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51800000066

第66章 艾滋病病毒是怎样被发现的

1981年6月5日,美国官方机构正式公布发现一种被称为艾滋病的流行病。当时,由美国政府疾病控制中心出版的《每周发病率和死亡率报告》报道了在洛杉矶医院接受治疗的同性恋患者中的5起肺囊肺炎。这种病通常发生在新生儿或使用了降低免疫力药物的成年人中。

一个月后,据《纽约时报》报道,有41名(大多是年轻人)同性恋者(包括两个丹麦人)感染了卡波西肉瘤症。这是一种一般只有年纪很大的白人或非洲年轻人才会得的罕见的皮肤癌。通常这种病的传染,并不致命,但这次却导致8名同性恋者死亡,医生对此感到迷感不解。

很快,医生们发现这些同性恋患者都有偶然感染的免疫功能衰竭的病症和一些奇怪的症状。进一步检查表明,他们的T型淋巴细胞(抗感染血细胞)遭到严重损坏。这种病最终被称为与同性恋相关的“免疫缺乏症”,但在很短的一年里,当这种病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静脉注射毒品的吸毒者、妓女、输血者、海地及非洲异性恋者中以后,很多医学研究人员开始转用一个更广义的术语——“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中文名称艾滋病就是其英文缩写字母AIDS的音译。至此,一种后来被人们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具威胁的疾病”被正式确认。

然而,在发现这种疫情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医生们对这种疾病的机理却还不清楚。科学家认为,这种传染病可以有很多年的潜伏期,是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染的。但是除此以外,人们对此病的其他情况知之甚少。

1984年,一位美国卫生官员宣称他发现了艾滋病的病毒。而就在几天前,另一位美国官员已经宣布说,这种病毒在1983年就被巴黎一个由吕克·蒙塔尼耶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法国人还把这种病毒称为一种与淋巴腺有关的病毒——“拉夫”。由华盛顿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罗·加洛博士领导的美国研究小组,通过进一步研究,把他们发现的病毒叫做HTLV-3。由此,法美双方引发了一场争夺艾滋病病毒发现权的激烈争论。

蒙塔尼耶小组把艾滋病病毒“拉夫”从一位法国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瘤中分离出来,但始终无法培植出足够的“拉夫”来证明正是它引起了艾滋病。于是,加洛博士成了新闻媒介的焦点人物。他推理说,艾滋病是通过一种他在1980年发现的由HTLV-1引起的逆转录病毒,是一种能使人体内的免疫系统T细胞遭到破坏的罕见癌症。与其他生物不同的是,逆转录病毒使核糖核酸的遗传信息逆向平移到脱氧核糖核酸,这样,它们自身的遗传蓝图就能被复制到寄主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形成一个逆转录病毒“工厂”。

1987年,美法两国政府做出联合决定,让这两个研究小组共享专利权。此时,各国的科学家们都已同意将这种艾滋病病毒称为HIV(人类免疫缺乏病毒)。

作为一种20世纪80年代才被真正定性的复杂疾病,科学家们对艾滋病的起源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结论。通常的说法是,一种中非绿猴体内的变异性病毒通过某种途径突破人与兽的界限,侵入人体,进而在人类中传播开来。但也有证据表明,这种病毒源于西非的黑猩猩。一般普遍认为,最早的人类艾滋病的发生,也与发病的这个地区有关。而现在,它已经演化为人类社会的一场灾难。

今天,艾滋病既是一幕现实的悲剧,又是一项带有政治性的挑战;艾滋病所带来的全球性的社会经济压力成为重大的政治问题;同时,它也对自工业文明以来形成的文化意识形态与生活方式是一次沉重打击。

直到20世纪末,虽然人们在艾滋病的发病机理、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和检验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研究进展,在研究重建免疫系统以控制发病情况方面也获得了一些成功,但对于艾滋病毒和艾滋病本身的防治,人类仍然无能为力。

“π”趣史

历史上π首次出现于埃及。1858年,苏格兰一位古董商偶然发现了写在古埃及莎草纸上的π数值。莎草纸的主人从一开始就吹嘘自己发现的重要性,并有一个解式:“将(圆的)直径切除1/9,用余数建立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和该圆的面积相等。”

《圣经》中记载,为了测量所罗门修建的一个圆形容器,使用的π的数值为3。但是希腊人还想进一步计算出π的精确数值,于是他们在一个圆内绘出一个直线多边形,这个多边形的边越多,其形状也就越接近于圆。希腊人称这种计算方法叫“竭尽法”,事实上它也确实让不少数学家精疲力竭。到了公元5世纪,中国数学和天文学家祖冲之和他的儿子在一个圆形里绘出了有24576条边的多边形,算出圆周率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样才将π的数值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1610年,荷兰人为π建立了一座不可思议的纪念碑。据说,在莱顿的彼得教堂的墓地里有一块墓碑,上面刻有2-8-8字样,代表了由荷兰数学家鲁道夫·冯·瑟伦计算出的π的第33到35位数。这位数学家在将π的数值计算到第20位时,得出结论:“任何愿意精确计算π值的人都能将其数值再向前推进一步。”但愿意继续做下去的人只有他一个。他用自己余生的14年将π值推进到第35位数。然而,传说中那块铭记瑟伦的成就的墓碑早已不在,他付出的劳动也由于新发明——微积分而黯然失色。

1665年,伦敦瘟疫流行,伊萨克·牛顿只好休学养病。在此期间他发明了微积分,主要用于计算曲线。同时,他还潜心研究π的数值。当他发明微积分后,他终于创造出一种新的计算π数值的方法。不久,科学家们就将π值不断向前推进。1706年,π的数值已经扩展到小数点后100位。也就是在这一年,一位英国科学家用希腊字母对π进行了命名,这样π就有了今天的符号。到18世纪后期,将圆形无限变成多边形的方法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虽然目前科学家已经计算出π的前2060亿位数值,但是我们在做普通计算时,只取π的前3位数值,即3.14。使用π值的小数点后10位数,所计算出的地球周长的误差只有1英寸。如此看来,还有必要将π值再精确一步吗?

在整个19世纪,人们还是希望计算出π的最后数值。当时汉堡有一位数学天才约翰·达斯能够心算出两个8位数的乘积值。他在计算时还能够做到一算就是几个小时,累了就睡觉,醒来时能够在睡前的基础上接着再计算下去。1844年,这位天才开始计算π的数值,在两个月之内,他将π值又继续推进到小数点后第205位。另一位数学天才威利姆·尚克则凭着自己手中的一支笔、一张纸,用了近20年时间,将π值进一步推进至小数点后707位。这一纪录一直保持到20世纪,无人能够刷新。遗憾的是,后人经过检验发现,这位天才的计算结果中小数点后第527位数字有误,20年的辛苦工作竟然得出这么个结果,不能不令人叹息。

π在令数学家头疼了几个世纪之后,终于在20世纪遇上了强大的对手——计算机。计算机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用于计算弹道轨迹。当时的计算机重达30吨,工作一小时需缴电费650美元。1949年,计算机曾对π值进行了长达70小时的计算,将其精确到小数点后2037位。但是令数学家大为挠头的是,他们仍然无法从中找到可循的规律。1967年,计算机将π值精确到小数点后50万位,6年后又进一步进展到100万位,1983年,精确到1600万位。1984年,一对俄罗斯兄弟使用超级计算机将π值推进到小数点后10亿位,后来他们还获得了第一届麦克阿瑟基金“天才奖”。

π根本就是无章可循的一长串数字,但是对π感兴趣的人却越来越多。每年的3月14日是旧金山的π节,下午1点59分,人们都要绕着当地的科学博物馆绕行3.14圈,同时嘴里还吃着各种饼,因为饼(pie)在英语里与π(pi)同音。

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少年西蒙·普洛菲现在已经“对数字上瘾了”,他决心打破记忆π数值的世界纪录。他在第一天就已经能够记忆300位数字了,第二天他将自己独自关在一间黑屋子里,默记着π数值。半年后,他已经能够记住4096位数了。西蒙最终将自己所记数字花3小时全部背了出来,他也因此上了法语版《吉尼斯世界纪录》。但这一纪录保持的时间并不长,有人很快就突破了5000位大关。现在的保持者是广之后藤,他能够用9小时背出42195位数。在许多国家里都有记忆π数值的口诀,但是这些口诀的文采都无法与诗歌《π》相比。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斯拉瓦·申博尔斯卡曾为π写了一首诗歌,赞美其坚定不移地向着无限延伸。楔形文字是怎样起源的

人类的文明史可以说是一部文字发展的历史。文字发展到今天,差不多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古代的文字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它们的初始时期是具体的、粗糙的和表象的。由于各民族发展的阶段不同,因而各民族的文字历史就有长有短,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要探究文字的最早起源,追溯文字发展的历史,就不得不从人类文明古国的历史中去寻觅。

最早的文字开始于公元前3000年初期,是苏美尔人印刻在泥版上的图画。1472年,一个名叫巴布洛的意大利人在古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游历时,在一些古老寺庙残破不堪的墙壁上,见到了一种奇怪的、从未见过的字体。这些字体几乎都有呈三角形的尖头,在外形上很像钉子,也像打尖用的木楔;有的横卧着,有的则尖头朝上或者朝下,还有的斜放着,看上去像是一只尖利的指甲刻上去的。巴布洛非常诧异。这是文字吗?还是别的什么?他带着这种疑惑回到了意大利。但是,当时没有人对他在西亚的这个发现感兴趣,人们很快就淡忘了这件事。欧洲人并不知道,这就是楔形文字。

100多年后,又有一个意大利人造访了这里,他就是瓦莱。瓦莱比巴布洛要勤奋,他把这些废墟上的字体抄了下来。后来,他又在今天伊拉克的领土上,发现了刻在泥版上的这种字体,因此他断定这一定是古代西亚人的文字。瓦莱把他的发现带回了欧洲。他让欧洲人第一次知道了这样一种奇怪的文字。

通过近200年对美索不达米亚的考古发掘,以及语言学家对大量泥版文献成功的译读,人们终于知道楔形文字是已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它是由古代苏美尔人发明,阿卡德人加以继承和改造的一种独特的文字体系。巴比伦和亚述人也先后继承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并把它传播到西亚其他地方。西方人最先看到的楔形文字,是伊朗高原的波斯人改造过的楔形文字,与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以及亚述人使用的楔形文字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楔形文字的起源一直是人类文化史上的未解之谜。这个问题,争论了近两世纪。长期以来有两种观点盛行。

传统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楔形文字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特殊的渔猎生活方式。最初的楔形文字由图形符号组成。书吏用简单的图形把牛、羊、谷物、鱼等画下来,也就是说,用这一方式记录所要记录的事物。不久,图形符号固定下来,不再取决于每个书吏的艺术想像力,从而保证了书写和阅读的一致。这是较为通行的看法,西方的各种百科全书大都持这一观点。

也有学者持不同见解,认为楔形文字的起源与古代苏美尔地区发达的社会组织有密切关系。公元前40世纪中叶,苏美尔人就有了文字的胚胎。为了行政管理,它需要比较有条理的通讯。于是,这种文字的胚胎遂变成真正的文字。上述两种观点长期并存,相持不下。

然而,20世纪70年代起,天文考古学家却提出了一个爆炸性的观点,认为楔形文字起源于6000年前的一次天文事件——船帆座X号超新星的爆发,从而引起学术界对楔形文字起源的新一轮争论。

这一观点起源于一个苏美尔学专家的假设。苏美尔学专家乔治·米查诺斯基在对楔形文字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现象,即在较早的泥版文书记载中大量出现对同一颗星的记录,因此他提出了苏美尔文明的起源与这颗星有关的假设。1980年,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天文学家里查德·斯特塞经过精确计算,论证了这一假设的合理性。他认为,米查诺斯基所说的这颗文明之星,就是6000年前爆发的船帆座X号超新星,这是人类历史上能记忆的最大一次天文事件。这颗星在今天只能勉强分辨,但在6000年前,其光芒白天可以与太阳同辉,夜晚与月亮并悬,在两河的水面上拉开了一条长长的光带。可以想像,这种神秘的自然现象给早期人类带来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对这颗星的敬畏和崇拜演化成了神话和宗教,关于这颗星的图画就演变成了最初的文字。专家们果然发现,在楔形文字中最早和最多使用的两个字是“星”和“神”,而这两个字惊人地相似。

但是,很多学者也提出了怀疑,一颗新星的爆发是否真的具有创造人类文明的威力?这是否说明,楔形文字与世界上其他文字发展的一般规律完全不同?另外,来自亚述和巴比伦的考古发掘成果也证明,美索不达米亚人确实把文字看得很神圣,对文字极其敬畏,认为人生的命运是靠文字规范的。因此他们常常随身佩戴刻有文字的护身符,修建神庙或宫殿时也常常在地基中放置文字碑板,向神祈祷。凡此种种,都给楔形文字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同类推荐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太平洋战场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太平洋战场篇

    本套书系时空纵横,气势磅礴,非常具有历史性、资料性、权威性和真实性,史事详尽,图文并茂,非常具有阅读和收藏价值,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很好总结和隆重纪念!
  • 英击长空

    英击长空

    大英帝国四百年的解体令人十分的惋惜,带领着世界人民带进了现代化,无疑是强大的,那么如果没有失败的大英帝国会带来怎么样的思考?一战能否避免,二战呢?
  • 醉残阳2

    醉残阳2

    她是现实底层的一名普通老年妇女。她是中国农村的一名普通空巢老人。从小讨饭被卖到凤凰塬的她,在夕阳之际,却相继失去儿子,失去男人,眼见着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倒了一根,又倒一根,面对生活,她何去何从?……这是一部农村独守老人的历史写实,它渗透出浓浓的乡愁,它更烛照现实,映衬历史,直达读者内心。
  • 末世三国

    末世三国

    东汉末年,群国纷争,乱世中神魔出世,枭雄中的神魔血统蠢蠢欲动,在末世的战乱中,谁能依靠强大的法器与优良的血统在大战中脱引而出,谁,又会是在烟火纷飞的战场上,最后的幸存者。
  • 造像:敦煌文化传奇

    造像:敦煌文化传奇

    本书主要介绍了敦煌文化的历史,展示敦煌遗址的风采及内涵,重点介绍敦煌遗址的保护与研究现状。本书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敦煌学的研究;对于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敦煌文化遗产,带动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事业发展,以及激发社会公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有着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箭神重生

    箭神重生

    一场神界大战,爱恨情仇终结于世。一道异世轮回,掀起大陆腥风血雨。夏魂大陆,一位村庄中走出来的少年,将如何杀出一片重生之路。......
  • 还要遇见你

    还要遇见你

    那些你不曾珍惜过的光阴,在支离破碎中满地拼凑,凝聚翻涌成一团火,深深烙在你的心中,那是青春给你的印记,用回忆的疼痛覆盖那段美好而珍贵的童年,那份永远得不到回应的守护和那场深爱到刻骨铭心的恋情。
  • 索命鬼咒

    索命鬼咒

    萦绕几代人的夺命诅咒,不肯离去的千年女鬼,蹊跷死亡的家人,一切一切厄运伴随我的身边,想要活下去就得揭开背后的真相……
  • 穿越之千年殇

    穿越之千年殇

    他为她放弃了娶三妻四妾的念头,集三千宠爱于一身。。。。。这是他从未预料到的,却做到了。。。。而她为他舍弃的何其至少?当穿越一代遇二代时,原来,被偷走的不仅仅是。。。。。。。。。。。。。。。。
  • 傲妃斗邪王

    傲妃斗邪王

    她,是将军府毫无地位的嫡女废物,亦是曦宁国五王爷的未婚妻,却天生废材,不学无术,其懦弱无能的性格,更是招人冷嘲热讽。她,是21世纪的集团总裁,在商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乃是业界之不朽神话,被人尊称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神’。一朝穿越,她成了她,昔日的懦弱已不复见,又有谁知道如今的她是集齐万千风华的绝世奇才?!面对嫡姐们的刁难排斥,她猖狂一笑:“不要在我面前嚣张,因为你们还不够看!来一个我打一个,来两个我灭一双!”面对神秘情敌的威胁挑衅,她挑了挑眉:“有种招惹我,就要有种承担应有的代价!若是想打我的主意,就别怪我对你不客气!”面对未婚夫的无情悔婚,她傲然地扬起头,“从此陌路不相见!我放弃的东西绝对不会再拿回来用第二次,包括你王妃的位置,谁喜欢谁拿去,我一点都不稀罕!”**他与她自幼订婚,一朝政变,为权势迎娶他人为妃,待错失她之后,他悔恨终身!他寻她千里,却得知昔日痴恋的佳人,已是别人的妃!他为她默默守候,只愿得她一承诺:生死相随,永不离弃!**城台上,她一袭红衣如火,英姿飒爽,俯瞰众生。‘我命由我不由天’她褪尽铅华,绝代无双!她光芒万丈,扭转乾坤,颠覆以往的丑陋形象!她有狂的资本,傲的骨气,她惊艳绝伦,狂傲天下!**他,是天之骄子,傲娇如他:「女人,本殿下终究是玩火自焚了!拙劣如我,这世上,我就只想‘祸害’你,一辈子,到天荒,到地老,到永远永远……」他,是摄政皇叔,杀伐决断:「绫儿,倘若上天要亡你,本王也定要逆天而为!你是一个坏女人,不但偷走了本王的冷静理智,狠决果断,还偷走了本王的……心!」他,是未婚夫君,冷漠如斯:「曾经的刻苦铭心,本王又岂能相忘?你说从此陌路不相见?呵呵……你又何曾明白本王的良苦用心?」他,是儒雅之王,韬光养晦:「第一眼开始我就知道,此生只能是你!就算是遇神杀神,遇佛弑佛,本王也要得到你,因为只有本王,才是你最终的归宿!」
  • 香格里拉之吻

    香格里拉之吻

    在稻城亚丁的三怙主神山下,年青的女驴友中毒落水获救后失忆,活佛发现她是已故好友原国家登山队队长之女。为了帮她恢复记忆,对她产生情愫的藏族小伙冒险去雪山深处采集雪豹血作为药引;活佛更是为她动用佛教秘法而圆寂。女孩恢复记忆后,父辈隐藏起来的秘密被一步步揭开……
  • 品儿曲艺集

    品儿曲艺集

    我们在生活中学会了真诚,用最真挚的心感悟人生,人生百味,一首小品相声,或者一首话剧戏剧排演,都是我们在扮演主角。经历风雨沧桑,不变的是心中圣洁的模样。
  • 氾胜之书

    氾胜之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无极道

    重生之无极道

    神皇之子,在神魔大战中被杀。经过九世轮回。因世世如意,被天道废其第十世的修炼资格。独孤轩夜,空有顶级修炼天赋却不能修炼而被称为龙神帝国的第一废材。其父因此命贴身侍卫携带玲珑塔,助独子修炼。独孤轩夜笑傲整片大陆。杀小人,诛反贼,捕神兽。“你凭什么这么嚣张?!”“因为你爹不是第一神皇。”
  • 咬牙奋起录

    咬牙奋起录

    天剑大陆,是十把惊天上古神剑所守护的一方存在。然而,岁月流逝,十把上古神剑,终究消失殆尽。仇冲,原本是一个很平凡处处受人欺压的少年,因为一把锈剑,意外的获得了十大剑灵之一的剑灵,从此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破剑道,凝剑气,逆转乾坤,虐尽天下装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