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88500000051

第51章 儒家“直道”理念的实践指向及其现代价值(1)

儒家的“直道”观贯穿于修身与为政,即修德、行仁(实行仁治)的目标之中,有着强烈的实践指向。对儒家而言,中正方大君子人格的根本性基础就是一个直——修身之直道,因而儒家的“修道”观,首修其“直”。《中庸》“率性之谓道”,“直”在其中;朱子“直内而修身”,“立心以直也”,是对儒家修身之直道的概括性说法。无直道即无公道与正道可言。由此,修身之直道与为政之直道二者相通,这种实践指向的逻辑通路之基点可以“动直则公,公则溥”一语概之。直—迣—果—简—行—义,则可作为一种判断是非之伦理感的扩充模式。

中国儒家的“直道”理念,源远流长。《周易》坤卦的“直方大”,《诗经·小雅·大东》的“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尚书·洪范》的“王道正直”,直至《论语·卫灵公》明确标示的“直道而行”,其内涵都有着强烈的修身与为政之道的实践指向,并充分显示了儒家在修德、行仁(实行仁治)即修、齐、治、平的理想目标中,将“直道”理念一以贯之的事实。我们从汉语中“直内方外”、“直节劲气”、“直言正谏”、“直言谠议”等成语的出现,也可理解修身与政道之“直”的内在关联。

然而对“直”的原始义理的阐释,恐怕要算1973年出土文献《长沙马王堆帛书五行》,这一文献被庞朴称之为儒家思孟学派“‘孟氏之儒’或‘乐正氏之儒’的作品”庞朴:《帛书五行篇研究》,见《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庞朴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66页。,并称其“给解开两千多年未得其解的思孟五行说之谜,带来了一把钥匙”庞朴:《帛书五行篇研究》,见《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庞朴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55页。。《长沙马王堆帛书五行》在第十五章《经》部与《说》部分别两次出现“中心辩焉,而正行之,直也”[日]池田知久:《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6、281页。。《说》部还有深度解释:“正行之,直也。直而遂之,迣也,迣者,遂直者也。”[日]池田知久:《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1页。日本学者池田知久分别对《经》、《说》部作了译释:“以心的内在方面判断事物,并且正确地去实行它,就是抱有正直的心。”[日]池田知久:《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6页“所谓‘以正直的心为本,并且达到最终的阶段而完成它,就是心胸变得舒畅’,所谓‘心胸舒畅’,就是达到最终的阶段而完成正直的心。”[日]池田知久:《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2页。这一对“直”的释义之所以可作重要参考,关键在从中可察见出由内心而“辨”(判断)是非的伦理感。思孟学派之后,荀子对“直”有过很好的解释:“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荀子·修身》)荀子的弟子韩非子尽管不是儒家,但其解释却符合儒家伦理范畴:“所谓直者,义必公正,公心不偏党也。”(《韩非子·解老》)由此可见,荀子、韩非子训“直”也都涉及伦理的根本问题。所以许慎《说文》以“正见”训“直”,而段玉裁注为:“《左传》曰‘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其引申之义也。见之审则必能矫其枉,故曰‘正曲为直’。”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634页显然,这里“正直为正,正曲为直”二语中的第一个“正”字为动词(“正直”意即将直者放正,此“正”字近于“端正”之义;“正曲”意使曲者变直,此“正”字与“直”则有相同内涵。二“正”字文相同而义各别。)。而此中亦可透见“正直”一词在《左传》中出现的意义所在。由此,我们亦能很好理解何以最早版本的《辞源》对“直”的第一条解释为:“正也。《书》‘王道正直’。”方毅,等编校《辞源》(下),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年版,午集第126页。而《广雅释诂》释“直”为“义也”《中华大字典》(上),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版,午集目部第248页。,亦是渊源有自。联系到“德”与德的异体字“惪”的古义,更可看出其从直、从心的造字初旨。重要的是,我们应当从中透见儒家“直道”伦理的逻辑线索及其对整个中国文化贯穿渗透之路数的清晰性。

现代新儒家不少人物也充分关注过“德”与“直”的原义及其关系。被人们称为现代醇儒的马一浮,就从义理角度提起过“直”字与“德”字的内在关联,并认同“德”是后起字。他在《复性书院讲录》中指出:“正直皆具大义也。惪,从直、心。会意。(德是后起字,本训升。)即表正直是心之本相。既无偏曲,自无时不中。故正直兼中义。”马一浮:《复性书院讲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43页。可见,“德”作为后起字与“直”的关联就在其源于“直”,乃“直”加“心”及“彳”而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此中“正直是心之本相”,实可作一哲学命题。事实上,马一浮在相关论述中多次用了这一命题:“《论语》:‘人之生也直。’此直字,全表性德。……敬以直内,义以方外,都不费安排,非涵养用敬之久,亦不能体会到心相本直。”马一浮:《复性书院讲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46页。

一、修身之“直道”

如果从上述马一浮“正直是心之本相”的命题来上溯《周易·坤卦》六二爻辞云:“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就能很好理解六二爻辞为什么要说“不习无不利”一语。在马氏看来,人之生也直,自然而然、不费安排,所以才是“心相本直”。但不要忘了马氏后两句话更重要,“非涵养用敬之久,亦不能体会到心相本直”。所以从这两句话来上溯《坤·文言》所曰:“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也就能更好理解“敬义立而德不孤”了。其实,借助于程颐的《周易程氏传》,我们也许更能入其堂奥,程颐在解释“不习无不利”一语时说的是“不习谓其自然”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08页。,而不像朱子释“不习”为“不待学习”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第六十九,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738页。。程颐如此解说:

由直、方、大,故不习而无所不利。不习谓其自然,在坤道则莫之为而为也,在圣人则从容中道也。孟子所谓至大至刚以直也。……于坤,则先直方,由直方而大也。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08页。

这个“习”,在程颐眼中大致是“人为”之意,因为就坤道而言,其“自然”就体现在“莫之为而为也”。然而紧要的是“直、方、大”是“不习而无所不利”的前提。所以程颐对上引《坤·文言》那段话,他的解说是:

直言其正也,方言其义也。君子主敬以直其内,守义以方其外。敬立而内直,义形而外方。义形于外,非在外也。敬义既立,其德盛矣,不期大而大矣,德不孤也。无所用而不周,无所施而不利,孰为疑乎?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12页。

马一浮的“非涵养用敬之久,亦不能体会到心相本直”恰好应合了程颐“敬义既立,其德盛矣,不期大而大矣”这一解说。在程颐看来:“直”是说品性纯正,“方”是指应事合理义。君子以恭敬的态度使内心正直,以合理义的行为随时处事。只要能做到内有恭敬之态度,外可适当地处事,便自然广布美德,不致孤立。所以正直、端方、宏大者,自然不会常处不利局面,其立身行事也就不必过于多疑。所以,“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这句话中的“直”为动词,意在保持内心正直,即以敬来直内;而“义”亦作动词,意在义以行事,将这个“义”来方正外面。朱子说得好:“敬立而内自直,义形而外自方。若欲以敬要去直内,以义要去方外,即非矣。”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第六十九,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739页。朱子的深意仍在涵养纯熟,自然而然,从容中道。所以他倡导涵养主敬之工夫,要于人“未发之际”,要在未应事接物时便存养主敬。因而洒扫应对进退等所谓小学之功,实质上已被朱子视为大学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之本。所以儒家讲德,若不能得之以内,得之以心,而是每遇事都要作意强充,便不得要领,正如朱子所言“即非矣”。这也正是马一浮所说“非涵养用敬之久,亦不能体会到心相本直”的旨意。现代新儒家大多人物都接续并肯认宋儒的“涵养久之,则天理自然明”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50页。一说。

值得强调的是:直、方、大——直是基础。没有直,也就没有方;而没有直、方,更无“大”可言了。所以程颐指出:“先直方,由直方而大也。”朱子更进一步地说:“惟直方故能大。”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第六十九,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738页。程、朱都已然洞见由直发展到方、由方继而为大的过程与特点。朱子还特别强调了直与方的特点所在:“‘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直,是直上直下,胸中无纤毫委曲;方,是割截方整之意。”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第六十九,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739页。所谓“直上直下,胸中无纤毫委曲”,当然是简易的修身之道。程颐就视敬以直内为:“此道最是简,最是易,又省工夫。”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49页。“居敬则自然行简。”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57页。所以牟宗三说:“简易才能‘直、方、大’,不简不易,弯弯曲曲,出小花样,做小手脚,这种人没有什么意思,这种生命没有意思的。”牟宗三:《周易哲学讲演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3页。牟宗三认为全部儒家的道德修养都在《坤·文言》所讲的“直、方、大”、“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这几句话上,这是了解中国哲学最核心的地方。所以这也正是二程、朱陆等极有人格的大儒,都喜欢讲直、方、大的本旨所在,程明道的修身诀就是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八个字。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有两个概括性的说法:“直内而修身。”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页。“立心以直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2页。所以,对儒家而言,中正方大君子人格的根本性基础就是一个直——修身之直道。因而儒家的“修道”观,首修其“直”;《中庸》“率性之谓道”,即循本性善之道而行,可谓“直”在其中。据此,无直道亦无公道与正道可言。这一实践指向的逻辑通路值得高度关注,这点我们后面还要加以论述。

质言之,人生直道亦即是人格成长中最为重要的“正直”要素与过程。《大戴礼记》中就倡导“君子直言直行”高明译注:《大戴礼记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197页。与“信而好直”高明译注:《大戴礼记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231页。的人格,这种人生直道是保证人立于社会中而能够“置方(周书作直方)而不毁,廉洁而不戾,立强而无私,曰经正者也”高明译注:《大戴礼记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372页。的前提。高明注译的《大戴礼记》解“不毁”为“不瓦合,即不随便阿附他人”。解“立强”为“直道而行”高明译注:《大戴礼记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372页。。可见,这个“直”,与“正”是直接关联的。《论语》中的“直”论,多有正直之意。从最具始源意义的“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杨伯峻解为“人的生存由于正直,不正直的人也可以生存,那是他侥幸地免于祸害。”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61页。,到人格早期成长过程意义指向的“友直”(《论语·季氏》)(同正直的人交友,则能知己之过)、“质直而好义”(《论语·颜渊》)(品质正直,遇事讲理),到人群相处中的“以直报怨”(《论语·宪问》)(拿公平正直来回答怨恨。陈荣捷解为:“无论如何,儒者所说的直,是指绝对的不偏不倚,它是从义理之当然,而不是从个人之嗜好着眼。”“所谓直者,绝非如西方人之所解释为报复之义,或为《圣经》旧约‘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之义。夫不念旧恶,为孔门明教。此所谓直者乃‘人生也直’之直,即合乎道德正义之意,不外谓报怨应以道义为主,不应以感情用事耳。”陈荣捷编著:《中国哲学文献选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57页。、“直道而事人”(《论语·微子》)(正直地处事处人),再到社会政治运行的“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论语·卫灵公》)的说法,都极其充分地证明了“直”与“正”的内在关联,终而导致孔子“政者,正也”(《论语·颜渊》)命题的出现。

同类推荐
  • 中国哲学十讲

    中国哲学十讲

    本书先从整体上对中西方哲学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和代表性思想家加以对比,而后选取了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九个流派思想,深入各派哲学文本,分别作详尽的评述,其援西入中的研究进路和精辟观点在同时期的中国哲学著作中可谓独树一帜。
  • 常识与洞见: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

    常识与洞见: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

    《竟业旬报》——“重要出发点”、《新青年》——自此“暴得大名”、《努力周报》——“忍不住谈政治”、《新月》——争人权的“斗士”、《独立评论》——“诤友”与“诤臣”之间、《自由中国》——勉为其难的“教父”、言论自由与个性发展、言论自由与人权保障、言论自由与民主宪政等等。
  •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读哲学

    读哲学

    本书是解读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经典力作,内容涵盖中外著名哲学大师的传世力作,所传达的哲学思想和指导意义可谓是最权威、最丰富的。书中以国内外众多哲学家的著作为主,深入分析人性、生活、事业、社会等几方面的意义与精神,本书虽讲哲学,但并不枯燥乏味,书中语言生动质朴,逻辑性极强,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其中的理论指导意义是通俗易懂,很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的。本书可谓是集众家哲学理论为一身,读者每天阅读一篇,久而久之必能获益匪浅。
  • 二重论:关于真理与境界的逻辑新思维

    二重论:关于真理与境界的逻辑新思维

    本书分为两大卷共五个部分。第一卷共两部分,是对二重论的逻辑学研究;第二卷共三个部分,是对二重论的哲学研究,并包括几个初步的应用研究。
热门推荐
  • 王俊凯,深秋的你,未名的雨

    王俊凯,深秋的你,未名的雨

    王俊凯的喉结滚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狠狠地捕捉住了那樱唇。“唔……”莫黎表示她很抗议。见她迟迟不肯把咬紧的牙关松开,王俊凯在她的小蛮腰上轻轻捏了一把。啧啧,手感真好。“你……”……详情看《王俊凯:伊生,总裁的甜心秘密》
  • 娇妻来袭:将军难伺候

    娇妻来袭:将军难伺候

    穿越?OK!这年头没看过几部穿越的小说或者电视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现代人。可是,有她这么倒霉的穿越吗?不是皇墙后宫,不是豪门大户,竟然是男人扎堆的……军营?整天灰头土脸的不说,还得装男人?不仅没有美衣美食美男,连这条小命都有随时报销的可能?还有,还有,这个一脸高冷的将军又是怎么说?她可是他的救命恩人呢!他竟然进她房,睡她床,脱她衣,摸……人前忒内敛,人后不要脸,白天是战友,晚上成“战”友。靠!本姑娘不伺候了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魔帝君

    大魔帝君

    心有大魔,铁血帝位,以杀止杀。逆我之人,立死跪亦死!
  • 教子禅方:好父母必读的90个禅意故事

    教子禅方:好父母必读的90个禅意故事

    在现今很多家庭教育中,父母有太多的功利和欲望,孩子失去了很多可贵的天赋和禀性。教育是一种艺术,它不是哪位秀才追求时髦的临摹,不幸的是父母们由于种种生活原因,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追求“急”但又“切”的特点,这其实是一种自我的丧失,自我精神的失落必将造成孩子教育的失败,这叫不见本心,未能明心见性。因此,父母家长要教子成龙,养女成凤,必须自己胸有禅意,不紧不慢地教育孩子,把这种禅意落实到家庭教育中来。家庭教育不是单单的教育,而应将各种人生的体验贯彻到教育中来,将孩子的心与自己的心连成一片,打破迂腐的拘泥,彻悟教育与人生的本原,以之作为教育孩子的原则,则家庭教育事半功倍,
  • 行客斋词话

    行客斋词话

    一座隐于闹市的店铺,无数带着故事的生灵。所谓行客斋,不过是古往今来,无数不属于这个世界的过客匆匆而来,又匆匆而逝的地方。他们存在于这个世界,抱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又以各种各样的理由离去,留下来的,只是那一笔词话,存在过的痕迹而已。
  • 提高青少年思考能力的35种方法

    提高青少年思考能力的35种方法

    思维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决定着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和处世的态度,决定着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你我的成败!本书结合现实生活,向青少年朋友介绍了35种实用的思维方法,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生动的故事案例,帮你解读思维的本质,让正确的思维方法为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导航。
  • 圣王朝

    圣王朝

    战国末年,烽烟四起,百家争鸣。诸侯、百家、门派之间有着怎样的争斗,妖、魔、仙、佛、神圣之间又有什么故事?修三诀为士,修三法为师、修三道为圣,一个仅有百户封地的小子,持上古神术,踏入圣途!(本文以战国末年为背景,糅合玄幻、未来穿越者等诸多元素,再现那段可歌可泣的史诗,拒绝小白、拒绝后宫、拒绝无脑,有少量古白话,不喜勿入,在保证更新的情况修文中,每天二更,放心收藏!)
  • 冰山千金

    冰山千金

    一个5岁被带出国的女生慕杉雅,在16岁那年霸气回归。她希望能找到一位能帮助她渡过难关的人。然而语言不通,性格孤傲的她在新的环境中遇见了一位怎样特别的人?她就此心动?还是选择逃避?
  • 我与你是两极

    我与你是两极

    你我本是两极。你在云端之上,向阳之地的温暖极地。我在泥中深埋,阴寒暗处的冰冷极地。你我之间,云泥之别.......本不应该有交集......可青春的这条小径,注定我与你会有交集。可一件件离奇的故事将我发现你我之间的羁绊,你的笑容背后究竟隐瞒了什么,你的接近是单纯的友谊驱使,还是.....别有目的............ps:请注意,这是治愈+友谊+恋爱+悬疑+轻松+校园的多元化情节故事。叙述的是两个性格迥乎不同的女孩的友谊与奇遇的故事邂逅。
  • 神兽始源

    神兽始源

    这一世,轮回成为天启之子。世人唤我,天泽。意为天降福泽!白泽现世,凤凰神女相助,神兽,凶手降临世间。寻求上古之藏,众神兽陨落之谜。敬请观看,天泽寻找遗失神兽之源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