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88400000042

第42章 与人分享也是一种交际能力

很多父母往往会因为孩子在众人面前不肯与人分享而觉得有失面子、有损尊严。其实,在最初孩子护自己的东西并不是什么自私,也不叫小气,而是这个时期他正在学习心理疆界的建立和自我安全的保护意识。这种自我意识的萌芽预示着孩子的成长,也是非常自然的一个阶段。

从小,无论叶子想要什么,父母都会千方百计地满足她。奶奶有句口头禅:“我们家的东西都是叶子的。”久而久之,叶子就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只要是她看中的东西,不管是吃的、玩的、用的,都要全部藏到自己的房间里。

妈妈买了一件颜色鲜艳的雨披,叶子看见了,喜上眉梢,马上把雨披藏到她的房间里。奶奶买了两块香皂,叶子一闻,香气扑鼻,于是马上把肥皂藏进了衣橱。一次,她又看中了妈妈头上的发夹,就强硬地把它拉下来,放到自己的抽屉里。连爸爸买回来的新筷子也被她藏在“仓库”里不准别人使用。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妈妈想拿出来用一下,却被叶子挡在了门口,她大吼一声:“谁也不许进!”

时间长了,叶子房间里的东西越来越多,衣橱里、桌子上、床底下,都堆得满满的。食品、包装袋、日用品、纸、笔……房间成了货物品种繁多的“仓库”。

从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开始,父母总是给他最好的,好吃的东西留给他,好看的衣服买给他……父母的宠爱会给孩子一种幻觉——“什么都是我的!”可是,有一天父母突然发现,有了好吃的,都是他的,父母连一口都不能吃;自己的玩具,别的小朋友碰都不可以碰一下……

有网友发帖子说,他儿子3岁了,自己的东西从来不让小朋友碰,小朋友碰他的玩具他都会伸手去打。一次,朋友带他四岁的儿子来做客,刚刚要去摸摆在架子上的小汽车,儿子立即喊:“不许动,那是我的。”然后飞快找来一个袋子,把架子上的玩具全塞进去,并使出浑身力气往外拖,他说他要把这些玩具收起来,其实就是不想小客人玩他的玩具。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过独霸自己玩具的情况,有的父母无奈地说:“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教给他要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食物,他怎么就是不听话呢?”孩子们之间争抢玩具、食物时,尤其是自己的孩子护着东西吃独食的时候,父母的面子总是挂不住,只好说:“现在的孩子真是太自私了!”

其实,孩子在进入两岁后,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有了“我”和“你”的概念。这时候,他非常注重“我的东西”,“分享”会让孩子感觉到“失去”或者“被侵犯”。出于不安全感,孩子就会极力捍卫自己的所有权,如果这种愿望不被理解,他们会更加不安,更加激烈地拒绝分享。

很多父母往往会因为孩子在众人面前不肯与人分享而觉得有失面子、有损尊严。其实,在最初孩子护自己的东西并不是什么自私,也不叫小气,而是这个时期他正在学习心理疆界的建立和自我安全的保护意识。这种自我意识的萌芽预示着孩子的成长,也是非常自然的一个阶段。

不过,如果孩子的这种自我意识得不到正确引导,或者父母宠爱过度,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则会让孩子养成自私、霸道、不懂感恩的个性。

尊重孩子的物权

引导孩子分享是可以的,但是不要期望孩子一定做到,并且一定不能强迫孩子分享。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的“物权”,无论是食物、玩具,还是书籍,只要是孩子的,就由他来自由支配。强制的“大方”会使孩子难过、生气,产生危机感。这种方式会剥夺孩子的需求,让他感觉自己的需求不重要,间接地影响孩子自我价值感的建立。更不要因孩子不肯分享给别的小朋友玩具而斥责他,“自私”“小气”这些字眼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也反向强化了这种行为模式,使他的行为变得更加小气。

在儿子还小的时候,一个朋友带着女儿来做客,小姑娘比我儿子大几个月。为了减少陌生感,我就让儿子去拿自己的巧克力糖给她吃。可儿子就是站在那儿不肯去,因为巧克力糖是他最爱吃的零食,我知道他舍不得,好说歹说,他还是死活不愿。

过了一会儿,朋友的女儿从口袋里掏出了两袋跳跳糖,朋友让她给我儿子尝一尝,没想到她居然很大方地给了我儿子一袋。

等客人走后,我没有直接教训儿子,而是问他:“小姐姐的跳跳糖好不好吃?”

他以前从来没有吃过这种会在嘴里跳的糖,意犹未尽地说:“好吃。”

于是,我说:“今天,小姐姐分给你糖吃,你是不是很开心?”

他点点头。

“那你想不想姐姐下一次仍然分给你跳跳糖呢?”

他说:“想。”

“那下一次,如果你能拿自己的巧克力糖去换姐姐的跳跳糖,她会非常愿意,你愿意吗?”

“我愿意。”儿子很爽快地回答。

我赶紧趁热打铁进行拓展教育:“以后,当你想玩别人的玩具的时候,如果能先拿出自己的玩具给他玩,他就会乐意与你交换了,你说是不是?”

交换分享,让孩子明白分享不是失去

在引导孩子分享的时候,要让孩子明白分享不是失去。因为孩子不愿意分享并不是因为自私,很多孩子在成年之前都没有自私和占有的概念,他们只是害怕失去。比如,一些孩子在小的时候,看到母亲给别的孩子喂奶就哇哇大哭,这并非是出于对母亲的占有,而是害怕母亲喂完别的孩子就不再回来喂他。

那么,父母就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让孩子相信玩具分享后能够重新回到自己手里。比如,向他借走一样玩具,并答应他三分钟后归还他,然后说到做到,让孩子知道,东西是暂时离开自己,过一会儿就会回来的;或者鼓励孩子和别的小朋友进行交换,五分钟后交换回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既能享用别人的玩具,也不会因此失去自己的玩具。这就进一步加强了孩子的安全感,不再担心因分享而失去。

让孩子体验分享的快乐

相互交换分享,可以说是分享的初级阶段,如果能让孩子在分享的过程中体会分享的快乐,那就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分享了。

周末,我带儿子在旁边的公园里散步,恰好碰到隔壁单元的一个邻居和他的儿子。他儿子手里拿了一个能喷水的冲锋枪,正玩得不亦乐乎。儿子看得心里痒痒的,我说你等他玩累了再去问他愿意不愿意给你玩一会儿。等了好一会儿,邻居儿子不玩了,但也不愿意给我儿子玩。邻居一边训斥他的儿子,一边尴尬地向我道歉。

我说:“我这里有个飞行棋,需要两个人玩,你愿意和弟弟(我儿子比他小一岁)一起玩吗?”

孩子一听不用拿自己的玩具了,就点点头答应了。

我悄悄对儿子说:“如果你想玩哥哥的冲锋枪,那就先陪他一起玩一会儿飞行棋吧。”

飞行棋是多人游戏,需要合作才能完成,两个孩子通力合作,终于到达了终点,两个人都非常高兴。

邻居的儿子说:“那你愿意不愿意和我一起玩电子游戏?”

结果是,他回家拿游戏机,让儿子先玩一会儿他的冲锋枪。

我们让孩子学会分享,归根结底是想让孩子以后在社会上能因分享而获得利益,而在孩子小的时候,从分享中得到的快乐就是孩子所能收获的最大利益。大家在分享的同时,一起笑、一起开心、一起快乐成长,这不但能够让孩子获得交际的喜悦,同时更会让他获得一份坚实而稳定的人际关系。

利用生活小事将分享的概念传达给孩子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他的天性一样表现得很自然。父母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将分享的概念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孩子。

比如,孩子非要和你抢电脑,你说:“这是妈妈的东西,但妈妈愿意和你分享,你先玩半个小时,然后再还给妈妈。”比如,你可以把自己的衣服借给孩子当作超人的披风。再比如当孩子想要玩别人的玩具时,可以鼓励孩子去问对方:“你愿意把你的玩具借给我玩一会儿吗?我玩一会儿就还给你。”这样的经历多了,孩子自然就会养成与人分享的习惯。还有,要经常用分享这个词来描述正在做的事情,同时也别忘了告诉他那些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比如有趣的想法、故事、小笑话等等也是能够同他人分享的。

不要低估孩子的分享能力

荷兰爱思唯尔出版集团旗下的《进化与人类行为》杂志中曾发表过一项对儿童利他行为的调查。荷兰人设计了一种方法,即独裁者博弈(DG)——由一个人决定其他人能获得多少。他们从收费较低的四所学校和收费较高的四所学校分别抽取了4岁、6岁和9岁三个年龄段的6个班级的儿童进行试验。

试验要求孩子们从一堆漂亮的贴画中选出10枚自己最喜欢的,之后试验人员问他们是否愿意将这些贴画捐赠出去而且不会得到任何回报,并请他们将愿意捐出去的贴画放在一个白色信封里,自己愿意保留的贴画放在一个棕色信封里。最后的结果显示,即便是最小的孩子,也愿意捐出大约20%—30%自己喜欢的贴画,而且那些来自收费较高的学校的孩子捐出去的贴画要高于那些来自收费较低的学校的孩子,这就是说在不同的环境里,孩子得到不同的社会标准的教育。

这个试验意味着什么呢?如试验所显示的那样,我们可能低估了孩子的分享能力,他们愿意为别人付出。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通过他们的发育过程和社交过程继续培养这种可贵的行为。

同类推荐
  • 年轻人要懂的心理学

    年轻人要懂的心理学

    本书用轻松明快的语言来讲解心理学各种定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为读者开辟了一个新的观察生活的视角,并通过这个全新的视角让读者更加明白我们所处的现实环境,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心理对策。本书涵盖了日常心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既包括对自身的认识和反省,也包括对工作态度的心理策略,同时还讲解了在生活中关于人际交往及恋爱等方面的心理技巧。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全方面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同时可以更好地处理生活、工作以及交往中的各种突发情况,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心理指导用书。
  • 超越平凡:自我的力量

    超越平凡:自我的力量

    安东尼·莫里斯·尼克编著的这本《超越平凡:自我的力量》介绍了心智的力量以及如何释放出心智的潜能以获取成功。它为自我帮助和自我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实施为了成功而必须采取的行为,从而有所作为。它描述了无意识惊人的力量,展示了大脑的工作机理以及它是如何释放其巨大的力量并利用它在生活中获得成功。
  • 微动作:世界顶尖读心侦探公开遍布全身的心理秘密

    微动作:世界顶尖读心侦探公开遍布全身的心理秘密

    检察官告诉你,如何使用心灵读眼法;公安人员告诉你,如何解读耳部暗喻;刑侦警察告诉你,嘴巴如何暴露疑犯信息;FBI告诉你,手臂传达了哪些心理玄机;CIA告诉你,脚与腿是*诚实的部位;007告诉你,鼻子与下巴投射出何种情绪;心理学家告诉你,口头禅显露出哪种性格特点;律师告诉你,对问题的反应比回答更重要……《微动作:世界*读心侦探公开遍布全身的心理秘密》以“读懂人心”为基础,让人们通过细微的面部表情、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去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信息。
  • 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

    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

    男人有男人的心绪,女人有女人的心思,男女心理千头万绪、幽微奇妙。两性的婚恋世界,交织着心理的磕磕绊绊,充满着心灵的冲突对抗。两性婚恋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理困惑不断滋生、心理矛盾不断激化的过程。能否顺利解决这些心理困惑和矛盾,将决定恋爱中的男女能否拥有美满幸福的婚姻。《去梯言—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由心理学入手,从两性心理差异、两性交往心理、择偶心理、爱情心理、婚姻心理、家庭生活心理等方面系统解读婚恋中男女的心理问题和困惑。
  • 跟专家学心理分析

    跟专家学心理分析

    本书中,心理专家将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心理分析,让你也成为“心理专家”,更好地认识自己,读懂他人,消除困惑,打理生活。
热门推荐
  • 萃魂

    萃魂

    人的魂魄是个巨大的宝库,所为玄学只为修三魂,炼七魄,魂魄淬体。龙雨虽为先天显魂者,但只有一魂,看他如何突破禁锢,成为无上存在。
  • 南窗漫记引

    南窗漫记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学院的篮球生活

    学院的篮球生活

    篮球只有一个原理:把球投进筐里,不犯规,才是硬到理。看过《灌篮高手》的人,肯定羡慕里面的人物,那些都是我们最喜欢的篮球动漫人物...........
  • 汉人

    汉人

    五胡入侵,神州沦陷。礼乐崩坏,国将不国。内忧外患,汉人将亡。不计生死,只为大汉。山河破碎时,谁能力挽狂澜?神州沦陷时,谁能舍身忘死?汉室将倾时,谁能挺身而出?汉人将亡时,谁能翻转乾坤?(新人新书,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谢谢)
  • 邪鳄

    邪鳄

    邪者恶也!鳄者凶也!邪鳄之人,亦邪亦鳄也!一个谢姓之人,命运惊变之下,成为邪某人。血腥诡诈的修炼之旅,爱恨交织的肆意仙途。待看他,如何一步步,披荆斩棘,踏血走来!身犹在,铁鞋未踏天下之路!心何哀,大志未泯乾坤谁定!《邪鳄》邀您一同踏入,一位擎天巨枭的血色征途!
  • 妖魂情仇

    妖魂情仇

    它坐落在村当中临街,挨着大路,院子坐北朝南,绝对是个阳宅。但是它的破败和沧桑却令它有呈现给人它不变的阴森和荒凉,仿佛它永远被被阴沉沉的天幕遮盖着,好像太阳也偏了心不朝它晒。它就是柳树村有名的百年老屋——鬼屋。
  • 浮躁

    浮躁

    瓜熟蒂落,成长无法拒绝,我们终于落在了现实的沃土上。不忘初心,不改始终是现代人的信仰还是现实的笑话,从青春出发,历经岁月的磨砺,我们最终成了陌路还是至亲。这是关于信仰与坚守的故事,这是关于蜕变和妥协的故事,这是关于迷茫与失落的故事,我们都是走在路上的小人物,我们都有伤害和眼泪,但最终我们都要用爱饶恕那些记忆的伤痛,继续前行。
  • 胖天鹅遇圆记

    胖天鹅遇圆记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腹黑废材,拐个帅锅回家宠

    腹黑废材,拐个帅锅回家宠

    她本是21世纪让人闻风丧胆的冷面杀手,却不想赶上穿越潮流重生在一个废物花痴的身上,从此便开始,虐姨娘,白莲花要在她面前装可怜,那她就要撕碎她伪善的面具
  • APH记得早先少年时

    APH记得早先少年时

    当身为国家的他们在这个世界都只是各国头号军火贩子,每个人都开始为生存而勾心斗角我们是在白天行走的老鼠,假装自己的光明正大看上去亲密的表兄弟,童年柔软的玩伴,在利益的面前撕破了嘴脸然而世界依旧暗涛汹涌,在看似宁静的死水下方,仇恨和爱正在翻涌欧洲的复杂,北美的沉寂,亚洲的混乱,谁才是最后的王座?在这样复杂的世界里,请问我能爱你吗?像是对全世界发起了不信任案【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