人想起《古兰经》中描绘的天国景象景象,绿树、泉水、神宫,象征着另一个世界的极乐生活。

胡马雍陵是莫卧儿帝国第二代帝王胡马雍及其妃子的陵墓,1562年由胡马雍的遗孀哈米达巴奴主持建造,历时9年方全部竣工,为莫卧儿王朝陵墓之最。印度的建筑在莫卧儿帝国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18世纪以前这个帝国几乎每一位皇帝都在他们身后留下了若干出色的大型建筑,可以说除了莫卧儿帝国的第六代统治者奥朗则布外,所有早期印度莫卧儿帝国统治者都是伟大的建筑师。胡马雍即位后,曾一度被阿富汗人击败而流亡波斯,后借助波斯的力量得以复位,因而,当时印度无论从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宗教文化等方面,均受到波斯的明显影响。随着伊斯兰王朝在印度建立,伊斯兰教建筑也开始兴盛。伊斯兰风格的建筑以圆顶,拱门和繁富的几何装饰图案为特色,强调和谐对称的形式。胡马雍陵即是一座伊斯兰式的大型陵墓。陵墓坐落在一个宽阔的大院内,规模宏伟,四周围墙长约2000米,采用四面相同的设计特点,正中正方胡马雍陵四壁有分两层排列的小拱门,中央有优雅的圆形白色大理石圆顶,圆顶中央竖立着一座黄色金属小尖塔,光芒四射。

形的寝宫建在高大的长方形石台上,全部用红砂石筑建,占地40多平方米。寝宫内呈放射状。通向两侧高22米的八角形宫室,上面各有两个八角形凉亭。中央寝室安置胡马雍和皇后的石棺,两侧则是王子和莫卧儿王朝其他重要人物。

库特卜塔约建于1199年,气势磅礴,风格独特。当晚霞映照于塔上时,更有一番神秘的气息。这座塔是以阿富汗的杰姆塔为蓝本,为纪念伊斯兰的胜利而建的,又名“胜利之塔”,号称“印度七大奇迹一”之一。塔分为五层,下面3层用红砂石建造,上面两层用白色大理石以及红砂石建造,塔身由下至上,各层高度缩小节奏逐渐急促,紧密排列着竖向棱线。每层外形各不相同。第一层是24个交叠的三角形和半圆形柱子,第二层是半圆形,第三层是三角形,第四、五层则是白色大理石中央有红砂石。塔内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设备,沿着379级螺旋形阶梯,可以直达塔顶,眺望新、旧德里城以及亚穆河和秀丽风光。

关于库特卜塔的建造者,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从塔内石壁上的刻文看,此塔大约是德里最后一个印度教统治者乔汉为他的王后建造的纪念物。公元1199年奴隶王朝第一个国王,德里的穆斯林统治者库特》将其改建为伊斯兰风格。14世纪,由于雷击的破坏又重修了第四、五层。总之该塔不是一朝一代建成的,而是经过多次续建而成。

与库特卡塔毗领的是库瓦特.乌尔伊斯兰清真寺,它是印度伊斯兰建筑中最古老的清真寺。1193年开始兴建,为了显示“伊斯兰的力量”和就地取材,修建该寺时破坏了27座印度教和耆那教的寺院。但由于采用原建筑的材料,在库库特卜塔建于一片茂盛的林木之中,全塔高72.5米,气势磅礴,是德里最高的建筑瓦特.乌尔伊斯兰清真寺的柱子上,可以看到一般回教寺院所看不到的神像,看上去多少有点印度传统建筑的印象。1211年又进行了第一次扩建,面积扩大了3倍。1295年~1315年进行了第二次扩建,面积扩大了10倍,在南入口建造阿莱伊门。主礼拜堂拥有东西宽43米,南北长32.4米的中庭,现大半已损毁。正面有厚约4米的大拱门,左右各有一个小拱门。清真寺遗迹内竖有一根高7米,重约6吨的铁柱,底部和顶部的直径分别为0.4米和0.3米。据柱上的梵文记载,大约铸于印度教国王统治时代,即公元10世纪以前。铁柱经过一千多年的风吹日晒雨淋却从不生锈。有专家对其成分做过化验分析,发现它含铁质99.72%,其它物质有碳、硅、硫和磷。古印度人如何使用合金制造如此庞大的铁柱,至今还是一个谜。去库特卜旅游的人,一定会去观看这根铁柱。每天都有很多人围在柱旁等候,一个一个地背靠铁柱,双臂向后反抱大铁柱。因为有人相信,凡是反抱铁柱双手能接在一起的人可以一生好运。铁柱被人抱的部分锃亮而光滑。

婆罗浮屠塔

婆罗浮屠塔俗称“千佛塔”,梵文意为“山丘上的佛塔”。整座建筑宛如一座庞大的曼陀罗,塔是实心的,没有塔柱,没有门窗,完全用石头砌成。塔呈上圆下方形,体现了东方民族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共分10层平台,由下至上逐渐缩小,中间有一条笔直的石阶通道。第一层至第七层为正方形,第一、二层是坛基,边长123米,埋于地下;以上几层的边长逐次为120、89、82、69及61米。第八层到第十层是圆形平台,直径分别为51、38及26米。塔顶是钟形主佛塔,原高7米,底部直径10米。塔的基底面积约1.5万平方米,原高约42米,传说由于雷击使塔顶遭到破坏,现在的佛塔高度不到40米。

婆罗浮屠塔在建筑上是按照佛教“三界”之说规划的,下面二基台表示“欲界”,中间四层回廊表示“色界”,上面的圆台及塔顶则表示“无欲界”。佛塔的层次结构象征了由尘世走上极乐世界的途径,每层上都刻有浮雕,地下二层塔基上刻有描绘地狱景象的浮雕,五层平台之间的高大回廊石壁及栏杆上凿有描绘释迦牟尼生平事迹、佛教故事与宗教仪式的浮雕1460幅,内容取材于几部佛教经典,还有1212幅装饰性的浮雕,内容包括当时爪哇宫廷及人民生产、生活形态、风俗以及各种动植物等。全部浮雕连接起来总长可达4000米,有“石头上的画卷”之称。

在中间五层平台上还安放着432个神龛,每个佛龛中有一尊佛像,圆形平台上建有72个钟形小塔,塔内也有佛像,与成人身躯同大,盘腿而坐。佛像按照东、南、西、北不同方向取有不同名称,而且每尊佛像的神情、手臂、手掌、手指各部分都各不相同,造型逼真,工艺上乘。主佛塔塔座上刻有莲花图案,内有两室,室内有一尊没有雕刻完工的佛陀像。

对于婆罗浮屠塔何时建成这一问题,众说纷纭,有的专家说它始建于公元770年左右的夏连德拉王朝时期,有的说建于公元9世纪中期。不论是何时建成的,它一定凝聚了千万人的心血及汗水。1006年,麦地拉火山喷发,引起地震,周围居民纷纷出逃,佛塔渐渐荒废。14世纪,随着岛上伊斯兰文化的盛行,佛塔更是备受冷落,几乎被人遗忘。到了1814年英国占领时期,佛塔才重为世人所知。二战后,在联合国文教基金会的援助和国内各界的捐助下,开始了大规模的修复工程。历时几年,耗资2250万美元,整修后的佛塔又焕发出昔日的光采,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世界各地的佛教徒和旅行者。

普兰班南寺庙群

普兰班南在日惹市东北约16公里,因拥有大量佛教和印度教的古建筑而闻名于世。普兰班南寺庙群由240多座庙宇组成,大部分已沦为废墟,但一些主要的庙宇在人们的努力下得以重建,焕发昔日的风采。普兰班南的寺庙是陵墓和庙宇合二为一,既保存国王及王室的骨灰,庙中的神佛又代表了国王及王后的化身。寺庙的结构基本相同,建筑材料都是石块,造型很美,统一中又有所变化,并不显单调。

普兰班南寺庙群中最著名的有三群佛教寺庙和一群印度教寺庙,三群佛教寺庙包括塞伍寺庙、普劳桑和沙济万姊妹寺庙和卡拉桑寺庙。“塞伍”意为“千座寺庙”,约建于公元普兰班南寺庙群是现今印度尼西亚境内最大、最美丽的印度教庙宇,是记录印度尼西亚人祖先灿烂文化的载体。

同类推荐
  • 虎踞梅岭:梅关

    虎踞梅岭:梅关

    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是陈毅同志带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使梅岭的知名度更高。
  •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将一些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2000多个常识编辑成册,寻根探源,集纳中外灿烂文化,谈古论今,猎获古今丰富知识,让你轻松闻阅古今中外万事万物,开拓视野。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休闲书。
  • 人间万象顺口溜

    人间万象顺口溜

    本书收集有文字记载和民间口头流传的顺口溜段子500余个(笔者创作的小部分),分作“社会百态”、“世人万相”、“官场调侃”、“话说吃喝”、“爱情婚姻”、“健康益寿”等篇,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其中“健康益寿歌诀”80则。以供读者品味欣赏,并从中了解百姓的风趣幽默及智慧。书中的语言活泼、文字灰谐,雅俗共赏,给人启迪。
  • 怎样取名改名全书

    怎样取名改名全书

    本书阐述了取名的方法和技巧,介绍了孩子取名、成人改名、民间取名的传统习俗等。
  • 中国妇女生活风俗(中国风俗文化集萃)

    中国妇女生活风俗(中国风俗文化集萃)

    本书分为八部分,分别阐述了妇女的原始生活状态、进入妇女生活的历史误区、妇女婚前的生活规范、妇女婚姻缔结的礼俗等内容。
热门推荐
  • 界体

    界体

    一个睡死的人,穿越了,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活了下去,可是命运就想玩玩他,他待的村子里来狼了,由此他的人生不再平淡了!
  •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四卷)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四卷)

    本书中的每一篇小说都是一个贴近生活的精彩故事,反映着当代生活的广阔图景。它们不仅能教会你如何理解生活,更能教会你如何热爱生活。开阔读者的视野、启迪读者的心智、使读者得到精神享受,是编者编选此书的最大愿望。
  • 草木一秋

    草木一秋

    家境贫寒的佟兴发为了摆脱贫困,离开大叶村去了新疆打工,无奈下,娶了当地老户孙木林的智障女儿孙雨雁,逐渐与佟家疏远,结婚二十年间在孙家始终无法互相接纳。最终因病去世,独女云英替他完成了扎根孙家的使命。
  • 修罗战天

    修罗战天

    万蚁逐日血隐风,鸿鹄之志斗苍穹。修罗业火百劫死,倒提墨魂战长空。看主角如何带领修罗重新屹立在世界之巅,重现往日的辉煌。
  • 重生之倾城影后

    重生之倾城影后

    她前世是为国家效力的顶级特工Z,却被国家毫不留情的残忍抹杀,上天便好心给她一次重生的机会。他天之骄子,产业垄断全球,两人前世便有缘,今世能否再续前缘呢?
  • 我学阴阳道术那几年

    我学阴阳道术那几年

    故事是从一个少年因车祸事故进入阴曹,寿元未到,经过姚远“跳大神”而返阳后开始的故事。你是否对那些身怀异术的人心生崇拜和爱慕?他们知晓驱鬼画符,身怀奇门遁甲,灭妖诛怪,无所不能。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本领已经不被这个社会所承认,他们该如何选择呢?本书所讲的就是一个游乐于人间的阴阳先生所经历的故事。
  • 我心缥缈

    我心缥缈

    既然他拒她三丈之外,视她为路人,那么她也要让他明白,她不稀罕他的爱,一点都不。堂堂宰相夫人抛头露面不说,竟然背着自己的丈夫在外面拈花惹草,勾三搭四,他怎能不管,看见她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他真是再好的修养,也要爆发了。
  • 逆战风暴

    逆战风暴

    一个毫无价值的目标,一个被开除军籍的新手,在恐怖组织袭来之际,如何杀出重围,逆战脱生?“恐怖组织?不不不?”“……”“我们是国际人道主义协会,我们只关心那些恐怖组织的成员,有没有受到非人的虐待……救命啊!”“下次再有这种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来救人的,直接给我打到他们不能人道!”
  • 冒险者小队

    冒险者小队

    不开后宫,不乱杀人,基本上也没有大多数的爽点,这只是一本关于五个冒险者的一段故事。他们或许会在万军中搏杀,或许会在遥远的群山中和巨龙角力,或许会在酒馆中和巨人掰腕子,或许会在辉煌的大厅中与贵族翩翩起舞,或许会在朝堂大殿中痛饮鲜血,或许会在神秘的洋房中和吸血鬼谈天说地,或许会在星空下和朋友们举起手中的酒杯——因为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的英雄,不是随处可见的流氓,不是碌碌无为的升斗小民,不是藏在暗处的阴谋家,更不是那些自高自大的家伙,他们是冒险者,从始至终都是如此。也仅此而已。
  • 科试考

    科试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