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88500000023

第23章 唐君毅“涵摄科学与宗教”的新人文主义(2)

何为“道德自我”

“道德自我”,是指能以道德理性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自我”,唐君毅认为,支配自己是比支配世界更伟大的工作;他用“良知”来界定“道德自我”,并坚认“道德自我”是整个道德生活之基础,而自觉的道德生活才能真正造就出道德自我的人格。质言之,自觉地支配自己,从而能超越现实自我,才能建立起道德自我的核心观念。另一方面,唐君毅又将道德自我的根源追溯至形上的心之本体。唐君毅是个罕见的深具道德信仰的现代儒者。他确信人有至善的心之本体,这是其道德理想主义的一个思想前提;显然,这个前提源于中国儒家思想中对道德本身的信仰——儒家“以道德代宗教”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第175页。的思想特质,其前提条件就是必须使道德自身成为一种信仰。有信仰并非就等于宗教,就如我们信仰科学一样。(然而道德自始便与宗教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这是事实,我们在后面再谈这一话题。)唐君毅说:“我相信我的心之本体,即他人之心之本体。因为我的心之本体,它既是至善,它表现为我之道德心理,命令现实的我,超越他自己,而视人如己,即表示它原是现实的人与我之共同的心之本体。”唐君毅《道德自我之建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7页。唐君毅是从现实的“我身”表现中,觉解有一超越的心之本体,并推知现实的他人身中,也有一超越的心之本体。其实,这里我们既可看出他对儒家性善论的直接承继,也可从其所言“命令”二字中看出康德实践哲学的影子;他坦言“在根本观点上是中国之儒家思想。”唐君毅《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同时也指出康德的道德“无条件命令,在西洋道德哲学史上,有划时代之意义,从此而划定理想主义与功利主义道德哲学之分水岭。”唐君毅《人生之体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然而此处我们要追问的是,如何从“我的心之本体”推论出“即他人之心之本体”,唐君毅的理据是:“从现实世界上看,我始终是与人平等相对的存在。我的认识活动,遍到他人,他人之认识活动,亦遍到我。我与他人在现实世界中,以认识活动互相交摄,而在超越的心之本体处相合。”唐君毅《道德自我之建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7页。这纯然是从现实世界中平等之人的认识活动中,存在着互融互摄的情形出发的;也就是说,人在特定的认识活动中,都能有“视人如己”的痛痒相关的情境发生。故“我从现实的我身中,了解有一超越的心之本体在表现,便可推知,现实的他人身中,亦有一超越的心之本体表现。而我之如此推知,乃本于将我对于现实世界中之人身、我身之认识,及对于超越的心之本体之信仰,二者合起来之结果。”唐君毅《道德自我之建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7页。唐君毅谓其推知不仅是从现实的人的认识活动中得出,还深层地存在着对于“心之本体之信仰”。须知,这其实是儒家道德理想主义最为根本的特征之一。

在唐君毅看来,至善的心之本体是恒常而真实的,它的存在的最重要根据就在它的超越性,是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他说:“我曾从一切道德心理之分析中,发现一切道德心理,都源自我们之能超越现实自我,即超越现实世界中之‘我’,所以超越现实世界之‘心之本体’中,必具备无尽之善;无尽之善,都从它流出。同时我深信,心之本体必是完满,因为它超临跨越在无穷的时空之上,无穷的时空中之事物,便都可说是为它所涵盖,它必然是塞满无缺。”因而“我复相信我之心之本体是至善的、完满的。因为我明明不满于残忍不仁之现实世界。我善善恶恶,善善恶恶之念,所自发之根源的心之本体,决定是至善的。”唐君毅《道德自我之建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6页。后面这段至为重要的话,我们完全可将其简化为“善善恶恶之念源自至善的心之本体”。然而就逻辑决定关系而言,超越性决定了它的完满性,没有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也就决然不存在什么理想的完满性了。至于超越性本身该怎样界定呢?唐君毅对此深具慧解地将其界定在思想的“延展”、即思想之“能”上,他指出:“我由心之思想,便知此心体超临于时空之上。……我的思想,可与无限的时空,平等的延展,而在延展的过程中,时空永只为思想之所经度。我思想的‘能’跨越其上而超临其上。……我的思想之‘能’,既然跨越在时空上,则此‘能’所依之体,必超临时空之上。在时空之上者,其本身必不生灭,因为生灭只是时空中事物的性质。”唐君毅《道德自我之建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1页。至善之心体由此而确立。至此,我们实可将唐氏“道德自我”之前提概之为至善的心之本体。

唐先生以其一生的真切的道德实践与理论探索,而最终获得了他极为珍视的道德体悟。他深有感慨地说过,他“对‘人生之精神活动,恒自向上超越’一义,及‘道德生活纯为自觉的依理而行’一义,有较真切之会悟,遂知人之有其内在而复超越的心之本体或道德自我,乃有人生之体验。”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台湾正中书局印行,1979年版,自序第5页。可知唐君毅得道之不易。需要指出的是,唐君毅在这里相提并论地提到了“超越的心之本体”与“道德自我”,而道德自我是唐氏的一个常用概念——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道德自我的实现。《道德自我之建立》是一部体悟极深的理想主义道德观专著。

道德意识、道德理想与道德自我

在唐君毅看来,既然道德自我是“道德理性自我”,而对道德理性自我,作为“能判断吾人之活动之善不善而善善恶不善之自我,即吾人道德理性自我,亦吾人之良知。”唐君毅《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53页。固“良知”之所以可界定道德自我这一概念,正在其随时能保持一种“是非”即善与不善之判断。人能作道德判断乃基于人有道德意识,而道德意识又源于道德个体最初而最为内在的善不善之观念。所以,“吾人最初之自觉的善不善之观念,乃所以判断吾人之活动之方式者。”唐君毅《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53页。由此,必须建立起真正的道德意识。唐君毅对道德意识的解说,就内在地关联着道德理想与道德自我等概念:

在道德意识中,吾人固亦时有一道德理想,欲其实现于我之行为生活。然此理想乃我自心所建立,乃我自己对自己之所命。此理想在道德意识中,就其为昭临于吾人之现实自我之前,并有普遍性言,固亦当称为一客观之理想。然此客观理想,乃我心之所建立,乃我自己对我之所命。我之如是建立理想以自命,宛若求此理想之自上至下而贯彻于现实自我之中。故吾人复可自觉此理想为内在吾人之整个道德自我者。唐君毅《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43页。

人有一道德理想而求其实现,这就是一种道德意识。道德生活是不可缺少这种意识的,因为它是一种“反省”,是对善行或过失的觉察,由反省而迁善改过,这才是一种真正的道德生活。唐君毅洞察到:“在吾人有一道德理想而求其实现时,乃是求其实现于我之行为生活中。故当吾人有道德理想之际,同时即有一对我行为生活中过失或善行之觉察。道德生活之核心,恒为一以道德理想对证我现实之行为生活而生反省,由反省而迁善改过。……道德生活中真正用力之所在,唯在时时保此道德理想之昭灵而不昧,自作不断之反省,‘才动即觉’,使此心常得迁善而改过。”唐君毅《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43页。 此中所言“才动即觉”,要求有一种随时持有的极高的道德意识,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所谓迁善改过,才能得以实施。而这种道德生活也才是富有内容的道德生活。由此,我们可以想见现代人如政治教条般的道德教条的贯输,怎能让人像唐君毅所说的那种“时时保此道德理想之昭灵而不昧”呢?基于“才动即觉”的不断之反省,唐君毅又作出了一个新的命题:道德生活之本质即为反省的。他的原话是:“故道德生活之本质,吾人以为乃反省的。”唐君毅《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44页。 反省之所以作为道德生活之本质,是因为人虽是理性的道德自我,但同时也是随时会犯“过”与“不及”的错误的。因而,迁善改过的反省之道德意识,首先体现于对过与不及行为的调整上,“当过时,亦须有道德意识,以抑制吾人之过。当不及时,须有道德意识以激发吾人之生命力量,而持续吾人文化活动。”唐君毅《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46页。这里之所以说“持续吾人文化活动”,乃因唐君毅是将道德意识作为一切文化意识之基础,道德活动涵盖并成就其他一切文化活动,而决非文化活动的一种。也就是说,人类一切思想文化成就,都须以“道德自我”作为唯一的衡量尺度。

作为道德生活本质的反省,之所以是必须的,其实更重要的理由是在“人之道德,主要者为表现于人与人间者。表现人与人间之道德,乃以安顿人与人间之关系为事,……表现于人与人间之道德,其类甚多,而其重要者亦为仁义礼智四德。”唐君毅《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58页。这实际上是从发生学的角度探讨了道德之起源,我们可将其简括为“道德起源于安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命题。唐君毅认为“原始之仁爱,正为人我各为独立个体人格之观念未自觉显出时,而首先显出之德性。故人之根本德性为仁爱。”唐君毅《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59页。站在儒家的立场,他深心认为人之最初的仁爱,唯中国儒家见得最真。“中国儒家言仁爱,恒只言仁不用爱字,其义甚深。依儒家义,人最初对人之仁,可不表现为有所事之积极之爱,而只表现为浑然与人无间隔之温纯朴厚,或恻隐不忍之心情。”唐君毅《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59页。在唐君毅看来,仁作为人之根本道德,就在一浑然与人无间隔之温纯朴厚之心情中,有对他人之活动的忘我的承认或默契,并对他人之生命活动之受阻抑而不得畅遂,有一不安或不忍之情;故在仁之最初表现中,尚无自觉的人我差别之观念。据此,唐君毅尤其重视仁德。他不仅揭示出原始道德为仁,并洞见了“依原始之仁之表现,而有原始之义之表现。依原始之义之表现,而有原始之礼之表现”唐君毅《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59页。这样一个逻辑序列。当然其理据即在人与他人相遇时之原始道德意识,最初只是浑然的与人无间隔之仁,次为克制私欲,但同时承认人我差别的义之意识。而原始之礼则表现为孟子所言的辞让。这里可透视出的是,仁心仁性对道德自我实现的重要意义。

在唐君毅逻辑系统中,一个真正的道德人格的形成,成于道德自我的建立,而道德自我之建立则有赖于个体的道德意识,道德意识是整个道德生活的核心,其之所以为核心,正如前面所提及唐氏所说的,它能“恒为一以道德理想对证我现实之行为生活而生反省,由反省而迁善改过。”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一核心的必要前提其实就在一个仁字。

然而我们千万不能忘记中国儒家“孝悌为仁之本”的人伦原理,实际上《论语》中孔子弟子有子所说的“孝悌为仁之本”这句话,早已成为了儒家伦理学的一个命题。唐君毅对此认识十分透彻,他以为唯儒家能真知父子兄弟之情为天性,其伦则为天伦,所以要以孝悌为仁之本,为百行万德之本;亦唯在中国文化中,能将此父子兄弟之天伦之义,推及于一切人伦关系中。前述唐氏言仁,即在人与人相通而无间隔之朴厚,此中可发掘的是仁的“感通”功能。唐君毅对此确能上透精神生命原理来认识这一问题,他说:“此儒家之所以重此孝悌之道者,则以其知此人之生命之存在之仁心,初即表现于对其所自生之父母祖先与同为父母或祖先所生之兄弟之生命之感通之中。……故人之生命中之孝悌之心,乃人生命中之心灵,自超越其已有之自然生命,以返本上达,至于其生命之原之心。此心即初见于赤子之爱亲敬长之情之中,而于此赤子之爱亲敬长之情中,即见有人之心灵生命,有一能自超越之天性。故孝可为人之自然生命之升进为一具百行万德之精神生命之始,而为儒者所特重者也”唐君毅《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见刘梦溪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唐君毅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683页。

唐氏此中论返本上达,乃从自然生命而透入精神生命,实为高明之见。唐氏深信:

同类推荐
  •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视角,探讨现代新儒家的现代观,审视并展现新儒家面对现代化潮流的种种思索与探求。因此,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现代观,就成为贯穿本书的价值导向。此外,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观也成为本书的一个参照;本书还全面反思了儒家的一些可与“现代性”关联起来的理念与价值取向。
  • 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

    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

    本书内容包括: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意象对话技术两部分。心灵的领域浩翰无比,远不是大海和星空可以比拟。只有更了解心灵,我门才能知道什么是人真正需要的,才能知道如何减少贪婪、仇恨和不明智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心灵是最幸福的事情,可以让每个挣扎于心灵障碍中的人,早日走出自我迷宫。 本书共分二部分,十二章,通过对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阐述以及意象对话技术在实际中的运用,系统地就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本书内容全面、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实用性,可供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士参阅。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介绍了马斯洛的理论精华,书中解答了我们关于人生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本质为何?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我们怎样才能健全自我的人格?我们怎样才能挖掘自我的潜能?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如何才能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本书引导我们了解马斯洛,了解自己的人生,帮助我们调动自身一切积极的因素以实现最完美的自我,创造最美好的人生境界。
热门推荐
  • 惹火烧身

    惹火烧身

    都说一入豪门深四海,从此,过上了水深火热的生活!婚后生活多姿多彩,上有英勇好婆婆,又有封家大将好公公!“姓封的,难道你不知道么?遇到你之前我的世界是黑白的”?“嗯,知道,那遇见我之后呢?”“我靠,尼玛全黑了”?
  • 蝶樱之恋

    蝶樱之恋

    一名刚刚死去外婆的夏纯沫,而且从来没有见过父母的女孩是一个废物,可是遇见神秘男子,居然变为强者,在校园被人欺凌的她,又如何逆袭?遇到冰山的男主,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不剧透了,你们接着看呗~
  • 魂断山崖路

    魂断山崖路

    世态炎凉会演绎出正不压邪,清纯美女香消玉碎,震撼之余令人感慨!如果人们心境不是越来越凉薄,人与人之间就不会缺少爱;如果社会多些正义人士,无耻之徒就难以在光天化日之下作恶多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一种麻木不仁表现,此类旁观者不排除陷害自身。改变社会不良风气,健全正常思维准则,需要每个人献出力量。
  • 美食主播:吃货总裁别太猛

    美食主播:吃货总裁别太猛

    堂堂米其林三星餐厅的美女大老板,穿越成了一个小主播?不但是未婚妈妈!还有极品渣男贱女-----什么,一不留神吸引了邪魅吃货总裁。今天送跑车,明天送游艇,后天送飞机,还要送火箭……最后把自己给送过来了。媒体采访:“你送你妻子最贵的礼物是什么?”“我准备送个萌萌小女儿给她!”大总裁犯错,傲娇儿子萧凌龙摩拳擦掌,“算盘、键盘、搓衣板,榴莲……你选一个!不然晚上没饭吃!”“榴莲吧!”顾依依帮大总裁选好了。“小龙,爸比这里有茜茜小公主的最新写真哦!”“嗯,我已经帮你向母上大人求情了,榴莲换成键盘……”
  • EXO之若在雨中遇见你

    EXO之若在雨中遇见你

    同一座大学,男主女主相互喜欢却总是被第三者插足,面对种种困难男主女主会怎么办呢。。。
  • 鬼仙无双

    鬼仙无双

    圣手遗孤、绝命案首、千面戏子、病公子、冥天君、神魂尊者……每一个外号都是一段故事,而每一段故事,都为他的传说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衣。(本作者的称号是简介无力者,总之,这是一个鬼仙养成的故事,就从那一天,从那一场复仇开始……)
  • 好口才遇到什么都不怕

    好口才遇到什么都不怕

    本书是专为青少年读者量身订制的。它集中展示了当代成功人生智慧的精华,浓缩了专家学者近年来对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主要研究成果,逐一介绍了适合青少年读者的人生奋斗方向,概括了鲜活灵动的人生成功要义,创新地总结了卓越人生的成功方法。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荒蛮盛世

    荒蛮盛世

    荒蛮之地,如何得盛世?何为盛世?是能者如云,还是强者盖天?都不是。盛世应是:妇孺有所保,弱者有所靠,老者有所依。如若荒蛮无盛世,我就开创这盛世。若天地无定,盛世难平。我便击破这天,打碎这地。
  • 恐慌制作者

    恐慌制作者

    我们有七情六欲,因为大恐惧,我们害怕鬼,我们想不劳而获,所以信神。不管出于何种目的,鬼神之说深入人心,经过数千年的沉淀发酵,人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这些言语。就像某种奇特的信仰,鬼神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许多怪异之事无法解释,人们往往就归功于鬼神上面来。佛经上有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令人难以理解的怪事时有发生,为了社会的安定和谐,总有一些人要弄清这些怪事的来龙去脉,给世人一个科学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