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96900000041

第41章 对日决战的主角(4)

9月21日,麦克阿瑟签发了进攻莱特的战役计划。这一计划包括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小型的先遣登陆,把排列在莱特湾门口的小岛屿拿到手;第二阶段实施两栖登陆,夺取机场,并向内地发展;第三阶段展开全面的陆地和海上作战,完成占领全岛的任务;第四阶段占领萨马群岛的其余部分。

这是迄今为止太平洋战争最大、最复杂的一次登陆战役。按计划,克鲁格的第6集团军担负登陆任务。参战部队有4个突击师,总共约20万人,兵力上占绝对优势。

为把登陆部队运送到那里并进行掩护,金凯德海军上将集结了一个由700多艘舰只组成的庞大舰队,其中包括18艘小型航空母舰、6艘老式战列舰、11艘轻重巡洋舰和86艘驱逐舰。

10月14日,麦克阿瑟在布里斯班与妻子告别,他告诉费尔克洛思说:“我不回来了。”妻子明白他的意思。在攻占吕宋以前,他将一直在前线作战。她说:“当你认为我回马尼拉时机成熟时,就马上派人来接我。”

望着费尔克洛思鬓角上的白发,麦克阿瑟心中涌起一阵热流。他嘴角动了一下,但是什么也没说出来,转身登上了“巴丹号”飞机。

舰队于10月10日至15日陆续起锚出海。麦克阿瑟于16日离开荷兰底亚,登上他的旗舰“纳什维尔号”。

在两天的航行中,麦克阿瑟的心情是难以描述的。他站在甲板上极目所望,前后左右净是船只。望着湛蓝色的海水拍打着坚硬的船体,他的内心比大海还不平静。整整31个月过去了!31个月前,他带着4艘鱼雷快艇侥幸逃出日军的包围。现在他回来了,终于回来了!而且率领着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两栖登陆舰队,他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呢?

10月19日夜,庞大的美国舰队在漆黑的夜幕遮掩下,悄悄地驶近了莱特湾。在此之前,已有两支美军突击分队毫不费力地登上了莱特湾入口附近的两个小岛——迪纳加持和荷蒙汉岛,并在岛上建立了标志灯,现在舰队正在这两盏标志灯的引导下缓缓地驶入湾内。

当晚11时,舰队在莱特湾内汇合后停止了前进。前面就是莱特岛。莱特岛像个楔子插在两个岛之间,东北面是萨马岛,南面是棉兰老岛。其形状酷似一颗臼牙,牙面是莱特湾,牙根指向棉兰老岛。岛上人口约有100万,除了少量华人和零星的欧洲人、美国人和日本人外,绝大多数都是靠种田、打鱼为生的比萨扬人。岛上守军是日军第16师团。这支部队是1941年圣诞节前夕在吕宋东海岸登陆的,在参加夺取马尼拉战役后,曾在巴丹作战,因而可算是麦克阿瑟的老对手了。

日本人早已知道麦克阿瑟已把他的“枪口”瞄向菲律宾,但不能确切知道他究竟会先从哪里开刀。为了加强菲律宾的防务,日本大本营把新加坡的征服者、被称为“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调来指挥防务。

山下接到命令后,知道他将指挥一场毫无胜利希望的战役。但是,他并不想让他的下属知道自己的处境。当他于10月6日抵达设在马尼拉附近麦金利堡的第14军司令部时,对幕僚们发表了一通讲话。他说:“日本帝国的命运就寄托在这场关键的战役上了。在即将到来的战斗中,全体将士都负有重任,要坚决战斗。大家记住,日本陆军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此时,山下大将并没有料到麦克阿瑟来得这么快,并把攻击的矛头直指他的心脏——莱特岛。

庞大的舰队静静地停在海面上。下面是冥冥的海水,上面是昏黑的苍穹,莱特湾内仿佛一下子树起了无数幢大楼。

士兵们静静地躺在闷热的船舱内。再过几小时战斗就要打响了,此时谁也无法入睡,有的躺在吊床上默默地计算着时间,有的悄悄地溜到甲板上呼吸新鲜空气。他们都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着。

看着一望无际的庞大舰队,副官惠特尼问麦克阿瑟:“将军,有这么多强大的舰队归您指挥,您一定很有把握吧?”

“不,不是这样,我想到的是,明天一早,许多青年就要死在海滩上了。”麦克阿瑟回答说。

说完,他回到舱内。

天刚蒙蒙亮,随着轰隆一声炮响,莱特战役打响了。

上千门舰炮齐声吼叫着,震耳欲聋。杜拉格附近的“紫滩”和“黄滩”一带升起了一团团灰色的浓烟。接着莱特岛首府塔克洛班下方的“白滩”和“红滩”也升起了阵阵浓烟。天空中,火箭弹的尾焰划出各种杂乱无章的图案,密密麻麻的飞机呼啸着扑向敌人的纵深……一个小时后,运输舰沉着地驶入离岸7英里的换乘地区。这时各战列舰停止了射击,以便让巡洋舰、驱逐舰和炮艇开得更近一些。隆隆的炮声暂时中断了数十分钟。突然,一片可怕的嗖嗖声越过人们的头顶,数以千计托着耀眼尾焰的火箭同时从各炮艇上飞向岸去。几秒钟后,只听得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整个海岸线成了一片火海。

待浓烟散去后,那些站在登陆艇上的士兵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先前长着茂密树木的海岸,现在却成了一片荒凉、乱七八糟、烟雾弥漫、尘土覆盖的废墟。

9时45分,那些像赛马一样各就各位的登陆艇,在12英里宽的海面上,齐头并进,驶向海岸。

最北面的是第1骑兵师,朝“白滩”冲去。神枪手们用卡宾枪和加伦枪射击躲在棕榈树旁的狙击兵,钢筋水泥筑成的碉堡被炸飞上了天。接着士兵们冲上了沿海公路。在骑兵师左翼的是第24步兵师,该师也轻易地上了岸。2名士兵,其中一名是菲律宾人,把美国国旗和菲律宾国旗并排插上了“红滩”。再往南,第96步兵师也快速地登上了“橙滩”和“蓝滩”。幸运的是,部署在这个方向纵深卡特蒙山上的日军大炮大部分已被美舰的炮击所摧毁。他们向纵深推进约一英里后,被沼泽地所阻,又遭日军零星抵抗,速度慢了下来。

在最南端,即“紫滩”和“黄滩”上,曾参加过阿图岛战役和夸加林战役的第7步兵师遭到了最顽强的抵抗,但第7师还是英勇地夺占了滩头阵地。

战斗一打响,麦克阿瑟就站在“纳什维尔”号的舰桥上,欣赏着这幅自己亲自勾画的“风景画”。他的身旁是科尼舰长。这位身材魁梧的舰长举着望远镜严密地注视着海面,不时发出简短的口令,指挥着这艘巨大的巡洋舰在仍有少量遗留水雷的海面上穿行着。尽管舰艇颠簸得厉害,但麦克阿瑟仍一动不动地矗立在那里。

突然,敌人的一只潜望镜露出水面,舰上一阵惊慌,科尼舰长大声呼叫着炮长。这时另一艘驱逐舰靠了过去,发射了两发深水炸弹,敌人的潜艇被消灭了。

当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时候才走开,“纳什维尔”号已行驶到迪塔克洛班对面的海上了。麦克阿瑟对这个小镇有着深刻的印象。41年前,他从西点毕业后,第一次赴任菲律宾就是在这个小镇的一个兵营。

麦克阿瑟就在这里观看着登陆情况,直到吃午饭的时候才走开。不时有敌人的炮弹在“纳什维尔”号周围落下,海面上炮弹爆炸掀起的水柱不停地落在甲板上。他的军装早已被海水浸透。

整个上午,麦克阿瑟一直站在“纳什维尔”号船舷上观看登陆情况。下午1时,麦克阿瑟再也等不及了,他回到舱内换上一身刚刚熨得笔挺的军服,头上戴着战斗软帽,嘴里叼一杆玉米芯烟斗,戴一副墨镜,又出现在甲板上。随后,他和萨特兰、肯尼、司令部的其他军官及新闻记者登上一艘登陆艇,接上在另一条船上的奥斯敏纳向滩头驶去。他们在艇上兴奋地说:“我们回来了!”

麦克阿瑟更是激动不已,他拍着萨特兰的膝盖笑着说:“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们到了这里。”

登陆艇越来越近,艇上的人可以听到岸上的喊杀声和步枪、机枪的射击声。在离岸还有几十米的地方,登陆艇停了下来,放下悬梯。麦克阿瑟一行人跳下没膝深的海水,向岸上走去。随行的摄影记者不失时机地摄下了这一珍贵的历史镜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著名的情景之一,它向全世界表明,麦克阿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从登陆艇到岸上只有几十步路,但这确实是胜利的标志。跟随麦克阿瑟的新闻记者这样描述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当我们缓缓地冲着浪花驶向“红色沙滩”的时候,战斗的声音越来越响。我们听到我们的飞机引擎发出的怒吼声,它们从我们的头上俯冲下来,扫射海滩上的敌军据点,接着是海军舰炮打出的炮弹发出的隆隆爆炸声。我们的船驶得更近时,也能听到自己的士兵发出和接受命令的欢呼声,以及近距离内轻兵器发出的“吐吐”的射击声。舵手在离海岸大约50码的地方放下梯子,大家跟随麦克阿瑟走下登陆艇,涉水而进。

麦克阿瑟情绪激动地说:“虽然我只跨了三四十步就到达陆地,可是,这几十步却是我有生以来意义最长的步伐。当我走完了这几步,站在沙滩上,我确实相信我又回来了,回来打击巴丹的死敌来了。因为在这里的日军尸体上,闪烁着本间将军的王牌部队第16师团的徽章。”

岸上不远处,仍不时传来日军射击的枪声,但麦克阿瑟却镇静地到处转悠。有人提醒他小心地雷,他满不在乎地回答说:“能炸死我的地雷还没有造出来呢!”有两个士兵正卧在地上集中火力向前方的日军射击,当麦克阿瑟走近他们时,其中的一个捅了一下另一个:“喂,麦克阿瑟将军!”

他的同伴连头也没抬。“啊,是吗?他大概把费尔克洛思也带来了吧。”

麦克阿瑟和战地指挥官聊了几句,简单地问了问登陆进展情况。随后,又招呼奥斯敏纳,把手搭在他肩上,说道:“总统先生,到家了,怎么样?攻下塔克洛班后,我就把行政权交给你。这可能比原计划早一些,形势发展很顺利。”

奥斯敏纳回答说:“我已做好了准备,将军,你什么时候交都可以。”

这时,通信兵在滩头架设了一台广播站,准备由麦克阿瑟和奥斯敏纳发表广播讲话。也许是巧合,天下起了小雨。

麦克阿瑟站在蒙蒙细雨中,对着话筒,用充满激情而略带颤动的语调说:“菲律宾人民:我已经回来了!我们的军队又踏上了洒着我们两国人民鲜血的土地上。我们摧毁控制你们日常生活的残酷敌人,你们民族的自由,回来了!站在我身旁的是你们的总统,伟大爱国者曼纽尔·奎松的杰出继承人——塞希奥·奥斯敏纳,以及他的内阁成员。你们的政府现在已经牢固地重建在菲律宾的土地上。你们光复的时刻就在此时,你们的爱国行动证明:你们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现在,我号召你们尽最大的努力,发挥觉醒了的民族精神,让敌人知道,和他们做斗争的抵抗力量是异常勇猛的,是和外来的一支兵力一样地难于对付的。

向我靠拢,继续发扬巴丹与科里吉多尔不屈不挠的精神,随着战线向前推进,投入到新的作战区内。起来,战斗!利用每一个有利的机会,打击敌人。为了你们的故乡和家庭,战斗!为了你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战死的人们,战斗!不要气馁,让每一支手臂都坚强如钢,去争取正义的胜利。”

这篇演说,通过电波传遍了整个菲律宾群岛,传到世界各地。

那天下午剩下的时间里,麦克阿瑟和奥斯敏纳就在海滩附近的灌木丛中找了一块空地,席地而坐,谈起了恢复政权机构的事。

接着,他又给罗斯福总统写了一封洋洋自得的信,告诉他登陆成功的喜讯。他写道:

“这是从解放了的菲律宾发出的第一封信,我想您也许乐于把它作为集邮收藏起来,希望它有收藏的价值。”

麦克阿瑟轻易地在莱特岛上建立了牢固的桥头堡,还运来了10多万吨的物资。而他付出的代价是微乎其微的,一共只有49名士兵战死。

罗斯福很快发来贺电:

“举国上下感激您,全国都为您及您的部下终于反攻回去所取得的成功而高兴。”

晚上,麦克阿瑟返回他的旗舰。现在可以躺下好好地睡一觉了。

次日,10月21日,麦克阿瑟的4个师,在没有遇到什么抵抗的情况下,继续向前推进。杜拉格机场已占领,塔克洛班的大部分地区已被解放。

这时,对于麦克阿瑟来说,最重要的是尽快修复莱特岛上已夺占的机场,以便迅速将他的陆基飞机转移到这里来。

过去,麦克阿瑟的“越岛”作战都是在他的陆基飞机支援下进行的。只有这次登陆已远远超过他的飞机作战半径。仅靠哈尔西的舰载机提供支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他下令他的工兵全力投入到修复机场的工作中去。同时,还在岛上招募菲律宾人帮助机场修复工作。

10月23日,登陆部队已把塔克洛班牢牢地拿到手了。这使得麦克阿瑟可以在这里举行菲律宾政府复位仪式了。中午过后不久,一支菲律宾军乐队乘一辆武器运送车,在塔克洛班吹吹打打通过市区。扩音器里不断广播说:麦克阿瑟和奥斯敏纳马上就到,要举行庆祝仪式。临时组成的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地跟着乐队。3点钟时,已有一大群人聚集在被炸塌了的省议会大厦前的台阶上。

麦克阿瑟与奥斯敏纳总统并排登上台阶,后面跟着一大群流亡的菲律宾政府官员和麦克阿瑟手下的高级将领。

麦克阿瑟在台阶上宣布以奥斯敏纳为首的菲律宾政府正式复位,并保证美国军队将很快收复菲律宾其他岛屿。他的讲话很简短。但每讲一句,台下喜气洋洋的人群都报以热烈地欢呼。

军号吹响,美国国旗和菲律宾国旗同时升起。

望着随风飘扬的国旗,麦克阿瑟心中充满了自豪感。

同类推荐
  • 碧霄一鹤:刘禹锡传

    碧霄一鹤:刘禹锡传

    本传真实生动的描写刘禹锡积极参加中唐政治革新活动。其后,他在长期贬谪生涯中,不屈不挠,乐观进取,仍忧念天下,关爱百姓。他善于从历史、现实与民歌中汲取思想一书营养,创作出不少兼具诗人挚情,哲人睿智,气格豪迈、风情郎丽的优秀诗歌,实无愧于中国诗史上“诗豪”之誉。本书真实、生动的讲述了传主刘禹锡的一生,以及他济世安民的理想抱负。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展现了刘禹锡在艰难困苦的贬谪生活中不屈不挠,乐观进取的精神,向读者传达了传主刚毅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善于反思,总结人生经验、教训的良好心态,引人深思。
  • 他们这群人

    他们这群人

    青少戎马战敌顽,壮志凌云钢铁汉。日寇蒋军美国佬,甘拜下风把鬼见。建设祖国冲在前,艰苦奋斗排万难。救死扶伤医德好,白衣天使众称赞。一生辛苦何所乐,为民服务喜开颜。银发捻须高歌颂,夕阳普照红满天。
  • 陈氏家族全传

    陈氏家族全传

    讲陈氏家族不能不提陈其美。陈其美是当年上海市革命军服加身的“大督军”,是孙中山的同盟会骨干成员,是蒋介石参加革命的引路人,又是他将陈果夫、陈立夫托付给了蒋介石。 陈果夫、陈立夫是蒋家王朝的组织部长。他的用人计谋,加剧了四大家族间的豪门恩怨和尔虞我诈的争斗。陈氏家族靠其结党营私,政治势力远大于“宋、孔”两家。 本书描述了陈氏家族与蒋家王朝的关系,以及蒋家王朝败落后陈氏家族成员的悲喜人生。
  • 华人十大科学家:竺可桢

    华人十大科学家:竺可桢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竺可桢》由张清平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竺可桢》记述了竺可桢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 孤云独去闲

    孤云独去闲

    《民国的闲人闲情》,以捕捉民国历史中独具个性之人物与事件,他们或袖手于党争国乱之外,或笑谈于主义流派之间,以独立之人格、独具之品格,闲逸于主流视野之外。他们是著名的“闲人”,又是闲散的“名人”;他们以“闲”得名,他们是民国的一道风景线。本书稿以史料钩沉辅之以传记、时评手法,为读者勾勒出多个维度的民国精神之体现。包括:袁克文:共和时代的帝国闲情、张伯驹:一帖平复了此身、溥侗:何物最相思、陈家麟:亦魔亦侠,唐吉诃德、陈霞章:用文言文讲安徒生童话、樊樊山:赛金花与梅兰芳、吴梅:风洞山中来,湘真阁里去、王季烈:在X光下格物致知、董康:在法学之外游弋、姚光:云间一书淫、蔡桢:追根溯源为歌词、蔡莹:味逸轩中小安乐、周瘦娟:每天都是礼拜六等。
热门推荐
  • 绝世王女:腹黑神女戏天下

    绝世王女:腹黑神女戏天下

    本想认认真真的当个杀手,顺便再当个’普通‘的高中生,可是那片空白的记忆却渐渐回归,她再次被卷入纷争之中。抱着必死的心态自爆,只为不再背负那血海深仇。只是再次睁眼,灵魂虚弱,她寄居在他人体内。在所谓的血海深仇之下,真相渐渐浮起。前世今生,恩怨纠葛,他们是否,能跨过一切,再次相拥……
  • 残天弑神

    残天弑神

    说他是个好人,有点牵强;说他是个坏人,却一直无法将坏发挥到极致。。。。。。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想告诉你他一身都是迷。
  • 流年之夏莫须有

    流年之夏莫须有

    “莫流年我告诉你,你不过就是仗着我喜欢你!”这是高考前一天晚上莫栀夏对莫流年说的话。在郝半夏走后,莫栀夏就遇到了莫流年,一个她喜欢不起也爱不起的男生。遇见你,我们最大的遗憾不是错过,而是不了解。初中、高中、大学……莫流年,我们注定有缘无分。流年之夏,我遇到了你,可那却是莫须有的事……最美的夏,最帅的你,可那只是泡影……最后的夏,最后的最后……“如果你现在有一台时光机,可以回到过去三年和未来三年,你愿意去到哪儿?”“我愿意停留在这一刻三年。”
  • 百日危机

    百日危机

    《百日危机》是第一部反映SARS病毒入侵人类的中国灾难文学的力作,因具有“备忘录”和“启示录”的双重意义而格外受到关注。作者不是为了简单地宣传铁腕治非典的官员、抗击SARS一线的医护人员、为找到对付病毒而呕心沥血的科学家以及为公众讲述抗击SARS一线真相的新闻记者,而是把他们还原成具有职业守精神的普通人,力图传达的是危机中人性的美丑以及更深层的生存境况,用文字做成警钟,提醒人们“悲剧常常重演”的危险存在。
  • 天衍证道行

    天衍证道行

    天地间有大道,名“混沌”,诸生共求长生。证道之术万千,长生之路各异。我王尘不求主宰,不问长生,证道只为接下我所爱的人身上的担子,她面前的风雨,我来扛!!!
  • 感悟一生的故事:智慧故事

    感悟一生的故事:智慧故事

    这套《感悟一生的故事》经过精心筛选,分别从不同角度,用故事记录了人生历程中的绝美演绎。本套丛书共34本,包括成长故事、励志故事、哲理故事、推理故事、感恩故事、心态故事、青春故事、智慧故事等,每册书选编了最有价值的文章。
  • 现代人鬼情未了

    现代人鬼情未了

    所有人生,无非幸与不幸;所有故事,无非爱与生死。本系列故事纯属虚构,绝无雷同。所有已知元素的存在皆为创作需要。
  • 天注定之谁与争锋

    天注定之谁与争锋

    “杀一人是罪,屠万人是雄,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以吾之天赋,吾之血脉,吾之能力,此生不崛起,何以对苍天!今生今世,吾必主宰,此乃天注定!
  • 绝色王妃:月夜蔷薇

    绝色王妃:月夜蔷薇

    “对不起,我…咳咳…不能守信了…”她黑漆如夜的眸子里划过一道如有若无的黯淡。“不!不要离开我!我不能再一次失去你了。”他仓促慌乱地抱住她血淋淋的身躯,是那样脆弱,仿佛下一刻她便会离去。这种感受,他尝过一次,已不想再第二次了。“我…”她忽然咧开一抹灿烂的微笑,血从唇角淌溢出许多,“我会死吗…咳咳,玦…”呼吸渐渐地变弱。“你不会的,我们说过要在一起的!”他眼神中透着一股深深的绝望与痛苦。手不由收紧起来。“玦,谢谢你…一直以来的咳咳陪伴…”她缓缓闭上了如蝉翼般睫毛,悄然睡去了…“弥儿!”他瞪红一双眼,朝天怒吼一声。半晌,他抬起充斥着浓郁的戾气血眸,不起一丝波澜。“你们必须都给弥儿陪葬!”
  • 末日之系统人生

    末日之系统人生

    末日来临,我竟然得到了一个系统,这是什么进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