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32700000019

第19章 主要粮食品种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政策定位

(一)稳定数量、重视质量,高度警惕稻谷综合生产能力的下降

大米是中国居民的第一主食,用于生产大米的稻谷主要是水稻。从供给方面来看,水稻适应性极强,只要有水,一般都可栽培水稻。因此,中国稻作分布区域辽阔,绝大多数省、市、区都有水稻种植,但秦岭、淮河以南更适宜水稻栽培。中国北方则拥有有利于水稻高产的自然条件,只要解决好灌溉问题,在北方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实现稻谷增产的潜力很大。尽管从实现粮食供求平衡的要求出发,在2020年前,中国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任务较轻,但我们对于稻谷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政策定位,仍然应该是:稳定数量,重视质量,高度警惕稻谷综合生产能力的下降。主要原因是:

1.从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经验看,稻谷往往是导致中国粮食供求失衡的先导性和敏感性品种

在全国粮食的品种平衡中,短缺程度相对最大的通常是稻谷,最难解决的通常也是稻谷。相对于其他主要粮食品种,稻谷的商品率最低,稻谷或大米的安全储藏期最短,因而稻谷产量的增减对于影响市场供求和价格的放大效应更强。以2003年为例,玉米、小麦和稻谷的商品率分别为44%、42%和36%。从历史经验看,稻谷单产的波动系数也最低。1980~2001年,中国粮食、稻谷、小麦和玉米单产的平均波动系数分别为3.71%、3.11%、4.87%和7.09%。因此,相对于其他主要粮食品种,稻谷通过储备和年度产量的丰欠来调节供求平衡的可能性较小。即使粮食总产量在增长,只要稻谷的供应偏紧,稻谷供求失衡就容易波及其他品种,从而引发粮食供求的严重失衡。

2.今后粮食主销区的稻谷消费量可能不减反增,由此可能增加粮食主销区对全国粮食供求平衡影响的先导性和敏感性

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验表明,粮食主销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往往是影响粮食安全的先导性和敏感性地区。部分粮食主销区的省,一方面,在中国稻谷生产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在稻谷消费、特别是稻谷商品性消费中的地位,也将进一步凸显起来。以2004年为例,浙江、福建、广东3个粮食主销区的省,所生产的稻谷占全国稻谷总产量的比重高达13.1%。这些粮食主销区的省、市,作为工业化、城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中国外来人口和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地区。随着外来人口规模的扩大,对稻谷作为口粮的消费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甚至可能在全国稻谷消费总量不断下降的同时,这些地区的稻谷消费量不减反增。如果全国粮食流通能力建设,特别是储备粮布局没有明显改善,由此可能会进一步增加粮食主销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对全国粮食供求平衡影响的先导性和敏感性。

3.今后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实现稻谷供求平衡的制约因素将会日趋突出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今后依靠播种面积的扩张,实现稻谷稳产高产的回旋余地已经越来越小。一方面,随着中国粮食消费需求总量的持续增长,稻谷同小麦、玉米乃至其他粮食品种争地的矛盾将会愈演愈烈,由此会制约稻谷播种面积的扩大;另一方面,在中国不同类型的稻谷主产区,依靠播种面积的扩大来实现稻谷增产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目前,中国稻谷生产主要集中于南方十四省。2005年,南方十四省稻谷产量占全国稻谷总产的比重仍然高达84.01%。近年来,南方十四省在稻谷生产中的比重逐步降低,对全国稻谷增产的作用不断弱化;而东北三省在稻谷生产中的比重则不断提高,对全国稻谷增产的作用也是不断增强的。东北三省原先扩大水稻的种植,确实发挥了“以稻治涝”的作用;但是,如果不能显著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特别是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则盲目扩大水稻种植,有可能会加剧水资源短缺,产生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南方十四省大多属于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推进比较快的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会始终形成扩大耕地占用的强大压力;而且占用的耕地大多属于水土条件比较好、稻谷生产能力比较强的耕地。鉴于迄今为止仍有超过85%的稻谷产量来自南方十四省,南方十四省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对于稳定稻谷播种面积的负面影响,显然大于对小麦、玉米和大豆等播种面积的负面影响。第二,相对于其他主要粮食品种,稻谷的增产甚至稳产更加依靠单产水平的提高,而稻谷单产水平的提高,将会面临科技进步和农业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的严重制约。此外,由于稻谷主要作为口粮、玉米主要作为饲料,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持续提高,中国对稻谷优质化需求的增长将快于玉米,由此会制约稻谷单产水平的提高,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稻谷粮食单产水平的下降。

4.相对于其他主要粮食品种,利用国际市场调节国内稻谷供求平衡的空间和可能性相对较弱

一方面,中国南方居民素以稻谷作口粮,受膳食习惯和消费者消费水平的影响,今后稻谷在中国居民消费中的重要性,是其他粮食品种难以根本替代的;另一方面,相对于小麦、玉米和大豆,由于大米的国际贸易量较小,稻谷在国际市场的可获性较差,进口替代作用最弱,利用国际市场调节国内稻米供求平衡的回旋余地最小。目前,中国的稻谷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约占全球稻谷总产量的1/3.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国之一。但是,由于种植面积持续减少、产量连年下降,中国的大米出口国地位日益面临国内供求失衡的挑战。与此同时,每年国际稻米的贸易量不到其生产量的6%,而小麦是18%,大豆是25%,玉米是13%。根据美国农业部2007年2月供求报告数据,2006年全球大米贸易量2912万吨,要购进数百万吨大米,就会对国际市场产生较严重的影响。因此,如果从国际市场上大规模进口稻谷,由此产生的影响将远远超出其他粮食品种。

5.由于稻谷主要作为口粮,在稻谷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中,应将提高质量放在突出地位

相对于其他粮食品种,在稻谷消费中用于口粮的比重最高。因此,今后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稻谷需求的优质化、精细化和品牌化进程将会不断加快,稻谷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多层次化也将不断发展。可见,在稻谷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中,应把提高质量,包括促进稻谷品种品质的多样化和多层次化,放在突出地位。

稻谷消费需求优质化、多样化和多层次化的发展,将会进一步引发稻谷生产、运输乃至进出口格局的变化。粳米相对于籼米口感较好,由于消费结构升级的示范影响,中国粳米的消费群体将会进一步扩大,稻谷消费中“以粳代籼”的倾向也会进一步发展。目前,中国不仅东北、华北、京津沪、江浙大部分地区以粳米为主食,就连中南、华南等地的大城市也出现了这种趋向。甚至在传统的以籼米为主食的南方地区,随着农民市民化和外来人口的增加,“以粳代籼”的趋势也会进一步强化。这一方面会对东北地区实现稻谷增产、提高其在全国稻谷生产中的相对地位提出日趋强烈的要求,另一方面会加大稻谷产消区域分布的不均衡性,使稻谷跨区域远距离运输的需求进一步强烈起来,甚至会逐步强化大米南进北出的格局。

(二)统筹兼顾,质量优先,适度加强小麦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在2020年前,中国小麦的用途、消费需求及供求平衡的变化趋势基本等同于稻谷。因此,小麦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政策定位和对策思路,应该基本等同于稻谷。明显不同的是,相对于稻谷,第一,当前小麦供求中的品质矛盾更为突出。甚至在像河南这样的小麦大省,在普通小麦严重过剩的同时,优质、专用小麦不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因此,在小麦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中,加快优质化、专用化进程的任务更为艰巨。第二,小麦跨区域远距离运输的问题相对较轻。一方面,中国小麦的分布极为广泛,全国各省区都有小麦种植;另一方面,全国小麦生产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河北三省,这三个省与全国大多数省区之间的空间距离较短。因此,长期以来,国内生产的小麦在南北方之间虽有流动,但数量较少;且南北方的小麦供求缺口主要依靠进口解决,这种趋势仍有可能继续下去。第三,小麦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不能局限于稳定,应在稳定基础上适度有所强化,近中期尤其如此。

(三)数量优先、统筹兼顾,显著加强玉米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单从数量方面考察,为了确保主要粮食品种的供求平衡,在三大主要粮食品种中,增强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的任务最为艰巨,而且要求玉米综合生产能力持续较快增长。但是,从国际经验和中国实际来看,玉米往往是产业链最长、加工产品最多的品种,提高玉米产业竞争力,对玉米品种多样化、专用化的要求也最高。因此,在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中,应该采取数量优先、统筹兼顾的方针,将显著加强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与促进玉米产品的多样化和专用化结合起来。

中国玉米播种面积和总产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产量约占世界总产的1/5.玉米的主产区和主销区也比较集中,余缺地区之间相距较远,几乎横跨整个中国。一方面,玉米生产呈明显的偏北布局,东北及华北地区生产条件最为优越;另一方面,玉米消费呈明显的偏南分布,作为玉米消费大户的饲料工业和养殖业向南倾斜发展的特征比较鲜明。因此,北方玉米的库存积压严重和南方玉米的较大缺口往往并行发生,以至于玉米不仅是“北粮南运”的主要品种,也是“北出南进”的重点对象。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北粮南运”的粮食中,玉米的比重就已经达到70%。但就总体而言,由于今后国内玉米消费需求增长很快,玉米生产又不可能过度挤占本应用于稻谷、小麦、大豆生产的耕地资源,在此背景下,要实现国内玉米的供求平衡,只能依靠“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按照数量优先、统筹兼顾的原则,高度重视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另一方面,适当扩大玉米进口。与2003年相比,到2010年和2020年,中国的玉米消费需求总量将会分别增加4968万吨和10873万吨,分别占2003~2010年、2003~2020年间粮食消费需求总增量的80.6%和95.9%。因此,尽管自1985年以来除1995、1996年两年外,中国在绝大多数年份玉米都呈净出口格局,而且2002、2003年连续两年的玉米净出口量都超过1000万吨;我们仍然可以假定,到2020年,玉米将会成为中国粮食进口的主体和粮食进口量增长的主体。

在许多发达的玉米生产国,玉米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粮食品种,而是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产业链条,其生产、加工、储运、营销乃至育种科研、产品开发等诸环节已成为一体化的产业体系。美国、日本等玉米加工产品已经多达4000多种,玉米还是生产饲料的主要原料。因此,发达国家的玉米生产已经实现了高度的多样化和专用化。相比之下,中国玉米及其加工品品种单一,转化率和转化层次都比较低,转化设备陈旧落后,附加值小的问题更为突出。这与中国玉米的多样化、专用化发展较慢不无关系。因此,为了促进玉米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尽快提高玉米主产区的农民增收能力,在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中,应把促进玉米生产的多样化和专用化放在重要地位。结合推进玉米生产的多样化和专用化,带动玉米的优质化。

参考文献:

1.郭玮等,强化主销区在粮食安全中的责任,《农村经济文稿》2005年第2期。

2.郭玮,粮食供求区域平衡政策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11期。

3.陈锡文,当前中国的粮食供求与价格问题,《中国农村经济》1995年第1期。

4.李志强,中国‘八五’期间粮食供需变化及平衡分析,《中国农村经济》1997年第6期。

5.常向阳,对我国粮食市场‘买难——卖难’波动的反思,《农业经济问题》1997年第11期。

6.课题组,农产品“买难”、“卖难”交替发生的深层原因及对策研究,载于《中国农村研究报告·1999》,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3月版。

7.欧维中等,关于缓解南北方粮食远距离大量流动矛盾的对策探讨,《中国农村研究报告·1990~1998》,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3月版。

8.农村年度分析课题组,《1994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年度报告兼析1995年发展趋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5月版。

9.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农村政策法规调查与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10.朱彬,我国粮食产业衰退的需求原因及其调整前景,《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第4期。

11.徐蕴辉,对小麦过剩现象的再认识,《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第4期。

12.陈锡文,当前中国的粮食供求与价格问题,《中国农村经济》1995年第1期。

13.刘振伟,我国粮食安全的几个问题,《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第12期。

14.张留征,《粮情·对策——中国粮食问题研究》,重庆出版社1990年7月版。

15.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04~2005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4月版。

16.刘江,《21世纪初中国农业发展战略》,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3月版。

17.朱希刚,自给与进口:中国粮食供需平衡分析,国研网2005年3月30日。

18.韩俊,《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19.谭向勇、孙琛,目前粮食过剩问题及对策,《农业经济问题》1999年第7期。

20.郑有贵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政策对粮食增产的影响,载于《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1.于保平,《关于当前粮食供求形势与粮食政策的几点思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内部资料)2004年第75号。

22.韩俊等,完善宏观调控政策的建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6年第31期。

23.孔祥智等,《中国三农前景报告》,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3月版。

24.黄明东,2006年世界大米市场回顾及2007年展望,http://www.cnmf.net,2007年4月24日。

同类推荐
  • 一本书读懂大数据

    一本书读懂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学会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下,因为没有数据的精确度量就无法进步。利用数据,我们可以看清、看准、看透所面对的个人问题,工作问题和所从事的商业问题。理解大数据、利用大数据是现代人标配的能力。
  • 基于重庆实证的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机制研究

    基于重庆实证的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机制研究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背景与理论研究;重庆新农村建设现状与问题;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研究等。
  •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7):工业发展效益现状与分析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7):工业发展效益现状与分析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许多工作要做,应突出重点,在以下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上取得进展和突破:第一:要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转向又好又快的发展。第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第三: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布局合理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第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第五:在继续推进生产经营领域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必须推进生产社会化的改革和调整。
  • 最全最全的哈佛经济课

    最全最全的哈佛经济课

    经济学不只是“赚钱的理论”,它也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有的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在每日的经济活动中,每个人都想要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但是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获得对自己而言最大的好处?本书就是在这样的灵感启发下产生的。它通过对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经济现象,以及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经济事件的生动剖析,让读者在品味趣味的同时,对经济学也能有一个初步而全面的认识,从而把握更加经济的生活。
  •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本书为相关专业高校教材。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的不断完善。
热门推荐
  • 我当为书魔

    我当为书魔

    世间有一种人,无视道德,无视生命,无视尊严,肆无忌惮。这种人,为一己之私,杀百千人,还带着微笑;这种人,为一己之欲,焚万家灯,还兀自开怀。这种人,有一个称谓——“魔”!而为了一本书,一份手稿,杀百千人,焚万家灯者,还兀自开怀大笑者,称之为“书魔”!
  • 拴住多金首席

    拴住多金首席

    听过继承财产,继承事业,继承房产,但是没听过继承情妇。她明里是他大学校友,背地里却是他父亲的情妇;父亲死后任何话语都没留下,白纸黑字点明要他继承情妇。一纸遗书,一个登堂入室的情妇,一场寻找遗书的争夺战。看着她偶尔露出的是忧伤,他心里跟着不快乐,看着她束手无策,他却在设计她之后又将她解救出来,看着他被其他女人侮辱,她没反应,他却肺都气炸了。总总的行为都让人以为他爱她,但是他该恨她才对,为什么要怜惜这个狠狠伤害他的女人,他是疯了吗?
  • 重生之女配励志记

    重生之女配励志记

    这是一个渣女配重生的故事,男主女主你们好,请让我过过,给你们腾地方。那个男主,你拽着我的衣服干什么?我不爱你了,我说的是真的,什么!?这绝对不是欲擒故纵!艾玛!男主你别跟着了!我家男神在那边等我呢!小心他分分钟秒杀你!总的来说,这就是一个菟丝子般的女配自己励志成长,结果获得了爱情的故事。自立自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 捕龙者说

    捕龙者说

    一个平凡的少年,一次飞来横祸让他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变了一个犯人,从此与亲人失联。又因为一次阴谋的策动他得以脱身,为了寻找亲人,他踏上了漫漫的冒险旅程,在冒险中他结识了许多朋友,为了生存,为了保护朋友和亲人他在冒险中不断地壮大自己,同时缠绕在他身边的阴谋正一步步让大陆迈入动乱的深渊。。。。。。。。
  • 玉崩

    玉崩

    五千年前,玉神灭世。三千年前,四国争霸。一千年前,玉魔屠神。现在玉之大陆一片祥和,但黑暗中却暗流涌动,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
  • 夜冷栖何处

    夜冷栖何处

    这本书,没有主角光环,主角一直是猪脚,只是慢慢在成长。这本书,没有逆袭,只是从一个中产阶级到一个商业顶峰。这本书,没有后|宫种|马,但是有多情暧昧。这本书,没有夸张且迅速财富积累,一切循序渐进,聚沙成塔。这本书,有的是兄弟情,朋友义,亲情浓,商场险,人心恶,社会百态,人情世故,现实冷暖。夜冷星稀栖何处,冷月独怜洲渚!JoEnnY……Never_Mind……
  • 娘子,为夫想回家

    娘子,为夫想回家

    他是江湖上令人闻分丧胆的魔宫宫主,也是一代天朝的王爷,却因轻信了与自己一同长大的哥哥,而遭到暗算。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天才外科女医生,一个意外让两人相遇到一起。“慕容绝快给老娘滚出来!””娘子,为夫这不就出来了嘛,别生气,免得动了胎气。““滚,老娘说了今年不要孩子,你听不到吗!”“可是有都有了,不能把他打了吧。”“哼!下不为例!今晚你睡书房!”“为什么!”“没有为什么,你去不去,不然你这十个月都别想回房。”“遵命,夫人。”从此,一代枭雄走上一条妻奴的不归路,而且还乐此不疲。
  • 武灵制霸

    武灵制霸

    因不满无止尽的杀戮与战争,女神乌索开辟出了一块并不适合修行的新大陆。然时如逝水,灵素的匮乏导致大陆日渐衰微,生命存亡岌岌可危……这是阴谋者最好的时代,也是修炼者最恶的时代。武魄修炼等级:【凝魄境】武师,武斗师,【开印境】武印师,武上师,武宗师,武尊师,【化形境】……八门:开·休·生·伤·杜·景·惊·死
  • 旺妻难逑

    旺妻难逑

    张侍郎府的二爷已经是两个小女孩儿的爹爹,他做梦都想有个儿子。可是,夫人又生下一个小女儿。合家失望。张二爷的小女儿侍郎府的五小姐满月时,有高僧曰:“此女旺相,实是罕见。”旺弟旺姐旺爹娘旺家族,旺人旺财旺仕途事事旺。旺夫,是理所当然的。这女子,能旺夫益子耶。于是,众男想把张侍郎府的五小姐旺儿娶回家,旺儿撇嘴:哼,休想!
  • 今天明天一线牵

    今天明天一线牵

    一个高中生,有意探寻未来,穿越后修炼功法回归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