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83000000004

第4章 超越自我,追逐成功(3)

古人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一俗语其实也同样揭示着经济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比较优势原理。比较优势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只有建立在自身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决策,才是真正最优的决策。那么,什么是自身优势?简单说就是个人才干,就是个人本身所具有的超出别人的内在素质。最大优势是指一个人在某个方面超越其他一切的禀赋和素质,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要把最大优势转化为最大本领,就要做到优势聚焦、优势积累、优势爆发。优势聚焦,你的优势在哪里?比如说在写作。但是写作仍然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你的优势是写童话、神话还是小说?同样是写作,金庸、古龙写武侠小说,郑渊洁写童话,二月河写帝王。这需要你慎思明辨,找准自己的定位,把自己的能量、能力、聪明才智聚焦到一个点上,才有可能爆发出最大的能量。

不为自身弱势所困扰的最好办法就是别拿自己的弱项去跟别人的强项比,自己没必要跟自己过不去,更没有必要为此苦恼和自卑。我们需要的是改变,然后告诉自己:忘记那些缺陷,这不是你的原因,不是你的目标,也不是你的道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和特长,就算你的长项不够顶尖、不够权威,但你总会有胜过竞争对手的地方,只要你善于利用,就能形成优势。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具有自己的一些优势,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用于我们的工作,就会使任务完成起来事半功倍。

6. 知识实用才有力量

社会上流行类似于“上学读书没用”、“大学生还不如农民工”、“有文化的给没文化的打工”、“有钱人有几个读过大学的”等一些“读书无用论”的论调,先不说这些话能否经得起推敲,但至少表明了一个现象: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人们对金钱的信仰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对金钱以外的东西则显得漠不关心。读书学习真的没用吗?或许不是,让我们先把浮躁和功利放到一边,回顾一下关于学习和读书的话题。

300多年前,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Knowledge is Power”,翻译成中文就是“知识就是力量”。怎样理解呢?这句话主要是说:“知识不是虚无飘渺的东西,而是要附着在人身上才能发挥出力量。也就是说,有了知识的人才是有力量的人。”

在我国,人们自古就把读书当做追求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是这一心态的真实反映。北宋初年,宰相赵普曾讲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说我们如果能够把半部《论语》融会贯通,就有足够的能力去治理天下,可以说那个时候,这句话是对“知识就是力量”最好的注解。知识从哪里来的呢?一是从实践中来,二是从书籍中来。其实,每个人的实践是有限的,大部分知识都是从书籍中得来的。读书可以让我们懂得很多道理,也可以成为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强大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就是位一生酷爱读书的人。从追求革命真理的青年时代到革命战争的年代,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从未间断,即使是重病缠身、生命弥留之际仍然没有停止学习。毛泽东读书,涉猎的领域极其广泛,文、史、哲、军事、自然科学,古今中外,无所不至。

毛泽东十分爱书。遵义会议以后,有一次部队打了胜仗,毛泽东向他的秘书要“战利品”,秘书知道他烟瘾特别大,就把后方送来的香烟拿了过来,可毛泽东摇了摇头,秘书感到不解,毛泽东便告诉他要书,比如州志、县志什么的,只要有了这些书,毛泽东就能知道一个地方的山川气候、物产资源、风俗民情等,就有了打胜仗的把握。这些“战利品”,对他指挥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起了很大的作用。

战争年代,每一次转移都要精简行装,毛泽东什么都舍得精简,就是书舍不得。新中国成立后,每次外出,哪怕是一两天,毛泽东也要把书带上,有各种工具书、古典文学书、政治书籍以及文件材料。如果带车外出,工作人员总要提前一小时把书送上车,并按照家中的顺序摆好,以便毛泽东上车后就能看书。

毛泽东十分喜爱阅读古典文学作品,像《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书他都读过多遍。对古典小说中的许多历史人物、故事、典故等都十分熟悉,这使他的文章充满了典故且妙趣横生。毛泽东酷爱鲁迅的作品。1938年8月,《鲁迅全集》出版后,毛泽东爱不释手,有空就读,1949年出访苏联时还随身带着几本。1975年8月,毛泽东重病缠身,还用颤抖的手在《鲁迅全集》线装本第5卷第5分册的封面上写了“吃烂苹果”几个字,赞赏鲁迅的精辟见解。

毛泽东一生爱书,在他的床边有两个大书柜,放着他常翻阅的书籍典册。他的私人藏书多达12万册,一生读书多得难以考究。

一本书,可以影响一个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时代。一本好书,是良师益友。读书启发心智,陶冶情操。在成长道路上,读书提供的精神食粮是每一个人健康、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读书能使人心胸开阔,眼光远大。通过书的世界,人们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知天文地理,察古往今来,人们从书中获得知识,获得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是真理。但是,如果片面地理解这句话,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片面的以为,知识与书本相等同,自以为知识只来源于书本,所以一门心思只读“圣贤书”,而两耳不闻“窗外事”。学习可能被片面地等同为读书,并且,特别限定在学校读书,但现实往往总是同这种想法背道而驰,很多人从学校毕业以后,发现原先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有很多是派不上用场的。书本所记载的是前人所经历凝练的经验以及思想的沉淀,可能也应为时代和作者个人的学识限制有所局限,它们最大的效用是提供一种或更多的思考、思维以及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方法以及方向,以资参考和借鉴。

“知识”二字不仅仅等于书本,课本的学习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提供了一些获取知识的工具和方法。知识无处不有,就看我是否能够获得。知识就是力量,它的力量完完全全体现在如何去使用,运用知识达成效果才是发挥它的力量的唯一选择。如果不用,知识就没有力量,或者不能够更大地发挥它的力量的作用。知识不会用,是经验问题,说明你还是不够熟练,解决的方案很简单,就是不断重复练习,活学活用,适时变通,直至成为熟练工;不学知识以及学到的知识不用,是态度问题,说明你对未来缺乏思考,更别说深刻的思考;对未来有很高的期待,又明知有用并且已经掌握相关的知识而不去用,大概就是自己的脑子有问题。

由此可见,掌握知识并不代表大功告成了,要加以运用并达到效果,知识才是有力量的,且其力量是无穷尽的。所以,希望掌握知识的人,一定要把知识与时代相结合,与现实相结合,学以致用,融会变通,这样,你的价值就会真正体现。

7. 吃苦是种本领

古人说:“吃得苦中苦,方知甜中甜。”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具备能吃苦的精神。文学家高尔基的童年充满苦难,童话大师安徒生在总结自己一生经验时说:“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的生活才会有成就。”

吃苦是一种折磨,一种思想境界,更是一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意味着具备了一种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坚韧斗志;一种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一种不怕牺牲、忘我奉献、不懈追求的坚强毅力;一种埋头苦干、勤勤恳恳的务实作风。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能吃苦耐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凡成功者,无不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他们对自己的事业痴心不改,任劳任怨。

华人首富李嘉诚,自幼年丧父,家庭的重担由他一人扛起。少年时期,本应是无忧无虑的,然而迫于生计他不得不辍学,走上谋职一途。他好不容易在一座茶楼找到一份工作。每天清晨五点左右,当一般人都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他就必须提起精神从温暖的被窝中爬起,然后赶到茶楼准备茶水及茶点。每天,他的工作时间长达15小时以上。生活对他来说,就是一场严酷的考验与磨炼。 李嘉诚的舅父非常疼爱他,为了让他能够准时上班,买了一只小闹钟送他。李嘉诚把闹钟调快了十分钟,以便能最早一个赶到茶楼工作。茶楼的老板对他的吃苦肯干深为赞赏,所以李嘉诚很快就成为茶楼中加薪最快的一位员工。正是这种精神,才让他一步步地走上了成功之路。

李嘉诚的经历启示我们:人生中任何一种成功都不是唾手可得的,不能吃苦、不肯吃苦,是不可能获得任何成功的。生活中,我们爱称某些名人为“天才”,岂不知一个人不可能完美无缺,生活道路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了吃苦精神,才能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无论是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之中,还是在条件优裕的顺利之时,“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都是人生至理。吃苦是人生的立业之本,如果说前辈的吃苦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环境逼出来的话,那么年轻一代则要靠“自觉吃苦”来养成。

著名电视人杨澜,在回忆自己童年受到的教育时说:“父母的独到之处就是老让我干家务。我在家里是独生女儿,他们觉得女儿太懒了,可能嫁不出去,所以有很多固定的家务是我做的,比如拖地、倒垃圾、换煤气都是我做的。高中的时候,家里买菜也是我的事。他们给了我一个很自然的环境,我想他们对我最好的教育就是他们的感情非常融洽。”正是由于吃过苦头,经过磨炼,杨澜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假如人的一生没有磨难,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幸。长期生活在一顺百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淘汰不了劣者,筛选不出强者,人类就不会进步,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而我们每个人认真审阅自己,总会欣然发现,点燃自己灵魂之光的,往往正是一些当时被视为磨难和困苦的境遇或事件。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苦难”是上帝馈赠给人类最好的礼物!

如今社会竞争压力大是不争的事实,这就更需要吃苦精神。“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就是强调吃苦的重要性。不要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苦的人,放眼望去,或许有的人比你还能吃苦。让自己的人生不断在吃苦中得到锻炼与充实,使自己不断进步,少一些抱怨,把吃苦当成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时间久了定会收获苦尽甘来的滋味。人需要有许多的精神与品质,能吃苦并不是什么难事,现在,让我们从培养自己能吃苦开始,让自己拥有好的毅力和品质,让人格不断完善与进步,让生命绽放光彩。

同类推荐
  • 每天懂一点人情世故

    每天懂一点人情世故

    人生百态,各有千秋。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怎样去修炼为人处世的道行呢?古人说:“天地间真滋味,唯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括,唯静者能参得透。”灯动则不能照物,水动则不能鉴物。人性亦然,动则万理皆昏,静则万理皆澈。
  • 思路决定你的一生

    思路决定你的一生

    这是一本青年励志书,书中围绕“思路决定心态、观念,左右人的习惯,影响人的态度”等观点,阐述正确的思路决定人一生的成就这一主题。
  • 性格的力量

    性格的力量

    这是一本独辟蹊径的读人记。本书以细腻的笔触品读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影星赵薇、政治哲学家阿伦特、当代作家梁晓声等二十位人物。某一种“弱点”缩影。某一种特性的缩影。某一种风格的缩影。这二十位人物,虽然离你的现实生活如此遥远,但在他们当中,你会发现生活隐匿的一面,你会看见熟悉的身影,你会觉察到自己的影子,你会找到心灵的伙伴。
  • 不是世界太喧闹,而是你的心浮躁

    不是世界太喧闹,而是你的心浮躁

    本书是感动亿万亚洲读者的心灵读本,拒绝浮躁,找回宁静的自己。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心灵净化读物,帮助读者在这样一个快节奏、压力巨大的社会环境下,重新找到自己心中的那份宁静。指引读者远离急躁的负面情绪,忽视喧闹吵杂的恶劣环境,重塑自己的心灵,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从拒绝浮躁、摆脱困境、静心做事、自我管理、阳光心态等方面进行解读,帮助读者建立一套完整的心灵净化系统,实现真正的身心和谐。
  • 潜意识:发现未知的自己

    潜意识:发现未知的自己

    几百万年以前,在宇宙万物中蕴藏着一股神秘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改变世界,创造一切。随着观念的不断革新,人们的思维、品格、身体、成就等各方面也都有了新的感悟,而这些又恰恰成为了人类社会欣欣向荣的核心关键。于是,人们探索着其中的奥秘,我们不清楚这种神秘力量源自何方。我在不断的探索中,终于隐约地发现,这一些都可能源自我们自身生命中的神秘能量,是可以带我们获得新生的福音,进而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自己的生命形式和形态,远离平庸,使生命更富有意义和风采。
热门推荐
  • 这个皇妃很欠扁

    这个皇妃很欠扁

    身为孤儿的小巧没有好好念书,很早就混迹于市井之间,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这样的她就是一个市井小混混。小巧虽然痞子气十足,但是心地却十分善良,经常帮助其他的一些孩子,她以为自己的一生就是这样浑浑噩噩而过,没想到却遭遇了一场忽如其来的意外而死亡。身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小巧一觉醒来,竟然成了相国的千金,而且还面临着进宫的命运,她会甘心于这样的命运安排吗?整个皇宫因为她的介入而鸡犬不宁,抢劫相国、殴打妃子、劫持皇上······这样的一个胆大妄为的女子要怎样玩转皇宫?那什么都不怕的性格,几乎让那个冷血的男人对她动手。
  • 冠心病居家自疗手册

    冠心病居家自疗手册

    本书提出了全新的“养心”理念和康复步骤,即“认识-理解-接受-行动-坚持”,将饮食调养、科学运动、心理调适、合理用药、自我监测等综合战胜疾病的方式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融合起来,形成了这本冠心病患者居家自我管理手册。
  • 耀星霸武

    耀星霸武

    卓寒虽出身卑微,但却有着凌云之志。无数玄功、异宝、奇技,都只为壮大他的武道。且看他如何十步一杀,闯那三千世界!
  • 毕业季节

    毕业季节

    新书《武纵七界》发布都说毕业季是分手季,可是他们不愿意相信,因为他们觉得爱情可以冲破一切阻碍,18岁的年纪,一个学习的年纪,似乎不该恋爱,他们注定是得不到所有人的祝福,那就不需要祝福,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和其他人无关。他原本是一个安静听话的学生,高中时期一直以优异的成绩排行第一,老师眼中的模范学生,却因为她,在高考前放话:我才发现自己原来不是一个只会学习的机器,我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
  • 盖庐

    盖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爱上流浪的总裁

    爱上流浪的总裁

    “权密,我们离婚吧,我不喜欢你”。
  • 那炎年的夏天

    那炎年的夏天

    一段辉煌却又最终惨淡收场的青春,宏大的理想却有不敢去追逐的梦想,唯有打破世俗间的枷锁,去追寻那真正属于自己想要的,人生的精彩在于行动和想法,人生若论精彩,我为最强
  • 文心雕龙(中华国学经典)

    文心雕龙(中华国学经典)

    《文心雕龙》全面总结了齐梁以前的文章写作精义,体大思精,笼罩群言。进行了题解、注释和翻译。题解旨在概括提示该篇之主要内容和重要歧疑,使读者明确其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存在问题的症结;注释力求简洁准确;翻译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重在贯通前后文意。
  • 神秘权少的小娇妻

    神秘权少的小娇妻

    她和他,毫无交集。她,虽非倾国倾城,却娇美动人,双鱼座性格的典型代表。他,神秘权少,A市金融的掌舵者。从美归国掌管家族集团,手段狠辣不尽人情,处事果决。只是,至今也没有几人见过他的真颜~对于A市,他,是一个神秘的存在!
  • 五木

    五木

    每一粒微尘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传奇背后都是一段需要去看懂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可以去选择人生,但是不能控制人生,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人生编造者,在没有更好的名词去形容它们之前,这些编制者被统称为·····精灵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