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2500000025

第25章 助教:通向教职的桥梁(3)

这两门课程都是出奇地繁重。《中国通史》从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一直讲到今天的中国,除了选编的一大本阅读资料以外,还有10来本专著。阅读资料中有《论语》节选,也有韩愈的《原道》;有大卫·凯特利(David Keightley)比较中国的古文化观和古希腊的文化观的专论,也有英王乔治三世致乾隆皇帝的书信,还包括史景迁(Jonathan Spence)著的《康熙皇帝》。而东亚研究专业本科生二年级的专业课涉及中国、日本、韩国的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有两千年的跨度,而且阅读量非常大。我们要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读到韩国的诗歌,从司马迁的《史记》到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从韩国的新罗、百济、高丽三国历史读到契丹、辽和北宋之间的贸易往来。

一旦进入助教制度,我得先学会适应。每周任课教授和助教都会有一次工作会议。虽然不同的任课教师教学风格不同,授课目的不同,赋予助教的角色也会不同,但是工作会议则是一个群策群力的过程。

《中国通史》的任课老师包弼德教授、柯伟林教授和我们所有助教的备课会于每周四一早8点开始,每次都需要讨论整整两个小时,确定下一周的课时、小组讨论会的议题和学生的家庭作业。而东亚研究专业大二的助教会议则在每周二的中午举行。我们5位助教和负责这一课程的普鸣(Michael Puett)教授一边在国际研究中心的咖啡厅用便餐,一边讨论课程的设计以及各个小组学生的进展和讨论情况。

通常,助教会议的程序是先由每位助教简明总结上周小组讨论的情况和学生学习的进度,学生对讲座、阅读内容和课时的反馈,然后商议下周小组讨论的议题。工作会议之前助教都应该已经了解下周课程的基本内容,提前完成要求的阅读,并各自准备学生应该讨论的问题。此时,在任课教授的引导下,对各自提出的议题进行讨论,决定两三个主题,由助教在下周的小组讨论班上提出,让学生在小组课上展开讨论。如果快到期中或是写短文的时候,助教们还得讨论期中考试的具体内容和短文的主题。

1999年9月,我第一次带领18个本科生做小组讨论。虽然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设想好一进教室之后要说的前言后语,可是一上讲台,面对那么多自信有余而谦让不足的哈佛本科生,心里直哆嗦,竟然不知所云。从椅子上站起来,对学生做了一番自我介绍之后,往回坐下时,忙乱中竟然找不到自己的座椅,还是坐在一旁的一位学生帮忙把椅子推到我身后,才得以坐稳。哈佛的本科生优越感很强,求知欲超常,经常主动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对课程内容也有诸多疑问。时常,仅仅是回应学生的电子邮件,就得花去我整个晚上的时间。

刚开始上讲台时,学生心态很重,心理上难以适应,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能慢慢习惯于自己作为本科生和资深教授之间的一种桥梁的角色。

当时,备课、组织学生做小组讨论、批改作业和期中、期末试题,确实比较辛苦,和以往做学生时轻松自如,手头拥有所有时间的情景相比,真是不能同日而语。那一学期,时时累得精疲力竭,甚至忙得手足无措的时候,会急得流泪。

回想起来,整个秋季学期,虽然我实在累得够呛,但是学期结束时确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大丰收的感觉。虽然艰苦,但是自己在学术之路上迈开了一大步,开始领悟到做大学教师的一点道道来。这一切劳动都是非常值得的。更为重要的是和资深教授一起教课是观察富有经验的老教授教学的宝贵时机,也是为将来的教职积累一些教学的经验。

哈佛教授的教书风格因人而异,和牛津清一色的一对一的授课方式迥然不同。哈佛的教授有西装笔挺上讲台的,也有穿着牛仔裤进教室的,还有的讲课到怡然自得之时,会情不自禁地在跟前的桌上就座,即兴向学生发问。印象最深的还数《中国通史》一课收场时的演讲,当任课教授在讲台上吟唱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时,教室内掌声四起。

两门课的成绩上交教务处,两门课的教课任务总算完成了。但是助教的职责并不到此为止。总是有那么一两个学生在得到学科成绩之后,找上门来,要求重新审查本课的学期成绩。通常是得了 B+的学生,提出晋升为 A-的要求,一则他们觉得自己一学期的努力该得到 A-,另则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在申请法学院或是医学院时,GPA相当重要,B+和 A-的差别对他们将来申请研究院时会有影响。

做为助教,我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允许学生在期末成绩上肆无忌惮地讨价还价。好在助教小组长和任课教授会全力支持助教的评判。只要理由充足,这些本科生终会接受所得的成绩。

学期结束后,东亚系让我继续担任他们大二东亚研究专业的本科生的助教。同时,经一位朋友介绍,我加入下学期华生教授的助教阵容。华生教授开的中心课程是“有关中国的宗族、婚姻和家庭”。六月初,放假不久,我到詹姆斯的三楼和华生教授见面。我向他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博士论文的主题,当然还谈到过去教过的课程。不到十分钟,他就说,那你也来帮我教吧!两门课程的助教机会转眼都有了着落。我到中心课程办公室报到时,不仅想到“万事开头难”这句古话———去年申请助教时百般努力,而现在却水到渠成。并体会到经验是多么重要,而与经验相连的关系网在学术界同样缺之不可。

有了第一年担任助教的经历,第二年感觉自在多了。华生老师开的这门中心课程是哈佛最受欢迎的课之一。由于选课的学生太多,而他又不愿意把它开成“超型课”,于是面对水泄不通的阶梯教室,我们采用抓阄来选择大约两百名学生,中心课程办公室还特意派人来帮忙筛选学生。华生教授绝对对助教放心,他让领衔助教主持每周的备课会议。我们五位助教,效率很高,有的助教曾多次教过这门课,所以备课非常省事。我竟然一下子带了36个本科生!

记得20世纪80年代,在复旦上学时,教授给50来个学生上大课司空见惯,他们没有助教,想来至今即使重点院校的资深教授上大课仍然没有助教。

80至90年代,复旦的硕士研究生在毕业之前有教学实习的要求,这无非是导师为硕士研究生安排上讲堂讲上几节课,和这里所说的助教制度可是大相径庭。而牛津具有贵族气息的一对一的导师制根本没有助教一说。

面向本科生开的大课,广用研究生做助教,这是美国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尤其是久负盛名的常春藤大学的优越之处。而在英美的其他很多大学,私立或是州立的,教师开大课都没有助教。在州立大学教过书,受过上大课之苦的教授来到哈佛,对此深有体会。2002至2003学年,我曾在波士顿大学兼职教中国通史。整个通史分两学期上,秋季开古代史,春季上近、现代史。秋季的古代史只有25个学生,除了一周两次开课之外,批改学生的短文还能承受。但是到了春季修课的学生猛然增加到65位(对当代的东亚,尤其是当代的中国总是更感兴趣)。期中考试之后我向学生承诺,下周三还卷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为了能在周三上课时把卷子送还学生手中,我不得不熬夜直至凌晨三四点钟。后来,我实在难以承受重任,就去找历史系的行政负责人,诉说苦衷。这位先生善解人意,说是查看一下系里的预算后给我答复。几天后,他就通知我,说系里还有一笔盈余资金,可以请一位研究生帮忙批改后半学期的作业和期末的论文。

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学期结束时,助教把批好的卷子和成绩单交到我手里时,我突然觉得教书并没有原来想象得那么难!

难怪,其他大学的教授,尤其是州立大学的教授都认为哈佛的教授实在是被宠坏了。且不说从事学术研究时,他们拥有的各方优越条件,充足的研究经费,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及其面面俱到的服务和设施,就说开大课,他们独有助教在手下卖力。虽然这种说法失之偏颇,但是确实言中了助教在哈佛这类研究型高校所担任的角色。哈佛大学的资深教授开大课,实在离不开助教的通力协助。

同类推荐
  • 精典教育:教育漫话

    精典教育:教育漫话

    本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体育,洛克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家长不要对孩子们娇生惯养,而应该主动引导让孩子们锻炼出强健的体魄第二部分论述德育,洛克认为,在人的各种品行中,德行应占第一位,洛克指出,德育的基本原则是以理智克制欲望第三部分论述智育,洛克认为,“绅士”需要的是事业家的知识,他主张在读、写、算之外,还要学习天文、地理、历史、法律、几何等,也要学点儿工农业、园艺的知识和技艺。
  • 办公室常用文书写作一本通

    办公室常用文书写作一本通

    《办公室常用文书写作一本通》为领导干部以及各类办公室工作人员从事文书写作与文书处理工作提供了方便,让读者能轻松应付工作中的文书写作诸多难题,为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这是一部既有严格规范标准,又有较强实用价值的工具书,一本在手,书写公文无忧!
  • 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构建实证研究

    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构建实证研究

    本书以转型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化带来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的变革为背景,以宜昌市“法务网格工程”为例,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数据介绍宜昌市法务网格工程实施的内容、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建议等内容来探索当下中国的权利救济机制无法适应多数普通群众的低成本权利救济需求,以及基层政府建立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面临的一些问题,如队伍建设问题、提供权利救济服务的权限来源问题、具体机制建设等诸多问题。
  •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

    我国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建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五十多年里,随着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逐步加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地位、功能及素质要求也不断变化,并向着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以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发展为研究主题,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首先回顾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历程、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发展及其启示,使我们对中西方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历程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其次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专业素养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职责、任务和专业素养结构;最后论述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并提出了实施策略。
  •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本书选取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私立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弗吉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等公立大学,逐一对其办学理念、学科特色、学生事务管理架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内容进行梳理,并对公寓住宿管理、法律申诉服务、多元文化教育、学生社团管理、新生入学指导、心理咨询、奖励资助、学术咨询等诸多具体学生事务的内涵、理念、实际操作等进行了描述,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者了解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实务的重要参考书。
热门推荐
  • 悠悠田园药草香

    悠悠田园药草香

    都市白领李芸莫名穿越成了九岁小萝莉,哎!即来之者安之,亲叔欺辱,她凶悍操刀护母;祖母恶毒,她强硬逼她退步;幼弟纨绔,她冷酷饿他肚腹;开荒地,种药材,努力变成白富美,悠悠田园药草香,引来采花俊儿郎,照样生活的和和美美!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BOSS强袭:重生娇妻有点懵

    BOSS强袭:重生娇妻有点懵

    她无意中救下了他,不感恩戴德也就算了,反倒对她步步紧逼,占了她的身。不是说,重生都是美好的吗,为什么,她却那么的倒霉。某男却还一脸淡定,要不是他强势的将她拉进他的世界,她需要每天都和人斗智斗勇吗。最后,她的日常生活就成了,得罪她的人,往死里搞,看着不爽的人,踩两脚。可是为什么,他受了委屈,还要她出面啊。”老婆,有人欺负我。“某男委屈的说道。”哦。“某女随口应道。”老婆,你欺负我。“某男控诉道。”我怎么欺负你了?“某女无奈道。”别人欺负我了,你都不帮我报仇。哼,我不理你了。“某男傲娇道。”额......"某女无语道。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战破黑道

    战破黑道

    一开始的胆小鬼,被所有的小混混欺负,甚至一直被迫交保护费。不甘,屈辱,自尊,一个少年的崛起,为了她,为了兄弟,,战!!
  • 愿作如是观

    愿作如是观

    特立独行的思想者精神家园的守护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次文化盛宴,三十年集之愿作如是观收录的是陈家琪的哲学研究文集,这里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这是他们个人的独特道路,也是我们时代的独特风貌。
  • 青春收放怎自如

    青春收放怎自如

    爱情这东西我们已知道的太滥了,可当我们经历是我们依然会心跳,会幸福也许还会有接下来的痛苦或激情后的平坦无聊厌倦。就是这样的,从古到今,各式爱情不断上演,各种结局不断发生。也许爱过后会说:以前真傻!可当你身处其中时,你是无法拒绝和排斥的。本书凝结了我多年的心血,也集中了青春和成熟的青年人心理,努力发掘那种似定未定的爱情命运。青春多忧郁,青春多故事,青春就是所有能挥霍的资本!本故事共二十章,谢谢关注!
  • 九方之天

    九方之天

    天有九野,谓中央与四正四隅: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方曰变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方曰幽天,西方曰颢天,西南方曰朱天,南方曰炎天,东南方曰阳天。
  • 等不到樱花灿烂和你说爱我

    等不到樱花灿烂和你说爱我

    大概是因为她在最想恋爱的日子里遇见到,所以才会一直念念不忘。可是她想,最后的最后,她也一定不会后悔她曾经那样用力的爱过他。
  • 霸道总裁温柔爱

    霸道总裁温柔爱

    一而再再而三的误会,导致原本相爱的两人从牵手到放手,情敌处心积虑的计划让两人的感情再一次受挫,朋友的挑衅,让原本他坚定的信念慢慢瓦解,直到得知天使的降临,让原本的爱情再次萌生....最终的甜蜜生活一起期待吧....“老奶奶,老了以后我也要牵着你的手过马路...”“老爷爷,你真的很自恋也,我才不呢,哼....”“真的不?”“啦啦啦啦,才怪...哈哈”.......
  • 玫瑰园之旅

    玫瑰园之旅

    “玫瑰园”这是这座旅馆的名字,故事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