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63400000009

第9章 家长必须两条腿走路:学校教育是点,家庭教育是面

如果家长把学校的“点”与家庭的“面”结合起来,那么家长会发现,孩子的大脑会轻松地装下整个宇宙的知识。

目前中国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主要场所有两个:家庭和学校。可是目前大多数孩子都不喜欢学校里的学习,不喜欢分数,不喜欢课堂,不喜欢写作业,他们被外面精彩的世界吸引了兴趣喜好。学习的本质其实是一个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对于本是一张白纸对一切都会感到新鲜的孩子而言,按道理,学习应该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事情。其实,每个孩子从出生之时都已经在追求学习,而传统思想在压制孩子的学习欲望。

如果把世界上的知识比喻为“面”,相对来说把学校的知识比喻“点”,从孩子开口说话开始孩子就对“面”充满了好奇,不停地追问“面”的知识。我强调的是“面”上的综合素质教育,注重给孩子建立综合思维,注重完善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注重整个人生的规划。

可传统观念只让孩子停留在“点”上不断地兜圈子,如写一个字要写上几十遍等,总在“点”上实施大量的深度练习,白天在学校学习“点”,晚上回家还要在“点”上重复,难怪会令孩子产生厌学心理呢?

如果我们尝试一下,让孩子回到家里移到“面”上来学习,那么家长会发现原来孩子的求知欲望是那么的强烈。

家长坚持用我的方法教育孩子,过了一至两年后,孩子不但爱学习了,而且孩子在学校的成绩也越来越好,升入初中后,孩子开始显露以前所学的“面”的知识,成为全年级尖子生。家长会开始收获执行了我的教育方法的喜悦成果。这就叫“事半功倍”。

而没有经过我的方法教育出来的孩子一旦上初中,就很容易患上“中学恐惧症”,因为功课一下子从仅三门语数英主课到包括生物、地理、化学、物理等各种“五花八门”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方法也不再像小学里那样只要两三个老师一竿子包到底,而是每天像走马灯似地更换老师,各科老师讲课的内容和方法都无法让刚上中学的孩子们一下子适应,有的新生就连每个老师的讲课节奏都很难跟上。

尤其是初中二年级是个坎,很多原来在小学优秀的学生跨不过这道坎。而用我方法培养出来的孩子基本上已经接触过了这些课程的知识,以前在他们的大脑里种下的种子此时已经生根发芽,并且即将灿烂绽放。正是这些孩子发挥威力的时候,更别提会得什么“中学恐惧征”啦。

还有可怕的是,周围的环境也完全更新,小学班上的“核心人物”到了新学校后,以往的优越感会荡然无存,所有的班干部都要重新选拔,尤其是在重点中学,这种班级内部“人才济济”的现象就更为普遍,强烈的失落感和自卑感会让很多孩子一下子失去了心理平衡。而经过我的方法教育出来的孩子肯定会通过他的学识吸引一大帮同学,甚至跟老师做了朋友。

孩子的学习形式与成人是完全不同的,成人只能“一心一用”,孩子可以“一心万用”,你与孩子说话时,你看见孩子好像是在玩没有听你讲话,其实孩子大脑在接收你的话音信息,可是家长却误以为孩子调皮,不学知识。

孩子学到的知识是建立思维,几年后才会发生作用,而且终身不忘,成人学到的知识是增加记忆,可能过几年就忘了。

如果你是老师,你同时教一群老人和一群孩子学知识,我可以推理你的教学结果:一群老人当天就学会了你的知识,可是第二天这群老人就会把知识忘得一干二净,以后你再教他们,其结果也一样。即夸张地说,你这老师会劳累到呕血而死,其结果也是一样的。

而这群孩子却不同,你教这群孩子半年甚至一年两年,可能这群孩子对你的知识毫无反应,但是过了几年后,这群孩子就会将你的知识运用发挥至更高的层面,你的知识将终身作用于孩子的大脑。

所以,不是孩子不爱学习,而是传统的指导思想与教育方法发生了错误,孩子是冤枉的,孩子是受害者。

作业是让一年级孩子产生厌学的罪魁祸首。我想,对于小学生而言,从一年级的欢欢喜喜上学到后几年级的厌学,不出两年或三年就会把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磨没了。让孩子按时按量流畅地把作业写完,是所有家长第一头疼的问题,估计也是造成许多家庭许多不愉快的根源。

为什么孩子们不爱写作业?我们可试着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在学校学了一天,回到家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下了,但是要被爸爸妈妈们逼着去写学了一天的东西,当然有十万个不情愿。

现在的小学生都不喜欢在家里做学校的作业。孩子们每天在学校8小时反反复复学习几本课本,回到家还继续做学校课本作业,孩子们早厌烦了。一个学期都在反反复复学习几个课本,其实孩子们花几天时间就可以“吃”下这几个课本。

我从不逼迫我孩子做作业,逼孩子做作业是没效果的,既然没效果为何还逼孩子做作业呢?那就不做,孩子回到家,让孩子看书做科学实验吧。孩子特别喜欢做这些,效果也是惊人的显著。逼迫孩子在家写学校作业,让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是对时间的浪费。

学校教育不是万无一失的,要知道在教育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学龄前的家庭教育。当然,今天的学校就其设备和教学方法来说,实在太好了,难怪有家长过于依赖学校,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可以全部依靠学校,从而产生了忽视家庭教育的倾向,这是极端错误的想法。

孩子的智能有赖于学龄前的早期开发。日本著名教育学家铃木认为:学校教育不论有什么样的好教师,什么样好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使用什么好的教育方法,都不会收到多大的效果。学校教育搞得好的话,充其量只能使考进重点中学、好大学的多一些。学校教育难以培养出天才。

他又说:人的命运,几乎取决于学龄前的环境和教育。孩子达到入学年龄,上学的时候,他的命运大体上已经决定了。所以,学龄前教育和环境不佳的孩子,教师花费多大的力气也难以收到好的效果。铃木先生的这些观点有些偏激,但不无合理可取之处。

“为什么我国学生总在奥林匹克竞赛上获奖,而和诺贝尔奖无缘?而截至2004年,美国共有27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比例不到5%,美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数却占全球获得该奖人数的70%以上。”

症结就出在没处理好“点”与“面”的学习关系。奥林匹克奖获得者都是从做小学生时就开始在几个“点”上下工夫,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从做小学生时就开始在“面”上下工夫的。发达国家的孩子不看家长眼色,不顾老师脸色,不管考试分数,他们无拘无束地生活着,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感情,可以毫无顾忌地提出问题,可以毫无顾忌地异想天开,可以毫无顾忌地创新发现。还有一个事实就是: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美国在世界上的排名仅在第28位或30位,落后于瑞士、法国和德国。但在诺贝尔奖的排名上,美国是世界排名第一,而且,这个第一还将多年保持下去。

诺贝尔奖获得者在研究一个科学课题过程中,往往附带发现其他科学领域里的科学成果,比如:“费曼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科学上的造诣自不用说。钻研物理学之余,这位天才还留下了种种轶事:在巴西嘉年华会演奏桑巴音乐,在美术馆给裸体模特儿画素描,在电视上做实验演示‘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转载《财经》杂志记者李虎军博客。)

而只有“点”的知识的人是不具备发现“面”的综合素质能力的,这就是社会常说的,中国的培养成果是高分低能。而我们常常一个“统”字了得:统一的体制,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命题,统一的考试,统一的答案,仿佛一切都是为了制造标准件。我们崇尚与老师保持高度一致,标准答案只有一个,行为模式只有一个,就像窑场里制造砖头一样,是一个模子里造出来的。但是,如果家长把学校的“点”与家庭的“面”结合起来,那么家长会发现,孩子的大脑会轻松地装下整个宇宙的知识。

物理学上有个压强原理:如果力作用在一个点上时,压强特别大。同理,如果把“点”改为“面”,把“面”扩大至地球的面积(所有人类的知识),再把“面”扩大至宇宙的面积……压强将是多少呢?结论是孩子将会轻松吞下整个宇宙的知识量,而一点都没感觉到学习压力。

2008年,网络和各大媒体都在热炒1500名硕士竞聘“猪肉佬”职位,大学生应聘“掏粪工”,这是应试教育的悲剧,是国家资源的浪费,是国家教育战略的失误。如果把这1500名硕士安排在幼儿园做幼师,用他们的思维与知识教育培养下一代,我认为这才是教育强国之本,让中国的下一代接受最好的早期教育。

比如,在不考虑老师上课内容和上课方式的前提下,小学有两个一年级的班让你选择。一个班,老师特要求学生纪律好,学生必须端正坐姿认真听课;另一个班,老师并不太强调纪律,学生们只要不说话可以随意坐着听老师讲课。您觉得应该让自己的孩子上哪个班呢?

孩子班级课堂纪律不好,是因为孩子们非常聪明,思维特别敏捷、活跃,往往老师的一个话题就会使孩子们立刻激情飞扬、你争我夺地没完没了地争论起来。第一个班是工厂流水线上大量复制的“产品”,第二个班是手工精心锻造的“产品”。

孩子在愿意学习的状态下,才能吸收到东西,不是在别人逼迫的状态下,就好像你自己,明明是自己爱吃的东西,却被别人迫着吃,少吃了不行,多吃了也不行,每天这样,你也倒胃口。孩子喜欢学习是天生的,只要没有被压抑过,被打击过。

第一个班意味着填鸭式教育,每个天生具有个性差异的孩子经过若干年的强化培养,最终被贴上一样的标签去被动地接受社会的筛选,也许一生都活在别人的视野之中,不清楚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没能充分地享受爱和自由。第二个班意味着启发式教育,注重孩子个性化差异,尊重孩子自然成长的规律,最终把被动教育演变为主动教育,真正打开了孩子大脑的巨大能量库,让孩子拥有自由舒畅的呼吸、自由翱翔的快乐。

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为孩子选择一个更好的教育方式。

2001年8月某日,我收看香港翡翠台(TVB)的新闻报道:美国总统布什参观美国当地一家幼儿园,幼儿园的孩子们是随意坐在地板上的,布什总统对幼儿园的孩子们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美国国家弹道导弹防御(NMD)系统》。我在1996年就开始研究儿童大脑吸收量与压力的关系,虽然我有了结论,但是我始终没找到论证。翡翠台(TVB)的这条新闻报道给了我两个论证:

(1)儿童的压力降为零时,吸收信息量为最大。美国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孩子们上课时都是随意坐的,这是有科学根据的;而中国小学生都是端端正正地坐在课堂上,其实坐姿纪律让孩子忍受着精神压力导致知识吸收量为最小。所以精神压力与知识吸收量成反比,儿童学习方式与成人学习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2)布什对孩子们演讲《美国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的目的就是在埋爱国的种子,并不是要让孩子马上明白这个道理。美国总统给孩子们演讲这么高深的题目,目的就是为了给美国孩子们的大脑里埋下一粒爱国的种子,播种与收获不在一个季节里。这就是美国保持强盛国家的早期教育之灵魂。但是这样的题目在中国是理解不了的,也是不可接受的匪夷所思、痴人说梦。

因此,我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把学习知识放在首位,而把强化纪律放在第二位,把强化纪律放在以后去做。

还有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现象”,就是“奥数”。

我曾一度考察和思虑,奥数这个东西为什么如此受家长的追捧,为什么好多家长逼着孩子们去上这个班那个班学习奥数,而且有一些培训机构甚至因奥数而发家。而现在似乎反奥数的声音也越来越强大了,大家又似乎视如敝屣,一些如:“这些题目简直变态,我都不会做,让孩子做”“天,这种题目不用x, y怎么能求得出来呀”的话语时常在我耳边响起。

我经过我的调查,我发现尽管我们国家从小学到初中实行的义务教育,但是由于教学资源的不均衡性所导致一些重点中学必须要通过奥数等指标来择优,而那些重点中学对于那些奥数成绩好,尤其是权威奥数杯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总是青睐有加。而且如果同等条件进入的重点中学因为奥数成绩好而分到重点班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这就使得学奥数的队伍不断壮大。

先让我们认识一下所谓奥数,究竟为何物?(下面楷体部分是由从网络上搜过来的)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的简称。1934年和1935年,前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名称。1959年罗马尼亚数学物理学会邀请东欧国家中学生参加在布加勒斯特举办的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从此每年一次,至今已举办了43届。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难度大大超过大学入学考试。有关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林匹克数学,而能一路过关斩将冲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顶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奥数的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有些题目的难度大大超过了大学入学考试,个别题目甚至连数学家也感到棘手。通过这样高水平的比赛,可以及早发现数学人才,然后进行培养,使其脱颖而出。

哦,原来如此,奥数,又是一项我们传统教育专家选拔智力超常儿童的利器。如果孩子一开始没有接触任何自然科学知识的熏陶直接去学习奥数,无疑是一种折磨,不产生厌学情绪才怪呢?任何人,任何成年人突然间被逼着去做一些压根自己没入过门而且还是很有高度的事,不但毫无成就感,而且会产生很大的厌烦情绪,这样又如何能做得好事情呢?

而我们中国人做事总喜欢走两个极端路线,以前专家鼓吹学奥数,连幼儿园的孩子们也趋之若鹜,学奥数。现在专家又视奥数为万恶的“黄赌毒”,让家长蒙了头脑不知所为。家长们和孩子们就像一群迷途的羔羊被忽左忽右地支使着,最后忙得晕头转向、竹篮打水。

其实,我认为,学习奥数(数学)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奥数的学习,它可以锻炼左脑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孩子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能力。让孩子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但是,我认为学好奥数,需要具备三个前提,也是三个基础:

第一,孩子需具备追求学习的兴趣;

第二,孩子需要先学自然科学,首先要具备自然科学的知识基础;

第三,孩子需要建立立体思维,奥数是从自然科学中发展出来的。

每个孩子一开始都喜欢学自然科学,学习自然科学可以开发孩子大脑的立体思维。数学(奥数)是从自然科学里抽象出来的,如果孩子没有自然科学的知识与兴趣是学不好数学(奥数)的。

先学生物,再学物理与化学,最后学数学,走这样的学习路线,以后孩子就会非常爱学抽象的数学了。

从自然科学到数学(奥数),这是大脑认知的次序。这种路线一般要持续学到初中一年级,所以家长们在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稍安勿躁,坚持播种知识,你一定会为孩子收获美好的未来。

如果孩子没有以上三个基础,急功近利一开始就学习“枯燥乏味”的奥数,不但学不好奥数,相反会造成孩子的厌学与恐慌。

孩子有厌学情绪多半是家长给孩子压力,家长别给孩子压力。小学校已成为孩子们厌学的头号杀手,重燃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育当中的万重之重的首要任务。用我的观点育儿,等您孩子升上初中和高中时,理科成绩将是最棒的。

其实,原本就没有不爱学习的孩子,可是,孩子每天在学校学习8小时甚至更长,晚上回到家又要写作业,甚至到深夜。枯燥乏味的“增压”学习使孩子厌恶了,而后又是“减负”,什么都不让孩子学。

孩子产生厌学与恐慌完全是家长的责任,是家长运用传统教育方法毁了孩子。传统的教育思想走入了两个极端:要么强压孩子每天从早晨到夜晚反复学习学校书本,要么就要求孩子什么也不学的解压,这两种教育思想对孩子都是有害的,是违背儿童神经发展的,是造就问题孩子的祸首之一。

“增压”“减负”都是两个极端的做法,都是不利孩子身心健康的。

学校是大锅饭,家教是小灶,这就是平衡教育。学校的大锅饭是粗粮,家教的小灶是细粮,孩子的营养平衡了。也可以拿游泳来做比方,学校是娃娃池,家教是海洋,孩子在娃娃池里戏水在海洋里学会游泳。也正如摩天大厦,家教的知识是框架,学校的知识是砖瓦。这就是综合素质与基础知识相结合。

基础知识应付考试,综合素质应付未来。

如果用经济学解释教育学的话,必然出现两种价值回报规律:把教育单纯寄托给学校属于投机教育,失败风险占95%,成功占5%;把教育落实在家教与学校相结合上属于投资教育,失败风险几乎为零,成功占100%。投机教育的家长心惊胆战,路越走越窄;投资教育的家长泰然自若,路越走越宽。

把握敏感期开发智力,比如,让孩子看显微镜,让微观图案成为孩子记忆内容,今后高级创造力来源于综合智力水平与大脑记忆库在早期对自然科学图案的储备量。

传统教育思想过分地注重早期的识字教育(平面思维开发),而忽视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教育(立体思维开发),错失了最佳教育开发时间。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资料:一次,一位教育专家旁听一堂地理公开课。老师把中国地图拿出来问学生,你们看中国地图像什么?有的同学说像公鸡,有的同学说像山羊。

这是专家第一次听说中国地图像山羊,也是第一次惊讶地发现,真的,中国地图更像一只有胡子的山羊而不是公鸡。他不由地看了几眼那些说像山羊的同学。

没想到那位地理老师再问那些像山羊的同学:“你们再看看像什么?”同学们依然回答说像山羊。想必那位老师认为在他的公开课上竟然出现这种荒谬的答案是丢他的脸,他恶狠狠地再问:“你们再看看真的像山羊吗?”他把“再”字说得震天响。那些同学胆怯地说:“像公鸡。”老师提高嗓门再问全班一次:“中国地图像什么?”全部齐声回答:“像公鸡。”老师满意地笑了。

我想在中国学校里类似的故事每天在发生,孩子们一再地被统一思维、统一答案地去解决任何问题,没有任何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可言。受这种教育的孩子上了中学后普遍对学习理科感觉特别吃力,尤其是特别惧怕数学。如果不在黄金期内给予孩子最高级的知识教育,那么孩子以后升入中学后就会出现学习困难与厌学,到那时候家长会追悔莫及。数学是从自然科学里抽象出来的,孩子如果没有自然科学的知识与兴趣是学不好数学的。

别把学校的成绩当成目标,学校成绩在知识海洋里只不过是“一滴水”。

但是,孩子还必须要经历学校的教育。孩子必须正常完成小学、初中、高中的基础知识学业。孩子生理心理是不可“跳级”的。在家庭教育里完成知识海洋的学习。虽然,孩子的大脑可以通过早期开发增大其脑容量,智力水平也能提升得非常快,但是因为孩子心理生理是慢慢成熟的,所以我不赞成孩子的跳级行为。

在学校满足不了其求知欲望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在家里以最快的速度聚集能量。但是学校必须要去,因为那是一个小社会,孩子必须要面对社会。家长应该时常鼓励孩子经风雨见世面。

忍耐学校的教育也是磨炼性格的机会。

现代社会义务教育普及了,学校的知识“地球人都知道”,建议家长两条腿走路,平时让孩子回学校学习“点”上的知识,周末和晚上让孩子在家里学习“面”上的知识,如果家长这么做了,那么你的孩子肯定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目前中学生、小学生厌学、自杀的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低龄化。甚至出现在幼儿园时期,孩子的心灵就受到了学校应试教育(请注意,应试教育根源于幼儿园)的极端摧残,出现了很多孩子受不了家庭与幼儿园待遇的落差,不愿意去幼儿园,厌学的种子就此埋下了。随着时间的增长,孩子的心灵越来越脆弱。

五十年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理论已远远落伍当今社会的发展,造就了大批厌学儿童。30年前,社会文化是贫乏的,那时候家庭最多也只有一台收音机,这就是那时候社会的全部文化色彩,儿童除了上学外没有更精彩的文化色彩吸引,所以儿童没有对学校产生厌学情绪。今天社会文化的五彩缤纷尤其是电脑网络的超强吸引力,学校知识已远远落伍社会文化色彩的吸引力,所以儿童对学校产生了厌学情绪。由易到难是违反儿童脑科学的,其结果将造就越来越多的厌学儿童和问题儿童。

2007年12月18日,出现了一则骇人听闻的社会悲剧:南昌一名10岁女童因早恋跳楼自杀殉情。因陈冠希艳照门事件,2008年2月16日的《羊城晚报》报道:“用失控来形容目前的局面,教育界人士警告,许多中小学生已轻易接触到大量的不雅照片,问题十分严重,可能扭曲学生对偶像和两性相处的价值观,造成道德危机”。2008年11月8日《信息日报》报道:“广州大学城内近日在大学生中进行了关于婚前性行为、同居、性压抑、守贞等问题的辩论和探讨。广州市计生局副局长建议家长亲自将‘安全套’放进12~15岁孩子的书包里的观点,更引起了与会家长的热议。”

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对初一到高二年级的4622名学生进行了意外伤害和自杀相关行为的调查,发现特别想自杀的中学生占到17.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学生约占4.9%。

现在面临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怀孕问题,社会在呼吁学校近早切入性教育。这在目前学校未实施的阶段,我建议家长们:

首先要建立孩子的精神免疫力,由讲自然科学、讲生物学及生理学入手,先培养孩子追求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与爱好,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论述大多数动物生命是由精子与卵子的结合而受孕的,让孩子从科学的角度认识新生命从孕育到诞生的全过程。

否则,将出现反效果。

热爱生物、热爱生命,让孩子用心与生物沟通。

我采用了全新的培养情商的方法,一举两得,情商与智商一起培养。而我采用这个角度这个方法去培养孩子们的情商是局外人所不知的更是不可理解的,更何况他们从来没有探索过。

在这样的一个充满诱惑,所谓信息时代的新新人类的新时代,我们的孩子要比我们,具备更坚定的精神状态,以及拥有更厚实的更渊博的知识,才能具备能抵制精神垃圾侵蚀的超强免疫力,才能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快乐地生存。

所以,作为教育新新人类的家长,早期教育方法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稍有不慎即能很容易使孩子误入歧途。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多。建立孩子的精神免疫力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早期教育环境就像支架,孩子就像树苗,轻柔的支架就能调整树苗的成长趋势。首先要在孩子年龄小入手,培养能抵御精神、文化垃圾侵蚀的超强免疫力,防止孩子升入初中后,误入网恋、早恋、厌学等歧途,防止今后承受不了学习竞争压力而自杀的恶果。

现在社会上“把快乐童年还给孩子”的声音很大,尤其是13岁女孩覃瑶自杀后这呼声更大。我认为,如果这呼声出自“专家”,那么这是别有用心的煽风点火,其意图是取缔最宝贵的早期教育,这是祸国殃民的恶意;如果这呼声来自家长,那么这都是些不负责任的家长。没有早期童年的刻苦训练,就没有今天的众多的中国体育世界冠军为国争光,就没有征服世界音乐界的朗朗与李云迪;没有早期童年的刻苦训练,今天中国还是被世界嘲讽的东亚病夫。

人没有压力是不能成才的,学习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学习是孩子的本能,教育是家长的责任。压力分为两种力:一是作用力,二是反作用力。作用力培养孩子成为天才,反作用力摧残孩子成为庸才,甚至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作用力是孩子成长所需的营养传送带,反作用力是压制孩子成长的禁锢。

我可以例证一种司空见惯但并没有引起注意的反作用力,例如,在幼儿园与小学校里,孩子们上课时,规定要求都是每个孩子必须坐姿端正,一动不动,眼盯老师。我多年研究儿童的心理,我研究的结果证明:幼儿园、小学校的这个规定是一种对孩子学习十分有害的反作用力,这反作用力不是摧残孩子的身体,而是禁锢和阻碍孩子大脑的发展,是个软杀手。

因为此时每个孩子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保持坐姿上,精神压力为最大。精神压力最大时,知识的吸收量最小。在美国,幼儿园和小学四年级以下的孩子,上课是随便坐的。这也是中美的早教区别。其实在早期教育上反作用力非常多,在此不一一例证。

覃瑶之死的原因很多,覃瑶是为了追求学习而死的,是另外一种反作用力禁锢孩子学习害了覃瑶。如果我们分析15岁以下孩子自杀的比例,优秀孩子自杀与普通孩子自杀的比例是1<100.这个比例说明,培养天才孩子是正确的也是必须做的,关键在于发挥作用力,减少反作用力。

像覃瑶这样爱学习的孩子非常多,这些孩子在课堂上看课外书是肯定的,因为学校的教学进度远远滞后于这些孩子的学习进度,这些孩子看课外书是主动学习、追求学习的宝贵精神体现。如果十岁前孩子获得超前学习的环境待遇,那么14岁后孩子可以进入自学学习自我完善的腾飞状态。

在此我忠告家长:

一,十岁前必须加强孩子的心理承受力的训练;

二,千万不能让孩子跳级,因为心理生理的成长是逐步形成的。

2005年期间,我对户口在北京的和在广州的100名中专生和100名本科生做了社会调查,我调研的课题是“你小时候,你喜欢父母逼你学习吗?”得出的结果比例如下:

中专生:

占70%的中专生认为,如果在小时候父母逼自己学习,那么现在自己绝不可能只上中专,他们都对前途存在迷茫感。他们或多或少有点怨恨父母没尽责任。

占30%的中专生认为,自己原本就不是学习的料。本科生:

占90%的本科生认为,现在能上本科都是小时候父母逼迫自己学习的结果,虽然小时候也特反对父母逼迫自己学习,但是现在他们感激父母在自己身上所花费的心血,感激父母小时候逼迫自己学习。他们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培养是尽了责任的,以后他们会报答父母的含辛茹苦。如果是“快乐的童年”,那么必然是“苦难的成年与晚年”,这就是我们老百姓常说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中国的将来寄托在下一代,科教兴国让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这不是口号。要在早期教育上下工夫,要与世界强国争零岁教育,这才是公平竞争的起跑线。

据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的研究表明:“他对1500名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了30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人的死亡、健康不良、精神病和犯罪发生率都低于同龄人,在成长过程中,尤其到青少年后期没有发现一个有愚蠢行为。这些人进入中年后,特尔曼对他们中的800人进行了研究,他们的智力仍然是出类拔萃的。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与任何选择的800名同龄人相比,几乎多了10~20倍,甚至30倍。”

小学生被学校老师表扬多了不是件好事,老师的批评恰恰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小学时,老师表扬多了,学生习惯了表扬、掌声、赞美,升上初中或高中后一旦成绩掉下去,挖苦、讽刺、批评代替了表扬、掌声、赞美,心理就会失去平衡很容易走向极端。

我反对违背儿童生理、心理健康成长的跳级行为,他们必须经历小学、初中、高中,必须接受学校的全过程基础教育。孩子必须去学校经风雨见世面,必须“混”在学校,享受公立学校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力。

而对于如何选择幼儿园和学校,我为接受我思想教育孩子的家长们提供一些建议,供参考。

1.选幼儿园的条件:

1)空气新鲜,

2)不要靠近大马路,

3)管理正规,

4)幼儿园没有开设电脑课,

5)幼儿园里的活动空间大,

6)幼儿园里绿化好,

7)幼儿园保安严格,

8)幼儿园接送孩子的管理程序严格,

9)有条件的家庭尽可能避免孩子全托。

2.选小学学校:

1)有条件的家庭尽可能避免孩子读寄宿制小学,因小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选择寄宿制学校较难发现孩子的问题,一旦暴露问题是很难纠正的。再者,小学生的身心成长需要家庭温暖、父母呵护、饮食营养。每天家长可以接触到孩子,一旦发现孩子问题可以及时做调整;

2)要经常叮嘱孩子不要购买学校附近小食摊的食品;3)四年级以下的孩子需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

4)教育孩子过马路时走斑马线或人行天桥;

5)适当减少学校的家庭作业,家长要解放孩子;

6)孩子在学校遇到不顺心的事,家长要多给予孩子鼓励;

7)尽量选择离家较近的小学就读,以节省孩子上学、放学所花费在路上的宝贵时间为准则;

8)如果每天一早一晚能挤出一小时间,让孩子在家里接受“面”上的知识熏陶,这效果是非常巨大的。

3.选初中:首先选个好的初中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1)首先是看初中所在地的大环境,看看该学校里的学生们的家庭背景,选择同学们的家长背景素质较高的初中,因为初中生步入少年期,其他同学的家庭背景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2)有必要时交纳择校费也是值的;

3)尽量让孩子考上区级以上的重点中学,同学们都追求学习对孩子也有促进作用,逼着孩子保持领先的地位。

家长必须把眼光向前看,不是为学校培养奴隶,而是为今后的社会需要培养优秀人才,让孩子今后能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立足。

因此,家长必须两条腿走路:

一条腿在家庭给孩子建立一个丰富、趣味性、高级的科学环境,目的是建立孩子的各项高级思维(摩天大厦的结构);

另一条腿必须让孩子回学校,学习掌握学校的基础知识(摩天大厦的砖瓦),心理生理必须与同龄孩子在一起,逐渐成熟同步成长。

因为学校是大众的义务教育,我们不能把培养杰出人才的希望寄托给学校,我们必须给予孩子超常的智力开发,让孩子大脑进入高速积累基础课程的轨道,我们必须抢时间早日使我们的孩子呈现出优秀的智力成果,让我们的孩子进入最优秀人类的行列。

同类推荐
  • 好书就是好老师好妈妈(学习卷)

    好书就是好老师好妈妈(学习卷)

    思考的辉光如银色闪电刺破黑暗,学习被笼罩上玫瑰色的花环。明天,后天,每一天.此刻,彼刻,每一刻,逝者如斯,惜时方能鼓起成功的风帆。一个字追上另一个字,一页书紧随另一页书,写满习惯又超出习惯。页页学习,不囿于学习。书中有书,三十位作家齐聚一堂;书中有法,条条建议助教子有方;书中有评,习惯之外寻文学天地,书中有言,寥寥数语却字字珠玑。
  • 做最好的父母:培养好孩子的6大关键

    做最好的父母:培养好孩子的6大关键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做到知行合一却很难。江洁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在教子过程中有感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创建了博冠国际家长学校,目前已经成功帮助数千名家长成为优秀的父母。在大量接触各类父母的过程中,她总结出培养好孩子的6大关键:为孩子营造温馨、安全的家庭环境,了解孩子的性格、智能优势,抓住孩子的成长敏感期,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情绪管理,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不断提升自我的教育理念与手段。
  • 1~3岁聪明宝宝左右脑大开发

    1~3岁聪明宝宝左右脑大开发

    人的智力60%在4岁以前获取,30%在4-8岁之前获取,10%在8岁以后获取,可见4岁以前开发宝宝的智能是多么重要,而错过了这一时期又是多么可惜。教育家蒙台梭利也曾说过:“人生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因此,要让我们的宝宝日后更聪明、智能发育更好,一定要抓住宝宝人生的头三年这个最关键的阶段,充分开发宝宝的智能,使宝宝的左、右脑协调并用,充分整合。1-3岁是宝宝大脑开发的重要时期,如何科学地开发
  • 幼儿入园第一年:蓝天幼儿园高级教师与家长交流手记

    幼儿入园第一年:蓝天幼儿园高级教师与家长交流手记

    2-3岁是幼儿成长发育最为关键的时期。在心理上,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出现“不听话、耍性子”甚至反抗的现象;在情感上,亲子“依恋关系”强化,情绪外露易变;在身体上,肢体动作、平衡能力有较快的发展,语言表达、听说能力正在形成。然而,此时也是幼儿即将离开家人,独自入园的时候。这期间,孩子因突然长时间离开家人所表现出的“分离焦虑”与年轻父母因对孩子的“担忧牵挂”的而产生的两种情绪波动强烈,这无疑是对初为人父母者的一个严峻考验。本书采取了家园双方对话、讲故事的形式,以生动的案例为家长解忧释疑。同时,也可为托幼教师的日常工作提供参考。
  • 左手爱孩子 右手立规矩

    左手爱孩子 右手立规矩

    本书融思想、智慧、创新于一体,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方法与原则。本书通过阐述爱和规矩的关系以及重要性,改变了千万家庭中国式传统教子观念和模式,纠正了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种种误区,是家长和老师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同时,书中列举了诸多具体可行的方法和策略,为父母解决管教孩子的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其思想独特,视角新颖。家长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孩子不按着规矩去做怎么办,孩子不喜欢被规矩所缚怎么办,怎样让孩子学会将规矩变成习惯,怎样让孩子从规矩中感受父母博大的爱和良苦用心……本书都会告诉你答案。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太阳族

    太阳族

    相传古时有一棵太阳树,守护着在地球上生活的人类。后来,太阳树因为某种原因消失了,然而,太阳树的种子并没有消失,散落的种子化作人类的执念进入了人类的体内。与此同时,地球上也多了令一种生物,他们吸食人类的负面情绪生存,一场大战不可避免。。。
  • 总裁老公太妖孽

    总裁老公太妖孽

    一次欺骗破产,一份浪漫爱情!一位调皮母亲,一个俊男女婿!“女儿,我们家破产了!”“女人,我爱你!”……一位睿智女主,两位傻傻闺蜜,怎能不看?
  • 妖娆入骨

    妖娆入骨

    看过了繁花美景,看过了人心险恶。却发现什么都抵不过你的一笑。那是我一种追求的美好。“我好像看到她了,依旧还是在那个花丛中。”“我好像看到他了,依旧还是在那个下雪天。”
  • 元素终日

    元素终日

    在这个和平的世界里,一切都都是那么和谐~而这个世界有一个平淡的职业!名为药剂师!药剂师在这个世界是那么难获取!而最高级的究极皇药剂师是更能获取!而阿冰和白就是一名究极皇药剂师!
  • 武神的校花老婆

    武神的校花老婆

    一个从大山走出来的少年,他身怀绝世武功,医术超群,星相占卜,奇门遁甲无一不能,气质老师,美貌校花,清纯明星,商业御姐一一拿下。
  • 网游天涯明月刀

    网游天涯明月刀

    这是个剑与刀的世界,武学之天下,功法之圣堂。武林之神话,再次横空傲世。挑天下英雄,潇潇洒洒快活人间。
  • 王俊凯之和我在一起

    王俊凯之和我在一起

    文中的女主和他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又会怎样冲破困境的呢?
  • 岐路

    岐路

    胡晓松,教育局的副局长,杜天图,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林雅琪,一名有着深遂而幽怨眼神的小学老师,在这三人之间,有着什么样的恩怨情怀呢?又会有一个什么样子的结局呢?
  • 顺风顺水:现代商业办公装修与布局参考手册

    顺风顺水:现代商业办公装修与布局参考手册

    无论是职场打拼,还是经营事业,我们都希望能顺风顺水。顺风顺水,一切都会顺心。这里的顺风顺水是指有好的风水。风水理论认为,办公室的风水好,工作之人就会心情顺畅,工作顺利,事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