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70600000004

第4章 英国两党制(2)

从法律上讲,英国的两大党既不是国家机关又不是政府组织,在英国的成文法中根本找不到“两党制”这一概念。而且除了两大党外,英国还有一些小党。那么,为什么说英国是两党制国家呢?一般来说,两党制的存在有其一定的标准:(1)只有两个党具有竞争议会中多数席位的实力;(2)其中之一能够取得足够的席位来组织政府,而且该党愿意一党执政;(3)公众承认两党已成为该国政治制度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和国家机构实际的组成部分;(4)具有两个政党轮流执政的前景。根据这些标准来衡量,英国迄今是一个典型的两党制国家。当然,英国的两党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演变之中。

三、两党制的演变与完善

1868年责任内阁制的确立标志着两党制的形成。从那时起至今,两党制基本上保持着稳定,而且基本原则没有发生变化。但是,随着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两党制一直处于演变之中,这一演变大体可以以1922年为界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特点是:

第一,议会中的席位明显地由两个政党控制。除1910和1922年两次大选外,其余10次,两大政党都控制了议会中80%以上的席位。1868年大选,两大党共控制了议会中席位总数的98.2%。

第二,自1885年大选以后,爱尔兰自治党曾一度崛起,冲击了议会中的两党制,在一段时间内(1885—1910年),它在议会中掌握着举足轻重的力量,一直占席位总数的12%左右,对政府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它终究未能坚持住这一势头,不但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反而很快便消失。

第三,由于工人阶级的日益发展壮大,促使英国政治力量向两极发展。一方面,自由党经受了两次大分裂,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丧失掉执政党地位,从而历史性地结束了保守党和自由党控制议会中绝对多数的两党制格局。代自由党而起的是1900年成立的工党。工党成立后很快在后来几次大选中崭露头角,成为保守党的挑战者,最终形成了现今存在的两党制格局。

第二阶段的开始以1922年自由党领袖劳合·乔治领导的联合政府的垮台为标志。这一阶段的总特征是工党兴起并逐渐取代自由党的地位。英国两党制中轮流执政的两大党由代表同一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两党换成了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两党。此外,同第一阶段相比,这一阶段显得不够稳定,两党制的发展呈现出了由一党占绝对优势到均衡稳定又到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这一阶段又可以分成三个小阶段:

(1)从1922年到1940年。在这18年中,政治斗争的社会背景是,1926年工人阶级举行的总罢工惨遭失败,紧接着又发生了1929—33年的大危机,工人阶级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其失业率从1928年的10%猛增到1932年的22%,直到二次大战爆发时也未低于11%;英格兰北部、威尔士南部和苏格兰的老工业严重衰退,与比较繁荣的英格兰南部和东南部形成强烈的对照;30年代英国的外交政策更是个失败,既没有能防止战争,又没有为战争作好充分准备,这些都给政党制度造成了重大影响。

在这一段时间里,英国政党制度的特点是:保守党基本控制着政治舞台,或由它一党执政,或由它控制国民政府,在从1922年至1935年之间的6次大选中,保守党4次获胜,所得席位占总数的比例最低为55.9%,最高为84.9%,居绝对优势,所以,20—30年代基本上是保守党控制政坛的时代。然而,内政、外交的败绩使保守党负有不可推诿的历史责任。但是,从保守党自身的发展来说,却是个很重要的时期,它努力适应了新的选举上和政治、经济上的压力,从原来僵硬的保守主义逐渐转向更加实用和灵活的策略。例如,保守党对政府在管理国家经济作用上的态度有所变化。1930年经济大危机之后,保守党政府在管理国家经济问题上采取了新的经济政策,即逐步放弃不干涉主义原则,迅速放弃金本位制,采取保护性关税,这种作法沿用至70年代,一直未受到严重的挑战。这是两次世界大战间歇期间保守党最有意义的尝试,可以说是保守党控制的联合政府为现代的经济管理奠定了基础。

工党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这一时期的劳工运动在政治上和工业上都很被动,1926年工人总罢工失败,接着在30年代初的大危机中又遇到的沉重打击,使工人运动陷入低潮,工党在1931年的大选中也遭到了近乎彻底的失败,仅获议会席位总数的8.5%,几无政治意义可言。但是,工党并没有垮于这一打击,而是在1935年的大选中迅速扭转了危局,这表明了工党已有其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

英国两党制发生了重大的历史转折,为后来60多年稳定而持久的格局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在1922年的大选中,工党所得席位第一次超过了自由党,成为议会中官方的第一大反对党,这标志着自由党重要政治意义的结束,自由党的继续衰落使它在1924年大选中所得席位一落千丈,仅占总数的6.5%,最少时竟不满1%,党内领导一再内讧,党的分裂和财政困难更加速了它的衰落。1929年大选,工党取得胜利,组成了少数党政府,由此开创了由保守党和工党控制议会中的绝大多数席位的局面,奠定了由它们轮流组织政府的格局。

(2)从1940年到1970年。1940年战时联合政府的建立使英国的政治气候不断变化。战争的总动员使人民接受了政府对征兵、安全、财产的控制和分配等具有广泛的权力这种状况;战争消除了30年代的严重失业现象,人们在战争中不断考虑的是如何不使那种悲惨的情景再现,30年代的凄风苦雨使人民认识到是政治领导人的错误使英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在作出必要的牺牲、最终赢得战争胜利之后,人民普遍要求创造一个新的政治和社会气候,要求社会更加公平。于是,英国社会各阶层一致要求进行社会改革,1942年贝弗里奇提出的一份广泛的社会保障计划的报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得到了舆论广泛的支持,丘吉尔首相被迫对社会改革问题采取了一些温和的办法。但是,正是由于保守党的犹豫和怀疑与工党态度的坚决形成鲜明的对比,实际上就为战后初期两党在大选中的不同命运埋下了伏笔,同时也为今后25年中两党在国内经济政策上的趋同现象奠定了基础。

在这30年中,英国政党制度显示出两大特点:第一,在选举和议会政治中,几乎完全由保守党和工党控制,自由党和其他小党均处于绝对无足轻重的地位。从选举上看,在1945到1970年的8次大选中,保守党和工党的得票率在87.5%到96.8%之间,大大高于以前;再从议会中的席位情况来看,保守党和工党控制的席位从94.6%到98.9%之间,同样高于以前。在补缺选举中,工党在1945—50年中未丢一度,在1950—55年间仅有一席易手。总的来说,从1945年至1959年间,在争夺164个补缺席位中,总共只有9席由执政党转向反对党。因此,无论从选举还是议会中的情况看,二战后至70年代的两党制比以前更为稳定和牢固。

第二,在广大的决策范围,两党有高度的趋同现象。首先,“巴茨克尔主义”充分反映了两党在经济政策上的共同之处,即主张实行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并存的混合经济,其他如社会福利、物价和收入政策、外交、移民、治安、教育,以及非殖民化等方面的政策,两党均有相当程度的一致和连续性,而且实际的情况常常比彼此的分歧更为明显。

(3)从1970年至现在。这期间,两党制虽仍然是英国政党政治的重要标志,但是,毋用讳言,它的稳定和牢固的程度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冲击,与50年代相比,出现了很大的差距:在议会中的席位方面,保守党与工党虽然仍占绝大多数,但在比例上已降低了,50年代的4次大选中,两党平均控制98%以上的席位,70年代已降低到95%左右;得票率的下降幅度更大,50年代平均在93%以上,而70年代则降到80%左右。导致这种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政党的阶级基础已严重削弱。经济不景气,失业情况严重,导致政党与阶级之间关系削弱,如,战后以来到1970年的历次大选中,工人阶级平均约有2/3投工党的票,在1974—1979年的大选中,这一比例已下降为50%;中产阶级投保守党的票的比例也从4/5降为3/5。补缺选举方面的情况也大不如从前,在1964—1970年间,工党政府在31席中丢掉16席,损失50%以上;1970—1974年间的保守党也遇到了同样的命运;在1974—1979年间,工党政府又丢掉21席中的7席,占1/3。

第三个政党的力量的发展再次呈现出向两党制的挑战之势,这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之一,挑战主要来自于自由党及后来的自——社联盟和社会自由民主党。自20年代以来,自由党—直处于衰落的境地,到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出现了轻微的复兴迹象,在补缺选举中甚至夺取过保守党保持了30年的“安全区”中的席位。在议会中的地位也从最低的6席增至14席。1983年大选中,又与新成立的社会民主党结成联盟,一举夺得23席,在1987年的大选中,又夺得22席,在这两次大选中,联盟党的得票率均高达20%以上(1983年为24.6%,1987年为22.7%)。

总之,从席位、得票率、补缺选举,以及舆论的情况来看,战后以来两党制的绝对优势已有所削减。但这种趋势在90年代以来已停止,两大党垄断政权的局面仍将维持一段时间。

§§§第二节 英美两党制比较

在现今世界上,实行两党制的典型国家是英国和美国。两国的两党制相比较,有共性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各有特色和优势。

一、英美两国两党制的共性

既然英美两国的政党制度都是两党制,因此肯定存在许多共同的地方。

首先,两国的两党制都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形成以及演变的过程。美国最早产生的政党是1789年建立的联邦党。这一年,美国新宪法正式生效,联邦政府成立,领导过独立战争的华盛顿就任第一任美国总统。这时,围绕如何解释和使用宪法的问题,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并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大资产阶级和大种植园主主张集中权力于联邦政府,要求从宽解释宪法。为了推行这种主张,以汉密尔顿为首的一些人建立了联邦党。而中小资本家、南部某些种植园主以及广大小农则希望实行分权,使各州和地方政府能分享到较多的权力,因此主张从严解释宪法。代表这种主张的杰弗逊、麦迪逊等人于1792年建立起共和党,1794年又改称民主共和党。

两党形成后便开始轮流执掌政权。但是直到1884年,美国执政的两大党还都不稳定,所谓的两党制只能说是处于萌芽阶段。1854年,在废除奴隶制问题上,当时存在于美国的各个政党在政治斗争中重新进行了分化、组合,形成了共和党和民主党。这两大政党无论从政治纲领上还是组织上都比较成熟。1860年共和党在总统选举中获胜连续执政24年。1884年民主党竞选总统获胜,从此真正开始了两大党轮流执政的历史,美国两党制形成。以后,两党制虽有演变,但基本格局和原则未发生变化。

第二,两国的两党制都未在宪法中给以规定,而是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被认可。同英国一样,美国的宪法对政党在国家机构和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也未做作任何规定。两党轮流执政这种形式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后便被公众所认可和接受,成为政治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被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成为公众的一个不可动摇的信念。这一信念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着选民的选举行为。据统计,从1884年两党制确立到1980这96年间,共和党和民主党各执政48年,尽管在某一短时期,某一政党执政时间长一些,另一个党相对短一些。

第三,在英美两国,都是两大党控制着议会,垄断着政府。在美国,由于两大党控制着国会选举的候选人提名,而且存在着许多对两大党有利的选举规则,因此,国会的绝大多数席位为两大党所控制,小党的候选人很难同两大党竞争,小党至多只能占有个别议席。同时,在总统职位的竞争上,小党也很难同大党抗衡,总统职位只能由两大党来掌握,而总统又掌握着联邦政府高级官员的任命权,总统在任命官员时首先考虑的就是本党内部对他当选总统有功的人。小党的人和无党派人士很少有进入政府高层的机会。

第四,在英美两国,小党都难以成长起来。由于小党无执政和参政机会,有才干的党务活动家和有抱负的政治家都汇聚到两大党里面去;同时,小党在财政来源上也难以同两大党相比。这样,小党的党员队伍很难扩大,也很难制定出有吸引力的纲领、政策,进而对选民的影响也难以提高。

第五,政党的活动都是以竞选为主。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轮流执政的两大党的主要活动目的是通过竞选上台执政,因此,党的中心工作就是如何吸引选民、组织竞选。党的地方和基层组织也是按照各选区的划分来建立的。

二、英美两国两党制的区别

英美两国的两党制由于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不同,尤其是两党制所赖以存在并存在其中的政治体制不同,两种两党制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异。

第一,从历史看,英国的两党制从萌芽到形成的过程比美国要漫长。英国经历了150多年,而美国经历了不到100年。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英国的政党要稳定得多,其间一直是辉格——自由党和托利——保守党轮流执政。而美国的政党却经历了多次分化、改组。最早成立的联邦党在存在了20多年后就瓦解了;继之,是民主共和党一党统治时期;后来民主共和党分裂成两个党,即青年共和党(后改称国民共和党)和民主党;1834年,在国民共和党基础上成立了辉格党;1848又成立了自由土壤党;南北战争前,北部的辉格党人、自由土壤党人和民主党人联合起来成立了共和党,而南部的各政党联合组成了民主党。但是,在两党制形成后,美国的政党却比英国的稳定。英国在本世纪初兴起了工党并取代了自由党,而美国始终不存在相对强大的第三党。

同类推荐
  • 行政责任的制度困境与制度创新

    行政责任的制度困境与制度创新

    本书共分为八章,包括:公共行政与行政责任、公共行政的概念及其制度性质、规则系统的内在弊病及矛盾性、发展和完善行政责任制的理论启示等内容。
  • 儿子娃娃

    儿子娃娃

    本书是作者在援疆三年半的一个散文集,主要记述了作者三年半作为一个农委干部,下基层、访农户,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记录,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歌颂了党的少数民族政策,描绘了祖国边疆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本教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以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为主线,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适合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道路的伟大实践为背景,力图反映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 话语权:美国是怎样取得主动的

    话语权:美国是怎样取得主动的

    本书从话语权角度诠释美国长期保持强势地位的原因所在,分析大量经典案例及当下热点话题,提出中国在话语权上的诸多问题及展望。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是美国政府转移民众关注力的替罪羊?中国大豆反击战是话语权之战?美国想方设法策反各国社会精英?
  • 治术

    治术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本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39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本书从威望、奖惩、利用、做势、同盟、控权、无为、经权、决策等9个方面介绍了古代的治政之术。术是一门学问,治政、生活、工作、交往、经营、战争等都离不开术。治术是理政的必要手段,是官员必备的一种能力。
热门推荐
  • 神通无量

    神通无量

    火眼金睛破虚妄,袖里乾坤纳星河,五色神光落万物,春风化雨润天地···此生之志,唯有长生。
  • 回到大一

    回到大一

    大学的时候,我们都是一样的,无非是我只吃的起面,而你比我也仅仅多加一个蛋而已。步入社会,我们书写着不同的人生,彼此却也少了联系。如果,只是如果,如果说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回到大一,你的人生将会怎么谱写。。。
  • TFBOYS之遇见天使

    TFBOYS之遇见天使

    他和她,那时还都只是懵懂少年。他,一夜成名,她觉得他是触碰不到的云,而他,却不懂到底要怎么对她,故事即将上演,她,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一切谜底,将随之解开……
  • 红包大接龙

    红包大接龙

    仙网集中营,一个众多神仙聚集的地方,里面不谈修炼之法,尽在聊天灌水,还嚷嚷着谁发红包,李铁贵被太上老君邀请加入,被这伙神仙带上了抢红包游戏之红包大接龙的不归之路,天天输钱,却笑得嘴都合不拢,拿着神仙的红包,买装备道具,泡美女,打恶棍,日子好不逍遥。
  • 你已成风√我已成尸

    你已成风√我已成尸

    黑!不着边际的黑,死心塌地的黑!这是我睁开眼睛的第一感觉。精彩马上开始 带你走进僵尸神话!
  • 恋一人

    恋一人

    爱上一个大叔后,幸福?还是不幸?我能坚持自己的爱,大叔你能么?我除了相信你还能怎么样!
  • 魔君不好泡:萌后闹翻天

    魔君不好泡:萌后闹翻天

    作为一个花龄少女,顾无尘华丽丽地穿越了。对此她表示十分淡定,顺便还收了个小弟。后来她的最大的梦想变成了泡丞相,自创扑倒丞相三部曲。眼看小生活还过得不错,闲来无事查查案,杀杀妖,亲亲丞相,这日子也就这么过去了——可是!这丞相突然变身了是什么鬼?!眼看我们的魔君大人温香软玉抱满怀,邪魅的唇角勾起,揉揉怀中萌物的毛:“乖,我们来生宝宝好不好?”当我泡你变成被你泡,从此人生华丽丽地碉堡……
  • 雾入人间

    雾入人间

    突如其来的重重迷雾降临人间,可怕的变异生物也紧随而来。恐惧,惊慌,甚至是绝望的人们,开始用尽各种手段,只为抓住一线生机。在无尽的混乱中,王莱恩紧握着手中的唐刀,朝着几千里之外的归处,艰难的行进。
  • 辰风隐

    辰风隐

    紫霞漫天,至强体现,至尊之主,万族朝归。一个天地鸿蒙所化的少年,身具天命,在科武的时代带领鸿蒙星空万族抵御天地大劫的传奇之路。本故事纯属虚构,不要太在意有些内容的真实性。
  • 朦柯文学社

    朦柯文学社

    终极檬柯短篇,中篇小说大集合,为作者们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