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2500000011

第11章 考试制:身披黑长袍的历练(1)

虽说牛津一对一的授课制强调理解和分析,强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这并不乏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进行合理的考核,也并不意味着受过牛津导师制训练的学生就可以自高自大得不受任何约束。恰恰相反,牛津有一套非常严格的考试制度,尤其对本科生和攻读M.St.和M.Phil.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来说更是如此。

在牛津大学,第一年的课程结束之时,攻读硕士学位(M.St.或是M.Phil.)的学生需要参加一种资格考试(qualifying examinations)。这种考试规格讲究,要求严格,份量大,强度高。只有通过这一考试,一年制M.St.硕士项目的学生才有资格取得硕士学位,而攻读M.Phil.硕士学位的学生才有资格升学,进入第二年,着手进行硕士论文的构思和写作。

准备考试

这种资格考试按一整套严谨的程序进行。考试之前,每个学生会收到研究所发来的一份有关考试的备忘录。它写得富有学术风格,开门见山说明:如同我们对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理解一样,每个学生对英国的考试制度,尤其是牛津的考试制度的了解会有所不同。对牛津的考试制度,有的学生已经有所体验,了如指掌,但是还有其他学生来自不同的教育背景,在考试之前,需要对牛津的考试制度有一基本的了解。因此,这份备忘录可能会对来自不同教育背景的学生有一些指导作用。

备忘录不仅清晰地道出牛津考试制度的理念,而且引导学生该如何应付考试,非常实用。牛津的考试制度和其导师制的理念一脉相承,在备忘录中一目了然。它明确指出,虽然资格考试要测试学生对自己基本的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考试的主要目的不是用来测验学生的记忆力,而是来考查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真正理解。针对国际学生,备忘录还告知,按大学规定,英语非母语的国际学生可以携带字典进入考场,以便查用。

备忘录甚至把资格考试和下一学年学业安排的关联都做了承上启下的说明:

不管下一年的学业计划如何,在考试之前,学生应该和导师约好考试之后(但要在考试结果尚未公布之前)见面的时间。对即将进入M.Phil.第二年的学生,在暑期离开牛津之前,需要和你们各自的导师约见,商谈下一年硕士论文的初步构想。下一学年开学之前一周内,学生需要把硕士论文的题目、概要和初步的参考文献交给导师。

人类学研究所每年大约招收十来位攻读M.St.和M.Phil.的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学院。1991年5月,考试之前的两个月内,10位攻读硕士学位的同学自发组成了学习小组,约好时间,每周一次,轮流在一个同学的住处聚集,一起就考试涉及的主题复习、讨论,然后聚餐。当时我们收集了往年的各类试题,对往年出现的考题,大家各抒己见,进行讨论,利用平时一对一授课时掌握的内容和得出的观点对试题进行全面剖析。集思广益,这种团队合作着实非常有效。

我一边参加小组讨论会,一边全力以赴温习课程,准备迎考。

考试楼内

资格考试是在一个古老的考试大楼(Examination Schools)内举行。这一大学考试中心由19世纪英国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托玛斯·杰克逊(Thomas Jackson)于1876年至1881年设计建成,位于牛津古城的中心地段———高街(High Street)。每年6月考试期间,每天大约有上千学生来到这里参加笔试。

所有的监考官和考生都得带上方帽,穿上黑袍子才能登堂入室(即林语堂所谓的“带方帽穿袈裟”)。每年考试期间三五天,牛津城内,身着黑袍的学生招摇过市,一时间似乎全都回到了中世纪,成了经院制度下的门徒,呈现出一派浓重的经院气息。

高街本来就是牛津车水马龙之地,繁华、热闹,每年学年结束之前大考那一星期,特别在学生进出考场的高峰期,高街会出现交通受阻现象,大学不得不临时派交通警察来维持秩序。

考试的那两天,临考时紧张地步入考场,交卷出来时如释重负,根本顾不上这一考试大楼的建筑多么与众不同,周围的景观也丝毫引不起我们的兴致。其实,这一考试中心不仅是多种考试的场所,而且还在此举行大型的演讲和学术会议以及学术仪式,比如,人类学研究所戴维斯博士就任教授一职的演讲就在里头举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座大楼还曾被当作军用医院的临时所在地。

一大早,我和同研究所的同学安德鲁·霍尔一同从圣安东尼学院往高街走。我也不例外,身着黑长袍,还带着一本葛传椝和陆谷孙主编的《新英汉词典》。我对安德鲁说,此时此刻,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他说其实这才是进入考场时的最佳状态。我们从圣安东尼学院沿着公园路,经过伯德莲图书馆(the Bodleian Library),往考试大楼的方向走。过了伯德莲图书馆,我们就上了凯特街(Catte Street)。匆匆路过谢尔多尼亚剧院和赫德福特学院(Hertford College),过了万灵学院,出了凯特街之后,我们就上了高街。在昆西学院(Queen’s College)前穿过高街,迎面就是考试大楼了。

作为社会和文化人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我们需要在考试大楼内呆上整整两天的时间,完成四门课程的考试。一天考两门,每一门得考三个小时,上午和下午各三个小时,期间只有一段时间供考生出来吃午餐。

第一天上午,我们考了各自选读的区域研究的主题。根据研究所内导师的专攻方向,学科分为四个区域,而学生们选的专攻区域一般和自己导师的研究领域相符,其中包括北非、南亚(主要以印度和尼泊尔为主)、东南亚海域(印度尼西亚)和中东地区。接着的三门考试科目分别是有关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涉及政治、经济人类学,社会结构和宗教人类学等人类学最主要的分支。

每门课程的考题都有10至12道,考生可以从中挑选3道,在3个小时内写出3篇不同的短论文。

监考官就是我们的导师,他们轮流执行监考的任务,一律披着黑袍。人人穿着黑袍子,静静地坐在考试大厅里的氛围可想而知,但我哪能顾得上关注这肃穆的场景,只顾埋头疾书。虽然带了字典,但是其实根本顾不上查看。这让我不由想起在国内高考时,7月份的大热天,大汗淋漓,监考人员递来凉凉的湿毛巾,可似乎谁都顾不上这份享受。两天的考试中写出了12篇论文,让人精疲力竭。好在两天的考试分别排在周五和周一,不管怎样,我们可以在周末两天缓口气来对付星期一的另外两门考试。

考试的基本内容来自平时做一对一的授课时阅读的书籍,写的论文以及和导师讨论的议题。其涉及面非常广,从政治人类学到宗教人类学,从有关非洲部落的巫术理论到印度的种姓制度。我们除了在人类学领域内引经据典之外,还要引用具体的部落和社区的实例。如若没有仔细通读导师列出的书籍,用心跟导师上一对一的研讨课,是不可能通过这些考试的。

同类推荐
  •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伴随着中国“申奥”成功,“奥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议题,有关奥运与媒介传播的研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个关注方向。作为该研究领域具有奠基意义的中外学者交流和研讨的盛会,2006年7月28日至29日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联合召开了“2006传播论坛——体育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的国外学者,与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高校的中国研究者共聚一堂,就广泛的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奥运传播研究提供了多元的观点与研究的路径。
  • 民族过程与国家

    民族过程与国家

    本书主要研究人类民族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民族共同体产生问题和原始社会的民族过程;资本主义以前的阶级社会的民族过程;资产阶级民族的形成和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过程;现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过程;现代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过程及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过程等;
  •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本书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重点探讨了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方法与策略,从机会均等、提供选择、和谐互动、分层教学、多元评价等五个方面,介绍了上海市黄浦区各中小学围绕“教育公平”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教改经验和典型案例。本书理论扎实,例证丰富,对于现今进行的教学改革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电视采访

    电视采访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引发了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本书紧贴国内外形势,围绕气候变化涉及的自然科学、国际政治和国内政策选择等领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的重大影响,阐述了低碳经济和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主要国家温室气体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政策,着眼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碳排放格局,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对策建议。
  • 在牛津和哈佛求学

    在牛津和哈佛求学

    近年来,与世界名校相关的书籍确实出了不少,但是本书与众不同的是作者从她在牛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亲身经历出发,结合高等教育的经典理论,向读者道出了高等教育的宗旨和目的。在阐述牛津和哈佛这类名校严谨的培训制度和优越的学术环境的同时,作者也指出了当今世界各地高等院校的通病和共同面临的困境。本书不仅能使读者切身感受到海外求学的细节和经历,而且还会引发他们对高教领域内诸多遭受忽略、但又无法回避的问题的思考。
热门推荐
  • 九天毒帝

    九天毒帝

    踏碎九州千古一帝。被生父手刃,病弱之体大战九州
  • 汐心相印舍命于他

    汐心相印舍命于他

    爱情。。是什么?三年。。。你可以一直等一个人三年吗?如果三年过去。。。。你还会认得你爱的那个人吗?如果遇见了。。。。。你会怎样?如果三年前。。。。你爱的人伤害了你。。。。三年后。。。。你是视他为陌路还是继续爱下去,告诉他,我就是那个人?
  • 隔辈亲:爷爷陪伴你成长

    隔辈亲:爷爷陪伴你成长

    祖孙情,心连心!一串动人的家庭故事,一幅温馨的亲情画卷,一部新时代的弟子规。平实语言蕴涵深刻教子之道;殷殷亲情感人至深;特有的风趣幽默让人忍俊不禁。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精神动力,真实、朴素、典范,人生哲理尽在书中!
  • 局痂

    局痂

    想写一个完整的故事,类似童话,可谁的生活里有童话的影子,就算忽略很多很多的不完美,终究平凡的人生能写成的,也不过是一本无人问津的蒙尘故事。大幕拉开,一切就回不去了。在你的故事里你就是主角?可笑,你的故事里你也不过是一个区区配角。光芒这种东西需要太多的努力,也或许与生俱来,太多太多后来是不会拥有的。蒲公英命中注定要随风迁徙,没人会在温室里孕育。它就算倾尽一生也不过是在纷飞的一刻会有人驻足,没人过问它到底想不想,它没有抗拒风的能力,没有表达的能力,或许在有些东西看来它是幸运的,可以随风去看看更远的地方。可它世代沿袭了这么久,大概更想要安定的生活。总是得不到的才会是最想要的,习惯了的总是会麻木厌烦。
  • 守护甜心之千幽幻殇

    守护甜心之千幽幻殇

    【已完结,新的一部已开始,仍在本坑后续,不定期更新】琉璃如梦易碎,回归而来,绽放最绚丽的光彩。天使绝地蜕变,一步步踏着鲜血浇注的复仇之路,彼岸花开,接收者地狱的召唤。百合花凋,是谁突兀的进入她的世界,从此再不离开。当新的生活开始,一卷卷神秘的事情来临,翻开远古的召唤,谁,是下一个?一切,都在守护甜心之千幽幻殇以及后续守护甜心之紫水晶敬请期待~【后续也在千幽的分卷里,不用去搜书名哦】
  • 异界武尊.

    异界武尊.

    为众生,屠杀万人;为伊人,血染衣袍。九龙绕体,天生的王者;心系天下终成圣!再多的磨砺;再多的危机;再多的敌人;也不过是我登临巅峰的垫脚石。行王者之道;慈爱众生。视为皇王!然成圣之路却少不了累累白骨的堆积。
  • 墟

    一盘棋局,两帝两后,三世纠葛,四国疆土,五朝迭替,廿位密使,纵横南北,笑傲西东。激斗海狼,智闯龙墓,鏖战鬼潭,聚顶青冥,惊魂无花,出海剑屿,决战棋心。这一场旷世的博弈,以大陆为盘,以苍生为子,又当如何了断?孤云峰巅师徒诀,日月轮转天荒老。秋雨夜渡海狼江,天衣东岸初相逢。无神舰内险象生,梦渊之下疑窦现。水澜殿前话星象,雨荷亭里摆棋局。宣华城里暗流涌,雪都深处魅影藏。沧嶷山底龙墓出,九龙齐喑天下惊。凤栖宫中定盟约,龙皇墓底战凶兽。五行奇阵指明途,四灵封印驻寝陵。异世风云计中计,百年沉睡终须醒。雾魇森林惊魂夜,幽冥鬼潭群魔聚。四国帝后重聚首,善恶无常遇移魂。灵泽山庄恩怨绝,梦渊之底棋局布。
  • 神偷王妃:扮猪吃虎求下堂

    神偷王妃:扮猪吃虎求下堂

    一朝穿越,她堂堂神偷,竟然成为了一个身披红妆,撞柱而死的新娘?新婚夜夫君硬上弓?她直接一个翻身跨坐在他身上对他笑得勾魂惹火!父母姐妹都是极品?王府生活危机四伏?看她扮猪吃虎,见招拆招!只是,好不容易卸掉伪装,干起老本行,过上了潇洒肆意的江湖生活。自己的顶头上司楼主大人怎生得又这么眼熟?林珞暗搓搓撒起脚丫子就要逃跑,却被男人直接搂腰捆在怀里!“夫人,你可好生无情,下了为夫的床居然就不认识为夫了,看来为夫还得继续努力才行……”
  • 恍如故人

    恍如故人

    从她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司一然的光环笼罩。她闪躲,他追逐;她爱了,他却走了。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她攥着通知书,奔赴别地。泪已落尽,从此别离。任何事情到了最后都是好的,如果还不够好是还没到最后。她的心,将由另一群人来温暖,而她,会有另一个人来守候。错了,便是错了,也无可奈何。愿我们都遇到更好的人,过最美好的生活。
  • 微日记

    微日记

    善良的女孩,是他眼里最美好的花。丑女与优秀帅哥之间的距离就像太阳与蚂蚁的距离,天地之别。可是在那段青葱岁月里,他们之间有过最美好的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