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51600000093

第93章 开路先锋及行家里手(43)

就在埃利斯发表第一篇论述RET的文章时,艾伦·贝克(Aaron Beck)也在类似的一条路上迈开了坚实的步伐。他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精神病学系的教师,精神病学者。这位朝气蓬勃、中等个子的年轻人,一头浓发,满脸堆笑,一心埋头于心理分析之中。在自己的生活中,他也曾试过行为疗法和理性技巧,以克服两种较为严重的恐惧感。孩子时,他曾经历一系列的手术,自此后见不得血,一见头就晕。十几岁时,他决定战胜这种恐惧。“我之所以学医,其中的部分原因就是面对自己的恐惧心理,”他说。

在上医学院的第一年里,他逼着自己站在远处观看手术。第二年,他主动请缨,要求当外科助手。他迫使自己将血视作自然现象加以体验,从而渐渐排斥了害怕心理。后来,在生活中,他以同样的方法克服了害怕涵洞的毛病。此前他一看到涵洞,就会不自觉地呼吸急促,头晕(他认为,自己对涵洞的害怕来自儿童时代的哮喘病,总是害怕自己会窒息)。他不断地对自己说,这些症状甚至在他进入涵洞以前就已开始了。久而久之,他也治好了这一毛病。他向自己证明,这些都是不现实的,因此也就慢慢地凭借理智将恐怖克服。

贝克在三十多岁时才相信并利用心理分析法治疗病人。他对抑郁有着浓厚的兴趣。按照心理动力学的理论——他自己的解释——压抑是人们把敌意转向自己的结果,可被解释为“受苦的需要”。抑郁者为满足这一需要,往往挑起人们反对自己,或不赞成自己。

大多数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不接受他的理论,这使他甚为苦恼,因此决定从自己的临床经验中收集证据以证明这一理论。开始,这些证据似乎可以支持自己的理论,但一段时间之后,他开始注意到一些互相矛盾和反常的地方。特别是,他研究的那些抑郁病人似乎并没有故意去讨没趣,而是在寻求接受和同意。贝克开始对自己的信念产生怀疑。“实验发现与临床理论之间存在的这种明显差别,”他在一篇回顾性文章里写道,“迫使我对自己的信念系统进行‘令人痛苦的重新评估。’”(贝克的失望部分来自于他对心理动力学中有关抑郁的解释作了片面的理解。现代心理动力学理论将抑郁归因于一系列因素的广泛组合:源于童年的失望和失败,将自己视为没有人爱和受惩罚的人,低自尊等等。)

为寻找新的信仰,贝克重新捡起了他对一位抑郁病人的梦的研究,从中发现了一套全新的理论。在这个病人的梦幻中充满着失败、无法达到目标、丢失贵重物品或生病,有残疾,很丑等。贝克此前将这些梦解释为受苦的愿望,现在,他产生了全新的感觉:

当集中精力于病人的自我描述和体验时,我注意到,他连续不断地构架自己的负面形象,只看到自己生活经历中不好的一面。这些构架——与他梦中的形象非常一致——似乎是现实的扭曲。

通过一系列的测验,贝克发现,病人“对自己、对外部世界、对未来,总体上持消极的看法,这一点显而易见地表现在广泛的消极认知扭曲之中”。

既然如此,他推断道,应有可能“通过逻辑和证据规则的应用来纠正这些扭曲,将他的信息加工过程调入现实之中”。也许,通过这种疗法,不仅这位病人,而且大部分病人都可治好。贝克引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话说:“神经症并不是情绪上的疾病——而是认知上的错误。”

这个概念奠定了贝克发展出来的对抑郁的认知疗法的基础。他在1963年和1964年间写成的专业论文及1967年出版的《抑郁:临床、实验和理论探微》一书中分别表达了这些思想。后来,通过数年每周一次的例会与精神病学系的同事进行个案讨论,他将认知疗法的用途延伸至其他神经症状中,并于最近对其进行调整,使其能够处理配偶关系中所出现的问题。

贝克的思想在许多年里遭到埋没,他本人在这个行业中也一直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但在70年代,当认知理论弥漫于心理学界,且在某种程度上弥漫至精神病学界时,他的思想开始为人格及行为的主要理论吸收。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依靠他的理论行医,尤其在处理抑郁病人时。几年时间里,他们中的一些开始修改或丰富贝克的理论公式,编制出自己的版本。贝克本人则不善于宣传自己,因而在多少懂点心理学的民众中并不出名,但在心理学及精神病学界,他开始得到广泛的承认,最终被确认为认知疗法的创始人。他所创立的认知疗法现已成为美国使用得最多的疗法之一,约有七分之一的精神病医师在治疗取向上隶属于认知疗法,约有三分之一的人采用认知一行为疗法,其他人则部分地使用认知一行为疗法。

认知疗法并非是从贝克的大脑里一下子跳将出来的。他本人也说,他的理论部分地归因于心理学界早已进行的认知革命,也得益于行为主义运动,因为行为主义疗法需要病人思考为获取变化所必需的心理步骤,因此,部分来说,它也属于认知型。贝克最早想到认知疗法的时候,并不知道埃利斯的RET疗法,但他的确说过,埃利斯的工作在认知一行为疗法的形成中起过很大的作用。

尽管贝克的方法与埃利斯的系统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但贝克在个人风格上显得更端庄得体一些,并就神经症疾病提出了更为详尽的认知理论。比如,在讨论抑郁时,他分辨并标示出三种起因:

——认知三联症:抑郁者对自己、对世界和对未来的扭曲看法(“我不行”、“我的生活让人失望……”、“将来也好不到哪里去”);

——沉默的假定:没有表达出来的想法,但将对情绪和认知反应产生负面影响(“如果别人非常生气,可能就是我的错。”“如果大家都不喜欢我,我便一无所值。”);

——逻辑谬误:过度概括(将个案误认为是全部);选择性注意(注意一些细节,忽略另一些细节);任意推论(所得出的结论不合乎逻辑或缺乏证据支持);其他。

他还提出一些类似的分析,以解释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甚至精神疾病的认知扭曲。

仅仅指出病人的认知扭曲远非贝克的认知疗法所涉及的全部。让病人认识到认知扭曲的重要一步是在治疗师与病人之间建立一种关系。贝克非常重视给病人以温暖、共情和真诚。他使用了许多认知及行为疗法的技巧,其中有角色扮演、决断训练和行为练习等。他还利用了“认知练习”。一位病人无法完成任务,即使该任务他已非常熟悉,或是过时的,或他早已学会了。他让这位抑郁病人想像一次任务,并与他一起讨论完成这一想像任务的整个过程的每一个步骤。这一做法可以排除病人在思想中产生疑虑的倾向,并消除他的能力不足感。病人经常报告说,他们在完成一个想像中的任务时在感觉上好受多了。

贝克还分配“家庭作业”。病人在各疗程之间要观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努力改变它们,并执行一些具体的任务。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克服病人的惰性和动机缺乏,而且还能得出实际的成就感,有利于纠正病人所固有的一事无成思想。为达此目的,贝克还常请病人写出周报(每周报告),将他或她一周内的活动记载下来,并将每种活动所带来的满足程度描述下来。

然而,这种疗法的关键部分,却是在办公室进行诊疗的过程中对病人思想的检查,同时纠正其认知扭曲。在这一点上,贝克的态度显然有别于埃利斯的。一位极度抑郁的妇女对贝克说:“我的家人不喜欢我。没有人喜欢我,他们认为我就是这样的。”“我一点用处也没有。”她的证据是,她的几个已长成少年的孩子不再喜欢与她一起做事了。下面是贝克如何引导她检查现实与她的思想之间的差别的:

病人:我儿子再也不喜欢跟我一起去看戏或着电影了。

治疗师:你怎么知道他不想跟你一起去?

病人:十几岁的孩子实际上并不喜欢与父母一起去。

治疗师:你真的请他们与你一起去过吗?

病人:没有。实际上,他倒是问过我几次,问我需不需要跟他一起去……可我觉得,他不是真的想跟我去。

治疗师:试一试,让他直接回答你的问题怎么样?

病人:我想可以。

治疗师:重要的是,不是他跟不跟你去,而是你是否在替他做出决定,而不是让他自己直接告诉你。

病人:我想你是对的,可他看上去的确不太体贴人。比如,他总是不按时回家吃饭。

治疗师:是这样吗?

病人:呃,有一两次……我想也算不上总是迟到。

治疗师:他很晚回家吃饭是因为他不体贴人吗?

病人:真要说起来,他的确说过那两天他学习得较晚。还有,他在其他方面还是知道冷暖的。

这位病人后来发现,她的儿子事实上非常愿意跟她一起去看电影。

如本例所示,贝克风格的认知疗法的关键是他的苏格拉底式启发,即通过提问,让病人说出一些与他的假设或结论正好相反的情况,从而纠正这些认知扭曲。这个技巧的作用可在他的另一份报告中看得更加明显。下面这个段落是他与一位25岁的妇女所进行的谈话。她想自杀,因为丈夫对她不忠,她认为自己再活下去“没有什么意”:

治疗师:你为什么想自杀?

病人:没有雷蒙,我一钱不值……没有雷蒙我快活不起来。但我无法挽救这个婚姻。

治疗师:你们的婚姻一向如何?

病人:一开始就糟透了。雷蒙一直对我不忠,过去5年来我很难见到他的人影。

治疗师:你说没有雷蒙你就快活不起来。你跟雷蒙在一起时其的感到快活吗?

病久:没有,我们总在打架,我的感觉非常差。

治疗师:那么,你为什么觉得雷蒙对你不可缺少呢?

病人:我猜,可能是因为,没有雷蒙我就一钱不值。

治疗师:在遇到雷蒙之前,你感觉过自己“一钱不值”吗?

病人:没有。我认为自己非常出色。

治疗师:如果在认识雷蒙之前自我感觉不错,为什么现在必须有他才能感觉不错呢?

病人:(感到迷惑)呃……

治疗师:婚后没有人对你感兴趣吗?

病人:好多人给我丢眼色,可我没有理睬他们。

治疗师:除雷蒙之外,你觉得世界上没有跟他一律好的人?

病人:我觉得很多人都比雷蒙好,因为雷蒙不爱我。

治疗师:你是否有机会跟他重归于好?

病人:没有……他另外有个女人。他不需要我。

治疗师:那么,如果离婚,你在实际上会失去什么呢?

病人:我不知道(哭起来)。我想,只有彻底断开了。

治疗师:你觉得只有彻底断开才能与另一个男人相好吗?

病人:以前我也曾爱过其他男人的。

经过这次诊疗之后,这位病人觉得完全没有必要非自杀不可。她开始对自己“除非有人爱我,否则我就一钱不值”这个想法产生怀疑。将贝克提出的问题想过几遍之后,她决定正式离婚。她离了婚,开始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尽管许多治疗师都曾修补过贝克的细节方案,认知疗法终于实现了标准化。它一般需要15—20次诊疗(贝克倾向于将这些诊疗叫做“面谈”)。每次诊疗中,治疗师和病人都要回顾病人对上次诊疗及其效果的反应,计划本次的诊疗,并就下次的任务和家庭作业达成一致,并将逻辑、调查和现实测查应用于病人对目前发生在他或她身边的事件的感觉和想法。

到80年代,认知心理疗法已经成为主流的重要部分。今天,有约三分之一的心理治疗医师宣称自己主要采用认知一行为疗法,另有三分之一属于杂家,其中的大部分有时也会采用认知一行为疗法。这种疗法已得到相当广泛的认可,人们将其视作某些症状的主要疗法,特别适宜于抑郁和低自尊的病例。现已满头白发、态度温和的贝克仍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积极地推行此种疗法,并亲自研究和实践。他已成为心理治疗业的元老,且对其一手创造出来的这一行业的发展颇感自豪。他也得到美国心理学协会的奖励,1989年该协会授予他“心理学应用杰出科学奖”,其中的部分奖词是:

促进了我们对心理治疗的理解和心理治疗的应用。他在抑郁治疗上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这种疾病的认识。他的影响深远的著作《抑郁症的认知疗法》是一部引用甚广,在该课题上起决定性影响的文本。他对诸如焦虑和恐惧症、人格障碍和婚姻不和等多种病症的疗法,经推广证明,其模式既有综合效应,又具实证性。

§§§第五节疗法种种

阿瑟·简诺夫(Arthur Janov)是加利福尼亚心理学家。1970年,他开始撰写一部有关原始疗法的书。原始疗法是他的发明,他在书中所说的几句话,在狂言录中也算是榜上有名:

原始疗法旨在治疗心理疾病(准确地说。是指心理生理学疾病);另外,我们可以宣称,它是惟一的疗法,其含义是,它将宣告其他所有的心理学理论已经过时和无效。我的意思是说,对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治疗来说。只能有一种有效疗法。

简诺夫宣称,他已发现,所有的精神疾病均来自被掩盖起来的“原始痛苦”——婴儿在其任一种需要都没有得到满足时所经受的痛苦——而成功的治疗钥匙在于,让病人通过感觉这种原始感受,且像发怒的婴儿那样大声尖叫,最终释放出这种锁定的伤害。原始喊叫法在70年代不太起眼地时髦过一阵,但这个世界并没有赋予它简诺夫认为其所应得的地位。现在,它已成为世上奇物,只是少数治疗师偶尔使用一下。

但从更大的意义上说,它就不见得是少见多怪的。自50年代开始至今,它只是许多种诊疗方法中的一个,因为人们总是尝试改善传统的心理分析法,总想发掘出比之更简单、更廉价的方法,甚至完全抛弃它,来对付心理疾病。

我们已考察过三个家族的治疗方法——动力学、行为主义和认知疗法——它们目前是这些努力中的最主要形式。但人们仍在尝试其他许多方法,且发现者均宣称他们的办法是比传统心理分析法更有效、更便宜、更快捷、也更科学的。1950年之前约有十几种心理疗法,但在70年代早期,国家心理卫生研究院心理疗法研究所的负责人莫里斯·帕罗夫(Morris Parloff)已数到130种。而到1988年,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阿兰·卡茨丁(Man Kazdin)在查询过一些重要来源的材料之后,对外宣称,“相当保守的估计是,约有230余种不同形式的心理社会疗法”。

这种现象看上去似乎使人茫然不知所措,但归根结底,所有的疗法在实际上均可归入相对较小的范畴:我们已读到三种,还有其他一些,我们只需一笔掠过。入本主义疗法

在5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人类潜力运动”——主要代言人为马斯洛(Maslow)——的核心。它是作为“第三种力量”出现的,第一种是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第二种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同类推荐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3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3

    全球最强势的神秘力量,你不可不知的超级潜意识!几百万年以前,在宇宙万物之中,蕴藏着一股神秘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改变世界,创造一切。在160多年前,科学家发现了这种神秘的力量。近十年以来,它在180多个国家流行开来,它风靡全球,改变世界!它就是潜意识!
  • 心理学让你内心强大

    心理学让你内心强大

    本书运用心理学理论,悉心对读者进行心理指导,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养成习惯,掌 控环境,激发潜能;帮助读者修炼心灵,摆脱束 缚,做内心强大的自己,活出精彩的人生。
  • 民工心理疾病辨识与防治

    民工心理疾病辨识与防治

    本书就民工易患的心理疾病进行介绍,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法,帮助民工树立科学的态度,对自身心理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也有利于心理疾病的治疗。
  • 知人知面知心的行为心理学

    知人知面知心的行为心理学

    行为,是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它包括有声语言和身体语言两个方面,其中身体语言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身体某些部位的表情、姿态、动作、生理反应以及衣饰等透露出来的心理信息。它同有声语言一样,甚至比有声语言更能反映人真实的内心。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皱眉凝眸……这些行为往往能够揭示人的情感、态度、智慧和教养,它们同有声语言一起构成了人类的语言,共同传递着人内心隐秘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掌控人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知人知面知心的行为心理学》就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们的各种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解析,让读者在看后能够掌握察言观色的技巧,并且将其应用于日常交往中,成为交际场上掌控局面的人。
  • 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

    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

    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心理保健:公务员的精神大餐;重构你的认知;做情绪的主人;管理你的意志;驾驭自我意识;轻轻松松与人相处;应对压力等。
热门推荐
  • 宠物小精灵之罪恶之子

    宠物小精灵之罪恶之子

    天若欺我,我便捅破这天。地若压我,我便踏碎这地!我会忍,一旦触碰我的底线,我便让你求生不得丶求死不成!
  • 三国毁灭实录

    三国毁灭实录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但是你们想知道,三国怎么毁灭的吗?
  • 热血之王

    热血之王

    热血之王,万人王,众人王。即便是仙也要跪下尊我为王。一代妖孽为救所爱之人下闯九幽地府,为证大道上灭永生仙门。我之道即我爱之人,毁我道者灭众生为之陪葬。是魔是神,皆在我一念之间,看一代豪门公子如何蜕变,化茧成蝶,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王者。
  • 因为你是我喜欢的样子

    因为你是我喜欢的样子

    在青涩的高中生活和喜欢的他一起美好度过。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乾清心

    乾清心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天地一片混沌,几亿流年,光阴荏苒,帝父和混沌大神在天地峰决战三百万年,最终换来三界平安,奈何乾太子因为姻缘相牵,私入天地峰禁地,并带回一倾国倾城的女子,且为之取名清心。天帝震怒,将乾太子打入凡间,历经十世轮回生老病死,清心为爱甘入轮回,誓死守在那个一见倾心的他身边······
  • 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

    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

    她的爱情故事,单恋却美好。。。。分享给大家,。。。我所看到的。。。。祝他幸福,也祝她。。。。。。。。。。。。。。。。。。。。。。。。。。。。。。。。。。。。。。。。。。。。。。。。。。。。。。。。。。。。。。。。。。。。。。。。。。。。。。。。。。。。。。。。。。。。。。。。。。。。。。。。。。。。。。。。。。。。。。。。。。
  • 五代史纂误

    五代史纂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那年,流水无情

    那年,流水无情

    乖巧可爱*^o^*的上官雨陌,偏偏遇上了高冷男慕容云亦,多少次的挑逗,使他们对对方有了很深的感触。俩人,经过一场坎坷的经历,明白了珍惜。一次偶然的机会,俩人,误打误撞,成为了朋友……最后……
  • 惊艳女神:魔域女王圣下

    惊艳女神:魔域女王圣下

    她是罗氏宠爱一生的公主,是学校公认的校花,是人人所拥戴的女神,她的容貌无人可以媲美。而她,还有一个身份,便是不同于常人的魔域之人。她,为了自己一个夙愿,拥有了魔力,为他人实现夙愿,并且还有着别人没有的俩只可爱精灵。他,邪恶冷漠,偶然将她救下,可却是怀有目的地接近她,她不屑于他的帮助,还对他的虚伪感到愤怒!他仅仅是有着自己的目的,可他竟发现自己对她产生了兴趣!他们经历过千辛万苦,但最后是否能够两厢情愿,永远走下去?