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3900000003

第3章 殊途同归的乱世能臣与奸雄(2)

管仲病榻论相,可谓其从政生涯的绝唱。首先,管仲否定了易牙等三人,看似武断,其实大有道理。试想,一个连自己的儿子、亲人甚至自己都不爱的人,能去忠于你齐桓公吗?观察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若是违背了人之常情,那么他非傻即愚,要不就是抱有不可告人的险恶目的。这倒是很值得玩味的知人一法。

之后,管仲以鲍叔牙是非分明、是个“君子”为由,认为他不适合做一国之相。而举荐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隰朋。此中含有深意。作为一国之相,最重要的是要有度量,知道轻重缓急,善于调和各种矛盾,必要时还要懂得妥协。所以,管仲不同意刚正不阿的鲍叔牙做相国。这既是为了国家利益,也是为鲍叔牙着想。可惜的是,齐桓公最后还是没有接受管仲的意见,于是在管仲死后,易牙等三人得到重用,最后齐桓公就死在这三个奸臣手中,齐国来之不易的霸业,也几乎摇摇欲坠了。

2。曹操:乱世奸雄

古希腊的哲学家、政治学家柏拉图曾经对国家的政治体制进行了一个分类:他认为,国家的政体,可以分为平民政治、贵族政治和君主政治三种,而这三种政体,又有其变异形态,那就是民主政治、寡头政治和僭主政治。不同的政体,会实行不同的政策,也会使用不同的管理形式。

柏拉图的这一概括,对整个世界的古代时期的政权形式都具有典型作用。而中国自秦始皇建立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帝国之后,君主政治的帝国就成为历代政治的主流。如果按照柏拉图的理论,君主政治下的君主,应该是具有法定身份的,如果是靠着个人的军事或者政治势力夺取君主的宝座,那就是僭主。

柏拉图理论中的“君主政治”,和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王道”具有共通之处。所谓王道,就是要遵循儒家的伦理道德,实行有益于人民的仁政,优待士人,强化等级制度,用正义作为自己的旗帜。显然,这是儒家的一种理想形态的政治,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根本没有真正出现过,而中国历史上的常态,则是“霸道”。霸道的政治路线就接近柏拉图所说的“僭主政治”了,强调凭实力夺取天下,以刑法慑服臣民,是明显的军事形态的帝国。

到了汉末三国时期,东汉皇帝的权威无可挽回地丧失了,地方军阀们相继起兵,争夺对中央的控制权,从中外的经典理论来说,这些军阀以地方势力企图操纵中央,这属于僭主的勾当,也就是中国政治文化中所说的“霸道”。而其中的典型,自然非曹操莫属。

少年得志

霸道是如何实现的?霸道这种政治路线,具体是如何在乱世里成长起来的?从曹操的个人奋斗历程和曹操与袁绍争夺中原霸权的斗争中,可以看出霸道的具体表现。

首先应该提到的,是曹操父亲曹嵩的养父曹腾的个人政治路线。曹腾是一个很有权势的大宦官,曾做过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曹腾在宫中供职达三十余年,前后经安、顺、冲、质、桓五帝。曹腾的政治作风与一般宦官不同,他对官僚士大夫竭力拉拢,当时的朝野名士如虞放、边韶、延固、张温、张奂等都由于他的提携而位列公卿。因此,士大夫对他颇有好感。曹腾的养子、曹操的父亲曹嵩由于曹腾的庇荫,历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大鸿胪等中央高级官吏。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年),曹嵩以巨款买得三公之首的太尉。曹氏一门做高官,享厚禄的颇不乏人。曹腾亲近士人的路线,曹嵩跻身高级官员的行列,都给曹操的童年打下了一定的烙印。

曹操自幼就十分机警,有权术,行为放荡,有名士风度。不过他并不是一个浪荡子,他极为好学,博览群书,特别喜欢研究孙子兵法。曹操的文韬武略,从小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东汉时代,一般士人要想进入政界,除了依靠父祖庇荫外,本人也要“交游士林”,以便互相赏识和援引。东汉宦官虽很跋扈,但宦官一般出身于非读书仕宦的家庭,没有雄厚的社会基础,往往本人一死或失势,其子孙亲党也跟着垮台。曹腾子孙与此不同,不仅曹嵩一直在朝中做高官,曹操也从幼年开始就和官僚士大夫有密切的交往。曹操少年时,官僚名士如桥玄、何颙、张邈、蔡邕等都和他关系密切。袁绍出身高门,是一个不轻易接待宾客的高贵公子,曹操少时也与他交往。曹操靠着家族的影响和自己的才能,在少年时代已经受到一些官僚名士的重视。如太尉桥玄曾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天下即将进入乱世,如果不是天命庇佑的人才,不能扶危济困拯救天下苍生。能够让天下安定的人,难道就是你曹操吗?)名士何颙见到曹操的时候,说得更为直接:“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当时一般公卿子弟做官非常容易,曹操20岁,即被举为孝廉,做侍卫皇帝的郎。接着又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那时东汉王朝腐败已极,到处豪强横行,欺压贫民,目无法纪。曹操年轻气盛,常思有所改革,为百姓除残害,为自己树名誉。他一到洛阳北部尉衙门,便修缮四门,造五色棒,在每门左右各悬十余枚,有犯法者,不避豪强,都用棒打杀。一次,灵帝最宠爱的宦官蹇硕的叔父于夜间行走,也被用棒打杀。因此,豪强有所畏惧,不敢轻易犯法。而豪强及其幕后支持者都把曹操看做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但由于曹操也有靠山,他们无可奈何,只好改变手法,在灵帝面前夸奖曹操甚有吏能,于是把他外放为县令。不久,曹操又回朝为议郎。议郎不担任实际政务,专门给皇帝提供参考意见。当时朝政昏暗,奸邪充塞,皇帝为宦官、贵戚所包围愚弄,不知下情。灵帝建宁元年(168年),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杀宦官,结果反被宦官所杀。曹操特为窦武、陈蕃上书申诉,但灵帝未予采纳。

灵帝中平元年(184年)春,黄巾起义发生,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后来被提升为济南国相。曹操到任后,奏免了其中八县长吏。于是豪强被他震慑,不敢继续作威作福,只能逃往其他地方继续作恶。济南国在曹操治理下,政治有了一定程度的清明。

收天子入囊中

曹操在济南为官时间较久,后来被征入朝。当时宦官当权,曹操只做了议郎。朝廷曾任命曹操做东郡太守,他没有赴任,自称身体有病,返归乡里。曹操这时在政界已有相当声望,颇有作为。这个时候的曹操,也想过改善吏治,扶危济困。董卓擅权废帝,曹操加入了袁绍领导的讨伐董卓联军,当联军已经解散的时候,曹操还带着千余人的部队在河内寄居,没有固定地盘。这时,黑山(今河南浚县西北太行山区)起义军于毒、白绕、眭固等部十余万人攻入东郡,曹操带兵讨伐,大破敌军。袁绍为了拉拢曹操,上表推荐曹操为东郡太守。

在地方的这段时间,曹操不断和黄巾余部进行战斗,并且招安了很多青州地区的黄巾旧部。随着势力的扩张和对当时中原地区盟主袁绍所作所为的不满,曹操本人并不以占有一块领地为满足。曹操所占据的兖州为战略要地,各军阀对此虎视眈眈,所以一连串的战争随之而来。汉献帝初平四年(193年),南阳的军阀、袁绍的同族兄弟袁术引兵进犯曹操,被曹操击败后逃奔扬州。

经过了艰苦的争斗,曹操觉得这样做一个地方豪强,朝不保夕,只有谋求向中央发展才有前途。恰巧,兴平二年的时候,杨奉、董承、韩暹、李乐、胡才、张杨等迎接汉献帝从长安东归河东,曹操就决定把汉献帝控制在自己手中,为自己谋求一个统治的合法地位。

那么,与曹操进行争斗的另一个大军阀袁绍对汉献帝是什么想法呢?其实,袁绍手下的谋臣沮授也曾向袁绍建议派兵迎接献帝到邺,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这一建议遭到淳于琼等人的反对,他们以为当今群雄并峙,每个人都想做皇帝,如果迎得天子,每事都要上表请奏,诸多不便。袁绍本人既早已不忠于献帝,又自恃宗族强大,有自己黄袍加身称帝的意思,故而不出兵迎接献帝,这恰恰给了曹操一个难得的机会。

建安元年(196年)正月,献帝在韩暹、董承护卫下,回到洛阳。曹操当时驻兵于许,有意迎帝,经过一番斗争,曹操名正言顺地带兵进入洛阳,自封司隶校尉、录尚书事。过了一段时间,曹操看到洛阳因为战争的毁坏而到处残垣断壁,无法进行恢复生产和保证防御,而且自己在一时之间尚无力控制邻近诸军的军事势力,于是挟持汉献帝移驾许昌。从此,曹操尽收豫州之地,挟天子以令诸侯,造成政治上的极大优势,关中诸将望风服从,袁绍未能迎接献帝,后悔也来不及了。

曹操迁帝都许昌后,改兴平三年为建安元年(196年)。这时各路军阀为了争夺土地、人民,连年攻战不休,经济文化素称发达的黄河流域生产遭受严重破坏,人民大量死亡,造成“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凄惨景象。战乱和灾荒,不只给人民带来了浩劫,就是军阀也自受其殃,连军粮都供应不上。在这种情况下,各军阀要想保证军粮供应,只有把人们重新安排在农业生产上。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初得兖州时,毛玠就向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以蓄军资”的两项建议,为曹操所赞同。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打败了汝南、颖川的农民军,获得了大量劳动力和耕牛、农具,兴办屯田,为曹操扫灭群雄,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

同类推荐
  • 《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本书从历史名著《资治通鉴》中精选500则故事原文,加以注释、翻译、点评,旨在给读者提供一些历史知识,使读者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 异世之为人师表

    异世之为人师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大楚三世皇帝项政曰:“陈父(对陈匀的尊称)虽为吾师,但寡人亦曰:朕从未见过如此厚颜之人。”
  • 锦衣为明

    锦衣为明

    万历末年,帝国的余晖已经将逝。后世突兀撞入此间的少年,在大明的旗帜下。身穿锦衣,权倾天下。长城内外,塞北江南,骑马看唱,软玉温香。镇压农民起义的罪首,灭了满清朝廷的祸害。“有我大明人之所在,便是我大明之土地。犯我大明天威者,虽远必诛!”
  • 极品昏君

    极品昏君

    昏君难当!明主更伤!每天看着朝下大臣阿谀奉承,武官时时要自己练功健体,文官天天监督批奏折,皇后夜夜要笙箫!枉我作为大圣王朝龙之天子,却被这群前朝人控制与手掌之间,陈梦生心中对自由的渴望如日中天,直到一日,他遇到一人,一切都将改变了。
  • 君临三国之独霸一方

    君临三国之独霸一方

    王焱重生三国,君临天下,手中方天画戟横扫天下,胯下紫雷青龙驹如影随形。十二武将星辰,十二才士星辰伴其左右。青龙谋士智谋天下,白虎军团勇踏三军。收吕布,灭袁术,脚踏荆州,独霸一方,不平天下誓不称帝。
热门推荐
  • 乱蒹葭

    乱蒹葭

    家族破散,且看她复仇路上如何翻天覆地;爱恨情仇,且看他登云凌霄后如何寻旧梦!谁将浓墨泼洒,绘出江山如画;谁吟孤鹜同霞,弦上一指风华。谁缠红线千匝,银针渡绣对虾;谁映眉间朱砂,磁盏盖逸香茶。谁望尽天涯?谁浅笑拈花?谁反弹琵琶?谁乱了蒹葭?
  • 石府传

    石府传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红楼梦》,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贾宝玉”和“林妹妹”,这也确是实在的。《石府传》就是这么一部我心中的《红楼梦》
  • 量劫末法

    量劫末法

    生而恶鬼相,注定曲腰行。世人贱我,辱我,笑我,轻我。卑躬屈膝。生为人者,始知我命不由天。终有一日,诸天万界,万千华彩系我身。身即死矣,亦不能屈。这是一个男人为了挺直腰而做的努力,一路披荆斩棘而来,只为挺直脊梁。
  • 压寨夫君:娘子乖乖哒

    压寨夫君:娘子乖乖哒

    一场车祸,狗血的穿越,穿成了一个女扮男装的软妹子。变就变吧,穿就穿吧,既来之则安之,占山为王,落草为寇,抢个美男做娘子。本以为抢来的美男是朵娇弱的花,可是为什么娇花做法如此简单粗暴……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人说三个字……“你爱我。”“卧槽,你什么时候跑出来的?!!”“我们走!”“去哪?”“床上”“……”
  • 生活与生态(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生活与生态(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 带着宝贝来娶你

    带着宝贝来娶你

    谁说平淡无奇,不羁放纵就不能成功。失业加失恋,身上一无所有,连出租屋都被无情的房东给征收回去了。既然这个世界逼得我狼狈不堪,那我也要用我的逗比来狠狠的侮辱一下它的审美观。淘宝上买的一块玉佩居然让我拥有了别人不能拥有的能力,可惜心动的女孩却迟迟对我不理不睬,我暗下决心,早晚有一天我一定会带着宝贝来娶你的......
  • 大蛮部

    大蛮部

    始于蛮荒,起于苍茫。一个久远到不为万族所知的年代,巫、人两族的先祖挣扎在这片蛮荒大地上,与大凶搏杀,与神灵征战,与灵族争一线因果!他们,不跪天,不跪地,不敬鬼神,无所畏惧!他们,一路高歌,披荆斩棘,白骨为冠血为衣,征服了万万界!他们,被称为——蛮!---------------------------------PS:本书为慢热……第一卷可以理解为菜鸟成长史,第二卷菜鸟已经变成雄鹰。书友群:315218405
  • 我不会牵你的手

    我不会牵你的手

    这是一场没有结果的爱恋,札律和尼亚从一开始的亲梅竹马到最后的混乱关系,逐渐演变成阴谋与爱情的悲剧。
  • 99天爱上你

    99天爱上你

    一个爱心泛滥的阳光男孩,沈阳轩,在回家的路上救了一只受伤的小猫,只是想不到的是……那只小猫在一名白衣女子的帮助下寻找到了巫师,巫师答应将她变为人类,但是她只有99天,必须使男孩爱上她,否则她将会消失。她的心早已交给他,于是变一口允诺下来。巫师很神奇,给予她名字,她也和人类毫无区别,会说话会走路。她顺利走进沈阳轩的生活,但是却并不那么顺利,原来,他有喜欢的人……她,苏笑雨,真的能让沈阳轩爱上自己吗?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