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3700000014

第14章 中国近现代佛教论丛(14)

随着科技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新时期的佛教寺院,尤其是都市寺院的发展,要求寺院建立更科学的组织分工体系,权责分明,在佛教戒律及“和合共住”规约等制度之外,制定符合自身需要的制度原则与活动规则,在决策、计划、管理等方面做到有章可循。通教寺由于尼僧不多,在组织制度建设方面难免有疏漏之处,这也情有可原。然而,一个寺院要想求得长远发展,要想在弘法利生方面更有作为,设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制度极其必要。

2.注重僧才的培养与引进

僧宝,为佛教佛、法、僧三宝中一宝,对于一个佛教道场来说,僧人至关重要。由此,僧才的培养与引进也就凸现出其重要性。新时代的僧才,除了要求其知识与文化的足够积累,除了对于经典的熟知和宗派理论的研究讲习,还需掌握一定的世俗学问和技能,要对现代社会有一定的了解和适应。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摄化信众,传播佛法,教化世人。通教寺现常住尼僧中老一辈的尼僧都接受过佛学院的教育,年轻一辈的尼僧也都已考入佛学院或正在备考当中,这是可喜的。但是,通教寺具备讲法能力的尼师不多,讲法活动较少,对信众修学的指导不足。寺内掌握现代化科技知识技能的法师也较少,处理寺庙事务效率有待提高。所以,一方面,要大力加强本寺僧才的培养,另一方面,还要适当引进各具特长的僧才,因材任用,发挥寺内尼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

对于一个如法如律的道场,清净庄严的寺院环境是必须的。同时,硬件设施的保证,更是能为住寺尼僧和来寺信众提供更为良好的修学方便。由于通教寺不对外旅游开放,所以并没有门票收入,寺院的日常开销多是十方信众善心供养或做佛事活动所得,经济来源极其有限。然而,目前,整个通教寺年久失修,寺院面积狭小,钟鼓露天使用,学僧教室仅十四平米,也没有藏经楼,四部大藏经一直封存,而且没有正式的讲法堂,随着佛教事业的发展,信徒的增多,通教寺在法事活动时显得特别拥挤。故此,当家师欲修复南、北两层楼房,大殿后准备新建藏经楼,并计划将收回的如意寮房扩建为法师培训教室和宿舍、学生教室和宿舍、老人院及居士院。这些都需要有力的经济支持才能实现,所以当家师正为此多方奔走,四处募化,争取各方支持。

4.注重文化品位的确立

印顺法师曾经说过,佛教之所以能流传至今,重要的是依靠了佛教的学问。这佛教的学问,也就是指佛教的文化。佛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疑是一朵奇葩,以它特有的品性和魅力吸引着世人,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寺院作为佛教文化的载体,若无佛教文化的充分涵养,便如无水之木,无根之草,必将难以为继。通教寺坐落于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是尼僧在京修行的唯一道场,若能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承继佛教深厚的文化底蕴,发扬其曾办“八敬学苑”的学律传统,确立自己的文化品位,对于十方信众必将具有更大摄受力,对于佛教文化的传播必将发挥更大作用,对于济世救苦的如来家业的推行必将贡献自己更大的力量。

在寺院的对外交流及思想传播方面,也有一些地方有待进一步提高。

1.加强对外交流与学习总结

天下僧团是一家,都是出家修行同证菩提之同道中人,然而不同的僧团会因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修学传统而呈现出各自的风格与特色,所以,僧团之间的参研交流能起到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扩展视野、开阔思路的作用,对僧团的发展大有裨益。通教寺尼僧也有一些出外学习交流的机会与经历,不仅有到大陆的其他尼寺参访挂单,也有到港台地区参学,更有远赴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尼泊尔,甚至北欧等国参访学习的经历。但是参学回来后疏于系统总结,很多好的经验难以为我所用,参访的成效不够显著。所以在参访后回寺总结这方面有待提高。

2.加强对来寺参访信众的教化

佛教徒有七众之分,但简而分之,只有出家、在家二众。通教寺出家尼众应担负起对来寺礼佛的在家信众的教化之责,净化世俗,弘扬正法。当今社会,存在不少盲目信教现象,“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屡见不鲜。作为潜心修道、承继如来家业的出家尼僧来说,阐明佛法本意,纠正世俗之人的错误观念,以自身清净庄严的威仪摄化在家信众,可以说也是修行的一部分。通教寺住寺尼众都能保持自己行住坐卧如法如律,为信众树立威仪典范,在看到信众有不如法的言行之时也都能立即予以指出,免其多造业障。但通教寺的佛教知识宣传内容有待丰富,法师讲法活动也应适当增加。目前,通教寺正在筹备面对在家信众的佛学讲习班,计划定期邀请法师讲法,此项活动对于弘扬正法大有裨益。此外,如寺院可在各处设一些宣传栏,张贴一些佛教小知识,结合通教寺的尼寺特点多附一些有关佛教出家女众的知识介绍,利用这些善巧方便营造出具有通教寺尼众道场特色的佛教文化氛围,也许能吸引更多的信众参访,加大通教寺的影响。相信这些举措,亦能影响周边社区,广结善缘,将佛教思想传播给更广大的受众,利益社会,造福众生。

3.加强对护法居士的教育

寺庙的护法居士应归属寺庙管理,因为护法居士的行为也会影响到寺庙的形象,护法居士在交流中表露出的对不同寺庙的评价和看法常常影响到其他信众对该寺庙的印象,所以加强对护法居士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通教寺的护法居士分别在传达室、流通处、斋堂和法会维序处帮忙,但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人员的临时性和流动性比较大。除了在传达室和流通处的居士属于长期的坐班性质,在斋堂和法会帮忙的居士随意性比较大,主要看大家的自愿和主动邀约。但这就造成有时斋堂挤得人满为患,有时法会又人手短缺,最终都会影响效率。若能根据居士们的空闲时间,进行合理的分工安排,实行轮班制,列出每周或每月的值班表,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问题。同时,如能对来寺护法的居士进行定

注解:

[1]佟洵主编:《佛教与北京寺庙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42页。

[2]佟洵主编:《佛教与北京寺庙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51页。

[3]佟洵主编:《佛教与北京寺庙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52页。

[4]朱耀庭主编:《北京的佛寺与佛塔》,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年,第57页。

[5]通教寺编:《佛教念诵集》,北京通教寺敬印,2003.1。

[6]通教寺编:《佛教念诵集》,北京通教寺敬印,2003.1。

[7]通教寺编:《佛教念诵集》,北京通教寺敬印,2003.190~192。

[8]通教寺编:《佛教念诵集》,北京通教寺敬印,2003.171~176。

[9]通教寺编:《佛教念诵集》,北京通教寺敬印,2003.195~197。

[10]通教寺编:《佛教念诵集》,北京通教寺敬印,2003.177~180。

[11]通教寺编:《佛教念诵集》,北京通教寺敬印,2003.180~182。

[12]本文因保护个人隐私需要,凡是以“心”字为法名开头的均是化名。

[13]因保护个人隐私需要,本文涉及居士均用化姓。

参考文献:

[1]佟洵主编:《佛教与北京寺庙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期的佛法知识的培训和规章制度的讲解,则不仅能提高居士的佛学修养,同时也为寺庙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给予了一定程度的保证,还能加强护法居士对所护持寺庙的归属感,亦能在适当时候对寺庙良好形象的树立起到积极作用,一举多得。

(二)展望

从明朝创建至今,通教寺经历了殿宇倾圯、佛像被毁、尼众四散的衰颓,也历经了中兴扩建、复立学院、十方慕名的兴盛,几落几起,可谓命途多舛。但令人倍感欣慰的是,通教寺历代尼僧道心坚定,修行精进,以弘法利生、慈悲济世为己任,广结善缘,摄化众生,使得通教寺虽几经磨难,但承蒙佛菩萨护佑,得到十方支持,使正法得以久住,使道场维系庄严,终于发展成今日之规模,享誉东南亚。

而今,佛教正在逐渐探索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佛教自身得到了一定发展,也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广大民众生活的安宁与心灵的慰藉,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佛法日隆的今日,通教寺也在不断摸索,力求走出富有通教寺特色的发展之路。此时,通教寺当家师思智法师适时地提出了“以文化立寺”的宏愿。她说,通教寺要对外开放,闭门苦修不适宜现代寺院,尤其是都市寺院的发展。但是,通教寺并不是要旅游开放,而是要文化广播。通教寺要继承历史上“八敬学苑”的学律传统,培养僧才,精进修行,开设讲堂,教化信众,充分发挥京城尼众道场独此一家的优势地位,树立通教寺的文化品位,以弘法为家务,以利生为事业,为如来家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尽上自己的一份心力。我想,这也是所有关心佛教发展,关注社会发展的有识之士的共同心愿。

[2]朱耀庭主编:《北京的佛寺与佛塔》,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年。

[3]北京市档案馆编:《北京寺庙历史资料》,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年。

[4]文安主编:《古刹寻踪》,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

[5]通教寺编:《佛教念诵集》,北京通教寺敬印,2003。

[6]杨玉辉:《寺院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

[7]http://www.fjzd.org/news/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4. 2007年1月27日访问。

[8]德吉卓玛:《苦乐自相知的女尼出家因缘》。

[9]http://www.fjzd.org/news/ShowArticle.asp?ArticleID=586. 2007年3月18日访问。

(李岚:中国人民大学07级硕士研究生)

同类推荐
  • 李叔同全集之佛学·杂记(01)

    李叔同全集之佛学·杂记(01)

    本书主要包含弘一法师《各地讲法汇集》、《随笔·杂记》、《晚晴集及格言别录》、《说律解经手书题记》和《书、画等的序和跋》五部分。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入我国。
  •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命运的问题,探究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因缘,探究人的欲望与牵挂。人如何可以心无挂碍地坦然面对。满遭损,谦受益,是生活中的智慧,也是人生的大道理。本性禅师在这一册中,举了很多现实中的案例,说明一些禅学大道理。
  • 如何淡定(禅·心灵·灵性)

    如何淡定(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面对的世风日下的种种社会问题,进行了分析、批判。比如“小悦悦”问题折射出的社会失德问题。感召人们向善,淡泊名利,宠辱不惊。
  • 心经

    心经

    《心经》作为般若经的浓缩本,“缘起性空”是其核心思想,但又进一步从“对外扫相”和“对内破执”两个角度去讲“空”。《心经》是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来对外破五蕴身,以“心无挂碍”来破心执。
热门推荐
  •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充分关注时代主题,密切联系现实问题,在全球多元视野中寻求学术话题,传播学专家与您一起,阐释社会巨变,建构认同体系,寻找传播学的中国问题。
  • 雪山冰峰

    雪山冰峰

    在万山巅峰,天下正义之山万丈平台上,有着三五十人,围成一团密密麻麻,成半合为之势。在前方,有着一个白色背影,他平静的看向万丈悬崖,神情如一的镇定,而悬崖吹过来的大风舞摆了他的白衣,更添一份大气。“怎么样,本座在这里等着,你们倒是上啊。”白衣缓缓转身,风呼呼的吹摆黑发,英俊的脸庞是带着轻蔑。看着神色各异,面色难堪的几十张黑脸,叶古牧笑了。就好像要衬托他的霸气凌然,山涧突然一阵呼啸大风,“呼......”“老子就是魔,你们心中磨灭不去的魔,你们万事千秋的魔神。”随着大风狂涨,张狂的话语如同猛兽之吼,流转世上.
  • 来自明朝的你

    来自明朝的你

    小警察姜璃归属于市局一个专破灵异案子的小组,离奇的案子一直有,但没有人相信那是灵异事件,百无聊赖之际,姜璃发现自己可以凭借古董,自由穿梭于明朝与现实之间,明朝遇到的那个傲娇男人,竟然与现实中那个不起眼的警局小IT长得一模一样,开玩笑,只是像而已,谁能活几百年不死?
  • 网游之我在创世创世纪

    网游之我在创世创世纪

    什么?出个门都能被游戏头盔砸中。有了游戏头盔还上什么班啊!工作,辞了!房子,卖了!好基友,拉过来一起玩游戏!有了好基友,还怕游戏玩不好吗!要玩就要玩到全服第一!
  • 入世修仙之大隐于市

    入世修仙之大隐于市

    都市、修仙、校园、官场、复活重生一个都不能少。且看一个被雷劈的少年如何一路登顶人生的巅峰!~3519433249QQ
  • 炼之后人

    炼之后人

    人总有丰富的探知欲,从古至今,从出生开始,对于生命的尊重和自我的认识。家族流传的红石,是财产,可是,红石的来历,追溯到家族的起源,世事变迁的若干年后,红石的拥有者,会将这扇即将打开的门又合上吗。。
  • 夏伴森与小抵迪

    夏伴森与小抵迪

    短短几日,全世界凭空消失了数万人。一个月过去了,消失的人数与日俱增。一股莫名的恐慌笼罩着全人类,随时遭受着隐藏在身边无形杀戮的人类,绝望无助之下灭亡就在旦夕之间。生死存亡之际,一个屌丝少年在经历一段离奇而又惊心动魄的人生后,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拯救全人类的使命。踏上这条救人之路的他,将会面对怎样的敌人?又会是多少个?......。
  • 梼杌萃编

    梼杌萃编

    《梼杌萃编》又名《宦海钟》,以反面人物贾端甫为中心,细腻地再现了晚清官场、仕林和工商业者腐朽淫糜、放荡庸俗的生活,无情地暴露了清末官场商场的黑暗与腐败。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问江湖

    问江湖

    “我只想一家人团聚,爹,娘和姐姐,成仙或是堕凡尘,又有什么关系,哪怕整个江湖与我为敌,我只想要我的亲人,爱人,朋友,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