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96600000030

第30章 泡茶的技艺(1)

一、大众泡茶技艺

1.温壶

2.用茶荷入茶

3.第一泡的茶不饮,只用作洗茶,所以倒掉

4.第二次冲茶时,盖好壶盖,在盖上淋热水,以增加茶香

5.趁泡茶一分钟的时候,可在茶池洗杯,并取出茶杯待用

6.斟茶:先斟半小杯,然后“拉杯”(称“关公出巡”),再一滴一滴的加(称“韩信点兵”)

步骤:

烫壶:将沸水冲人壶中至溢满为止。

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船中。

置茶:用茶匙拨茶人壶。

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

倒茶:

①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俗称“关公巡城”(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威风凛凛,带兵巡城),注意磨壶时的方向,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则反之。

②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可使茶汤均匀。

③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当将要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俗称“韩信点兵”。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满一杯,至七分满处为好。

分茶:将茶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奉茶: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

二、普洱冲泡技艺

叶茶增温、芽茶降温

想要冲泡出茶叶应有的风味,温度就应尽量提高。如果是芽茶类(例如嫩沱)高温很可能产生涩味,所以,冲沸水时,细水高冲,温度自然能下降一点。其它采开面叶或嫩芽较少的洱,请在一般环境之中尽量提高温度,然后将该有的香醇泡出来。泡出以后就该固定在一定温度范围之下冲泡。(注:这是第一泡或第二泡,将香醇逼出来的增温动作)

选壶

壶的选用最好是续温力强的、稍大(比喝乌龙时大约两三倍),会比较好些。原因是在第一、二冲之后的冲泡,应尽量在泡与泡之间进行,所以茶壶续温力不佳容易使温度造成很大差异。所以茶壶选择壁厚、壶盖口比例不要太大的。另外注意的,茶壶的出水最好流畅一点,有时置茶量太多,沸水冲入壶中需要马上倒出,所以出水不够快的壶会影响执壶者的操控能力。

壶的表现

前项中既然谈到了壶,就顺便说说壶的好处。泡洱一般使用壶、盖杯或茶娘(或瓷壶)三种,只有壶不是瓷器。香气细嫩、韵味柔韧、涩度不高、酸度不高、苦味不重者,建议使用瓷器(例如嫩沱、或称为云尖之类的),但是因为续温力问题,所以与壶冲泡出来的口感有差异。一般的老洱,如果用壶泡,通常会减少一些让人不愉悦的感觉,例如涩、苦、火气、单宁、酸…等等。如果一支常泡的新壶,大约半年就可以养成了。养成的壶冲泡起来会比较好喝。当然,四、五年以上的老洱壶(部分物质会减,少)与盖杯(茶叶的东西全部跑出来)的差异更大。

壶内留汤的特效

一般来说,第一泡水倒干,第二泡壶中的水留一些,大约十分之一(这是在第二泡将香味冲出来的状况,如果第三泡才能将香味冲出来,就在第三泡才开始在壶中留一点水,不要倒干)。如果真的够老的普洱,不需开盖,严格说应该是不能开盖;会有些许涩味、酸味……等的普洱,在第二泡倒出并在壶中留点水有后,开盖大约半分钟到一分钟再把盖子盖上;比较重的涩味、苦味、酸味……的普洱,开盖,壶口没有蒸汽时,用手指压壶身,若温度不会太烫手指可以摸五秒以上,再将壶盖盖上。壶中留点水,主要让冲泡出的东西溶解在水中;温度要控制,因为这是主要的冲泡。停壶时间就是冲泡(浸泡、浸茶)的时间,所以,这段时间要控制好(如果将温度设定的比较高就需要战战兢兢),茶汤才会显现出该有的风味。所以,除非置茶量太多、温度太高,否则不应立即冲下一泡。

适时出汤

以第二泡冲出香味为例,第三泡冲沸水,随便就好,除非一定需要很高的温度。浸泡时间,可以用白瓷汤匙身进壶中看看汤色,颜色差不多就可以倒出,一般在倒出时就可以看出颜色,颜色不够时,再等一会儿,不过倒出时,壶要稍微摇一摇(浓度可能不均匀)。之后的状况大约与第三洵相同。

置茶量

至于置茶量,因茶叶的不同,置茶量也有差异。这得要试泡几次才会抓到该放多少茶叶。一般的七子饼、茶砖,置茶约为壶容量的四分之一即可。沱茶,少一点。散茶,很极端的,要自己试试看。如果一两人喝,置茶量可以更少。这样想好像有点“无耻”,所以我讲一下基本原则:置茶量足够,风味呈现较为容易,但是一些瑕疵容易泡出,这时就需要很专心的泡;置茶量少些,泡茶时不需放太多的精神,甚至温度、浸泡时间不要相差太大都可以勉强接受;置茶量不足,风味呈现不易,但是朋友聊天时,最好将置茶量降低一倍左右,聊天聊得忘了倒茶时间也没关系。

紧结茶特性

在紧结茶中(沱、饼、砖),冲泡到某一泡后,会整个散开(一般,紧结茶将他抖散容易出现一些该浓稠的不够浓稠、刺激性的味道反而容易跑出)。如果置茶量多,水一冲,就该倒出了,否则浓度会太高。一般置茶量,浸泡时间也不应太久、泡与泡之间的停顿也不应太久,这主要是为了浓度不让它太高的处理方式。当然,可以摇一下壶,将水倒出看看浓度如何。紧结茶一散开,溶解速度很快。

茶汤风味问题

在风味问题,一定要提一下。依上述的说法,风味,好像是控制浓度的问题,事实上,要将那种浓稠的底泡出,需要“浸泡时间”。所以除了温度要控制得当之外,浸泡时间不能过短。所以。置茶量可以少一些,泡与泡之间的时间长一点(但是壶温降得太低就没有用了)。如果泡与泡之间的浸泡时间够,茶叶量也够,后一泡冲沸水,只是把壶中溶解出来的东西带出来而已。

最后一泡了吗?

茶叶越陈年、烘焙越重,能冲泡的次数会缩短,但是溶解速度快。所以陈年洱通常熬不过七泡(一般泡法),当你一冲茶,等个20~40秒出茶时,浓度如果不够,注定就是最后一泡了。

真的是最后一泡了吗?

您相信前述的最后一泡后,还能再泡出一泡精华茶汤来吗?在这里顺便谈一下真正的最后一泡茶:当前一泡正常冲泡下的所谓最后一泡茶汤倒出以后,别急着倒掉茶渣,请您再来一泡试试;用沸水粗水低冲,放着,聊天,让茶汤在壶中降到约略为室温时再倒出,至少半小时以上。或许能熬出该有的质地,如果浓度控制得当,夏天,就是最后一泡最好喝,我称它“精华茶汤”。

再谈降温

年份20以下或15年以下的干仓熟茶体普洱,温度太高不佳。酸味太过的普洱,细水高冲的降温会减免酸味,但是如果风味没了,降温也失去本来需要的风味。若是生茶体,年份5年以下,沸水倒入茶海,即刻再倒入另一茶海,再倒入茶海,再倒入壶中或盖杯中(这是三次降温)。生茶体20~40年,一次降温。反正原则就是,涩味、单宁、酸要降低,降温可以得到效果。温度太低,风味不出。

还是谈降温

青普洱或生茶体,建议用盖杯泡,因为开口大,降温快。青普洱,置茶量,一点点,大约是陈年茶的五分之一。除了温度要降以外,倒茶时,全干倒出,倒出后,开盖,吹一下气让温度降快一点。如果品不到青普洱该有的气味,大概就是温度降得太低。生茶体,也一样要倒干,只不过降温不要降得太过。

来杯好茶汤

下雨天,空气湿度大的时候,可别忘了泡壶老普洱。浓得发黑的茶汤上,会浮一层雾,雾越粘,吹不散,茶汤不酸,应是难

三、潮州泡法

看着潮州泡法,简直是一种享受,动作大得令人吃惊,说是打拳还比泡茶适切些!这回不是“云手”,是通俗的“八段锦”!虎虎生风!那个时候才知道原来壶可以这样拿!茶汤一沾舌,叹为天人!跟原来冲泡的茶汤姿态完全不一样啊!这种跟一般不同的冲泡方式所显现出来的差别简直是不敢想象!

潮州泡不会脱离摇壶、甩壶、浸壶的手法,跟以前的小壶泡很像。

先,先烫壶两次至三次,壶最好选小壶、单孔壶,出水快、蓄温力强,壶盖的比例不要太大(倒把西施不错)。温壶后,用干茶巾包住,如果怕温度丧失太多或是壶太大,可以用两三条茶巾特制毛巾包住。保持壶温。水要全沸。

将准备好的茶叶赶紧放人壶中,冲一些滚烫的水,体积为壶体积的四分之一左右。速度要快!用力抖壶两三秒,主要是让茶叶与开水混和。立刻将水倒出。倒出后赶紧用茶巾包着,握住壶身,将壶内的茶汤甩出。双手要握得很紧,我已经甩破了十几支西施壶。用力甩。茶汁会从壶嘴甩出,甩到茶汁流出的量少才停手。最后,壶内的茶叶甩往后,俾使不阻住壶嘴。场地应当宽敞,因为动作很大,而在榻榻米、地毯上、有点不适宜。

又湿又热的茶巾包住的茶壶放置在桌上。约略一分钟,就可以冲第一泡。时间也可以更长一些。很重要的是保持温度,让壶内近乎是干的!冲第一泡之前,将布掀开一点点,将茶箴(名字忘了,不知道对不对?)塞入壶嘴。茶海准备好!再将布掀开一点,露出壶盖。一手持壶盖、一手持滚烫的沸水壶,壶盖不要掀开太大,注水壶的壶嘴靠近壶盖,猛冲,水满了立刻盖壶,将茶箴抽出,立刻将茶汤到人茶海中。当然,这个时候可以等一等,例如两秒、三秒,久一点就浓一点,但太久例如五秒以上,前功尽弃,后面会有说明。

茶倒入茶海时最怕塞住,所以之前要将茶叶甩往后、壶出水要好(最好是便宜壶)、壶要通就是防止塞住。茶倒出后,立刻将壶包住(这时候可以换一张茶巾——如果茶巾太烫、太湿)。手用力握住壶,上下抖,大约五秒内。因为水不能停留壶中太久。抖完,甩干壶内的水。茶巾包住茶壶,维持温度约一分钟,倒入沸水,是为第二泡。

好的茶叶可以泡六泡,一般泡四泡还有滋味的茶叶已经算不错了。茶汤混浊,可以用滤网滤,但也可不用。泡到最后一泡之后,泡茶人最累,终于可以喘口气了!但是,可以鉴别一下,留在茶叶里的是些什么东西。像一般泡茶方法一样,将沸水冲入壶中,停个40~50秒,倒入茶海中,最后一批茶汤,建议只是尝一下就可,不然会疯掉!浅尝最后一批茶汤才可以知道潮州泡恐怖!之前,如果冲泡时,倒出的速度太慢,会喝到最后一批茶汤的味道!

手酸,是运动伤害,跟兔跳之后的情形一样。如果每天泡,大约半个月后就不会那么酸,半年之后,壶很难甩破。但是,可以动到自己用这种泡法泡茶的客人大概不多,因为很累。如果不常“打”,“打”一场拳下来气喘连连,连喝茶的味觉都打掉了。所以比较好的方法是训练别人泡,泡给自己喝。

大概操作七八次之后才会熟练,经年累月才会有体会,要选适合的茶,也是一种智能。我以前泡的手续不是这样,现在是将浸壶、淋壶、蒸茶的手续免去了。主要是保持高温、壶内干燥茶叶激烈搅拌。

潮州泡,还有其它很多样式,不能一一尽述!

四、铁观音茶的泡饮技艺

铁观音茶的泡饮方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水以石泉为佳炉以炭火为妙,茶具以小为上。

冲泡程序:

洗杯:用开水洗净茶具;

落茶:把茶放入茶具,放茶量约占茶具容量的五分;

冲茶:把滚开的水提高冲入茶壶或盖瓯,使茶叶转动;

刮沫: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洁净;

倒茶:把泡一,二分钟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里;

点茶:茶水倒到少许时要一点一点均匀地滴到各茶杯里;

观茶:观赏杯中茶水的颜色;

五、西湖龙井茶的泡饮技艺

用具:

优质龙井茶、透明玻璃杯、水壶、清水罐、水勺、赏泉杯、赏茶盘、茶匙、干净的硬币等。

用水:

“龙井茶、虎跑水”是为西湖双绝,冲泡龙井茶必用虎跑水,如此才能茶水交融,相得益彰。虎跑泉的泉水是从砂岩、石英砂中渗出,流量为43.286.4立方米/日。现在将硬币轻轻置于盛满虎跑泉水的赏泉杯中,硬币置于水上而不沉,水面高于杯口两不外溢,表明该水水分子密度高、表面张力大,碳酸钙含量。低。

用具:

冲泡高档绿茶要用透明无花的玻璃杯,以便更好地欣赏茶叶在水中的姿态,观赏碧绿的汤色、细嫩的茸毫。冲泡龙井茶更是如此。将水注入将用的玻璃杯,一来清洁杯子,二来为杯子增温。

置茶:

一般来说,茶叶与水的比例为1:50,即100毫升容量的杯子放入2克茶叶。现将茶叶用茶则从茶仓中轻轻取出,每杯用茶2~3克左右。

温润:

采用“回旋斟水法”向杯中注水少许,以1/4杯为宜,目的是浸润茶芽,使干茶吸水舒展,为将要进行的冲泡打好基础。

高冲:

温润的茶芽已经散发出一缕清香,这时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让茶叶在水中翻动。这一冲泡手法,雅称凤凰三点头。凤凰三点头不仅为了泡茶本身的需要,更是中国传统礼仪的体现。三点头像是对客人鞠躬行礼,是对客人表示敬意。

品茶:

评定茶的优劣,必从色、形、香、味人手。龙井素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之称。其色澄清碧绿,其形一旗一枪,交错相映,上下沉浮。通常采摘茶叶时,只采嫩芽称“莲心”;一芽一叶,叶似旗、芽似枪,则称为“旗枪”;一芽两叶,叶形卷曲,形似雀舌,故称“雀舌”。闻其香,则是香气清新醇厚,无浓烈之感,细品慢啜,体会齿颊留芳、甘泽润喉的感觉。

再悟:

绿茶大多冲泡三次,以第二泡的色香味最佳。因此,当客人杯中的茶水见少时,要及时为客人添注热水。龙井茶初品时会感清淡,需细细体会,慢慢领悟。正如清代茶人陆次之所说:“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也。”

六、北京盖碗茶的泡饮技艺

北京人爱饮花茶,北京盖碗茶即以花茶(北京香片)为主要用茶。

用具有:绢帕、挂绢帕的挂架、茶罐、盖碗、清水罐、水勺、铜炉及铜壶、水盂等。

选茶:

北方人喜爱的花茶属于绿茶的再加工茶,又称香片。窨制香片常用茉莉花、兰花、玳玳花、桂花等。窨制花茶要在三伏天进行,因为三伏天的茉莉花香气最浓。

用水:

用泉水、纯净水等泡茶的效果较好。古都北京有不少名泉,如延庆的珍珠泉、卧佛寺的水源头、八大处的龙泉等。用中软水泡茶,可使茶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浸出,茶汤明亮,滋味鲜活。

用具:

沏泡花茶要用盖碗,加碗盖有利于保持香气和清洁;茶碗呈现喇叭形状,可使饮茶人清楚地风见到茶叶在碗中的形态,碗底浅可使饮茶人及时品尝到碗根处的浓酽茶汤;碗托可以护手,又可保温,更显示出古都茶文化的考究与尊严。盖、碗、托三位一体,不可分离。

温盏:

温盏给碗升温,有利于茶汁的迅速浸出。

置茶:

北京盖碗讲究香醇浓酽,每碗可放干茶叶3克。投茶时,可遵照五行学说,按木、火、土、金、水五个方位一一投入。

同类推荐
  • 敦煌历史文化

    敦煌历史文化

    敦煌,有着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这一文明,是中华民族古代 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特别 的自然生态面貌及其演变,奠定了她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别具一格 的重要历史地位。
  • 八股文

    八股文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 谎言与真相∶人类文明惊天骗局与悬疑全破译

    谎言与真相∶人类文明惊天骗局与悬疑全破译

    追述过去一两百年来的各种骗局,从军事、政治、科学、文学到灵异,无奇不有。骗局的英文为hoax,来自过去魔术师的咒文hocus pocus。有的骗局是犯罪行为,有的只是玩笑,有的可能是二者的混合体。
  • 事说石嘴山

    事说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桂海苍茫

    桂海苍茫

    一个人的体验,一位作家的眼光,穿越千年广西,穿越地理桂海。于是,赤子之心发现了一份份被遗落的时空形态,一片片人们应该拾捡的文明碎片。本书是著名散文家、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冯艺关于广西的人文地理笔记。笔记里有许多广西史书上不该忘却的背影,许多或伟大或平凡的人文墓碑。作者以本土作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一腔人文情怀,描述了广西这方水土浓密的阳光和水气背后的苍茫的人文地理。丰沛而智性,详实而诗意,融文化积淀与个体体验于一体,意境苍凉。于是,从本书您也许会看到另一个人文的广西。
热门推荐
  • 我上学的那些年

    我上学的那些年

    我也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但是我学的内容又和普通的学校不同,因为我们市的五所学校和别的学校不同。释家男子学校,金大大学术学校,百家学校,古前辈专业学校,入境者学校。在这儿,数学、语文不再是主流。是以搞笑为主的文。无厘头搞笑文,不是那种重生、赚钱、科技、文青都市文啦。想看那种的就不要进来了,是恶搞,武侠,搞笑,吐槽类的杂烩文。
  • 缤纷气候

    缤纷气候

    地球上的生物包括人类都必须承担气候变化的后果,人类社会不得不开始反省、认识,并采取科学的措施,积极行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 由王建国主编的《缤纷气候》介绍气候的形成,气候的分布、应用气候,气候与其他自然因素的关系,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 荒将

    荒将

    一个是穿越回归的历史名将,一个是天赋变态的混血儿。这样的一对叔侄意外碰到一起,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情呢?他有三种讨厌的人:君子,佛陀和神仙,因为这三种人,都是没有心的人。他,曾是天波府杨令公第四子,地狱中响当当的疯子。十万年岁月,仍旧改变不了他对当年的执念。可是当他回去了,又会怎样面对那已经改变了的一切呢?归去来兮,十万年满胡不归?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 血色天芒

    血色天芒

    楚星有两个人生信条:第一:犯我天朝者,虽强必戮,虽远必诛!第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还犯我,斩草除根!神界,通向宇宙的出口处——旌旗遮天蔽日,战马铁蹄声声,神兽怒吼不止,刀兵杀气腾腾。“此次,乃我盘古族击退异族入侵后首次出征宇宙,意义极其重大。四皇子楚星听令!”“末将在!”“朕封你为征讨大元帅,领战将千员,带甲百万,直捣异族老巢,诛杀妖魔,迎回父皇,洗我族人之耻,重塑我天朝神威!”“末将领命!”……
  • 玄界之眼

    玄界之眼

    地球人李天移,在梦中意外觉醒玄界之眼,可以沟通异世修仙界,从此开启宇宙与玄玄大陆的一扇门,踏上修仙路途。玄玄大陆,百家争鸣,戮力修仙,看他如何凭借地球宇宙的暗物质文明,以暗武证道,从此坐拥两界美人,笑傲诸天世界!
  • 界冥

    界冥

    随天地异象,界冥之力外泄,灰白色的光晕包裹整个大陆,一句吾道不孤也响彻云霄,界冥之体随之诞生......他的道是什么?他又会有哪些经历?《界冥》带你走进他的世界,一览风采
  • 血魔之归

    血魔之归

    高考结束,写着玩玩。前世的血族四皇子,转世成功,重修古法,重塑血魔之身
  • 风知道我爱你

    风知道我爱你

    乔兰觉得自己的人生是个悲剧,彻彻底底的大悲剧!十四岁以前跟没活过似得,当然,乔兰觉得,她遇见了余音,也算是阎王对她十四岁以前的回报了吧......此文为百合,恐同者请慎进。希望你们都被世界温柔以待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妇人子嗣门

    妇人子嗣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