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82200000081

第81章 施舍别人就是做自己的功德

人生在世,不能只顾自己,更重要是有我为人人的高尚品质,施舍别人就是做自己的功德。

——净空法师

“有智慧的人就能够舍,能‘舍’也就能‘得’,能得无限的快乐;不能‘舍’就会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宁。”——佛家的智慧有时候就是一种舍己为人的智慧。这种施舍是完全抛开个人的私利和小我。净空法师举例子说:做“佛事”就是用佛法来帮助人,不论有形无形,不论是语言、文字或物质,其目的是提升人的质量、心智、道德和内在的智慧,并且增长福报,使众生离苦得乐、出离烦恼。

佛教所指的“道场”很具体,即是寺院和塔庙。和尚随缘度众生,处处度众生,“空花佛事时时做,水月道场处处建”是出家人的本分,目的就是为了利益众生,净化人间。

诚拙禅师在圆觉寺弘法时,法缘非常兴盛,每次讲经的时候,人都挤得水泄不通,于是就有人提议,要建一座更宽敞的讲堂。

有一位信徒用袋子装了五十两黄金,送到寺院给诚拙禅师,说明是要捐助盖讲堂用的。禅师收下后,就忙着做别的事去了,信徒对他的这种态度感到非常不满,五十两黄金不是一笔小数目,可以给平常人过几年生活,而禅师拿到这笔巨款,竟连一个“谢”字也没有。

于是,信徒就紧跟在诚拙禅师的后面提醒道:“师父,我那袋子里装的是五十两黄金。”

诚拙禅师漫不经心地应道:“你已经说过,我知道了。”

信徒看禅师并没有停下脚步,便又大声提醒道:“师父,我今天捐的五十两黄金,可不是小数目呀,难道你连一个‘谢’字都不肯讲吗?”

禅师这时刚好走到大雄宝殿佛像前,听到信徒的话,便停下说:“你捐钱给佛祖,为什么要我谢你呢?你布施是在做你自己的功德,如果你要将功德当成一种买卖,我就代替佛祖向你说声‘谢谢’,你就把‘谢谢’带回去,从此你与佛祖‘银货两讫’了!”

净空法师对世人强调的是:人生在世,不能只顾自己,更重要是有我为人人的高尚品质,施舍别人就是做自己的功德。所以,不要为自己的付出耿耿于怀,你的施舍并不是完全的“舍”,从中,你已经得到了“功德”。

下面这个例子是在生命紧要关头一场自私心理与无私心理的斗争。

从前有一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他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这间屋子已经很久没有人来过,常年的风吹日晒,已经使这间小屋摇摇欲坠。

在小屋的前面,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用它来抽水,可惜抽了半天也没有见到一滴水。正当他失望至极的时候,忽然又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壶上有一个纸条,纸条上面写着:“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在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

他按着纸条上写的,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一壶水。然后,他的心里开始矛盾起来,到底要不要继续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一旦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就在这时,一种奇妙的力量让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最后,吸水器中果然涌出了泉水。结果,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

面对这种情况,相信很多人心中都会做出“喝水”还是“灌水”的思想斗争。如果喝了眼前仅剩的一壶水,自己的生命是有保证了,但是后面路过的人肯定会因此而丧失生命。如果是灌水,就得承受万一抽不出水的风险。是牺牲后来人生存的希望保全自己的生命?还是施舍自己生存的希望以方便后来人?善良的人会做出后一种选择。因为选择前者只有一个结果,利益了自己,而损耗了功德。而选择后者能得到两种结果:一是牺牲了自己,做出了功德;二是利益了自己,做出了功德。

智慧的人应该知道做出哪种选择。

同类推荐
  •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如今有些禅和子看公案、论公案,都在弄玄虚,琢磨着什么话用什么话来对,有的当成打哑谜,有的当成文人对诗句,有的当成时下流行的脑筋急转弯,还有的干脆当成威虎山的黑话了,以为是些全无道理的乱侃一通,岂不知人家看似没有理路的话背后都有清晰的理路,只是迷人看不清罢了。   一切经典,一切公案,都是为了表法,学人一定要透过这些语言场景去体悟祖师想要表达的那个法,而不是在语言相、文字相和各种名相上去费脑筋、抠字眼,去考证什么真伪、早晚。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 《旧约》中的民俗

    《旧约》中的民俗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旧约〉中的民俗》是弗雷泽的另一部名著,是他在写作《金枝》过程中将有关《圣经》旧约故事的民俗材料汇集起来,并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有关事例作比较,专门创作的一部著作。这部书已成为人类学和《圣经》研究者的必备读物,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称它是“一部人类学传奇”。
  •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本书旨在解除每一个人内心挣扎的苦痛,还年轻人以阳光健康的心态,赠老年人以历经沧桑的从容,让整日奔波的人有一个心灵的港湾,让无所事事的人有一座心灵的庙堂。教导世人如何看待现实生活中的诸般不如意,待人接物又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心态。总之,本书旨在以“通俗佛经”之相,助世人修出佛心禅性。
热门推荐
  • 长田埂

    长田埂

    主人公周洋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父母在外打工,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暑假里几个老表的到来让他的生活更加有趣了.......
  • 女教师秘蜜

    女教师秘蜜

    她,美丽性感,她是教师.在爱情不能结果的日子,她像首歌谣,动听婉转而又让人痴迷.她从遥远的城市走来,带着她的伤痕,和她的梦想,在这个迷人的城市里,再次邂逅,又将发生什么?那些未知的,永远是美好的...她有过几个情人,但是她的情人中不曾有我...
  • 环理异闻传

    环理异闻传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懒的三流作者,不定期更新内容的,反正也不会有催更,愿意看的就看呗。
  • 天命医女:腹黑帝王的宠妃

    天命医女:腹黑帝王的宠妃

    苏染莲,一届平民之女,其医术之神奇为江湖之佳传,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获苏神医一碰,从此无病上身。获苏神医一药,百毒不侵。”峰晋,当今圣上,天下如此太平全靠他的统治,为百姓所爱戴。但是真实的他又是什么样的人?你认为这是一部宫斗传?错,天下之大,一个小小的皇宫怎么留得住苏染莲的脚步!
  • 异姓双胞胎

    异姓双胞胎

    本是同根生分落异姓家数载终相认怎奈囹圄中他日出围城终破恩仇录后祈无恶人随风飘散中
  • 荼蘼年华

    荼蘼年华

    从古至今,婉转间托出清丽,浪漫中寄离真情,千年姻缘,百年曲折,荡漾其中的是今生今世不变的真爱。梁祝的千古绝唱,至死不渝;焦仲卿于刘兰芝的石苇之盟,哀婉缠绵;牛郎织女的两情弱势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红楼梦中宝黛的生死相许,情痴而逝;铁达尼中杰克与罗丝的短暂爱情···都诉说着人间永恒不变的真爱,缘分,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它使素不相识的俩人相爱,使一切都很巧然,使世界更精彩。
  • 豪门蜜战,妻限99天

    豪门蜜战,妻限99天

    初遇时,她撞入那双幽深的眼眸里,挣扎扭动间,她落荒而逃。大婚当天,一个女人指着她身边的新郎说:他是我肚子里孩子的父亲。那一瞬,她从旁人艳羡的叶家长女沦为笑柄。是他将身着婚纱的她打横抱起,堵住了悠悠众口。一纸契约,他帮她夺回主权,也诱她堕入深渊,最后残忍告知“为什么她死了,你却还能活着?”她这才明白,二十三年前的真相……【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完美终结

    完美终结

    “我什么都不要了,难道这样也不能让你回头看我一眼吗?”云天轻轻的摇摇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小子!”云天无所谓的摇摇头。“我还在洛岚监狱呢,那小子也在。先别乱来,等等在说。云天?”云天轻轻的启动了“下线”.....云天头里只有那一幕:“哥哥,你喜欢圣母玛利亚吗?”一个在风中摇曳的瘦弱白瞳小女孩向云天天真的问到。而他凝视了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后,想了一会改口回着“喜欢”。
  • 乔与湘南

    乔与湘南

    如果两个人注定要相遇,那么不管是十年前,还是十年后,都在所难免。
  • 娱乐之时代巨人

    娱乐之时代巨人

    在粉丝心目中他是极为癫狂的一个疯子,却终是带给人们欢乐与泪水。他嗜酒如命,可人们偏偏就爱这样的他,那样的洒脱不羁,让人琢磨不透。他叱咤娱乐圈各个行业,却总是孤身一人...时而冷静,时而疯狂,时而逗B,时而哭泣..人们骂他,爱他,为他尖叫,为他惆怅..记者发问“您取得如此成就,为何至今孤身?”白栋“每个人心中都一个紫霞仙子”记者不禁再问“难道这么多年您都没有遇到合适的吗?”白栋低头想了想“也许有吧,只是倾心未有一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