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74500000001

第1章 前言:2015年中国:地缘冲突风险剧升(1)

一、

2014年11月初,我到古城西安演讲。接待单位的老总——一位中年女白领这样对我说:“邱老师,您别讲那些高深的理论。您就实实在在地告诉我,我手里的那几套房子,最近到底是卖还是不卖?”

接着,她又说:“还有,我如果把手里那几套房子卖了,您得告诉我,2015年有没有新的投资渠道,让我至少能保值?”

2015年即将开始的时候,太多的老百姓担心,中国的经济是否会出现断崖式的风险。

2014年下半年,我走了全国很多地方,发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大家关心的问题只有一个:中国经济走向。

恰好在这个时候,中国出现了一个热词——“新常态”。

所谓“新常态”,用最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过去35年导致中国经济成功的大部分因素都已消失;而那些过去没有的因素,未来则将日益凸显,逐渐成为中国未来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就在我撰写这篇前言的同一天,国家统计局公布,2014年中国GDP增速跌至7.4%,创1990年以来的最低。专家解读,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调整为7%,而仅仅八年前,2007年中国经济的增速曾达到14%。

中国经济未来靠什么?说起来很简单,其实就是三大结构调整:第一,由投资主导转型为消费主导;第二,由工业主导转型为服务业主导,尤其是生产性的服务业主导;第三,由要素主导(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转型为创新主导。

同样重要的是:中国的这一迫在眉睫的经济转型,恰好发生在“三期叠加”时期,即经济增速的换挡期、改革转型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措施的消化期。这三者如何保持平衡?如何避免经济当局成为“为难的拳击手”,即既不能出重手,又不能不出手?

我在2014年出版的《当务之急:2014—2017年中国的最大风险》一书中,以“李克强难题”为比喻,对此有过详尽的阐述和分析。

但老百姓却关心不了这么多。

再回到2014年11月初的西安。

听完我的演讲,那位接待单位的女白领对我说:“听了您的报告,我决定还是不卖房子。但我依然担心中国经济,担心房地产是否会崩盘、股市是否会暴跌,担心我30年辛苦奋斗的资产是否会缩水甚至化为泡影。”

我也不知如何作答,因为“信还是不信”,这是一个完全主观的判断。但当很多人都为此烦恼的时候,却总有一些地方出了问题。

但你有没有发现,我们拥有的所有这些烦恼,都是“有钱任性”之后的烦恼?30年前,我们没有这些烦恼,因为那时我们没有钱,因此也就没有“任性”的自由,更没有“任性”之后的担忧与烦恼。

……

2014年12月初,我回到我的故乡——上海,周日晚上与一些朋友聚餐。

晚上8点刚过,一位从事投资的朋友就起身告辞:“不好意思,先走一步。晚上要好好休息,明天一早有大笔交易。”

这里的背景是:2014年11月21日,中国央行刚宣布降息,随即股市大涨,直冲云霄。他离席后,其他朋友告诉我,这位从事投资的朋友每天手中进出的资金不下数十亿元。显然,他的提早离席,是为了第二天更好地搏击股市。

然而,正好两周后,我们就收到了这位投资界朋友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的消息。微信朋友圈里,大家一片痛惜之声。这位朋友与我同岁,太让人悲痛、遗憾、唏嘘了。生命实在太无常,太难以捉摸,人们只能善待自己。

有朋友私下说,如果没有每天那么大笔进出的交易,他或许不会走得这么早、这么突然。我不知如何作答,因为这是一个几乎富有哲学色彩的命题和思考。

我想到的倒是:生命如此,激烈转型的中国经济和其他方方面面,又何尝不是如此?

今天的中国,与30年前相比,无论哪一方面都极大地改观了。但同时,大家也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很忙。

老说要做减法,要放慢脚步,要享受生活。道理谁都明白,但却总也做不到。

更重要的是,大家都忙,但却不知忙的目的是什么,忙了之后能否有成果,以及收获的成果能否有保障。

这大概就是“旧常态”与“新常态”的区别。过去因为穷,闲得发慌,所以只要忙就好;现在要考虑,忙得有意义,忙得有成果,忙得有保障,还要忙得更健康。

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一切的一切,心态很重要。

这样来定义“新常态”,当然早已跨越了经济领域,而扩展到了中国的方方面面。

这方方面面中,也包括中国的对外关系。

二、

2014年9月,我在美国加州度过了十几天的时间。

加州素有“阳光之乡”的美誉。那里的阳光之充足,让人觉得似乎可以不再珍惜;那里的天空之湛蓝,让饱受雾霾之苦的我们觉得情何以堪。

我在美国的十几天里,美国从上到下都在关注和议论一件事情:中国阿里巴巴赴美上市,获得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投资。马云的魅力,包括他那流利的英语都征服了美国和中国的许多网民。

“15年前,我曾问我的太太,你喜欢我富有吗?我的太太说:‘当然。’因为她当时根本不认为我有一天会富有。”马云的风趣逗乐了所有的人。

马云如此,中国又何尝不是如此?15年前,有谁会想到中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成就?

2007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根据购买力评价计算,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越美国。

然而,回到中国,我却从另一个侧面,看到另外一幅景象。

甫下飞机,我就拿到一份《上海译报》。这是一份让我久违而又感到十分亲切的报纸。将近30年前,我曾是这份创办不久的报纸的译者之一。我早期的一些译作,大都是在这份报纸上首先发表的。

那是一个中国如饥似渴般获取外部资讯的年代,那也是一个中国如海绵般吸取西方先进经验的年代。虽然那个年代对西方的集体仰视,从今天看来有欠妥之处,但那却是一段全民族集体谦逊、埋头追赶的岁月。西方的管理经验、文学流派、哲学思潮、民间百态,就这样通过我们稚嫩的译笔,通过这份草创不久的报纸,为知识分子、政府官员、城市白领和大中学生所喜闻乐见,报纸的发行量一度飙升至40多万份。

因此,我见到这份报纸后的亲切之情是难以言表的。

然而,这份亲切之情,很快就被震惊和失望所取代。

那天报纸的头版通栏标题是《二炮增兵东南沿海防关岛美军》,头版其他文章的标题分别是《中国首款远程战机能在防区外对决美军》《外媒:中国“航母保镖”或优于美军》《外媒:中国数字化装甲师世界一流》。

打开报纸的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第五版,一连串更为夺目的通栏标题跃入眼帘:《中国反卫星动能弹可打瘫美军指挥系统》《中国增强型武直-9决胜边境突击队》《日本或造攻陆巡航导弹施压中国》《美欲推动三大战略完成对华作战准备》《美开发大功率激光炮击毁中俄重武器》。

我再打开报纸的第六版、第七版、第八版,直到第十六版,想找一些别的东西,没有了,全部都是准备打仗的消息,而且是准备与美国打,与日本打,甚至与印度打,与韩国打,与澳大利亚打……

这已经不是我所认识的当年的那份报纸。透过纸背,一股战争的风云似乎正迎面滚滚扑来,一种与西方世界决战的架势正慢慢摆开。

30年前,中国年轻人关心的西方管理经验、文学流派、哲学思潮、民间百态都到哪里去了?

那时的中国,是那么的弱小,中国与世界的依存度很低,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却是那么和谐、亲密;今天的中国,已经或即将跃居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与世界的依存度很高,但我们与世界却似乎怒目相视,剑拔弩张。

更重要的是,那时的我们很穷,但心灵却很开放;今天我们富裕了,但心灵却封闭了。

有人说,今天的中国人,穷得只剩下了钱。看了上面那份报纸的标题,我想说,今天有了钱的中国人,似乎只想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打仗。

三、

“哈哈,你上当了。”一位朋友听了我的叙述,这样对我说,“那只是报纸的营销手段。今天,不搞点战争的题材,报纸都卖不出去。但其实,老百姓没有人想打仗的。”

原来如此,但也自作聪明。我做电视这么多年,这点道理我还不明白吗?但再想想,读者、观众为什么想看战争题材?还不是因为内心有一种心理土壤?

那么,这种心理土壤的本质又是什么?

2012年夏天,一位旅美“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与我在上海对话。这位前辈提出,今天的中国要建构“华夏秩序”。

我问他:“‘华夏秩序’在国际秩序上意味着什么?”

他回答:“那就是失土复得。”

我瞪大了眼睛。

“把您的这段话翻译成英文,国际上会有什么反应?您的这一构想与现有的国际法之间,将产生什么样的冲突?失土复得,对中华民族来说,是福多还是祸多?”我一口气问了三个问题。

这位前辈没有给我一个满意的回答。

2014年,我与一位中国外交家对话。这位外交家提出,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中国有能力处理一些以前国弱时代无法处理的问题。

我问他:“是否也包含领土问题?”

“当然。”

“那冲突是否不可避免?”

“需要用智慧来化解。”

“30年河东,30年河西。”中国的这句古话,用在今天的中国身上,再贴切不过了。

30年前,我们很弱,所以自然与外部世界没有冲突,别人也从不把我们看成对手。那个时候,我们很谦虚,对外部世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

同类推荐
  • MPA教学案例汇编(一)

    MPA教学案例汇编(一)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适应了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性和多样化人才的迫切需求,从1991年我国第一个专业学位工商管理硕士试办,到目前为止,经过近16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有了16种专业学位。
  • 毛泽东邓小平民族理论比较研究

    毛泽东邓小平民族理论比较研究

    本文逐一介绍了毛泽东邓小平理论产生的背景、毛泽东邓小平的民族精神、毛泽东邓小平民族平等思想研究、毛泽东邓小平处理民族问题的方法等。
  • 坏民主

    坏民主

    本书作者薛涌,和林达一起被列为第三代把美国介绍给中国的学者。本书分为六个篇章,分别从政治、经济、新闻媒体、公民生活等几个方面,更加全面、立体化的阐释美国民主生活。
  • 改变世界的一周: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改变世界的一周: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决策访问中国并决定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毛泽东会见了他,尼克松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它改变了中美关系长达20年的对立与隔绝,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本书充分利用已经解密的中美两国最新档案和多渠道获取的珍贵照片,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述了 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历史。翔实深度地再现了毛主席战胜重病以惊人毅力会见尼克松、基辛格从巴基斯坦密访北京、中美密建巴黎渠道、敌对势力图谋击落尼克松访华专机、周恩来智斗基辛格等起伏跌宕的历史细节。既有上层决策的罕见内幕,又有斗智斗勇的交锋较量,视野开阔,内蕴丰厚,丰富可读,是了解和研究中美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史的必读书。
  • 公务员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公务员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本书内容包括:道德、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作用,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涵和作用,公务员的责任、义务和纪律,公务员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务员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有关要求,国外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做法,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原则和实现途径等。
热门推荐
  • 鸿象天地

    鸿象天地

    道造就万物,一颗心,踏破天地,无数命运皆为尘埃。一个故事的开始注定披荆斩棘,腥风血雨。因果大世界,阴阳领天地;灵幻红尘流;征途鸿羽天。
  • 血海漫步

    血海漫步

    愁啊!别人因为没有秘籍修炼而发愁,其实哥也愁!哥愁的是秘籍太多,不知道用哪本好,会不会过于打击人?忧啊!别人因为无法参透功法而忧虑,其实哥也忧!哥忧的是大圆满境界太容易领悟了,会不会太过于嚣张了?当然,哥也有别人所没有的烦恼,哥的绝世体质太难修炼了,不吃天材地宝完全停步不前。你说,哥惨不惨……(哎,别急啊!哥还没说完呢,记得收藏推荐啊!)
  • 武侠大乱斗之囚龙宝珠

    武侠大乱斗之囚龙宝珠

    推荐武侠大乱斗之囚龙宝珠这是一片由无数个武侠世界所构成的奇幻空间,一位位属于武侠世界的武林高手,将会在这里重新演绎属于他们的精彩,探寻追求那长生不老的奥秘,追求那侠之不朽。幽冥山下,酆都大帝威慑天下;江南烟雨,青衣楼主扑朔迷离‘塞外北丘,北侠郭靖力拒异族’洛都皇城,血衣王侯谋算江湖。东邪,西毒,乔峰,慕容。。。无数英豪英荟萃。。。。当然这些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当古灵精怪的黄蓉,冰心玉洁的小龙女,神仙姐姐王语嫣。。。。无数美女向你走之时,少年,你的心脏是否“砰砰”跳动
  • 美女总裁的妖孽兵王

    美女总裁的妖孽兵王

    最强兵王回归都市,阴差阳错之下,美女总裁,冷艳女杀手,性感女护士纷纷对他投怀送抱。杀手,佣兵,黑暗家族?不怕不怕,一起上吧!且看兵王陈锋如何左手泡妞,右手杀敌,上演一幕都市传奇!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坐拥庶位

    坐拥庶位

    有道是既来之,则安之,她就安心于富足的妾室生活。然而面对其他庶室正妻间的汹潮暗涌,纵然不想掺和在内,却也由不得她。一切往让人无法掌控的方向发展下去。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如果爱不会累

    如果爱不会累

    她承认感情戏她输的一塌糊涂,心机她输的一点不剩,她写的是戏中戏,演的却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天真豆豆,她是林迟尉的豆豆也是卓凉最依赖的人,面对两边的情感攻略,她是会依心里的感情还是最初的情感,一个她爱的想让她身败名裂,一个爱她的不惜牺牲自己来成全她。人生风景上总有那么两个人,一个输着你,输到最后只能一个人说着两个人的约定,一个赢着你,赢到最后所有人都离他而去。
  • 蚀骨之爱,总裁索情一百天

    蚀骨之爱,总裁索情一百天

    第一次见面他就强了她,用尽各种手段让她成为了她的女人,可是这样还不够,他恨她,他想要撕毁她的一切!“顾小夕,你给我听着,厉辰风三个字会是你这一辈子的噩梦!”他贴在她的耳边,冰冷的声音残忍而无情。“顾小夕,我他妈的对你上心了,对你上心了,你听懂了吗!”在她彻底对他死心的时候,她用力摇晃着她的肩膀,大声怒吼着。“顾小夕,你给我听着,你这辈子只能是我厉辰风的女人,哪个男人敢碰你我就废了他!”他对她的爱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霸道,明明是心底痛恨的女人,却在她的身上失了心……
  • 爱,这么近,那么远

    爱,这么近,那么远

    我们曾一度地追寻,只为寻求心中不变的守候:有过彷徨,有过寻觅,有过酸楚,有过幸福.而这些都将任由时光的冲刷,一点一滴地消磨,最终了无痕迹.
  • 原来我们没有那么坚强

    原来我们没有那么坚强

    这是一段从高中时期一见钟情的暗恋,三个人之间的爱恨纠缠。青涩的少女苏晚“从遇见你的第一刻才明白什么是爱情”“林默你知道吗我喜欢你喜欢了好多年真的好喜欢你”六年的等待守候与默默的付出。有一天苏晚醉酒后紧紧抱住林默。男人宠溺的看着眼前躺在怀里的女孩“傻瓜,我也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