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0100000006

第6章 改良社会人心的一剂良药(2)

问:佛教经典里过于繁琐复杂的概念术语,似乎也是普通信众掌握佛教的障碍。比如三科、五蕴、六根、八风、十二处、十八界……让人听得发晕。佛教是不是需要对自身理论的阐述方式做一些改进?

答:佛教的确有很多术语,但并不是所有的信众都必须掌握这些名相。如果把佛法比喻成大海,那么,学佛就像口渴的人需要到大海里喝水,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承受能力去喝水,并不需要把大海里所有的水一饮而尽。同样的道理,对一般民众来说,只需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如因果、五戒十善等就足以受用。只有那些常年从事佛学研究的僧侣和学者才需要去掌握那些专门的术语。

至于我们对所学的东西能否记住,也取决于我们的重视程度。很少有人会记不住自己每个月的工资,原因是什么?因为我们重视。我们一旦觉得佛法对自己的人生有足够的重要性,自然就会用心学习,所谓的障碍也就迎刃而解了。

问:回顾历史,成功动员群众的范例几乎无一不是对纲领进行最大的简化,如“替天行道”、“均田分地”、“杀富济贫”那种口号。普及宗教和群众运动当然不是一回事,但应该认识到中国百姓喜欢通俗、接受简化的特点,这是否可以作为一种弘法的策略来运用?

答:在中国的宗派佛教中,既有理论相当严密繁琐的宗派,如唯识宗、三论宗、华严宗、天台宗,也有理论单纯而重视实证的禅宗和净土宗。中国人有好简的特点,所以,禅宗和净土宗在中国流传得特别广泛。净土宗把整个修行归纳为信、愿、行三种资粮,并具体地落实到一句佛号上;禅宗更将艰深的修行落实在日常的搬柴运水或一句话头之中。这些法门给信众在修行上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所以说,佛教中的禅宗和净土宗可视为简化的佛教,而其他宗派则是哲学式的佛教。佛法在弘扬的过程中曾出现很多误区,哲学化就是其中的一种,使佛法逐渐脱离了现实的社会和人生,其他如来世化、鬼神化等现象,则使佛法由平实而转向神秘化,这些都是佛教在流传过程中出现的弊端。但需要明确的是,不是一味的简化就能解决问题,禅宗和净土宗的修行虽然形式简单,可如果缺乏明师指点,或没有深厚的理论为基础,也会造成一定流弊,因为简化常常会被人们视作简单而忽略其深刻的内涵。

问:从发展趋势来看,人类社会是不断追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的,然而宗教是依赖权威和崇拜权威的,建立在信仰和敬畏的基础上,“信”是第一位的,而且往往是无条件的“信”,这是不是会和追求个性解放的趋势有矛盾?

答:一般宗教都讲究权威,佛教中也有权威人物,那就是佛陀。但佛陀是民主的,他曾告诫他的弟子们:你们对我所说的教法可以斟酌,可以怀疑,你们要领会了再接受。基于这样一个传统,禅宗就提出了“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的主张。佛法的基本理论是缘起,缘起揭示了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依赖着存在,没有独存的、唯一的主宰。从缘起的意义上,佛教又提出了众生平等的理念,众生和众生是平等的,众生和佛陀也是平等的。佛陀告诫他的弟子们,在修学上,要“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佛陀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年佛陀要入灭的时候,有些人就在想,佛陀入灭后该由谁来领导僧团,由谁来代替佛陀的权威身份?可是,佛陀入灭之时,并没有另立一个佛陀,而是要求弟子们以戒为师,以法为师。

所以,佛法在修行上,一方面重视自己的努力,一方面重视经教的修学,重视对法的掌握,而不是像其他宗教那样,仅仅凭借对主的仰赖就能获得救度。虽然佛教也重视善知识的重要性,但亲近善知识的重要性是在于更好地掌握法,所以佛教中又有四依四不依的思想,要我们“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理、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而佛教的僧团更是一个民主、法治的团体,每个人都要依法生活,依戒生活,并没有所谓的特权阶层。

至于说到个性的解放和人类对自由的追求,我觉得这一点和佛教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过去,人们往往把佛教当作是迷信,但我觉得佛教恰恰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什么是迷信呢?迷信具有无知和执著的意思。通常,人们都是生活在无知和执著的状态中,我们不仅对宗教容易产生盲目的崇拜,事实上,对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都容易产生盲目的崇拜。有人会崇拜金钱,以为金钱万能,这种人不是财迷吗?有人会崇拜权力,以为有权就有一切,这种人不是权迷吗?有人会崇拜歌星、球星,不管他们的人品如何,却把他们当作心中的偶像,这种人不是星迷吗?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观念和盲目的崇拜,给我们的人生带来许多烦恼和痛苦。因此,错误的观念就是烦恼产生的根源。佛法的学习正是要把我们的心从困惑中解脱出来,一个人只有放弃所有的错误知见,他的心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

三、清规戒律在现实僧团中的作用

问:从外部直观观察,我一直以为僧团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任命制度和等级严格的管理制度。是否可以介绍一下佛陀当年是如何建立民主和法治的僧团?

答: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之后,有感于人生的痛苦和人类在认识上的迷惑,在慈悲心的驱动下开始了对佛法的弘扬。在最初的僧团中,佛陀的追随者是一批追求真理、追求自由、追求解脱的人,所以,最初的僧团无须戒律的约束。随着佛教在社会上影响的日益扩大,加入僧团的人越来越多,而僧团的素质也受到影响,开始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佛陀开始制定戒律。佛教的戒律是案例法,不是成文法,也就是说,每一条戒律的制定,都是因为僧团中某位僧众出现了不如法的情况。佛教的戒律是佛陀在四十九年弘法生涯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佛教的僧团是法治的僧团,是民主的僧团,是平等的僧团,也是追求自由的僧团。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做过一次《从戒律看原始僧团的管理体制》的讲座,从公有制、法治、民主、自由、平等五个方面来揭示佛教僧团的管理特征。

问:但无论是在汉地还是在藏地的寺庙和僧团中间,我没有很清楚地看到这些特征,所以我提出应该对僧团建立制约,防止僧团腐败和成为利益集团的问题。当年佛陀建立的僧团制度今天仍然继续存在呢,还是已经成为历史?

答:这一套制度当然存在,目前,南传佛教地区就实践得比较好,而在中国,戒律始终没有能够很完整地实施。我想,这和中国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因为中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的统治下,人们对民主思想不太容易接受。因此,中国古代的大德们虽然重视戒律的翻译和弘扬,但又在戒律以外制定了中国化的僧制和清规,尤其是禅宗的清规,几乎取代了戒律的地位。佛教自宋元以来,每况愈下,直到民国年间才呈现复兴之势。但丛林清规已像禅宗一样,走入了名存实亡的状态,所以,中国佛教的制度建设,是当今教界面临的当务之急。在这一问题上,我认为还是应继承戒律的传统。因为民主、法治的社会是世界的潮流所向,而依戒律建立的僧团管理体制更契合这一发展方向,也将会为更多的人接受。

问:如果像您说的那样,佛教是民主的、尊重自由的理念,那么怎么解释这样的现象:凡是以佛教为主流宗教的社会,大部分都是****国家?反而以基督教为主流宗教的国家,发展出来今天主导世界的自由与民主的潮流?

答:宗教对社会及国家的影响不是全部的。印度虽然是佛教起源的地方,但佛教并不是印度传统的宗教,印度传统的宗教是婆罗门教,即后来的印度教。佛教在公元前五世纪在印度出现,到公元十二世纪就在印度本土衰落了。我们不能否认佛教对印度的影响,但在印度社会,对社会产生更大影响的还是印度传统的婆罗门教。同样的情况,佛教在中国虽然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但中国本身就有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许多统治者及文人士大夫尽管也接受佛教,甚至信仰佛教,但统治者主要还是以儒教来治国。佛教只是对教化社会、安定民心起到辅助的作用。而现代西方国家所倡导的民主、自由的思想并不是来自基督教,而是继承了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传统。而在基督教主宰欧洲的中世纪,无论在思想上还是政治上,都是一个比较黑暗的时代。

问:造成欧洲中世纪黑暗状态的是当时的僧团而不是基督教本身,启蒙运动反抗的对象也是僧团的统治,而不是基督教本身。我用另一个例子来提这个问题吧。传统中我国西藏是一个全民信仰佛教,并且完全由佛教进行世俗统治的社会,但是也一样没有发展出现代社会的民主理念和民主体制。

答:我想,把基督教和基督教的僧团分开是非常合理的。在我理解中,佛教和佛教界的现状也不应混淆在一起,两者的关系并不完全一致。佛法代表着究竟的真理和完善的道德,但佛教界是由现实中活生生的人组成,而每个人在实践真理、实践道德的过程中总会有一定的差异,何况有些人入教本身就是动机不纯或自身素质偏低。以此去看基督教,自然也应将基督教和僧团分别对待。但关键是基督教本身是否有民主的思想?如果没有民主和自由的思想,那么,我们又怎么能把民主和自由的思想与基督教联系在一起呢?

过去我国西藏的********体制是很特殊的现象。佛陀本身就是放弃王子的身份去出家,而佛教在古今中外的弘扬过程中,也没有僧侣执政的先例。僧侣对政治的参与,基本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用佛法的思想去影响、度化当权者,希望他们对社会、对民众多有慈悲之心,希望他们给佛教界提供更宽松的环境,以此弘扬佛法,净化社会人心。我国西藏这种现象是很个别的,要评论佛教与我国西藏的关系,恐怕不能简单地以西方的民主、自由去衡量,而是要根据我国西藏的情况实事求是地考察佛教对我国西藏的贡献,这一方面体现在文化上,一方面体现在西藏社会的道德建设上。还有就是,以我国西藏当时的社会情况来看,这一体制是不是最合适的?因为我国西藏本身就是个比较特殊的地区。

问:您多次提到佛教的戒律,如果我以俗世的法律比较戒律,可以看到如果执法者自身腐败的话,无论多么冠冕堂皇的法律都如同虚设,甚至成为执法者牟利的工具。佛教戒律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会不会也发生这种情况?

答:我觉得戒律与法律有这样的几点不同:首先,法律是一种社会的契约,只要是一个公民,不管是不是愿意,都必须接受法律的制约。有些人能够意识到法律的必要性而自觉地遵守;但也有些人意识不到法律的重要性,甚至无视法律的存在。佛教的戒律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宗教信仰的产生通常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在这一前提下,对戒律的遵守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其次,宗教的戒律是以对神的敬畏、或因缘因果的理论为基础,一旦犯戒,不仅和自己的宗教信仰相违背,而且必然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得到相应的果报。而法律只是维护社会大众共同利益的契约,从理论上来说,犯罪会受到法律的惩罚,但这就关系到执法机构是不是能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作用?事实上,执法机构不可能发现所有的犯罪行为,因此罪犯就会存有侥幸心理。即使能对犯罪现象进行有效的惩罚,但我们要知道,当法律产生作用时,破坏的事实已经造成。而信徒所遵循的戒律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无论是神的存在也好,因果规律也好,都是无所不在的。因此,信徒只要对自己所信仰的宗教有足够的信心,就绝不会存有侥幸心理。所以说,戒律所起的作用是防患于未然。

问:宗教界虽然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封闭性,但也摆脱不了社会的影响。今日社会腐败盛行,如果僧团中也混进了打着信仰旗号,实际是以信仰为牟利工具的人,戒律对他们同样会不起作用。考虑到这种可能性,是不是有必要建立一种能够在僧团外部进行监督和约束的机制?如果僧团中有不信因果的人,只是从利益的角度来行事,对戒律毫不在乎,因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那么,是不是有外在的力量来进行约束?

答:不论在社会上也好,在僧团中也好,执法者的腐败都是一个现实而无法回避的问题。对于国家的治理,儒家比较重视德治,而法家比较重视法治,事实上这两者都不可偏废。我觉得道德的建设是长远的,是根本的,而法治的健全则是必要的。有些素质比较好的人,可以接受道德的教化,而那些素质低劣的人,则必须由法律的规范来进行制约。道德的弘扬能启发人性中的良知良能,而法律的惩罚却能有效地制止人的劣根性。所以,在佛教的僧团中,既重视道德的教化,也重视戒律的约束。僧团是一个法治团体,戒律中有完整的惩罚措施。僧人如果出现了犯罪行为,僧团会根据戒律,并借助大众的力量来评判他的行为,最后给予相应的惩罚。

四、如何解决社会发展带来的矛盾

问:当前,社会的物质财富迅速增加,同时人类的精神疾病也在成正比地蔓延,现代化的发展反而带来更多的精神困惑,这种矛盾怎样才能得到解决?

同类推荐
  •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关于禅趣,很多人都会想到林林总总的机锋公案,然而那些讲解机锋公案的读物往往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本书则着力于贯通禅宗的核心义理,高屋建瓴地使所有机锋公案都可以迎刃而解。
  • 道教史

    道教史

    《道教史(精装典藏本)》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道教史(精装典藏本)》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入我国。
  •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本书作者作为深受怀特海哲学影响的基督教思想家,在当代宗教多元论的语境中探讨了基督教与佛教(禅宗、净土宗)的对话,提出了通过对话而超越对话并相互转变的对话模式,这对当今世界宗教文化交流与和平发展富有建设性。
  •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本书精选了他从风华才子到云水高僧的传世名篇,配有法清法师意境高远画作,文中有情,画里有禅。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热门推荐
  • 风雪战魂

    风雪战魂

    我转世了,在这一世我不一定是最强,但我却是那风雪中最坚强的战魂,当一切都被毁灭了,我也要坚强的活下去,两个大陆之间的对决,最终受害的还是那些无辜的人,第一次见人死,你会惊恐,多了你就麻木了。风雪中的战魂,必须承受起那最重的负担,一直走下去。
  • 胥云锋

    胥云锋

    300年前,一柄天降神剑出世,大肆杀戒。大陆四处伤亡无数,为拯救各自的族人,四族的带领人,率领各族数大高手用自己的生命将此剑封印。300年后胥氏废材后辈胥云锋无意之中获得此剑,获得剑中奥义和各族的武学神决,从此一心为武,克服数不尽的危险。最终在他的带领下大陆获得数百年来第一次统一。而本人踏入虚空不知去向.........
  • 创业沉浮记

    创业沉浮记

    平凡的三对中年夫妇的家庭,老婆失业后,如何扶持创业的老公,教育年幼的孩子,挽救在滚滚红尘中颠簸的家庭的故事。这是平凡人的故事,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故事。芸芸众生,成功者几何?或许我们不够成功,或许我们不够轰轰烈烈,但我们真实的存在过,真实的生活过,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 诡梦传道

    诡梦传道

    诡梦降临,只为传道。王凯手持黄金笔记,降临电影世界。看他如何穿越万界,寻找最终的秘密!
  • 重生之我是一条神龙

    重生之我是一条神龙

    一个21世纪的宅男,方锐出门买泡面,却被一个不知名的戒指砸到……醒来发现自己竟然穿越了。得,别人穿越都是人,结果他却成了一条“虫”。不对!这是龙,从此,一只痞里痞气的神龙诞生了。额,仙女别撩我,魔女别动…………
  • EXO与你同在

    EXO与你同在

    艺兴灿烈的吉他班同学,伯贤的钢琴班同学,桃子的武术同学,吴亦凡的妹妹,鹿晗的青梅竹马(伯贤的前女友)竟是一个人?她的到来会让EXO有怎样的变化呢?吴教皇:“没有她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艺兴灿烈:“小师妹,你怎么来了?”伯贤:“你来干嘛?”黄子韬:“额,别打我!”鹿晗:“嘿,小青梅!”剩下六人....一脸黑线12人:“纳尼,化妆师,兼成员?”小赵权:“是的。”
  • 重生门之毒女

    重生门之毒女

    她答应了父母不去寻找自己的身世,她欢天喜地的等待着成为云林的新娘,可是命运却更她开了一个玩笑,她成了新娘的替身,她心如死灰,她选择离开,一路上她经历了磨难,经历了生死,甚至是失子之痛,她决定忘记过去的痛苦,她回家了,她原本以为回家了一切都会好的,可是她不知道还有更多的痛苦在等着她,她的命运早就在别人的摆布之中,随着自己身世之谜的解开,原来还有更多的谜团在等着她。何止是她,很多人都被利用着,所谓天外有天,原来重生门的敌人不是宏虹,原来爹娘的身份不是那么的简单,真正的敌人也不是复生族
  • 剑鬼

    剑鬼

    拥有一对魔鬼般的血红色眼睛少年踏入江湖演绎爱恨情仇,时代也正被慢慢更迭。作者:我希望将剑鬼打造成一个宏大世界观的小说,拥有属性元素、等级元素、职业元素等诸多热门集合于一身,陪我一起见证《剑鬼》的成长。求支持、收藏,您的支持是作者无限的动力,谢谢。
  • 换身古男女

    换身古男女

    突然从女人成为男人是怎样的一种体验?从男人成为女人又是怎样的一种体验?男女主角会告诉你,很糟糕,但是,嗯,怎么有点喜欢了呢?人生得意须尽欢,尽欢和得意可能是天生的缘分了。
  • 偶像之路的恋爱

    偶像之路的恋爱

    在一所偶像学校,俩位大明星不小心kiss了,后面女主瑾堇又和男主肖凯“同居”,慢慢的他们互相喜欢上了对方,在一场生日会上,肖凯向瑾堇告白,结果,瑾堇竟然要去美国!?所以肖凯就等了瑾堇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