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96600000027

第27章 茶与名人(6)

(1897~1987)茶叶专家、农业经济学家。原名荣堂,更名觉农。浙江上虞人。浙江农业高等学校毕业。1919~1922年留学日本,学习茶叶专业。回国后,参加中华农学会,先后任司库、总干事、副理事长等职。1930年进上海商品检验局,倡导复兴茶业。1934~1935年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尼、英国、苏联等国家考察茶业。1938年作为代表签署中苏间第一个以茶叶为主要商品的易货协定。1940年在复旦大学农学院创办中国第一个茶叶系(科),兼任教授、主任。1941年到浙江衢州万川建立东南茶叶改良总场,后在福建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成立中国第一个茶叶研究所,兼任所长。1949年5月应邀去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随后任一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五届政协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农业部副部长并兼任中国茶叶公司总经理,为恢复和发展中国的茶叶生产和贸易做了大量工作。1978年后,仍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学会副理事长和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的身份,积极参加各项茶叶学术活动和茶区考察,提出减免茶叶出口税收,发展大叶种优质红碎茶,适应国际茶叶发展需要等建议。有著译300余万字。主持编译《茶叶全书》以及《印度、锡兰之茶业》、《荷印之茶业》等考察报告;主编《茶经述评》、《中国地方志》(茶叶资料选辑)等专著,其代表作已选编成《吴觉农选集》。毕生从事茶业,被誉为“当代茶圣”。

冯绍裘

(1900~)茶叶专家。湖南衡阳人。1923年毕业于河北省保定农业专科学校,1924~1932年在湖南安化茶叶讲习所和湖南私立修业学校任教。1933~1934年任江西省修水实验茶场技术员,主持“宁红”初制、精制试验研究。次年仿照锡兰立普顿红茶,制成橙黄白毫(BOP)红碎茶。1935~1937年在安徽祁门茶改良场,对“祁红”叶底乌暗的难题进行试验研究,写出《叶绿素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研究报告;参考引进制茶机械,设计成红茶机械设备,改变手工制茶的落后状况。在全国经济委员会农业处负责红茶分级实验,制定分级标准样供茶区参考实行。1938年在湖北恩施筹建恩施茶厂,生产红茶、绿茶,行销国内外。同年秋调中国茶叶公司,去云南调查,参与创制“滇红”。1947年筹建湖南群力机械制茶实验厂。1948年任湖南省茶叶公司经理。1950~1954年任中南区茶叶公司副经理兼产制室主任和汉厂茶厂厂长。1957年~1975年任湖北省茶叶公司总技师。曾任中国茶叶学会一、二届理事,第三届顾问,任湖北省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

蒋芸生

(1901~1971)园艺学家、茶叶专家。江苏涟水人。1925年留学日本,在千叶高等园艺学校毕业。回国后,任浙江大学农学院副教授、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教授,后历任南通农学院农科主任,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园艺系主任,福建农学院教务主任,福建园艺试验场场长。1941~1949年在福建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任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兼茶树栽培组组长;1946年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园艺系主任;1952年负责筹建浙江农学院茶叶专修科,1956年改为茶叶系,先后任科、系主任,同年筹组浙江省茶叶学会井任第一届理事长;1958年筹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任所长;1960年任浙江农业大学副校长。对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园艺学和茶学均有较深造诣。主持编写了《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等教材。撰有《薰花花卉栽培》、《茶园杂草名录》等著作,并撰写了学术论文《光照强度对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研究》、《今后茶叶研究的方向》等。

方翰周

(1902~1966)茶叶专家。安徽歙县人。1920年毕业于安徽省第一茶务讲习所。1927年赴日留学,攻读制茶技术。1930年回国后,担任上海、汉口、青岛等地商检局技正,负责出口茶叶质量检验。1935年到江西“宁红”茶区的修水县和“婺绿”茶区的婺源县创建茶叶改良场,任主任兼江西省茶叶公司专员。任职期间,从事茶叶商检、科研工作,井筹建一批实验茶厂和茶场。1940年创办江西省婺源茶业职工学校,任校长。1949年10月调武汉,参加筹建中南区茶叶公司,中南区各省、市茶叶公司。1950年调北京,在中国茶叶总公司任茶叶产制处处长,后任生产企业处处长。1958年在商业部茶叶局任加工处处长兼茶叶技术室主任,1961年任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总公司茶叶总技师。长期担任全国茶叶收购标准、毛茶和精制茶标准的制定工作,主持制定茶叶标准、价格、品质系数体系,为建立现代茶工业作出可贵贡献。

王泽农

(1907~1999)茶叶专家、教授。江西婺源人。1927年北京农业大学肄业。1931年上海劳动大学毕业,1937年在比利时颖布露国家农学院毕业,授予农业化学工程师。1938年回国后,参加筹建复旦大学农学院,任茶叶组教授、茶叶专修科主任;参加筹建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并任研究员、第一任化验组长;还任南通、中正、南京等农学院、江西农专教授。1952年到芜湖安徽大学农学院,1954年随安徽农学院独立建院迁至合肥,任安徽农学院教授、教育长、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茶业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茶叶生物学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曾任中国茶叶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二、三届理事长,四、五届荣誉理事长;中国农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第三届理事,四、五届荣誉理事,中华茶人联谊会顾问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长期从事茶叶教育、茶叶科学研究,是中国茶叶生物化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发明从陈变茶中提取咖啡碱的灼烧法。1949年后,主持和指导“微量元素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茶叶品质理化审评的研究”等课题,主持研制的茶叶光电拣梗机获得省、部科技成果奖。曾五次主编《茶叶生物化学》全国高校通用教材,编著《茶叶化学》、《茶叶生物化学原理》等理论书籍,撰写科技论文《武夷山岩茶土壤》、《综述茶叶保健功能》等40余篇,任《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主编,翻译苏、日、英等国家茶叶生物化学论文数十篇。

庄晚芳

(1908~1996)茶叶专家、教授。福建惠安人。1934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农艺系。后任安徽省祁门茶叶改良场技术员。1937年任中央大学农学院助教。1938年任福建省茶叶管瑷局副局长。1940年筹办福建示范茶厂,后任副厂长兼总技帅。1941年任东南茶叶改良场技正、总技帅和中国茶叶公司研究课长。1943年任福建省农林公司总经理和董事长,兼任协和大学教授。1949年任复旦大学农学院教授。1952年任安徽农学院和华中农学院教授。1954年调任浙江农学院茶叶系、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曾任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名誉所长,浙江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茶叶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担任中国农学会顾问,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浙江省茶叶学会荣誉理事,浙江省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茶人之家”名誉理事长等。长期从事高等院校教育和科研工作,培养了大批茶学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编著《中国的茶叶》、《茶作学》、《茶树生物学》、《茶树生理》、《中国茶史散论》、《茶树栽培学》等10多本专著。1959年著《茶作学》被译成俄文,在苏联出版发行。1979年与人合著的《中国名茶》、《饮茶漫话》被传播到日本、韩国、法国、英国、美国、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撰写了上百篇学术论文和科普文章,主要有《茶树生物学特性研究》、《茶树生理生态》、《茶树根系研究》、《论茶树变种分类》、《论茶树营养特点》等。1983年前后在杭州、厦门倡建“茶人之家”,倡导廉、美、和、敬为“中国茶德”。

陈椽

(1908~1999)茶叶专家、教授。福建惠安人。1934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曾任浙江省茶叶检验处主任,浙江省油茶棉丝管理处宁波分处主任,福建省茶叶管理局技正、福州办事处代主任,福建省贸易公司茶叶部襄理,英士大学农学院讲师、副教授,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副教授、科主任。1952年随全国院系调整到安徽大学农学院,1954年安徽农学院独立建院,任该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茶业系主任、教授,茶业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担任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安徽省茶叶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和《茶业通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茶叶高等院校教育、科研工作,培养了大批茶业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1942~1994年共出版教材和专著30多部,主要有《制茶技术理论》、《茶业通史》、《茶药学》、《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史》、《茶树栽培技术》、《安徽茶经》等,撰写论文上百篇,其中《茶叶分类的理论与实践》一文,提出制茶方法的系统性和茶叶品质系统性分类的新观点,由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译成英文,在法国杂志上发表。被英国科技研究中心列入《世界农业名人录》(1984年版)。1988年被印度收入《世界名人传记》。

张天福

(1910~)茶叶专家。福建福州人。1932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后赴日本考察茶叶。1935年创办省立福建省茶叶改良场(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前身)和省立福安农校,任场长兼校长。1940年创办福建示范茶场,并在苏皖技校任教。1942年在福建协和大学任副教授、教授,兼任附属高农校长。1946~1949年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兼任崇安茶叶试验场场长。1950年调任中国茶叶公司福建省公司技术科长,1952年调任福建省农业厅特产处副处长,任高级农艺师,负责全省茶叶生产和茶叶收购技术业务。1982年退休。曾任中国茶叶学会荣誉理事,福建省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技术顾问,福建省政协一届、四届委员,五届常委。撰有《改良福建茶业与职业教育的实施》、《福建茶业复兴计划》、《发展西南五省茶业》、《大力恢复和发展茶叶生产》、《梯层茶园表土加沟茶垦法》、《福建茶史考》、《福建乌龙茶》等论著。

李联标

(1941~1985)茶叶专家。江法律六合人。1935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1945~1946年在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农学院进修,并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生物学部从事研究工作。回国后,在中央大学农学院任兼职副教授、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省茶叶改进所、浙江省农业厅特产局任副科长、高级工程师,负责全省低产茶园改造、发展新茶园和平水茶区“绿茶改红花”、“红茶改绿茶”的技术工作。1958年参加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筹建工作,任副组长。研究所成立后,任研究员、栽培室主任,兼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79年任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964年受农业部委托,主持并参加对甘肃、西藏等新区开发茶叶生产的考察工作。曾任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参加编写《中国茶树栽培学》、《茶树栽培技术》、《茶叶生产技术手册》、《红茶初制技术》、《绿茶初制技术》等茶学著作,并撰写《茶叶优质高产技术》等论文。20世纪80年代致力于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和茶树品种资源的研究工作。

吴振铎

(1918~)茶学家。福建福安人。福建省立高级茶科学校首届毕业生。后入福建省立农学院(现福建农业大学前身),主修农艺,副读农化。1946年毕业后,任福建省立福安高级茶科教务主任,1947年任台湾省农业试验所平镇茶业分所所长,1952年起兼任台湾大学农艺学系茶作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共40余年,1968年任台湾省茶业改良场场长,1982年起任台湾省茶艺协会首届、二届理事长及名誉理事长。曾先后考察日、韩、印尼、德、荷、英、法、意、比、丹、瑞典、美及新加坡等国,并多次参加国际茶叶学术会议,毕生致力于茶树育种、茶园机械、茶叶制法及鉴评之研究,先后育成15个茶树新品种,发表学术论文100篇。一贯倡导饮茶风气,弘扬茶文化。1968年获台湾省农学会“农业学术奖”,1972年、1980年、1983年三次获“绩优奖”。1974年获“庄守耕科学奖”,1976年因试管组织培养成功获台湾省第一届“杰出科技奖”,1991年因新品种“全萱”、“翠玉”育成获一等奖和“杰出科技奖”,1994年获“台茶重大贡献奖”。著作论文代表作有《评茶》、《茶叶》、《今日台湾茶的左究》及《新近之台湾半发酵茶再次的探讨》等。

同类推荐
  • 中华蒙学四大名著·百家姓

    中华蒙学四大名著·百家姓

    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压力、奔波的旅程、浮躁的心绪……,您是否愿意享受片刻的宁静?《轻松阅读·人文手卷》,史海撷英,去粗取精,能让您在文化经典的海洋中享受心灵的清闲!《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期,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仿佛一首四言长诗,便于诵读和记忆,因此广为流传。原书共收录了姓氏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本书选取了较常见、较吸引读者、资料较详尽的姓氏加以介绍。
  • 中华千年文萃:风俗民情

    中华千年文萃:风俗民情

    风俗民情,也就是一些民间的风俗习惯。它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采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这种生活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 中庸注参

    中庸注参

    本书乃陈柱先生为暨南大学及大夏大学两校讲授《中庸》时的成果。作者多以自家心得注解《中庸》,其别无新意者则仍采郑注,并选录各家之说,尤于近代戴震、康有为、马其昶及业师唐蔚芝先生之说,录之甚众,以备参考。同时,本书附有陈柱昔日讲学南洋大学时所著《中庸通义》,实乃研读《中庸》的经典文本。
  • 三味书屋与寿氏家族

    三味书屋与寿氏家族

    本书试图以绍兴覆盆桥思仁堂寿氏家族作为首选的研究对象,力求全方位地搜集、发掘、梳理和研究这个家族史料,重点探究其清末民初鼎革时期的历史,感受其时代的风风雨雨,真实记录其文化传统的光与影,从而汲取我们所需求的思想、精神和其他有用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个思仁堂寿氏家族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 性感:一种文化解释

    性感:一种文化解释

    本书内容包括:性感,何为性感?:性感是一种欲望的表达、头发乱了、什么是男人的性感?不平等的性感、和老公一起看美女、财物与祸水:男性中心社会里的女性。无处不在的性感——商业与风化;无处不在的性感——出版中的性;无处不在的性感——色情文艺;无处不在的性感——性感的药物;性爱与革命;让我们享受健康、坦荡、明快的性。
热门推荐
  • 拯救后代

    拯救后代

    阆风仙宗天才弟子薛闻之接受了门派的一个重要任务——穿越时空来到遥远的未来,保护他唯一的后人。却没想到自己的后人竟然是一个漂亮的女高中生!为了保护自己的后人,薛闻之不得不混入学校,性感火辣的女老师、有着降魔者身份的校花、绝色倾城的女警、妩媚妖娆的狐妖......缤纷而至。然而却逐渐发现,门派交给自己的任务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 TFBOYS之最好的时光

    TFBOYS之最好的时光

    同意是艺人,同样有过的坎坷。走过的路同样差不多。两人都是重庆。也许是从小时候的帮助。所以长大才会有种熟悉感……
  • 傲娇教官住我家,丫头你好坏

    傲娇教官住我家,丫头你好坏

    “瞧你那猴急的样儿~”秦浅夏完全想不到这个傲娇教官对她说出了这话,精致的脸上大写的生无可恋,这么久以来,她怎么知道他们之间莫名其妙的渊源,只是她愕然发现,对这个男人她似乎有不一样的情愫。莫名其妙的各种改革,三年变为俩月。训练结束回国,她将面对什么?意外相遇,他已是万人追捧的帝国总裁,而她却是个低头哈腰的小保镖。为什么他对她更加不一样了?“纪流深说话就说话,你特么发什么情?”厚颜无耻的靠近她的心像塞在撒哈拉…无时无刻的表白让她心猿意马:“近距离对你说,你是我人生的独一无二。”
  • 村长来了

    村长来了

    别拿村长不当干部,不然小心哥的愤怒你承受不起!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一盆神奇植物的村中小伙包大海,逆转了自己的命运,从此纵横于村中各路美姐靓妹中,并且胸怀镇子里的大嫂小姨。恩,还顺带展望了城市中各路御姐萝莉。还有,少妇其实哥也是可以承受的住的,我不挑食……
  • 奇缘:浮生若梦

    奇缘:浮生若梦

    继七仙女找到良人,续写他们以后的命运。不同家庭不同背景,不同性格不同爱好,却只是容貌与上辈子相似,奈何桥上他们没回头,喝下孟婆汤,手牵手却忘了前世的恩爱......下个世纪,是否感情还是甚好。静沉落花,捧起一世哀愁(内容为虚构)
  • 缱绻南山

    缱绻南山

    上古时期,异族大举入侵中土之际,天降金乌于太阳神山,传授众生玄妙大道。后天帝率族人下山,结盟东域海族,大破异族。为万世安稳,天下安宁,设九州以中土大地为阵,固山河;置九鼎为枢,监听天下。千年后,风起云涌,恩怨情仇,中土大地波澜再起!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99亿娇妻:狼性帝少,慢点宠

    99亿娇妻:狼性帝少,慢点宠

    “一个亿,她是我的。”薄先生买下她,一夜缠绵,成为她的金主大人。叶南意从此过上了有人宠就是嚣张的日子,谁知薄先生其实无耻无下限——“薄先生,那晚我没印象!”“那晚你抱着我说好棒。”吃干抹净×1“薄先生,你是京城的大人物吗?”“我大不大,你试过。”吃干抹净×2“薄先生,晚上你别出现在卧室!”“客厅,阳台,二选一。”吃干抹净×3叶南意总结了跟薄先生的夫妻生活:嫁给薄之瑾之后,每个白天都是一天一恩爱,所有的夜晚,都特么一夜一姿势!(男女主1v1,甜宠文)
  • 帝王绝宠,琏瑶传

    帝王绝宠,琏瑶传

    『帝王绝宠』翡琏瑶vs帝钰瑯御传后宫,从萝莉蜕变皇后,懵懂无知到玩转生杀大全。入宫深得皇帝心,宠上天。贵妃相助,霍莨媛成了皇贵妃;姐妹情深,顾纤岚成了侧皇后;颜妃设计;白菱赐死……看巫族女王转世,御传后宫阁!
  • 绝杀孤岛

    绝杀孤岛

    以凌风的伪装生涯,迁出一个家庭在抗战时期的报国情怀和一场场的悲欢离合,他们站着不同的立场,具有多重的身份,他们相互猜忌,却又唇齿相依,在一场场殊死搏斗中,一个个秘密被揭开,背叛,杀戮,鲜血,身份的交错,一切的一切,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