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13500000008

第8章 卷三

这些年来,很多的同学告诉我,我们念佛的功夫不得力,当然不能是完全不得力。我们看到一些念佛往生瑞相非常好的人,在国内国外都有,这是很难得、很殊胜的机缘。那么用功不得力的原因,实在说,不仅是我们这个时代,自古以来都是很常见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烦恼不能够减轻,智慧不能增长,这就是功夫不得力了。如果功夫得力,一定是烦恼轻、智慧长,我们的日常生活一定更趋于美满、幸福。佛在此经告诉我们,原因就是我们没能够放下,没有能够看破。也就是说,无始劫来的业障习气在作祟,障碍了我们修学精进。根本原因就是我执,这个佛在大乘经上讲得很多很多。虽然说执着有两种,我执与法执,可是我执是根!

所谓我执破了,法执犹存,其实那个我执破,只是破一个粗的执着;微细的执着当然还存在,否则的话,你说法执犹存,那什么人执着法执呢?那还是个我。没有我的时候,怎么会执着法执呢?那么由此可知,这个我执,一直到等觉菩萨还有一分微细的我执,必须要到如来果地上,这个二执才真正破解,自心圆满现前。那么由此可知,大小乘佛法都破执着,说穿了呢,佛法没有别的,自始至终破执而已!《金刚经》彻始彻终就是叫我们破我执、破我相、破我见,这个东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太难太难了!你看凡夫起心动念总有个我,没有把我忘掉。

诸佛与凡夫差别在哪里呢?佛没有我,凡夫有我。有我就决定是凡夫,有我就决定是六道轮回,没有法子,不能出离!像本经世尊说的,我们学佛决不是这一生才开始!不是这几年我才开始学佛。实实在在讲,能够接触到大乘经生欢喜心,能够读诵一部两部经,能够听讲一两个小时,都是过去生中曾经种了很深的善根,没有大的善根福德因缘,怎么样也接触不到。要照这个《无量寿经》上所说的,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可以说是无量劫来,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个善根福德可以说非常深厚!这一生才有这个机缘遇到《无量寿经》,遇到净土法门,遇到才能生欢喜心,发心想往生极乐世界,动了这个念头。这个念头动了,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往生呢?实在讲没有把握!过去生中,这个法门我们不晓得遇过多少次!也动了多少次的念头,没去得成!不能去!说实在话,就没有成就!依旧还要搞六道轮回,在六道里面苦!一世比一世苦,这个苦与乐,轮回里的苦与乐,根本的原因就是业力的累积。那我们想想,我们这一天当中,这一年当中,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都是业!是善业多,还是恶业多?必定是恶业多。从里面来说,正如同百法明门里面讲的,我们善心所只有十一个,恶心所有二十六个,烦恼就是恶心所!你看看这个起心动念,善的心所少!恶的心所多!何况这两类要做一个比较,恶的念头重力量大,善念薄弱抵不过恶念。

所以起心动念都是贪、嗔、痴、慢,这是从里面讲;外面是五欲六尘的诱惑,物质环境的诱惑,还有比物质环境更厉害的人事环境的诱惑,怎么会不造恶业?所以造作恶业一天比一天重,我们所累积的恶业多过善业。那么换一句话说,来生的果报,不就清清楚楚吗?恶业牵引我们到三途去!善业引导你到三善道!这是佛在经论里头说得很明白的,我们自己冷静想一想,有道理!确确实实这个是事实。我们心里面向往极乐世界没错,阿弥陀佛确实是大慈大悲平等的接引,但是往生西方条件要具足。我们平常看经是很粗心大意,听说西方极乐世界只要三个条件:信、愿、行,我信,我也愿,我也念几声阿弥陀佛,这就能往生了嘛!那个信、愿、行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不是漫无标准的。即使临终十念往生,你要晓得他那个十念是什么标准?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虽念佛也不能往生。这就是常常说的这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信、愿、行是方法,必须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但是这三个条件里头要讲功夫,功夫是什么呢?心清净。

这个经上也常说“心净则土净”!你用信、愿、行这个方法念到心清净,什么叫心清净呢?妄想、分别、执着、烦恼不起作用,这个心就清净了。这说起来也不简单!念佛往生人为什么会那么少?要念到清净不简单。但是这个法门,跟其他法门做一个比较,容易太多。其他的法门要断烦恼,这个法门不需要断烦恼,只要你这个信、愿、行能把烦恼控制住,不叫它起作用就行了。所以这个法门叫伏烦恼,古人有个比喻比喻得很好,叫石头压草,根在里头,没有断根哪!那么其他的法门,必须要连根拔除,它才能够起作用,才能够超越三界,才能够脱离轮回。这个法门只要把烦恼暂时控制住,它不起现行,不起作用,那就行了。所以我们念佛,最低限度要念到这样的功夫。《金刚经》的理论方法,我们这一个时代的人,要想照着去修,可以说不可能,太难太难!但是《金刚经》的理论方法,帮助我们念佛伏住烦恼,那就大有作用了,它让我们把这一桩事情明白了,把这一桩事情搞得清清楚楚。所以须菩提看到释迦牟尼佛的生活方式,佛的生活充满了智能,显示出大自在、大圆满。这是须菩提看出来的!所以,一看出来就赞叹!稀有世尊,这太稀有啦!我们怎样学他呢?我们之所以不自在、不圆满,有两个根本问题:

第一个呢,我们的心太乱了,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所以他就提出一个问题:“云何降伏其心”,这个心是妄心,是妄念,这个念头怎样能够把它伏住,把它断掉。

第二个问题,我们这个心要住在哪里?过去,中国禅宗二祖慧可大师,见达摩是在讲同样的问题!达摩问他:“你来见我干什么?”“我心不安哪,请大师给我安心!”心不安包含了这两个问题,不晓得心应该安在哪里,妄念纷飞,怎样能把它降伏住。

那么,这个就引起释迦牟尼佛说了这么一大篇大道理。这一部经,我们不要看它分量很少,却字字句句都含无量意!世尊答复须菩提的,须菩提看到了嘛!看穿了嘛!所以,他老人家答复得很简单,就像我这样子就行了。所以世尊就说了:“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后面又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如是”就是像我这个样子。这个里面,我们没有看到佛是用什么方法来护念诸菩萨,嘱咐诸菩萨的,我们没有听到他讲一句话,完全是释迦牟尼佛在生活当中表现的,这是身教!这不是言教!“就像我这样子。”

佛的生活是菩萨的榜样,是菩萨的模范,何必还要说呢?看看佛怎么生活,照那样学习那就行了嘛!你问那个心怎样降伏、怎样住?像我这样就可以了嘛!这种问答须菩提没有问题,须菩提看出来了嘛!所以佛一点他就明了。他虽然懂得,我们在旁边的人,听他们两个一问一答,莫名其妙!不知道他们在讲什么话,所以尊者很慈悲,说“愿乐欲闻”,这一句话是代我们请法,是请释迦牟尼佛详细为我们解答。如果只须菩提本身,前面那一句,这《金刚经》就讲完了,就没有了。从这个“愿乐欲闻”以后,释迦牟尼佛详细来讲解,讲的什么?就是前面的两句话。这个里面含意就很深,说明佛法重在实行!不重在言说,要把它做到!要把佛法变成自己的生活。换一句话,佛法就是教我们过一个美好、幸福、圆满的生活而已!这一种幸福美满超越世出世间,那才叫真正幸福,真正美满哪!要不能够超越世出世间法,这世间法就是六道轮回!出世间法声闻、缘觉、权教菩萨啦!所谓我们这个生活行为要超越九法界,那才叫真正的幸福、真正的美满。落在九法界里头有什么幸福可说的?一部《金刚经》,就是佛教给我们这样生活,教给我们这样过日子,所以,你说这个经多重要!

须菩提这一启请,佛就先说怎样把妄念控制住。金刚般若会上,世尊教给我们的方法,真正是妙绝了!我们在许许多多大小乘经论里头没有见到过的,它这个地方讲得简单扼要。首先教我们把心量扩大,为什么呢?那个我执从哪来的?我执就是心量太小啦!起心动念就是我的利益,这个观念要想学佛,那就太难太难!佛是什么?佛就是禅家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我们要见性,不可能!所以,一定要把心量扩大。怎么扩大法呢?发心救度众生。所以一开端,就把十二类生摆出来了,“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这就是总说,底下这个分别说出十二类生,一定要这样发心。

“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度”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帮助别人,帮助这些众生。帮助到什么个程度呢?帮助他成佛,“无余涅槃”就是成佛,这才算是帮助到底!这个众生还没有成佛,你帮助得没有完!你帮助得不彻底!不究竟!要帮助他到成佛。他到成菩萨,成等觉菩萨还不行,你的责任还没有尽到,一定要帮助他圆满成佛。你看这个心量多广,这个心量多大!这是佛的心量。这样的心量,才能够把所有一切的障碍都破除了,这个心量扩张到无限大,跟真如本性相应了,这才相应。度众生把他度到等觉菩萨,我成佛了,他是等觉菩萨,有这么一个观念,那不行!你这个心量还是小!

末后这一句好!“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一句话要紧,决定不能有帮助众生的那个念头,有这个念头你着相啦!所以《般若经》上讲的“三轮体空”!修一切善法决定不能着相,一着相呢,就是凡夫。着是执着,这个住就是执着,执着当然有个我,虽然讲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但是它的根本就是一个我执。我执没有了,其他的当然统统没有了,所以我相是个根本。本经所说的重点就是在破四相,换一句话说,就是在破我执。后半部的经文,则是破我见!更深一层了。但是破我相呢,当然也连着我见在内,因为我见不除,我相怎么能破呢?这决定不能破的嘛!这是教给我们,我们要发心帮助一切众生,决定不要执着我去帮助人。人家接受我帮助,有这个念头就错了,这是凡夫错误的见解,为什么呢?因为清净心中没有这些事情。所以,六祖慧能大师说得好,本来无一物!这些念头,本来没有!你要想见本来面目,你还有一念存在,这一念就是障碍,这一念的根本就是我,就是这一个念头,必须要把我舍掉。所以本经前半部的重点,不管它说多少,不管它怎么说法,都是叫我们离念、离相。后半部着重在离念,比前半部这个意思更圆满,更要究竟了。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从哪里下手呢?佛在此地告诉我们:“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怎样无住?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这个色、声、香、味、触是属于外境,法就包含内心了,就包含这起心动念了。那么换一句话说,他这个里面的含意是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要这样去修布施。布施是生活行为当中的一个代表,大家不要看到,喔!这是布施!那你就错了。布施包括六度!六度包括万行!换一句话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全部就用这一个名词代表了。我们穿衣吃饭算不算布施呢?算布施。释迦牟尼佛就是这样布施!穿衣吃饭怎么是布施呢?穿衣有穿衣的样子,吃饭有吃饭的样子,给别人做榜样!教化众生!样样都有规矩!都如法啦!那他怎么不是布施呢?这是从表面上看,更深入一层看呢,穿衣吃饭是养这个身体!为什么养这个身体呢?需要这个身体为一切众生服务!可见得为一切众生服务是布施,没有这个身体,怎么布施法呢?由此可知,穿衣吃饭都是布施!所以,佛在经里面讲了无量的法门,通常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属于生活里面应当要晓得的一些规矩,在此地就用“布施”两个字作代表。无住的时候,要放得下,一切都要放下。纵然,说到最密切的地方,这是我们凡夫以为的要养这个色身,也不能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不能有。是要讲究卫生,要保养身体,但是不能动这个念头,为什么呢?一动这个念头,就落在四相里面。

你看,释迦牟尼佛每天出去托钵,托钵为什么?他不是养色身吗?他不着相,他比我们高明,我们养这个色身着相。天天想到自己身体,要健康、要保养,他有着相!这着相,跟诸位说,哪个身体都会衰老,营养再好,也不是治本哪!治本是什么东西呢?佛告诉我们,境随心转,我们这个身体也是境!心清净这个身就清净,身清净就不老!心不清净,用种种方法来保养,那是治标!不是治本!还是要衰老,还是要生病。心清净,身就清净了,清净身怎么会生病呢?不会呀!这一点我们要明了,你明了什么?真的幸福!真的快乐!年岁大的时候,健康长寿!年岁大了身体不健康,那个不是幸福!那不是福报!年岁再大,跟年轻人一样,那就是非常幸福了。怎么得来呢?佛教给我们,你能做到,你就得到了。现在这个医生也常讲心理健康,他懂得一点心理,究竟心理健康关系多么大,他还没搞清楚;影响多么深,他也没搞清楚。他要真搞清楚了,那他教人就不是一般的教法了。所以,佛法对于我们有切身的好处,有真实的利益,所以“行于布施”这四个字,我们晓得它的含意是无限的深广。

我们起心动念生活行持,都包括在这一句里面。它的原则就是告诉我们,外不要受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不要受环境的诱惑。它这个用意是在此地,外不受诱惑,内不动心哪!内心如如不动!这个就是佛与大菩萨他们行持高过我们的地方。我们今天要学,学什么?就是这个。释迦牟尼佛一天到晚做出来给我们看,做了榜样给我们看!那么我们晓得,佛出现在这个世间,第一部宣讲的是《华严经》,《华严经》当中有没有这个意思呢?有!不但有,而且比《金刚经》讲得更详细,更透彻,更圆满。《华严经》末后的一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做样子给我们看!怎么学佛?这五十三位善知识,就代表我们现前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论你在哪一个行业,无论你是什么身份,都是菩萨行!都是佛行!确确实实在那个境界里面,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学佛成佛,不一定要出家啦!五十三位善知识里面,以出家身份出现的,五个人而已!所以,佛教导大众,主要还是要叫大家在家成佛!在家成菩萨!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的,《无量寿经》上举贤护等十六正士,你看在这个经前面,排列的这些上首大德,在家比出家多,出家只说了五个人,在家说了十六个人!这十六个人都是等觉菩萨,他们的地位跟文殊、普贤、观音、势至没有两样,贤护等十六正士是属于等觉菩萨,在家菩萨。这是在证明,佛法教人修学,不叫你改变什么身份,无论是什么身份,无论是哪个行业,就你的行业去修行,都成佛道,都能够圆满成佛,只要守住这个原则,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事业一点妨碍就都没有,你的日子才过得真正的幸福美满。所以这个经,我们要仔细去看。

古人常说佛经特别是大乘经,意在言外。换一句话说,你听要会听,看要会看。它的意思在文字之外,单单看文字看不出它的味道;在文字之外听呢,它意思也在音声之外,所谓弦外之音。你要能从这个地方去体会,你才能真正明了,所以这个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又说了“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刚才讲了布施就是生活,不住相布施,就是不住相生活!就这个意思!那个福德就不可思议了,那是真正的福德。福德用现在的话说是享受!从前方东美先生说,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一句话很不容易说得出来!很高的境界!实在说,要照《金刚经》上所讲的原理方法来过日子,那的确是人生至高无上的享受。方东美先生还没有见到,但是他所见到的层次已经相当不简单了。这一句话,说明佛法有真实的用处,佛法决不落空。

依照佛法修学,一定可以得真实的利益,但是这个“得”也不能着。一着了,这个着相呢,你所得的利益,那就很有限了。那就不是不可思量,那是可以思量的。着了相,你所得到的是可以思量的,为什么呢?你的果报不出六道嘛!这范围很小,并不大!不住相布施,为什么说不可思量呢?因为不住相布施,它能见性,见性成佛!真如本性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的本源!是一切法的理体!见性那真的就不可思量,不但凡夫没有这个能力思量,就是诸佛菩萨也无法思量。我们常常在经上见到那个高的境界,殊胜的境界,所谓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就像一般净土经论里面赞叹的西方极乐世界,只有如来果地上才完全明了。等觉菩萨以下,如果不得佛力加持,他也搞不清楚。其实如来在果觉上虽然明了,也说不出来,明了是真的,为什么说不出来呢?太多了!太复杂了!能说出来,所以挂一漏万,这个的确是事实真相!经上举出十方虚空,来形容不住相布施福德之大,这是从一个比喻上让我们去体会。如果我们真正要想得究竟圆满的受用,一定要依照佛的教诲,依照佛的教训去做。也就是说,依照佛的教训去生活,我们才能真正得到,这个得到的利益真正不可思议。

我们无量劫来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这一生当中有办法超越的,太难得太稀有!佛说这些话,这个经上是不少次的重复,但是每一次的重复意思不一样,意思是愈来愈深,愈来愈精纯,这都是读《金刚经》不可以不知道的。那么佛为什么叫我们这样做?假如我们没有把这个道理搞清楚,我们就很难接受,不会心甘情愿这样去做。佛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一句话是讲的事实真相!这一切相是虚妄的,你如果在这个里面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那就错了!六道轮回是虚妄的,决定不是真实的,这个意思前面已经讲过了。我们听了佛的话,即使听懂了,肯定佛说的没错,可是事实上我们还是做不到,原因在哪里?我们的习气毛病太重,动不动就犯了老毛病,老毛病就是分别执着又打妄想。所以,如何能把这个习气克服,就是此地讲的“云何降伏其心”,这个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个关键的问题。怎样来降服其心?净土宗里面呢,教给我们的方法就妙了。净土宗教给我们信、愿、行。信是什么?真相信!决定没有一丝毫的怀疑。真信,就是要符合《金刚经》讲的那个信的标准,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我们的信要达到信心清净,要到这个标准,可见得这个信不是普通泛泛之信,那个是不管事的。愿,恳切的愿望。恳切的愿望从什么地方能看得出来?这个世界,身心世界统统放下了,再不会把它放在心上,再不会有一丝毫牵挂了,那你是真的愿了。一心一意就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想见阿弥陀佛,心里头起心动念,晚上睡觉做梦都梦到极乐世界,这样才行,这个愿才是真的愿。由此可知,这个世间无论人事物,若你还有贪爱,还有留恋,还有放不下,你那个愿就是假的,不是真的!即使彻底放下了,没有这样的愿,你也不能舍弃娑婆世界。因此,我们要真修,在事上要真下手,虽然在原理上讲理事无碍,只要心地放下就行了,可是若我们功夫不到,这个事相就会影响我们心理。那么换一句话说,现在影响我们心理最大的是什么?如果是财,我们对财富看得很重,那你必须把财舍掉。有人喜欢特别在美国,住的房子大,环境又很幽美,舍不得,那就是障碍!这个地方舍不得,极乐世界你怎么能去得了!总不能说到西方极乐世界,还要把我的房子、地都带去,没有这个道理!你要能舍!能放下!放下呢,自在了,心里没有障碍。那个放下之乐,放下之自在,一般人不容易体会,必须你做到的时候,你才能够知道!这才有几分相应。为什么?经要念得熟。经念得熟,西方极乐世界,那是老家啦!那个家乡的一切状况,这记忆都觉得很清楚了,起心动念想什么,一想就是想极乐世界,不想别的地方!专想极乐世界,专想阿弥陀佛。

同类推荐
  • 帅气逼人的历史

    帅气逼人的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帅哥,和其他人有着怎样不同的命运?潘安、卫玠、纳兰容若、司马相如、慕容冲、独孤信、兰陵王、韩子高、董贤……每一个帅气的名字后面,都有着一段让后人感叹的历史。本书以嬉笑怒骂的文笔,写了中国历史上著名帅哥的人生经历,嬉笑怒骂,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帅哥史”。
  • 明音

    明音

    前世导游,因救人而牺牲,转世成为背负遗命的明朝落魄秀才!阴间招兵,阳间号令,经万历一朝,红粉佳人,铁马奔腾,纵横三大战役!吾非传奇,吾乃延安小秀才,吾续写的是明朝的之音,续写的是我自己的故事!新书首发,求收藏,求推荐啦!
  • 庶子谋国

    庶子谋国

    江山多风雨,玉阶路难行。一梦入他乡,独醉无人知。卫玠本是一个教书匠人,因缘巧合之下回到了古代,成为高门大姓中一个身份低微的庶子。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他无人可依,只想安静的活下去。可无奈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天下又起巨变,他只得重拾心情,迎着风浪,提笔写下属于他的华章。
  • 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共分五十一章,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论述人类过去的历史,在美国风行一时,畅销不衰。既是美国大专学校世界史课程的必读著作,也是普通读者了解世界历史的首选入门读物。此次引入中国,我们不仅历时三年时间,逐字逐句地进行英文原版翻译修订,尽力原汁原味地呈现大师力作。我们更针对二战后的世界历史与文明发生的重大世界做了全新的论述,使这部名著在内容上更加全面、更加系统、更加完善。
  • 歃血

    歃血

    北宋年间,江山风雨飘摇,西夏崛起,虎视中原。宋真宗驾崩,少年天子赵祯登基,但刘太后欲效仿武则天,重用奸臣,排除异己,图谋赵家江山。农家少年狄青因意外被迫从军,在剿灭弥勒教时,立下战功却身受重创,之后意外得神秘五龙,自此后诡事连连,纷争不断。后与柔情美女杨羽裳一见钟情,巧遇当朝皇帝并成为至交,更结识范仲淹、郭遵、叶知秋、王珪等忠良将才,辅佐皇帝粉碎宫廷阴谋,夺回皇权。就在狄青准备大展宏图之时,一个更大的阴谋却不期而至,牵扯之广,影响之深远,远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热门推荐
  • 那夜缺月挂疏桐

    那夜缺月挂疏桐

    初见时,靠近你,闻到了阳光的味道,我的世界一下子明媚起来,不怎么美好的我却遇上了最好的你……他发誓他会让她付出代价的……他恨她,那个曾经温婉如玉的女子……
  • 失败大帝

    失败大帝

    2514年,古武复兴,人类迈入星际武道时代!白夜,地球静海市重点高校流云高校高三学生,悟性绝顶,但不知何原因,修炼及其缓慢。因为战力指数太过低下,无法催动武技,校试考核次次不及格,因此被人戏称为,失败哥!3514年绝代强者,无败战神秦苍,轰破虚空穿梭到过去2314年,留下失败光脑传承。两百年后,被白夜偶然获得!失败光脑,公元3514年科技巅峰产品,内含秦苍所收藏千年后几乎全部的神功绝技,近千种高阶基因药水配置方法,数百种绝代强者决战视频以及数十位超级高手的武道修炼感悟!——只是这些信息有着限制!而想要解除限制——唯有失败!每失败一次,光脑会智能给予白夜失败气,获得失败气解除限制越多!至此,白夜在失败的海洋中沉浮,拿着失败当成功!——而当白夜站在巅峰的时候,终是明白师傅秦苍的寓意!小母牛喝酒——醉牛比!——这就是白夜
  • 系统之冷公子

    系统之冷公子

    银白色的似九天玄月般皎洁高贵的发丝尊贵的金色眸子冷酷的不曾有一丝感情……整个身躯一直都是笔直笔直的,不曾弯曲过,就像他骨子里铭刻的孤傲冷酷一样。他是谁?他是冷公子,没有人知晓他的名字,只是他旁边的侍从嘴中得知他姓冷……大概吧……他就像个谜一样,除了他精致艳丽的容颜和他冷酷的手段为世人所知外,世人皆不知他从何而来,又从何而去……(↑。↑此文绝对毁三观,纯粹是作者在人格暴走后的产物。——作者语。ps:主角是女穿男……不喜者立马点叉叉……勿进……)
  • 金童玉女九世情缘

    金童玉女九世情缘

    真武大帝座下金童玉女违反天规,经历九世情缘。魔界魔君要利用金童玉女召唤魔兽,一统三界。在陆压道君的帮助下,神界集齐上古十大神器,最终打败魔君。
  • 四十九

    四十九

    南意喜欢一个人,但他并不想这世界只有他一人。世界濒临崩坏,滂沱大雨倾盆而下。尖叫,哭喊,呼救与崩溃。就像一个梦,还是真的是梦?
  • 走遍轮回,只为寻你

    走遍轮回,只为寻你

    这是一本由一个个微故事组成的小说,里面会讲很多个故事,玄幻武侠之类的故事居多。
  • 直播诡事

    直播诡事

    一个穷屌丝通过直播灵异事件,从而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一跃成为坐拥数万粉丝的大主播,一段段的灵异直播中也暴露出一个个丑恶的世间嘴脸。同样爷借助世间冤魂的虔诚之力,最终与冥王达成约定,成功将直播间做成阴阳中介站。
  • 莱特魔法时代

    莱特魔法时代

    夜辉.莱特,神龙帝国莱特家族的少主,帝国皇子。掌握冰.雷.炎三种属性,可真的是这样吗?看夜辉如何把世界搅得天翻地覆。
  • 终极系列之夏美的后宫

    终极系列之夏美的后宫

    大家都认为夏美是机车的女孩,我看可我看她却不是。看见夏美恢复正常时,收得各个时空的美男。
  • 重生害虫战小白

    重生害虫战小白

    当他前世的记忆苏醒的时候,一代害虫战小白横空出世,在这个人类再次崛起的时代,战小白却成了让无数天才少女、大势力千金、异族美眉头疼的大害虫。人人喊打的是过街老鼠,大害虫非战小白莫属。战小白自诉:“我不是害虫,你们误解我了。我只是看不惯伸手而已,总是没人理解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