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70600000011

第11章 保守党的理论基础(2)

在具体问题上,个人主义者的态度是:将来的保守党政府应当将英国煤业私有化;削减所得税,因为高所得税使人们不愿努力工作;将市场机制引进国民保健部门,这会增进服务质量的提高;应当鼓励自由发展,不受地方政府的控制;政府应当鼓励私人办教育;鼓励私人医院的发展;应当减少政府开支;政府应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来管制工会;等等。

迪斯雷里主义的主要内容就是在保留传统主义基础上吸收了许多个人主义的因素,同时引进了一些进步主义的因素。而撒切尔主义则是典型的个人主义和传统主义的结合。

3.进步主义。或称进步的保守主义。它起源于迪斯雷里的保守主义。但进步主义的真正获得活力并兴旺起来是二战后共识政治时期。在迪斯雷里那里,进步主义只占次要的位置。二战后首次大选的惨败使保守党人感觉到要想使党复兴,就必须让党迎合时代潮流,走向现代化。在任反对党期间,进步思想首先在党内勃发起来,进而在保守党的思想意识中占了主导地位,然后才有了保守党执政时对工党政府改革的承认。进步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人是R·A.巴特勒,他是《工业宪章》的主要制定人。进步主义者接受和赞成1942年贝弗里奇报告中的福利国家计划以及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经济的方法。撒切尔夫人上台后,英国保守主义的重心从进步主义转向个人主义和传统主义,进步主义消沉下来。尽管如此,党内仍有一些人顽强地坚持进步主义的主张。

进步主义强调贫穷和不公平的收入与财富的再分配给社会安全造成的影响。它提倡国家应象家长一样来承担义务,关心所有的社会成员;它赞成政府干预经济生活,在消费者与生产者双方利益基础上来管制市场。

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进步主义所持的态度是:保守党应调整它的政策以吸引政治上的中间地带;下届保守党政府应当制定一种价格和收入政策以作为控制通货膨胀的工具;收入和财产应该进行向普通劳动群众的再分配;消费者需要有强有力的保护,以抗衡自由市场的影响;失业救济金应该确保人们有一个合理的生活水准;英国目前的选举制度应该由一种比例代表制取代;政府应该花更多的钱来解除贫困;政府应该在国民保健服务上投入更多的资金;被保守党政府私有化了的公有企业应该被给予严格的管制;等等。

相比较之下,这三种思想倾向中,传统主义者较关注于有关国家主权,体制改革,国防开支和由堕胎与离婚所引起的道德问题以及死刑问题;而进步主义者则更多地关心国内的福利和对市场与企业的管制等问题;个人主义者却对福利国家持批评态度,主要热心于私有化;对工会的管制以及按传统方式分配国民收入等。可以看出这三种倾向相互间有矛盾对立的地方,也有一致互补的地方。在福利国家和政府干预经济及再分配国民收入方面,个人主义与进步主义明显对立;在国家体制改革方面,进步主义又与个人主义对立。但是这三者之间又在很多方面相互一致,互相补充。比如,在反对维护传统体制方面,个人主义能和进步主义找到共同语言;而在反对工会和福利国家方面,个人主义和传统主义之间有共同点。总的来讲,进步主义和传统主义之间共性较少、距离较大。若按传统的方法将这三种倾向划分出左、中、右,那么,进步主义左一点,传统主义则较右,个人主义居中。实际上,个人主义就是从自由党那里移植来的,而进步主义则有很多工党的东西,只有传统主义才是保守主义的正宗流派和倾向。然而,传统主义能同似乎是敌对的其它两种倾向和平共处于一党之内,也正表明了保守主义的适应性强、灵活性大这一特性。个人主义和进步主义在保守主义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迪斯雷里主义就是得助于个人主义,而共识政治时期的保守主义则是借了进步主义的力量。能够多种思想倾向兼收并蓄,使之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这正是保守主义的一大优势,是其非教条性的功效的体现。

三、撒切尔主义

撒切尔主义在保守党历史上是重要的一页。它的产生结束了统治英国近30年的“共识政治”,从而使保守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进而有连续4次大选胜利,持续执政18年(如果算到1997年大选)的辉煌成绩。撒切尔主义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客观需要下形成的。首先,英国经济陷入困境。战后英国经济的发展,在经历了50年代的“黄金时期”之后,从60年代末到整个70年代,便进入了多事之秋,经济增长的速度缓慢,不仅低于欧共体中的发达国家,甚至一度低于欧共体的平均水平,因而被冠以“欧洲病夫”的称号。通货膨胀不断恶化,最高时达年率25%以上,创战后最高记录。失业同样维持在高水平上。国家债台高筑。这一切充分表明,战后两党共同信奉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已经失效,两大党的“共识政治”已走进了死胡同。

与此同时,福利项目和享受福利的人数不断增多,导致福利开支日趋庞大,给政府造成巨大压力,从而更加重了经济困难。自1949年至1985年,社会福利开支从65.7亿英镑增加到362.9亿英镑,增加了4倍还多,比同期经济增长快一倍,显然超出了经济的承受力。撒切尔夫人认为,长期巨额的社会福利开支,对英国的经济来说无异于一颗“定时炸弹”。更何况现在的纳税人已越来越不愿意承担这一部分责任,尤其是在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的情况下。

在政治上,工会活动的政治化趋势日益明显和强烈,越来越不得人心。工会已成为封闭性的集团,进行非官方的罢工、设置大规模的纠察线,以及享有习惯法中的豁免权等。在60年代中期,工会在公共部门的工资谈判中,经常与政府发生冲突,使工党威尔逊政府和保守党希思政府都难以把工会活动纳入正常的轨道。1973年的矿工罢工破坏了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导致实行三天工作周,最后迫使希思政府下台,国家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在这种形势下,保守党中一部分新的右派人士经过几年的准备,逐步确立了他们的一套政策纲领。1975年2月,撒切尔夫人被选为保守党新领袖,实际上就标志着保守党抛弃中间道路的开始。

1979年,保守党在大选中获胜,撒切尔夫人登上首相宝座。她上台后,便推行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以经济为核心的内外政策,这套政策加上撒切尔夫人的个性特色,就构成了撒切尔主义的基本内容。撒切尔主义的主要方针政策是:

首先,放弃凯恩斯主义,以货币主义作为整治经济的基本方针。撒切尔夫人一反过去那种在国家干预之下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和提高消费来刺激经济发展的做法,而采取了控制货币发行量、治理通货膨胀、稳定币值、减少国家干预、重视发挥经济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办法,来扭转英国经济衰退的局面。

第二,大力推行非国有化和私有制的政策。主要是通过把国有企业的股份大量地出售给个人和鼓励私人资本进入原属国家投资经营的领域等办法,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并且在私人股票持有者大量涌现的同时,创造有利于私营企业经营与发展的环境,从而扩大并增强资本主义的社会基础。在生活资料方面,则把原属于地方政府的公房大量地出售给私人,使拥有私房的家庭数目显著增加。

第三,实行有利于中上层阶级的税制并对若干福利措施实行改革。主要措施有降低所得税、实行“人头税”、削减教育经费、对国民医疗服务制度实行改革等,其目的在于节省公共开支。

第四,改变对工会的态度和斗争策略。对英国的工会和罢工运动采取针锋相对的正面斗争的策略,以取代过去政府所采取的协商、谈判和妥协的方针。这种策略的近期目标在于制服罢工,保持社会秩序之稳定;其长远目标则在于削弱工党的群众基础,以利于保守党政府的统治。

最后,实行一种强硬而又务实的对外政策。在国际事务和外交政策中极力提高英国的地位和影响,树立保守党政府及她本人的爱国主义的形象。撒切尔夫人一贯坚持反共产主义的政策,由于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长期实行以核武器为后盾的强硬政策而赢得“铁夫人”的称号;但又不失时机地调整东西方的关系并尽力促使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演变,在这些国家的内政发生变化后则主张相应地实行一种灵活的政策。在福克兰群岛的归属问题上态度强硬,与阿根廷兵戎相见;但在香港问题上却与中国采取了妥协谈判的办法。等等。

总的来说,撒切尔主义核心内容就是提倡自由价值观,恢复自由经济传统,推行“民众资本主义”,用“小政府”来代替“大政府”。用撒切尔夫人自己的话来说,所谓撒切尔主义就是“法律管制下的自由”。具体点讲就是:“政府必须善于干那些只有政府才能干的事情,必须坚决地维护我们的防御能力,坚定不移地维持法律与秩序,坚决维护国家的币值和财政收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自由经营”和“自由自在地生活”。 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利用国家机器来保障资本主义的自由经营,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撒切尔夫人并不是个理论家,所谓撒切尔主义也不完全是一种个人的产品,而是集体的创作。这种“主义”之所以冠上撒切尔夫人的姓氏,是由于只有依靠她的坚定的信仰、刚毅的性格、泼辣的作风和超凡的能力,才使得这种“主义”得以推行,并带有了浓厚的个性色彩。

撒切尔主义是英国保守主义在80年代的翻版。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尊重传统制度、维护财产私有制,在撒切尔夫人的政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撒切尔主义在实践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79—1982年)。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便立即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推行保守党既定的政策。然而,在80年代初,撒切尔主义的实施遇到了重重阻力,效果也不理想。保守党内不少人对撒切尔主义颇为不满,前首相希思一直强烈抨击她的经济政策,甚至连保守党元老麦克米伦也提出公开批评,要求撒切尔夫人改变其经济政策。在内阁中,一部分人组成了保守党“中锋派”,给撒切尔夫人制造麻烦,使很多决策被拖延,难以实施。在社会上,传统工业界认为,撒切尔主义把他们推向倒闭的边缘,364名著名经济学家联名上书,要求撒切尔夫人改弦易辙,放弃货币主义政策。80年代初,英国经济形势表明,撒切尔主义并无成功之处。从1979年到1982年,英国国民生产总值减少5%;工业产值下降11.6%;制造业减产18.5%。到1982年底,英国失业人口已超过300万,而她上台时只有130万,英格兰和威尔士倒闭企业超过3万家,创造了历史新纪录。1981年12月的一次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支持她当首相的人只有25%,她成了战后以来最不得人心的首相。

(2)黄金阶段(1983—1988)。1982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帮助撒切尔夫人走出了困境,摆脱了危机。马岛战争之后;撒切尔夫人成了“振兴大英帝国的英雄”,在英国的声望猛增。撒切尔夫人抓住有利时机在1983年提前举行大选,使保守党大获全胜。她又利用重新组阁之机选用了一批支持撒切尔主义的保守党人,削弱了内阁中“温和派”的力量,壮大了“强硬派”的队伍。与此同时,她更严格地推行货币政策和私有化,淘汰竞争能力差的“夕阳”工业企业,大力扶持并发展中小型新技术公司。从1983年起,撒切尔主义开始对“英国病”产生疗效,英国的经济、政治形势发生剧变。

英国经济开始中兴。到了1988年,英国经济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长期“滞胀”的局面得到了改善。国民生产年均增长率约为3%,超过美国和欧共体国家。通货膨胀率从1978年的18.1%下降到1988年的4.4%,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失业人数从320多万降到200万以下;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增长5.5%;人均年收入增长率约为3%。1988年秋,撒切尔夫人声称,英国“出现了经济奇迹”。

与此同时,私有化政策有了长足的发展。40%以上的国营经济被私营经济所取代,持股人数从1979年的约有300万人上升到1988年底的近900万人,10年中增加2倍。

在政治斗争上,工会力量被大大削弱。撒切尔政府提出的限制工会的立法被下院通过并付诸实施之后,英国工人运动进入低潮,其力量明显削弱。据统计,工会人数从1982年的1,200多万(占工人总数的57%)下降到1988年的约900万(占工人总数的37%)。1984年到1985年长达一年的煤矿工人罢工失败之后,工会内部分裂,各行业的工会组织不听职工大会的号令自行其事,一盘散沙,工人运动难以组织,罢工次数明显减少。资方因罢工损失的工作日数大大下降。

在国际舞台上,英国更加活跃,积极促进美苏间的对话和磋商,对东西方关系的缓和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3)衰退阶段(1989—今)。1989年以来,撒切尔主义开始走下坡路,逐渐开始失灵,一大批新旧问题出现在撒切尔夫人面前。英国“经济奇迹”开始消失,甚至在“撒切尔革命”较为成功的某些领域也不同程度地旧病复发。1990年4月,英国经济开始进入危机阶段,虽然撒切尔夫人想方设法调整政策,但她已经找不到新的计策来摆脱经济危机,撒切尔政府的威信也随之下降,1990年的10多次民意测验表明,保守党一直落后于工党10个百分点以上。随着政府威信下降,保守党内矛盾开始进一步激化,许多保守党后座议员纷纷起来造撒切尔夫人的反。为了使保守党在即将来临的下届大选中能够稳操胜券,加上各方面的压力,撒切尔夫人经人劝说后,当机立断,于11月下台。92年大选,保守党连续第四次获胜,说明撒切尔夫人的决定是明智的。

撒切尔夫人的下台只是她本人执政的结束,而不是撒切尔主义的终结。撒切尔夫人在卸任后不久的一次同一位美国人的谈话中说:撒切尔主义还会存在,并将存在到她死后。 她的继承者梅杰所推行的政策基本上都是撒切尔主义那一套。只不过是梅杰缺乏撒切尔夫人那种坚定果决、泼辣、大胆的作风。而且,梅杰政府的政绩一直不佳。这也表明撒切尔主义已走到了尽头,它已完成了它的使命。

同类推荐
  • 中国政情报告(2013-2014)

    中国政情报告(2013-2014)

    本书以深度剖析、专题研究等方式,梳理和回顾2013年以来中国政坛动态,为读者提供透视中国政治动向、社会发展脉络的独特视角。特别是围绕各级政府、决策者比较关心的典型问题,对当下中国政治生活中出现的新动向、新趋势进行深入透视和解析,并辅之以鲜活的典型案例,为各界把握中央新精神、了解各地新动态提供资政借鉴。
  • 中美人权之争

    中美人权之争

    本书以研究中美人权斗争的历史轨迹为先导,论述了中美人权斗争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中美人权斗争的实质、斗争的根源等。
  • 当代世界民族冲突问题研究

    当代世界民族冲突问题研究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国家建构中的民族冲突、当代民族冲突及其理论分析框架、北爱尔兰民族冲突的历史缘起和发展、北爱尔兰两元的民族认同和冲突等。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科学理论。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命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 论利益与政治

    论利益与政治

    本书运用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理论和方法,从改革、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出发,研究利益与政治这一人们时刻关注和敏感的问题。本书以利益是主体在实现其需要的活动中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所体现的价值,政治是特定社会中各权力主体在以政权为核心的条件下围绕着对利益的权威性调控而结成的一定关系和所展开的活动等基本观点,研究了中西方关于利益与政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利益和政治的本质及其形式,实现利益的活动规律和进行政治的活动规律,利益与政治的基本关系,利益关系与政治格局,利益效用与政治效应,利益秩序与政治控制,政治控制中的权威与服从、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热门推荐
  • 烟雨仙程

    烟雨仙程

    命魂残缺,是谁的诅咒?正邪谁来审判?前世缘,今生恨,何处是归冢?
  • 众神寻梦

    众神寻梦

    在联邦大陆上一直都传说着神界,百级成神是所有神师的梦想,少年演绎着怎样的传奇,古老的灵魂为何重现于世,所爱之人到底去了哪里,来自异界的客人又会带来怎样风波,让我们一起去追寻那个遥不可及的梦
  • TFBOYS之爱的城堡

    TFBOYS之爱的城堡

    三只和女主相遇他们的故事和结局会怎样?他们的生活会安稳嘛?期待吧!
  • 人类末世纪

    人类末世纪

    人咬人事件在世界各地不断发生,顿时流言四起。他被奉命前往治理z市最新发生的一起人咬人事件,赶到时,却和军队总部失去了联系.....
  • 拯救极品校花

    拯救极品校花

    我楚天作为侠盗燕子李三的嫡系传人,我大学没毕业就身家过亿!我缺什么?我什么都不缺,我的女友可是校花啦!不过我发现我的女友校花MM竟然身患绝症!为了拯救校花,医术?我学!道家练气术?我学!道家那房什么中什么术?我学!我拳打修行人,脚踢异能者,枪挑黑道毒枭!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一切为了拯救校花。
  • 天将夜

    天将夜

    十年之前天下动荡,中原大地诸雄争霸,最终秦、周、隋三大帝国三分天下。三位当世霸主在千里洛河两岸签订洛河盟约,至此天下大定,迎来了百年难得一见的盛事年华。苏离,大秦的一名普通少年,却想着如何杀死大秦和大隋两位帝王。帝释天、杨青帝,总有一天我苏离要割下你们的脑袋。
  • 饮食与健康(时尚生活指南)

    饮食与健康(时尚生活指南)

    本书主要从饮食技巧与保健,老年生活保健以及女性生活健康保健等方面,倡导人们要注意生活养生。
  • 青叶错爱

    青叶错爱

    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就像漫天绚丽的繁星,你总能找到一颗属于你的,总有一颗最闪亮的,在点亮你昏暗的生活。
  • 最强女神记

    最强女神记

    女主自从开启了身体的奥秘之后,运用自己的勇敢、智慧走上了女屌丝逆袭之路。谁说女子不如男,就算你是穿越来的又怎样?照样虐你!最强女主如何征服穿越霸道总裁?纳尼?一国王子也想做女主的老公?一女二夫会不会太高调?老天爷嫉妒怎么办?到底谁来征服这个世界?是他?还是她?
  • 九州浮沉录

    九州浮沉录

    生老病死,万物循坏之道。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神州大地上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以自身为炉,吸天地灵气,纳日月精华。久而久之,竟突破人体桎梏,可容颜不老,寿元倍增。其大能者,更可摘星逐月,移山填海。他们,称自己为修真者。他们生活的世界叫做,修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