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19200000025

第25章

【译】

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答道:“君子以大义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只有勇敢而不遵守道义就会作乱,小人只有勇敢而不奉行道义就会沦为强盗之徒。”

【解】

子路向来以“勇”著称,自己也以“勇”为傲,所以这样提问。但孔子告诉他的是无论是小人还是君子,都得用“义”来规范“勇”,只有见义“勇”为,才是真正的“勇”。

【原文】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①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②而讪③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④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⑤以为知⑥者,恶不孙⑦以为勇者,恶讦⑧以为直者。”

【注】

①恶:厌恶。②下流:下等的,在下的。③讪(shàn):诽谤。④窒:阻塞,不通事理。⑤徼:窃取,抄袭。⑥知:通“智”,聪明。⑦孙:通“逊”,谦逊。⑧讦(jié):攻击、揭发别人。

【译】

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孔子说:“有,厌恶讲别人坏话的人,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位的人,厌恶那些争勇好斗而不守礼节的人,厌恶那些固执果断而不通事理的人。”孔子又说:“赐啊,你也有厌恶的事吗?”子贡说:“厌恶那些窃取别人的成绩而自以为聪明的人,厌恶那些不谦虚而自认为勇敢正直的人,厌恶那些揭发别人隐私而自以为直率的人。”

【解】

君子亦有所好,有所恶。这是中国的道德家不同于佛家和基督教的一点,佛家讲求悲悯众生,基督教讲求博爱。

【原文】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译】

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他们,他们就会埋怨。”

【解】

此章最受现代女性诟病,后世学者也尽力粉饰。有人认为这里的小人指的是“南子”(卫国夫人,据说貌美而淫,曾召见孔子),有人认为这里的“女子”和“小人”,分别指的是妾侍和仆人,所以称难“养”,而不是难“处”,等等。实际上,结合后边的“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来看,孔子站在男性视角上的议论倒真的触碰到了女性的一些特质。女性的思维、情感与男性皆有不同,女性主要以感性思维为主,且古时女性的主要生活多为私生活,面对的基本是至亲至近的人,感情用事在所难免,后世女性逐渐走向社会和自我独立,理性的一面也在逐渐增强,但两性特质终是无法磨灭的。就如女性不必计较男性的理智一样,男性也没必要对女性的感性斤斤计较,相互认可,坦诚沟通才是最重要的。

【原文】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译】

孔子说:“年过40岁还被人厌恶,那他这一生也就完了。”

【解】

时不我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为学和做人都是如此。

微子第十八

【原文】

微子①去之,箕子②为之奴,比干③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注】

①微子:名启,殷纣王的同母兄长,封于微(位于今山东梁山西北)。②箕(jī)子:殷纣王的叔父。③比干:殷纣王的叔父。

【译】

殷纣王昏庸无道,微子离开了他,箕子做了他的奴隶,比干因劝谏而被杀了。孔子说:“这是殷朝的三位仁德的人啊!”

【解】

这一章孔子谈论了殷商之事,尽管微子、箕子、比干三人的尽忠方式不同,但孔子认为他们都是仁者。因为“仁”并不在于杀身、成奴与隐遁本身,而在于忧民忧道。

【原文】

柳下惠为士师①,三黜②。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注】

①士师:也叫典狱官,古代掌管刑狱的官。②黜:罢免,不用。

【译】

柳下惠担任典狱官,三次被罢免。有人说:“你不被重用,为什么不离开鲁国呢?”柳下惠说:“用正义之道为君主办事,到哪里不会被多次罢官呢?如果以邪恶之道为君主办事,又何必一定要离开自己的国家?”

子贡辞行

【解】

无论哪个国家,都可能遭到不公平的待遇,刚正不阿、恪守原则的人更是如此。鲁、卫之政,兄弟也。既然到处都一样,那还不如在家干。

【原文】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①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注】

①待:待遇。

【译】

齐景公将任用孔子,说:“给予像季氏那样高的待遇,我做不到,我只能是介于季氏和孟氏之间。”又说:“我老了,不能用他了。”孔子于是离开了齐国。

【解】

“吾老矣,不能用也”应该是孔子离去后齐景公所说的话,齐景公给予孔子高官厚禄,却又并不打算让孔子有所作为,孔子的理想不只是在官位,而是在于居官位以正礼乐、施教化,所以只能离开齐国了。

【原文】

齐人归①女乐,季桓子②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因膰去鲁

【注】

①归:通“馈”,赠送。②季桓子:即季孙斯,鲁国宰相。

【译】

齐国人赠送女乐舞者给鲁国,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理政事。孔子于是离开了。

【解】

看到季桓子贪恋美色而忽视朝政,孔子便离开了鲁国。这是知其不可,而不为。

夹谷会齐

【原文】

楚狂接舆①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楚狂接舆

【注】

①接舆:楚国人,佯狂辟世。孔子时将适楚,因此接舆歌而过其车前。也有说并非人名,只是路过车子的意思。

【译】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呢?过去的已经无法挽回了,未来的还可以补救。算了吧!算了吧!现在的执政者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快步避开了,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解】

楚狂接舆是一位奇人,他所唱的内容严肃而深刻,尤其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两句,已成为后世的名言。

【原文】

长沮、桀溺①耦而耕②。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③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④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⑤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⑥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子路问津

【注】

①长沮、桀溺:二人都是隐士。②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③津:渡口。④辟:通“避”。⑤耰(yōu):用土覆盖种子。⑥怃然:怅然,失意。

【译】

长沮、桀溺两人一起在田间耕种劳作。孔子路过,让子路问去渡口的路怎么走。长沮问子路说:“那个在车上执辔的人是谁啊?”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知道去渡口的路的。”子路又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滔滔洪水,泛滥整个天下,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能避开恶人的志士奔走,为什么不跟着逃避世事的人隐居呢?”说罢,他们就自顾自地平土覆盖种子,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怅然地叹息道:“鸟兽是不能与之同群共处的呀,我不和天下人为伍又与谁为伍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为了它而奔走了。”

【解】

在长沮、桀溺看来,“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举世皆浊,无论走到哪里都找不到一片净土,与其避人,不如避世,隐居于山林之中去与鸟兽同群。但对孔子而言,避开整个世道而与鸟兽同群是无法办到的,因为孔子更偏向于和百姓、人民共命运,让孔子弃世,其不忍也。

【原文】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①。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②其杖而芸③。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④而食⑤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注】

①蓧(diào):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②植:插立。③芸:通“耘”,除草。④黍(shǔ):黏小米。⑤食(sì):拿东西给人吃。

【译】

子路跟随孔子游历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人,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您看到我的老师了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也不能分辨,我怎么知道谁是你的老师呢?”说完,他便把拐杖插在地上开始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人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鸡煮小米饭给他吃,并介绍会见了他的两个儿子。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就让子路带路返回去拜见那位老人。到了那里,老人已经走了。子路说:“不做官不合乎大义。长幼之间的秩序既然不能废弃,君臣之间的礼仪又怎么能废弃呢?只是为了洁身自好,却破坏了重要的君臣关系?君子为国家做事,只是为了推行正道大义啊。至于道无法行得通,早就知道了。”

【解】

这一章的要点在于子路在后段中所说的话,归结起来有四个方面:第一,不做官是不合乎大义的;第二,不能因为自己要洁身自好而破坏君臣之间的伦常关系,这是儒家反对的;第三,君子做官的目的在于“行义以达其道”,努力推行正道大义,施惠于天下;第四,至于君子的政治理想很难实现,这一点早已得知,也可以说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吧。这些当然也是孔子的思想。

【原文】

逸①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注】

①逸:通“佚”,散失、遗弃。

【译】

避世隐居的高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使自己受到侮辱,保持高贵尊严的是伯夷和叔齐啊。”又说:“柳下惠、少连,被迫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了自己的身份,但说话合乎伦理,行为合乎人心,那是可以谅解的。”又说:“虞仲、夷逸过着隐居的生活,说话无拘无束,能洁身自爱,离开官位合乎权宜。我则与这些人都不同,没有什么可以的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解】

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所以说,“无可无不可”。

【原文】

大师挚①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②。鼓方叔③入于河,播鼗④武入于汉,少师阳⑤、击磬襄⑥入于海。

【注】

①大师挚:鲁国乐官之长,名挚。大,通“太”。②亚饭、三饭、四饭:都是乐官名。干、缭、缺,都是鲁国的乐师。③鼓方叔:击鼓的乐师,名方叔。④鼗(táo):小鼓。⑤少师阳:副乐师,名阳。⑥击磬襄:击磬的乐师,名襄。

【译】

太师挚逃到了齐国,二饭乐师干逃到了楚国,三饭乐师缭逃到了蔡国,四饭乐师缺逃到了秦国。击鼓的乐师方叔去黄河上游一带隐居了,摇小鼓的武涉过汉水到长江一带隐居了,少师阳和击磬师襄到了海滨。

【解】

此即礼崩乐坏!

【原文】

周公谓鲁公①曰:“君子不施②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③。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注】

①鲁公:周公的儿子伯禽,封于鲁。②施:通“弛”,怠慢、疏远。③以:用。

【译】

周公对鲁公说:“君子不疏远他的亲人,不使大臣们抱怨得不到重用。老朋友老关系,如果没有大的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们,不要对人求全责备。”

【解】

这一章是伯禽前往鲁国就职的时候周公对他的训诫,周公训诫之辞,鲁人传诵,久而不忘也。

【原文】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译】

周代有八大名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解】

这一章列举了八位孔子所敬仰的周代贤臣,伯、仲、叔、季,是古时长幼排行中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的意思。所以旧时认为这八人是同一家族的四对双胞胎,可惜,年代太久,他们的生平伟绩已经无可考了,但通过孔子对他们的赞颂,足以说明他们都是奉行仁、礼的德者。

子张第十九

【原文】

子张曰:“士见危①致②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子张曰:“执③德不弘④,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琴吟盟坛

【注】

①危:危险。②致:给予,献出。③执:固守。④弘:弘扬,光大。

【译】

子张说:“有修养的人遇见危险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见到有利可得时能以道义为重,祭祀时能够做到思致诚敬,居丧的时候从内心感怀哀痛,这样就可以了吧。”

子张说:“固守德操却不能发扬光大,信奉仁道却不忠实坚定,这样的人能算有仁德吗?这样的人能算没有仁德吗?”

【解】

本篇所记载的都是孔子弟子的言语,大概是孔子去世后,其弟子教学或相互切磋时的零星记录。因为颜回、子路等在孔子前先世,故没有他们的记载。

同类推荐
  • 在历史与伦理之间:中西方德育比较研究

    在历史与伦理之间:中西方德育比较研究

    从特征看,中国的社会和教育充满了激情、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追求集体利益的英雄),表现为伟大、理想、超越和神圣;西方的社会和教育表现为理性、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追求“个体”自由的英雄),特点是平凡、现实、适应和世俗。在中国,道德义愤常常是正当的,比如劫富济贫;在西方,法制理性衡量一切,尽管“市场失效”会造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比如,曾经的中国退休工人的工资比科学家高的现象,虽不合理却合乎人情;西方的科学家工资比工人高十倍,不合人情但是合理(合法)。
  • 菜根谭

    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万历年间隐士洪应明的一部语录体著作,集儒、释、道三家之思想精髓,涉及修身、处世等各方面内容,雅俗共赏,受到了文人学者和市井阶层的广泛欢迎,对后世影响深远。本书按照为学励志、齐家治国、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若干主题,对《菜根谭》原作进行重新编排,加以现代文翻译和评析,并精心选取任伯年、吴观岱、程璋、徐悲鸿、陈少梅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作插图。希望读者能在文与画的双重熏染中,获得精神上的升华。 "
  • 老庄人生

    老庄人生

    本书从做人的角度全新解读老庄,书中的故事与哲理双双吸引人。本书观点独特,文字脱俗,实是同类书的样板。
  • 中国历代哲学智慧(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历代哲学智慧(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采撷了古代哲人的一些思想精华,以此勾画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线路图,包括先秦哲学、两汉哲学、魏晋隋唐玄学佛学、宋元明清理学、近现代哲学等。
  • 黄石公语录:素书

    黄石公语录:素书

    “西晋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时有盗墓贼掘西汉留侯张良之墓,在玉枕中发现黄石公著《黄石公语录(素书)》,从此,《黄石公语录(素书)》》流传世间。《黄石公语录(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字数虽少,但字字珠玑,语语精华。内容融汇儒、道、兵、术、势诸家之精,重德、崇义、讲谋略。书中语言精炼,人性把握精准,处世谋略独到。史传,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热门推荐
  • 明星娇妻惹人爱

    明星娇妻惹人爱

    三年前,她愤然离去,三年后她想听他的解释,可命运却一直捉弄他们,她不禁觉得也许他们在一起本来就是错的,她到底会怎么选择呢?
  • 弑天殇

    弑天殇

    一场变故,使得这片大陆的灵气修炼者彻底的发生了改变。一只灵兽,为了完成他大哥的心愿,将少年带入了灵气修炼。一把弑天,开启了少年命运的转折。这是一个分裂的大陆,这里有灵体、功法、血脉,灵材、灵兽、炼灵术。新人新作,还望支持,我是一个低调的写手,但总有爆发的时候。
  • 奈若何如兮

    奈若何如兮

    奈若何兮,古语,意为无可奈何。奈若何如兮,我赋予它的含义是假如有如果,如果勇于抗争,是否还是没有办法,只能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的失去了勇气,也就多了更多的无可奈何。如果再见到那个人,你是会笑着打招呼,还是掩面转身?花奈若还沉浸在和男友分手的悲痛中,却意外的和毕业生人称完美学长的叶如兮相识了。叶如兮英俊帅气,气质高贵,多才多金,还没毕业就已经自己开了公司。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第一次对一个女生感兴趣的他和花奈若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他是如何宠溺自己爱的人,两个人从校园走入社会又经历了什么?这是一段属于花奈若和叶如兮的故事也是一个属于我们那些年和青春有关的故事。
  • 萌狐出没:师傅我们该洞房了!

    萌狐出没:师傅我们该洞房了!

    前世,她是一只萌萌哒的小狐狸,单纯的可爱。前世,他是残酷无情的捉妖师,遇妖则杀,不分好坏。前世,她与他相遇,无奈最后知道她是妖时,还是和她同归于尽。来生,她竟然还是只狐狸,一样的天真无害。来生,他却不再是冷酷无情的捉妖师,而是守护天下的尊上。“师傅,我们不是应该洞房了吗?”某狐眨巴着大大的眼睛天真的问道。“是的,但是也还很长,我们来调点情调……”某腹黑师傅化作大黑狼色迷迷的看着某还在状况外的狐……是的,春宵一刻值千金,但夜,更长……
  • 坏男孩与坏女孩

    坏男孩与坏女孩

    每一个年龄,每一个阶段的人都有一种领悟,除了少年需要呵护就再也没人能定义我们的人生。出生至二十年后是又一次新生,未来的路需要自己定义;而成长,却是个无底洞,总有领悟不完的事与物,就像失而复得?必将重蹈覆辙,?是该庆幸?还是惋惜?当自己身处一个局里的时候,太多的事都是没有答案的。幸运的是我们还机会,在这有规则的世界里,还能四处流浪着……寻找一些自己心底的答案!
  • 三山十州记

    三山十州记

    问鼎天下的一代人间战神与蓬莱仙山仙子日久生情而结合,却受到三山十州仙人的全部反对,企图武力拆散这对神仙眷侣。而恰逢此时魔界尊者一千年之后再次临世西征,人间君王又大寿将至,导致三界暴乱不断,天下百姓民不聊生……且看天骄之子,求学问道师承蓬莱仙山,飞渡勃海剔骨洗净肉眼凡胎,道成之后少年英雄拯救三山十州。好男儿一怒为红颜,战尽天下负我人,就要快意恩仇!
  • 初恋集

    初恋集

    初恋最难忘,所以可以说没有初恋成了婆婆最大的遗憾,才有了这个《初恋集》
  • 我流眼泪,你流心

    我流眼泪,你流心

    曾经,他们是无人敢敌的超级神组合曾经,他们是无人能敌的学霸神组合曾经,他们是无人敌过的虐狗超CP但那都是曾经。一次车祸,使得他失忆了,不再记得她,不再记得他们的无人能敌。她放弃了。他有了第二次记忆里的真爱,第二次记忆里的初恋。“祝他幸福。”她是这么说的。只要他幸福,她愿意等。等他回头。如果不行,那就等可以让她忘记他的那个人。不是所有的真爱,都能走到最后。——远远
  • 青春校园:逗比少年的甜糖蜜恋

    青春校园:逗比少年的甜糖蜜恋

    调皮蓝沫,女扮男装去学院,调戏校草还想跑,看蓝沫如何抱的美男归……
  • 匡谬正俗

    匡谬正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