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住一个重点: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新世纪新阶段,高校共青团工作要着眼于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新要求,着眼于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和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的新格局,着眼于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就业方式、多种分配方式等新变化和广大青年学生渴望成才的实际,把工作重心放在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大学生队伍上来。为此,要进一步集中力量,以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统揽工作全局。要通过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使高校团组织的各项工作形成整体合力,采用系统、具体的培养措施,帮助青年学生提高全面素质,使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同时,以此为牵动,使高校共青团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更加有形,逐步形成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名牌活动。
1.开拓培养途径,抓好五项重点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共青团不断探索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以课余、假期和党团活动为主要时间段,以实践为基本途径,以思想教育、社会实践、科技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内容的人才培养工作体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就是要在进一步继承、发展和完善这一体系的基础上,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改革的精神,抓好五项重点工作,构建共青团组织拓展大学生素质的基本框架和充实相应的内容。
一抓构筑精神支柱的工作。即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青年学生,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立场坚定、方向明确、政治思想过硬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爱国主义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要充分发挥“两校一组”(业余党校、业余团校和马列学习小组)的作用,开展学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的教育活动。使青年学生充分认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科学指南,不断坚定青年学生跟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抓激励创新的工作。即通过各种形式,强化大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培养青年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励他们在学习中创新,以创新促进学习。要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珍惜时光、立足课业、刻苦学习,打好报效祖国的知识基础。倡导和鼓励青年学生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攀登科技高峰,早出成果,多出成果。要进一步发挥大学生科协在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方面的作用,发展各种学生专业学术科技社团,组织经常性的学生学术交流、技术攻关和发明竞赛,承担社会调查任务,开展校企合作,寻找对接机遇,促进产、学、研结合,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由共青团和学联联合有关单位举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都是很好的形式,要长期坚持,不断提高质量。各学校也要以此为契机广泛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和创业计划比赛,展览评比,推动大学生的创新活动不断发展。
三抓完善知识结构的工作。即组织和引导高校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专业之外的知识,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社会服务,文理科知识相融,理论与实践结合,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人文素质。在校、系安排的教学计划没有涉及而社会和学生需要的领域,组织报告会,举办培训班,对大学生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鼓励大学生拓宽知识领域,为大学生学习专业之外知识提供条件,帮助大学生完善知识、智能结构。要发扬共青团注重在实践中育人的优良传统,组织学生走出“象牙塔”,进入大社会,在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完善自我,把自己培养成善于和社会相融的人。要不断深化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拓展参与面,创新运行机制,以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援助、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服务行动和校企、校村结对活动为基本形式,贯彻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原则,把实践活动引向深入,使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抓陶冶情操的工作。即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学生参与活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陶冶大学生的品德情操,塑造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要不断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品位和水平。要注重运用杰出人物、先进模范人物的人格魅力和优秀事迹影响青年学生。大力倡导读书活动,努力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充实青年学生。
五抓帮扶困难学生的工作。即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社会影响,争取社会支持,集纳社会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经济困难,顺利完成学业,成长成才。各校团组织要积极协助学校和金融单位作好贷学金的发放工作,还要努力联系和争取社会捐助资金,并不断开发帮助贫困大学生勤工助学的项目,建立勤工助学基地,有条件的要争取设立济困助学基金。在济困助学方面除加大工作力度外,还要注重研究和建立新的机制,用更加有效的帮扶制度保证对高校贫困生予以帮扶。
上述五项重点工作既有近年来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实践基础,又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根据新的任务、新的要求而提出的基本工作思路。只要突出这些重点,集中力量抓素质拓展,就一定能使高校共青团工作更有活力,更有实效。
2.遵循教育规律,制定工作规划。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遵循教育规律,制订比较长远的规划,坚持长期不懈地抓。
一是要把共青团实施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纳入到整个学校的素质教育计划中去。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在抓素质教育、学校党组织在抓素质教育、教学业务部门在抓素质教育,共青团也在抓素质教育。在这种好的形势下,团组织既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抓出自己的特点,同时又必须把自己的工作纳入到整个学校的素质教育计划中去。游离于大环境之外,再好的计划也不可能成功。
二是要遵循教育规律。共青团工作不完全是教育工作,我们以往的一些工作方法也并不一定适用于新时期的教育要求,因而高校团组织要研究教育,学会教育,用办教育的方式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三是素质拓展要与促进就业相结合,使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为大学生就业起助推作用。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成果,可试行以有形载体反映出来,逐步得到社会认可,受到学生喜爱和家长欢迎,在求职就业中发挥作用。
四是计划要细致、具体、有形。计划不是大话,我们制定计划是要扎扎实实地实施,因而要有明确的目标,把计划变成具体的操作方案和有效的保证措施。
3.着眼持续发展,探索工作机制。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正常运行,应达到这样一种状况:大学生自觉自愿地参加计划,接受多种切实的帮助和扶持,受到奖赏和鼓励,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用人单位或人才管理部门重视,学校和社会认同、支持。而后又有更多的大学生参加计划。维持这样的运行过程,需要建立导向机制、扶持机制、激励机制和举荐机制。也只有建立起这样整套的运行机制,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才有生命力,才能蓬勃发展。而机制的建立,需要一个试验和探索的过程。各高校团组织根据校情和社会需要,要有意识地把工作引向机制化的轨道,积极探索、逐步建立科学可行的素质拓展计划运行机制。
4.选择重点对象,突出不同特色。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对高校共青团组织来说,不是一个非常生疏的问题,因为它是以我们以往的工作为基础的。也不是一个依葫芦画瓢的老故事,它包含着许多以前我们未曾接触的新东西。在未来的工作中,也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所以,在工作起步的时候,要注意先选系、选专业、选对象。有些工作,比如设计新的就业推荐书,介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状况,反映大学生在素质拓展计划中的优秀表现和有关记录等,可先在一部分学生中试行,不必全面出击,逐步总结推广。由于情况不同,团的工作基础不一样,在选择突破口时,在实施计划具体项目时,各校要有所侧重,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打牢工作基础:坚持不懈地加强高校共青团自身建设
在高校共青团事业中,团的自身建设处在基础部位,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保证。虽然总体上看,高校团的自身建设水平与其它行业团组织相比处于先进行列,但在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入的形势下,也面临诸多挑战,应该保住优势,夯实基础,谋求发展。加强高校团的自身建设,要全面落实《关于加强高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坚持“七抓”。
一抓班子。抓班子是团的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对班子的要求是:一要班子健全。院校团委、系总支(工委)、班支部,要按照团章和《关于加强高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的规定足额选配委员、书记,形成完整的领导集体。二要班子过硬。要使高校各级团的委员会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上级团组织要对下级团组织的班子建设负责。班子成员要注重个人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决策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树立为团员青年服务的意识。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团结协作,善于调动各方面力量一道来把团组织的事情办好。
二抓制度。制度建设是团的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科学的制度可以保证工作的有效运行。团干部轮换较快,要避免短期行为,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就必须有制度作保障。无论是院校团委,还是系团总支、班级团支部,都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本级的规章制度,以便在工作中有章可循。
三抓“推优”。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是团章规定的基层团组织的任务之一。在青年中发展党员,是党的组织发展的重点之一。高校各级团组织要把协助党组织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认真落实。要以“推优”工作为抓手,推动团员队伍建设。一是通过开办业余团校、业余党校等形式,对团员进行政治教育和理论培训,强化团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建立一支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二是选拔优秀团员进行重点培养,把其中符合党员条件的分子及时推荐给党组织作发展对象。在此过程中,通过发挥这些优秀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整个团员队伍素质的提高。
四抓培训。高校团组织要重视团干部的培训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在培训内容上,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是政治理论培训,二是团的业务培训。在培训方式上,主要采取三种方式。一是以会代训,二是自办培训班,三是输送到各级党校、团校培训。各高校团委要制定本校的团干部培训计划,建立团干部培训档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团干部培训工作。省级团委也要适时组织研讨班、进修班,加强高校团干部的培训和对培训工作的指导。
五抓硬件。高校共青团工作发展离不开经济支持和物质依托。各校团组织要在积极争取学校投入的同时,广泛寻求社会支持,挖掘社会资源,发展高校团的事业。有条件的学校,要立足校内资源和学生需求,创办小型实业,为团的工作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和物质依托。目前,高校团组织的硬件建设应主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工作条件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二是巩固原有活动阵地,开辟新的活动阵地;三是争取条件,创设优秀团干部或学生干部奖励基金。
六抓指导。指导学联、学生会工作是团的重要任务,高校团组织要认真履行这一职责。要加强和改进对学生会工作的指导,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干部担任校(院)学生会的秘书长或辅导员;要帮助学生会做好主要干部候选人的选拔、推荐工作和骨干的培养工作;帮助学生会研究制定工作计划,把握好工作的方向;要支持学生会按照自己的章程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促进学生会工作进一步活跃。
七抓考核。团的自身建设贵在常抓,重在落实。为了促进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必须完善和坚持工作考核制度。各高校团委要定期对下级团组织进行阶段性考核。团省委也要改进对高校团委的考核工作。
(三)、强化保证措施:改进干部作风,提高工作水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更加广阔的舞台。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找准位置,把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作为中心任务。完成好这一任务,广大团干部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进作风,求真务实,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迈向新的台阶。为此,要在高校团干部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开放开发之风、求实之风、学习之风。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出工作思路。调查研究是提高决策能力的重要前提,是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团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了解本质,把握规律。调查研究也是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机会。学校共青团干部不仅要研究本校、本系新形势下团的工作思路,同时还要走出去,把学校共青团工作置于社会这大格局中,研究培养高素质大学生的方法,要研究其他省市、其他行业、其他院校好的工作经验,形成富有自己特色的思路,创出自己的名牌活动。团省委应加强组织,提出调研课题,建立和完善调研论文评比、奖励、发表、运用的有效机制,以促使高校共青团工作不断出经验、出思路、出典型。
大兴开放开发之风,以谋事业发展。任何固步自封的思想都是与当前形势和要求不相符合的,只有大兴开放开发之风,才能更好地发挥团组织在各院校工作中的作用。一要积极主动地与学校各系部、各单位的工作相结合,借用他们的力量,与他们联合开展工作。通过长期地与校内其他部门协同作战,促使全校师生和校内上下左右充分认识共青团工作,了解素质拓展计划,不断扩大团组织的影响。二要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增强校际交流,互相学习借鉴好的作法,联合开展校际活动,推动区域联合,提高高校共青团系统的战斗力和社会作用。三要跳出学校的圈子,面向社会。企业、农村都是团组织植根的肥沃土壤,要学习借鉴不同的行业经验,与适当的党政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多种层面联合、联系,拓展工作领域,创造新的业绩。
大兴求实之风,以扩大工作实效。高校共青团工作既要务虚,但更重要的是务实。在工作中要讲实效、重实绩。坚决反对那种为搞活动而搞活动,摆花架子、形式主义的作法。要坚持从本校本院系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自己的重点工作,一抓到底,抓出成效。高校团组织,就是要在培养人才的实事上下功夫,做文章,团组织必须以作为求地位,对高校团委的考核着重是对实绩的考核。
大兴学习之风,以增强自身素质。高校团委一级的干部要特别注意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既要学习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努力把握大局;又要学习团的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决策水平,把学校党政的政策用足用活;还要注重向实践学习,向其他部门的同志学习,向兄弟院校学习,开阔视野提高自己。各院校团委要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不断在知识上“充电”,以提高团干部的整体水平,造就一支素质过硬的团干部队伍。
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为实现我国新世纪的宏伟目标做出自己的努力,是各高校团组织的光荣任务和神圣使命。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推进工作,以实施素质拓展计划为统揽,打造高校共青团新的名牌工作,推动高校共青团事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