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19200000021

第21章

【译】

子路问怎样做才合乎君子的标准。孔子说:“提高自己的修养,对人严肃恭敬。”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提高自己的修养,安抚别人。”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提高自己的修养,安定百姓。提高自己的修养,安定百姓,恐怕尧、舜都难以做到啊!”

【解】

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皆由修身做起。

门人故事仲由拒盟

小邾国一名叫射的人,带领句绎的人来投奔鲁国,专门指名叫仲由代表鲁国出来定盟约,而其他人一概不信。用冉求的话说就是,“千乘之国不相信盟誓,而相信你说的话”。但仲由坚辞不干,原因是不能鼓励小邾射干背叛国家的不义之事。

【原文】

原壤①夷俟②。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注】

①原壤:鲁国人,孔子的旧友。《礼记·檀弓》曾记载了他的故事,说他母亲死了,孔子去帮助他治丧,他却站在棺材上唱起歌来了,孔子也只好装作没听见。②夷俟:夷,一种不礼貌的坐姿,双腿分开而坐。俟,等待。

【译】

原壤很随意地蹲踞着接待孔子。孔子说:“年幼的时候不友爱兄弟姐妹,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值得人们称赞的业绩,现在老来而不得其终,真是一个害人贼啊。”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解】

原壤是孔子的老朋友,看来是一个狂人,对孔子不很礼貌,孔子对他也不客气,老朋友打骂玩笑,音容笑貌如在昨夕。

【原文】

阙党①童子将②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③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注】

①阙党:即阙里,孔子家住的地方。②将:传达。③居于位:童子与长者同坐。

【译】

孔子的住地阙里的一个童子来向孔子传话。有人问孔子说:“这是个求学上进的孩子吗?”孔子说:“我看见他坐在成年人的位子上,又见他和长辈并肩而行,他不是一个追求上进的人,而是一个急于求成的人。”

【解】

年轻人的常见病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中国传统历来重视长幼有序,“天地君亲师”,天、地、国君、父母、老师都是自己的崇拜对象,岂能不敬?现今只要将“君”换成“国”,这一观点也还具有积极意义。

卫灵公第十五

【原文】

卫灵公问陈①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②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俎豆礼容

【注】

①陈:通“阵”,军队作战时,布列的阵势。②俎(zǔ)豆:古代用作祭祀时的礼器,这里用以代表礼仪。

【译】

卫灵公向孔子请教有关作战列阵之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知道一些;军旅战阵的事,我从来没有学过啊。”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

【解】

孔子去到卫国是为了施行文教,但卫灵公不慕胜业,只知道向孔子询问军队战阵之事,可谓舍本而逐末。孔子主张以礼治国,所以他对卫灵公不施仁政、不行道义表示不满。于是,第二天他便离开了卫国。

【原文】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②,小人穷斯滥③矣。”

【注】

①愠(yùn):怒,怨恨。②固穷:安守穷困。③滥:胡作非为。

【译】

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卧床不起。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不得志而走投无路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即使穷途末路,但仍然坚持着道德原则;小人在穷困潦倒时,就无所不为了。”

在陈绝粮

【解】

反映了孔子对待穷困时乐天知命、安贫乐道的态度,同时也指明了君子与小人处于窘境时的不同态度。君子即使穷途末路,但仍然坚持着道德原则,依然保持着平和淡定的心态;相反,小人在穷困潦倒时,就无所不为了。

【原文】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译】

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博学多才而又能记得住的人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中心把它们贯彻始终的。”

【解】

曾子曾对孔子的“一以贯之”解释为“忠恕”,宋代学者多持这种看法。但在汉代,人们多认为孔子的“一”指的是“实践”,即实行合一。“学问之妙,存乎一心”,孔子指出这样一种学习方法,但具体所指不同人总会有自己不同的感悟。

【原文】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译】

孔子说:“仲由啊!能够理解仁德的人太少了。”

【解】

孔子认为,能够真正懂得道德的人太少,真正品德高尚的人更少。世易时移,道德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改变,但无疑也会有永恒不变的部分,如何坚守与取舍,是每个人都应扪心自问的问题。

【原文】

子曰:“无为而治①者,其舜也与?夫②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注】

①无为而治:君主不必事必躬亲就可以治理天下了。②夫:代词,他。

【译】

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就可以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他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自己的王位上罢了。”

【解】

“无为而治”,本见于道家,后各学派都借而用之。儒家以德释无为,提倡德治;法家以法释无为,提倡法治;总之都强调君主采取一定方法,最终实现“南面而治”的局面。最终,儒法互用,现在延续的依旧是德治法治相结合的手段。

【原文】

子张问行①。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②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③,行乎哉?立则见其参④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⑤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⑥。

【注】

①行:通达,行得通。②蛮貊(mò):古人对少数民族的贬称,蛮在南,貊在北。③州里:指近处。④参:并列。⑤衡:车辕前面的横木。⑥绅:束在腰间的大带。

【译】

子张问怎样做才能到处行得通。孔子说:“说话要忠厚诚信,行事要质朴恭敬,即使处于蒙昧落后的蛮貊地区,也可以行得通。如果说话不忠诚老实,行事不严肃笃敬,即使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立就仿佛看到‘忠信笃敬’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在车上时就好像看到‘忠信笃敬’几个字悬挂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能够做到这样,才能行得通。”子张把夫子的这些话写在腰间的大带上。

【解】

言忠信、行笃敬,处事根本也。

【原文】

子曰:“直哉史鱼①!邦有道,如矢②;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注】

①史鱼:名,字子鱼,卫国大夫。②矢:箭。

【译】

孔子说:“史鱼真是正直啊!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像箭一样挺直向前;国家政治昏暗,他也像箭一样挺直向前。蘧伯玉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政治清明时,就出任政事;国家政治昏暗时,就收起志向辞官隐退。”

【解】

史鱼和蘧伯玉都是卫国的大夫,但两人的性格与做法有所不同。史鱼无论在国家有道还是国家无道时,都同样“直”,而蘧伯玉则懂得明哲保身之道,他只在国家有道时出任政事。所以,孔子评论史鱼“如矢”,蘧伯玉是“君子”。据《韩诗外传》卷七记载,史鱼多次向卫灵公推荐贤臣蘧伯玉,并多次建议卫灵公罢免奸臣弥子瑕,可惜卫灵公不用其言。史鱼在临死前,让儿子用他的尸体向卫灵公进谏,灵公这才感其忠信,曰:“寡人之过也。”于是,采纳他生前的意见,提拔重用蘧伯玉,罢免弥子瑕。

【原文】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

孔子说:“可以同他谈话的人,却不互相交谈,这是错失了人;不可以和他谈话的人,却和他说了不该说的话,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会错失人,也不会说错话。”

【解】

孔子告诫人们,说话要看准对象,掌握时机。到了该说的时候就要说,如果可以发挥语言作用的时候不去发挥,就会失去机会,失去人。不该说的时候,就要遵守“慎言”原则,否则言多必失,就是失言。

【原文】

子曰:“志①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②仁。”

【注】

①志:志向。②成:成全。

【译】

孔子说:“有志向有仁德的人,不会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损害仁义道德的,只会选择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德。”

【解】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这些宁肯“杀身以成仁”的仁人志士,是真正的民族历史的脊梁,一个民族能生存下去,靠的就是这个脊梁。

【原文】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

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工匠若想做好他的工作,就必须先整治好他的工具。居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侍奉大夫中的贤者,与那些有仁德的人交朋友。”

【解】

工以利器为用,人以贤友为助。

【原文】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①,乘殷之辂②,服周之冕③,乐则《韶》舞④。放⑤郑声⑥,远⑦侫人。郑声淫,侫人殆⑧。”

【注】

①夏之时:夏代的历法,也就是现在的农历。②辂(lù):天子所乘的车。③冕:礼帽。④《韶》舞:舜时的音乐,孔子认为是尽善尽美的。⑤放:排斥、抛弃。⑥郑声:郑国的乐曲,孔子认为这种音乐会淫乱人心。⑦远:远离。⑧殆:危险。

【译】

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实行夏代的历法,乘坐殷代的木辂车,戴周代的礼帽,欣赏舜时的《韶》乐。摒弃郑国的乐曲,疏远狡诈的小人。郑国的乐曲淫靡不正派,奸佞谄媚的小人太阴险。”

【解】

集合历代的制度优点,看似继承,实际上已是创造。在中国,一种学说、一种文化莫不是这样兼收并蓄、相互继承发展而来,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包容,所以才没有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所谓的宗教战争。而今西学东渐,新的融合发展已在酝酿,更要求我们以积极健康的面貌来迎接这一挑战。

丑次同车

【原文】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

【解】

中国人特有的忧患意识,同时也是一种理性规划人生的意识。

【原文】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

孔子说:“罢了!我从来没有见过热爱仁德像喜爱美色一样的人啊。”

【解】

与《子罕》篇重出,只是加了“已矣乎”三个复合感叹词。孔子认为,君主对美德的追求是治理好国家的前提,普通人对美德的追求是成就辉煌人生的必要条件。在这里,孔子再次感叹世人追求美德之心的不坚定,是不满更是无奈。

【原文】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①者与!知柳下惠②之贤,而不与立也。”

【注】

①窃位:身居官位而不称职。②柳下惠:姓展,名获,字禽,食邑柳下,谥曰“惠”,春秋中期鲁国大夫。

【译】

孔子说:“臧文仲是一个窃居官位的人吧!他明知道柳下惠是个贤人,却不举荐他,让他为国家效力。”

【解】

臧文仲在鲁做官,若不知贤,是不明也;知而不举,是蔽贤也。不明之罪小,蔽贤之罪大。故孔子以为不仁,又以为窃位。

【原文】

子曰:“躬①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注】

①躬:自己。

【译】

孔子说:“对自己严格要求而少去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解】

以仁治人,以义治我。对待别人要宽厚,对待自己要严格,这不仅可以避免别人怨恨,更有助于维持良好人际关系,赢得他人尊重。

【原文】

子曰:“不曰‘如之何①,如之何’者,吾末②如之何也已矣。”

【注】

①如之何:怎么办。②末:没有办法。

【译】

孔子说:“遇事从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

【解】

遇到问题时,会问自己“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才是具有行动能力和应变能力的人;若只会一味地问父母、问领导“怎么办,怎么办”,也是不行的。

【原文】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译】

孔子说:“整天聚在一起,不谈正经事情,却喜欢卖弄小聪明,这就难办了。”

【解】

一个群体里,言语不通达大义,只爱耍小聪明,处处彰显自己,夸耀自己,这样的人是成不了大器的。

【原文】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译】

孔子说:“君子以道义为做人的根本,以礼仪通行于世间,以谦逊的语言表达己见,以忠诚的态度待人行事,这就是君子的作风了。”

【解】

当今社会公德的建设,此种君子作风的人,多多益善。

【原文】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作猗兰操

【译】

孔子说:“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忧虑别人不理解自己。”

【解】

孔子虽然不提倡“人知己”,却鼓励“知己”,一个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会根据自身的优缺点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是有利于自我发展的。

【原文】

子曰:“君子疾没世①而名不称焉。”

【注】

①没世:去世。

【译】

孔子说:“君子所遗憾的是死后名声还不能被人们称颂。”

【解】

君子重名不重利,洁身自好,以德传世,才是君子所看重的。

【原文】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

孔子说:“君子责求于自己,小人则苛求别人。”

【解】

君子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宽以待人;小人片面苛求他人,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凡事都着眼于自身利益。

【原文】

子曰:“君子矜①而不争,群②而不党。”

【注】

①矜:庄重。②群:相处,汇集。

同类推荐
  • 儒家的智慧

    儒家的智慧

    本书将揭开神秘的心理世界面纱,运用心理学知识,结合大量实例,对关系人一生的爱情、婚姻、家庭、职业、人际关系等给予深刻剖析。
  •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尚书》每篇并非成于一时,其中文句有着语法、词汇、方言的差异,又是现代语言学家们研究上古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如此等等,都说明《尚书》是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 孟子原来这样说

    孟子原来这样说

    经典本是前人鲜活的生命体验,虽经历了千百年,对今天的生活仍具指导意义。《孟子原来这样说》分孟子的经典名句、注释以及对后人的启发三个部分解读孟子,为读者生动地解读了孟子关于王道、用人、仁爱、伦理、挫折、气节、谋略、创新、变通等几个方面的重要思想,帮助读者轻松品味经典的魅力,也为读者深人思考人生指引了一条门径。《孟子原来这样说》是“诸子如是说系列”丛书之一,由姜正成编写。
  • 道德高于一切

    道德高于一切

    这本《道德高于一切》每一个人都是从管理自己开始学会管理他人、管理组织、管理企业、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管理自己最关键的是管理自己的心灵,管理别人也同样要从管理心灵开始。而道德就是心灵的最高管理者,她为我们的心灵世界站岗放哨,并捍卫着我们心灵的尊严,也保卫着我们的精神家园不受社会污浊之气的侵染。
  • 素书全鉴

    素书全鉴

    关于《素书》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曾刺杀秦始皇的张良,逃亡到下邳时遇到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让张良捡起并替他穿上,认定“孺子可教”后传他一卷书,告之“读书则为王者师”。这位老人即黄石公,这卷书即《素书》。《素书》分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六章,共一百三十二句。虽只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字字珠玑,句句名言,在精准地认识世道、把握人性的基础上,对人生谋略给出了高屋建瓴的指点。本书对《素书》全书按原典进行了解译,并结合现实予以进一步的解读。
热门推荐
  • 狂武者

    狂武者

    神出鬼没的幽灵列车,诸强争霸的太古时代!追逐武道,开辟苦海,搭建神桥,从而抵达彼岸!太古时代,吾为主宰,冲破苍穹,追寻巅峰!ps:入坑需谨记,勿与现实挂钩,本书均属虚幻,如有雷同,均属巧合!
  • 易烊千玺之遇见你我最美的时候

    易烊千玺之遇见你我最美的时候

    当大明星易烊千玺遇到清新女生池墨晴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捏?在高中时候的他们,爱过,恨过,却依旧逃不开命运的折磨。最终,她离开了,他却一直等待她回来,,,
  • 天价娇宠:霸道总裁,别闹

    天价娇宠:霸道总裁,别闹

    【此文是坑,误入,入了再不要骂我了,我提醒n遍了】她深陷拍卖场,被后母出卖,被妹妹横刀夺爱,原本以为人生无望,却没想到他如天神般降临。“抱歉,我来晚了。”一亿天价,囚身抛心。她双手抵在男人的胸膛上,惊慌失措:你,你敢乱来,我……我不会放过你!他温柔无比,却又猖狂霸道:臣服!你唯一的选择!日夜调教,她以为自己失去了自由,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女人。却没有意识到,那个男人早就已经将她宠到了心尖尖……男人的低喃耳语:笨丫头,你是我的!
  •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是明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它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本书编译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体系,对《菜根谭》以通俗直观的解释,言语之中宛见古贤之心。
  • 心中的白莲花

    心中的白莲花

    一个失去记忆的女孩,带着心中的疑惑,会有怎样的旅程呢?
  • 源乱

    源乱

    一个无人知晓是否真实的传说,带动了四大帝国无休止的战乱。帝王的陨落,触动了阿尔戈帝国身份的天平。象征着守护王权的六殿王骑,在那一刻,向着王权,伸出了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大魔士

    大魔士

    大破灭时代的到来,盘古大陆化身万千星辰,远古神灵集众神之力,将人类之种散播于宇宙之中。万万年之后,科技之火不断壮大,燃烧至宇宙各处,人们已经忘记了神灵,把自己看作是造物之祖,对力量狂热地追求。魔晶的出现,使人类走向自身进化的道路,是新生还是毁灭?是黑暗的再次降临,还是黎明前的曙光?天才辈出,谁又将是时代的主角?
  • 妖凡

    妖凡

    剑斩九天封十地,脚踏苍穹炼星辰。打破命运的桎梏,挣脱轮回的深渊。炼制圣丹神器,修行终极妖诀;觉醒旷世绝学,名威震摄天下。美女药师、绝色郡主、倾国公主、尽握股掌;万里山河、无上王座、尽踏脚下;游戏狂龙、异世争霸。陆狂2015年度最新力作,敬请支持!
  • 我的萌萌小妹

    我的萌萌小妹

    13岁,本该是个开朗的年纪,安长轩,却亲眼目睹了自己双亲被杀害的情形。带着仅10岁的妹妹安萌萌逃了出去,按照家族安排的假身份,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里平凡的生活着……但是……灭族之仇,不得不报……安长轩暗暗决心复仇。可是……“哥哥!我的衣柜里有怪兽!”“哥哥!我的床上的娃娃不见了!”“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