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13500000006

第6章 卷一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有这个机缘,跟诸位同修来谈谈,大乘佛法所说的般若法门。最近这些年来,我们全心全力地提倡念佛,而得利益的同修,也的确有很多人,我们看到,听到,实在非常的安慰,也非常的欢喜。可是还有一些同修们,念佛的功夫不得力,这不得力的原因在哪里?追根究底,还是在看不破,放不下。

台湾有些同修告诉我,他们很想听听《金刚经》。过去,我们曾经有一套《金刚经》的录音带跟录像带,大概总是十几年以前所说的,现在这些带子经辗转转录,品质也很差了,于是也有意重新来做一套录音带,帮助大家念佛功夫得力。这一部经在中国,可以说是流通最广,不亚于《阿弥陀经》,读诵的人就更多了,可是虽然读诵修学,如果不能够回归净土,真实的利益是很难得到的。而这个经最大的特色,我们在经文一开端就能看得出来,一般大乘经典,开端总是见到佛放光现瑞,然后由弟子们当机者再出来祈请。

而这一部经,它的发起,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个用意,非常之深,是暗示我们,真正的佛法,究竟了义的佛法,是离不开我们生活的。我们学佛,之所以不能够其如境界,实在讲,最大的原因,就是把生活跟学佛看做两桩事情,所以,学佛得不到真实的受用。实在讲,学佛跟生活是一桩事情。换一句话说,学佛就是学怎样来过日子,过一个幸福、快乐、美满的一生!这是佛法里头常讲的真实的利益。

《金刚经》一开端,就是释迦牟尼佛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平常。但是,就没有人能看得出来。这个情形,如果是在菩萨当中,实在讲呢?那就更明显了。但是,我们这一代学佛的人,也把这一桩事情给忽略了,那就是《华严经》上的五十三参,五十三位都是法身大士,不是普通的菩萨,是高级的菩萨,而他们示现的身份,就是我们现实这个社会里面,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这是具体做给我们看,佛法就在生活当中,佛法就在各行各业之中。

华严是世尊出现在世间所说的第一部经,一开端就把佛法真实的利益告诉我们,显示给我们看。《金刚经》里面所说的原理原则,要是应用在实际修学之中,实在讲,就是四十华严,也可以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四十《华严》的纲要!那么《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为什么?唯有到达极乐世界,才是修学真正究竟圆满。

本经,是属于大乘了义经,但是,因为修学的人程度不相同,这是我们佛法里面讲的,机缘不一样!“机”是根机,“缘”是缘分,不一样,因此,对于经典的理解,就有浅深的差别,于是在得利益大小就不等了。根性利的,机缘殊胜的,得大利益,虽然说得大利益,究竟圆满的利益,那究竟圆满是成佛,依照《金刚经》的理论修行,可以成佛,但是这样殊胜圆满的利益,我们没见到,不但没见到,也没听到。从古时候的印度,一直到我们中国,在中国,依照本经修行,成就最殊胜的,无过于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可以说,慧能大师以前,没听说过,慧能大师以后,这一千三百多年来,也没有见到一个,能像他那样的成就。他的成就,确实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可是他成的佛,不是究竟圆满佛,这个我们必须要知道。若不是究竟圆满佛,那个功德利益,就比不上往生净土。因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成就,是究竟圆满的。

《金刚经》上纵然能够离一切相,破无明,见真性。位次低的,只是圆教初住菩萨,位置高的,那是地上菩萨,我们通常称的摩诃萨。慧能大师所证的位次,我们不知道,假如,他的位次,真正达到地上菩萨的这个境界,我们在《华严》上看到,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能大师没有全心全力提倡念佛,要以《华严》这一段经文来看,他可能不是圆教的地上菩萨。我们在《华严》上看到,文殊、普贤是圆教的等觉菩萨,他们都发愿求生净土,这是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为什么?只有求生净土,才能证得究竟圆满,那么这是事实。我们必须知道,这部经,理论跟方法都是圆满的,都是最上乘的,但是,我们的根性不行。也就是说,我们的妄想太多,烦恼太重,习气太深,我们做不到!难在这个地方,这个法门一定要断惑破无明,才能够得到手,所以,这个方法难。在我们一般这个修行里面讲,这不是易行道,是难行道。

可是,它的理论,它的原则,它的方法,我们念佛人,如果采取,对于念佛,修学,有很大的帮助,有很大的利益。近代江味农居士,他一生精力都用在这部经上,晚年,写了一部讲义,这部讲义是江居士往生之后,后人给他出版的。他修持所标榜的,是教宗般若,行在弥陀。讲义里面,我们看得到,每一个大段落,每一个关键的所在,他都说明念佛的重要,念佛的究竟。所以,他一生功力用在《般若经》上,他是念佛求生净土的,这个的确是高等的智慧。如果,没有高度的智慧,他不可能用这种方法来修学,所以,他在这个讲义里面给我们的启示很多。要研究金刚般若,决定离不开江居士的讲义,他毕竟是用了四十年的时间,集古今批注之大成。我们过去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就叫学生看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周止庵居士的《心经诠注》。他并不是要我们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他告诉我们,这两种批注,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涵盖了整个大乘佛法。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佛学常识来读,因为这两种批注,所引用的经论,也涉及大小乘,我们没有时间,涉猎许多的大乘经典,人家把大小乘经论精华的地方,都已经节录在注疏里面。所以,我们读了这一本东西,就等于读了几百部的经论,为我们节省了很多宝贵的时间,所以,这两本注疏,对我们学佛的人来讲,的确是有很大的贡献。

可是,现代人比起过去人,那个善根福德因缘不一样。从前的人,也许是生活环境的关系,那个时候,生活环境比较单纯,心地比较宁静,心思也比较细密,他有耐心,深入这些大经大论;现代社会,尤其是年轻人,我们看到的,跟从前人做一个比较呢!就感觉到,心浮气躁,没有耐心,大经大论给他,他看了一看,翻都不想翻,分量太多了,没有时间去看。现代人所需要的,是精简,愈短愈好,分量愈少愈好,这是跟过去那个时代不相同,像江居士的讲义,周止庵的诠注,这样分量的注疏,现在人很难接受。那么由此可知,修学要真正想成就,谈何容易!真实的利益,在这一生当中,决定要超越轮回,如果不能够了生死出轮回,说老实话,没有成就。你一生的修学,行善,积德,不过是来生的福报而已。享福没有不造业的,福享完了之后,恶报就现前,这是佛家常讲的“三世怨”。所以,那个根本谈不上成就。但是诸位要晓得,了生死脱轮回,这是整个佛法教学的目标,大小乘佛法都不例外,要怎样才能够超越轮回?一定要断见思烦恼,这个问题就严重了。

《金刚经》的方法巧妙,这一部经讲到修行指导总纲领,就是“无住”两个字。经上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就是不执着,我们能做到吗?“无住”就是放下。经里面讲得很明白,说菩萨要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那个“有”,“有”就是住!就是还有执着。试问问,我们能不能做到?凡夫着“有”,二乘着“空”,着空也不行。比我们稍微好一点,他出了三界了,因为着空,他不能见性,不能成菩萨,也就是说不能成法身大士。法身大士总共有四十一位,这个圆教里面,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个位次,都叫做法身大士,破了无明,证了法身,必须要我执、法执两样都破掉!都断掉!小乘人破我执,他有法执。

世尊在本经里面,详细地为我们说明这个问题,教给我们,“住”是菩萨的大病。既是菩萨的大病,那我们就凡夫更不必说了。凡夫为什么会有六道?为什么会有三途?那个病根,都是在执着。念佛为什么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能往生?根源也在执着。所以,这一部经,是帮助我们拔除这个根源,它确实有这个力量,问题在我们自己能不能用得上,关键在此地。而说实在的讲呢?实在讲是太难太难了,没有办法将见思烦恼断尽。假如我们明白这些原理原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将这些境缘———“境”就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看淡一点,不能完全放下,能够放下一些,对念佛往生就大有帮助。因为这个法门叫带业往生!其他的法门一定要见思烦恼断尽,才能出得了三界,我们这个法门不需要断尽,只要能伏住就行了,伏住也得要看破几分,也得放下几分,才能伏得住。否则的话,我们这一生又要空过了,那就太可惜了!经上所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活活泼泼的,都是含无量意的,我们绝不能看它讲一个只是一个意思,那就错了,那我们就没有办法了解佛讲的真实意了———这开经偈上讲的“愿解如来真实意”。

世尊在这个经一开端,完全叙说他的日常生活,我们看起来是出家人的生活方式,好像与在家人不相关。其实,出家在家没有两样,我们要从这个地方体会到他的净意,他的精华之所在。那个时候,佛门的生活方式跟现在不相同,出家人的确给在家人做了一个好榜样,那就是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他真的放下了,真的舍得干干净净,他不但能说,而且真的做到啦!所以,佛在世跟他的学生们,每一天是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有这个身体在,必须要养这个身体。生存,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是饮食、衣服。出家人晚上睡觉的时候不要房子,印度天气热嘛!所以,需要保暖的东西都很少。树下或是打坐,在那个时候,打坐的方式是最多,于是乎,他要有卧具。生病的时候,则要医药。所以,在当时,出家人期望在家信众供养的就这四桩事情———饮食、衣服、钵具、医药,叫四事供养,这四桩事情之外,其他的他不需要!吃饭,都是村庄村落里面去托钵,一天去一次。我们在这里看他们的生活方式———着衣持钵,这是出去托钵必须要具备的礼节。出去是整整齐齐,着衣是服装整齐,规规矩矩,让人看到起恭敬心,起惭愧心,这就是教化众生哪!所以,佛与他出家的弟子们,不仅是言教,而且身教。身教比言教还要重要,他说到一定做到。那么这种生活方式,时时刻刻提醒大众,教大众,我们在这个世间,能够吃得饱,穿得暖,有一个小房子,可以遮避风雨,足矣。其余的时间,要办自己的生死大事,要紧!如果把这个事情忘掉了,追逐名闻利养,追逐五欲六尘,这是造轮回业,这个太可怕了!

佛天天说,天天讲解,他自己真这么做,我们听了佛的说法,看佛日常生活行持,这个警觉心就高。所以,出去托钵,就是教化众生,就是时时刻刻提醒众生,要生起正念。正念就是觉悟!其实,是次第乞,这个我们在戒经里面看到的。次第乞是平等心,不会挑哪一家富有当然供养就很丰富,这就起贪心;哪个人家贫贱,大概供养的很难吃,厌恶,这就生了好恶之心,你就有分别、有执着。佛教在生活当中去修清净心,去修平等心,那么由此可知,清净平等不是在讲理论,不是空谈,怎样落实到现实的生活,字字句句没有离开我们日常生活。乞食完了之后就回来本处,那个时候住在祗树给孤独园。这个托钵的时候,不是在路上吃,那个吃相太难看了。大家统统回来之后,集众的时候再吃。所以,他们这个生活,确确实实是非常好的规范。吃饭在一起吃,有秩序,有规矩。所以,僧团是世间一切团体的模范,我们在三归念到的“归依僧众中尊”,“众”就是现在所讲的团体———社团。所有一切社团里面,佛家这个社团是最尊贵的,为什么?最有规矩,最有秩序,他是一个六和敬的团体。那么由此可知,团体也给社会大众做榜样,人离不开社群而生活,小的社团———家庭;大的社团———今天你们讲的公司、行号,或者是国家政府,这大的社团。这个社团应该要怎样生活,僧团做了一个榜样,给你看!教导你!个人独居,应该如何去做,与大众相处,应该怎样去做,佛都做出来给我们看。所以,还到本处之后,大家在一起再吃饭,吃完饭之后,这个经上虽然是没有,事实上是一定有的。饭食经行,这个是对健康有好处,我们中国人常讲,饭后百步,帮助消化,也调心,那么这就是散步。这个经行,不外乎念佛,诵经,大概不是念佛,就是诵经,或者是念咒,都可以。

那么由此可知,他的功夫没有间断,光阴没有空过,确实是念兹在兹。经行完了之后,这才敷座而坐。敷座而坐里面所含的义,含的这个意思———心定下来了。我们看起来这是出家人的生活,刚才说了,出家人生活给在家人作样子的。以现代的社会来看,我们早晨起来,吃完早饭之后,去工作了。为什么工作呢?为生活工作,那岂不是乞食吗?跟乞食有什么两样?这就出去托钵去了,意义相同!工作完了之后,你是不是能把心就定下来了,这一点非常非常的重要。我们的病根,是妄想,是执着,“还至本处”是回头!工作的时候,我们要打起精神去做事,或者是用思考,或者是用体力,总不外乎这两种;工作完毕之后,要收心,要回来!心里面就不再去想工作了,要放下,让心恢复到宁静;身体不必再去劳动了,也得要静下来,身心都要静下来———这是养身之道。这不谈别的,这样的生活,健康长寿!烦恼轻,智慧长,佛做给我们看的。我们天天念《金刚经》,没想到是这么一回事情,它与我们在家怎么能说没关系呢?无论你从事哪一个行业,他教给我们是原理、是原则,我们的心本来是清净的,本来是觉悟的。

起信论里头说:“本觉本有,不觉本无。”回头就是回到我本有的,本来是清净的,本来是平等的。我们出去托钵去工作了,这是从体起用,起用———这就是有事;事情做完了,要懂得回来,我们凡夫不知道回头!工作做完了,做完了的时候打妄想,你说糟糕不糟糕!不知道回头!所以,聪明人,有智慧的人,做完了之后呢,他知道回头,能够回到一念不生,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这就是“还至本处”。这个本如果说到究竟,就是真如本性。惠能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那是本,心地干干净净的,什么都没有!那是本心;心里面有一物的时候,是妄心。所以,从这个地方要体会到,要学佛能回头。

敷座而坐是入定,大小乘一切佛法,总枢纽就是禅定。禅定也不一定是教你每天去面壁去打坐,那你就把这个又看呆了,他这个句子是活句子。你看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跟我们解释“禅定”两个字的定义:“禅”是什么?外不着相;“定”是什么?内不动心。外不着相叫禅,内不动心叫定,所以坐禅,这个“坐禅”是比喻。我们这个身体,坐在那个地方,这是一个定的相,用这个相来表法,不是叫你真的天天待在那里,坐在那里,不是这个意思,所谓行住坐卧皆是禅。那么由此可知,那个坐禅,不是身不动,要求的是心不动,心真的敷座而坐了,那是真正禅定,真正的受用,这个是养你的真心。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鬻香长者,代表修禅定,他到哪里修呢?他到市产。这个市产是古时候的名词,即我们现在讲的市场,最热闹的地方,生意买卖最繁华的地方,他到那里去修禅定。他不是在打坐,他在那里逛街,他到处看,我们凡夫看不出苖头,他在那里到处去逛,到处去看,他不着相,他不动心,这就是禅定。而且是什么———是定慧双修!慧在哪里呢?他看得样样清楚,样样明了,那是慧,是智慧;他心里头如如不动,这是禅定。禅定是这么个修学法,他不是找到一个深山没人到的地方去面壁去,他不是这个。这就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样样明了是慧;样样都能做到不动心,不着相,这是禅定。

《金刚经》里面教给我们原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两句话是总纲领,佛唯恐我们不能体会他的真实义,所以把这一桩事情就说得很多很多。从头到尾这样一个原则的经文不胜枚举,从佛自己果地上来说,这都是总的原则纲领。你看这个经文第二页第三行,这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他修学的方法,也就是他的生活方式,他怎么过日子———“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这一段是把释迦牟尼佛的生活方式完全说出来了,与我们有没有关系呢?有关系,关系太密切了!佛很懂得过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们迷惑颠倒完全搞错了,完全跟它搞得相反了。所以,佛菩萨的生活充满了智慧,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充满了烦恼!这个烦恼跟智慧,说实在话,是一念之差,能把这个念头转过来,这凡夫就成佛菩萨啦!这一部经的妙,就是妙在教给我们怎样转,这是佛在此地教给我们。前面讲一切众生之类,下面这个十二句、十二类生就是一切众生之类,这一句就都包括了。

我们学佛就要在这个地方学。这一法,这个是真实法,真实法是要令一切众生觉悟,这是真实的。所以,后面讲到布施供养,布施供养里面最重要的是法布施法供养,因为那是真实的;财布施事供养不能叫人觉悟!佛菩萨的生活,他的生活就是对一切众生布施供养,他做出样子来给你看,叫你见闻觉知,观察到佛菩萨一切的生活行持,在这个里面觉悟,然后再发心学习,去模仿,把自己错误的行持改正过来,也能入他的境界,所以,对象是一切众生。我们今天日常生活观念当中,对象是自己,对象是我的家人,没有想到一切众生。这有什么不好处,不好处实在讲太大了!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我执!起心动念都想到我,都想到我家,我所有的,我跟我所有,诸位想想:念念在增长我执;念念增长我执,就是念念巩固轮回,你还能出得了吗?出不去!前面讲,不出轮回就不算成就,不出轮回前途很悲哀,一片黑暗,轮回的确可怕!为什么呢?既不能出轮回,在六道里面必定是每一世一世不如一世。你要问那是什么道理?轮回是果报,惑业是因缘,因是造业缘是迷惑,因为迷惑造业,才有轮回的果报。

那我们想一想,我们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我们造的是什么业,这不就清楚了。业很复杂,这复杂的形业不外乎三大类,这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善业、恶业、无记业,无记业就是说不上善恶,称之为无记业。我们想想我们造的善恶业,是善业造得多,还是恶业造得多呢?造业不仅是论事,更重要的是论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造业了。

同类推荐
  • 大明之光

    大明之光

    在大明王朝即将陷入黑暗的乱世之际,宋毅来了,就如同在无尽的黑暗中,添加了一道耀世之光。大明之光书友群:482986548.欢迎观看本书的朋友们进入。
  • 无双谣

    无双谣

    摘“秦明”一句话:历史为骨,艺术为翼;中华文化,弘扬百世。我中华悠悠五千年中,任何一个朝代,只要细细品味,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绝伦的小说,历史的细节,可以远超任何一个作家绞尽脑汁的构思。本书借北宋末、南宋初的时代,与读者一起论证何谓天道无双。文中塑造两个主角,一个是智计无双的完颜亮,一个是勇猛无双的岳云。两个主角在命运的驱动下,一个获得了平天下的奇门异书鬼谷术,一心荡平南宋;一个练就了项羽传下的绝世功法霸王气,一心挥兵北上恢复中原。两人究竟谁才是唯一的天命之子?
  • 清末大学霸

    清末大学霸

    学渣拿到考卷,被扣分了,大骂老师太狠,但是没人理。学霸拿到考卷,被扣分了,找了N久找不出错,又找来几个学霸一起为答案的正确性争得面红耳赤。学神拿到考卷,被扣分了,找到老师,老师马上改正参考答案。大学霸兼学神沈浩,穿越到了1895年的美国,发现这里排华比较严重,少的东西有点多…PS:本书已签约~书友们放心收藏啦~~
  • 在繁华中沉没·清帝国

    在繁华中沉没·清帝国

    中华帝国的脚步沉重而拖沓,而且,陷入了一个怪圈:从王朝初建的清明,到末期的腐朽,随后被不堪重压的农民起义推翻,而新的王朝又重复这样的轮回。我们的帝国,犹如意气风发的少年,在这样的轮回中逐日变为垂垂老者,巨大的身躯轰然倾倒于烟尘之中。在帝国的历史中,我们看到惊人的相似:制度的承袭、人物的脸谱化……每个中国人,在借此套丛书回望来时路之时,都将为我们的历史而欢呼、惊讶、愤怒,甚至于椎心泣血。本书内容包括:孝庄、选储风波、皇帝和权臣、科场黑幕、民族怀柔之策、满族的婚姻习俗、郑成功、“康乾盛世”、两种文明的碰撞、洋务运动、袁世凯等。
  • 穿越在右

    穿越在右

    一枚古怪的硬币,巧合的落在猪脚手上……夜风说:“这东西连块大饼也换不来,爱谁谁要去。”女孩说:“是你从我手上抢过去的。”女孩还说:“你知道么,它是一张通行证。”不论愿意不愿意,战火激荡的三国,迎来了一位穿越者……命运是未知的,穿越是必须的,目的是不知道的,生活未必就是美好的。
热门推荐
  • 特工重生:国民校花来报道

    特工重生:国民校花来报道

    号称“最强大脑”的金牌特工紫翎穿越了?还是穿在三千多年前就夭折的公主身上?不仅如此,她还有了一个所谓的“哥哥”?养母早夭,继母归来,校花之间的恶斗,校草之间的争夺,看她如何用自己的高智商玩这场游戏!
  • 倾国王妃绝嫁冷王

    倾国王妃绝嫁冷王

    本是叛国公主,本该在琅琊前死去,天命让她活了下来。失了记忆,成了代嫁王妃,嫁给他。新婚之夜,男人俯身捏着她的下颚,狠戾的目光透着冰冷带着几分戏谑,挑着眉,轻笑道:“你怕什么?这不是你想要的吗?欲擒故纵的女人!”洞房花烛,他将她一身靓丽绛纱红嫁衣撕的粉碎,同她的尊严,一并踩在脚下。无意的存活,让她卷入一场血腥的风波,沦为他仇恨的债物。为了让身边的人都能平安活下去,她心甘情愿任他予取予求,一颗心却慢慢沉沦!直到他端着那碗苦到心底的堕胎药亲手灌进她嘴里时,流下的鲜红血液,让她绝望。待一切真相大白,她流着泪跪在他身前,弱娇的眼眸诉说着多年的凄苦。“让我走……”一纸休书,断了她的爱,却勾起了他的情……
  • 城市里的败家子

    城市里的败家子

    这本书估计能让很多人看到自己的生活,迷茫的时候像是在梦中,有没钱的时候,有孤独的时候,有没有朋友的时候,有被欺骗的时候,但日子还是得过。。。。。。。。。。
  • ikon权志龙之透明人

    ikon权志龙之透明人

    当她无意之间成了他们的助理之后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那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EXO血恋

    EXO血恋

    血族在一夜之间被狼族的四位继承人,吴亦凡鹿晗边伯贤吴世勋毁灭,而血族的继承人,血茨为了复仇逃到凡间,狼族继承人得知血茨在凡间,也去了那里。而血茨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复仇,三个月过后如果不能杀死狼族继承人,她就会死。她化名雪慈呆在他们四个人身边,他们却不知道,他们苦苦寻找的血茨就在他们身边,而鹿晗手下张艺兴的出现,会在他们之间带来什么样的事。当他们得知雪慈就是血茨时,会怎么做?在复仇道路上对仇人心动,最后血茨会如何选择?我们一起期待~女主:血茨雪慈男主:吴亦凡鹿晗边伯贤吴世勋男配:张艺兴他们的爱,能否改变结局?
  • 界皇诀

    界皇诀

    龙汉皇朝末年,天下大乱。正道玄门与魔门、天煞等各方势力纷纷参与群雄逐鹿。道门天台派少年风野良手握上古秘籍《界皇诀》,周旋在各方势力中间,历经艰险,修炼成界皇诀,并成为大陆上最有权势的人。然而,他看淡名利,最终与红颜知己突破苍穹限制,进入更高层次的时空。
  • 那些我们一起走过的热血青春

    那些我们一起走过的热血青春

    七个人,七种不同的命运,原本七种人生,上天却将他们安排在了一起。七个人,有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的人却医术高明,有的人十八般乐器却样样精通,而有的人则是一名杀手之王……那一个人才是你的菜呢?
  • 谜之时空:我们的相遇

    谜之时空:我们的相遇

    她隐瞒着多重身份入学,本想平平静静的一直到毕业,不聊才一开学就‘结识’了一些厉害人物,是有利还是有害呢,可能都有吧。
  • 匪仙

    匪仙

    张二妹被自己老子咒死后莫名魂穿,以为养个傻男在家衣食无忧,忠贞不二,怎奈对方乃是仙人下凡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