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83600000015

第15章 方圆悟处世,人心叵测留一手

论悟性

方圆做人,八面玲珑,做事最好留一手。在人际交往中也要玩点“心眼”,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人心叵测,人际复杂

老实本身没有错,但过于死板就不好了,同样过度地坚持,也会自己把自己逼上绝路。

《世说新语》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

许允担任吏部侍郎时,大多任用他的同乡,魏明帝曹睿听说后,就派虎贲武士去拘捕他。他妻子跟随出来告诫他说:“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让他向皇帝申明道理,而不要寄希望于哀情求饶。带到后,明帝核查审问他,许允回答说:“孔子说‘举尔所知’,我的同乡,就是我所了解的人。陛下可以考察他们是称职还是不称职,如果不称职,我愿意接受应有的罪名。”考察以后,结果各个职位都安排了当用的人,于是才释放了他。许允身上衣服破烂了,明帝下令赏赐新衣服。

许允提拔同乡,是根据魏国的荐举制度。不管此举妥不妥当,它都合乎皇帝认可的“理”。许允的妻子深知跟皇帝打交道,难于求情,却可以理争,于是叮嘱许允以“举尔所知”和用人称职之“理”,来抵消提拔同乡、结党营私之嫌。这不能不说许允是一个善于根据对象的身份来选择说话的有“心眼”之人呀!

南齐的徐文远也是这样一个有“心眼”的灵活之人。

徐文远是名门之后,他幼年跟随父亲被抓到了长安,那时候生活十分困难,难以自给。他勤奋好学,通读经书,后来官居隋朝的国子博士,越王杨侗还请他担任祭酒一职。隋朝末年,洛阳一带发生了饥荒,徐文远只好外出打柴维持生计,凑巧碰上李密,于是被李密请进了自己的军队。李密曾是徐文远的学生,他请徐文远坐在朝南的上座,自己则率领手下兵士向他参拜行礼,请求他为自己效力。徐文远对李密说:“如果将军你决心效仿伊尹、霍光,在危险之际辅佐皇室,那我虽然年迈,仍然希望能为你尽心尽力。但如果你要学王莽、董卓,在皇室遭遇危难的时刻,趁机篡位夺权,那我这个年迈体衰之人就不能帮你什么了。”李密答谢说:“我敬听您的教诲。”

后来李密战败,徐文远归属了王世充。王世充也曾是徐文远的学生,他见到徐文远十分高兴,赐给他锦衣玉食。徐文远每次见到王世充,总要十分谦恭地对他行礼。有人问他:“听说您对李密十分倨傲,却对王世充恭敬万分,这是为什么呢?”徐文远回答说:“李密是个谦谦君子,所以像郦生对待刘邦那样用狂傲的方式对待他,他也能够接受;王世充却是个阴险小人,即使是老朋友也可能会被他杀死,所以我必须小心谨慎地与他相处:我查看时机而采取相应的对策,难道不应该如此吗?”等到王世充也归顺唐朝后,徐文远又被任命为国子博士,很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

徐文远之所以能在五代隋唐之际的乱世保全自己,屡被重用,就是因为他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应对之法,懂得灵活处世。

孔子门下弟子众多,他教育这些弟子从来不用一刀切的办法。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对吗?”孔子说:“对。”过了两天,冉有又问孔子:“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对吗?’,孔子说:“考虑两遍就行了,不用三思。”别人听了孔子对弟子的两种解释,就问:“您怎么对弟子的教育不一样呢?”孔子说:“子路为人鲁莽,所以我让他做事三思;冉有平时做事本来就优柔寡断,所以我鼓励他果断一点。”

道理不是绝对的,针对不同的情况可以灵活一点。做人做事都一样,无不如此。

方圆处世,凡事留一手

方圆做人,八面玲珑;圆满做事,事事顺心。人心叵测,凡事最好留一手。

有一位慈祥的师父,把全身之术尽数传给了一个性情暴戾的恶徒,恶徒学艺出师,不思图报,反倒认为留着师父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凭着年少勇力跟师父决斗,最后达到了自己罪恶的目的。

与此相反的一个例子是猫与老虎的故事。传说猫曾做老虎的老师,教它诸般发威、怒吼、卷尾、剪、扑之技,但猫思虑老虎比自己庞大若干,若日后它欲反扑于我该怎么办,遂保留了一手爬树的技巧,果然老虎不久就翻脸,怒欲扑食猫老师,猫老师嗖地窜上树顶,老虎抬头张望无计可施。

两例可见,倘若师父留有绝招,也不致身处惨境,慈善反而为慈善所害。

如果为上者没有留下绝招的“心眼”,恐怕久后难免受制于属下。英明的从政者发布命令,必使由之而不使知之,这样才形成一种凝聚力,也即向心力。向心力的形成,是团结的手段之一。

此外,要分别不可使知之的策略,可使之明确要知的政策。这样,一种不可知、不可测、不可估量的力量本身也就成了另外一种力量。总之,绝招即是除非自己,别人无法了解的招数,并且是左右逢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招数。

绝招之组成,正若下棋藏了棋路一般。要杀得出来,杀得回去。留绝招的基础是杜绝用感情成分干预。

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年人来说,有一点必须明确,那就是这个世界远非你想象中那么简单,做人做事,不妨让自己多一个“心眼”,只要你手中留有一手可以绝对制胜的绝招,任何时候,你都能处变不惊,因为你可以静观时变,而后全力出击,力挽狂澜。

做人要有锐气,但不可锋芒太露

做人要有锐气,但锐气不代表锋芒。锐气可以展现自我的内心,锋芒却给别人压力。

想要在事业上一展才华,可以用一点“心眼”巧妙展露,要记得时机没有成熟之前,千万别锋芒太露。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见人不知我,心里老大不高兴,这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年轻人,总是希望在最短时期内使人家知道你是个不平凡的人。想让全世界都知道,当然不可能,使全国人都知道,还是不可能,使一个地方的人都知道,也仍然不可能,那么至少要使一个团体的人都知道吧!要使人知道自己,当然先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只有从言语行动方面着手,于是便容易露出言语锋芒,行动锋芒。

锋芒是刺激大家的最有效方法,但若细细看看周围的同事,若是处世已有经验的同事,他们却与你完全相反。“和光同尘”、毫无棱角,言语发此,行动亦然,个个深藏不露,好像他们都是庸才,谁知他们的才能颇有位于你上者,好像个个都很讷言,谁知其中颇有善辩者,好像个个都无大志,谁知颇有雄才大略而愿久居人下者,他们却不肯在言语上露锋芒,在行动上露锋芒,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有所顾忌,言语锋芒,便要得罪旁人,被得罪了的旁人便成为你的阻力,成为你的破坏者;行动锋芒,便要惹旁人的妒忌,旁人妒忌也会成为你的阻力,成为你的阻力,便也成为你的破坏者。你的四周,都是你的阻力或你的破坏者,在这种情形下,你的立足点都没有了,哪里还能实现你扬名立身的目的?

年轻人往往树敌太多,与同事不能水乳交融地相处,就是因为言语锋芒的缘故,言语所以锋芒,行动所以锋芒,是急于求知于人的缘故,处世有经验的同事,所以“以缅合欢”,也是因为曾吸取过了这种教训。

陈先生在年轻时代以兼有三种特长而自负,笔头写得过人,舌头说得过人,拳头打得过人。在学校读书时,已是一员狠将,不怕同学,不怕师长,以为他们都不及他。初入社会,仍骄傲自负,结果得罪了许多人,不过,他觉悟很快,一经好友提醒,便连忙负荆请罪,倒是消除了不少的嫌怨。但是无心之过仍然难免,结果终究还是遭受了挫折。俗语说,久病成良医,他在受足了痛苦的教训后,才知道言行锋芒太露,就是自己为自己前途所安排的荆棘,有人为了避免再犯无心之过,就故意效法金人之三缄其口,即使不能开口,也要多方审慎,虽然“矫枉者必过其正”,但是要掩盖先天的缺点,就不能不如此。因此若听见旁人说你世故人情太熟,做事过分小心,不但不要见怪,反而要感到高兴才是。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采用这样的办法不是永远无人知道吗?其实只要一有表现本领的机会,你就要把握这个机会,做出过人的成绩来,大家自然就会知道。这种表现本领的机会,不怕没有,只怕把握不牢,只怕做的成绩不能使人特别满意。你已有真实的本领,就要留意表现的机会,没有真实的本领,就要赶快从事预备。

《易经》上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无此器最难,有此器不患无此时。锋芒对于你,只有害处,不会有益处,额上生角,必触伤别人,你自己不把角磨平,别人必将力折你的角,角一旦被折,其伤害更多,而锋芒就是人额头上的角啊!

学学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你说我糊涂,其实我不傻!

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饶人。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功高震主不知给多少臣子招致杀身之祸。有点“心眼”适时地“装傻”,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从容地观察形势,实在是一种聪明之举。

商代末期,商纣王通宵喝酒而忘记了当时是什么日子,问左右的人,都不知道,派人去问箕子,箕子对他的从人说:“身为一国的主人,而让一国的人们都忘记了月日,国家就很危险了。一国的人都不知道,而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我也就很危险了。”于是对使者推辞说自己喝醉了酒,也记不清是什么日子了。

齐国的隰斯弥去见田成子,田成子和他一起登上高台向四面眺望。三面的视野都很畅通,只有南面被隰斯弥家的树遮蔽了。田成子当时也没说什么,隰斯弥回到家里,叫人把树砍倒,没砍几下,隰斯弥又不叫砍了。他的家人问:“您怎么又这样快改变主意了。”隰斯弥答道:“谚语说,知道深水中的鱼是不吉祥的。田成子是有篡位野心的。如果我表现出能够在精微处察觉事情的真相,那我必然会有危险了。不砍倒树,未必有罪。而知道了别人的隐秘,那罪过和危险就不得了。所以我才决定不把树砍倒。”

有时候,装傻也是迷惑敌人,以退为进的策略。

魏明帝曹睿死时,太子年幼,大将军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佐太子执政,曹爽是皇室宗族,自从掌握大权后,野心勃勃,要独揽大权。但司马懿是三朝元老,功劳高,有威望,而且谋略过人,在朝廷中有相当大的势力,因此,曹爽还不敢公开与司马懿斗。而司马懿也想夺权,他早把曹爽的举动看在眼里,但表面上仍然装糊涂,后来,干脆称病不上朝。

曹爽虽然一人独揽朝廷大权,可他对司马懿仍然不放心。司马懿虽然自称年老多病,假装不问朝政。当初武帝曹操创业的时候,听说司马懿胸怀韬略,多次派人请他出来为官,可司马懿出身士族,自视高贵,瞧不起出身寒门的曹操,不愿在曹操手下做官,就装病在家。后来见曹操的势力强大了,才出来跟随曹操,为曹操出力。这一次有病,谁知他是不是故伎重演呢?因此,曹爽对司马懿不敢掉以轻心,他经常派人打听司马懿的情况,可就是摸不到实情。

河南尹李胜讨好曹爽,得到曹爽的信任,曹爽就把李胜召到京城,任命他为荆州刺史。李胜临去上任时,曹爽安排李胜以探望为名,到司马懿府中去探听虚实。

李胜在客厅坐了很久,才见司马懿衣冠不整,不断地喘息着,由两个侍女一左一右地架着,从内室慢慢走出。

李胜连忙站起身来,向司马懿行礼问安。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对李胜说:“李大人免礼吧,家父身体难支,还要更衣。”

旁边走过一个侍女,用盘子端着一套衣袍来到司马懿面前,请司马懿更衣。司马懿颤颤抖抖地伸手去拿衣服,刚拿起衣服,他的手无力地往下一垂,衣服掉在了地上。侍女赶忙拾起衣服,帮司马懿穿上,两个侍女搀扶着,小心地让司马懿躺着坐在躺椅里。

司马懿喘息了一会儿,慢慢地抬起右手,用手指指自己的嘴,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喝——粥——”

一个侍女连忙出去,端着一碗粥来到司马懿面前,司马懿抖着手去接,可他的手抖动得太厉害,最终还是拿不住碗。侍女只好端碗送到司马懿的唇边,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把粥送进司马懿口中。司马懿的嘴慢慢地嚅动着,粥不断地从嘴角流出来,流到下巴的胡须上,又顺着胡须滴落在他的衣襟上。

喝着喝着,司马懿突然咳嗽起来,嘴里的粥喷了出来。不仅喷到他自己身上,还喷了喂粥的侍女一身。侍女放下手中的碗,拿过毛巾给司马懿擦身上的粥。司马懿叹了一口气,闭上眼睛。

李胜看见司马懿这副样子,就走上前去,对司马懿说:“太傅,大家都说您的中风病复发了,没想到您的身体竟这样糟,我们真替您担心!”

司马懿慢慢地睁开眼睛,气喘吁吁地说:“我老了,又患病在身,活不多久了。我不放心的是我的两个儿子,你今天来,我很高兴。我以后就把两个儿子托付给你了。”说着说着,眼中流下泪来。

李胜连忙解释说:“太傅不必伤心,我们都盼着您早日康复呢。我马上要到荆州赴任,今天特意来拜望您,向您辞行的。”

司马懿故意装糊涂,说:“什么?你要去并州上任,并州靠近胡人,你去了要很好地加强戒备,防止胡人入侵。”

李胜见司马懿年老耳聋,连话都听不清了,就重复说:“太傅,我不是去并州,是去荆州。”

司马懿听了,故意对李胜说:“你刚去过并州?”司马昭凑上前去,大声对司马懿说:“父亲,李大人不是去并州,而是去荆州。”

“哦,是去荆州,那更好了。唉,我人老了,耳聋眼花,不中用了!”司马懿对李胜说。

李胜认为司马懿确实老病无用了,就站起身来,对司马懿告辞说:“太傅多保重,您的身体会好起来的,以后有机会进京,我会再来拜望您的。”说完就离开了太傅府。

李胜刚出府门,司马懿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手捋胡须,看着司马昭,父子两人相视而笑。

李胜出了太傅府,直奔曹爽的府中,见到曹爽,高兴地说:“司马懿人虽活着,却只有一息尚存,已经老病衰竭,离死不远了,不值得您忧虑了。”

曹爽听了,心中大喜,当即把李胜留在府中,饮酒庆祝。从此以后,曹爽根本就不把司马懿放在心上了,更加独断专行。

春天到了,按照惯例,曹魏皇帝宗族要去祭扫高平陵。曹芳起驾,曹爽、曹羲等兄弟全部随驾同行,一行人耀武扬威,浩浩荡荡开出了洛阳城。

等曹爽他们出城不久,司马懿就精神抖擞地带领着司马昭、司马师披挂上马,率领着精锐士兵占领了洛阳各城门与皇宫,把洛阳城四门紧闭,不准人随便出入。然后假传皇太后的诏令,废曹爽为平民,并派人把诏令送到皇帝曹芳那里。

司马懿握有重兵,曹爽又没防备,所以只能坐以待毙。司马懿下令把曹爽兄弟及其亲信桓范、何晏等人抓起来砍了头,并灭掉了三族。类似的例子还有燕王朱棣夺位之前的装疯,他年轻的侄子建文帝哪玩得过老谋深算的叔叔呢,不久就被朱棣的大军打败,不知所终。

翘起尾巴做人

取得一点成绩,便不可一世,这样多是“心眼”小的人得志的表现。“心眼”小的人得志便猖狂,那也不见得,枪打出头的鸟,猖狂就得挨打,还是做一只翘起尾巴的鸟安全。

人生大致有两个状态难以把握,一个是失败甚至是惨败的时候,一个是成功得有一点儿张扬的时候。前一种好理解,其实,后一种尤为重要。因为这种“大意”很可能让你转胜为败。所以,任何人都需要夹紧尾巴,这似乎已经承认了某种恶劣的人性,但是,很难有其他的办法让全世界的人都有尊重别人自由的理念。你碰上苏东坡,弄那么一套“茶,上茶,上好茶”的过程,大概就有点傻冒了。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怎样标榜自己,充其量都是个普通人,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因为自己过去的奋斗,这里面夹杂着别人的不少心血。因此,名人的尾巴夹得很紧,他们和别人的差距不在于他是一个名人,而在于他们知道人这一辈子不容易,得活自己的,更要尊重别人的。无论怎么样,都不能招人烦,动不动就跟人家吆五喝六的,谁有工夫搭理你呀。学会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魅力,内容千变万变,形式却是经久不变的时尚。

始终懂得翘起尾巴是一种道德选择,因为这不仅代表着你的清醒,还代表着你对以往朋友帮助的感谢。如果你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必然把尾巴翘得高高的,殊不知,一部人类史,正是人在道德目标的引导下不断前进上升的历史。抑制不良的欲望,就要保持一颗平常之心,赶走狂妄的情绪。正如《菜根谭》所说:“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因为“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者百福自集”。

趾高气扬的人要获得人生的增长点,就应该向一切尊重人类生命的道德力量鞠躬,包括面对年轻人,不要担心自己表现出愚蠢的样子,人应该全面地发展,就得质朴谨慎求实。按照常理来说,鞠躬的时候是不应该露尾巴的,因为那样会露出不该暴露的部位,如同是公园里的猴子,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时刻都应该注意到自己尾巴的位置,要不然,想瞻前顾后也找不着方位。

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尾巴绝不是旗帜。我们衡量一个人有多么成功,从来不看它的尾巴有多么高,要看的是他脚踏实地的能量。而且,以另一个角度考虑,他只要投入,就很难有露尾巴的时间,露尾巴是闲人的专利,因为他们“无事”,所以总想表露自我,从而生出些“非”来。而奋斗者恰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他们考虑的是如何更上一层楼,坐在冷板凳上不知疲倦的他们没把屁股露出来,所以,他们一直受到别人的尊重。

黑脸开场,红脸收场

做人要有一股子脾气,做事更要有一股子硬气。狭路相逢,“硬”者胜。

人际交往中,最忌生气发火,动怒泄愤。尤其是在长辈面前,小辈们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语,切不可失晚辈之礼。但有时会遇到某些或有恃无恐或刁蛮耍横的倚老卖老之人,一味地回避退让忍辱负重,反而会使对方以为你软弱可欺而得寸进尺。

1963 年,因父亲遗产问题,曾宪梓在远在泰国的哥哥曾宪概的多次催促下,动身来到了泰国。曾宪梓的叔父曾桃发闻之以为曾宪梓定是与其哥哥联手来对付他。

一天早上,三个笑容可掬的客家长辈来到了曾宪梓的小店铺里,执意要请曾宪梓去“喝喝茶、吃吃饭”。曾宪梓客气了一番后随他们来到了曾桃发的公司里。待所有人严肃就位以后,叔父们便一改初始亲切温和之相,对曾宪梓纷纷大加指责:“你看你,像什么话,一点道理也不懂。来了泰国这么久,也不来拜见叔父、叔母。你这算什么?真没规矩!”

其实,曾宪梓来泰国的当天便执晚辈之礼拜见了叔父叔母。因此,叔公们的劈面训斥令曾宪梓一头雾水。叔公们见曾宪梓无言以对,认为其真的是那么大逆不道,毫不留情地把曾宪梓骂个“狗血淋头”。原本极富自尊心且血气方刚的曾宪梓终于忍耐不住,大发雷霆:“你们简直是太不像话了!我本来应该尊重你们,因为你们是叔公,但是从你们这番血口喷人的话里,从你们玩弄的这些骗人的把戏里,你们就再也不配得到我的尊重。”曾宪梓指着刚好从他们面前走过的一个小孩说道,“我这个人,对于讲道理的人,从来都是尊重的。就是这样的小孩子,知道做人应该讲道理,应该明白事理,我也会很尊重他。但对于像你们这样的老前辈,一点道理都不懂,只会嫌贫爱富,昧着良心拍有钱人的马屁,你们这样做,令我更加瞧不起你们,我也有理由不尊重你们!”

曾宪梓一番理正辞严的怒言相向,令原本气势汹汹的叔公们顿时气势萎缩,百口莫辩。但是,倘任其怒火信马由缰,刚言怒语如决堤洪水一泄不收,便有可能使原本已有的胜势转瞬即逝。于是,曾宪梓又有一番有理有据的摆事实,讲道理,扮起了红脸,不失时机地给叔公找台阶,进入了收场的好戏。“叔父只有凭着自己的劳动,凭着自己的智慧,才能一点一滴地建立了像今天这样庞大的事业。现在叔父有钱有势,那不过是叔父的能耐,叔父的本事,我只会从心里感到佩服。叔父现在大可不必为了这些财产的事情绞尽脑汁,你是我叔父,你有话跟我说,喊一个小孩把我叫来就可以了。”

曾宪梓这番赞美,既充分肯定了叔父于商场中之本事,又由衷地表明了自己对叔父的佩服之意。言不巧语不媚,不坏刚直不阿之节,不涉阿谀奉承之嫌,从而拉近了两代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令叔父叔母激动得喃喃而语:“好侄子,好侄子!”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已化为乌有。

曾宪梓在人际交往、家庭纠纷中所表现的人情操纵自如,红黑脸相间恰当的深厚功夫,表明了他在商场中的出色作为绝非等闲得来,而是名副其实。

看来在人际交往中也要玩点“心眼”,适当地发发脾气不是不可以的,但一定要记住发脾气要适度,而且要掌握技巧。

同类推荐
  • 社会警言

    社会警言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说话,你不能不小心

    说话,你不能不小心

    我们从小就知道“走路要小心,才不会摔跤”“过马路要小心,以免被车撞”“与人交往要小心,以防被人骗”……但却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说话也要小心。古人说:“舌为利害本,嘴为祸福门。”其意就是提醒人们:一个人的荣辱成败,在很多时候就取决于他的说话水平。如果说话不小心,张口即来,毫不考虑后果,那么社会就没有秩序可言了。本书集前人经验之大成,从你平常生活中与别人交往的各个细节、说话的多个方面介绍说话需要注意的地方。会说话、说好话之人,一定能结友如云,舌绽春蕾,化险为夷,赢遍天下。
  • 语言的突破(智慧生存丛书)

    语言的突破(智慧生存丛书)

    人类出版史上的奇迹,20世纪以来最畅销的励志经典。永远不要奢望让世界来适应你,你对了,世界就对了,影响你的说话方式,让你能表达自己、说服他人、领导团队。
  • 成才习惯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成才习惯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对于小学生来说,拥有好习惯是成才的重要因素。《方洲新概念·优秀小学生必读:成才习惯大全集》用丰富多彩的故事和浅显易懂的道理告诉小学生如何培养好习惯,改掉坏习惯。它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堪称照亮成长之路的指明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 西窗风雨(感动青少年的文学名家名作精选集)

    西窗风雨(感动青少年的文学名家名作精选集)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人生的一面镜子。好的文学作品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它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热门推荐
  • 方寸山1:神已到来的秘密

    方寸山1:神已到来的秘密

    叶凡的双眼能够看见鬼魂,他被街上的孩子欺负好多年了。不过今天,他不必为此难过了。方寸山仙术学院的正式邀请叶凡去学校,怎么去这个从来没有听过的地方?一辆漂浮在大海上的巴士会带着叶凡前往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地方,会遁地的人参娃娃,肮脏的黄土怪,喜欢胡说八道的鬼魂,悬浮在空中的灯笼妖怪,画什么变什么的神笔,贪吃的凤凰,会动的大树,甚至要注意图书馆的桌子是不是哪位学生变的,小心!你脑袋上飞过一位正在御剑飞行的小男孩,因为我们的冒险已经开始了。
  • 前世锁与往生劫

    前世锁与往生劫

    两年前,她还是天真无邪、心无杂念的孩子。两年后,她不仅心狠手辣、更是惨无人道。究竟是什么令她短短两年间起了如此大的变化,使得师徒反目,以致决裂!他说:往生劫,注定此劫难生。她说:前世锁,注定将你我相连一起!逃不掉的!师父,小婉终于……终于解脱了……
  • 勋鹿之你真撩人

    勋鹿之你真撩人

    他和他无意中相识后而相恋,但是他们的爱情道路并不顺利。。。。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凰妃玖之泪妆

    凰妃玖之泪妆

    当我再为你披上那鲜红的嫁衣,为了你的社稷江山,远嫁他国,你是否与她软玉温存?春宵一梦?都说彼岸花开为君倾,却不想还君泪三千。
  • 猎鬼人笔记

    猎鬼人笔记

    一个无知少年,不信鬼邪,却误打误撞成了猎鬼人。然而,他对自己身份更加迷惑。他到底是该死之人?还是得到高人改命,是受上天庇佑之人?他是摆脱了命运束缚,还是命运的束缚还未开始?他的家族又有怎样不可告人的秘密,他将要面对的是什么?
  • 不要怕,是鬼魂

    不要怕,是鬼魂

    这是一个人鬼恋的故事,多年前的一场煤气爆炸事件,让元逸茗葬身火海,而希恩姬也面目全非,原本是新闻女主播的恩姬变成了哑巴,差点死掉的她变成了阴阳人,能够看见鬼魂。元逸茗变成鬼魂守护在恩姬身边,和恩姬一起找出当年事故真相。越寻找真相就越让人害怕,凶手竟然是……
  • 女王霸气回归之落叶无忆

    女王霸气回归之落叶无忆

    她一次次的为别人着想,一次次的原谅别人。可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伤害和欺骗!好不容易拥有了幸福,可就在转瞬间又再次失去。妹妹成为仇人,闺蜜的背叛……终于,她学会了反击,她会把原本属于她的一切夺回来,还会……
  • 爱上霸道女汉纸

    爱上霸道女汉纸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沈妍冰是既嫁错郎,又入错行。沈妍冰结婚这天,父亲坠楼身亡,沈家被查封,她从天堂跌进地狱,面对债台高筑的窘境。她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重担,成为‘女包工头’,历经千辛万苦,清还债务。任何境遇中,沈妍冰打碎钢牙往肚皮里咽,绝不轻易流一滴眼泪;狂风骤雨之下,没有人替她撑伞,那就自己撑;当遇到了愿意为她撑伞的人,她却早已成为堪比男人顽强的‘女汉子’,像刺猬一样,张开全身芒刺,不让人接近——
  • 推土机

    推土机

    异能横行的世界林枫面对火神的契约---我需要的是力量,并非束缚。火神的宠儿转眼之间遭到唾弃一条道路走向尽头才是另一条道路的起点推土机碾压所有拦路的障碍(好吧,其实我是真的懒得想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