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26200000024

第24章 开展劳动竞赛(1)

爱国丰产倡议

回到长治,李顺达听说地委决定在全地区试办十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他风尘仆仆前来领任务,令他吃惊与不解的是上级领导不让西沟办合作社。

领导让顺达坐下,十分耐心地对他说:“顺达同志,现在全国解放了,广大的新区正在搞土改、办互助组。咱们这里是老区,下一步该怎么办,还没个准,让别处先走一步,总结一点经验再说。”李顺达沉浸在自己的设想中,他没有听明白领导的意思,按照自己搞好生产的思路,把群众的要求,自己的打算,一五一十汇报了一遍,地委领导同志满意地说:“顺达,咱们想到一股道上了。”顺达高兴得呼地站起来,好像准备立即返回西沟去,他说:“我们西沟算一个试办社,行不行?”领导同志温和地笑着把一只手搭在顺达肩上,让顺达重新坐下后,又说:“地委考虑过西沟的情况,打算给你们另外一个任务,这任务也很重要。”

“什么任务?”

“你们办互助组的历史很长,有不少经验,希望你们起骨干带头作用,把全国的农业生产,向前推进一步。至于办社的事情,西沟的知名度高,影响大,还是谨慎些好。”李顺达这下明白了,领导说得很清楚,不让西沟办社。他一时还有些想不通,西沟在全国第一家办互助组,已经有九年的合作经验,为什么这次办社试点反而不要我们呢?地委领导耐心地对顺达说:

“不论什么形式的组织,提高生产是关键。西沟作为山区,有自己的特点。”顺达心里有些不安地返回西沟,他仔细琢磨了上级领导的话,觉得不必忙着挂个什么牌子,重要的是抓生产。他决定立即响应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精神,开展全国性的爱国生产运动,他要向全国各地的互助组提出保证今年农作物丰产的挑战书,开展一场爱国丰产竞赛。

这是新中国建立以后,首次向全国农民发出的丰产劳动竞赛挑战,怎么个搞法,李顺达心里也没有底。县里、区里的领导为他出了不少主意、提了不少建议,他的眼前亮堂起来:是呀,新中国刚刚建立,作为农民,要想一切办法,多打粮食支援国家建设。

西沟是个小地方,在全国地图上还没有半个小米粒大,只顾自己订规划搞建设,搞得再热火,也就是一个互助组。全国、全省农村千千万万个互助组,虽说各在各的农村闹生产,但是应该互相促进。

组织起来的农民,不光要关心自己打多少粮,还要看到全省、全国,大家干活儿比着、赛着,就有劲头,这个道理顺达从互助组的经验中得到了很深的体会。

晚上宋金山、王周则和组员们来看李顺达,想和他坐一坐。他们进了土窑,只见李顺达一手端上小油灯,一手拿着铅笔头,正专心致志地在窑洞那张地图上,细心地看着什么。顺达见他们来了,忙招呼他们进屋,向组员们传达了上级党委关于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计划。一听上级不让西沟搞合作社,都有些失望,他们想不通,纷纷议论说:“地委不批准咱办社,是嫌西沟山高石头多,沟深土层薄,地块小吧?”顺达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伙,话题一转说:“上级支持咱们互助组向全省全国劳模和农民提出挑战,开展爱国生产竞赛,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都说一说。”“这也不赖,我同意!”“我支持!”宋金山挑明了自己的看法:“要说是出风头也算话,出个风头有甚不好?”“种庄稼悄悄干就行,搞什么竞赛?”“是啊,出那风头做甚哩?”有人在窃窃私语。

“这不是要赛一个谁前谁后,是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耕作技术,争取全省全国多打粮食、全面发展,对国家、对集体、对个人都有好处。”李顺达仍在说服大家。

大伙由不让办社的失望、不理解,很快转移到了丰产竞赛的话题上。经过民主讨论,当即写好了挑战书,其中包括今年全组农业和副业生产的全部计划。

他们在挑战书中提出:“每亩生产粮食三百七十八斤,比上一年增长二十一斤,超过战前每亩生产水平的一百零八点四斤。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耕作上要做到耕三、耢三、肥三、锄三,并在全组半数的耕地上使用单把犁、解放式耘犁锄、喷雾器等新式农具;完成十五亩耕地的土地改良工作,每亩地施肥一百二十六担……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发展副业生产,种党参十亩,增加羊二十三头、猪两头、耕畜两头……”这份详细、实在,透着纯朴气息山区建设的践行者开展劳动竞赛的挑战书于1951年3月6日向全国发出,《人民日报》、《山西日报》等许多报纸刊出了新华社播发的《李顺达互助组向全国发起开展爱国丰产竞赛倡议》的消息,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负责人就这一倡议发表谈话,指出“各地领导机关对于李顺达的倡议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大力动员和组织当地农业劳动模范和互助组奋起响应……”全国许许多多互助组的应战信,一封封寄到西沟村,一天收到一大堆。每天晚上,组员们围着油灯,听识字的干部们读应战信。组员们听着这些信,眼睛看到了雁门关外、松花江边、黄河两岸、长江南北,看到了四川盆地,也听到了福建前线农民的声音……

从这些应战信里,李顺达得到了巨大的鼓舞,兄弟互助组以同样坦诚的态度,把自己的做法告诉了西沟的弟兄们。有一份应战书里提出了合理密植的问题,顺达立即说:“合理密植,这一点咱们要学习。俗话说得好,有苗苗就不愁穗穗,地里边的苗数增多了,肯定多打粮食。”牛老叔吧嗒着吸了一阵烟,提出了一个问题:“合理密植,怎个密植法?比如种谷,一尺二寸的穗腿,那是钉死的。”宋金山不等老汉把话说完,就风趣地说:“老叔,你也是种了一辈子庄稼的人,怎么能这样不开窍?活人还能让尿憋死?穗腿是钉死的,咱的手没有钉死吧?”老汉淡淡地笑着,很不以为然地说:“我知道,你会这样说,咱间苗时,就不能把苗留稠一些?那当然能,咱的手不会叫钉死。可是土地没有那么大的力气,苗稠不壮,比方说,顺达是一个硬梆庄稼汉,他能担一百八十斤的担子,你给他担上二百斤,他就上不了肩。”“老叔,你讲得也有些道理。”顺达说话了,牛老叔眼巴巴地看着他,竖起了耳朵。顺达又说:“可是也不绝对,就说我担担子吧,在旧社会,吞糠咽菜肚里饥,我只能担一百二十斤,现在吃饱喝足身体壮,就能担一百八十斤,走起路来还比过去快,上陡坡也不气喘。”牛老叔在鞋底上轻轻地叩着烟灰,捉摸着顺达的意思。他想:互助组提出“人翻身地也翻身”的口号,里切外垫,精耕细作,上足肥料,地力比过去提高了,自然会多打粮食,顺达就是个有心人,这样还怕种不好庄稼?

路文全轻轻地推了一下老牛叔,笑着说:“老叔,你怎么不说话,顺达讲的道理不对?”“对着哩。顺达说的话,一听就开窍。”“你同意密植?”“庄稼人谁不喜欢多打粮食?俺同意试一试。”组员们都开心地笑了,牛老叔也高兴得合不拢嘴。顺达说:“把苗适当留稠,是合理密植的一项措施,但是还很不够。一尺二寸宽的穗腿,能不能改成一尺宽?”王周则也在捉摸这个道理,他接着顺达的话说:

“为什么不能?

能。东北有一个互助给咱们来信说,要改革旧农具。把穗腿改窄,这就是改革。要向东北那个互助组学习。”周则这么一说,大伙又嚷开了:“咱们互助组向全国农民兄弟提出爱国丰产竞赛,就是要向全国农民兄弟学习,要学习得好,就要把每一封来信讲到的好经验全装在自己肚里,经常捉摸着点。”顺达把两架旧耧扛到自家院里,请来一个木匠,一边指点着,一边学习做木匠活,两人把宽腿耧改成窄腿耧。种谷时,顺达亲自摇耧,扛着一架耧山上山下转,给这家种完,又给那家种。

李顺达是种庄稼的好把式,方圆几十里的庄稼人,谈起他来都李顺达互助组在试用改造后的农具要跷起大拇指,他这个人有个特点,不满足老一辈庄稼人传给自己的耕作技术,也不满足于自己取得的成绩。他好用脑、肯学习,早在1946年就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母壮儿肥”的道理,在互助组里坚持年年选种。有一年天旱,有几块斜挂在山顶上的坡地土薄石多,地里的谷子几乎都旱死了,只有那么稀稀拉拉几苗还活着。

顺达把这些活着的庄稼当成宝贝,用酸枣圪针做了栅栏保护着,几天就来照看一次,总担心山害糟蹋了它们。收割时节,李顺达提了几个布袋,领上互助组的男女组员到地边观察,李顺达一边采谷子一边说:“在同一块地里,大多数谷苗旱死了,但这些谷苗长得还算不赖,你们都仔细看看,谷穗不算小,颗粒很饱满,这是什么道理?”组员们用手捏着谷穗,掂了掂分量,有的还捏下几个谷粒放在嘴里,格嘣嘣地咬着,都赞不绝口。

顺达用镰刀切了一把谷穗,高兴得举到大伙面前说:“这是老天帮咱们搞的试验田,给咱们选种哩,这说明庄稼也和人一样,有的体质就好,抵抗力强,不怕旱,咱选种,要重视选这些优良品种,咱西沟缺水,咱选出抗旱能力强的种子,这可是老天给咱送来的宝贝啊!”宋金山、王周则、路文全等人个个都点头称是,觉得这里面有道理、学问挺深。于是,都走进地里,专门挑选那经得起灾害考验的、籽粒饱满的谷穗装进布袋。

宋金山今天采集优种,心里感受很深。他和王周则一块装谷,对王周则说:“周则,你想过没有,顺达和咱们都是庄稼人,他也没学过文化,可是,你看他想的问题,出的这些点子,真有水平!”“可不是哩,人家顺达把种庄稼就当成干革命,他不踩着老人的脚印走,不是改革农具,就是选优种,他那心眼里多会儿也不闲。

咱们应该好好向顺达学习哩!”两个人正谈得热火,李顺达扛着布袋过来了,说:“明年春天,咱们再搞一次试验。在山顶上挑选一块向阳的高坡地,别的地小旱它大旱,别的地不旱它也旱,再把这种谷子种进去。庄稼也有一种遗传性,连续两代就会培养出耐旱力很强的好品种,你们说,行不行?”金山心服口服地说:“行!”顺达说:“试验么,有成功,也有失败。成功了咱推广;失败了咱长点知识也有好处。光靠老人传的老办法种庄稼,改变不了咱山区的面貌。”大家又想到几天前读过的一封信,周则说“那是哪一个省来?

有个互助组给咱们来信,还提到想要一些耐旱的谷种。”顺达告诉他们:“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那封信我单另保存着。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是干旱区,谷子又是一种重要农作物,咱们要能培养出耐旱性强的谷子,那意义才大着哩!挑战竞赛么,就是要相互促进,相互支持。”提到内蒙古自治区的那封信来,蹲在门口听热闹的马机灵就有些着急,他觉得西沟李顺达互助组在全国出了名,人家写信来要一些耐旱性强的谷种,总不能回信说个没有,那样好像有点不大光彩,他说:“顺达,我看这几块地里的谷子,是经过干旱考验的,耐旱性一定很强,咱们就拿一些寄给内蒙古那个互助组吧。”马机灵一下子关心起内蒙古来了,有的组员回过头来朝他说:

“机灵哥,你想得也不近哩!”有人笑着说:“我看他想得也没那么远,还不出咱西沟,对不对机灵哥?”马机灵有时倒很老实,他突然不好意思起来了:“我是怕人家对咱互助组的印象不好,在全国那么有名,连一些耐旱性强的谷子都拿不出来,或者,有的人还会误会认为咱们是保守,有好的谷种不肯给人。”听机灵这么一说,大伙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宋金山拍着马机灵的肩膀说:“机灵哥呀机灵哥,有时候你就是比别人想得怪,照你的想法,咱们李顺达互助组就应当什么都有,没有抗旱性强的优种谷子,还必须拿上一些普通谷子去哄人?”马机灵不服气了,翻起眼皮说:“谁说要哄人呀,这些谷子若不是耐旱性强,早干旱死了。”金山推开机灵,打趣地说:“你不同意我的看法,就听大家的,你问一问顺达,看他同意你的意见么?”“好,顺达你说吧!”机灵看着顺达,顺达说:“这些谷子是经过一次干旱考验,有可能耐旱性强,可是咱们还没有经过实验,没这个把握。”“在寄谷子时,咱们给人家写封信,把情况实实在在写明白,还不行?”机灵是真心真意想帮助别人。

“那倒可以。”西沟人把自己的热情和干劲、经验与做法无私地传达给了全国各地的朋友们,如同那包耐旱的种子,从这个小山庄飞了出去,在那陌生的土地生根、开花、结果。全国先后有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一千九百三十个互助组和一千六百八十一位劳动模范应战,并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连环竞赛活动。

在全国爱国丰产竞赛热潮推动下,西沟的广大农民群众也充分发动起来了,以李顺达互助组为中心,大家一面学习政治时事和外地先进经验,一面精耕细作,大伙的觉悟、增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一时间“西沟”两字,成为传媒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从五十年代起,报纸上隔三差五就有西沟的消息出现,《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山西日报》等报刊发表了介绍李顺达互助组的一批通讯报道。

同类推荐
  • 戴高乐 巴顿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戴高乐 巴顿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戴高乐巴顿》对戴高乐、巴顿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爱迪生

    爱迪生

    爱迪生,美国发明家、企业家,拥有众多重要的发明专利,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家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其工业研究实验室来生产发明物的人。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研究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 华盛顿(名人传记丛书)

    华盛顿(名人传记丛书)

    华盛顿生平拒绝人们为他歌功颂德,但是却鲜有一位开国元首在死后仍然赢得人们一致的尊敬与称誉。美国人会拿柯立芝、布什开涮,却绝没有人会调侃华盛顿、林肯,提到他们的“国父”,他们都是一脸的向往与自豪。人们总喜欢排列影响世界的一百位名人,然而无论怎么排,华盛顿始终位居前列。他是一位罕有的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赢得了名副其实“伟人”称号的人。
  •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 主要有政坛伟人、发明始祖、经济导师、军事将帅、科技精英、谋略奇才、企业富豪、思想先驱、外交巨擎、文坛巨匠、艺术大师。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个人简介, 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 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 能够激励我们的理想和志向, 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
  • 马到功成

    马到功成

    马云、马化腾历经江湖的腥风血雨,才分到了互联网市场的一大杯羹。2008年,阿里巴巴、腾讯市值已经高这百亿美元,“二马”笑傲江湖。同是搞互联网,一个“出语不凡”,一个“很粉很年轻”,都有着过人的本领和非凡的才能。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处秀江山

    重生之处秀江山

    季家养了个血罐子季二小姐,专门给大小姐做药引子。季二小姐生性怯懦,痛不欲生的割肉取血,她忍:家丁奴仆欺负,她忍;心上人被抢,她还是忍。忍不下去,跳河自尽……二十一世纪的强悍杀手,无情无义无脸无皮无名无姓只有一个代号编号10。杀手涅槃重生,雕虫小技一,季大小姐的皇后梦被撕裂;雕虫小技二,丞相夫人们被扫地出门;雕虫小技三,大昭最为尊贵的太子成为囊中物……(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战国疾风

    战国疾风

    日本战国时代,丰臣秀吉天下统一的实现就在眼前。暗流涌动之下,忠义与背叛、功名与无欲、友情与爱情,一群怀抱着不同理想的年轻人,在战国呼啸的疾风中,他们的前路是生存还是灭亡。
  • 致他

    致他

    都说主动的女生没有好下场,但陆青乔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她肆意勇敢,就是要闯进那个少年的心,六年时间,她做到了。
  • EXO之我是土豪

    EXO之我是土豪

    要肾六是吗?买买买。等等,你说什么?你要我?你能给我幸福吗?男主EXO。纯原创,请勿抄袭。文笔不好别介意。勾搭我请加QQ号:2831019864.艾玛头绪太乱了。还有嘞,看书的亲故们欢迎加群:浪味仙全球粉丝后援会,谢谢啦,欢迎吐槽
  • 凯说源来爱

    凯说源来爱

    这是耽美世界在现实中产生的恋爱文!
  • EXO黑白阶

    EXO黑白阶

    柔弱的风中,一道通向天上的黑白阶出现,十二位少年将携带着两位少女走向幸福的殿堂。“对不起。。。。我不能陪你走下去了。。”一位少年说完,便消失在天际。“再见。。。我爱的人。。。”
  • 原来青春还没走

    原来青春还没走

    我认为我们的青春是这样的,纵使叛逆过,不听父母话过,我们却没有丢掉初心和天真,那份美好的友情值我们去珍借,我们也将要暗恋埋在心里,当做最美好的回忆。大家来看看吧,也许你遇到过这样奇葩的同桌,这样你爱的闺蜜,和给你伤痛的暗恋对象。毒葩青春之旅正在开始……
  • 虎将

    虎将

    历史上记载李渊第三子十六岁就夭折,为什么后人要把他塑造成天下无敌的英雄?玄武门之变发生前,李世民在政治斗争中并不占优势,为什么一举成功?唐灭突厥战争中,颉利可汗已经商议投降,李靖为什么要发动突然袭击而俘虏了他?李元霸,一个极端的人。他的性格,他的作风,他的成就,甚至他的兵器,无一不做到极致。可这样一个人,却是公元两千零八年的一名记者。他在喝酒的时候,请动了酒仙李白,因为一句“当代中国处在五千年来未有之盛世”而与酒仙起了争执,后者决定送他回唐朝,见证中华先祖所开创的宏图霸业。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DOTA世界

    DOTA世界

    无意中穿越到DOTA的世界,等待着他的究竟是什么?众神已经沉睡,留下了种种传承,当众神再次苏醒,近卫与天灾,势必要再次打响战争……他,何去何从?
  • 栎社沿革志略

    栎社沿革志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