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21900000006

第6章 安慰反应:揭穿他人谎言的反应

人的一些细微的小动作可以透露出他们内心的紧张、不安、焦躁、恐惧或者厌恶的负面心理情绪。说谎是人在迫于某种压力下产生的行为,所以这种安慰反应在人说谎的时候表现得尤其明显。

人在受到一些负面刺激,比如批评、压力、否定等,经常会无意识地表现出一些寻求安慰的身体小动作,用来舒缓内心的不安感。这些细微的小动作可以透露出他们内心的紧张、不安、焦躁、恐惧或者厌恶的负面心理情绪。说谎是人在迫于某种压力下产生的行为,所以这种安慰反应在人说谎的时候表现得尤其明显。

安慰反应的小动作有很多,轻轻按摩一下颈部,摸摸自己的脸,摆弄一下自己的头发,舔舔嘴唇或者调整一下呼吸方式,这些都属于安慰反应。还有男生喜欢抽烟,在有压力时,抽的烟量一般会加大;如果当事人当时在嚼口香糖,当感到有压力时,他嚼的速度会明显加快。

当然,我们这里所举出的安慰反应都是指当事人处于一种有压力或者不舒服的状态,并不是直接面对威胁,如果直接面对严重威胁的时,就可能会出现冻结反应了。但如果只是感觉有压力或者不适,就会出现以上的反应,以缓解当时的不适感。

视觉安慰:你的眼神会出卖你

有一种这样的说法,说如果婴儿每天睁开眼睛的时候能看到妈妈或者爸爸的笑脸,则这个小孩子将来会很爱笑,很开心,长得也会很漂亮。现代很多妈妈都相信这一点。

尽管这种说法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没有可信度,因为婴儿的长相与婴儿能否看到父母的笑脸确实没直接的关系,但是视觉上的舒适和宽慰,确实能够给人带来好心情。如果小婴儿每天都能看到父母的笑容,确实会变得很开心,很爱笑,那是因为他们感觉到了父母给予的安全感。

当然,当他们长大了以后,他们的眼中除了有父母温柔的眼神之外,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的负面的或者是令他们不开心的东西,这时候他们的视觉需求还会要求更多美的东西,不过反应还是一样的,就是看到美好的东西,心情会变好,看到不好的东西,心情会变坏。

一、说谎时,眼睛是否真的向左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就是当人在说谎的时候,眼睛会往左看。还有一种更复杂的说法就是,当人在回忆事情时,大部分人的视线是往右的,如果他的视线是往左的,则表明他在撒谎。对于这个观点,有人解释道,这是因为人的左脑是负责理智的,右脑是负责非理智的。

当然,这些说法始终还没有找到依据,如果按这种说法来判断人是否有撒谎,还是存在很大的片面性的。

根据眼睛的转动方向来判断是否撒谎,其实是一种典型的教条主义。这个结论顶多只能算是一个部分的统计数据,也就是说只是某些统计人员统计了一部分人说谎时眼睛是向左的,暂且不去验证这些统计是不是真实的,但是作为测谎的证据来说,这种依据本身就不科学,因为视线的转动方向与左右脑的交叉控制没有直接关系。往左看,也并不是只有左眼在动。

对此,一个讨论组针对这个问题做了一组实验,他们先问了被测者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姓名、年龄等,然后又问了一些复杂点的问题,在测试的过程中,他们就发现,其中有一个小伙子在回答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时,会习惯性地往左看,如果按照传统的说法,那就证明他在撒谎,其实不是的,那只是他的个人习惯而已。

由此可见,眼睛往哪边看,与是否撒谎没有必然的联系。当一个人在撒谎时,眼睛不一定向左。当一个人眼睛向左时,也并不代表他在撒谎。要看具体有没有其他的异常反应来判断。

二、瞳孔的放大与缩小

根据有关的测谎实验结果表明,瞳孔的放大与缩小与看到的东西密切相关。瞳孔是虹膜,也就平常所说的黑眼球,当然不同人种的虹膜颜色是不一样的,虹膜中间有一个漏洞,是负责把光线透入到视网膜上的。它的物理功能是当光线变强时,瞳孔就会变小,以防止过强的光线刺激到视神经;当光线变弱时,瞳孔就会逐渐变大,尽量让更多的光线集中投射到视网膜上来,以获得更清晰的像。这些动作都不是由自己主观控制的,是由控制虹膜的平滑肌来完成的,而平滑肌一般是由自主的神经系统来控制的。

有趣的是,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人的瞳孔将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高级。

一些实验证明,当人在看到喜欢的东西时,瞳孔就会放大,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比如好色的男人看到性感的美女,还有赌徒遇到一手好牌,眼睛都会不由自主地睁得大大的,好像是在保证尽量能看到更多美好的东西;而当人在看到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时,他的瞳孔就会缩小,比如看到血淋淋的外科解剖场面,除了医生之外,可能任何人都会马上缩小自己的瞳孔,以免看到更多令自己不适的东西,受到更大的负面刺激。这都属于人的正常反应,是我们视觉应激反应的规律之一。

三、不要转移你的视线

有人提出,当一个人在撒谎时,他可能会试图通过转移视线来改变自己的不适感。

当撒谎的人在遇到刺激而产生负面情绪时,比如愧疚、尴尬、心虚、紧张或者恐惧等,往往会将自己的视线从谈话人的身上,或者是一些能使他产生负面情绪的东西上转移到别的地方,比如被审问的嫌疑犯在看到案发现场的照片时,会尽量选择不去看,把视线转移到其他地方,以减少自己的不安和紧张感。即使其他地方没有那些美好的东西比如美女、钞票等,也会令他们感到舒适一些,因为至少他们不会再看到那些令自己感到不适的东西。

这就是典型的视觉安慰反应,眼神的逃避,其实都是为了安慰自己的心情,减缓自己的不适感。当然,视觉逃避没有一定的规律,根据每个人的习惯不同而不同,共同的特征就是都会把视线从那些对自己具有刺激性的东西上转移。因此,这个视觉安慰反应的产生需要必备两个条件:负面的刺激源和视觉逃避。

其实,视觉安慰的典型反应不仅是视觉逃避,更是会转向那些能带来舒适感的目标。如果在当时的环境中有自己的亲人,那么当受到负面刺激时,当事人会立即把视线投注到自己的亲人身上,以寻找安慰。这种情况在法庭上很常见,当嫌疑犯人在被法官审问时,或者是被宣判出负面的结果时,都会不由自主地转头看看自己的亲人或者律师,以寻求心理上的安慰。

归结到底,视觉安慰反应的产生,是负面的刺激源发生了作用,表现出了当事人心里的负面情绪,如愧疚、恐惧、厌恶等。

听觉安慰:放松,放松!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个好东西。无论我们是在疲劳,紧张,难过,亦或是失眠时,它都能安抚我们的情绪,疏解我们的心情,带给我们安静、愉悦和舒适。同样在我们高兴、激动之时,听听音乐,也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兴奋之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感。优美的旋律和贴心的歌词,总能让我们找到心灵的共鸣。

通过音乐来改变自己的心情,这是一种听觉上即声音上的安慰反应。因为不仅是视觉上的改善可以对人的神经系统起到安慰的作用,同样听觉上也可以。

当人感到紧张、不安或者不适时,可能会出现哼歌、吹口哨、大吼等反应,以发泄自己的情绪,改善自己的心情。而且,在吹口哨、大吼和哼歌的时候,能够把自己的呼吸节奏和力度进行调节,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很大的安慰效果。因此,所谓听觉安慰就是人们为寻求安慰而在声音上做出的举动。

需要注意的是,在听觉安慰中,一般不会出现大段的歌曲哼唱或者乐曲吹奏等类似的反应,因为处在那种特定的情境中,当事人为缓解暂时的情绪,可能只是进行简单的一小段哼唱,或者是单音节的吹口哨,甚至连声音都不发出,只是有呼吸的动作,但这些细微的动作如果是发生在当事人受到负面刺激后,则可以判断是为了缓解压力的听觉安慰反应。

与视觉反应最大的不同在于,听觉安慰反应出现的哼歌、吹口哨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呼吸等,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放松心情,因此这些动作一般出现在危险解除以后。例如,当面临危险时,需要的是储备能量进行逃跑或战斗,而当危险解除之后,往往是长吁一口气,已达到放松神经的目的。因此,听觉安慰一般是为了放松。

口部安慰:缓解紧张的本能反应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对人生从出生到成年的5个阶段进行了描述,分别是:

第一阶段:口唇期(0~2岁);

第二阶段:肛门期(2~3岁),这个阶段是肛门发育的时期,如果过于严格地要求排便,则可能会导致偏型人格。

第三阶段:前生殖器期(3~6岁),在这个阶段,基本开始萌发并确立性别意识。

第四阶段:潜伏期(6~11岁);

第五阶段:青春期(11岁以后)。

在婴儿时代,口唇是获取快乐的主要途径。婴儿总是通过口唇的吸吮、咀嚼和吞咽,还满足自身的各种需求,从而变得积极和乐观。这种嘴唇的刺激是重要的,如果缺少了,比如过早地断奶,包括母乳和奶粉,即不再用奶瓶给他吸吮,则婴儿可能会产生悲观、愤怒、不信任甚至攻击性的人格。

由于口唇期反应的影响长期存留在人体的神经系统中,所以一些人在成年后,仍然会做出一些类似的反应。例如,人在面临压力的时候,有时会做出一些行为来安慰自己,如吮吸手指、咬笔头、吃糖果、吸烟或吞咽口水等,因为这些动作通过口腔或相关的器官传达给了自己的神经系统:“不要怕,我在想办法。”

在受到负面的刺激后,常见的口唇安慰反应主要体现在嘴唇的动作,咀嚼和吞咽的动作。

一、接吻:最古老的安慰反应

接吻,是一种古老的示爱方式,也是情侣之间的一种甜蜜享受。全世界的人都乐于接受,它能给人一种爱情的美感,是恋人之间感情升温的重要表现。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有93%的女性渴望自己的情人去吻她,而男性也喜欢去吻自己深爱的女子。因此接吻是男女之间的共同愿望和需求。通常,接吻还伴随着爱情的炽热真挚和喜悦的情感体验,有助于使人产生愉快的积极情绪,因此在很多时候,接吻经常被男性用来安慰生气的女友,利用唇部接触来达到安慰效果,表达自己真挚的爱,一般效果会好于任何天花乱坠的解释。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当情侣或者是夫妻之间发生矛盾,特别是当女方发脾气时,为了调解情绪,缓和气氛,男性通常会温柔地给女性一个吻,以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表达自己的真心。这是一个很有效果的安慰反应,通常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有效。因为男性是在用行动和女方可以真实感受到的触觉告诉她:我错了,我是爱你的。进而把爱传达,使误会消散。

那么,接吻是怎样出现的呢?、

据一位瑞士的心理学博士、解剖学研究所研究员弗盖尔·哈林教授说:人类具有高于其他动物的一切生存本能。那些哺乳动物与生俱来的反应人类都有,如婴儿的吸吮行为。美国丹·卡林斯基发现,鸟类用嘴喂食本能人类早就有,在原始时期,人类吃饭都不用碗筷,婴儿的食物都是通过母亲用嘴对嘴的方式喂进去的,只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配合舌头的压力和嘴的动作,这就跟鸟类的喂食方法很相像。其实这种本能的母爱反应就是亲吻的起源。因此根据这个观点,可以对接吻做出这样的解释,由于人类有这种本能的反应,或者是在婴儿时代吸吮的记忆,所以接吻可能对于人类来说,是不学自通的。戴斯蒙·英里斯对这种现象解释说,这种方法尽管在现在看来,不太卫生,但作为一种人类的哺育本能,已经沿用了百万年。可以说,这种最原始的本能的接吻就是现代人类接吻的起源。

二、吃:缓解紧张情绪

很多人在感到紧张有压力时,通常会以吃东西来缓解他们的情绪,比如嚼口香糖、喝水、吞咽口水等,吃东西真的可以缓解紧张吗?

因为咀嚼和吞咽的动作通常会直接把“吃”的信息反映到中枢神经系统。传达给它们这样的信息:“没事的,有东西吃呢,不会挨饿。”经过人类的长期进化,中枢神经系统对食物已经有了敏感的反应,见到它总是有种愉悦的感受。这可能就是人为什么在心情不好时,选择大吃一顿的原因。刘德华和郑秀文主演的电影《瘦身男女》中,就很好地反映了这个道理。

一般吃的动作包括:咀嚼(一般是口香糖或者槟榔)、吞咽(口水或者喝水)。

当一个人在咀嚼口香糖或者槟榔时,仔细观察他的咀嚼频率和力度。如果受到了意外的刺激时,当然不一定是负面的刺激,他可能会暂停咀嚼的动作,这是一种典型的冻结反应。如果受到了负面的刺激时,他感觉到不知所措或者烦躁不安时,可能会加快咀嚼的速度或者加重咀嚼的力度,来缓解自己的不适感。但是如果他是一直都是用这种速度和力度来咀嚼,则可能是他个人的习惯。

吞咽食物与咀嚼食物相比,可能更具复杂性。因为它要经过口腔、舌头、喉咙以及其他多种器官共同运动才达成。也因此可以判断,如果不是受到负面刺激时,通常人是不会习惯性地吞咽口水的。只有当人在受到负面刺激时,才会不由自主地做出这个动作来寻求安慰。吞咽动作好像在向中枢神经系统输入这样一个信息:“我在吃东西了,我已经把东西吃进去了。”当人感到恐惧时,尴尬时,或者是引起了性兴奋时,都有可能出现吞咽口水的动作,以缓解内心的紧张与不安情绪。

颈部和脸部安慰:令自己平静

在生活中,当我们感到压力时,我们经常会抚摸一下自己的颈部,以缓解自身的紧张感,而且我们会发现这是最有效且使用最频繁的安慰行为之一。根据个人习惯的不同,抚摸的方式和区域也不同,有的人喜欢用手指搓摸或者按摩脖子的后面区域,而有的人习惯按摩自己脖子的两侧或者下巴正下方喉结上方的部位,都能起到安慰的效果。因为我们脖子上有很多神经末梢,通过按摩脖子,可以起到降低血压和心率的作用,从而使自己得到平静。

其实,男性跟女性的颈部安慰动作和方式是不同的。一般而言,男性的动作比女性更有力度,他们会用手抓或者盖住下巴以下的部位,以刺激那里的神经,特别是迷走神经和颈动脉窦,这样做的好处也是能起到降低血压的效果,使自己平静下来。有时候,男性还会用手指按抚脖子的两侧或者后侧,或者是校正领带打结处以及衬衫领口的位置。

女性的安慰行为一般比较温柔,幅度比较小。如,当感到压抑、心神不宁、受到威胁或者恐惧不安、焦虑时,很多女性都会用手触摸或者覆盖她们胸骨上的切迹,有些戴了项链的女性还会抚摸、扭转或者把玩她们的项链,以达到缓解情绪、安慰自己的效果。有意思的是,怀孕的女性开始的时候会把手摸向颈部,慢慢地会不由自主的把手落到肚子上,仿佛要把她的孩子保护在手掌之下。

如果一位女性开始把玩自己的项链,这说明她可能有点紧张了。但如果她用手触摸颈窝,继而覆盖住胸骨上的切迹,那就说明已经有什么事情令她焦虑不安了。一般而言,如果她用右手盖住自己的颈窝,则会自然地用左手托住右手的手肘。当压力消失之后,或者不愉快的讨论结束之后,她的右手又会慢慢地放低一些,然后逐渐放松下来抓住手臂。如果再次紧张,她又会将右手再次上升到胸骨切迹的地方。这样手臂的运动与应力计上的指针很相似,都是根据压力的变化来调整运动的位置,从静止上升到颈部,然后又开始回落。

其实,只要你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手总是会把你的视线带到颈部。例如,在谈话的过程中,有的人总是会用手抚摸颈部,其实这并不是代表他们正在释放压力,这是一种普遍而强有力的信号,说明他们的大脑正在努力处理某些消极的情绪。

其他安慰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很多人会用触摸脸部的方法来缓解压力,主要的动作包括轻摸额头或者脸颊、揉鼻子或者摸耳朵,还有摸胡须、摸嘴唇或摸下巴、用拇指拉或者捻耳垂或食指、把玩头发等。

这些动作通常都出现在人们遭遇险境或者面临压力时,能起到一定的安慰效果。如前面所提到的一样,有些人在面临困境时,可以通过鼓足腮帮,然后缓缓舒气,这样也能达到自我安慰的效果。这是因为我们的脸部有很多神经末梢,可以使它成为边缘系统进行自我安慰的理想区域。因此,我们做这些脸部动作时,其中大多数是在进行自我安慰。

1.自我控制的拥抱

当面临压力时,很多人都会将手臂交叉,并反复用手摩擦肩膀,或者双臂紧紧地环抱,好像很冷似的。看到这个动作,可能你会马上想到母亲抱孩子的场景,这个动作很具保护性,会让人觉得很温暖。同时,这也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一般这个动作,可以使我们自然地产生一种安全感。但并不是所有的双臂环抱都是安慰行为,比如当人双手紧紧地交叉于胸前,身体往后倾,做出很挑衅的神情,那么他可能已经对你产生敌意了。

2.搓腿的动作

这种安慰行为经常被人忽视,因为一般都是在桌子底下进行的。通常,人们会把一只手放在一条腿上,或者是把双手放在双腿上,然后把手沿着大腿向下搓,搓到膝盖的位置。有些人可能只是做一次,由于习惯等,但大多数人会反复地做这个动作,或者反复地按摩腿部。很多人可能以为他们只是在擦去腿部或者手心的汗液,其实不是这样的。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紧张感。因此这种安慰反应一般出现在面临困境的时候。

3.通气行为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发现,有些人尤其是男性,很喜欢将手指放在衣领和脖子之间,然后用手把衣物拉离自己的身体。这种动作一般能起到通气的效果,也是在人面临压力的情况下产生的,是一个人对想到的事情或者是自己现在处境的不满意或者不愉快的反应。一般女性使用这个动作,可能只是抖动一下衬衫,或者撩动一下头发,动作更加巧妙细微。

4.过多的哈欠

有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不停地打哈欠,可能并不是因为疲倦了,只是因为我们处在一种有压力的状态,通过打哈欠,可以暂时缓解一下我们的压力。这是因为哈欠不仅仅只是“深呼吸”的一种方式,当我们感到口渴时,打哈欠就会将压力传送到我们的唾液腺上,这个时候,嘴唇内外结构的伸张就会迫使唾液腺释放出一定的水分,来缓解因忧虑而造成的口干。能暂时地起到一个缓解的效果。

这些细微的安慰反应很值得我们去仔细观察,因为它能很快反映出一个人是否处于压力之下。

同类推荐
  • 感动中学生的友情故事

    感动中学生的友情故事

    本书是一套中学生课外读物,收编了古今中外著名的诗歌、小说、历史故事等,共18册。
  • 毕业了,怎么闯

    毕业了,怎么闯

    初涉职场的阶段,是决定你人生未来的关键阶段。为此,作者经过长期的努力,结合了一些当代大学毕业生成功的案例,为初涉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开拓了一条成功之路。本书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启发读者的:如何制订长远的职业规划;改变形象,在大学毕业后如何打造自己的形象;教你如何面试,以及应聘的技巧;在大学毕业后如何获取更优秀的工作能力,因为在职场中学历不是最重要的,工作能力才是决定你未来的关键;如何积累你的人脉,让你充分理解为人处世的哲学。此外,本书还有许多小细节和小建议,给需要达到此方面目标的人们一些行动指引,帮助他们早日踏入成功的殿堂。
  • 最让中学生感动的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最让中学生感动的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读书要多,阅读要悟。读好的书籍才能塑造中学生的良好品质,培养中学生的杰出能力;感动中学生心灵的人生体验。本书精心选取的许多感人的故事,从不同角度为你演绎了感动的真正内涵,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感悟书中的清香,细细品味感动的香醇甘甜。愿感动像洒着晨辉的明月一样,照亮你心灵的天空。
  • 带着快乐去工作

    带着快乐去工作

    带着快乐去工作高尔基说过:“工作快乐,人生便是天堂;工作痛苦,人生便是地狱”。可见,工作在外面的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本书教你带着快乐去工作,只有工作快乐了,我们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我们才能带着快乐去生活。
  • 接受自我创造奇迹:拥有自信

    接受自我创造奇迹:拥有自信

    本书讲述了观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竞争能力的培养、理解能力的训练与方法、创造性思维训练、训练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培养记忆力的重要性及方法,以及按计划管理时间、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积极心态、保证身体健康、保证物质环境。我们把上百个行业里顶尖人物奋斗的故事串了起来,告诉每一个孩子,你们每一个人都有天赋,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人一生有无数失败的可能,但成功的可能只有一个。
热门推荐
  • 看故事开智慧大家都来看一看

    看故事开智慧大家都来看一看

    每则故事看似荒唐的情节中却暗藏着很多人生的道理,希望各位看书的朋友,能够由这些故事的比喻开启智慧。
  • 湘江之战(中国现代军事文学丛书)

    湘江之战(中国现代军事文学丛书)

    湘江战役红一方面军长征中,历经百战。但真正对全军生死攸关的当首推湘江之战。在中共的军史上,湘江战役是惨败。但是,毛泽东,周恩来作为红军的最高指挥官,为挽救整个中共和红军的命运功不可没,中共和红军从死亡线上走了出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没有湘江边的这些勇士,就不会有毛泽东,共产党的天下。
  • 留个钻戒好离婚(财蜜eMook)

    留个钻戒好离婚(财蜜eMook)

    每个女人都有一个钻石梦……谁说的? 咱财蜜的名字不叫“每个”,也不轻易做梦,所以还真不都是钻石的拥趸。本期有妹纸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女人和珠宝的关系;还有个姐们儿摆明了不爱钻石,分享了一场没有珠宝的求婚;更有牛人本着普天同庆的心情传播技能,告诉我们作为礼物的珠宝是不需要“还给前任”的。 这些还不够?那咱们从专业的角度跟你讨论下珠宝的保值和投资;科普一下离婚时珠宝的分配原则。
  • 关公异界游

    关公异界游

    你想生存下去么?——我想。你想怎么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呢?——我想,吃好!穿好!住好!你还有更高的要求么?——我想,三千佳丽做后宫!你想做皇帝?——我想,做商人更合适!你做商人怎么可以娶三千个老婆?——我想,她们做情人更合适!你能养活三千个情人么?——我有,生存厚黑学!你能满足三千个情人的需要么?——我有,贴身十八摸!你!本神都羡慕嫉妒恨!所以本神咒你永远长不大!——神啊!!!你怎么可以比我还不厚道!还要黑心啊……
  • 大漠之门

    大漠之门

    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新疆罗布泊离奇事件频发:飞机离奇消失、神秘生物出现、科学家莫名失踪、小汽车一去不返、探险家横尸戈壁......每一个走进罗布泊的人,要么凭空消失,要么疯疯癫癫,要么魂归大漠。这里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史前超文明横空出世,真相骇人听闻,真相毛骨悚然,真相匪夷所思!《大漠之门》带你开启一段惊心动魄的沙漠之旅,揭开罗布泊背后的神秘面纱!
  • 觉冥恋之强势归来

    觉冥恋之强势归来

    时光飞逝,命运轮回,千年前的一场奋不顾身的爱,一次腥风血雨的战争;千年后,他即将归来……
  • 三国重生之我乃吕布

    三国重生之我乃吕布

    病毒?丧尸?见过古代有丧尸的么?来丧尸三国换一种口味来看三国。
  • 剑斗玄天

    剑斗玄天

    正魔双生子,同样的出生,不一样的命运。同样的剑客,不一样的修炼之路,可却是同样的道!剑斗玄天,剑斗天下英雄!
  • 中国古代用人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用人故事大观

    每个深谙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凡成就大业的领导者不以“江山社稷、用人为先”为准则,从而因用人而兴——齐桓公重用管仲,成就了一番春秋霸业;秦始皇利用韩非、李斯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刘邦有张良、韩信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谋而成为西汉的开国之君;刘备以隆中对识得诸葛亮,而得“三分天下”之势;唐太宗正是采用“慎择”的用人方式,终有“贞观之治”的盛景;朱元璋凭借自己的真诚感到了心如死灰的前朝落魄士子刘温,使他终归自己账下……举不胜举的领导者在挥洒着他们的用人艺术,以至于无数后人为此拍案叫绝。
  • 灵世异域

    灵世异域

    天灵殿的废物“凌峰”因天赋不足被同门的弟子嘲笑了十几年。凌峰被驱逐出天灵殿后遇到了陈澜兮,并与之一同踏上巅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