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70600000019

第19章 保守党的党内斗争(1)

同英国其他几个主要政党相比较,保守党是一个比较团结的党,在历史上,它很少发生重大分裂。尤其是同它的竞争对手——工党相比,保守党的党内矛盾和斗争显得缓和得多。然而,作为一个老牌的在政坛上很活跃的政党,其内部是不可能不存在矛盾和斗争的。

一、党内斗争的回顾与概况

历史上,保守党的党内斗争曾有过若干次较为激烈的时候。自两党制形成,保守党成为—个成熟的大党之后,最早的一次较严重的党内斗争要算19世纪40年代皮尔内阁推行自由主义的改革政策时期和其后保守党的分裂。

1841年罗伯特·皮尔再次组阁,当时英国正处于经济和政治危机之中,为了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皮尔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措施,如1842年正式颁布《煤矿法令》,明文禁止矿主雇用10岁以下的儿童采煤,指派监察员巡视各矿区。稍后又颁布了《工厂法》,将纺织工厂未满13岁儿童的工作日减至6.5小时,以便使他们在政府资助下参加学习。妇女的工作时间也有所降低,1847年议会通过了限定妇女和未成年者工作日不超过10小时的法律。皮尔内阁的改革明显地带有自由主义的倾向,因此遭到保守党内部土地贵族的反对。1845年,皮尔内阁向议会提出一个方案,准备大幅度增加爱尔兰美奴斯神学院的经费,以培养更多的天主教神职人员。这也是皮尔为缓和爱尔兰人民的仇英情绪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下院进行分组投票时,皮尔内阁的法案主要靠自由党人的支持才得以通过。人多势众的保守党围绕此案分化为实力接近的两支队伍:148人支持皮尔,149人反对。

当时反对皮尔改革的还有一个党内的派别组织——“青年英国”。该组织主要是由出身于托利党贵族世家的青年议员组成。其中不少人曾经就读于伊顿公学,毕业于牛津、剑桥大学,凭靠贿买和威胁选民的方式轻易当选为下院议员。他们思想保守,性情高傲,厌恶和仇视各种社会改革,认为皮尔内阁的自由主义倾向的改革是背弃了党的托利主义原则。很有意思的是,在后来领导了社会改革并推进了保守主义发展的本杰明·迪斯雷里曾是“青年英国”的主要领袖。然而,该组织寿命不长。在1845年,下院辩论皮尔的增加爱尔兰神学院经费的提案时,该组织几位领袖态度不统一,发生严重分裂,致使这个组织瓦解。

皮尔派和保守党右派最激烈的交锋是在《谷物法》废除问题上。《谷物法》是一个臭名昭著的维护土地贵族利益的法案,多年来一直遭到资产阶级激进派的反对。1846年1月,皮尔正式提出废除《谷物法》的议案,经过4个月的激烈争论,终于在自由党人的支持下通过下院三读,不久又在上院被通过,最后女王签署生效。《谷物法》的废除使皮尔受到全国广大人民的欢迎,这也是皮尔一生政治活动的顶点。然而,《谷物法》的废除却导致了保守党的严重分裂。保守党右翼保护贸易派借机向皮尔派发动猛烈进攻,攻击皮尔是政治上的“叛逆者”,皮尔派是“自由的保守党人”。更严重的是,该派同自由党人联手将皮尔内阁搞垮台。自此,皮尔派在保守党内的力量越来越小,在1847年召开的议会中,保守党共有330席,皮尔派只占100席,保护贸易派达230席;到1852年大选时,皮尔派仅获45席,1855年降至27席。但是从1846年皮尔派下台到1859年这14年中,皮尔派在议会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两党实力接近时,皮尔派成了决定天平倾斜点的关键砝码。在名义上,皮尔派仍在保守党内,但在政策上,它却同自由党一致,在重大问题上常常站在自由党一边,实际上成了议会中的第三党。也正是由于皮尔派后来沦为自由党的政治附庸才促使内部分化瓦解,最后衰落消亡。而且,已经形成的两党制的运作也不利于第三党的发展和存在。1859年6月,皮尔派同自由党正式合并。

保守党内部斗争另一个较激烈的时候是19世纪80年代所谓“第四党”的出现。当时党内四位才思敏捷、精于舌战的中青年议员,在保守党座席上自立山头,组成了一个精干的“袖珍型”党团。因区别于自由党、保守党和爱尔兰自治党,他们自称“第四党”,在议会内左右出击。实际上,它是保守党内部的一个反对派,正式形成予1880年。在形成初期,“第四党”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批评保守党领袖的软弱无能,缺少决断能力和领导才干,致使保守党涣散无力。当时党内在迪斯雷里死后,缺少公认的领袖。党的下院领导人斯特福德·诺斯科特思想僵化,党务工作上无所作为。上院领袖索尔兹伯里勋爵能力虽强,但却热心于科学试验,不务正业,而且与诺斯科特互不服气。保守党两院力量不团结。“第四党”认为这种二元状态肯定不利于党的发展和开展议会斗争。于是,他们把诺斯科特当作抨击的主要对象,1883年这种批评达到高峰。二是根据迪斯雷里晚年的经验,注意争取下层群众,特别是工人阶级上层的支持。“第四党”成员虽然出身贵族,却深知1867年议会改革后工人选票的重要性,对保守党上层人物不屑于在工人中发展政党组织的贵族作风深怀不满。

随着“第四党”对保守党领袖的尖锐批评,第四党的声望也大大提高,这刺激了他们制定夺取保守党院外组织领导权的计划。1883年夏,他们创立了保守党外围组织“樱草联盟”,借此迅速扩大了他们的影响。1884年,“第四党”又夺取了保守党全国联合会的领导权。这使保守党暂时处于院内和院外相分裂的状态。

然而,这次分裂是短暂的。“第四党”成员为了他们自己的政治前途,并不想和院内保守党永久分裂,同时院内领袖也开始认识到院外组织的重要性。于是,院内院外开始休战言和。经过反复磋商,双方达成协议:“第四党”头号人物伦道夫·丘吉尔放弃了他在全国联合会国的领导权,保证以后与议会领袖采取一致行动;保守党院内领袖则承认“第四党”创立的“樱草联盟”,并允诺以后保守党执政时给他们—个阁员职位。至此,“第四党”停止活动。1885年6月,索尔兹伯里首次组阁,邀请伦道夫担任印度事务大臣。次年,索尔兹伯里第二次组阁时,伦道夫又改任财政大臣兼任下院领袖,成为党的第二号人物。“第四党”就这样在引起了一阵震动之后,就寿终正寝了。它的寿终不是由于组织独立出去后衰落下去,而是又重新返回保守党的怀抱。

保守党的另一次分裂是1903年。1902年贝尔福接替索尔兹伯里担任保守党首相,同时,从自由党中分裂出来的“自由党统一派”已实际上和保守党联合起来(1912年双方正式合并),任内阁殖民部大臣的统一派首领约瑟夫·张伯伦积极倡导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实行保护主义的关税政策。1903年5月张伯伦在伯明翰发表演讲,鼓吹他的保护关税政策,在保守党中挑起了激烈争论,进而使内阁分成两派——自由贸易派和关税改革派。首相贝尔福虽属中派但倾向于关税改革派。张伯伦的关税改革主张遭到自由贸易派的猛烈抨击。而张伯伦自认为其行动是维护帝国的长远利益,不肯退让半步,况且他已就帝国特惠政策向各殖民地作出了许诺,已是泼水难收。9月9日,张伯伦致函首相贝尔福要求辞职,贝尔福虽心里赞同张伯伦的观点,但出于眼前的政治考虑又无法支持张伯伦的关税改革建议,因为关税改革会引起食品价格上涨,使保守党失去大批下层选民。贝尔福犹豫再三,先免去了两名自由贸易派大臣的职务,数日后又批准张伯伦和另外3名自由贸易派大臣辞职。保守党内阁遭到重大分裂。

多年在野的自由党借保守党内讧之机恢复了内部团结。自由党不仅攻击张伯伦的关税改革计划,还批评保守党政府在其他方面的失误和丑闻。面对社会舆论的压力和党内争吵,贝尔福失去了领导内阁的信心。1905年12月,保守党内阁集体辞职,自由党内阁迅即组成。次年1月大选,自由党大获全胜。

张伯伦辞职后,全力以赴投入关税改革的宣传工作。关税改革的主张逐渐为多数保守党人接受,保守党又重新统一了思想。在1906年的新议会里,157名保守党议员中有109人是关税改革者,贝尔福的中派有32人,自由贸易派只有11人。这表明保守党虽失去了政权,但却恢复了内部团结,从长远看,得大于失。

自此之后,保守党虽出现过政策上的重大分歧,但没有重大的分裂活动。1937年5月,内维尔·张伯伦出任以保守党为主体的国民政府的首相,他上台后大力推行“绥靖政策”,同意意大利侵占埃塞俄比亚,容忍佛朗哥在西班牙建立独裁政权,签订了纵容希特勒扩张侵略的慕尼黑协定。张伯伦的绥靖政策遭到党内温斯顿·丘吉尔和安东尼·艾登等人的激烈抨击。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张伯伦仍幻想议和,竭力避免与德军正面作战,终于导致“敦克尔克大溃退”。1940年5月,张伯伦辞职,丘吉尔出任国民政府首相兼国防大臣。

进入70年代中期,保守党在政策主张上曾一度分成两大派,即“湿派”和“干派”。“湿派”以希思为代表,主张根据情况采取多种灵活政策,继续推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资助陷入财政困难的企业,对工会和工党采取较温和的政策。简单地讲就是不放弃“共识政治”。“干派”以约瑟夫、撒切尔夫人、杰夫里·豪为代表,主张推行严格的货币主义政策,强调企业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对工会采取强硬态度,放弃“共识政治”。1975年,撒切尔夫人当选为保守党领袖后,“干派”占了上风。待以后撒切尔夫人任首相,并取得明显的政绩后,“湿派”自然就很快衰落下去。

从1993年起,保守党的内部斗争又趋于激烈,主要是在加入欧盟问题上形成的“欧洲怀疑派”和“亲欧洲派”的斗争以及在国内外政策上的左派和右派的斗争。这两个方面的斗争时常交织在一起。“欧洲怀疑派”实属右派,但在议会中却常常站到工党一边。而在国内政策上,左派又常和工党联手。

保守党的党内斗争除了因政策主张上的分歧而形成的派系外,在党内各组织系统和部分之间也存在着争夺权力的矛盾和斗争。

首先是议会党团和议会外党组织的矛盾,即院内和院外的矛盾。矛盾主要反映在院外党组织要求在制定政策和选举领袖等重大问题上应享有更大的权力,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在选举领袖问题上,议会外党组织就要求不应仅仅是将他们的意见转达给议员,而是应当让议会党团同他们进行协商。

其次,在议会外党组织中,全国联合会与中央总部同选区协会间也存在着矛盾。全国联合会总是试图削减选区协会的权力,限制其独立性;而选区协会却极力维护它已有的特权。同时选区协会总是试图使中央总部实现民主管理,使其改变由领袖一人操纵的状况。

最后是议会党团内前后座议员间的矛盾,也就是内阁或影子内阁同1922年委员会之间的矛盾。在1922年委员会的章程中规定它的作用是:在党的原则基础上向本党政府和党的督导员提供尽可能的帮助。然而,1922年委员会实际上的作用远远超出于此,至使前后座议员之间时常有磨擦。1993年2月,一名内阁成员在1922年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攻击该委员会的“欧洲怀疑派”,并提出建议:“如果该委员会的执委会成员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问题上不支持政府,那么他就应该考虑辞职。”《每日电讯报》对此评论道:这样一来,保守党的领导机关就只剩下了清一色的对领袖唯唯诺诺的忠诚分子和“亲欧洲派”成员了。1992年9月,1922年委员会在迫使内阁成员大卫·米勒辞职上起了关键作用。1993年6月,1922年委员会在迫使北爱尔兰大臣麦克尔·梅茨离开内阁上也起了一定的作用。1993年6月27日,《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约翰·梅杰的支持者正设法搞掉1922年委员会的主席,因为他正带头搞一个想迫使梅杰在次年辞职的动议。1993年8月22日,同一家报纸又报道:梅杰表示赞成对那些反对他所领导的政府以及批评他的领导作风的保守党议员进行报复性的打击。目前,1922年委员会中仍是右翼和“欧洲怀疑派”占主导地位。1922年委员会执委会成员之一罗得斯·保义森爵士说:对梅杰来说,保守党的基础是中右的,都是“欧洲怀疑派”。

总的来讲,保守党各组织系统和部分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不是很激烈,而且除了议会内前后座议员之间的斗争外,基本上不和政策上的分歧交织在一起。这种斗争对党的团结影响不大。

二、党内的派别组织

总的来讲,保守党内部有组织的派别活动影响较小,因大的政策问题分歧而形成的派别很少变成有稳固组织的集团,这一点明显与工党不同。但是保守党内也存在一些较稳定的压力集团和类似的组织,它们也有一定的政策倾向性,因此可以把它们看成是派别组织。这些派别组织主要是:

1.弓集团。是保守党内影响较大的非官方性的组织。它建于1951年。因它最初的几次会议都是在东伦敦弓这个地方举行的,因此而得名。弓集团声称它决不是一个压力集团;它没有统一的观点,也不站在任何一种保守主义,即左、中、右的保守主义立场上。弓集团经常就广泛的问题发表一些政治性的报告。与其说它是一个有特定政治倾向的派别,不如说是一种专业性的团体。在某种程度上它很象工党里面的费边社,其成员的文化水平都很高。

同类推荐
  • 超越时空的思想智慧:重新解读孙中山

    超越时空的思想智慧:重新解读孙中山

    本书对孙中山的思想智慧进行了解读,内容涉及:“岭南开放氛围——早就伟人的特有环境”、“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强音”、“天下为公与大同世界——高远理想的美好憧憬”、“宏大的系统建设工程——世界视野的蓝图勾画”等。
  • 县域管理研究

    县域管理研究

    盛天下之理,鉴世间之事! 你读读吧!你发现吧!你感悟吧! 一个思想者,一个实践者,一个创新者的心路; 一个学习者,一个生活者,一个事业者的历程; 一个公民,一个专家, 一个官员的境界。治国理政、哲思启智、知人善任、养身正家、教真育爱、金声玉振、仁医仁术。本书从这七个大方面来盛天下之理,鉴世间之事!
  •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读本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读本

    《人类学笔记》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亦可称《克罗茨纳赫笔记》)、《巴黎笔记》等一样,是马克思“重要著作”之一。但长期以来,《人类学笔记》并没有得到与其它两个笔记相同的重视和关注,更缺乏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的解读。本书是国内外第一本以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社会哲学理解模式全面解读《人类学笔记》的学术著作。本书将《人类学笔记》置于和谐社会建构理论的学术谱系之中,阐明了其相同的问题域和重要的现实价值。本书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文献摘编、历史考证、研究状况、当代解读。
  • 公共管理伦理: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伦理:理论与实践

    自“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以来,服务公众逐渐成为现代政府管理的重要伦理责任,公共管理伦理的理论与实践也随之受到官方与学界的日益重视。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公众需求成为公共管理者的主导性伦理理念,公共管理伦理的建构也成为政府廉洁与效率的基本保障。对此,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已形成共识。相应地,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公共管理伦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区别在于,国内对公共管理伦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只是近十多年的事。
  • 衰落还是转型:当代西方政党的发展变化研究

    衰落还是转型:当代西方政党的发展变化研究

    本书以中外学术界激烈争论的“政党衰落”问题为切人点,考察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的变化对政党模式的演变造成的影响,分析政党与选民、政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政党组织结构的相应变化,肯定政党在当代西方国家中所发挥的表达和整合各种利益、政治动员、录用政治精英、维持政府运转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指出西方政党政治中存在着脱离选民、疏远社会等不利于政党长远发展的倾向。
热门推荐
  • 妃礼勿上:霸宠龙床

    妃礼勿上:霸宠龙床

    前世,她是不受宠的嫡女。继母欺凌,继妹陷害,好姐妹利用她爬上后位。她在后宫含恨而死,却不知始终有一人心系于她。一朝重生,她步步为营,要让那些虐待过她的人,付出血的代价。继母,继妹,好姐妹,她要让她们都尝到痛苦的滋味!"
  • 健康饮食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健康饮食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管住你的嘴,迈开你的腿,健康生活从饮食开始。健康饮食首先要学会健康饮食的方法,合理搭配每天的营养,平衡膳食,是保证健康的首要条件。每天怎样吃,吃多少,吃什么,是健康饮食的关键。本书根据人生必需的八大营养素进行了科学的阐述,教你健康饮食的方法和技巧,是家庭饮食的良师益友,也是饭店、宾馆、酒楼、食府专业厨师必须掌握的膳食标准和配餐方法。
  • 两校草争冰冷学霸

    两校草争冰冷学霸

    林梦茹是一个冰冷学霸。凌空是一个转校生,他转到林梦茹的班里并爱上了她。顾辰逸是一个学霸,他也转到了林梦茹班里,也爱上了她。之后,凌空和顾辰逸一起争林梦如这个冰冷学霸。但是,林梦茹的偶像是叶烁。
  • 硬汉郎君绕指柔

    硬汉郎君绕指柔

    穿越重生为千金,遇少年,相处十年,难言心思一夜改。相继入楼为卖命,再相逢,往事凄迷,不见往日垂首情。她一直看着他长大,看着他成为身手矫捷的郎君,却在一夜之间毁了她的家,卖身舍命入杀手楼,与她不复相见。她不甘心,设计也让自己入楼,复仇也好,不甘也好,她誓与他算个究竟。
  • 不朽的荣光

    不朽的荣光

    洪荒流,野蛮解释一切传说神话,神通术法。前五十万字估计写不到女娲造人。起点新手,不会写简介,以后慢慢修改吧
  • 过来人

    过来人

    他年轻有为,三十六岁就荣升为外企高管,却由此遭遇到一连串的变故。妻子的背叛,上司的打压,对手的迫害,面对这一切是妥协,还是奋起反抗,他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她风华正茂,却爱上了大叔级的他,为此不惜遍体鳞伤,冥冥中真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操控着他们?职场的残酷,权谋的较量,情路的坎坷,最终他能绝地反击再次崛起吗?一个离婚男人的一次刻骨铭心......
  • 凤于九天:狂妃难撩倒

    凤于九天:狂妃难撩倒

    “嘿,美男,多谢相救!”初次见面,容菀青将他列为好人表里。第二次见面,他莫名其妙地进入她的闺房,然后,什么都没有。于是,容菀青终于发怒了:“王爷,我求你了,你别来这儿了!”嗯,那就去他那儿吧,也许是个不错的想法。于是,就这么不明不白的被吃抹干净了......
  • 毛驴的奇幻世界

    毛驴的奇幻世界

    我叫毛驴,某天捡到一张地图遇到一个小姐姐,在小姐姐的家里打开了地图迎合着月光和咒语穿越到了中洲。
  • 逆天灵帝

    逆天灵帝

    强者为尊,弱肉强食,这片大陆,拥有力量才能驰骋。没有力量,只能被人踩踏!正是如此,我要变强,我要掌控这片大地!我要这天,再也遮不住我眼!看平凡少年如何一步步踏上王者之路。
  • 异界魔女的幻想乡

    异界魔女的幻想乡

    人类与魔女,真实与幻想,平凡与奇幻,孤独与热闹。不切实际的幻想成为真实,注定坎坷命运将她玩弄于掌中,乐园与囚笼共存的大地,以生命做赌注的证明,起源于最初的谜题。1.本文又名《论伪普通人在幻想乡的生存游戏方式》。2.文笔不好请见谅,本文前段时间有黑历史,请无视。3.女主的设定比较复杂和怪异,因为很久以前就想写一个设定复杂文笔简单的文,不过如前面所说,正文中剧情啥的会写的很简单。4.本文有时会有脱离原作和二设的倾向,不过不会太多。5.祝看文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