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16500000021

第21章 角色错位

捧读今年第三期的《文学自由谈》,见到上面有段关于作家社会地位的话:“在人们的心目中作家总是神圣的、崇高的,作家身上有一层绚丽的光环。作家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远远高于歌星、影星。一个有成就的作家及作品可以影响一个时代。”因想起此前寄给《文学自由谈》的拙文,将作家同圾垃清洁工相提并论。为此要作几句补白,以免误解。

上面摘录的那段话,我听了心里肯定是很舒服的。我的说法,也并非故意贬低作家,或者是自我贬低,犬儒主义。这里要注意的是一个定语,即“一个有成就的”。何为“有成就的”,下面举了鲁迅、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到了这种程度,当然是“神圣的、崇高的”了。这与我的意见并无矛盾。同样的,做清洁工做到时传祥,做影星做到卓别林,不也是“神圣的、崇高的”么!

道理很简单。在孰高孰低上,各种合法职业之间其实并不存在可比性,可比的只是从业者各自的成色。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就难免失落。

很多年前,一位女作家去住宾馆,登记时人问她的工作单位,答曰某地作协。对方听成了她在某地做鞋。她气极大怒,认为对方侮辱了她,便在报上发表文章,疾呼宾馆员工要努力提高文化素质。

这是又一个由谐音闹出的喜剧。我欣赏这奇文时的感觉完全是在看喜剧。且不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作文和做鞋之间的差别难道就真有霄壤之别吗?宾馆员工不知道 “作协”就是文化素质不高,作家都知道我国服务行业的种种协会吗?

还有比这更可笑的:

有一年江西一家出版社请一帮京城的作家开笔会,汽车从苏东坡游历过的石钟山返回时在鄱阳湖口要过渡。为安全起见,渡船要求车上人不要下来。作家们不愿受拘束,渡船工人就同他们吵起来。作家们便怒吼:“我们是北京来的作家!”接下来其中一位挨个指着同行问工人:你知他是谁吗?岂知工人毫无惧色,说:我不管你们是哪个,不行就是不行。双方就推搡起来。那一次我叨光奉陪,总算用当地土话解了围。

不知从何时开始,作家们一个个觉得自己是天地第一人。走到哪里都是一副舍我其谁的神态。据说,几位在文坛一度叱咤风云的作家甚至曾经上书要求列席中央最高决策会议。作家有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固然是很可尊敬的事。政治家文学家也并不存在哪种“家”一定比哪种“家”伟大的问题。大家各司自己的社会职责也就可以了。一种“家”非要去取代另一种“家”,就难免要角色错位。

1985年我受江西省政府派遣去参加南斯拉夫的一个国际诗歌节,有幸跟中国作协的一个代表团同行。一路上,中国作协代表团的几位不住地交头接耳,神色庄重地互相叮嘱一定要严防帝国主义的亡我之心不死,一定要小心与敌国、中间国与会者的交往。似乎是去办一件严重的外交军国事务。结果到了目的地,外国的唐璜们、雪莱们只是开心游览玩乐,其中或有中情局、克格勃一类,只是我认不出也未可知,但至少没有公开见到谁想要策反或颠覆某国政权。我们一行到了那里,也只需像山里人进城看热闹一样了事,用不着为谁的敌对企图而提心吊胆。在国际活动中注意维护祖国利益当然是可爱的,但把自己的具体任务弄得不尽准确,总是有些滑稽。

作家就是作家,就是一种以编故事谋生从而服务社会的职业。故事编得有好有歹。编得好的受人敬重甚至崇拜,甚至成为圣人。编得一般(更不用说很差)的便是芸芸众生,便是只能有平常心的平常人,毫无特殊可言,不然就无异于自我膨胀。丫环的命小姐的心,那是自己给自己找气受。膨胀得太厉害,一旦受了刺激,就会格外地瘪下来,比常人还消极。比方如今,社会变得物质化了,作家(少数大师除外)就有了被弃宫女的幽怨,“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这似乎是一个时代的玩笑,也似乎是一种命运的报复。

其实,这幽怨毫无必要──只不要在心理上把自己当成一个曾经倍受恩宠的后宫妃子就行了。作家这职业到底还是需要一点优于许多人的智慧的职业,以中国之大,人口之多,还是会有人作兴的。我所在的省作协,有一个承包报刊发行的人在自己的名片印上“作协经理”,居然有许多人买账。作家中的老男人以作家之名使爱好文学的烂漫少女上钩的事也时有所闻。最让人鼓舞的是征婚广告,很多都要求意中人有文学上的爱好。可见,还是有人要以文学为风雅的。

因此,不自我膨胀并不等于就要自卑。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必自视颇高,也不必自视颇低。80年我在北京上文学讲习所,同学中广东的国凯兄有一次发表高论说,文艺就像妓女,谁都心向往之,完了事谁又都朝她吐口水(此为大意,原话更具动作性)。

平心静气想想,除去戏谑的成分,一点道理没有么。

同类推荐
  • 散文杂拌

    散文杂拌

    本书作者邓友梅著名“京味作家”,作者本人内心深处坚守的情感,也是他作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放眼世界的文化积淀,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虚怀若谷、谦德满怀的老作家一路行走一路自立的风骨与精气神。《散文杂拌》收入作者的多篇中短篇作品,各个写作时期的重要作品,基本反映了作者创作的全貌。
  • 布达拉宫的月亮

    布达拉宫的月亮

    集子中大量篇幅记录着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思考。比如《梦游枫桥》,写的是张继和他那首永远的《枫桥夜泊》,作者游弋在枫桥及运河水面,试图感受张继夜泊的情怀,但是却无法找到张继的感受,因为张继为枫桥建立了至高的标杆,给后人留下了永远的绝唱。作者的足迹还曾抵达过非洲、欧洲、澳大利亚等诸多角落,他的文字同样给我们留下了幽远而沉重的思考。
  • 碎簪记:苏曼殊作品精选

    碎簪记:苏曼殊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中国文化名人谈故乡

    中国文化名人谈故乡

    乡土情谊是一个对培育他的故乡的眷恋之情。这种浓厚情谊的绵绵延续,是凝聚中华民族情感的基础。故乡的野菜,故乡的街道,故乡的小桥流水,故乡的乡亲民俗是每个游子心灵的依托。看看故乡的月光,闻闻故乡的泥土是游子们的愿望。本书汇集了众多文化名人描写故乡、回忆家乡和往事、故人的文章。《谈故乡》集中国现当代作家,包括鲁迅、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朱自清、张爱玲以及张中行、陈从周、余光中、三毛等150余位作家的200多篇思故乡佳作。浓浓的乡情,把人们带回了那个年代,那个地方,令人回味无穷。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立场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立场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领衔”“立场”“虚构”“叙事”“重建”“前世”栏目中刊发的短篇小说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
热门推荐
  • 神兵再现

    神兵再现

    和谐的大陆受尽沧桑,当年的太平盛世已石沉大海,不是为师冷漠,只是,命中注定的是你,为师只能袖手旁观。命运的大门已经打开,来吧,命运之神在等着你们!不屈服,这才是你,神兵之心。
  • 我当茅山道士那几年

    我当茅山道士那几年

    想知道我当茅山道士的那些事情吗?传承了茅山掌门,身怀阴阳眼,究竟是福是祸?
  • 裂天乱世

    裂天乱世

    一个皇太子招到灭门,流落到一个小村庄开始新的冒险。在一个人心惶惶的时代,到底怎样才能立足于世?
  • 邪凤逆天之毒妃称霸

    邪凤逆天之毒妃称霸

    她是站在巅峰的王,杀伐果断,冷酷无情,沾染得满手鲜血。他是一国皇子,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专情如一。她是黑暗主宰的转世,他是高高在上的帝君。一场跨越绝对身份的爱情、一个步步为营的天大阴谋、一次次的背叛……“唯有魔,不能成神!”【设定修改中,本书不会再更】
  • 你凭什么工作比别人好

    你凭什么工作比别人好

    在职场中要战胜自己,就要剖析自己、正视自己、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如果我们被眼前的安逸冲昏了头脑,在职能学习中不做好准备的话,就会常常处于被动状态,被周遭的人与事牵着自己的鼻子走。提高职能学习,主要是在工作上找到高效率的方法,在本书中提到的36个方法,会使我们在职能学习中茅塞顿开,并在不经意中改变现有的职能学习方法。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发现通过对职能学习方法的改进,自己明显比周围的人更胜一筹,人生也许就从这个时候开始创造奇迹……
  • 书生定国

    书生定国

    书籍承载着智慧,文明因为文字而耀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人心存正念,诸邪避退,莫敢不服世界为强者张目!
  • 女校极品教师

    女校极品教师

    特种兵王接到上级任务,应聘成为女校的一名教师。可是这么多莺莺燕燕的学生,他该怎么办?美貌清纯的校花,霸道嚣张的女警,冷傲高艳的白领,我来了!
  • 天下寻灵

    天下寻灵

    风起日落,天行有常。生活的精彩就在于它时时刻刻都会发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意外。一个普通的青年,在人为的因素下发生意外而激活古玉玉灵。再次睁眼的时候却发现自己重活到了幼时。而这一世,生活开始变得精彩纷呈。无数接踵而来意想不到的怪事层出不穷,神秘驱魔师、重情重义的千年散魂、幽冥地狱中火红的彼岸花……以及被蒙上神秘面纱的圣灵天阙,和那个不一样的玄幻世界。铉屿就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带给大家一个所有人都目所能及的世间百态。(前期轻松,后期稍微紧张。)(金手指比较粗大。)
  • 兰渊

    兰渊

    秋水潇然云波远,龙翔凤舞入九天。记得小巅初见,两重心字罗衣。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一片天地,几场风月,写尽风流故事;一许朝堂,两类江湖,叹尽世事无常。风花雪月,阴谋阳谋,一世繁华,俱抵不过那些浅笑还颦;情投意合,铿锵驰骋,地老天荒,都止不住那些世事牵绊。
  • 绝爱后宫:我知帝王心

    绝爱后宫:我知帝王心

    自十二岁起,我便知道我的人生一大半时光将注定在深宫中度过。十七岁的二皇子梓川被册封为太子。立储前,明媚的午后,梓川绽开和煦笑容说出那句每次见面都会说的话时,我并没有如每次那般嬉笑闹过,而是红透了一张脸,鼓起勇气轻轻“嗯”了一声,很快带着丫头跑开。“芫妹妹,等你长大了,嫁给我做王妃可好?”谁料事与愿违,梓川中毒而亡,我发誓找出暗害他之人。待五皇子梓逸登基,我与之并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