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3700000011

第11章 中国近现代佛教论丛(11)

[1]《印光大师全集》第一卷,台北佛教出版社,1991年4月恭印版,第307~308页

[2]《太虚大师全书》,台北:《太虚大师全书》影印委员会,1980年第3版,第29册,第42~43页。

[3]《太虚大师全书》,第29册,第43页。

[4]《太虚大师全书》,第29册,第43页。

[5]日本学者诸户立雄据《续日本纪》认为汉传佛教的度牒制度始于日本养老四年(720),可参阅所著《中国仏教制度史の研究》(东京:平河出版社,1990年)第225页。

[6]李治亭:《清康乾盛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412页。

[7]王广西:《佛学与中国近代诗坛》,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6页。

[8]《太虚大师全书》,第3册,第238页。

[9]黄夏年主编:《近现代著名学者文集·太虚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273~274页。

[10]《太虚大师全书》,第3册,第240页。

[11]《太虚大师全书》,第3册,第240页。

[12]《太虚大师全书》,第3册,第241~242页。

[13]《太虚大师全书》,第3册,第240~241页。

[14]《太虚大师全书》,第24册,第449页。

[15]《太虚大师全书》,第24册,第449页。

[16]《太虚大师全书》,第24册,第452页。

[17]《太虚大师全书》,第24册,第455页。

[18]《太虚大师全书》,第24册,第432~433页。

[19]《太虚大师全书》,第24册,第433页。

[20]《太虚大师全书》,第24册,第433~435页。

[21]《太虚大师全书》,第24册,第357页。

[22]《太虚大师全书》,第24册,第373页。

[23]《太虚大师全书》,第24册,第395页。

[24]《太虚大师全集》,第24册,第399~400页。

[25]《太虚大师全集》,第24册,第402页。

[26]《太虚大师全集》,第24册,第402页。

[27]《太虚大师全书》,第24册,第404页。

[28]《游心法海六十年》,《印顺法师佛学著作集》(电子版),http//www.yinshun.org.tw/

[29]印顺:《人间佛教论集》,正闻出版社,2002年,第1~2页。

[30]印顺:《人间佛教论集》,第5页。

[31]陈兵:《正法重辉的曙光———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普门学报》第1期。

[32]林明昌:《建设人间佛教的宗教家———从太虚大师到星云大师》,《普门学报》第2期。

[33]转引自林明昌:《建设人间佛教的宗教家———从太虚大师到星云大师》,《普门学报》第2期。

[34]慈容:《立足本土,胸怀法界———国际佛光会的回顾与前瞻》,《普门学报》第2期。

[35]慈容:《立足本土,胸怀法界———国际佛光会的回顾与前瞻》,《普门学报》第2期。

[36]慈容:《立足本土,胸怀法界———国际佛光会的回顾与前瞻》,《普门学报》第2期。

[37]慈容:《立足本土,胸怀法界———国际佛光会的回顾与前瞻》,《普门学报》第2期。

[38]慈容:《立足本土,胸怀法界———国际佛光会的回顾与前瞻》,《普门学报》第2期。

[39]慈容:《立足本土,胸怀法界———国际佛光会的回顾与前瞻》,《普门学报》第2期。

[40]郑金川:《推行人间净土的圣严法师》,http://210.60.194.100/

[41]郑金川:《推行人间净土的圣严法师》,http://210.60.194.100/

[42]圣严:《平安的人间》,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第3页。

[43]圣严:《平安的人间》,第161页。

[44]圣严:《平安的人间》,第161页。

[45]圣严:《平安的人间》,第162页。

[46]圣严:《平安的人间》,第162页。

[47]圣严:《平安的人间》,第163页。

[48]圣严:《平安的人间》,第163~164页。

[49]圣严:《平安的人间》,第164页。

[50]圣严:《平安的人间》,第164~165页。

[51]请参阅圣严《平安的人间》一书的相关内容。

[52]证严:《用爱走过三十年》,http://www.fjnet.com/

[53]林清玄:《水晶石与白莲花》,高信疆编:《证严法师静思语》,1990年第60版,第242页。

[54]杨惠南:《当代台湾佛教环保理念的省思———以“预约人间净土”和“心灵环保”为例》,《1995年佛学论文集》第3~5页。

[55]林宣璇:《人间佛教与生活实践:慈济现象的社会学解析》,(台湾)清华大学硕士论文,第48页。

[56]林宣璇:《人间佛教与生活实践:慈济现象的社会学解析》,第51~52页

[57]林宣璇:《第二章宗教与社会———人间佛教与慈济志业》,第52~53页。

[58]林宣璇:《人间佛教与生活实践:慈济现象的社会学解析》,第54~55页。

[59]释见晔:《佛教理念与实践的另一种对话形态:以香光尼僧团高雄紫竹林精舍佛学研读班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第90期。

[60]释见晔:《佛教理念与实践的另一种对话形态:以香光尼僧团高雄紫竹林精舍佛学研读班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第90期。

[61]《香光尼僧团简介》,香光信息网。

《寒山寺佛学(第5辑)》是以刊发近现代汉传佛教专题研究的论文为主开拓的一块佛教研究园地,包括教下研究、敦煌佛学论丛、佛教文化研究三个专题。

[62]《香光尼众佛学院》,http://www.chibs.edu.tw/

[63]释见晔:《佛教理念与实践的另一种对话形态:以香光尼僧团高雄紫竹林精舍佛学研读班为例》。

[64]释见晔:《佛教理念与实践的另一种对话形态:以香光尼僧团高雄紫竹林精舍佛学研读班为例》。

[65]昭慧:《佛教弘誓学院缘起》,《弘誓》,第41期,1999年10月发行。

[66]昭慧:《人间佛教行者的“现身说法”———从提倡动物权到提倡佛门女权》,《当代》第173期。

[67]昭慧:《佛教弘誓学院缘起》,《弘誓》1999年第41期。

[68]昭慧:《佛教弘誓学院缘起》,《弘誓》1999年第41期。

(李尚全:苏州大学佛学研究所所长、历史学博士)

北京通教寺现状调研

李岚

一、历史及现状

(一)历史

通教寺坐落于北京市东直门内北小街针线胡同19号,是北京市惟一的一处尼众道场。对于其始建年月,目前尚未见著录,所以具体建造年月不详,但相传为明朝所建。据吕荣恩在《通教寺》一文中记述,“寺周围老住户代代相传,说该寺始建于明代,是太监出资兴建的僧庙,清代改为尼庙,并更名为‘通教禅林’”[1]。原寺山门坐北朝南,面积700平方米左右。清末明初,教法式微,至1942年时,庙已破败,殿宇倾圯,佛像毁坏,当时的住持尼僧印和已无法应付这番局面,便将寺交给从福建来京的尼僧开慧、胜雨二人主持。开慧、胜雨二人为师徒,1942年从福建来京后,在北新桥王大人胡同(今北新桥三条)广慈寺挂单,每日到净莲寺去听慈舟老法师讲课,印和也去听课,因此相识了。印和觉此二人道心坚固,愿力不凡,故将寺交与她俩。她俩接寺后,即向军阀、官僚、资本家募化,对该寺进行了扩建。由恒茂木厂工程师马增新设计将山门改成坐西朝东,又迁移寺周围居民,将寺扩大到近3000平方米,并把寺更名为“通教寺”。为此,胜雨特刻《中兴通教寺碑记》,碑中记载:“尝闻经藏云,道场有三:一说道之场乃弘扬佛法者之住处,二行道之场系如法修道者之住处,三证道之场是明心见性者之住处。故古今几修道人所住寺院,皆曰道场。本寺创建于明,重兴于清。乃至清末民初,殿宇倾圯,佛像毁坏,更不堪言。久绝修道之人,可谓不堪设想之场。经我师开公老人不惮辛苦,于民国三十一年进寺,化费净财,迁移住户,改造大殿,兴建念佛堂、讲堂、方丈斋堂、大寮等处,复设立八敬学苑,培育僧才,继而悬挂钟板,并呈文备案,永作十方常住。以持戒、念佛为宗,学教习观为助。婆心切切,无微不至,希后来贤者体老人弘法利生之本,怀重兴此寺之艰辛,务必发菩提心难行能行遵守戒规,如法行道,守护常住,如己眼珠,如是因果分明,行持有法,则不眛道场二字,亦不负老人重兴之苦心。二利功德,终必成佛,善自思之,勉而行之。谨将规模大概,勒之于碑,永作纪念,以告来学,而使遵守。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二月观音大士圣诞日住持胜雨立。”[2]

重修后的通教寺,山门三间,寺院西端为大雄宝殿,南北二楼两层共十四间。1952年为组织该寺尼僧生产劳动,在山门两侧扩建了南北厢房十间。1964年又于斋堂后增建小仓库两间,到“文化大革命”前,全寺殿堂房屋共88间。该寺自胜雨兴建后,当时共有尼僧60余人。寺内的宗教活动,因以修持戒律为本,以净土为宗,念佛为归,以学经教为辅,故清规戒律、宗教活动较多,也比其它尼庙严格。例如:规定每年从农历四月十五日起至七月十五日止,全寺尼众要“结夏安居”,专修“戒、定、慧”三学,除为僧众办事和父母师长病丧等事外,90天不许出山门。在这段时间内,任务是很重的,除完成日常功课外,还规定有“个人功课”。有的规定在此期间诵完一部81卷的《华严经》,有人刺血写经,有人念佛或燃香、燃灯等。总之,必须定出具体数目,天天检查成绩,越接近圆满时,功课越紧。到结束的前一天晚上,“通宵礼忏”,像草伏地那样拜唱“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拜过一个多小时,就坐下稍事休息,然后再拜。礼忏,又名忏悔,就是“忏去前衍,悔去后过”。主要是忏“违犯戒规罪”。所谓燃香,即每逢菩萨圣诞日,燃香者跪在佛前,备好18颗粗定香的“香炭”,用枣泥在正胸和臂上以火引燃,一燃到底。燃灯是将21颗灯草捆在一起,放在袒露的两臂上,浇以香油,用火纵燃,烧完为止。还有一种为燃指:将无名指上裹上棉花,蘸好香油,举烧无名指。所谓供养,就是燃香、燃灯、燃指及刺血等。在各种供养中,刺血是很主要的方式之一。通教寺早期的尼僧,大多数都燃过香和燃过灯,也普遍有刺血写经的经历。

1943年,胜雨为培育僧才,“阐扬佛教”,成立了尼众八敬学苑。比丘慈舟和尚为学戒依止师,比丘尼慧证为法师,研究戒律及大乘经典。胜雨不仅把通教寺作为弘法的场所,还把通教寺改为十方丛林,其做法得到多方支持。为此,胜雨又刻碑记录此事,呈报通教寺改为十方丛林。根据石碑记载,当时的通教寺“以持戒念佛为宗,学教习规为助”。它的共住规约是:“坚持不论台、贤、济、洞,但以戒行精严,深信净土法门为准。只传贤,不传法,以杜法眷私属之弊;专一念佛,亦摄三学,除打念佛七外,概不应酬经忏佛事;无论年纪老小,不遵戒律者,概不留单。”[3]正由于它规章严明,归者甚众,常住尼众达50多人。当时八敬学苑中的课程,以学习戒律为主,以经论为辅。学员每日去法界学苑听慈舟法师主讲《大乘起信论》、《盂兰盆经》、《心经》、《金刚经》、《普贤行愿品》、《阿弥陀经》、《楞严经》、《法华经》等。“八敬学苑”在胜雨和开慧尼僧主持下编修了《比丘尼戒相表记》,并使之成为了中国广大尼众修研戒律的依托。

1949年后,通教寺的比丘尼有7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东北人。1951年前后,在寺内先后组织了纺麻小组和缝纫小组,以及大雄麻袋厂。有30多名尼僧参加劳动,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对部分不能从事劳动的老人的生活问题,政府也做了适当安排。1958年后麻袋厂停办,在圆觉、能本两位师傅的组织下,成立了第十八缝纫社,带领尼众学习、修持、生产。此时还经常接待东南亚等地佛教国家友好人士的参观访问。当时,大部分尼僧参加劳动生产,还享受公费医疗待遇。每人每月有几十元钱的工资,生活较安定。

之后,开慧、胜雨离开了通教寺。“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寺曾一度改为北新桥派出所,尼僧四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通教寺又作为佛教活动场所重新恢复开放。1981年初,政府拨款将寺重新修过。新修后的通教寺,山门三间,仍为坐西朝东,灰筒瓦,硬石调大脊,带望兽及小兽,额有赵老朴初先生题写的横匾“通教寺”。主要建筑大雄宝殿“坐西朝东,面阔五间,绿琉璃瓦顶,大式硬石三卷勾连搭顶,上带吻兽、垂兽及小兽。内为井口天花,饰旋子彩画,地面为水磨石方砖地。大殿面积为300平方米。南北配殿各七间,灰筒瓦箍头脊顶,内为白灰顶,花砖地”[4]。南北配楼尚未恢复。全寺占地面积2500多平方米,寺内广植花草树木,每当春夏季节,鲜花盛开,群芳争艳,确实是一座优雅清静的好寺院。

同类推荐
  • 佛的故事

    佛的故事

    本书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图文的形式将一幅瑰丽神奇的佛教文化地图立体、直观地展现出来,让读者零距离感受佛教文明,全方位接触真实历史。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佛家禅理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书中精选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意义深刻的禅理故事,通过心性、德行、处事等八个方面,以灵动的感悟,把禅的智慧切人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禅理智慧的精华和风釆。这些文字直指人心,充满了哲学旨趣。在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时,如压力、情感、财富、生死等,运用禅理智慧,犹如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让读者的心灵在云水随缘、了无牵挂中营建睿智的精神家园。”
  •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是诞生于明万历年间的一部奇书。在这部书中,洪应明以一位通达人生智慧的成熟之士,用他精微深刻的语言表达出了旷达高远的智识,将儒家的自强不息、佛家的宽忍宏大和道家的超脱玄妙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套回味无穷的入世出世的方法体系,并且以其对于中国几千年来处世哲学与人生智慧的精确总结和有力诠释而历久弥新。虽然已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幻,却始终让人品味不尽。问世以来,更是得到了“急功近利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的极高评价。为一部集结了中国古代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大智慧大学问的经典著作,《菜根谭》更是给世人带来了无穷的思索和无尽的收获。虽然现代人与……
  •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如今有些禅和子看公案、论公案,都在弄玄虚,琢磨着什么话用什么话来对,有的当成打哑谜,有的当成文人对诗句,有的当成时下流行的脑筋急转弯,还有的干脆当成威虎山的黑话了,以为是些全无道理的乱侃一通,岂不知人家看似没有理路的话背后都有清晰的理路,只是迷人看不清罢了。   一切经典,一切公案,都是为了表法,学人一定要透过这些语言场景去体悟祖师想要表达的那个法,而不是在语言相、文字相和各种名相上去费脑筋、抠字眼,去考证什么真伪、早晚。
热门推荐
  • 男神住隔壁:Hello女卧底

    男神住隔壁:Hello女卧底

    他是闷骚傲娇的精神科医生;她是乐观大条的正义女卧底。“听说两个人在一起,如果出现心跳加速脸颊发红浑身发烫就代表喜欢,对吗。”“我看不出你喜欢我,我只看出你想睡我。”“言医生,你是男人吗。”“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我是。”某女抓狂,把一本正经的言医生扑倒:“那生物学有没有教你接下来该怎么做?”“没有,”言医生挑眉,翻身,转而轻声道:“但某动作片有教。”
  • 王俊凯盛夏的约定

    王俊凯盛夏的约定

    冒失的女主在与男主奇妙的邂逅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盛夏的约定谁还会遵守?盛夏的约定你还会回来吗?盛夏的约定你还爱我吗?
  • 如此下去很好

    如此下去很好

    沉默。书写。自由。灵魂。一次次诘问,承受。缓慢。宁静。思索。一场由脑至手的劳作,因为值得,珍惜生活,写下微小事情,生命之石,可闪亮成钻。生命一时一刻的婉转惊动,我写下。并且疑问:到底是我们选择生活,还是正好相反?如果有痛,阴影一直在我们心底滑行。但愿我们都可以被温柔对待。并且:温柔生活下去。
  • 灼妖

    灼妖

    灼华是从一个叫地球的星球穿越过来的,他穿过来之前就叫灼华,顾灼华。灼华是龙凤胎,他爱好文学的爹妈从诗经里挑挑拣拣选了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邪狼传

    邪狼传

    他冷酷,残暴,无情,凶狠。他不懂人情,天下人们认为他是个嗜血狂魔,可是,有谁真正懂他,知道他的故事。记住,在这里没有对错,如果有,那么,对的永远是强者,错的永远是弱者。
  • 人生一错事狗狗我的心灵创伤啊

    人生一错事狗狗我的心灵创伤啊

    这是我人生中为数不多的一笔,我一直都还记得,我以为自己会忘记,但是我没有……他给我的心里都造成了伤害,我想写出来供给大家看看,借此警惕自己的人生啊,千万不要犯错,哪怕只是很小很小的一个过错。
  • 权少的御用宝贝

    权少的御用宝贝

    那夜之后,她一脸嫌弃将全身家当三百三十五块钱扔给床上的大叔,就当本姑娘找了回男人。他堂堂亚洲楚氏集团总裁身价就值这点钱?!相亲会上,冤家路窄再次相遇,她却把他如此打发。她错愕:“你是老板?那你能看在我们曾经的份上,帮我个忙么?”他:“忙可以帮,但是你得跟我结婚,陪我演一出无证无爱的婚姻!”白纸黑字,大小手印盖上,契约生成,她成为契约娇妻,沦陷他的狼爪之中……
  • 精灵之寻:爱恋好多变

    精灵之寻:爱恋好多变

    精灵寻找的主人变了……好多好多,本来的任务,他们可舍不得给她们完成,因为她们是应该停止了,是应该休息了。就让她们在虚拟的世界度过这一辈子吧!无论结果是什么样子的……
  • 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

    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从前有个小丫头

    从前有个小丫头

    在赤藍大陆上,有三个帝国分别是魔族、巫族、血族,三大帝国控制着整片赤藍大陆,三国和和谐谐,从未打过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