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0100000012

第12章 人成即佛成(1)

——人生佛教在当代的弘扬

按语:佛法是人生的智慧,是生活的智慧,济群法师的这一理念渊源于太虚、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希望借此摆脱人们对佛法的误解,使佛法真正走入生活。自《心经的人生智慧》、《学佛者的信念》及《幸福人生的原理》第一辑“人生佛教系列丛书”出版后,在社会各界引起极大反响。法师在教学演讲之余又潜心写作,《人世间》记者就广大读者关心的问题走访了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济群法师。

问:近年来,法师时常在国内外举办佛学讲座,并陆续出版了一系列相关著作,同时还利用网络开展弘法活动,虽然采取的方式不同,但都是围绕着人生佛教的主题,那么,您觉得目前民众接受佛教存在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您弘法的出发点又是什么?

答:社会大众接受佛教的最大障碍是对佛教的无知和误解,这一方面和大家长期以来所受的教育有关,但同时也反映了佛教弘扬力度的不足。

虽然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佛教的弘扬始终被排斥在现行教育体制之外,民众在接受教育期间,无法从教科书上对佛教获得正面的了解,仅有的一点介绍,也是从唯物论角度出发所得出的结论,使得他们对佛教的了解,大多停留在片面的错误认识上。看到有人来寺院烧香拜佛,就以为佛教只是用来保佑平安的途径;看到信徒中老年人居多,又以为佛教只是闲来无事后的精神寄托;看到个别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又以为学佛是走投无路后的无奈选择;而近年来的部分影视作品,更使很多人以为出家人都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豪侠之士。凡此种种,都严重阻碍了人们对佛教的正确认识,需要我们通过正面的宣传去改变。而在当今教界,能够走向社会弘法的法师还是太少,尤其是面对十几亿的人口,这一比例实在是过于悬殊,因而,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渠道的弘法方式,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正信的佛教。

问:从社会来说,对佛教缺乏正面的了解,但从教界自身来说,除了宣传力度不足以外,是否还存在另外的一些问题?您在《如何正确认识佛法》的讲座中,曾就佛教发展中出现的一些误区现象提出了批评,能否请您再概括地谈一谈?

答:当前佛教存在的误区现象比较突出的有四点:即鬼神化、来世化、哲理化和学术化。经忏佛事的盛行,使很多人将佛教当作是为鬼神服务的手段,从而背离了佛教的人本精神;净土法门的特别弘扬,又使很多人觉得学佛只为求得来世,是老之将至时才需关注的问题;而哲理化的佛教,只适合具有相当文化层次的僧侣来学习研究,普通民众没有时间也没能力深入;至于学术化的佛教,也只是部分学者的专业,他们将佛教当作文化现象去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很少和自己的现实人生发生关系,也很少考虑自己的安身立命,所以,这些学术成果从文化的传承来说固然有一定意义,却无益于我们现实人生,更无法引发他人的信仰。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我所说的来世化并不是想否定佛法对来世的关心,而是反对那种无视现实人生,仅仅以求得来世快乐作为学佛的目标;我也不想否定临终关怀及超度鬼神的作用,而是反对将超度鬼神作为佛教服务的首要宗旨,甚至以经忏佛事作为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我也不否定学术研究的价值,而是反对学佛者以学术研究作为学佛的唯一目的;我也不否定对佛教哲理的探讨,而是反对那种把学习佛法当作哲学研究的本末倒置的做法。人生佛教的理念,正是针对这几种流弊提出的,使佛法回归其原有的人本精神,为社会大众提供健康的人生观及生活方式。

问:的确,在大众的观念中,很难将庄严的寺院、深奥的经典及清净的修行生活和我们的现实人生联系在一起。那么,法师认为应如何给人生佛教定位?它是否是切合时代需要而提出的新观念?

答:人生佛教的理念,虽是由太虚大师于民国年间首先提出的,与以往的传统佛教相比,似乎是独立于各宗派之外的新生事物,但究其思想内容,并非创新之见。事实上,人生佛教正是对原始佛教的回归。与其他宗教的以神为本不同,佛教的立足点是人本的。佛陀是以人的身份修道成佛,他的出世虽是要普度一切众生,但重点还是在人,所以说,人道是六道的枢纽。佛教有三世说,佛陀设教的目的是希望众生获得现世乐、来世乐、涅槃究竟乐。但我们要知道,无穷的过去是以现在为归宿,无尽的未来是以现在为开端,因而,在原始佛教中,更重视当下生命的改善。无论是生活还是修行,都建立在珍惜当下、把握当下的前提下。而这也正符合佛教的因果原理,由如是因感如是果,我们希望有美好的未来,就应认真对待现有的人生、现有的每一天。

问:法师提到“现世乐”和大家所关心的现实利益有什么区别呢?相信大多数人对于“树立正确人生观念”一说都耳熟能详,但真正能够付诸实践的并不多,因为世俗生活有一整套按部就班的程序,其中,现实利益又是人们在选择人生道路时的重要参照。我想,民众对佛教的淡漠,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学佛能够给现实人生带来利益。

答:佛法所提倡的现世乐,从世间的层面来说就是“种善因得乐果”,通过正确的人生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获得人生幸福。在佛教的五戒十善中,还涉及到自他双方的关系,也就是通过持戒修善建立自他和乐的人生。需要明确的是,从佛教的观点来看,现世乐和来世乐又是统一的。佛教所说的出世间的快乐,是依戒定慧修行获得,其内涵是开智慧、断烦恼、证真理,并最终成就解脱。与大多数人为追求一己私欲,由欲望满足而获得快乐的途径是不同的。因为通过这一途径所得到的现世乐,可能是建立在合理的行为规范上,也可能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其实质也往往局限于现实的当下,不能给未来人生带来什么利益,甚至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过患。因此,现世乐应以来世乐为参照,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我们在现实的当下法喜充满,同时给人生带来无尽利益。

问:如果说人生佛教定位于现实人生,固然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但是否会和佛教的出世精神有所违背?或者说,在大力弘扬人生佛教的今天,传统的宗派佛教多少已显得有些过时?

答:人生佛教虽定位于现实人生,但和常人的理解还是有出入的。入世只是其中的一个层面,它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太虚大师有首偈说得非常好:“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在这首偈中包含着三层内容,首先,人生佛教是以解决现实人生的一切问题为依归;其次,说明了做人与成佛的关系,我们应以佛陀为榜样,克服自身的众多缺点,达到人格的圆满和完善;第三,佛是由人修成的,因而,人生佛教涵盖了由人到佛的整个修行过程。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人生佛教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佛教修行是以出离心为基础,只有具备这一点,我们才能超越五欲六尘的束缚。而在我们的修行过程中,正见更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整个佛法的修行都没有离开八正道,其中又以正见为首。传统的宗派佛教,如唯识宗依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所建立的唯识正见,中观宗依缘起性空所建立的中观正见,对修道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果说人生佛教和传统佛教有什么区别的话,只是在于它针对佛教发展中存在的误区现象而特别提出了为现实人生服务的口号,同时,在形式上将采用更为契机的方式,除此以外,实在无法将人生佛教与传统佛教对立起来。

问:从现有的一些资料来看,人生佛教在台湾地区得到了相当的普及,法师曾多次前往台湾地区实地参访并进行交流,您认为台湾地区的佛教弘扬对国内佛教界有什么借鉴作用?他们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分别是什么?

答:自太虚大师提出人生佛教的理念至今,教界两岸三地的佛弟子们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其中,尤以台湾地区的成就较为突出。他们从慈善到文教,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弘法方式,将佛教深入到千家万户。我曾四次参加台湾地区佛教界的学术活动,并参观了众多的道场和佛教机构,如证严法师的慈济功德会,圣严法师的中华佛学研究所,佛光山的佛光卫视等等,的确是大开眼界,深受启发。

内地从宗教政策恢复以来,也有许多道场开始致力于慈善活动及弘法教育事业,力图改变佛教在人们心目的消极形象,发扬大乘佛教积极入世的精神,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一味强调入世,对佛教的健康发展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台湾地区参访期间,我曾在圆光佛学院谈到这个问题,提出当前佛教发展要处理好“学术与信仰、出世与入世、内修与外弘”三个问题。

目前,教界办学也在与学界接轨,但过分强调学术,往往会造成信仰的淡化,结果得了学位却丢了果位。而在修行和境界都未能达到相当程度之时就积极入世,也容易被五欲尘劳所淹没,使菩提心被名利心取而代之。内修与外弘也是同样,一些修行具有相当成就的前辈高僧,尚且会因事务缠身而影响到自身修行,何况我们现在的人。在“菩提道次第”中,特别强调菩提心应以出离心为基础,这一过程对我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经历一定的闻思阶段,没有三学的熏修,相应的僧格和素质还没有培养起来,就急于入世,往往很难正确把握发展的方向。所以,我觉得正确处理好这三个问题是佛教健康发展的保障。

问:法师曾经戏言:按照现有的发展趋势,所有的文化将只剩下一种,即现代化。且不论这一现象的利弊得失,就当今教界来说,现代化的进程也对佛法弘扬提出了新的课题,古老的佛教是否也应接受现代化的挑战?

答:佛法的弘扬当然是要走向现代化。佛教是契理契机的,契理就是契合佛法的基本原理,契机就是契合众生根机及时代要求。从佛教传播史上来看,历代高僧大德为了使佛法在不同地区和时代得到传播,总是以当时人们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弘扬佛法,这也正是佛法形成不同体系和宗派的重要原因所在。所以,现代化的问题不仅是我们今天才面临的,在以往各个时代,历代祖师都曾面临过类似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古代大德们完成了他们那个时代的使命,在今天,佛教现代化的使命就责无旁贷地落到我们这一代佛弟子的身上。

问:现代化不仅是一个理念,还要通过许多具体的操作来进行,法师认为,应当如何使佛教的现代化落到实处?

答:在佛教步入现代化的进程中,除了立足于契理契机的根本宗旨,还应注重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但是,我们要继承什么样的传统呢?佛教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了许多误区现象,这些也是传统,但不是优良的传统。有些人对中国宗派佛教持全盘否定的态度,以为唯有阿含经典才能真正契合佛法;有些人专弘净土一宗,断章取义地强调其中的部分内容,廉价出售净土法门,甚至只见净土而不见佛法。这种种知见,都是因为对传统的片面认识所造成。我们继承传统,是要继承佛教的优良传统,这就需要对传统有正确的认识,以此选择我们所应继承和继续发扬的部分。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佛教的健康发展。

佛教现代化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文献整理。五四运动之后,随着白话文的兴起,传统的阅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尽管佛经在翻译之时选择了较为明白晓畅的语言风格,也可以说是当时的白话,但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在理解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历代高僧的大量论典和注疏,没有一定的佛学基础就很难深入。这就需要以现代的学术规范进行整理,如校勘、注释及白话翻译。通过这些工作,将更有利于佛教典籍的推广普及。

而在弘法过程中,也要契合时代的思潮,如人生佛教的理念就和当代的人本思想非常契合。尽管古今中外的所有问题无非是由人们的贪、嗔、痴烦恼所构成,但在每个时代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我们应对社会现状予以关注,以佛法的智慧去解决现实人生存在的问题。至于在弘法方式上,科技的发展的确带来了很多便利,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及媒体的作用,在采用传统讲座和印赠经书弘扬佛法的同时,通过录音、录像、电台、网络等各种渠道来传播佛法,使更多的人从佛法中受益。

问:前面您提到要正确处理“学术与信仰”的问题,同时也谈到将对佛教典籍进行学术规范。那么,究竟应当怎样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同类推荐
  • 如何安心(禅·心灵·灵性)

    如何安心(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面对的浮躁的世俗生活,难得安心的生活现状做了有说服力的劝导。 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有些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要有创造力,发自信心。是值得一读的人生励志书,也是人生的大智慧。
  •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诗》是对禅宗诗歌偈颂的体悟与阐释,探讨了历史上五家七宗的禅僧们所创作的修禅悟道诗偈,同时对禅宗形成之前的禅僧诗歌、禅诗美学境界、禅门七家之外的禅僧诗歌,也都设有专章加以阐释,将禅的精华要义原汁原味地和盘托出,使读者深入透彻、直观亲切地领悟禅的精髓要义。
  • 禅定养心

    禅定养心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它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其中,佛教对人体医学、生活保健的认识博大精深,对身心调和与健康生活的具体要求比比皆是,它们,涉及到我们日常的饮食和呼吸,涉及到我们的道德修养,涉及到我们的情绪调节,也涉及到我们精神生活的达观和纯净……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弘一法师全集之佛学·杂记(01)

    弘一法师全集之佛学·杂记(01)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热门推荐
  • 三国灌篮高手

    三国灌篮高手

    虫洞问世,时空错乱,三国时代与NBA融合成一个崭新的世界。三国诸侯将以球场为战场,浴血厮杀,逐鹿天下,争夺至高无上的霸主地位。胜则开疆拓土,君临天下。败则丧土失地,囚于阶下。现代篮球天才赵子龙化身历史名将赵云,试图用超凡入圣的球技征服这个世界。征途,才刚刚开始……
  • 苍穹九域

    苍穹九域

    异世区域,群雄并起,乱世称霸,烽火狼烟;情长儿女,悠悠我心,生死别离,独自伤愁;又如何,以爱养心;山河霸唱,任我游;星穹九域,独我尊。整个苍穹被神秘力量划分为九不相通的区域,他天赋异禀,却宅心仁厚,不愿以万物为敌,却难逃命运捉弄。
  • 我爹刘兴贵

    我爹刘兴贵

    刘兴贵,一个老实巴交的工厂后勤人员,出身贫寒城市人家,如何应对母亲和妻子的不和?如何保证四个女儿的幸福美满?他未想过活着为了谁,却时时处处为家人而活。按事业成功的标准看,刘兴贵显然是失败的:直到退休前,也只是科室里一般的小角色。按人生是否如意的条件看,刘兴贵的人生显然更凄然些:幼年丧父,青年失子,中年离婚,先后把患病的前妻和老娘送走,再把四个闺女拉扯大,又为她们的婚姻操透了心,辛苦劳作是他的一辈子。他也断然不是一个完人,吸烟、喝酒、打牌,“三毒”齐全。只是,当他垂死时,有四个女儿伏在身边嘤嘤地哭他,他也就在伤心中感到心满意足了。人生有这么多不如意,吃了那么多的苦、受了那么多的罪,可是如果真有轮回的话,他还是愿意当这么多女儿的父亲,至少可以好好地疼她们、爱她们,尽自己可能给她们造个温暖窝。
  • 第一生灵

    第一生灵

    宁可我负众生,休叫众生负我,不一样的人格,不一样的主角,我是魔!敢为众生先!我!!!......自甘堕落...................本书只为释放主角与我心中的邪恶,
  • 论如何饲养一只凶兽

    论如何饲养一只凶兽

    仰慕者甲:女神好接地气!反派甲:够了,你严肃一点!我们玩命呢!仰慕者乙:女神好有计谋!反派乙:这种阴招我们都不耍!仰慕者丙:女神好强大!反派丙:你带着这么多灵兽打我一个!仰慕者们:女神万岁!反派们:你萌眼瞎?这是个女神经好吗?导演拿盒饭,劳资不干了!女神:歧邪你总是这么勾引我就不累么?我累!导演,盒饭!众人:狗粮呢?本书又名《论如何饲养一只凶兽》收藏可以及时看到更新哟。
  • 1973老爸的故事

    1973老爸的故事

    经常听我爸聊他70、80年代的故事,那时候的苦日子,或许你曾经经历,又或许听你父母提起。我老爸的每一个故事都是70、80年代孩子的缩影,每个故事都真实发生过,在这些故事里,你能慢慢体味人间冷暖,有的人,有些事,一记就是一生。
  • 淡黑天下之绝夜冷王

    淡黑天下之绝夜冷王

    她从小和哥哥相依为命,哥哥很疼她。她是一个废柴,而哥哥却很有天赋,但她真的就是一个废柴吗?
  • 女生寝室3诡铃:校园惊魂内幕

    女生寝室3诡铃:校园惊魂内幕

    《女生寝室III-诡铃》中继4J41女生自杀事件之后,阴森诡异的南江医学院,恐怖事件再次卷起!一个陌生的号码,一部盈手可握的手机。一阵随时传来的索命铃声,到底谁在散播凶咒?厄运降临,为了拯救妹妹,神秘女生苏雅步上了危机重重的生死之旅:一个个染满鲜血的祭礼,一幕幕梦魇般的悲剧,它的背后竟是让人难以想象的死亡怨气,种种嫉妒和贪婪的秘密徐徐地显露出来……
  • 君陌指间言笑倾城

    君陌指间言笑倾城

    她,郁岑言,21世纪的一个普通的15岁的女生,遇见他之前,她自卑,懦弱,与群不和,被所有人嘲笑着。他,君逸墨,古时空权倾天下高高在上的冷峻帝王,他过着的本该是前呼后拥,左拥右抱的生活,然而,他对女人却很严重的洁癖。时空交错,让两个原本没有生活交集的人,相遇,相识,相知,甚至于相....恋。郁岑言:“君逸墨,一开始,我们本就不该有交集,若你不出现,我还是孤身一人听着她们的嘲讽,平淡的过着日子,而你却是你,打破了我本该平淡的生活,那时候,你说,你爱我,我蠢,相信了,却,没有想到,玫瑰虽美,却带着毒刺,罂粟虽美,却引人上瘾......呵呵.....呵呵呵呵......”
  • 夺宝奇兵之血色长矛

    夺宝奇兵之血色长矛

    大本刘呈是一个爱喝酒的无赖,楚子飞:富家男,张峰:一个健身教练;代昕:蒙古族的暴力女孩,长相甜美,骨子里有暴力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