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52800000021

第21章 “向阳湖水,曾润我心”

——访“夫妻出版家”薛德震、杨瑾1996年4月27日,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薛德震和他的夫人、文物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杨瑾在《东方之子》节目中“亮相”时,我正好出差在北京。没过几天,步中央电视台记者的后尘,我也上门采访了这对国家级出版社绝无仅有的“夫妻出版家”。不过,虽然地点相同,但话题不一。上次的内容是谈出版工作现状,这回却是“干校往事漫忆”。

作者采访薛德震、杨瑾夫妇我和两位“一把手”初次见面,又像是“重逢”。不用寒暄,我马上介绍了咸宁地区开发向阳湖文化资源的情况。热情的夫妇俩没有丝毫的“官架子”,十分乐意“现场答辩”,彼此回首当年,滔滔不绝,谈得有声有色。

1969年9月,人民出版社(包括农村读物出版社)大部分干部奉命下放湖北省咸宁县,集中起来,两社的“五七”战士多达198人,约占全社总数的77%。在他们中间,不少是当时和后来出版界的知名人士,如王子野、石磊、史枚、刘元彦、于干、王以铸、谭吐、张惠卿、吴道弘、范用、张慈中、邓蜀生、林穗芳,等等,而薛德震和夫人都是社里的普通编辑,“党叫干啥就干啥”,只花3天时间处理好家务,便带着两个未成年的女儿薛阳和薛锦踏上了“奔向新生活”的列车。

刚到鄂南农村,干校校部将人民出版社编为十三连,为了建房,他们被安排住汀泗桥附近的凤凰山烧石灰。因为离向阳湖较远,这支工业连队俨然像是干校的一支“独立大队”。如此戏称,并非有什么特殊“待遇”,实际上其劳动强度并不亚于干各种农活。比如,男同志炸石头,排哑炮,有时甚至会冒生命危险;女同志则成立“打钎组”(类似时髦的“铁姑娘战斗队”),像杨瑾这样的知识型妇女,一天也得抡起八磅大铁锤挥动几千下,不仅要力气大,还得“稳、准、狠”,否则会伤了掌钎人的手。她如今想起这些,还觉得不可思议,那时是怎么适应过来的!

每逢插秧季节,连队还要打着红旗浩浩荡荡开往向阳湖,“支援农业”。因此,干校开会表彰先进,组织“讲用”,十三连的人没少参加。平时在凤凰山一带,“人民”和当地群众也相处得很好,没有发生不愉快的事。他们自己建的土坯房盖好之前,大部分人都住在老乡家里,薛德震一家四口的栖身之地是一家旧祠堂,由于背后紧靠荒山,偶尔还会遇到十几条蛇在窗口或透风的墙壁上“露脸”,真够“触目惊心”的。即使这样,毕竟比同一干校仍两地分居的夫妻强得多,像作协五连的臧克家先生住在“四五二高地”,有时得步行十几里路到十三连看望夫人郑曼,大家都笑他“真难得”。因为以前在北京,老诗人出门可都是车子接送的!

已经六十有四的薛社长,正好到了臧老下干校时的年龄。他用带江苏“乡音”的普通话讲述着干校轶闻,不时地“哈哈”笑起来。接着,老社长告诉我,他在凤凰山干了一年,承蒙组织信任,被调到校部政工组,组长是葛洛,组员还有陈翰伯、林尔蔚、吴志根。从此,薛德震埋头于“文牍”,起草报告和写工作总结,这使他有机会和校部“最高领导”军代表李晓祥共事。经过长时间的接触,他觉得李政委为人实在,对知识分子态度较好,比较注意掌握政策,和前任军代表张参谋长不大一样。有比较才有鉴别,以李政委彼时特殊的身份,尚能得到文化人今天的理解,还是挺不容易的,难怪薛社长还向我打听他退休后住在哪里。

我曾去武昌一家干休所采访过李政委,知道他的地址和电话,正好为昔日“官兵”牵线搭桥。薛社长表示,得暇一定去看看他。这时,杨社长插话说:“极‘左’路线把知识分子当‘劳改’对象是错误的,但我们的体力在农村也得到锻炼,亦不乏自得其乐的一面。最难得的是体会到了农民之苦,他们一年到头竟难得吃几回猪肉,却还关心我们这些异乡人:‘北京那么好,你们何苦到咸宁来受罪?’他们不理解,知识分子倒不在乎住城里还是乡下,最可惜是业务白白荒废了!”

是的,青年时代的杨瑾就组织出版过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吴晗等史学大家的著作,在出版界的女编辑中堪称凤毛麟角。尽管“文革”中她被诬蔑为“黑苗子”受到压制,但她始终坚信,只要阳光还在,总有橙黄橘绿时。果然,到了1971年,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北京的《考古》、《考古学报》和《文物》杂志准备复刊。次年,文物出版社恢复工作,杨瑾和罗哲文、金冲及、王代文等同志纷纷从干校调回,一起编辑《文物》月刊。不久,该刊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国内外声誉大增,海外发行量居社科刊物之首。特别是1989年她担任社长兼总编辑以后,文物出版社所出图书多次获国内、国际大奖。

像是“比着干”似的,薛德震在“人民”主持工作8年来,“中国第一家政治书籍出版社”的金字招牌更是愈来愈得到海内外广泛认同,他还担任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薛社长见我对人民出版社的历史颇有兴趣,便从身后的书柜里找出邓小平同志1990年题写书名的《人民出版社四十年》和一本“大事记”送给我,杨社长也一边将有关文物出版社历史的书相赠,一边欣喜地说:“咸宁组织开发向阳湖文化资源很及时,出乎我们意外,大家会尽全力支持。从干校回来,许多人觉得那段生活经历值得回忆、反思。现在,不少老同志还在世,有种特殊的感情和激情;如果再过十年,许多当事人不在了,你们的工作难度会更大。我是搞文物工作的,建议你们要尽量保护好文化名人的故居,像冰心、冯雪峰、郭小川、臧克家等生活过的地方,留作纪念很有必要。而且你们编辑出版有关的书籍,一两本书可能容纳不了,今后可考虑出丛书……”

薛德震杨瑾接受采访薛社长听了补充道:“通过‘串联’的形式,逐渐把向阳湖的人和事连接在一起,很有意思,就像滚雪球,会越滚越大。中国几千文化人集中下放咸宁,不容易,是个很好的文化资源。我们虽然是在‘文革’的背景下去的,但对咸宁的土地和人民怀有深厚感情。汀泗桥边的北伐战争纪念塔,我们曾去瞻仰;向阳湖的风土人情,至今历历在目。”

说罢,薛社长应我之请,以夫妻俩的名义,挥毫写下四言句子留作纪念:“鄂南重镇,人杰地灵。向阳湖水,曾润我心。”

这次访谈圆满结束了,而向阳湖水却仍在薛社长的心中流淌。一个月后,他赴鄂参加全国人民出版社第五届年会刚结束,便给我打来电话,称自己还没忘记重返向阳湖的承诺,第二天就风尘仆仆赶到了咸宁。

在咸宁地委书记万维东、地委宣传部长俞柏林和咸宁市委书记夏汉生的陪同下,薛社长和同行的“五七”战士杨寿松(人民出版社编审)等兴致勃勃参观了“四五二高地”,然后直奔汀泗凤凰山。他找到了满是青草缠绕的石灰窑,找到了红学家朱南铣不幸溺水淹死的清水塘,也终于找到了当年的老房东!

最令人感动的是,尽管事隔20多年,有位身穿黑布衣、双目近乎失明的小个子老大妈听说来了当年文化部的人,主动指着老祠堂一间破旧的屋子,告诉大家说,这里住过一个戴眼镜、姓薛的同志和他的家属杨姐,带着两个女孩……薛社长听了十分激动,默默掏出身上的钱略表心意:“老人家,谢谢你当年对我们全家的关照。”

返京之前,由于地方领导的热情挽留,薛社长一行还游览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宫山和“131”地下工程。我们分手的头天晚上,薛社长又即兴写下一幅字:“汀泗桥边,向阳湖畔,播撒美好的青春,留下难忘的记忆”,并欣然接受了咸宁电视台专题部的采访。

同类推荐
  • 公共管理伦理: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伦理:理论与实践

    自“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以来,服务公众逐渐成为现代政府管理的重要伦理责任,公共管理伦理的理论与实践也随之受到官方与学界的日益重视。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公众需求成为公共管理者的主导性伦理理念,公共管理伦理的建构也成为政府廉洁与效率的基本保障。对此,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已形成共识。相应地,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公共管理伦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区别在于,国内对公共管理伦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只是近十多年的事。
  • 新海权论:中国崛起的海洋之路

    新海权论:中国崛起的海洋之路

    本书回顾了自发现美洲大陆到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建立这三百多年来的世界大国海洋力量的兴衰;比较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美国等等海洋霸主的更替,指出了经济力量、金融力量和海洋力量三者在大国崛起中缺一不可的关系,并指出我国未来走向海洋的发展战略,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文笔流畅,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海洋史画卷。
  • 第三条道路(第3卷)

    第三条道路(第3卷)

    本书从阐发“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理论体系入手,重点研究马尔库塞的马克思观、社会发展观和意识形态批判观,着重分析哈贝马斯对马尔库塞的继承发展、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及其技术意识形态观,进而对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的第三条道路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和批判之批判。
  • 世界社会主义纵论

    世界社会主义纵论

    曹长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所特邀研究员。曾任北京大学世界社会党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共运教研室主任、科社与国际共运专业主任、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会长、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
  • 中国民情报告(2013-2014)

    中国民情报告(2013-2014)

    本书围绕民众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解读中央出台的政策举措,聚焦地方政府的创新解决之道。书中内容包括:风清气正得民心、安全健康顺民意、衣食住行惠民生、改革新政与民享、社会和谐遂民愿等。
热门推荐
  • 绝命逆封

    绝命逆封

    苍白的茫然,使人压抑;漆黑的深渊,迫人发疯痛苦与耻辱的锁链将我牢牢束缚,唯有苟活于世,麻木而生……然而有一天,“封”从天而降,斩断了我与不幸的羁绊,也带我走上了一条生灵涂炭之路!回头?绝不可能!!!因为,我是修罗!因为,我来自地狱!!更因为,我含恨而生!!!而且我知道,路的尽头,你在等我——你,认为我形影单只无人相伴;我,嘲笑你乱世主宰寂寞相陪。你,视我为区区蝼蚁微不足道;我,以你为命中死敌打落黄泉!来吧,一战!我之怒吼,让星空颤抖!来吧,唯杀!我之行天,让苍生震撼!来吧,来到我的世界,看我莫晓如何绝命逆封,凌驾苍生!!!(看见开头的千万别逃,三十章以后再走,落天毫无怨言!大家看下去吧!)
  • 陌瑾成了陌生人

    陌瑾成了陌生人

    终有一天,爱的人会和爱的人在一起,会成好朋友的终究会成好朋友。爱错人的人会甘愿微笑退出。没有那么多的如意,人生总要一波三折,连绵起伏。
  • 穿越火影成九尾

    穿越火影成九尾

    他有着人类该有的感情,但对人类却多了厌恶。他承认人类有善,但有时连残忍的野兽都不如。他开始不愿为人,而如他所愿,穿越火影,变为九尾。而本想按原著来混的他,却因为与原著的区别或没有表达的黑暗改变主意……“水门?还是称呼你四代吧,一个称职的火影。不再陪着儿子的英雄。”去尝试的他,因鸣人一句话而确定。也许那时小小的鸣人都不知道他说的话是代表什么,但终会明白,因为它延续了下来:“爸…爸?”
  • tfboys之对不起,我爱你

    tfboys之对不起,我爱你

    多年以后,我们坐在院子里,看着儿孙满堂,对着他们讲我们的故事。不时看向彼此,相视一笑,如此,甚好。
  • 凶宅

    凶宅

    悬念迭出、毛骨悚然,试试你的胆量。朋友,有胆量偷看,没胆量走开。脚步声在他呆着的房门前停了下来……突然,门开了,他瞪大眼睛,还来不及举起砍刀,就被眼前的恐怖景象惊吓得倒在地板上…… 当他来到房门前时,朦胧中猛地发现一个披头散发满脸狰狞的女人贴在墙上瞪着他,可慢悠悠地又露出一丝奸笑,一动不动,样子越来越恐怖。突然,一阵风吹了过来,这恐怖形象却消失了。民国年间,北平粮钱胡同13号居住着一户钱姓人家。一夜之间,全家老少皆身首异处,死相恐怖,从此这处宅院如中了魔咒,留下数桩悬案,荒废多年。几十年后,几个神秘的陌生人先后来到了阴森的13号……
  • 真剑傲世

    真剑傲世

    万物生灭,无尽轮回。世间至强无数,开天辟地,星空无敌!然,神通终不敌天数!天命如狱,谁能永恒?叶歌没有仙根本无缘仙途,却无意中获得神秘血珠,吞灵噬仙,脱凡炼真,浴血万劫,一步步踏上真道之路……
  • 战争神路

    战争神路

    战争是世界永恒不朽的主题,战争是一种艺术,是万物生来便有的一种技能,神灵重现人间之际,世界的融合让高铖有机会成为高高在上的神灵。是生是死?是披荆斩棘后的浴火成神?还是经历失败后的堕落沉沦?一切,问问你的内心。
  • 洪荒蛮神

    洪荒蛮神

    当一颗流星划过,叶凡的人生也随之滑落。陌生的世界,陌生的征途。叶凡吟唱着:“前路茫茫未所知,我且一路向凯歌......”,踏上那未知的征程
  • 无烟区

    无烟区

    当异性的吸引力消失,同性的斥力估计也会变成磁场,渐渐吸引。让新的诱惑摆平一切常规的偏见,诱惑无处不在。
  • 依旧未变

    依旧未变

    我的青春有你,十年后……我的年华,依旧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