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19200000013

第13章

【原文】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①金人铭背

【注】

①此章重出,见《学而》篇第八章。

【译】

为人要以忠厚诚信为本,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过失,不要怕去改正。

【解】

为人要以忠厚诚信为本,每个人都有长处,不能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犯了错误不能搪塞,不可抱着侥幸过关的心理,应该知错能改。

【原文】

子曰:“三军①可夺帅也,匹夫②不可夺志也。”

【注】

①三军:指大国所有的军队。一军为一万两千五百人。此处言其多。②匹夫:平民百姓。

【译】

孔子说:“一国的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对于一个普通百姓,却不能强迫他改变志向。”

【解】

当代儒者梁漱溟先生在举国批孔的高潮声中,以此一句抵挡不可一世的反对狂潮,诚身体力行也。

【原文】

子曰:“衣①敝缊②袍,与衣狐貉③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④”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注】

①衣:穿着。②缊(yùn):指破旧的丝绵袍。③狐貉:用狐和貉的皮做的裘皮衣服。④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这两句见《诗经·邶风·雄雉》篇。忮(zhì),嫉恨。臧,好。

【译】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却不感到羞耻,恐怕只有子路吧?《诗经》里说:‘不妒不贪,哪能不好?’”子路终身都在诵读这句诗。孔子说:“仅仅这样,怎么能算是好呢?”

【解】

孔子赞扬子路美德,但同时又对子路将其天天挂在嘴边,沾沾自喜的行为提出批评。旨在希望子路不要满足于目前已经达到的水平,因为仅是不贪求、不嫉妒是不够的,还要树立更高更远的志向,成就一番大事业。

【原文】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①雕②也!”

【注】

①后:代指“不”。古人用“后”代指“不”,谦辞也。②雕:通“凋”,凋零、凋谢。

【译】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树和柏树不凋谢。”

【解】

这一章孔子用松、柏来比喻意志坚定和品德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松柏的气节操守激励了许许多多的英雄豪杰、志士仁人,其影响深远,不言而喻。

【原文】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

孔子说:“聪明的人没有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解】

仁者悲天悯人,忧己之德行,忧天下苍生,唯独不忧外在荣辱。

【原文】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①;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②。”

【注】

①适道:适,往。这里指追求道。②权:秤锤。这里引申为权衡轻重,通权达变。

【译】

孔子说:“可以在一起学习,未必可以同走一条路;可以同走一条路,未必可以坚守同样的原则;可以坚守同样原则的,未必能有同样的灵活性。”

【解】

孟子讲:“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权也。”认为男女授受不亲是礼,但遇到嫂子掉进井里,应该伸手施救,这就是权宜、权变之计。儒家强调“立于礼”,但同时又能权衡通达,即原则性与灵活性兼具。

【原文】

“唐棣①之华,偏其反而②。岂不尔思?室是远而③。”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注】

①唐棣:一种植物,属蔷薇科,落叶灌木。普通树木开花都是先合后开,唐棣树开花是先开后合。②偏其反而:形容花摇动的样子。③室是远而:只是住的地方太远了。

【译】

古代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唐棣花开,翩翩摇摆。我岂能不想念你呢?只是你住的地方太远了。”孔子说:“恐怕没有真想,如果真想,还会感到远吗?”

【解】

唐棣花开,翩翩摇摆,孔子借题发挥,认为摇来摆去并非真执着,否则“我欲仁,斯仁至矣”,怎么会感到远呢?

乡党第十

【原文】

孔子于乡党①,恂恂②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③言,惟谨尔。

朝,与下大夫④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⑤如也。君在,踧踖⑥如也,与与⑦如也。

论穆公霸

【注】

①乡党:乡里,本乡本土。②恂恂:温和恭顺。③便便:善于辞令,形容言语明白流畅。④下大夫:在周代的分封等级制度中,卿是最高一级,即“上大夫”,其余即“下大夫”。⑤訚訚(yín):中正而有诤辩的样子。⑥踧踖(jí):恭敬的样子。⑦与与:小心谨慎、威仪适中的样子。

【译】

孔子回到本乡,非常温和恭敬,就像不善言辞一样。他在宗庙祭祀或朝廷议政时,雄辩滔滔,但很谨慎。

孔子在上朝的时候,同下大夫交谈,和气欢乐;同上大夫交谈,中正而有诤辩;国君临朝时,言行恭敬,威仪适中。

【解】

本章记录了孔子在不同场合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态度。孔子在乡亲父老与高官国君前的态度可与今日之为官者作一比较。

【原文】

君召使摈①,色勃如也②,足躩③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④如也。趋进⑤,翼如⑥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注】

①摈(bìn):通“傧”,接待宾客。②色勃如也:脸色突然庄重起来。③躩(jué):快速的样子。④襜(chān):整齐的样子。⑤趋进:疾趋而进。⑥翼如:如鸟舒翼。

【译】

国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孔子的神色立即庄重起来,脚步也加快了,和站在一起的宾客致礼揖让,向左拱拱手,向右拱拱手,衣服前后摆动,潇洒飘逸。快步前行的时候,姿态优雅就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接见结束,他一定向君主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了。”

【解】

等客人已经走远不再回头,自己才回来,显示出了孔子的礼貌和慎重。

【原文】

入公门,鞠躬如①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②。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③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④,逞⑤颜色,怡怡⑥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敬入公门

【注】

①鞠躬如:谨慎而恭敬的样子。②阈(yù):门槛。③摄齐(zī):提起衣服的下摆。④降一等:从台阶上走下一级。⑤逞:舒展开,松口气。⑥怡怡:和乐的样子。

【译】

孔子走进朝堂的大门,仪态谨慎、恭敬,好像没有他容身之地一样。他不在门的中间站立停留,进门时也不踩门槛。经过国君的座位时,他肃穆恭敬,脚步加快,说话也好像中气不足一样。提起衣服的下摆走上朝堂的时候,弯着腰低着头,十分恭敬谨慎的样子,屏住气就好像不呼吸一样。出来时,走下一级台阶,脸色便舒展开了,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走完了台阶,便加快了脚步,姿态就像鸟儿展翅一样。回到自己的位置,是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解】

这一章记述了孔子在朝廷为官上朝、退朝时遵循周礼的神态、步伐,从中体现了孔子对国君的尊重态度,以及他忠于职守、克己复礼的精神风貌。

【原文】

执圭①,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②,足蹜蹜③,如有循④。享礼⑤,有容色。私觌⑥,愉愉如也。

【注】

①圭:一种上圆下方的玉器,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礼器。大夫出使邻国时拿着代表本国君主的圭。②战色:战战兢兢的样子。③蹜蹜:小步走路的样子。④循:沿着。⑤享礼:献礼,指使者受到接见后,向对方贡献礼物的仪式。⑥觌(dí):会见。

【译】

孔子出使其他诸侯国时拿着圭,恭敬谨慎,像是不胜任的样子。向上举时好像在作揖,朝下拿起时好像给人递东西的样子。神色肃穆,小步谨慎前行,好像沿着一条线往前走。在举行赠送礼物的仪式上,面容谦和愉悦。和邻国君臣私下会见的时候,仪容显得轻松愉快。

【解】

这一章记述了孔子受君命出使邻国的礼仪。古代大夫出使其他诸侯国时,都要拿着代表本国国君的圭出访。而作为执圭出访的使臣可谓是责任重大,因此要求使臣不但要才智过人,而且要通达礼节。

【原文】

君子不以绀饰①,红紫不以为亵服②。当暑,袗绤③,必表而出之。缁衣④羔裘,素衣麑⑤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⑥,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⑦。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⑧,必杀⑨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⑩,必朝服而朝。

梦奠两楹

【注】

①绀(gàn)(zōu)饰:绀,深青透红,斋戒时服装的颜色,黑中透红,丧服的颜色。②亵服:平时在家里穿的衣服。古人认为,红紫是贵重的正服所用的颜色,所以便服不宜用红紫色。③袗(zhěn)(chī)绤(xì):袗,单衣,细葛布。绤,粗葛布。④缁衣:黑色的衣服。⑤麑(ní):小鹿。⑥寝衣:被子。⑦居:坐。⑧帷裳:上朝和祭祀时穿的礼服。用整幅布制成,多余的布不裁剪,折叠缝上。⑨杀:裁剪。⑩吉月:农历每月初一。

【译】

孔子不用黑色给衣服镶边。不用红色和紫色作平常居家所穿的衣服。夏天,在家穿着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但外出必定加上外衣。天寒时节,穿着黑色的羔羊皮大衣配黑色的罩衣,穿白色的鹿皮大衣配白色的罩衣。穿黄色的狐皮大衣配黄色的罩衣。平时在家穿的裘做得长一些,右边的袖子短一些,方便做事。睡觉一定要有小被,超过身体长度的一半。用狐貉的厚毛皮做坐垫。除去服丧期,没有不佩戴玉器的。除了上朝和祭祀的礼服,其他衣服总是有裁剪连缝。绝不穿着黑色的羔羊皮袍、戴着黑色的礼帽去吊丧。每月初一,一定要穿着朝见的官服去朝拜君主。

【解】

此章讲孔子穿衣服的礼制。中国传统以白吊丧,黑色是好颜色。红色、紫色为君王用的贵重颜色,一般人不能随便用。“礼”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定名分”,在色彩的使用规定上也是如此。

【原文】

齐①,必有明衣②,布。齐,必变食③,居必迁坐④。

【注】

①齐:通“斋”。②明衣:浴衣。③变食:改变平常的饮食,不饮酒,不吃葱、蒜等有刺激味的食物。④迁坐:从内室迁到外室居住,不与妻妾同住。

【译】

斋戒前,一定要先沐浴,穿着用布缝制的浴衣。斋戒的时候,一定要改变平常的饮食和居住的地方。

【解】

斋戒时必须秉承“敬”“畏”心理,保持身体洁净,适当禁欲。

【原文】

食不厌①精,脍不厌细。食饐②而餲③,鱼馁④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⑤,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⑥。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⑦,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⑧,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⑨,必齐⑩如也。

【注】

①厌,餍足,饱足。②饐(yì):陈旧,过时,指食物放久了。③餲(ài):变味了。④馁(něi):鱼腐烂了,不新鲜。⑤时:用餐时间。古人大夫以下,一天仅朝夕二餐。⑥气:通“饩”,粮食。⑦不撤姜食:饮食完毕,饭菜都撤下席案。唯独姜不撤,因姜有辛味而不熏,可以提神。类似现在饭后喝茶或咖啡。⑧不宿肉:不使肉过夜。古代大夫参加国君祭祀后,便可以得到国君赐予的祭肉。不过,祭祀活动通常要持续三天,所以这些肉就不新鲜了,不能再过夜了。⑨瓜祭:古人在吃饭前,把席上各种食品分出少许,放在食具间祭祖。⑩齐:通“斋”。

贵黍贱桃

【译】

吃饭不因米饭精细就多吃,吃肉不因做得精致就多吃。食物馊了,鱼和肉腐烂了,不吃。食物的色泽不新鲜了,不吃。变质发出异味了,不吃。食物煮得过生或过熟,不吃。不是用餐的时间,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调味酱料放得不适当,不吃。肉虽多,但不吃得超过主食。只有饮酒没有限制,不喝醉即可。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吃完了,姜碟留着不撤,但也不多吃。参加国君祭祀典礼时所领得的祭肉,不留到第二天。家庙敬献的祭肉不能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吃了。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平时生活,即使是粗茶淡饭清汤,吃前也一定要取出一些来祭祖,而且要像斋戒时那样严肃恭敬。

【解】

孔子曾说,“疏食饮水,乐在其中”,同时又提到“士耻恶食,不足与议”,所以这里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译作“不以食物精细而满足,不以肉食精制而多食”。“厌”,当为满足的意思。“不厌”,即“不以……餍足”“不以……满足”。

【原文】

席①不正,不坐。

【注】

①席:古代没有椅子和桌子,所以人们都坐在铺于地面的席子上。

【译】

席子放得不端正,不坐。

【解】

古人坐席,天子五层,诸侯三层,大夫两层。如果宴席为南北向,则以西为上;宴席为东西向,则以南为上。

【原文】

乡人饮酒①,杖者②出,斯出矣。乡人傩③,朝服而立于阼阶④。

【注】

①乡人饮酒:指当时的乡饮酒礼。②杖者:拄拐杖的人,这里指老年人。③傩(nuó):古代迎神驱鬼的一种仪式。④阼(zuò)阶:东面的台阶。主人站在大堂东面的台阶,欢迎外来宾客。

【译】

乡人举行饮酒礼结束后,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都出去了自己才走出来。乡里人举行迎神驱鬼的仪式时,孔子总是穿着朝服恭敬地站在东边的台阶上。

【解】

这一章记述了孔子遵守乡人饮酒的礼规,同时也体现他尊老、敬老、爱老的高尚品德。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修身的关键。从儒家的角度讲,尊老体现的是“大爱”精神,所以孔子在这里以身作则,从生活的小事中恪守尊敬老人的行为规范。

同类推荐
  •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易经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易经

    《易经》以阴阳变化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它通过占筮来启示天道、人道、地道的变化规律,为的是把握人生立身处世之本,以趋吉避凶。所以,《易经》的哲理为后世崇仰深究,后人再以义理阐释,使《易经》成为占筮、义理兼而有之的典籍。
  •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印度的克里希那穆提是20世纪最伟大的灵修大师,他一生致力引导人们点亮自性之光:认识自我,旨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自由境界。在本书中,我们撷取克里希那穆提思想中的精粹,在其的引导下深入探讨与心灵成长息息相关的问题,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心灵送去一星火种,点亮人类的自性之光。
  • 庄子品读

    庄子品读

    庄子的哲学让人们追思_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_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道家之老庄,实在是能够关照人的本真、使心灵可以自由遨游的精神家园。一部《庄子》,成就了多少文人雅士,成就了多少流水一样自在、行云一样逍遥的人生。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本书笔者将《道德经》之精髓总结出十大观点。若水、守弱是其主张,道出了柔克刚、弱胜强的辩证思想;无为、不争是其倡导,呼唤人性回归清净与自然;道德、人生是其指南,引导苍生寻找生命的根源;生死、修行是其归宿,了悟生死事大解脱在当下;超哲学、宇宙是其核心,揭示出天地人合一永远不变的真谛。
热门推荐
  • 冰月疾

    冰月疾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回首中国历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无数战乱,而最混乱、最无人道的当属唐末五代十国。沙坨反国,藩镇割据,黄巢起义,朱温弑帝,十三太保,儿皇帝,陈桥兵变……等等无不彰显着人性的丑恶。而在这混乱时代下的人也是深受其害。当年北宋欧阳修修撰《新五代史》时,一字一叹息,愤愤而起,当真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而主角正生活在这种背景下,社会的黑暗与对他们的压迫,让孟冰丧命,让岳霜走上谋逆复仇的道路。当时的这种人也应有很多,社会上流的将军尚且如此,那下层的黎民自然就更惨了。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蜜物语

    蜜物语

    恋爱故事合集――第一次出书,出的慢,请见谅。
  • 医尊

    医尊

    看惯了尘世的疼痛,听烦了尘世间的呻吟,我从虚无中走来向虚无中走去,只为医治天下。
  • 慢腾腾,煲一碗尘世的汤

    慢腾腾,煲一碗尘世的汤

    终日的忙碌让人们变得疲惫,错过了很多生活中的美好。其实,不急躁和善于慢下来的人才是最聪明的智者。本书就是一本告诉读者如何慢慢生活的心灵指南,学习如何让心慢下来,在浮躁的现实中从容地生活,一步步地进步,一步步地获得幸福。
  • 济世凡人

    济世凡人

    落榜秀才的修真之路,看他如何弃文从仙,又是如何济世人间疾苦!
  • 时空恋之EXO

    时空恋之EXO

    小鑫我也是很辛苦的,SO,可怜可怜我吧,打点赏。
  • 阅尽千帆

    阅尽千帆

    十数年前,江湖有一桩公案,极乐帮镇派武学秘籍失窃,现任帮主徐遨游的大师兄因此惨死,当时蓬莱阁弟子陶峰正做客极乐帮,事发时身处案发现场,百口莫辩,为躲避仇家,只得隐居山林,这一呆就是十数年……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芳魂祭:千世劫

    芳魂祭:千世劫

    这是一个美丽、遗憾又凄凉的世界,这是一个关于爱和背叛的故事,爱情、情亲、权势、欲望、这些本是身外之外的牵挂,却最终让人性泯灭而毁灭了一切,然而,在经历了三千年的生死轮回以后,再回来面对这些的时候,悲剧还会再次发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