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7500000021

第21章 美国,我不想打官司美国,我不想打官司/故事:郑泓撰写:徐更(1)

郑泓籍贯上海。1985年赴美国德州理工学院就读地基工程专业,两年后获学士学位。1994年创办Draco Natural Products Inc。经销健康食品原料,现任该公司副总裁。

留学美国,打工美国,创业美国,有过多少艰难和委屈。虽然美国是一个好打官司的国家,我却一直不想打官司。可是,这一次我被逼得走投无路了。

20多万美元货款,居然没有收回来!这对一家在硅谷的电脑小公司来说可是一笔巨款。我急了,赶快找全美最大的连锁快递公司UPS理论:“你们把25套电脑送出去了,可是20多万的回收货款呢?”

UPS的客服代表在调查后回复说:“贵公司虽然发出29只箱子,但只有一个箱子上有20多万美元的COD收款单。那个箱子却被拒收,我们当然无法收钱。”

我这才想起来,最近公司在转型,电脑公司的利太薄,准备拓展中药原料的生意。因为中国体制改革,有中药公司要自负盈亏,找到我的先生Jerry,希望合作把中药推销到美国。旧的生意未了,新的生意又压上来,太忙了。这批电脑贴标签发货的时候,我没时间去看,而没有经验的员工为了方便,只是在一个箱子上贴了一张总价的收款账单就发货了。按规定,每个货箱上都要贴上这箱货实际金额的账单。UPS是根据箱子上的账单金额代理收钱的,收不到支票就不给货。结果,那张贴了总额20多万美元账单的箱子退回来了,其余没有贴收款账单的箱子全部被不付一文钱地收下了。

“从常识上讲,你们的送货司机应该知道整批货是要收回这些款项的呀!一个箱子的货有这样值钱吗?”我追问。

“我们是按规定办事。没有贴账单的货箱,是不用收款的。贵公司托我们送货也不是第一次了,你应该知道,我们只按箱子上的账单金额收费。”

我无言以对,灰心丧气地回来。虽然有不祥的预感,但还是对订货的Michael抱着希望。之前,我的公司和Michael已做了超过两年的生意,虽然以前每次的金额都没有这次的大,Michael的付款情况还算好。快和Michael联系,但愿他能如过去一样付款。我急忙赶回办公室打电话给Michael:“Michael,你好。”

“好,好。”电话那头传来Michael的声音。

“我们的货你收到了,UPS却没收到货款。请问什么时候付款?”

“我现在正忙,等会儿再打电话给你。”Michael把电话挂了。

“喂,喂……怎么把电话挂了?”我重拨几次,都没有人接。

第二天,我再打。可是,从此Michael那头再也没有人接电话。

事情不妙。怎么事先没有查一查Michael的信用呢?

我很自责。先生Jerry安慰我说:“Michael早有预谋。即使你在每个货箱贴上价格,收回来的也是空头支票。”

怎么办?我不由想起以前工作过的FGS电脑公司。

FGS是我在美国硕士毕业后工作过的第二家公司。那时,我生完第一个孩子,出去找工作,被FGS电脑公司的退货部门录用,独当一面。在这之前,凡是有人来退货,管退货的一概收下旧的,换给新的。仓库里堆满了退来的电脑和各种电脑组件,公司为此年年亏损。

我感到公司如此亏损太可惜,公司亏损,员工怎么还会有工作?于是主动把堆积的电脑和各部件逐一检查和整理,并分头与供应商接洽。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协助公司从供应商那里换来维修好、换上新部件的电脑,并把整修如新的电脑换给来退货的客户。仓库里的退货很快被清空,公司不再亏损,我也连升几级,被老板调去负责采购部。

两年后,公司的正副老板之间发生了利益摩擦,占股比例较大的老板一气之下撤资走人。留下来的二老板无法独自继续经营下去。FGS公司在无预警的情况下淡然结业。这时我与先生商量,拿出了我们所有的积蓄,创办了名为SUP的电脑公司,把以前的客户都接下来继续服务,而Michael的电脑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我从来没有遇到过Michael这样的商场无赖,甚至从未想到会遇上这样的事。有人建议报警,我马上打电话给警察局。警察赶到Michael的公司,发现贴着SUP公司标签的箱子还在,里面的电脑却早已换成他自己公司的包装卖掉了。

警察虽然立了案,但耸耸肩表示:“我们可以起诉他。可惜货物没了。按美国的法律,想要拿回货款,你只能找律师,到法庭去告他。”

找律师?尽管我十分不愿意,但一想到失去的货物金额高达20多万,只好硬着头皮打开电话黄页和律师联系。我从来没有和律师打过交道,找来找去,找到Peter。这个老外律师听完叙述后,开口就要我们马上付10%的货物金额并加上各项手续费用,总金额2万5千元作为律师费,并夸口说:“这种案子容易办,绝对有办法把钱追回来。”

“我的钱都被骗了,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律师费。”我以为找到了一位强手律手,却担心律师费。

Peter收起笑容问:“你能出多少?”

“5千。”

“不行。至少1万。”Peter开始讨价还价。

“我最多只有6千。”

“算了,最低先付8千。再少,你请别人。”

当时,我是那么相信美国的律师,幻想用8千美元去拿回20多万的货款是划算的。于是我和先生又想方设法凑出律师费。没想到Peter收了钱后,却什么都不做,那份接生意的热情和保证全不见了。

我几次打电话去问:“这案子的卷宗你看了没有?我应该做些什么?”律师总是说:“哦,不用急。我们有的是时间。开庭前,我们再谈这个案子,完全来得及。谈早了会忘掉。”

“Peter,我们什么时候见面?这个案子要和你谈谈。”过些日子,我又打电话去。

Peter还是搪塞:“到开庭前再谈。否则有新的情况出现,还要重新谈。律师费又要增加。”

临近开庭日期,我再打电话去:“Peter,你为这案子准备得怎么样了?我们什么时候见面谈一谈?”

律师却说:“这个案子很简单。我们开车来接你去法庭,路上要一个多小时,可以边开车边谈,很快可以谈完。”

我一筹莫展,十分痛苦,反复想:这律师靠得住吗?这20多万来之不易,其中有一部分是银行的贷款,怎么还?还有中药生意刚开始,急需资本,怎么办?——很难,真的很难。我不由想起到美国来留学的事。从留学美国到创业开公司,我一开始就遇到了挫折。

1984年,作为“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我从兰州大学毕业,留校当助教。我日夜攻读,两年后考取公费出国留学,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土木工程系录取,成了世界银行贷款资助名额的最后一名中国留学生。我到北京接受培训,庆幸自己赶上末班车,却得到消息,说是贷款没有资金了,项目也结束了,我不能去美国留学了。“文革”、插队落户……经历过苦难的我,再一次面临小人物被摆布的危机,那感觉就像烧热的瓷瓶突然被恶作剧般投入冰水。

我的梦想破碎了,我千百次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怎么办?——世界银行的贷款说没有就没有了。在那盛行开后门的年代,我不知道如何是好。我只有被生活磨出来的韧劲和不甘失败的勇气,我想过,越是这样,越是要去美国。我借住在北京中关村的亲戚家,每天早上六点就起床乘公交车去美国领事馆碰运气。

负责办理公费赴美护照签证的某官员,每天都会送进并拿回整整一公文包的护照,却连正眼都不看我一眼。我只好天天去等。这一等就等了一个多星期。终于机会来了,那天,当这位官员又拎着一包护照下车的时候,天下着大雨,在他试着撑伞时,几本护照从他的公文包里滑落出来。我见到他手忙脚乱的模样,赶紧冲上去帮他捡起来,放回他的包里,并且主动帮他撑伞。

此时,他动了恻隐之心,使了一个眼色,让我跟着他一起进了美国领事馆。“剩下的事,只能由你自己去争取。祝你好运!”这位好心人说。

在美领馆内发生的细节就不赘述了。签证下来了,但是“世银”的款子铁定一分也没有了。我不由想起欧·亨利的小说,一对贫穷的年轻夫妻,为了互赠生日礼物,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去换心爱的人想要的东西。年轻妻子有一头美丽的秀发,她剪下秀发为她的丈夫换了一根漂亮的表链。没有想到,年轻的丈夫把祖传的表卖掉,为妻子换来美丽的银发梳。这礼物对他们来说都已经没有实用价值了。没有学费,连买飞机票的钱也不够,签证对我还有用吗?

一股不服输的情绪从心底涌起,我想,悲剧是可以变成喜剧的。因为有中国人经历了太多苦难而磨炼出的不屈的顽强,因为有中国人自强不息的信念和韧劲。我听说过,有很多中国留学生,口袋里只有中国银行限额换给出国人员的几十美元,就凭这点钱到美国闯荡。别人行,我也一定行。

签证的期限将到,学校要开学了,必须用最短的时间筹集旅费。我向北京中关村的小姑姑借了买飞机票的费用及800元人民币零用钱,换成100美元,如同逃难似的前往美国。在飞机上,我真的是一贫如洗,口袋里的那一点钱够用几天?学费怎么办?一路上我想的都是钱。

抵达美国,录取我的俄亥俄州立大学已经开学半个学期。我毅然中途上课,可是从中文到英文,从水文地质到土木工程,加上缺失要补大量课程,身负巨大的压力,我赶去考试时晕倒在电梯里,被送到医院急救。我欠下生平第一笔无力偿还的医药费7千多美元。

我只好当机立断,很快转学到学费便宜、生活费低廉,并有很多中国留学生的德州理工学院;我的弟弟也在那儿。为了谋生和学习,我买了辆旧车,200美元。别人驾驶是从左门上车的,我却不得不从右门上车。因为左边驾驶座门关不上,要用铁丝在里面扣死;每次开车都要从右边副驾驶门进去,再爬到驾驶座。

我住进了一个残疾老太太的家里,一边帮佣,一边学习英语口语,有了一个不用付房租的安身地。同时,和很多来自亚洲的留学生一样,马上找工作,一连找了三份工作:一份在中国餐馆,一份在农场割蘑菇,还有一份在学校图书馆。

终于,我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拿到了地基工程的硕土学位。那读书的辛苦,那打工的劳累,那省吃俭用的“自残”,过五关斩六将般的考试及毕业论文终于做完了。毕业了,辛苦攻读的结果,却让力图改变困境的我面临了“读书无用论”的窘境:我找工作的时候不敢说自己有硕士文凭,因为能雇用我的都是小公司,出不起硕士的工资。而且我的身份还只是J1签证,那在当时是不允许打工的。

想到所经历的困难,我自问:过去不也是这样过来的?现在的困难就没法面对了吗?

同类推荐
  • 姓名学(历代经典文丛)

    姓名学(历代经典文丛)

    中国人的名字,不仅是用来区别彼此的符号,而且还是中国文化的缩影。无论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名字,还是名号、小名、浑号、笔名、艺名等等,无不含有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要想取个好名字,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是完全有必要的。
  • 藏式传统建筑与雕塑(E眼藏地行 卷六)

    藏式传统建筑与雕塑(E眼藏地行 卷六)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8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古老的乐器正为我们演奏着穿越时空的最强者。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 20几岁要知道点国学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国学常识

    本书立足于经、史、子、集的各个方面,对国学的整个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从中摘取精华、剔除糟粕,将国学的一些基本常识集中呈现出来,为广大读者了解国学打开了一扇便捷之门。
  • 流行词语看中国

    流行词语看中国

    本书就是从“流行词语”的巧妙角度,撷取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流行词语,忠实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意识形态、道德情操、文化时尚变迁与进步的过程,以及与此有关联的背景史料,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留下了中国民众真实、具象的集体记忆。
热门推荐
  • 灵起风云

    灵起风云

    人死了之后,真的就消失了吗?这个世界上有‘鬼’?这一切都只是我们的想象?其实,人有了智,就有了灵······其实,这个世界,是一个能量循环的世界~能量守恒定律是维持这个世界一直平衡存在的真理~可是,当一个少年能够吸纳他人的一种能量,甚至是世界的能量为他所用时,这个世界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 相亲旅途

    相亲旅途

    书名改为《爱情追着婚姻跑》心心相印的人,在悲哀之中必然会发出同情的共鸣—莎士比亚世上如果没有爱情,主人公我的旅途就无从开启。男朋友走进婚礼殿堂,新娘不是我。于是,我勤奋图强,决定在最短的时间也走进婚姻殿堂。于是开始了我漫漫相亲路··我在追求爱情的路上期待婚姻,我在期待婚姻的路上追求爱情,爱情,婚姻,能否完美结合?本书曝光了都市剩女剩男对爱情的迷茫和不知所措,深刻剖析饮食男女对待婚恋问题赤LUOLUO的内心。
  • 转身遇见鬼

    转身遇见鬼

    一个个惊悚的短篇恐怖鬼故事,够胆你就来看!
  • 烟花三月下江南

    烟花三月下江南

    我叫南烟,三月烟花下江南的南烟。没人告诉过我为何事情会变成如此结局,远方那一对人儿相偎相依,而独留我思绪飘向那三月的江南。南烟,一辈子就只爱一人,可惜她爱错了人,做错了事,她从期待爱情到争取爱情最终对爱情绝望。(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80末这村庄90初那童年

    80末这村庄90初那童年

    山东、河南、河北80、90的童年,那些难忘的年代,那些难忘的事,还有那个难忘的人……山pia县,一个地处山东、河北、河南交界的小县城,如果岳云鹏把河南话称作“豫语”,那么,祖祖辈辈在这里居住的人说的是“鲁翼豫语”。pia县不依山不傍水,没有人文历史,没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没有丰富的物质资源,更不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这是一个几乎被遗忘了的县城,如果有不会被遗忘的理由的话,唯一的理由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的名字,pia,这是一个就算是在字典里也很难找出的字。
  • 星星娃

    星星娃

    你听说过妞妞和旦旦这两位可爱的小朋友吗?他(她)们就生活在美丽的星星河边。勤劳的眼镜妈妈、大门口爷爷、漂亮的彩云姑姑、精明的小四哥哥、还有英武的大鼻子爸爸……
  • 中国旅游地理

    中国旅游地理

    本书介绍了旅游地理学概论;中国旅游地理;园林水乡都市游——华东区;椰林海岛侨乡游——岭南区;石林溶洞民族游——西南区;蓝天白云草原游——塞北区等内容。
  • 涅槃仙歌

    涅槃仙歌

    正统本土修仙,不言情,欢迎入坑——天地初开,洪荒初成,人为至灵,悟天地之玄妙,得道而成仙。是为正道。及至上古,有大能之士,效法灵、植、鸟兽之道,不以悟道为要。乃以身沟通天地灵机,洗练凡体,成就法身。由凡入法,以法入道,得求长生。是为法道。后法道渐兴,正道湮灭,人间沧海桑田……凡俗出身一小丫头,游历人间。所见:至愚至慧,至浅至博,至情至性,至狡至诚,至邪至正,至尊至卑,至浊至皎,至空至痴。所历:半仙半魔,半佛半道,半阴半阳,半死半生,非曲非直,非钝非锐,非善非恶,非逆非顺。天纵之资,是资本?是灾厄?生存之道,何处去寻?兜兜转转,终于还是迎来宿命之战……
  • 阴阳送葬人

    阴阳送葬人

    我因杀人被判刑三年,出狱后对方竟化作厉鬼来找我报仇,为了活命,我找到了父亲的笔记,成为送葬人,俗称——阴阳先生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在清华读书和在北大工作的回忆性文章精选集,还包括季老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清华园日记》选编和初入北大执教期间的《北大红楼日记》选编。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 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季羡林忆清华”;第二辑:“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选”;第三辑:“季羡林评北大”;第四辑:“季羡林北大红楼日记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