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3700000074

第74章 佛教散论(32)

三国时期为汉传佛教初步形成做出突出贡献的译经大师主要有支谦、康僧会。“支谦和康僧会都是祖籍西域而生于汉地,深受汉地文化的影响。”[8](P.1]3)“支谦、僧会之注释者,注经之始。”[12](P.17)此二人是汉传佛教经典的奠基人。

“支谦生于中国,博览经籍,莫不精究。世间艺术,多所综习。遍学异书,备通六国语言。”“献帝末,汉室大乱,避地于吴。”“谦慨大教虽行,而经多梵语,未尽翻译之美。于是广收众经旧本,译为汉言。”“自吴黄武元年至建兴中,凡三十余年间”译得“大小乘经,约三十部。”“前已由支谶译出《道行般若经》,谦更努力试义译之。”[12](P.16-17)译成《大明度无极经》四卷,“使大乘佛教的般若系思想开始传行于中国。”[14](P.153)黄忏华评价支谦所译经典说:“辞旨文雅,曲得圣义。”[12]](P.16)任继愈先生评价支谦所译《维摩经》:“塑造了一个理论上‘不二’,实践上‘权巧’的‘居士’形象。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主要在于:他为一切剥削阶级的自我美化(以至神化),树立了‘榜样’,提供了依据。而他的历史意义则在于:通过维摩的言和行,正式宣告了小乘佛教的衰落、大乘佛教的隆兴。从此,声闻弟子逐渐退出了佛教的历史舞台;而‘菩萨’者流,则逐渐成了佛教历史舞台的主人。整个佛教,从此也就发生了性质上的根本变化。表面上,佛教好像更加‘发扬光大’了;而其实,佛教已从内部开始了它的质变、瓦解过程。”[15]](P.132)支谦对佛经的“义译”以及“曲得圣义”的效果,实际上是佛经汉化的体现,这意味着汉传佛教在法宝方面汉民族本土特征的体现。而其“质变”、“瓦解”即指印度佛教在汉地的发展历史的终结,随后开始的应该是发生了根本“质变”的汉传佛教的发展史。另外,从佛经翻译的表现方式来说,“支谦翻译的风格,对后来佛典翻译的改进,也起了不少作用”。“为了更好地畅达经意使人易解”,“他首先反对译文尚质的偏向,主张尚文尚约应该调和”。“要是从佛典翻译发展的全过程来说,由质趋文,乃是必然的趋势;支谦开风气之先,是不能否认的。”[11]](P.11)这也是支谦译经在汉传佛教发展史上的开创性意义。

在促进佛经实现汉化的过程中,康僧会前进的步伐更大。“康僧会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早兼有儒佛道三家思想的人。”“在佛教方面,康僧会步安世高阐学之后尘,并发展了他的思想。他把安世高的阐学从小乘提高到大乘的地位”,“还综合了儒家的仁、义、理、智、信的‘五常’和佛教戒杀、戒盗、戒淫、戒妄、戒酒的‘五戒’内容,提出了‘慈仁不杀、清让不盗、贞洁不淫、诚信不欺、奉孝不醉’的‘五教’。另外,康僧会还把‘无名’当成世界之本,道家的思想在他那里表露无遗。”[15]](P.133-134)任继愈先生的上述论断足以证明康僧会在译经时已经全面注意到调和佛、儒、道三家思想,这则成为汉传佛教佛经方面的汉化特征的端倪。

尽管支谦、康僧会为汉传佛教佛经方面的本土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他们毕竟不属于汉民族,汉族第一个汉传佛教经师应是朱士行。前文已经论证朱士行是汉族第一个接受戒律的严格意义上的沙门,而他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意义却不仅止于此,还在于他是汉土僧人西行求法之始。更重要的是,他所求得的般若系佛典经后人翻译,已经鲜明地体现了汉传佛教佛经的本土化特征。黄忏华说:“然讲经之始,朱士行也。”“尝于洛阳讲竺佛朔译《道行经》,即小品之旧本,觉文句简略,意义未周。每叹此经为大乘之要典,而译理不尽,誓远求大品。”“是为此土沙门西行求法之始。”[12]](P.17-18)这说明,“朱士行之开西行求经先驱,系源于汉译般若经典之不完备。”[14]](P.155)朱士行西行至于阗,求得《放光般若经》,由弟子弗如檀送回洛阳。虽然“求得的经典虽只限于《放光般若》一种,译文也不完全,但对当时的义学影响却很大。译本风行京华,凡有心讲习的都奉为圭臬。”[11]](P.12)后来,竺法护、鸠摩罗什等人都翻译了该经,使“佛教界研究《般若经》的风气达到了全盛时期”。“般若学说于此时代之流行,对佛教中国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4]](P.160)而士行西行求得大品并被广译,正是佛教经典已在汉地被选择性汉化的有力证明。

据以上分析可知,汉传佛教经典的汉化特征在三国时期已基本具备。

3.从汉传佛教的传播载体来看

佛教的传播载体主要包括寺庙、佛像(画)、仪轨制度等多个方面。

首先,就寺庙而言,“此土有寺院之始”应始于白马寺。[12]2](P.5)但正如任继愈先生所论,“汉代也有少量的佛寺。主要是为了满足西域来华胡裔的宗教信仰,法律上不允许中国人出家做和尚。”[15]](P.3)换言之,汉代的寺庙是为适应外来文化现象而建立的,并不服务于汉民族的文化需求。从中国汉地佛寺的布局特点来看,“历史上曾出现过多种布局形式,最早出现的是廊院式”。“据载,献帝时笮融在徐州所建寺院即是廊院式布局的。”[16]22(P.14-15)赖永海认为“中国历史文字记载中较具体地描述一个佛寺的最早文献”见于《后汉书·陶谦传》,“公元二世纪末,汉末三国之际,丹阳人笮融在徐州建浮屠祠,‘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又堂阁周回,可容三千许人,作黄金涂像,衣以锦采’”。[16](P.4)这一材料也说明,笮融之举实为建塔之举。“可知建塔在中国是很早的事”,而“塔是佛教纪念物”,“传到中国,与中国楼台建筑形制相结合,才形成中国式塔。”[5]](P.20)

上述材料说明,从建筑目的及其民族特色等方面来看,汉传佛教的寺庙最早出现应在汉末三国之际。

其次,就佛画而言,汉民族最早的佛画家应是三国时期的曹不兴。“旧传康僧会来到吴地传播佛教时,还带来印度佛教画本,当时画家曹不兴,即据以绘画佛像,成为名家。”[8](P.14)“三国时吴国曹不兴是最早接受西域影响的知名画家,谢赫评论他‘虽不该备形似,而妙有神韵’。其弟子卫协被尊为‘画圣’,后人评论其佛画冠绝六朝。”[5]](P.196)曹不兴、卫协则与顾恺之“并称中国最初的三大佛画家”[8]](P.27)。

再次,佛教的课诵、浴佛、梵呗等重要礼制也出现在汉末三国之际。王新认为“关于课诵的最早记载,见于《吴书·刘繇传》附记后汉笮融的事迹里,该记说:‘笮融者,丹阳人……可容三千余人,悉课读诵经,令界内及旁郡人有好佛者听受道’”[17]](P.353)。

林子青指出,“随着佛教的输入,浴佛的仪式很早就在中国流传了。《吴书》卷四《刘繇传》附记笮融事迹说:‘每浴佛,多设酒饭……费以巨亿计。’这样大规模的佛教仪式,大概就是中国‘浴佛会’的滥觞”[18]](P.371)。

林子青说:“或称梵呗与印度之赞法并不相同,因为梵音和汉语的构造有异,无论用梵腔以咏汉语,或用汉曲而歌梵声,都有困难。故而佛教传入中国之初,译经事业虽渐发达,而梵土歌呗却未获传播。”“中国赞呗的起源,相传始于曹魏时代,陈思王曹植尝游鱼山(一作渔山,在今山东东阿县境),闻空中有一种梵响,清扬哀婉,独听良久,深有体会,乃摹其音节,写为梵呗,撰文制言,传为后式。”[18](P.378)高观如又指出:“魏陈思王曹植曾依梵僧歌咏的声调,运用佛经的题材以汉地文辞制造梵呗,为中国佛教音乐文学的开始。”[19]P.162)

综合全文可知,汉传佛教汉化后的僧宝特征即汉族僧人的最早出现应是三国时期的朱士行。就法宝的汉化特征而言,汉传佛教系统崇尚的大乘经典以及其适应汉民族文化的表现方式等应归功于三国时期的支谦、康僧会及朱士行等人。再者,汉传佛教的寺庙形式、佛画艺术及仪轨制度等的全面汉化也出现在三国时期。“自汉末至三国时期,是佛教输入中国内地并在中国社会扎根发展的时期。”[14]](P.155)而“三国时期佛教的传弘,虽然范围还不广阔,但已逐渐和固有的文化相结合”[8]](P.13)。三国时期实际上是中国汉传佛教的形成时期。

参考文献:

[1]《太虚大师全书》。

[2]赵朴初:《中国的佛教》,《现代佛学》1953年12月号。

[3]《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中国佛教”词条。

[4]李尚全先生:《中国佛教在台湾的命运·导言》,《寒山寺佛学》第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5]孙昌武:《中国佛教文化序说》,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

[6]方立天:《佛教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

[7]郭朋:《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齐鲁书社,1986年。

[8]黄忏华:《后汉佛教》,《中国佛教(一)》,知识出版社,1980年。

[9]林子青:《中国佛教仪轨制度·三·传戒》,《中国佛教(二)》,知识出版社,1981年。

[10]唐道宣:《四分律册繁补阙行事钞》卷2,《僧纲大纲篇》第7,转引自严耀《试论中国佛教戒律的特点》(《世界宗教研究》2005年第3期)。

[11]吕澂:《朱士行(约三世纪)》,《中国佛教(二)》,知识出版社,1981年。

[12]黄忏华:《中国佛教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

[13]王志远:《黄河文化丛书———宗教卷》,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

[14]满昇:《朱世行西行求经意义之探微》,《寒山寺佛学》第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15]任继愈:《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人民出版社,1963年。

[16]赖永海:《中国佛教百科全书———宗教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17]王新:《课诵》,《中国佛教(二)》,知识出版社,1981年。

[18]林子青:《浴佛》,《中国佛教(二)》,知识出版社,1981年。

[19]高观如:《中印佛教关系》,《中国佛教(一)》,知识出版社,1980年。

(吴海萍:浙江省博物馆)

同类推荐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是继《降伏其心》之后,于2008年至2010年2月间,万行法师在建寺之余,每晚共修时与四众弟子及信众之间的交流问答,皆是针对弟子们在佛法修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而谈。万行法师坚持“以人为本”,将佛法与深奥的禅理融入生活,让弟子们在“农禅并重”的道风里,在“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的家风下,借人炼心,借事检心,于堂上坐禅,堂下禅做,在工作中修行,修行中工作,在降伏身心的同时,融入生活,融入自然,融入道,在消除自我的同时圆满自我。
  •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如今有些禅和子看公案、论公案,都在弄玄虚,琢磨着什么话用什么话来对,有的当成打哑谜,有的当成文人对诗句,有的当成时下流行的脑筋急转弯,还有的干脆当成威虎山的黑话了,以为是些全无道理的乱侃一通,岂不知人家看似没有理路的话背后都有清晰的理路,只是迷人看不清罢了。   一切经典,一切公案,都是为了表法,学人一定要透过这些语言场景去体悟祖师想要表达的那个法,而不是在语言相、文字相和各种名相上去费脑筋、抠字眼,去考证什么真伪、早晚。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嗔心起时要思员,熄下怒火最吉祥。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以虛养心,以德养身;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 听禅闻道静思语:佛学中的人生感悟

    听禅闻道静思语:佛学中的人生感悟

    禅,正是这样一把打通现实与理想的钥匙,以超然物外的智慧、妙趣文雅的吐属,渡人于稚拙之中,醒人于妄执之间。它是世间一道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带我们进入恬静平和的生活。
热门推荐
  • 俊凯独宠小娇妻

    俊凯独宠小娇妻

    王俊凯和夏晞到底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大的秘密世界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煤运昌盛

    煤运昌盛

    千禧年,赵席渊二十岁,晃荡了三年的他在爹妈苦口婆心的劝导下,投入了泫高县当时正兴起的产业工作当中,挖煤。那时候泫高县大大小小的煤矿数以百计,每天国道上来来往往的卡车承载着几吨的煤,引擎里冒出的都是戾气,空气中漂浮着的颗粒像是天然的油漆工把路面涂的越来越黑。邻家小侄子经常会在路边指着那些卡车问他那上面装的都什么东西,他用手抹了一下刚吃完米饭的嘴巴说,回答干脆利落,那都是钱!
  • 暖娇

    暖娇

    君既无心,何以聘妾为妻?为了你这样的人,我误尽一生,若有来世,只愿成仇不愿成偶!花妙作为一个穿越者横行年代的穿越女,表示对这原主乱七八糟的身份十分糟心。魂穿靠山村,家徒四壁,爹娘生死不知,包子幼弟在侧,左邻右舍暗算,隔壁村‘土豪’逼嫁。花妙表示,好歹穿越了一回,不做出一番成绩,哪儿对得起自个儿穿越女的身份?神马?秀才老爹是大夏朝荣国公府的三老爷?秀才亲娘是镇国侯府侯爷的亲妹子?要不要这么高大上?爹娘都被净身出户,逐出族谱?花妙拍拍胸脯,还好还好,她有防病防灾防坏人还自带高级空间的白玉佩。可是,原主前世渣夫,能不往姐跟前凑么?姐实在是看不上你啊~~***************************如果你喜欢《暖娇》的话,请支持竹枝创作不易,不喜欢的也可另觅佳作,竹枝自问不是神,写不出人人叫好的绝章。
  • 兜爱十年

    兜爱十年

    十八岁时女主迫于集团压力,急需结婚,男主对女主一见钟情,自告奋勇无偿娶对自己无意的女主。领完结婚证女主出国留学,十年未见,再相见,女主成为集团总裁,男主应聘女主旗下,“不相识”的二人开始了真正的爱情旅途……
  • 秦妃得已:穿越时空寻找爱

    秦妃得已:穿越时空寻找爱

    无情的王,有着众多儿女,却不立后。在段扑朔迷离的历史里,那座被世人唾骂的阿房宫,一个民间流传的神女传说。上篇“王,不好了!孟姑娘把有身孕的郑夫人扔进湖里了!”“哦,给她一根鱼竿,她不是说要钓什么美人鱼吗?”某王淡淡地说。“王!不好了!孟姑娘把大臣打伤了!”“哦,没事,继续打。打伤了,寡人医;打残了,寡人养;打死了,寡人埋;”某王连头都没抬。“王!不好了!孟姑娘把侍卫打晕偷跑出宫玩了!”“什么!赶快把未来皇后追回来!要是她少了一根头发!寡人要天下陪葬!”某王暴怒。下篇“贱婢,你人和心都污秽不堪。”她遍体鳞伤讽刺地看了他一眼,“你这青楼女子,弃市,腰斩,车裂,毒药,凌迟,你选一个吧。”
  • 白骨凤

    白骨凤

    她叫白骨,夜白骨。乃是煞星,从小被扔在荒废的院子里苟且偷生。他叫疏鸿,解疏鸿。云起国大祭司,他说的话比圣旨更有威信。“她若是妖孽,我第一个动手。”初次相见,他气吐如兰,声音淡漠,眼里似含着万年寒冰。“当年给你机会杀了我,你不杀,如今那折骨断筋之仇,不报不可。”一别四载,她站在离他一米开外的地方,冷笑着说道,眼底是一丝不着痕迹的嘲笑。
  • 异世女王的传说

    异世女王的传说

    肖萝莉,一次意外来到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异世大陆。上古魔动力能源玉璧在手,珍贵的御兽术,御甲术,炼器术,魔法技能,她信手拈来她是御甲女战士,至尊神器赤血剑在手,傲视群雄,万夫莫敌!她是御兽女战神,上古御兽术出神入化,魔兽成群,谁与争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惊华物语

    惊华物语

    一,古国奇谭大乔X小乔X孙尚香黄月英X诸葛孔明二,仙国之殇无忧X清梦秋芙X白君
  • 高门嫡女:神医忙种田

    高门嫡女:神医忙种田

    顾明馨作为现代千年异能隐世家族嫡系传人之一,在首次家族试炼任务中的最后一刻功亏一篑,一不小心。。。。。穿了?而在不知名的古代是安分守己的做个大家闺秀呢?还是活出自我呢?这是一个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